話說唐敏把序文取出道:「此序就是太后所做。你看太后原來如此愛才!」小山接過,只見上面寫著:
小山看了道:「請問叔父:太后見了「璇璣圖」,因愛蘇蕙才情之妙,古今罕有,才做此序。但何以生出一段新聞呢?」唐敏道:「此序頒發未久,外面有個才女,名喚史幽探,卻將「璇璣圖」用五彩顏色標出,分而為六,合而為一,內中得詩不計其數,實得蘇氏當日製圖本心。此詩方才轟傳,恰好又有一個才女,名喚哀萃芳,從史氏六圖之外,復又分出一圖,又得詩數百餘首。傳入宮內,上官昭儀呈了太后,因此發了一道御旨,卻是自古未有一個曠典。我將此圖都匆匆抄來。」說罷,取出。小山接過,只見上面寫著:
四圍四角紅書讀法:
自仁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讀,俱成迴文: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
仁智至慘傷。貞志至虞唐。欽所至穹蒼。欽所至榮章。貞妙至山梁。臣賢至路長。臣賢至流光。倫匹至幽房。倫匹至榆桑。
倫匹由臣賢、由貞妙,至虞唐。餘倣此。
湘江由皇英、由章榮,至智仁。餘倣此。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津河至柔剛。親所至蘭芳。琴清至慘傷。
中間井欄式紅書讀法:
自欽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欽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
深淵至幽遐。林陽至兼加。沉浮至患多。麟鳳至如何。神精至嵯峨。身苦至網羅。殷憂至英華。
自沉字起,逐句逆讀迴文。餘倣此:沉浮異逝頹流沙,林陽潛曜翳英華,深淵重涯經網羅,欽岑幽巖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讀迴文: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羅網經涯重淵深,峨嵯峻巖幽岑欽。
間一句,間二句順讀或兩邊分讀,上下分讀,俱可。
自初行退一字成句: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麟。
淵重至遐神。陽潛至加身。浮異至多殷。鳳離至何欽。精少至峨深。苦惟至羅林。憂纏至華沉。
黑書讀法:
自嗟字起,反覆讀,三言十二句:嗟歎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葩紛光,珠曜英;多思感,誰為榮?
榮為至歎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左右分讀:懷歎嗟,所離經;路曠遐,傷中情;君無家,房幃清;容飾華,朗鏡明;光紛葩,珠曜英;感思多,誰為榮?
誰為至歎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
半段迴環讀,三言六句:嗟歎懷,傷中情;家無君,朗鏡明;葩紛光,誰為榮?
榮為至歎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半段順讀:懷歎嗟,傷中情;君無家,朗鏡明;光紛葩,誰為榮?
誰為至歎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游西至摧傷。兇頑至為基。神明至雁歸。
左右間一句,羅文分讀:嗟歎懷,路曠遐;家無君,容飾華;葩紛光,感思多。
榮為至離經。經離至為榮。多思至歎嗟。
從中間一句,羅文分讀:懷歎嗟,路曠遐;君無家,容飾華;光紛葩,感思多。
所離至為榮。誰為至離經。感思至歎嗟。
中間借一字,四言六句:懷所離經,傷路曠遐;君房幃清,朗容飾華;光珠曜英,誰感思多?
誰感至離經、所懷至為榮、感誰至歎嗟。
兩分各借一字互用:懷所離經,踏傷中情;君房幃清,容朗鏡明;光珠曜英,感誰為榮?
誰感至歎嗟。所懷至思多。感誰至離經。
中間借二字,五言六句:歎懷所離經,中傷路曠遐;無君房幃清,鏡朗容飾華;紛光珠曜英,為誰感思多?
為誰至離經。離所至為榮。思感至歎嗟。
兩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讀:歎懷所離經,曠路傷中情;無君房幃清,飾容朗鏡明;紛先珠曜英,思感誰為榮?
為誰至歎嗟。離所至思多。思感至離經。以下三段,讀俱同前:階西至摧傷。漫頑至為基。通明至雁歸。
藍書讀法:
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讀,四言十二句:邵南周風,興自后妃;衛鄭楚樊,厲節中闈;詠歌長歎,不能奮飛;齊商雙發,歌我袞衣;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情徵宮羽,同聲相追。
情徵至后妃。周南至情悲。宮徵至淑姿。
取兩邊四字成句,四言六句:興自后妃,厲節中闈;不能奮飛,歌我袞衣;冶容為誰?同聲相追。
同聲至后妃。窈窕至情悲。感我至淑姿。
兩邊分讀,四言十二句:興自后妃,窈窕淑姿;厲節中闈,河廣思歸;不能奮飛,遐路逶迤;歌我袞衣,碩人其頎;冶容為誰?翠粲藏蕤;同聲相追,感我情悲。
同聲至淑姿。窈窕至相追。感我至后妃。
兩邊各連一句,或兩邊遙間一句,俱可讀。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惟時至成辭。佞奸至防萌。何辜至惟新。
兩邊分讀,左右俱遞退,六言六句:周風興自后妃,衛女河廣思歸;長歎不能奮飛,齊興碩人其頎;華觀冶容為誰?情傷感我情悲。
宮羽至淑姿。邵伯至相追。情傷至后妃。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年殊至成辭、讒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互用分讀:周風興自后妃,楚樊厲節中闈;長歎不能奮飛,雙發歌我袞衣;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宮羽至后妃。邵伯至情悲。情傷至淑姿。
虛中行左右分讀,六言十二句:周風興自后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厲節中闈,衛女河廣思歸;長歎不能奮飛,詠志遐路逶迤;雙發歌我袞衣,齊興碩人其頎;華觀冶容為誰?曜榮翠粲葳蕤;宮羽同聲相追,情傷感我情悲。
情傷至后妃。邵伯至相追。宮羽至淑姿。
左右連一句亦可讀。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年殊至成辭、讒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紫書讀法:
自歲寒反覆讀,五言四句:寒歲識凋松,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士行至歲寒。松凋至賢仁。仁賢至凋松。
自寒字蛇行讀:寒歲識凋松,始終知物貞;顏喪改華容,士行別賢仁。
仁賢至歲寒。松凋至行士。士行至凋松。
從外讀入:寒歲識凋松,仁賢別行士;顏喪改華容,貞物知終始。
仁賢至華容。松凋至物貞。士行至喪顏。
從內讀出: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寒歲識凋松。
顏喪至行士。始終至歲寒。容華至賢仁。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詩風至微元。
自龍字起順讀,五言四句:龍虎繁文藻,旂凋華曜榮;容飾觀壯麗,衣繡曜顏充。
從外讀入:藻文繁虎龍,充顏曜繡衣;麗壯觀飾容,榮曜華凋旂。
充顏至飾容。
從內讀出:榮曜華凋旂,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藻文繁虎龍。
麗壯至繡衣。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衰年至異世。
迴環讀:龍虎繁文藻,榮曜華凋旂;容飾觀壯麗,充顏曜繡衣。
衣繡至虎龍。
順讀:藻文繁虎龍,榮曜華凋旂;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
充顏至虎龍。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衰年至奇傾。
黃書讀法:
自詩情起,五言四句:詩情明顯怨,怨義興理辭;辭麗作比端,端無終始詩。
詩始至情詩。辭麗至理辭。辭理至麗辭。端比至無端。端無至比端。怨顯至義怨。怨義至顯怨。
自思感起,四言四句:思感自寧,孜孜傷情,時在君側,夢想勞形。
形勞至感思。
順讀:寧自感思,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
夢想至感思。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愆舊至何如。嬰是至何冤。懷傷至者誰。
從外讀入: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孜孜傷情。
夢想至在時。
從內讀出: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寧自感思。
側君至勞形。
從下一句間逆讀:孜孜傷情,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
側君至傷情。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念是至獨居。懷憂至漫漫。悼思至感悲。
自詩情起,四言四句:詩情明顯,怨義興理;辭麗作比,端無終始。
始終至情詩。辭麗至興理。理興至麗辭。情明至始詩。麗作至理辭。無終至比端。義興至顯怨。顯明至義怨。比作至無端。
餘如,「始終無端,顯明情詩。」迴環讀,仍得四言四句八首。
自初行退一字,每首七言四句,俱逐句退成迴文:智懷德聖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
智懷至西林;至羅林;至璣心;至岑欽;至奸臣;至識深;至如林;至浮沉;至知麟;至恨神;至懷身;至繁殷;至始心;至苦身;至南音;至和音;至傷仁;至憂心;至唐貞。以下十五段,讀俱同前:所懷至芳琴。河隔至剛親。清流至傷仁。妙顯至梁民。生感至望純。清志至商秦。曲發至唐貞。賢惟至長身。微憫至霜新。故感至藏音。和詠至章臣。匹離至房人。賤為至牆春。陽熙至堂心。憂增至皇倫。
自上橫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讀,俱成迴文: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傷慘至鄉身;至苦身;至始心;至何欽;至南音;至繁殷;至懷身;至恨神;至知麟;至浮沉;至如林;至識深;至璣心;至羅林;至奸臣;至章臣;至智仁;至唐貞;至憂心。以下十五段讀俱同前:芳蘭至所親。剛柔至河津。湘江至智仁。堂空至陽春。牆面至賤人。房幽至匹倫。皇英至憂心。藏摧至故新。霜冰至微身。長路至賢臣。章榮至和音。商弦至清純。望誰至生民。梁山至妙貞。唐虞至曲秦。
自兩間行退一字成句,以下遞退一句成章,又縱橫返復讀:荒淫至生民。王懷至皇人。志篤至方春。桑榆至貞純。方殊至志貞。貞志至桑倫。岑幽至長身。加兼至剛親。何如至故新。陽潛至所親。羅網至和音。鳳離至清琴。苦惟至章臣。沙流至湘律。淵重至房人。遐幽至望純。多患至清純。浮異至牆春。峨嵯至曲秦。精少至陽春。憂纏至皇倫。華英至梁民。光流至剛親。龍昭至霜新。當所至芳琴。榮君至所親。鄉舊至故新。所感至清琴。蒼穹至湘津。西昭至長身。
自中行退一字成句,以下遞退一句成章:南鄭至遺身。奸因至舊新。遺哀至南音。舊聞至奸臣。繁華至房人。識知至清純。浮殊至曲秦。恨昭至皇倫。詩興至剛親。蘇作至所親。始終至清琴。璣明至湘津。時盛至望純。辜罪至賤人。徵流至陽春。微至至梁民。
自角斜退一字成句,以下遞退一句成章:嗟中君容曜多欽,思傷君夢詩璇心,氏辭懷感戚知麟,種輕粲散哀惑親。
嗟中至貞純;至浮沉;至遐神;至遺身;至陽林;至沙麟;至舊新;至鳳麟;至加身;至基津;至桑倫;至生民;至淵深;至華沉;至廊琴;至方春;至王秦;至精神;至多殷;至奸臣;至羅林;至苦身;至南音;至基津;至圖心;至妙貞;至皇倫;至恨神;至知麟;至懷身;至繁殷;至如林;至思欽;至平心;至識深;至曲秦;至堂心;至憂心;至皇倫;至微深;至徵殷;至唐貞;至多欽。以下十五段同前:廊桃至基津。春哀至嗟仁。基自至廊琴。思傷至望純。懷何至梁民。知戚至憂心。如懷至陽春。氏辭至霜新。圖怨至長身。璇詩至和音。平端至故新。神輕至牆春。滋謙至房人。多曜至曲秦。傷好至清純。
自中心詩興起,各頂字倒換互旋,八面分讀:詩興感遠殊浮沉,時盛意麗哀遺身,始終曜觀華繁殷,徵流商歌鄭南音。
始終至遺身。璣明至舊新。蘇作至奸臣。
四正左旋讀:詩興至舊聞。蘇作至南音。始終至識深。璣明至浮沉。
四正右旋讀:詩興至奸臣。璣明至南音。始終至舊新。蘇作至遺身。
四隅左旋讀:璇詩至廊琴。平端至春親。氏辭至基津。圖怨至嗟仁。
四隅右旋讀:璇詩至基津。圖怨至春親。氏辭至廊琴。平端至嗟仁。
雙句左旋讀:詩興至春親。氏辭至舊聞。蘇作至廊琴。平端至南音。始終至嗟仁。璇詩至奸臣。璣明至基津。圖怨至遺身。
雙句右旋讀:詩興至基津。圖怨至奸臣。璣明至嗟仁。璇詩至南音。始終至廊琴。平端至舊新。蘇作至春親。氏辭至遺身。
各行退一字,於八面各取一句,左旋顛倒迴文:南鄭歌商流徵殷,廊桃燕水好傷身,舊聞離天罪辜神,春哀散粲輕神麟。
廊桃至時沉。舊聞至滋林。春哀至微深。遺哀至多欽。基自至徵殷。奸臣至傷身。嗟中至辜神。
八面右旋讀:南鄭至滋林。嗟中至時沉。奸臣至神麟。基自至辜神。遺哀至傷身。春哀至徵殷。舊聞至多欽。廊桃至微深。
各行退一字,四正面各取一句,左旋讀:南鄭歌商流徵殷,舊聞離天罪辜神,遺哀麗意盛時沉,奸因女嬖至微深。舊聞至微殷。遺哀至辜神。奸因至時沉。
四正右旋讀:南鄭至辜神。奸因至徵殷。遺哀至微深。舊聞至時沉。
四隅左旋讀:嗟中至滋林。廊桃至多欽。春哀至傷身。基自至神麟。
四隅右旋讀:嗟中至傷身。基自至多欽。春哀至滋林。廊桃至神麟。
小山看罷,不覺歎道:「蘇氏以閨中弱質,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於八百言中,上陳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廣譬,興寄超遠,此等奇巧,真為千古絕唱,今得太后制序,已可流傳不朽,又得史氏、哀氏兩個才女,尋其脈絡,疏其神髓,繹出詩句,竟可盈千纍萬,使蘇氏當日製圖一片巧思,昭然在目,殆無餘恨。這兩個才女如此細心,不獨為蘇氏功臣,其才情之高,慧心之巧,亦可想見。姪女生逢其時,得睹如此奇文,可謂三生有幸。不知太后有何曠典?」
唐敏道:「太后自見此圖,十分喜受。因思如今天下之大,人物之廣,其深閨繡閣能文之女,固不能如蘇蕙超今邁古之妙,但多才多藝如史幽探、哀萃芳之類,自復不少。設俱湮沒無聞,豈不可惜?因存這個愛才念頭,日與廷臣酌議,欲今天下才女俱赴廷試,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賜與才女匾額,准其父母冠帶榮身。不獨鼓勵人才,為天下有才之女增許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話。因諭部臣議定條款,即於前次所頒覃恩十二條之外,續添考才女恩詔一條。聞得明年改元『聖歷』,大約來春正月頒行天下。考期雖尚未定,此信甚確。姪女須趕緊用功,早作準備。據你學問,要豎才女匾額,只算探囊取物。去年你曾問我女科。誰知此話今日果真應了。」小山不覺喜道:「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說是我們閨中千載難逢際遇,真是曠古少有。話雖如此,姪女何能有這福分,就豎才女匾呢。況學業未精,如何敢蔭妄想?此後惟有勉力習學,尚求叔叔不時教誨,或者可以前去觀光。如考期尚有時日,還有幾希之望,倘明年就要考試,姪女只好把這妄想歇了。」唐敏詫異道:「姪女此話怎講?」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