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自序

蓋嘗屈指數之,五代共五十有三年,汴洛之間,君十三,易姓者八。而南北東西之割據一隅,與五代相錯者,前後凡十國,而梁唐時之岐燕,尚不與焉。遼以外裔踞朔方,猾諸夏,史家以其異族也而夷之。遼固一夷也,而如五代之無禮義,無廉恥,亦何在非夷?甚且恐不夷若也。

宋薛居正撰「五代史」百五十卷,事實備矣,而書法未彰。歐陽永叔刪蕪存簡,得七十四卷,援筆則筆削則削之義,逐加斷制,體例精嚴,既足聲奸臣逆子之罪,復足樹人心世道之防。後人或病其太略,謂不如薛史之淵博,誤矣!他若王溥之「五代會要」,陶岳之「五代史補」,尹洙之「五代春秋」,袁樞之「五代紀事本末」,以及路振之「九國志」,劉恕之「十國紀年」,吳任臣之「十國春秋」等書,大都以裒輯遺聞為宗旨,而月旦之評,卒讓歐陽。孔聖作「春秋」而亂賊懼,歐陽公其庶幾近之乎?

中華民國十有二年夏正暮春之月,古越蔡東帆自識於臨江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