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冬十二月,命郡王銜貝勒載濤、貝勒毓朗、陸軍部尚書鐵良,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時另編禁衛軍由監國攝政王親統,而派載濤等司訓練。
宣統元年,春正月,派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澤、陸軍部尚書鐵良、海軍統領薩鎮冰籌備海軍,鐵良開去訓練禁衛軍差使。 夏五月,諭以欽遵遺訓,皇帝自爲海陸軍大元帥,未新政以前暂由攝政王代理,並先行專高軍諮處,以毓朗管理,尋又添派載濤管理。 命郡王銜貝勒載洵、薩鎮冰充籌辦海軍大臣。 六月,慶親王奕劻請開去管理管理陸軍部差使,允之。 秋七月,遣載洵、薩鎮冰巡視沿江沿海各省武備,旋又至歐洲各國考察海軍。 冬十一月,以載澤爲督辦鹽政大臣。
二年,春正月,御史江春霖以奏參慶親王奕劻,斥爲莠言亂政,命回原衙門行走。奕劻以宗宣懿親,肩樞機重任,老而務得,貪婪日甚,與其子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攬權納賄,其門如市,人以比嚴分宜父子。春霖既嚴劾贛撫馮汝騤、皖撫朱家寶,而江督張人駿為之回護。春霖六上疏爭之,不獲,乃出於擒賊擒王之壯舉,專劾奕劻,斥以老奸竊位,多引匪人。如直隸總督陳夔龍為奕劻之乾女壻,安徽巡撫朱家寶之子朱錀為載振之乾兒。疏入,斥其荒誕不經,諭令明白回奏。春霖旋覆上,援引證據,言之確鑿。摺中引包拯奏議彈幸有至七上得請而復己者,謂區區之心,竊願效之。並云:『方今國會未開,諭旨又禁言官毛舉細故,臣慮言路諸臣,小者未不必言,大者又不敢言。仗焉寒蟬,習為容默,而二十二省之憲政,倚辦疆臣之手,敷衍文書,無人舉發。頒佈憲政,其以八年,恐未至八年而天下事已敗壞於督撫之手而不可收拾也。』又云:『樞臣賢否,實為治亂攸關。』又云:『敢懇聖明,攬天下才,極一時選。古人夢卜求賢,版築屠釣,皆立作相。欲建非常之業,必用非常之人。』至是,諭謂:『春霖原摺不應牽涉瑣事,羅織多人,率以數十年前捕風捉影之事,及攻訐陰利之言,恣意牽扯,謬妄已極。國家設立言官,原冀其指陳得失,有裨政治。若如該御史兩次所奏,實屬莠言亂政,有妨大局。親貴重臣,固不應任意詆誣,即內外大臣,名譽所關,亦不當輕於誣衊。似此信口雌黃,意在沽名,實不稱言官之職。江春霖著回衙門行走。』旋經給事中陳田,御史趙炳麟、胡思敬等先後籲請收回成命,不允,於是全臺激憤,公上『言路無所遵循,請明降諭旨』一疏,由給事中忠廉領銜,奏上,亦不省。四川提學使趙啟霖
三年,春二月,以貝子溥倫為農工商部尚書,溥頲為熱河都統。 三月,度支部尚書載澤奏借英、美、德、法四國銀行欵一千萬磅合同簽押。 夏四月,設立軍諮府,以載濤、毓朗為軍諮大臣。 閏六月,因永平秋操,派載濤代臨,總監兩軍。 命溥倫、載濤會同宗人府纂擬「皇室大典」。 調善耆為理藩大臣。 秋八月,奕劻奏開去差缺,溫諭慰留。 改鹽政處為鹽政院,以載澤兼任鹽政院大臣。 奕劻、載澤罷,以湖廣總督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載濤罷,以蔭昌為軍諮大臣。 以奕劻為弼德院院長。 毓朗罷,以徐世昌為軍諮大臣。旋又命充訓練禁衛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