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光緒三十一年,夏六月,命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用日本明治十五年伊藤博文之故事也。晚近時代,世界各國以專治制具俱備者唯中國與俄羅斯。上年日俄之戰,西人某聞之曰:『此非俄日之戰也,乃立憲、專制二治術之戰也。』已而,日果勝而俄果敗,俄民羣起而爲立憲之爭,於是中國士大夫亦紛紛主張其說。前有駐法使臣孫寶琦奏請立憲之舉,繼又有二三疆吏先後以立憲爲請,而樞臣懿親之中亦稍稍持其議。南方之輿論,其勢尤張,至是爲掩飾中外耳目計,特簡載澤等隨帶人員,分赴各國考察政治。詔既下,國人大喜,謂此爲預備立憲之動機矣。 秋七月,續派商部右丞紹英出洋考察政治。 載澤等將出洋考察,至正陽門車站,遇炸彈,載澤、紹英均受微傷,遂改行期。先是,戶部侍郎鐵良南下,搜𢫈民財,東南元氣大損,怒聲載道。有吳樾者,安徽桐城人,素具種族之思想,遂慨然以炸鐵良自任,及間載澤等出洋,考察憲法,樾恐立憲成,益不利於漢族,乃以炸鐵良者轉而炸載澤等。是日,載澤等方至前門車站,樾偕山東人張榕,僞飾僕人裝,攜彈親擲,載澤、紹英皆受微傷,餘無恙,而樾之下身碎,遂自斃,榕逸去。 九月,命山東布政使尚其亨,順天府丞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徐世昌、紹英遇炸後,不果行,故改派亨、盛鐸二人。 冬十月,命政務處籌定立憲大綱,旋設考察政治館。時雖未明布立憲之說,已隱然以預布立憲之舉動昭示於國人,然憲法必由欽定,不許人民干預,識者知其粉飾觀聽,非真有公天下之心也。 十一月,設立學部,國子監併入。 慶親王奕劻等,與日使訂「中日新約」成。
三十二年,春正月,北海萬善殿焚。 三月,宣示教育宗旨,從學部奏請也。 江西南昌縣民毀法國教堂,戕教士王安之等。安之邀知縣江召棠至天主堂議事,召棠咽喉被創,旋卒,人民聚衆毀教堂,戕安之等。詔撤巡撫胡廷幹任,派侍郎梁敦彥偕法使館人員往查辦,尋以給撫卹賠償銀結案。 夏四月,裁撤各省學政,改設提學使司,提學使。 頒行「破產律」。 派戶部右侍郎鐵良充督辦稅務大臣,署外務部右侍郎唐紹儀爲會辦大臣。 秋七月,宣示預備立憲,命先將將官制分別議定,俟數年後規模粗具,再行宣布立憲實行期限。時載澤等考察各國政治回國,條陳仿行憲政,派醇親王載灃等公同閱看,決定先從官制入手預備,詔略曰:『現在各國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勢,而我國政令積久相仍,日處阽危,受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制,上無以祖宗大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平治之望,是以前簡派大臣,分赴各國考察政治。現載澤等回國陳奏,深以國勢不振,實由於上下相暌,內外隔閡,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衛國。而各國之政,經畫政務,無不公之於黎庶,又在各國相師,變通盡利,政通民和,有由來矣。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諸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徒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必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並將各項法律詳慎釐定,而又廣與教育,清釐財政,整頓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著內外臣工切實振興,力求成效,俟數年後規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著各省將軍督撫曉諭士庶人等,發憤爲學,各明忠君愛國之義,合羣進化之理,勿以私見害公益,以小忿敗大謀,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預備立憲國之資格,有厚望焉!』 九月,宣示釐定官制,內閣、軍機處、外務部、吏部、學部皆如舊,巡警部改爲民政部;戶部改爲度支部,以財政處、稅務處併入;太常、光祿、鴻臚三寺併入禮部,兵部改爲陸軍部,以練兵處、太僕寺併入;商部改爲農工商部,另設郵傳部,理藩院改爲理藩部。各部除外務部外,均設尚書一員,侍郎二員,不分滿漢;都察院改爲都御史一員,副都御史一員。 命編訂直省官制。 命改刑部爲法部,專任司法。大理寺爲大理院,專司審判。 改政務務爲會議政務處。 改軍機處章京爲實官。 冬十一月,裁廣東陸路提督缺,歸併水師。 升孔子爲大祀。 設京師內外城總廳。
三十三年,春二月,郵傳部尚書張百熙卒,予諡文達。百熙與侍郎唐紹儀因事互相揭参,受申飭歸,恚憤成疾卒。 三月,改盛京將軍爲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奉天、吉林、黑龍江各設巡撫。 夏四月,御史趙啟霖以奏参疆臣夤緣親貴革職。初,道員段芝貴奉命署理黑龍江巡撫,啟霖具疏斜参,稱慶王奕劻之子貝子銜鎮國將軍尚書載振至東三省查事,還過天津,芝貴以一萬二千金購歌妓楊翠喜以獻,復從天津商會王竹林措十萬金爲慶親王壽禮等語。廷派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確查,至是查明楊翠喜實爲商人王益孫,實作使女。王竹林係河南候補道,充當天津商務局總辦,實無措金給芝貴之事。覆上,以啟霖污衊親貴重臣名節奪職。時芝貴已命毋庸署理巡撫,載振旋亦奏請開去各項差使,優詔許之,至六月復啟霖職。 五月,命協辦大學士瞿鴻禨閒缺回籍。鴻禨在軍機處與奕劻不協,及奕劻與載振屢次爲言官参劾,中西報紙攻擊之尤不遺餘力,奕劻疑爲鴻禨所使,嗾學士惲毓鼎參鴻禨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疏入,命大學士孫家鼐、尚書鐵良查明具奏,又詔姑免深究,著開缺回籍。 改各省按察使爲提法使,增設巡警、勸業道,裁撤分巡分守各道,分設審判廳,增易佐治員。命由東三省先行開辦,直隸、江蘇兩省亦擇地先爲試辦,其餘各省分年分地,請旨辦理,統限十五年一律通行。 六月,設禮學館。 命嗣後各衙門引見人員,暫歸內科驗放。 設軍諮府。 永定、河南、五工、北四、上訊先後漫口。 允農工商部奏請,設置公園於京師。時農工商部奏請將西直門外之可園量加修葺推廣,改名公園
三十四年,春正月,廣東緝獲日本輪船二展丸,私運軍火。日人抗議,旋以賠欵服禮結案。 二月,命達壽回京供職,改派學部右丞李家駒赴日本國考察憲政。 夏四月,綏遠將軍貽穀,以放墾蒙城浮收漁利,濫殺台吉丹丕爾一家五命,逮問。 頒行遠警律。 五月,加恩咸豐、同治以來功臣子孫有差。 六月,頒行諮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 秋七月,查禁政聞社。 廣東風災,湖南、湖北、廣東水災。 八月,頒布憲法大綱。先是,慶王奕劻等奏進憲法大綱,暨議院法、選舉法要領,及議院未開以前,逐年應行籌備事宜。令刊刻膳黃,分發在京各衙門,在外各督撫、府尹、司道,懸掛堂上,責成依限舉辦,每屆六個月,將籌辦成績臚列奏聞。憲法大綱如下:
臣民權利、義務如下:
編者曰:是役遣人出洋考察政治,所謂爲立憲之預備也。然特簡親貴,隨員又皆宦海中人,以是爲國民代表,國人早知朝廷用意之所在矣,故皆稱爲欽賜之憲法。外人則且從而姍笑之,謂中國將立上議院,議員以內之尚侍九卿,外之督撫爲之,可稱爲非驢非馬之立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