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五

○祖宗配侑

孝文十六年,起渭陽五帝廟,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孝武元鼎五年,立泰一祠於甘泉,亦以高祖配。

元封四年,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對之。

孝平元始四年,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元始五年,安漢公莽,奏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墜於南郊,以高帝高後配,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後配。

○總天神

高帝初,或言周興而邑立後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製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常以歲時祠以牛。

孝武作泰一祠壇,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元封三年夏旱,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孝宣又立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斗祠於長安城旁,成山祠日,萊山祠月,又祠四時於琅邪,蚩尤於壽良。

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已奏復長安南北郊,又言書曰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歐陽大小夏侯三家說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墜,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陰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名實不相應,禮記祀典,功施於民則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澤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臣前奏徙甘泉泰畤汾陰後土皆復於南北郊,謹按周官兆五帝於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於古,又日月雷風山澤,易卦六子之尊氣,所謂六宗也,星辰水火溝瀆,皆六宗之屬也,今或未特祀,或無兆居,謹與太師光,大司徒宮,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議,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墜祇曰後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墜祇稱皇墜後祇,兆曰廣畤,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分群神以類相從為五部,兆天墜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後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於長安城之未墜兆,東方帝太昊青靈,勾芒畤,及雷公,風伯廟,歲星,東宿東宮,於東郊兆,南方炎帝赤靈,祝融畤,及熒惑星,南宿南宮,於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靈,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宮,於西郊兆,北方帝顓頊黑靈,元冥畤,及月廟,雨師廟,辰星,北宿北宮,於北郊兆,奏可,於是長安旁諸廟,兆畤甚盛矣。

○山川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及齊淮南國廢,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孝文十四年,詔河湫漢水玉各加二。

十五年,修名山大川嚐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孝武建元元年,詔曰,河海潤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曲加禮。

元封元年,上登封泰山,用事八神,八神者,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萊山,皆在齊北竝渤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鬥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孝宣神爵元年,製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祈為天下豐年焉,自是五嶽四瀆皆有常禮,東嶽太山於博,中嶽泰室於嵩高,南嶽灊山於灊,西嶽華山於華陰,北嶽常山於上曲陽,河於臨晉,江於江都,淮於平氏,濟於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餘皆一禱而三祠雲,又祠太室山於即墨,三戶山於下密,祠天封苑火井於鴻門,又立歲星辰星太白熒惑南斗祠於長安城旁,又祠參山八神於曲城,蓬山石社石鼓於臨朐,之罘山於腄,成山於不夜,萊山於黃,成山祠日,萊山祠月。

○高禖

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

○臘蠟

高祖十年,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二月及臘,祠稷以羊彘。

孝武太初二年,祠門戶比臘。

嚴延年母欲從延年臘。

○籍田親蠶

文帝二年正月丁亥,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結宗廟粢盛。

文帝即位,賈誼說上曰,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未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於是上感誼言,始開籍田,躬耕以勸百姓。

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詔曰,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

景帝後二年夏四月,詔曰,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欲天下務農蠶,素有蓄積,以備災害。

武帝製曰,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征和四年三月,上耕於钜定。

昭帝始元元年二月己亥,上耕於鉤盾弄田。

六年春正月,上耕於上林。

○雜錄大司農屬官有籍田令丞。

繭館。

成帝建始四年,穀永對曰,皇后桑蠶,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廟,正以是日疾風自西北,大寒雨雪,壞敗其功,以章不鄉,宜齊戒避寢,以深自責。

○社稷

高帝初起,禱豐禱榆社,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治榆社,常以時,春以羊彘祠之。

漢二年,令民除秦社稷,立漢社稷。

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二月及臘,祠稷以羊彘,民裏社,各自裁以祠,製曰可。

武帝立子閎為齊王,策曰,受茲青社,立子旦為燕王,策曰,受茲元社,立子胥為廣陵王,策曰受茲赤社,褚先生曰,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歸立之以為國社,以歲時祠之,春秋大傳曰,天子之國有泰社,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黃,故將封於東方者取青土,封於南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黃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為社,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此之謂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平帝元始五年,王莽言,帝王建立社稷,社者土也,宗廟王者所居,稷者百穀之主,所以奉宗廟,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親祭,自為之主,禮如宗廟,詩曰,乃立塚土,又曰以禦田祖,以祈甘雨,禮記曰,維祭宗廟社稷,為越紼而行事,聖漢興,禮儀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於官社後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後稷配食官稷,稷種穀樹,徐州牧歲貢五色土各一斗。

○雜錄欒布為燕相,燕齊之國,皆為立社,號曰欒公社。昌邑有枯社木臥復生。

建昭五年,袞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陽橐茅鄉社,有大槐,吏伐斷之,其夜槐復立其故處。

○明堂

文帝時,賈山言願以夏歲二月定明堂。

武帝建元元年,議立明堂,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事未就,竇太后不好儒術,使人微伺趙綰等奸利,按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

趙綰王臧請立明堂以朝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於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輪駕駟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傳從至,舍魯邸議明堂事,太皇竇太后喜老子言,不說儒術,得綰臧之過以責上,上因廢明堂事。

元封元年,登封泰山,降,坐明堂。

元封二年,作明堂於泰山下,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是歲修封,則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後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昆侖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畢,尞堂下而上。

太初元年,行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於明堂,後每修封,其讚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

天漢三年三月,行幸泰山,祀明堂,因受計還。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帝於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計,癸未,祀孝景皇帝於明堂。

平帝元始四年正月,宗祀孝文以配上帝,二月,王莽奏立明堂。

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餘人,召助祭,禮畢,皆益戶賜爵,及金帛增秩補吏各有差,羲和劉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廱,令漢與文王靈台周公作洛同符,皆封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