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六
○特進
王譯位特進,領城門兵。王商位特進,領城門兵,置幕府,得舉吏如將軍。
傅喜位特進,奉朝請。薛宣加寵特進,位次師安昌侯,給事中視尚書事。
張禹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見禮如丞相,置從事史五人。
○領尚書事霍光以大將軍領尚書事。張安世以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又以衛將軍領尚書事。
師丹以左將軍領尚書事。蕭望之以前將軍領尚書事。王鳳以大司馬領尚書事。鄭寬中以光祿大夫領尚書事。
孔光以光祿勳領尚書事。張禹以光祿大夫領尚書事。霍山以奉車都尉領尚書事。周堪以光祿大夫領尚書事。
車騎將軍王音內領尚書,外典兵馬。
史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
○平尚書事於定國以光祿大夫平尚書事。
張尚以中大夫平尚書事。
○領他官桑宏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霍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
孔光為帝太傅,領宿衛。王譚王商位特進,領城門兵。金涉為侍中騎都尉,領三輔胡越騎。鍾元為尚書令,領廷尉。
劉向以故九卿召拜為郎中,領護三輔都水。息夫躬以左曹光祿大夫使持節,領護三輔都水。馮參為諫大夫,領護左馮翊都水。劉向為光祿大夫,領校中五經秘書。
劉歆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秘書。
○兼官張安世車騎將軍光祿勳,又遷右將軍光祿勳。宣帝徙度遼將軍未央衛尉範明友為光祿勳。
宣帝拜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
趙充國擢為後將軍兼水衡都尉,征匈奴還,為後將軍少府。王莽為右將軍衛尉。右將軍典屬國常惠馮奉世。
王尊轉守槐裏,兼行美陽令事。
○行張湯韓安國並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
平陽侯曹窋行御史大夫事。太仆臣賀行御史大夫事。
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歆。汾陽侯靳石為太常,行太仆事。韓延年為太常,行大行令事。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
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少府忠行廷尉事。王溫舒為右輔行中尉事。留侯張良,行太子少傅事。
黃霸廷尉,行丞相長史事。蓋寬饒遷諫大夫,行郎中戶將事。王尊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劉德宗正,行京兆尹事。
翟義南陽都尉,行太守事。
王尊轉守槐裏,兼行美陽令事。
○守朱雲以六百石秩,試守御史大夫。
光祿大夫劉辟強,守長樂衛尉。守少府蕭望之。蕭育泰山太守,入守大鴻臚。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
御史臣光守尚書令。趙廣漢京輔都尉守京兆尹。龔勝光祿大夫守右扶風。王為右輔都尉,守右扶風,武帝出駐車,拜為真。
薛宣入守左馮翊,滿歲稱職為真。朱博以高第入守左馮翊,滿歲為真。守丞相長史邊通。守軍正丞胡建。
守廷尉史路溫舒。張敞守太原太守。王尊守京輔都尉。茂陵守令尹公。
華陰守丞嘉。
○假漢二年,拜曹參為假左丞相,人屯兵關中。假稻田使者燕倉。
趙充國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
軍候假丞杜勳。
○宿衛
漢二年六月,漢王還櫟陽,令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高帝崩,陳平畏讒,固請之,得宿衛。
高後二年,齊哀王遣弟章入宿衛於漢,封朱虛侯,四年,封章弟興居為東牟侯,皆宿衛長安。文帝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
武帝時,董仲舒對策曰,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終軍曰得列宿衛,食祿五年。王臧上書宿衛,累遷,一歲至郎中令。
張安世輔政,宿衛十有三年,封為富平侯。昭帝時,燕王旦上書,願歸符璽,入宿衛。宣帝地節二年,詔曰,博陸侯宿衛武帝三十餘年。
陽城侯劉德親親行謹厚,以德得官宿衛者二十餘年。
魏相奏張安世子延壽重厚,可以為光祿勳,領宿衛臣。楊惲與孫會宗書曰,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馮參為黃門郎給事中,宿衛十餘年。
孔光為帝太傅,位四輔給事中,領宿衛。成帝詔曰,車騎將軍王音,宿衛忠正,勤勞王家。
元後益封孔光,詔曰,博山侯光,宿衛四世,世為傅相,光祿勳豐,宿衛三世,奉車都尉甄邯,宿衛勤勞,建議定策。
○待詔
尚方待詔。待詔金馬門。侍詔公車。待詔承明之庭。
待詔殿中。待詔五柞宮。待詔丞相府。待詔宦者署。
待詔黃門。武帝詔求能為韓詩者,召蔡義待詔。伍宏以醫待詔。吾邱壽王以善格五待詔。
宣帝召見王褒,以為待詔。魏相奏言知音善鼓琴者趙定龔德,皆召見待詔。本草待詔。成帝時,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詔。
孝武元封五年三月,至泰山,增封,因朝諸侯王列侯,受郡國計。太初元年春,受計於甘泉。
天漢三年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因受計。
孝宣黃龍元年,詔曰,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御史察計簿非實者按之,使真偽毋相亂。
嚴助願奉三年計最。京房為魏郡太守,自請歲竟乘傳奏事,天子許焉。
張蒼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蕭何為相國,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郡國上計者。司隸校尉奏丞相衡位三公,領計簿,而專地盜土。
郝賢坐為上穀太守入戍卒財物計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