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貨五
○大司農錢
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腐敗而不可食。
山海天地之臧,宜屬少府,陛下勿私,以屬大農佐賦。
帝比歲擊胡,大司農陳臧錢經用既竭,不足以奉戰士,乃令民得買爵贖罪,置武功爵。
孝武之世,開玉門,通西域,師旅之費,不可勝計,至於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筦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至車船,租及六畜。元帝溫恭少欲,都內錢四十萬。
漢武庫兵器繕治造作,皆度大司農錢,自乘輿不以給共養,共養勞賜,壹出少府。
○少府禁錢
漢興,山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
山海天地之藏,宜屬少府。共養勞賜,壹出少府。武帝出禁錢以振元元。
西羌之師,大司農錢盡,乃以少府禁錢續之。
元帝溫恭少欲,少府錢十八萬萬。
○水衡錢
初大農幹鹽鐵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鹽鐵,及揚可告緡,上林財物眾,乃令水衡主上林。
宣帝本始二年,以水衡錢為平陵,徙民起第宅。
元帝溫恭少欲,水衡錢二十五萬萬。均輸平準。
大農屬司官,有均輸平準令丞。
元狩中,桑宏羊為大司農中丞,管諸會計事,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漢連出兵三歲,費皆仰大農,大農以均輸調鹽鐵助賦,故能澹之。
元封元年,宏羊以諸官各自市相爭,物以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令遠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置平準於京師,都受天下委輸,召工官治車諸器,皆仰給大農,大農請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準,天子以為然而許之,一歲之中,諸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昭帝即位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皆對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宏羊難以為此國家大業,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
○漕運漢二年,築甬道屬河,取敖倉粟。蕭何霤收巴蜀使給軍食,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
漢初,轉漕關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劉敬說高帝都關中,張良曰,關中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製,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劉敬說是也。
武帝元光六年,鄭當時為大司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得以損漕省卒,上以為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矣。
後河東守番係,言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故盡河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萬石以上,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故盡河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萬石以上,穀從渭上,與關中無異,底柱之東,可毋復漕,上以為然,發卒數萬人作渠田,數歲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能償種,其後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多阪,回還,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絕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穀可致,而山東從沔無限,便於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於巴蜀,上以為然,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衛青歲以數萬騎出擊匈奴,遂取河南地築朔方,時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餉,率十餘鍾致一石,又興十餘萬人,築衛朔方,轉漕甚遠,自山東鹹被其勞。
武帝作柏梁台,宮室之修,繇此日麗,徒奴婢眾,而下河漕,度四百萬石,及官自糴,乃足。
元封元年,桑宏羊又請令民入粟補吏贖罪,他郡各輸急處,而諸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餘穀。
昭帝元鳳二年,詔曰,前年減漕三百萬石。三年,詔曰民被水災,頗匱於食,其止四年毋漕。
宣帝即位,歲數豐穰,耿壽昌言,故事歲漕關東穀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宏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師,可省關東漕卒過半,漕事果便。
○倉庾
太倉。武帝之初,國家亡事,太倉之粟,腐敗而不可食。
長安倉。甘泉倉。
河東郡榮陽有敖倉。河東郡根倉涇倉。河內倉。
郡國諸倉。
○常平倉
宣帝即位,穀至石五錢,農人少利,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言,故事歲漕關東穀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宏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蕭望之奏,壽昌未足任,上不聽,事果便,壽昌遂白令邊郡皆築倉,以穀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貴時減價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
趙充國曰,金城湟中穀斛八錢,吾謂耿中丞糴二百萬斛穀,羌人不敢動矣,中丞請糴百萬斛,乃得四十萬斛耳,失此二冊,羌人故敢為逆。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在位諸儒,多言鹽鐵及常平倉可罷,毋與民爭利,上從其議,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