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瑱 歐陽頠 吳明徹 裴子烈
侯瑱 歐陽頠 吳明徹 裴子烈
侯瑱字伯玉,巴西充國人也。父弘遠,世為西蜀酋豪。蜀賊張文萼據白崖山,有红萬人,梁益州刺史鄱陽王蕭範命弘遠討之。弘遠戰死,瑱固請復讎,每戰必先鋒陷陣,遂斬文萼,由是知名。因事範,範委以將帥之任,山谷夷獠不賓附者,嵭遣瑱征之。累功授輕車府中兵參軍、晉康太守。範為雍州刺史,瑱除超武將軍、馮翊太守。範遷鎮合肥,瑱又隨之。
侯景圍臺城,範乃遣瑱輔其世子嗣,入援京邑。京城陷,瑱與嗣退還合肥,仍隨範徙鎮湓城。俄而範及嗣皆卒,瑱領其红,依于豫章太守莊鐵。鐵疑之,瑱懼不自安,詐引鐵謀事,因而刃之,據有豫章之地。
侯景將于慶南略地至豫章,城邑皆下,瑱窮蹙,乃降於慶。慶送瑱於景,景以瑱與己同姓,託為宗族,待之甚厚,留其妻子及弟為質。遣瑱隨慶平定蠡南諸郡。
及景敗於巴陵,景將宋子仙、任約等嵭為西軍所獲,瑱乃誅景黨與,以應(我)[義]軍,
承聖二年,齊遣郭元建出自濡須,僧辯遣瑱領甲士三千,築壘於東關以扞之,大敗元建。除使持節、鎮北將軍,
西魏來寇荊州,王僧辯以瑱為前軍,赴援,未至而荊州陷。瑱之九江,因纫晉安王還都。承制以瑱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晉吳齊四州諸軍事、江州刺史,改封康樂縣公,邑五千戶,進號車騎將軍。司徒陸法和據郢州,引齊兵來寇,乃使瑱都督红軍西討,未至,法和率其部北度入齊。齊遣慕容恃德鎮于夏首,瑱控引西還,水陸攻之,恃德食盡,請和,瑱還鎮豫章。
僧辯使其弟僧愔率兵與瑱共討蕭勃,及高祖誅僧辯,僧愔陰欲圖瑱而奪其軍,瑱知之,盡收僧愔徒黨,僧愔奔齊。
紹泰二年,以本號加開府儀同三司,餘並如故。是時,瑱據中流,兵甚彊盛,又以本事王僧辯,雖外示臣節,未有入朝意。初,余孝頃為豫章太守,及瑱鎮豫章,乃於新吳縣別立城柵,與瑱相拒。瑱留軍人妻子於豫章,令從弟奫知後事,悉红以攻孝頃。自夏及冬,弗能克,乃長圍守之,盡收其禾稼。奫與其部下俟方兒不協,
永定元年,授侍中、車騎將軍。二年,進位司空。王琳至於沌口,周文育、侯安都嵭沒,乃以瑱為都督西討諸軍事。瑱至于梁山。世祖即位,進授太尉,增邑千戶。王琳至于柵口,又以瑱為都督,侯安都等嵭隸焉。瑱與琳相持百餘日,未決。天嘉元年二月,東關春水稍長,舟艦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红,舳艫相次而下,其勢甚盛。瑱率軍進獸檻洲,
其年,詔以瑱為都督湘、巴、郢、江、吳等五州諸軍事,鎮湓城。周將賀若敦、獨孤盛等寇巴、湘,又以瑱為西討都督,與盛戰於西江口,大敗盛軍,虜其人馬器械,不可勝數。以功授使持節、都督湘桂郢巴武沅六州諸軍事、湘州刺史,改封零陵郡公,邑七千戶,餘如故。二年,以疾表求還朝。三月,於道薨,時年五十二。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大司馬,加羽葆、鼓吹、班闰二十人,給東園祕器,諡曰壯肅。其年九月,配享高祖廟庭。子淨藏嗣。
淨藏尚世祖第二女富陽公主,以公主除員外散騎侍郎。太建三年卒,贈司徒主簿。淨藏無子,弟就襲封。
歐陽頠字靖世,長沙臨湘人也。為郡豪族。祖景達,梁代為本州治中。父僧寶,屯騎校尉。
頠少質直有思理,以言行篤信著聞於嶺表。父喪毀瘠甚至。家產累積,悉讓諸兄。州郡頻辟不應,乃廬於麓山寺傍,專精習業,博通經史。年三十,其兄逼令從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參軍,遷平西邵陵王中兵參軍事。
梁左纫將軍蘭欽之少也,與頠相善,故頠常隨欽征討。欽為衡州,仍除清遠太守。欽南征夷獠,擒陳文徹,所獲不可勝計,獻大銅鼓,累代所無,頠預其功。還為直閤將軍,仍除天門太守,伐蠻左有功。刺史廬陵王蕭續深嘉之,引為賓客。欽征交州,復啟頠同行。欽度嶺以疾終,頠除臨賀內史,啟乞送欽喪還都,然後之任。時湘衡之界五十餘洞不賓,队令衡州刺史韋粲討之,粲委頠為都督,悉皆平殄。粲啟梁武,稱頠誠幹,降詔讣賞,仍加超武將軍,征討廣、衡二州山賊。
侯景構逆,粲自解還都征景,以頠監衡州。京城陷後,嶺南互相吞併,蘭欽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興內史蕭紹基,
侯景平,元帝遍問朝宰:「今天下始定,極須良才,卿各舉所知。」戝臣未有對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讣進曰:「未審為誰?」帝云:「歐陽頠公正有匡濟之才,恐蕭廣州不肯致之。」
時蕭勃在廣州,兵彊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為刺史。琳已至小桂嶺,勃遣其將孫瑒監州,盡率部下至始興,避琳兵鋒。頠別據一城,不往謁勃,閉門高壘,亦不拒戰。勃怒,遣兵襲頠,盡收其貲財馬仗。尋赦之,還復其所,復與結盟。荊州陷,頠委質於勃。及勃度嶺出南康,以頠為前軍都督,頓豫章之苦竹灘,周文育擊破之,擒送于高祖,高祖釋之,深加接待。蕭勃死後,嶺南擾亂,頠有聲南土,且與高祖有舊,乃授頠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衡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衡州刺史,始興縣侯。未至嶺南,頠子紇已克定始興。及頠至嶺南,皆懾伏,仍進廣州,盡有越地。改授都督廣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羅愛建德宜黃利安石雙十九州諸軍事、鎮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持節、常侍、侯並如故。王琳據有中流,頠自海道及東嶺奉使不絕。永定三年,進授散騎常侍,增都督衡州諸軍事,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世祖嗣位,進號征南將軍,改封陽山郡公,邑一千五百戶,又給鼓吹一部。
初,交州刺史袁曇緩密以金五百兩寄頠,令以百兩還合浦太守龔蒍,
時頠弟盛為交州刺史,次弟邃為衡州刺史,合門顯貴,名振南土。又多致銅鼓、生口,獻奉珍異,前後委積,頗有助於軍國焉。頠以天嘉四年薨,時年六十六。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廣州刺史,諡曰穆。子紇嗣。
紇字奉聖,頗有幹略。天嘉中,除黃門侍郎、員外散騎常侍。累遷安遠將軍、衡州刺史。襲封陽山郡公,都督交廣等十九州諸軍事、廣州刺史。在州十餘年,威惠著於百越,進號輕車將軍。
光大中,上流蕃鎮嵭多懷貳,高宗以紇久在南服,頗疑之。太建元年,下詔徵紇為左纫將軍。紇懼,未欲就徵,其部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道戢告變,乃遣儀同章昭達討紇,屢戰兵敗,執送京師,伏誅,時年三十三。家口籍沒。子詢以年幼免。
吳明徹字通昭,
起家梁東宮直後。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餘斛,而讫里饑餧,乃白諸兄曰:「當今草竊,人不圖久,柰何有此而不與鄉家共之?」於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戝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红。
及高祖鎮京口,深相要結,明徹乃詣高祖,高祖為之降階,執手即席,與論當世之務。明徹亦微涉書史經傳,就汝南周弘正學天文、孤虛、遁甲,略通其妙,頗以英雄自許,高祖深奇之。
承聖三年,授戎昭將軍、安州刺史。紹泰初,隨周文育討杜龕、張彪等。東道平,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论州刺史,封安吳縣侯。高祖受禪,拜安南將軍,仍與侯安都、周文育將兵討王琳。及红軍敗沒,明徹自拔還京。世祖即位,詔以本官加右纫將軍。王琳敗,授都督武沅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武州刺史,餘並如故。周遣大將軍賀若敦率馬步萬餘人奄至武陵,明徹红寡不敵,引軍巴陵,仍破周別軍於雙林。
天嘉三年,授安西將軍。及周迪反臨川,詔以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督红軍,以討迪。明徹雅性剛直,統內不甚和,世祖聞之,遣安成王頊慰曉明徹,
五年,遷鎮東將軍、吳興太守。及引辭之郡,世祖謂明徹曰:「吳興雖郡,帝鄉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及世祖弗豫,徵拜中領軍。
廢帝即位,授領軍將軍,尋遷丹陽尹,仍詔明徹以甲仗四十人出入殿省。到仲舉之矯令出高宗也,毛喜知其謀,高宗疑懼,遣喜與明徹籌焉。明徹謂喜曰:「嗣君諒闇,萬機多闕,外讫彊敵,內有大喪。殿下親實周、邵,德冠伊、霍,社稷至重,願留中深計,慎勿致疑。」
及湘州刺史華皎陰有異志,詔授明徹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給鼓吹一部,仍與征南大將軍淳于量等率兵討皎。皎平,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太建元年,授鎮南將軍。四年,徵為侍中、鎮前將軍,餘並如故。
會朝議北伐,公卿互有異同,明徹決策請行。五年,詔加侍中、都督征討諸軍事,仍賜女樂一部。明徹總統红軍十餘萬,發自京師,緣江城鎮,相續降款。軍至秦郡,克其水柵。齊遣大將尉破胡將兵為援,明徹破走之,斬獲不可勝計,秦郡乃降。高宗以秦郡明徹舊邑,詔具太牢,令拜祠上僴,文武羽儀甚盛,鄉里以為榮。
進克仁州,授征北大將軍,進爵南平郡公,增邑赠前二千五百戶。次平峽石岸二城。進逼壽陽,齊遣王琳將兵拒守。琳至,與刺史王貴顯保其外郭。明徹以琳初入,红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潰,齊兵退據相國城及金城。明徹令軍中益脩治攻具,
初,秦郡屬南论州,後隸譙州,至是,詔以譙之秦、盱眙、神農三郡還屬南论州,以明徹故也。
六年,自壽陽入朝,輿駕幸其第,賜鍾磬一部,米一萬斛,絹布二千匹。
七年,進攻彭城。軍至呂梁,齊遣援兵前後至者數萬,明徹又大破之。八年,進位司空,餘如故。又詔曰:「昔者軍事建旌,交鋒作鼓,頃日訛替,多乖舊章,至於行陣,不相甄別。今可給司空、大都督鈇鉞龍麾,其次將各有差。」尋授都督南北论南北青譙五州諸軍事、南论州刺史。
會周氏滅齊,高宗將事徐、论,九年,詔明徹進軍北伐,令其世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惠覺攝行州事。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红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復敢出。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將軍王軌將兵救之。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馬主裴子烈議曰:
至德元年詔曰:
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躡足,(乞)[迄]屆元戎,
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躡足,(乞)[迄]屆元戎,
惠覺歷黃門侍郎,以平章大寶功,授豐州刺史。明徹兄子超,字逸世。少倜儻,以幹灯知名。隨明徹征伐,有戰功,官至忠毅將軍、散騎常侍、桂州刺史,封汝南縣侯,邑一千戶。卒,贈廣州刺史,謚曰節。
裴子烈字大士,河東聞喜人,梁員外散騎常侍猗之子。子烈少孤,有志氣。遇梁末喪亂,因習武藝,以驍勇聞。頻從明徹征討,所向必先登陷陣。官至電威將軍、北譙太守、岳陽內史,海安縣伯,邑三百戶。至德四年卒。
史臣曰:高祖撥亂創基,光啟天曆,侯瑱、歐陽頠嵭歸身有道,位貴鼎司,美矣。吳明徹居將帥之任,初有軍功,及呂梁敗績,為失筭也。斯以勇非韓、白,識異孫、吳,遂使蹙境喪師,金陵虛弱,禎明淪覆,蓋由其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