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堯、舜盛矣!三代之王,功有餘而德不足,故皆更始以自新,由是改正朔矣,至於後世,遂名年以建元。及僭竊交興,而稱號紛雜,則不可以不別也。五代十國,稱帝改元者七。吳越、荊、楚,常行中國年號。然予聞於故老,謂吳越亦嘗稱帝改元,而求其事迹不可得,頗疑吳越後自諱之。及旁采閩、楚、南漢諸國之書,與吳越往來者多矣,皆無稱帝之事。獨得其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制書,稱寶正六年辛卯,則知其嘗改元矣。辛卯,長興二年,乃鏐之末世也,然不見其終始所因,故不得而備列。錢氏訖五代,嘗外尊中國,豈其張軌之比乎。十國皆非中國有也,其稱帝改元與不,未足較其得失,故並列之。作十國世家年譜。







南漢



吳越



南平

丁卯

梁太祖 開平元年

李克用 天祐四年

楊渥 天祐四年

王建 天復七年

劉隱 開平

馬殷 開平

錢鏐 開平

王審知 開平

高季興 開平

戊辰







武成

己巳









庚午









辛未

乾化元年





永平

乾化

乾化

乾化

乾化

壬申









癸酉









甲戌



十一

十一



乙亥

貞明元年

十二

十二



貞明

貞明

貞明

貞明

丙子



十三

十三

通正

丁丑



十四

十四

天漢

乾亨

戊寅



十五

十五

光天



己卯



十六

武義

乾德



庚辰



十七







辛巳

龍德元年

十八

順義





龍德

龍德

龍德

壬午



十九







癸未

唐莊宗 同光元年







同光

同光

同光

甲申









乙酉





咸康

白龍

丙戌

明宗 天成元年





天成

寶正

天成

天成

丁亥



乾貞





戊子





大有



己丑



大和





庚寅

長興元年





長興



長興

長興

辛卯









壬辰







癸巳







龍啟

甲午

應順元年  廢帝 清泰元年



後蜀明德



應順  清泰



應順 清泰

乙未



天祚





永和

丙申

晉高祖 天福元年







天福

通文

天福

丁酉



南唐昇元







戊戌





廣政

十一



己亥







十二

永隆

庚子







十三



辛丑







十四



壬寅







光天



癸卯



保大



應乾  乾和



甲辰

開運元年







開運

六 天德二

開運

乙巳









天德三

丙午











丁未

漢高祖 天福十二年







戊申

乾祐元年



十一



乾祐

乾祐

己酉





十二



庚戌





十三



辛亥

周太祖 廣順元年

乾祐四年



十四



廣順

廣順

壬子







十五



癸丑





十一

十六

十一

甲寅

顯德元年



十二

十七

十二

顯德

顯德

乙卯





十三

十八

十三

丙辰





十四

十九

十四

丁巳



天會

十五

二十

十五

戊午





交泰  顯德

二十一

大寶

己未





二十二



或問:十國固非中國有也,然猶命以封爵,而稱中國年號來朝貢者,亦有之矣,本紀之不書,何也?曰:封爵之不書,所以見其非中國有也。其朝貢之來如夷狄,以夷狄書之則甚矣。問者曰:四夷、十國,皆非中國之有也,四夷之封爵朝貢則書,而十國之不書何也?曰:以中國而視夷狄,夷狄之可也。以五代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故十國之封爵、朝貢,不如夷狄,則無以書之。書如夷狄,則五代之君未可以夷狄之也。是以外而不書,見其自絕於中國焉爾。問者曰:外而不書,則東漢之立何以書?曰:吾於東漢,常異其辭於九國也。春秋因亂世而立治法,本紀以治法而正亂君。世亂則疑難之事多,正疑處難,敢不慎也?周、漢之事,可謂難矣哉!或謂:劉旻嘗致書于周,求其子贇不得而後自立,然則旻之志不以忘漢為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