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聖王之受命也,莫不體國經野,以為人極。上應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畫界,建都錫社。是以放勳禦曆,修職貢者九州;文命會同,執玉帛者萬國。洎乎殷遷夏鼎,周黜殷命,雖質文之用不同,損益之途或革,而封建之制,率由舊章。於是分土惟三,列爵惟五,千里以制畿甸,九服以別要荒。十國為連,連有帥,倍連為卒,卒有正。皆所以式固鴻基,蕃屏王室,興邦致化,康俗庇人者歟!周德既衰,諸侯力政,干戈日用,戎馬生郊。強陵弱,眾暴寡,魯滅于楚,鄭滅于韓,田氏篡齊,六卿分晉。其餘弑君亡國,不得守其社稷者,不可勝數。逮於七雄競逐,二帝爭強,疆埸之事,一彼一此。秦始皇據百二之岩險,奮六世之餘烈,力爭天下,蠶食諸侯,在位二十餘年,遂乃削平宇內。懲周氏之微弱,恃狙詐以為強,蔑棄經典,罷侯置守。子弟無立錐之地,功臣無尺土之賞,身沒而區宇幅裂,及子而社稷淪胥。漢高祖挺神武之宏圖,掃清禍亂,矯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並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而郡縣之制,無改于秦。逮于孝武,務勤遠略,南兼百越,東定三韓。通邛、笮之險途,斷匈奴之右臂,雖聲教遠洎,而人亦勞止。昭、宣之後,罷戰務農,戶口既其滋多,郡縣亦有增置。至於平帝,郡國一百有三,戶一千二百二十三萬。光武中興,承王莽之餘弊,兵戈不戢,饑疫薦臻,率土遺黎,十才一二,乃並省郡縣,四百餘所。明、章之後,漸至滋繁,郡縣之數,有加曩日。逮炎靈數盡,三國爭強,兵革屢興,戶口減半。有晉太康之後,文軌方同,大抵編戶二百六十余萬。尋而五胡逆亂,二帝播遷,東晉洎于宋、齊,僻陋江左,苻、姚之與劉、石,竊據中原,事蹟糾紛,難可具紀。
梁武帝除暴寧亂,奄有舊吳,天監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縣千二十二。其後務恢境宇,頻事經略,開拓閩、越,克復淮浦,平俚洞,破䍧柯,又以舊州遐闊,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一百七,郡縣亦稱於此。既而侯景構禍,台城淪陷,墳籍散逸,注記無遺,郡縣戶口,不能詳究。逮于陳氏,土宇彌蹙,西亡蜀、漢,北喪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荊、揚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九,縣四百三十八,戶六十萬。後齊承魏末喪亂,與周人抗衡,雖開拓淮南,而郡縣僻小。天保之末,總加並省,洎乎國滅,州九十有七,郡一百六十,縣三百六十五,戶三百三萬,周氏初有關中,百度草創,遂乃訓兵教戰,務谷勸農,南清江漢,西兼巴蜀,卒能以寡擊眾,戡定強鄰。及于東夏削平,多有省廢。大象二年,通計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縣一千一百二十四。
高祖受終,惟新朝政,開皇三年,遂廢諸郡。洎於九載,廓定江表,尋以戶口滋多,析置州縣。煬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並省諸州,尋即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墾田五千五百八十五萬四千四十一頃。其邑居道路,山河溝洫,沙磧鹹鹵,丘陵阡陌,皆不預焉。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至於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極於此也。
京兆郡開皇三年,置雍州。城東西十八裡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裡一百七十五步。東面通化、春明、延興三門,南面啟夏、明德、安化三門,西面延平、金光、開遠三門,北面光化一門。裡一百六,市二。大業三年,改州為郡,故名焉。置尹。統縣二十二,戶三十萬八千四百九十九。
大興
長安
始平
武功
盩厔
醴泉
上宜
鄠
藍田
新豐
華原
宜君
同官
鄭
渭南
萬年
高陵
三原
涇陽
雲陽
富平
華陰
馮翊郡後魏置華州,西魏改曰同州。統縣八,戶九萬一千五百七十二。
馮翊
韓城
郃陽
朝邑
澄城
蒲城
下邽
白水
扶風郡舊置岐州,統縣九,戶九萬二千二百二十三。
雍後
岐山
陳倉
虢
郿
普閏
汧源
汧陽
南由
安定郡舊置涇州。統縣七,戶七萬六千二百八十一。
安定
鶉觚
陰盤
朝那
良原
臨涇
華亭
北地郡後魏置豳州,西魏改為寧州。大業初復曰豳州。統縣六,戶七萬六百九十。
定安
羅川
彭原
襄樂
新平
三水
上郡後魏置東秦州,後改為北華州。西魏改敷州。大業二年改為鄜城郡,後改為上郡。統縣五,戶五萬三千四百八十九。
洛交
內部
三川
鄜城
洛川
雕陰郡西魏置綏州,大業初改為上州。統縣十一,戶三萬六千一十八。
上縣
大斌
延福
儒林
真鄉
開光
銀城
城平
開疆
撫寧
綏德
延安郡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開皇中府廢。統縣十一,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九。
膚施
豐林
魏平
金明
臨真
延川
延安
因城
義川
汾川
咸寧
弘化郡西魏置朔州,後周廢,開皇十六年,置慶州。統縣七,戶五萬二千四百七十三。
合水
馬嶺
華池
歸德
洛源
弘化
弘德
平涼郡舊置原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五,戶二萬七千九百九十五。
平高
百泉
平涼
會寧
朔方郡後魏置夏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三,戶一萬一千六百七十三。
岩綠
寧朔
長澤
鹽川郡西魏置西安州,後改為鹽州。統縣一,戶三千七百六十三。
五原
靈武郡後魏置靈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六,戶一萬二千三百三十。
回樂
弘靜
懷遠
靈武
鳴沙
豐安
榆林郡開皇二十年,置勝州。統縣三,戶二千三百三十。
榆林
富昌
金河
五原郡開皇五年置豐州,仁壽元年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三,戶二千三百三十。
九原
永豐
安化
天水郡舊秦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六,戶五萬二千一百三十。
上邽
冀城
清水
秦嶺
隴城
成紀
隴西郡舊渭州。統縣五,戶一萬九千二百四十七。
襄武
隴西
渭源
障
長川
金城郡開皇初,置蘭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二,戶六千八百一十八。
金城
狄道
枹罕郡舊置河州。統縣四,戶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七。
枹罕
龍支
大夏
水池
澆河郡後周武帝逐吐谷渾,以置廓州總管府。開皇初府廢。統縣二,戶二千二百四十。
河津
達化
西平郡舊置鄯州。統縣二,戶三千一百一十八。
湟水
化隆
武威郡舊涼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四,戶一萬一千七百五。
姑臧
昌松
番和
允吾
張掖郡西魏置西涼州,尋改曰甘州。統縣三,戶六千一百二十六。
張掖
刪丹
福祿
敦煌郡舊置瓜州。統縣三,戶七千七百七十九。
敦煌
常樂
玉門
鄯善郡大業五年平吐谷渾置,置在鄯善城,即古樓蘭城也。並置且末、西海、河源,總四郡。有蒲昌海、鄯善水。統縣二。
顯武
濟遠
且末郡置在古且末城。有且末水、薩毗澤。統縣二。
肅寧
伏戎
西海郡置在古伏俟城,即吐谷渾國都。有西王母石窟、青海、鹽池。統縣二。
宣德
威定
河源郡置在古赤水城。有曼頭城、積石山,河所出。有七烏海。統縣二。
遠化
赤水
「周禮・職方氏」:「正西曰雍州。」上當天文,自東井十度至柳八度,為鶉首。于辰在未,得秦之分野。考其舊俗,前史言之詳矣。化于姬德,則閒田而興讓,習於嬴敝,則相稽而反脣。斯豈土壤之殊乎?亦政教之移人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遊手為事,競錐刀之末。貴者崇侈靡,賤者薄仁義,豪強者縱橫,貧窶者窘蹙。桴鼓屢驚,盜賊不禁,此乃古今之所同焉。自京城至於外郡,得馮翊、扶風,是漢之三輔。其風大抵與京師不異。安定、北地、上郡、隴西、天水、金城,于古為六郡之地,其人性猶質直。然尚儉約,習仁義,勤於稼穡,多畜牧,無複寇盜矣。雕陰、延安、弘化,連接山胡,性多木強,皆女淫而婦貞,蓋俗然也。平涼、朔方、鹽川、靈武、榆林、五原,地接邊荒,多尚武節,亦習俗然焉。河西諸郡,其風頗同,並有金方之氣矣。
漢川郡舊置梁州。統縣八,戶一萬一千九百一十。
南鄭
褒城
城固
興勢
西鄉
黃金
難江
西城郡梁置梁州,尋改曰南梁州。西魏改置東梁州,尋改為金州,置總管府。開皇初府廢。統縣六,戶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一。
金川
石泉
洵陽
安康
黃土
豐利
房陵郡西魏置光遷國。後周國廢,置遷州。大業初改名房州。統縣四,戶七千一百六。
光遷
永清
竹山
上庸
清化郡置巴州。統縣十四,戶一萬六千五百三十九。
化成
曾口
清化
清水
盤道
永穆
歸仁
始甯
其章
長池
符陽
白石
安固
伏虞
通川郡梁置萬州,西魏曰通州。統縣七,戶一萬二千六百二十四。
通川
三岡
石鼓
東鄉
宣漢
西流
萬世
宕渠郡梁置渠州。統縣六,戶一萬四千三十五。
流江
賨城
鄰水
宕渠
咸安
墊江
漢陽郡後魏曰南秦州,西魏曰成州。統縣三,戶一萬九百八十五。
上祿
潭水
長道
臨洮郡後周武帝逐吐谷渾,以置洮陽郡,尋立洮州。開皇初郡廢。統縣十一,戶二萬八千九百七十一。
美相
疊川
合川
樂川
歸政
洮源
洮陽
臨潭
臨洮
當夷
和政
宕昌郡後周置宕昌國,天和元年置宕州總管府。開皇四年府廢。統縣三,戶六千九百九十六。
良恭
和戎
懷道
武都郡西魏置武州。統縣七,戶一萬七百八十。
將利
建威
覆津
盤堤
長松
曲水
正西
同昌郡西魏逐吐谷渾,置鄧州。開皇七年改曰扶州。統縣八,戶一萬二千二百四十八。
尚安
鉗川
貼夷
同昌
嘉誠
封德
常芬
金崖
河池郡後魏置南岐州,後周改曰鳳州。統縣四,戶一萬一千二百二。
梁泉
兩當
河池
同谷
順政郡後魏置東益州,梁為武興蕃王國,西魏改為興州。統縣四,戶四千二百六十一。
順政
鳴水
長舉
修城
義城郡後魏立益州,世號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複曰益州,又改曰利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七,戶一萬五千九百五十。
綿谷
益昌
義城
葭萌
岐坪
景穀
嘉川
平武郡西魏置龍州。統縣四,戶五千四百二十。
江油
馬盤
平武
方維
汶山郡後周置汶州。開皇初改曰蜀州,尋為會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十一,戶二萬四千一百五十九。
汶山
汶川
交川
通化
左封
平康
翼水
翼針
江源
通軌
普安郡梁置南梁州,後改為安州,西魏改為始州。統縣七,戶三萬一千三百五十一。
普安
永歸
黃安
陰平
梓潼
武連
臨津
金山郡西魏置潼州。開皇五年,改曰綿州。統縣七,戶三萬六千九百六十三。
巴西
昌隆
涪城
魏城
萬安
神泉
金山
新城郡梁末置新州。開皇末改曰梓。統縣五,戶三萬七百二十七。
郪
射洪
鹽亭
通泉
飛烏
巴西郡梁置南梁、北巴州,西魏置隆州。統縣十,戶四萬一千六十四。
閬內
南部
蒼溪
南充
相如
晉城
奉國
儀隴
大寅
遂寧郡後周置遂州。仁壽二年,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三,戶一萬二千六百二十二。
方義
青石
長江
涪陵郡西魏置合州。開皇末改曰涪州。統縣三,戶九千九百二十一。
石鏡
漢初
赤水
巴郡梁置楚州。開皇初改曰渝州。統縣三,戶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三。
巴
江津
涪陵
巴東郡梁置信州,後周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十四,戶二萬一千三百七十。
人復
雲安
南浦
梁山
大昌
巫山
秭歸
巴東
新浦
盛山
臨江
武甯
石城
務川
蜀郡舊置益州,開皇初廢。後周置總管府。開皇二年,置西南道行台省,三年,複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十三,戶十萬五千五百八十六。
成都
雙流
新津
晉原
清城
九隴
綿竹
郫
玄武
雒
陽安
平泉
金泉
臨邛郡舊置雅州。統縣九,戶二萬三千三百四十八。
嚴道
名山
盧山
依政
臨邛
蒱江
蒱溪
沈黎
漢源
眉山郡西魏曰眉州。後周曰青州,後又曰嘉州。大業二年又改曰眉州。統縣八,戶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
龍遊
平羌
夾江
峨眉
通義
青神
丹棱
洪雅
隆山郡西魏置陵州。統縣五,戶一萬一千四十二。
仁壽
貴平
井研
隆山
資陽郡西魏置資州。統縣九,戶二萬五千七百二十二。
磐石
內江
威遠
大牢
安嶽
普慈
安居
資陽
瀘川郡梁置滬州。仁壽中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五,戶一千八百二。
瀘川
富世
江安
合江
綿水
犍為郡梁置戎州。統縣四,戶四千八百五十九。
僰道
犍為
南溪
仁壽
越巂郡後周置嚴州。開皇六年改曰西寧州,十八年又改曰巂州。統縣六,戶七千四百四十八。
越巂
邛都
蘇祗
可泉
台登
邛部
牂柯郡開皇初,置牂。統縣二。
牂柯
賓化
黔安郡後周置黔州,不帶郡。統縣二,戶一千四百六十。
鼓水
涪川
梁州于天官上應參之宿。周時梁州,以並雍部。及漢,又析置益州。在「禹貢」,自漢川以下諸郡,皆其封域。漢中之人,質樸無文,不甚趨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漁,雖蓬室柴門,食必兼肉。好祀鬼神,尤多忌諱,家人有死,輒離其故宅。崇重道教,猶有張魯之風焉。每至五月十五日,必以酒食相饋,賓旅聚會,有甚於三元。傍南山雜有獠戶,富室者頗參夏人為婚,衣服居處言語,殆與華不別。西城、房陵、清化、通川、宕渠,地皆連接,風俗頗同。漢陽、臨洮、宕昌、武都、同昌、河池,順政、義城、平武、汶山、皆連雜氐羌。人尤勁悍,性多質直。皆務于農事,工習獵射,于書計非其長矣。蜀郡、臨邛、眉山、隆山、資陽、瀘川、巴東、遂甯、巴西、新城、金山、普安、犍為、越巂、䍧柯、黔安,得蜀之舊域。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陸所湊,貨殖所萃,蓋一都之會也。昔劉備資之,以成三分之業。自金行喪亂,四海沸騰,李氏據之於前,譙氏依之於後。當梁氏將亡,武陵憑險而取敗,後周之末,王謙負固而速禍。故孟門不祀,古人所以誡焉。其風俗大抵與漢中不別。其人敏慧輕急,貌多蕞陋,頗慕文學,時有斐然,多溺于逸樂,少從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離鄉邑。人多工巧,綾錦雕鏤之妙,殆侔于上國。貧家不務儲蓄,富室專於趨利。其處家室,則女勤作業,而士多自閑,聚會宴飲,尤足意錢之戲。小人薄于情禮,父子率多異居。其邊野富人,多規固山澤,以財物雄役夷、獠,故輕為奸藏,權傾州縣。此亦其舊俗乎?又有獽狿蠻賨,其居處風俗,衣服飲食,頗同於獠,而亦與蜀人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