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下
彭城郡舊置徐州,後齊置東南道行台,後周立總管府。開皇七年行台廢,大業四年府廢。統縣十一,戸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二。
彭城
蘄
谷陽
沛
留
豐
蕭
滕
蘭陵
符離
方與
魯郡舊兗州,大業二年改爲魯郡。統縣十,戸十二萬四千一十九。
瑕丘
任城
鄒
曲阜
泗水
平陸
龔丘
梁父
博城
嬴
琅邪郡舊置北徐州,後周改曰沂州。統縣七,戸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
臨沂
費
顓臾
新泰
沂水
東安
莒舊
東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東魏改爲海州。統縣五,戸二萬七千八百五十八。
朐山
東海
漣水
沭陽
懷仁
下邳郡後魏置南徐州,梁改爲東徐州,東魏又改曰東楚州,陳改爲安州,後周改爲泗州。統縣七,戸五萬二千七十。
宿豫
夏丘
徐城
淮陽
下邳
良城
郯
「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彭城、魯郡、琅邪、東海、下邳,得其地焉。在於天文,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爲降婁,於辰在戌。其在列國,則楚、宋及魯之交。考其舊俗,人頗勁悍輕剽,其士子則挾任節氣,好尚賓游,此蓋楚之風焉。大抵徐、兗同俗,故其餘諸郡,皆得齊、魯之所尚。莫不賤商賈,務稼穡,尊儒慕學,得洙泗之俗焉。
江都郡梁置南兗州,後齊改爲東廣州,陳複曰南兗,後周改爲吳州。開皇九年改爲揚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十六,戸十一萬五千五百二十四。
江陽
江都
海陵
甯海
高郵
安宜
山陽
盱眙
鹽城
清流
全椒
六合
永福
句容
延陵
曲阿
鐘離郡後齊曰西楚州,開皇二年改曰濠州。統縣四,戸三萬五千一十五。
鐘離
定遠
化明
塗山
淮南郡舊曰豫州,後魏曰揚州,梁曰南豫州,東魏曰揚州,陳又曰豫州,後周曰揚州。開皇九年曰壽州,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四,戸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八。
壽春
安豐
霍丘
長平
弋陽郡梁置光州。統縣六,戸四萬一千四百三十三。
光山
樂安
定城
殷城
固始
期思
蘄春郡後齊置雍州,後周改曰蘄州。開皇初置總管府,九年府廢。統縣五,戸三萬四千六百九十。
蘄春
浠水
蘄水
黃梅
羅田
廬江郡梁置南豫州,又改爲合州。開皇初改爲廬州。統縣七,戸四萬一千六百三十二。
合肥
廬江
襄安
慎
霍山
渒水
開化
同安郡梁置豫州,後改曰晉州,後齊改曰江州,陳又曰晉州,開皇初曰熙州。統縣五,戸二萬一千七百六十六。
懷甯
宿松
太湖
望江
同安
曆陽郡後齊立和州。統縣二,戸八千二百五十四。
曆陽
烏江
彤陽郡自東晉已後置郡曰揚州。平陳,詔並平蕩耕墾,更於石頭城置蔣州,統縣三,戸二萬四千一百二十五。
江甯
當塗
溧水
宣城郡舊置南豫州。平陳,改爲宣州。統縣六,戸一萬九千九百七十九。
宣城
涇
南陵
秋浦
永世
綏安
毗陵郡平陳,置常州。統縣四,戸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九。
晉陵
江陰
無錫
義興
吳郡陳置吳州。平陳,改曰蘇州,大業初複曰吳州。統縣五,戸一萬八千三百七十七。
吳
昆山
常熟
烏程
長城
會稽郡梁置東揚州。陳初省,尋複。平陳,改曰吳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置越州。統縣四,戸二萬二百七十一。
會稽
句章
剡
諸暨
餘杭郡平陳,置杭州。仁壽中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六,戸一萬五千三百八十。
錢唐
富陽
餘杭
於灊
鹽官
武康
新安郡平陳,置歙州。統縣三,戸六千一百六十四。
休甯
歙
黟
東陽郡平陳,置婺州。統縣四,戸一萬九千八百五。
金華
永康
烏傷
信安
永嘉郡開皇九年置處州,十二年改曰括州。統縣四,戸一萬五百四十二。
括倉
永嘉
松陽
臨海
建安郡陳置閩州,仍廢,後又置豐州。平陳,改曰泉州。大業初改曰閩州。統縣四,戸一萬二千四百二十。
閩
建安
南安
龍溪
遂安郡仁壽三年置睦州。統縣三,戸七千三百四十三。
雉山
遂安
桐廬
鄱陽郡梁置吳州,陳廢。平陳,置饒州。統縣三,戸一萬一百二。
鄱陽
余幹
弋陽
臨川郡平陳,置撫州。統縣四,戸一萬九百。
臨川
南城
崇仁
邵武
廬陵郡平陳,置吉州。統縣四,戸二萬三千七百一十四。
廬陵
泰和
安復
新淦
南康郡開皇九年置虔州。統縣四,戸一萬一千一百六十八。
贛
虔化
雩都
南康
宜春郡平陳,置袁州。統縣三,戸一萬一百一十六。
宜春
萍鄉
新喻
豫章郡平陳,置洪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四,戸一萬二千二十一。
豫章
豐城
建昌
建城
南海郡舊置廣州,梁、陳並置都督府。平陳,置總管府。仁壽元年置番州,大業初府廢。統縣十五,戸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二。
南海
曲江
始興
翁源
增城
寶安
樂昌
四會
化蒙
清遠
含洭
政賓
懷集
新會
義寧
龍川郡平陳,置循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五,戸六千四百二十。
歸善
河源
博羅
興甯
海豐
義安郡梁置東揚州,後改曰瀛州,及陳州廢。平陳,置潮州。統縣五,戸二千六十六。
海陽
程鄉
潮陽
海甯
萬川
高涼郡梁置高州。統縣九,戸九千九百一十七。
高涼
連江
電白
杜原
海安
陽春
石龍
吳川
茂名
信安郡平陳,置端州。統縣七,戸一萬七千七百八十七。
高要
端溪
樂城
平興
新興
博林
銅陵
永熙郡梁置瀧州。統縣六,戸一萬四千三百一十九。
瀧水
懷德
良德
安遂
永業
永熙
蒼梧郡梁置成州,開皇初改爲封州。統縣四,戸四千五百七十八。
封川
都城
蒼梧{{*|舊置蒼梧郡。平陳,郡廢。}
封陽
始安郡梁置桂州。平陳,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統縣十五,戸五萬四千五百一十七。
始安
平樂
荔浦
建陵
陽朔
象
隋化
義熙
龍城
馬平
桂林
陽壽
富川
龍平
豪靜
永平郡平陳,置藤州。統縣十一,戸三萬四千四十九。
永平
武林
隋建
安基
隋安
普甯
戎成
寧人
淳人
大賓
賀川
郁林郡梁置定州,後改爲南定州。平陳,改爲尹州。大業初改爲鬱州。統縣十二,戸五萬九千二百。
郁林
郁平
領方
阿林
石南
桂平
馬度
安成
甯浦
樂山
嶺山
宣化
合浦郡舊置越州。大業初改爲祿州,尋改爲合州。統縣十一,戸二萬八千六百九十。
合浦
南昌
北流
封山
定川
龍蘇
海康
抱成
隋康
扇沙
鐵杷
珠崖郡梁置崖州。統縣十,戸一萬九千五百。
義倫
感恩
顏盧
毗善
昌化
吉安
延德
寧遠
澄邁
武德
甯越郡梁置安州,開皇十八年改曰欽州。統縣六,戸一萬二千六百七十。
欽江
安京
內亭
南賓
遵化
海安
交趾郡舊曰交州。統縣九,戸三萬五十六。
宋平
龍編
硃枿
隆平
平道
交趾
嘉寧
新昌
安人
九真郡梁置愛州。統縣七,戸一萬六千一百三十五。
九真
移風
胥浦
隆安
軍安
安順
日南
日南郡梁置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統縣八,戸九千九百一十五。
九德
咸驩
浦陽
越常
金甯
交谷
安遠
光安
比景郡大業元年平林邑,置蕩州,尋改爲郡。統縣四,戸一千八百一十五。
比景
硃吾
壽泠
西捲
海陰郡大業元年平林邑,置農州,尋改爲郡。統縣四,戸一千一百。
新容
真龍
多農
安樂
林邑郡大業元年平林邑,置沖州,尋改爲郡。統縣四,戸一千二百二十。
象浦
金山
交江
南極
揚州于「禹貢」爲淮海之地。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得其分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爲業,雖無蓄積之資,然而亦無饑餒。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異居,此大抵然也。江都、弋陽、淮南、鐘離、蘄春、同安、廬江、曆陽,人性並躁勁,風氣果決,包藏禍害,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此則其舊風也。自平陳之後,其俗頗變,尚淳質,好儉約,喪紀婚姻,率漸於禮。其俗之敝者,稍愈于古焉。丹陽舊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販,君子資于官祿,市厘列肆,埒於二京,人雜五方,故俗頗相類。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西連都邑,亦一都會也。其人本並習戰,號爲天下精兵。俗以五月五日爲鬥力之戲,各料強弱相敵,事類講武。宣城、毗陵、吳郡、會稽、餘杭、東陽,其俗亦同。然數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厖,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豫章之俗,頗同吳中,其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衣冠之人,多有數婦,暴面市廛,競分銖以給其夫。及舉孝廉,更要富者,前妻雖有積年之勤,子女盈室,猶見放逐,以避後人。俗少爭訟,而尚歌舞。一年蠶四五熟,勤於紡績,亦有夜浣紗而旦成布者,俗呼爲雞鳴布。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陽、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頗同豫章,而廬陵人厖淳,率多壽考。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內,食其五藏,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者自鐘其弊。累世子孫相傳不絕,亦有隨女子嫁焉。幹寶謂之爲鬼,其實非也。自侯景亂後,蠱家多絕,既無主人,故飛游道路之中則殞焉。
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濕,皆多瘴厲,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並所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璣,奇異珍瑋,故商賈至者,多取富焉。其人性並輕悍,易興逆節,椎結踑踞,乃其舊風。其俚人則質直尚信,諸蠻則勇敢自立,皆重賄輕死,唯富爲雄。巢居崖處,盡力農事。刻木以爲符契,言誓則至死不改。父子別業,父貧,乃有質身於子。諸獠皆然。並鑄銅爲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爲大釵,執以叩鼓,竟乃留遺主人,名爲銅鼓釵。俗好相殺,多構仇怨,欲相攻則鳴此鼓,到者如雲。有鼓者號爲「都老」,群情推服。本之舊事,尉陀於漢,自稱「蠻夷大酋長、老夫臣」,故俚人猶呼其所尊爲「倒老」也。言訛,故又稱「都老」云。
南郡舊置荊州。西魏以封梁爲蕃國,又置江陵總管府。開皇初府廢。七年並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爲荊州總管。大業初廢。統縣一十,戸五萬八千八百三十六。
江陵
長楊
宜昌
枝江
當陽
松滋
長林
公安
安興
紫陵
夷陵郡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後周改曰硤州。統縣三,戸五千一百七十九。
夷陵
夷道
遠安
竟陵郡舊置郢州。統縣八,戸五萬三千三百八十五。
長壽
藍水
棨川
漢東
清騰
樂鄉
豐鄉
章山
沔陽郡後周置複州,大業初改曰沔州。統縣五,戸四萬一千七百一十四。
沔陽
監利
竟陵
甑山
漢陽
沅陵郡開皇九年置辰州。統縣五,戸四千一百四十。
沅陵
大鄉
鹽泉
龍檦
辰溪
武陵郡梁置武州,後改曰沅州。平陳,爲朗州。統縣二,戸三千四百一十六。
武陵
龍陽
清江郡後周置亭州,大業初改爲庸州。統縣五,戸二千六百五十八。
鹽水
巴山
清江
開夷
建始
襄陽郡江左並僑置雍州。西魏改曰襄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十一,戸九萬九千五百七十七。
襄陽
安養
穀城
上洪
率道
漢南
陰城
義清
南漳
常平
鄀
舂陵郡後魏置南荊州,西魏改曰昌州。統縣六,戸四萬二千八百四十七。
棗陽
舂陵
清潭
湖陽
上馬
蔡陽
漢東郡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隋州。統縣八,戸四萬七千一百九十三。
隋
土山
唐城
安貴
順義
平林
上明
光化
安陸郡梁置南司州,尋罷。西魏置安州總管府,開皇十四年府廢。統縣八,戸六萬八千四十二。
安陸
孝昌
吉陽
應陽
雲夢
京山
富水
應山
永安郡後齊置衡州,陳廢,後周又置,開皇五年改曰黃州。統縣四,戸二萬八千三百九十八。
黃岡
黃陂
木蘭
麻城
義陽郡齊置司州。梁曰北司州,後複曰司州。後魏改曰郢州,後周改曰申州,大業二年爲義州。統縣五,戸四萬五千九百三十。
義陽
鐘山
羅山
禮山
淮源
九江郡舊置江州。統縣二,戸七千六百一十七。
湓城
彭澤
江夏郡舊置郢州。梁分置北新州,尋又分北新立土、富、洄、泉、豪五州。平陳,改置鄂州。統縣四,戸一萬三千七百七十一。
江夏
武昌
永興
蒲圻
澧陽郡平陳,置松州,尋改爲澧州。統縣六,戸八千九百六。
澧陽
石門
孱陵
安鄉
崇義
慈利
巴陵郡梁置巴州。平陳,改曰岳州,大業初改曰羅州。統縣五,戸六千九百三十四。
巴陵
華容
沅江
湘陰
羅
長沙郡舊置湘州,平陳置潭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四,戸一萬四千二百七十五。
長沙
衡山
益陽
邵陽
衡山郡平陳,置衡州。統縣四,戸五千六十八。
衡陽
洡陰
湘潭
新甯
桂陽郡平陳,置郴州。統縣三,戸四千六百六十六。
郴舊
臨武
盧陽
零陵郡平陳初,置永州總管府,尋廢府。統縣五,戸六千八百四十五。
零陵
湘源
永陽
營道
馮乘
熙平郡平陳,置連州。統縣九,戸一萬二百六十五。
桂陽
陽山
連山
宣樂
游安
熙平
武化
桂嶺
開建
「尚書」:「荊及衡陽惟荊州。」上當天文,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爲鶉首,於辰在巳,楚之分野。其風俗物產,頗同揚州。其人率多勁悍決烈,蓋亦天性然也。南郡、夷陵、竟陵、沔陽、沅陵、清江、襄陽、舂陵、漢東、安陸、永安、義陽、九江、江夏諸郡,多雜蠻左,其與夏人雜居者,則與諸華不別。其僻處山谷者,則言語不通,嗜好居處全異,頗與巴、渝同俗。諸蠻本其所出,承盤瓠之後,故服章多以班布爲飾。其相呼以蠻,則爲深忌。自晉氏南遷之後,南郡、襄陽,皆爲重鎮,四方湊會,故益多衣冠之緒,稍尚禮義經籍焉。九江襟帶所在,江夏、竟陵、安陸,各置名州,爲籓鎮重寄,人物乃與諸郡不同。大抵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爲製「九歌」,蓋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到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爲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諸郡率然,而南郡、襄陽尤甚。二郡又有牽鉤之戲,云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吳,以爲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群噪歌謠,振驚遠近,俗云以此厭勝,用致豐穰。其事亦傳於他郡。梁簡文之臨雍部,發教禁之,由是頗息,其死喪之紀,雖無被髪袒踴,亦知號叫哭泣。始死,即出屍於中庭,不留室內。斂畢,送到山中,以十三年爲限。先擇吉日,改入小棺,謂之拾骨。拾骨必須女婿,蠻重女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棄小取大。當葬之夕,女婿或三數十人,集會于宗長之宅,著芒心接籬,名曰茅綏。各執竹竿,長一丈許,上三四尺許,猶帶枝葉。其行伍前卻,皆有節奏,歌吟叫呼,亦有章典。傳云盤瓠初死,置之於樹,乃以竹木刺而下之,故相承至今,以爲風俗。隱諱其事,謂之刺北斗。既葬設祭,則親疏咸哭,哭畢,家人既至,但歡飲而歸,無複祭哭也。其左人則又不同,無衰服,不復魄。始死,置屍館舍,鄰里少年,各持弓箭,繞屍而歌,以箭扣弓爲節。其歌詞說平生樂事,以到終卒,大抵亦猶今之挽歌。歌數十闋,乃衣衾棺斂,送往山林,別爲廬舍,安置棺柩。亦有於村側瘞之,待二三十喪,總葬石窟。長沙郡又雜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爲名。其男子但著白布褌衫,更無巾褲;其女子青布衫、班布裙,通無鞋屩。婚嫁用鐵鈷莽爲聘財。武陵、巴陵、零陵、桂陽、澧陽、衡山、熙平皆同焉。其喪葬之節,頗同于諸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