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建於魯、衛,各數百里;太公於齊,亦五侯九伯之地。《詩》載其制曰:「介入惟藩,大師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毋俾城壞,毋獨斯畏。」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功德,關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撥者也。故盛則周、邵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共守。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虖阸<阝區>河洛之間,分為二周,有逃責之台,被竊鐵之言。然天下謂之共主,強大弗之敢傾。歷載八百餘年,數極德盡,既於王贋,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於天下,尚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餘年。
秦據勢勝之地,騁狙詐之兵,蠶食山東,壹切取勝。因矜其所習,自任私知,姍笑三代,蕩滅古法,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故曰,周過其歷,秦不及期,國勢然也。
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自雁門以東,盡遼陽,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轉,度河、濟,漸於海,為齊、趙。谷、泗以往,奄有龜、蒙,為梁、楚。東帶江、湖,薄會稽,為荊、吳。北界淮瀕,略廬、衡,為淮南。波漢之陽,亙九嶷,為長沙。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後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
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故文帝采賈生之議分齊、趙,景帝用晁錯之計削吳、楚。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自此以來,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為三。皇子始立者,大國不過十餘城。長沙、燕、代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景遭七國之難,抑損諸侯,減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至於哀、平之際,皆繼體苗裔,親屬疏遠,生於帷牆之中,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亡異。而本朝短世,國統三絕,是故王莽知漢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憚,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權,假伊、周之稱,專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價序而運天下。詐謀既成,遂據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馳傳天下,班行符命。漢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璽韍,惟恐在後,或乃稱美頌德,以求容媚,豈不哀哉!是以究其終始強弱之變,明鑒戒焉。
高祖系諸王表
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張晏曰:「禮,服盡於玄孫,故以世數名也。」〉 |
楚元王交 | 高帝弟。
〈師古曰:「楚元王,帝弟,而表居代王前者,以封日先後為次也。」〉 |
六年正月丙午立,二十三年薨。 | 孝文二年,夷王郢客嗣,四年薨。 | 六年,王戊嗣,二十一年,孝景三年,反,誅。 | ||||
孝景四年,文王禮以元王子平陸侯紹封,三年薨。 | 七年,安王道嗣,二十二年薨。 | 元朔元年,襄王注嗣,十二年薨。 | 元鼎元年,節王純嗣,十六年薨。 | 天漢元年,王延壽嗣,三十二年,地節元年,謀反,誅。 | ||||
代王喜 | 高帝兄。 | 正月壬子立,七年,為匈奴所攻,棄國自歸,廢為郃陽侯,孝惠二年薨。 | 吳
高祖十二年十月辛丑,王濞以故代王子沛侯立,四十二年,孝景三年,反,誅。 |
|||||
齊悼惠王肥 | 高帝子 | 正月壬子立,十三年薨。 | 孝惠七年,哀王襄嗣,十二年薨。 | 孝文二年,文王則嗣,十四年薨,亡後。 | ||||
孝文十六年,孝王將閭以悼惠王子楊虛侯紹封,十一年薨。 | 孝景四年,懿王壽嗣,二十三年薨。 | 元光四年,厲王次昌嗣,五年薨,亡後。 | ||||||
城陽
孝文二年二月乙卯,景王章以悼惠王子朱虛侯立,二年薨。 |
四年,共王喜嗣,八年,徙淮南,四年,復還,凡三十三年薨。 | 孝景後元年,頃王延嗣,二十六年薨。 | 元狩六年,敬王義嗣,九年薨。 | 元封三年,惠王武嗣,十一年薨。 | 天漢四年,荒王順嗣,四十六年薨。 | |||
八世
甘露三年,戴王恢嗣,八年薨。 |
九世
永光元年,孝王景嗣,二十四年薨。 |
十世
鴻嘉二年,哀王雲嗣,一年薨,亡後。永始元年,王俚以雲弟紹封,二十五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濟北
二月乙卯,王興居以悼惠王子東牟侯立,二年謀反,誅。 |
||||||||
菑川
十六年四月丙寅,懿王志以悼惠王子安都侯立為濟北王,十一年,孝景四年,徙菑川,三十五年薨。 |
元光六年,靖王建嗣,二十年薨。 | 元封二年,頃王遺嗣,三十五年薨。 | 元平元年,思王終古嗣,二十八年薨。 | 初元三年,考王尚嗣,六年薨。 | 永光四年,孝王橫嗣,三十一年薨。 | |||
八世
元延四年,懷王友嗣,六年薨。 |
九世
建平四年,王永嗣,十二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濟北
四月丙寅,王辟光以悼王子扐侯立,十一年反,誅。 〈師古曰:「扐音力」。〉 |
||||||||
菑川
四月丙寅,王賢以悼惠王子武城侯立,十一年反,誅。 |
||||||||
膠西
四月丙寅,王卬以悼惠王子平昌侯立,十一年反,誅。 |
||||||||
膠東
四月丙寅,王熊渠以悼惠王子白石侯立,十一年反,誅。 |
||||||||
荊王賈 | 高帝從父弟。 | 六年正月丙午立,六年十二月,為英布所攻,亡後。 | ||||||
淮南厲王長 | 高帝子。 | 十一年十月庚午立,二十三年,孝文六年,謀反,廢徙蜀,死雍。 | 十六年四月丙寅,王安以厲王子阜陵侯紹封,四十三年,元狩元年,謀反,自殺。 | |||||
衡山
四月丙寅,王賜以厲王子陽周侯立為廬江王,十二年,徙衡山,四十三年,謀反,自殺。 |
||||||||
濟北
四月丙寅,王勃以厲王子安陽侯立為衡山王,十二年,徙濟北,一年薨,謚曰貞王。 |
孝景六年,成王胡嗣,五十四年薨。 | 天漢四年,王寬嗣,十一年,後二年,謀反,自殺。 | ||||||
趙隱王如意 | 高帝子。 | 九年四月立,十二年,為呂太后所殺,亡後。 | ||||||
代王 | 高帝子。 | 十一年正月丙子立,十七年,高后八年,為皇帝。 | ||||||
趙共王恢
〈師古曰:「共讀曰恭。下皆類此。」〉 |
高帝子。 | 十一年三月丙午,為梁王,十六年,高后七年,徙趙,其年自殺,亡後。 | ||||||
趙幽王友 | 高帝子。 | 十一年三月丙寅,立為淮陽王,二年,徙趙,十四年,高后七年,自殺。 | 孝文元年,王遂以幽王子紹封,二十六年,孝景三年,反,誅。 | |||||
河間
孝文二年三月乙卯,文王辟彊以幽王子立,十三年薨。 |
十五年,哀王福嗣,一年薨,亡後。 | |||||||
燕靈王建 | 高帝子。 | 十二年二月甲午立,十五年,高后七年,薨。呂太后殺其子。 | ||||||
燕敬王澤 | 高帝從祖昆弟。 | 高後七年,以營陵侯立為琅邪王,二年,孝文元年,徙燕,二年薨。 | 三年,康王嘉嗣,二十六年薨。 | 孝景六年,王定國嗣,二十四年,坐禽獸行,自殺。 |
右高祖十一人。吳隨父,凡十二人。
孝文系諸王表
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
梁懷王揖 | 文帝子。 | 二年二月乙卯立,十年薨,亡後。 | ||||||
梁孝王武 | 文帝子。 | 二月乙卯,立為代王,三年,徙為淮陽王,十年,徙梁,三十五年薨。 | 孝景後元年,恭王買嗣,七年薨。 | 建元五年,平王襄嗣,四十年薨。 | 太始元年,貞王毋傷嗣,十一年薨。 | 始元二年,敬王定國嗣,四十年薨。 | 初元四年,夷王遂嗣,六年薨。 | 永光五年,荒王嘉嗣,十五年薨。 |
八世
陽朔元年,王立嗣,二十七年,元始三年,有罪,廢,徙漢中,自殺。元始五年二月丁酉,王音以孝王玄孫之曾孫紹封,五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濟川
孝景中六年五月丙戌,王明以孝王子桓邑侯立,七年,建元三年,坐殺中傅,廢遷房陵。 |
||||||||
濟東
五月丙戌,王彭離以孝王子立,二十九年,坐殺人,廢遷上庸。 |
||||||||
山陽
五月丙戌,哀王定以孝王子立,九年薨,亡後。 |
||||||||
濟陰
五月丙戌,哀王不識以孝王子立,二年薨,亡後。 |
||||||||
代孝王參 | 文帝子。 | 二月乙卯,立為太原王,三年,更為代王,七年薨。 | 孝文後三年,恭王登嗣,二十九年薨。 | 清河
元光三年,剛王義嗣,十九年,元鼎三年,徙清河,三十八年薨。 |
太始三年,頃王陽嗣,二十五年薨。 | 地節元年,王年嗣,四年,坐與同產妹姦,廢遷房陵,與邑百家。 | 廣宗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王如意以孝王玄孫之子紹封,七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右孝文三人。齊、城陽、兩濟北、濟南、菑川、膠西、膠東、趙、河閒、淮南、衡山十二人隨父,凡十五人。
孝景系諸王表
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
河間獻王德 | 景帝子。 | 二年三月甲寅立,二十六年薨。 | 元光六年,共王不周嗣,四年薨。 | 元朔四年,剛王基嗣,十二年薨。 | 元鼎四年,頃王緩嗣,十七年薨。 | 天漢四年,孝王慶嗣,四十三年薨。 | 五鳳四年,王元嗣,十七年,建昭元年,坐殺人,廢遷房陵。 | |
建始元年正月丁亥,惠王良以孝王子紹封,二十七年薨。 | 建平二年,王尚嗣,十四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臨江哀王閼
〈師古曰:「閼音一曷反。」〉 |
景帝子。 | 三月甲寅立,三年薨,亡後。 | ||||||
魯共王餘 | 景帝子。 | 三月甲寅,立為淮陽王,二年,徙魯,二十八年薨。 | 元朔元年,安王光嗣,四十年薨。 | 後元元年,孝王慶忌嗣,三十七年薨。 | 甘露三年,頃王封嗣,二十八年薨。 | 陽朔二年,文王睃嗣,十九年薨,亡後。
〈晉灼曰:「睃音鐫。」師古曰:「睃音子緣反。」〉 |
||
建平三年六月辛卯,王閔以頃王子郚鄉侯紹封,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獻神書言莽德,封列侯,賜姓王。
〈師古曰:「郚音吾,又音魚。」〉 |
||||||||
江都易王非
〈師古曰:「謚法,好更故舊曰易。」〉 |
景帝子。 | 三月甲寅,立為汝南王,二年,徙江都,二十八年薨。 | 元朔二年,王建嗣,六年,元狩二年,謀反,自殺。 | 廣世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王宮以易王庶孫盱眙侯子紹封,五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趙敬肅王彭祖 | 景帝子。 | 二月甲寅,立為廣川王,四年,徙趙,六十三年薨。 | 征和元年,頃王昌嗣,十九年薨。 | 本始元年,懷王尊嗣,五年薨。 | ||||
地節四年二月甲子,哀王高以頃王子紹封,四月薨。 | 元康元年,共王充嗣,五十六年薨。 | 元延三年,王隱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平干
征和二年,頃王偃以敬肅王小子立,十一年薨。 |
元鳳元年,繆王元嗣,二十四年,五鳳二年,坐殺謁者,會薨,不得代。 | |||||||
長沙定王發 | 景帝子。 | 三月甲寅立,二十八年薨。 | 元朔二年,戴王庸嗣,二十七年薨。 | 天漢元年,頃王附朐嗣,十七年薨。
〈晉灼曰:「附音符。」師古曰:「附讀如本字。朐音劬。本傳作鮒鮈,其音同耳。」〉 |
始元四年,剌王建德嗣,三十四年薨。 | 黃龍元年,煬王旦嗣,二年薨,亡後。 | ||
初元四年,孝王宗以剌王子紹封,三年薨。 | 永光二年,繆王魯人嗣,四十八年薨。 | 居攝二年,舜嗣,二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膠西於王端 | 景帝子。 | 三年六月乙巳立,四十七年,元封三年薨,亡後。 | ||||||
中山靖王勝 | 景帝子。 | 六月乙巳立,四十二年薨。 | 元鼎五年,哀王昌嗣,二年薨。 | 元封元年,穅王昆侈嗣,二十一年薨。
〈師古曰:「穅音與康同,穅,惡謚也。好樂怠政曰穅。它皆類此。」〉 |
征和四年,頃王輔嗣,三年薨。 | 始元元年,憲王福嗣,十七年薨。 | 地節元年,懷王脩嗣,十五年薨,亡後。 | 廣德
鴻嘉二年八月,夷王雲客以懷王從父弟子紹封,一年薨,亡後。 |
廣平
建平三年正月壬寅,王漢以夷王弟紹封,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膠東王 | 景帝子。 | 四年四月乙巳立,四年為皇太子。 | ||||||
臨江愍王榮 | 景帝子。 | 七年十一月己酉,以故皇太子立,三年,坐侵廟壖地為宮,自殺。 | ||||||
廣川惠王越 | 景帝子。 | 中二年四月乙巳立,十二年薨。 | 建元五年,繆王齊嗣,四十五年薨。 | 征和二年,王去嗣,二十二年,本始四年,坐亨姬不道,廢徙上庸,予邑百戶。
〈師古曰:「忿怒其姬,亨煮而殺。」〉 |
||||
地節四年五月庚午,戴王文以繆王子紹封,二年薨。 | 元康二年,王汝陽嗣,十五年,甘露四年,殺人,廢徙房陵。 | |||||||
廣德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靜王榆以惠王曾孫戴王子紹封,四年薨。 |
居攝元年,王赤嗣,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膠東康王寄 | 景帝子。 | 四月乙巳立,二十八年薨。 | 元狩三年,哀王賢嗣,十四年薨。 | 元封五年,戴王通平嗣,二十四年薨。 | 始元五年,頃王音嗣,五十四年薨。 | 河平元年,恭王授嗣,十四年薨。 | 永始三年,王殷嗣,二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六安
元狩二年七月壬子,恭王慶以康王少子立,三十八年薨。 |
始元四年,夷王祿嗣,十年薨。 | 本始元年,繆王定嗣,二十三年薨。 | 甘露四年,頃王光嗣,二十七年薨。 | 陽朔二年,王育嗣,三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清河哀王乘 | 景帝子。 | 中三年三月丁酉立,十二年薨,亡後。 | ||||||
常山憲王舜 | 景帝子。 | 中五年三月丁巳立,三十二年薨。 | 元鼎三年,王勃嗣,坐憲王喪服姦,廢徙房陵。 | |||||
真定
元鼎三年,頃王平以憲王子紹封,二十五年薨。 |
征和四年,烈王偃嗣,十八年薨。 | 本始三年,孝王申嗣,三十三年薨。 | 建昭元年,安王雍嗣,十六年薨。 | 陽朔三年,共王普嗣,十五年薨。 | 綏和二年,王楊嗣,十六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泗水
元鼎二年,思王商以憲王少子立,十五年薨。 |
太初二年,哀王安世嗣,一年薨,亡後。 | |||||||
三年,戴王賀以思王子紹封,二十年薨。 | 元鳳元年三月丙子,勤王綜嗣,三十九年薨。 | 永光三年,戾王駿嗣,三十一年薨。 | 元廷三年,王靖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右孝景十四人。楚、濟川、濟東、山陽、濟陰五人隨父,凡十九人。[52]
孝武系諸王表
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
齊懷王閎 | 武帝子。 | 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立,八年,元封元年薨,亡後。 | ||||||
燕剌王旦 | 武帝子。 | 四月乙巳立,三十七年,元鳳元年,坐謀反,自殺。 | 廣陽
本始元年五月,頃王建以剌王子紹封,二十九年薨。 |
初元五年,穆王舜嗣,二十一年薨。 | 陽朔二年,思王璜嗣,二十一年薨。 | 建平四年,王嘉嗣,十二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廣陵厲王胥 | 武帝子。 | 四月乙巳立,六十三年,五鳳四年,坐祝詛上,自殺。 | 初元二年三月壬申,孝王霸以厲王子紹封,十三年薨。 | 建昭五年,共王意嗣,十三年薨。 | 建始二年,哀王護嗣,十五年薨,亡後。 | |||
元延二年,靖王守以孝王子紹封,十七年薨。 | 居攝二年,王宏嗣,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高密
本始元年十月,哀王弘以厲王子立,八年薨。 |
元康元年,頃王章嗣,三十四年薨。 | 建始二年,懷王寬嗣,十一年薨。 | 鴻嘉元年,王慎嗣,二十九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昌邑哀王髆 | 武帝子。 | 天漢四年六月乙丑立,十一年薨。 | 始元元年,王賀嗣,十二年,徵為昭帝後,立二十七日,以行淫亂,廢歸故國,予邑三千戶。 |
右孝武四人。六安、真定、泗水、平干四人隨父,凡八人。
孝宣系諸王表
[编辑]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
淮陽憲王欽 | 宣帝子。 | 元康三年四月丙子立,三十六年薨。 | 河平二年,文王玄嗣,二十六年薨。 | 元壽二年,王縯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師古曰:「縯音羊善反。」〉 |
||||
東平思王宇 | 宣帝子。 | 甘露二年十月乙亥立,三十二年薨。 | 鴻嘉元年,煬王雲嗣,十六年,建平三年,坐祝詛上,自殺。 |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王開明嗣,立五年薨,亡後。 | ||||
中山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王成都以思王孫桃鄉頃侯宣子立,奉中山孝王後,八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獻書言莽德,封列侯,賜姓王。 |
居攝元年,嚴鄉侯子匡為東平王。 | |||||||
楚孝王囂
〈師古曰:「囂音敖。」〉 |
宣帝子。 | 十月乙亥,立為定陶王,四年,徙楚,二十八年薨。 | 陽朔元年,懷王芳嗣,一年薨,亡後。 | |||||
陽朔二年,思王衍以孝王子紹封,二十一年薨。 | 元壽元年,王紆嗣,十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信都
綏和元年十一月壬子,王景以孝王孫立為定陶王,奉恭王後,三年,建平二年,徙信都,十三年,王莽篡位,貶為公,明年廢。 |
||||||||
中山哀王竟 | 宣帝子。 | 初元二年二月丁巳,立為清河王,五年,徙中山王,十三年薨,亡後。 |
右孝宣四人。燕王繼絕,高密隨父,凡六人。
孝元系諸王表
號謚 | 屬 | 始封 | 子 | 孫 | 曾孫 | 玄孫 | 六世 | 七世 |
定陶共王康 | 元帝子。 | 永光三年三月,立為濟陽王,八年,徙山陽,八年,河平四年四月,徙定陶,凡十九年薨。 | 陽朔三年,王欣嗣,十四年,綏和元年,為皇太子。 | |||||
中山孝王興 | 元帝子 | 建昭二年六月乙亥,立為信都王,十五年,陽朔二年,徙中山,凡三十年薨。 | 綏和二年,王箕子嗣,六年,元壽二年,立為皇帝。 |
右孝元二人。廣陵繼絕,凡三人。孝成時河閒、廣德、定陶三國,孝哀時廣平一國,孝平時東平、中山、廣德、廣世、廣宗五國,皆繼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