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并,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馬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擅。[□□□]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偽,一國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恒代而北,盡為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如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洛,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戶,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焉。州郡創改,隨而注之,不知則闕。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戶,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司州

定州

冀州

并州

瀛州

殷州

滄州

肆州

幽州

晉州

懷州

建州

汾州

東雍州

安州

義州

南汾州

南營州

東燕州

營州

平州

恒州

朔州

雲州

蔚州

顯州

廓州

武州

西夏州

寧州

靈州

前自恒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戶口之數,並不得知。

魏尹

陽平郡

廣平郡

汲郡

廣宗郡

東郡

北廣平郡

林慮郡

頓丘郡

濮陽郡

黎陽郡

清河郡

中山郡

常山郡

鉅鹿郡

博陵郡

北平郡

長樂郡

勃海郡

武邑郡

安德郡

太原郡

上黨郡

鄉郡

樂平郡

襄垣郡

高陽郡

章武郡

河間郡

趙郡

鉅鹿郡

南趙郡

浮陽郡

樂陵郡

安德郡

永安郡

秀容郡

雁門郡

燕郡

范陽郡

漁陽郡

平陽郡

北絳郡

永安郡

北五城郡

定陽郡

敷城郡

河西郡

五城郡

西河郡

冀氏郡

南絳郡

義寧郡

河內郡

武德郡

高都郡

長平郡

安平郡

泰寧郡

西河郡

吐京郡

五城郡

定陽郡

邵郡

高涼郡

正平郡

密雲郡

廣陽郡

安樂郡

五城郡

泰寧郡

新安郡

澠池郡

恒農郡

宜陽郡

金門郡

北吐京郡

西五城郡

南吐京郡

西定陽郡

定陽郡

北鄉郡

五城郡

中陽郡

龍門郡

昌黎郡

遼東郡

建德郡

營丘郡

樂良郡

平昌郡

上谷郡

徧城郡

昌黎郡

建德郡

遼東郡

樂良郡

冀陽郡

營丘郡

遼西郡

北平郡

代郡

善無郡

梁城郡

繁畤郡

高柳郡

北靈丘郡

內附郡

靈丘郡

大安郡

廣寧郡

神武郡

太平郡

附化郡

盛樂郡

雲中郡

建安郡

真興郡

始昌郡

忠義郡

附恩郡

定戎郡

建平郡

真君郡

武昌郡

廣安郡

永定郡

建安郡

吐京郡

齊郡

新安郡

太安郡

神武郡

武康郡

靈武郡

初平郡

武定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