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帝貞簡皇后曹氏,莊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嬪於武皇。姿質閑麗,性謙退而明辨,雅為秦國夫人所重。常從容謂武皇曰:「妾觀曹姬非常婦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內寵,乾寧初,平燕薊,得李匡儔妻張氏,姿色絕代,嬖幸無雙。時姬侍盈室,罕得進禦,唯太后恩顧不衰。武皇性嚴急,左右有過,必峻於譴罰,無敢言者,唯太后從容救諫,即為解顏。及莊宗載誕,體貌奇傑,武皇異而憐之,太后益寵貴,諸夫人鹹出其下,後亦恭勤內助,左右稱之。

武皇薨,莊宗嗣晉王位,時李克寧、李存顥謀變,人情危懼。太后召監軍張承業,指莊宗謂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兒,如聞外謀,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於汴,幸矣。」承業因誅存顥、克寧,以清內難。莊宗善音律,喜伶人謔浪,太后常提耳誨之。天祐七年,鎮、定求援,莊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齒漸衰,兒但不墜先人之業為幸矣,何事櫛風沐雨,離我晨昏!」莊宗曰:「稟先王遺旨,須滅仇讎。山東之事,機不可失。」及發,太后餞於汾橋,悲不自勝。莊宗平定趙、魏,駐於鄴城,每一歲之內,馳駕歸寧者數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晉國夫人,莊宗即位,命宰臣盧損奉冊書上皇太后尊號。其年平定河南,西幸洛陽,令皇弟存渥、皇子繼岌就太原迎奉。莊宗親至懷州,迎歸長壽宮,太后素與劉太妃善,分訣之後,悒然不樂。俄聞太妃寢疾,尚醫中使,問訊結轍。既而謂莊宗曰:「吾與太妃恩如伯仲,彼經年抱疾,但見吾麵,差足慰心,吾暫至晉陽,旬朔與之俱來。」莊宗曰:「時方暑毒,山路崎嶇,無煩往復,可令存渥輩迎侍太妃。」乃止。及凶問至,太后慟哭累旬,由是不豫,尋崩於長壽宮。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諡曰貞簡皇太后,葬於壽安陵。

太妃劉氏,武皇之正室也。

魏國夫人陳氏,襄州人,本昭宗之宮嬪也。乾寧二年,武皇奉詔討王行瑜,駐軍於渭北,昭宗降朱書御劄,出陳氏及內妓四人以賜武皇。陳氏素知書,有才貌,武皇深加寵重。及光化之後,時事多難,武皇常獨居深念,嬪媵鮮得侍謁,唯陳氏得召見。陳氏性既靜退,不以寵侍自侈,武皇常呼為阿者。及武皇大漸之際,陳氏侍醫藥,垂泣言:「妾為王執掃除之役,十有四年矣,王萬一不幸,妾將何托!既不能以身為殉,願落發為尼,為王讀一藏佛經,以報平昔。」武皇為之流涕。及武皇薨,陳氏果落發持經,法名智願,後居於洛陽佛寺,莊宗賜號建法大師。天成中,明帝幸其院,改賜圓惠大師。晉天福中,卒於太原。追諡光國大師,塔以惠寂為名也。

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

淑妃韓氏,莊宗正室。

德妃伊氏,莊宗次室。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從榮及閔帝。同光初,後以疾崩,明宗即位,追封為晉國夫人。長興中,明宗以秦、宋二王位望既隆,因思從貴之義,乃下製曰:「故晉國夫人夏氏,素推仁德,久睦宗親,嘗施內助之方,不見中興之盛,予當御極,子並為王,有鵲巢之高,無翬衣之貴,貞魂永逝,懿範常存,考本朝之文,沿追冊之制,將慰懷於九族,冀葉慶於四星。宜追冊為皇后,兼定懿號。」既而有司上諡曰昭懿。

和武顯皇后曹氏。

宣憲皇后魏氏。

閔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劉皇后,應州人也。天成中,封為沛國夫人。清泰初,百官三上表,請立中宮,遂立為皇后。後性強戾,末帝甚憚之,故其弟延皓,自鳳翔牙校環歲之間曆樞密使,出為鄴都留守,皆由後內政之力也。及延皓為張令昭所逐,執政請行朝典,後力製之,止從罷免而已。晉高祖入洛。後與末帝俱就燔焉。

史臣曰:昔三代之興亡,雖由於帝王,亦係於妃後。故夏之興也以塗山,及其亡也以妹嬉;商之興也以簡狄,及其亡民以妲己;周之興也以文母,及其亡也以褒姒。觀夫貞簡之為人也,雖未偕於前代,亦無虧於懿範。而劉後以牝雞之晨,皇業斯墜,則與夫三代之興亡同矣。餘無進賢輔佐之德,又何足以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