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道,蓋古冀州之域,漢河東、太原、上黨、西河、鴈門、代郡及鉅鹿、常山、趙國、廣平國之地。河中、絳、晉、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澤、沁、遼為實沈分,代、雲、朔、蔚、武、新、嵐、憲為大梁分。為府二,州十九,縣百一十。其名山:雷首、介、霍、五臺。其大川:汾、沁、丹、潞。厥賦:布、襺。厥貢:布、席、豹尾、熊鞹、鵰羽。
河中府河東郡,赤。本蒲州,上輔。義寧元年治桑泉,武德三年徙治河東。開元八年置中都,為府;是年罷都,復為州。乾元三年復為府。土貢:氈、𪌭扇、龍骨、棗、鳳棲梨。戶七萬八百,口四十六萬九千二百一十三。縣十三。河東,河西,臨晉,解,猗氏,虞鄉,永樂,安邑,寶鼎,襄陵,稷山,萬泉,龍門。
晉州平陽郡,望。本臨汾郡,義寧二年更名。土貢:蠟燭,有平陽院礬官。戶六萬四千八百三十六,口四十二萬九千二百二十一。縣八。臨汾,洪洞,神山,岳陽,霍邑,趙城,汾西,冀氏。
絳州絳郡,雄。土貢:白縠、粱米、梨、墨、蠟燭、防風。戶八萬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一。縣七。正平,太平,曲沃,翼城,絳,聞喜,垣。
慈州文城郡,下。本汾州,武德五年曰南汾州,貞觀八年更名。土貢:白蜜、蠟燭。戶萬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萬二千四百八十六。縣五。吉昌,文城,昌寧,呂香,仵城。
隰州大寧郡,下。本龍泉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胡女布、蜜、蠟燭。戶萬九千四百五十五,口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縣六。隰川,蒲,大寧,永和,石樓,溫泉。
北都,天授元年置,神龍元年罷,開元十一年復置,天寶元年曰北京,上元二年罷,肅宗元年復為北都。
太原府太原郡,本幷州,開元十一年為府。土貢:銅鏡、鐵鏡、馬鞌、梨、蒲萄酒及煎玉粉屑、龍骨、柏實人、黃石𨥥、甘草、人葠、礬石、礜石。戶十二萬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萬八千二百七十八。縣十三。太原,晉陽,太谷,祁,文水,榆次,盂,壽陽,樂平,廣陽,清源,交城,陽曲。
汾州西河郡,望。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土貢:鞌面氈、龍鬚席、石膏、消石。戶五萬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萬二百三十。縣五。西河,孝義,介休,平遙,靈石。
沁州陽城郡,下。本義寧郡,義寧元年置,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龍鬚席、弦麻。戶六千三百八,口三萬四千九百六十三。縣三。沁源,和川,綿上。
遼州樂平郡,下。武德三年析幷州之樂平、遼山、平城、石艾置,六年徙治遼山,八年曰箕州。先天元年避玄宗名曰儀州。中和三年復曰遼州。土貢:人葰、蠟。戶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萬四千五百八十。縣四。遼山,榆社,平城,和順。
嵐州樓煩郡,下。本東會州,武德六年更名。土貢:熊鞹、麝香。戶萬六千七百四十八,口八萬四千六。縣四。宜芳,靜樂,合河,嵐谷。
憲州,下。本樓煩監牧,嵐州刺史領之。貞元十五年別置監牧使。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州,領縣三。樓煩,玄池,天池。
石州昌化郡,下。本離石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胡女布、龍鬚席、蜜、蠟燭、莁荑。戶萬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萬六千九百三十五。縣五。離石,平夷,定胡,臨泉,方山。
忻州定襄郡,下。本新興郡,義寧元年以樓煩郡之秀容置。土貢:麝香、豹尾。戶萬四千八百六,口八萬二千三十二。縣二。秀容,定襄。
代州鴈門郡,中都督府。土貢: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鵰羽。戶二萬一千二百八十,口十萬三百五十。縣五。鴈門,五臺,繁畤,崞,唐林。
雲州雲中郡,下都督府。貞觀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永淳元年為默啜所破,徙其民于朔州。開元十八年復置。土貢:犛牛尾、鵰羽。戶三千一百六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縣一。雲中。
朔州馬邑郡,下。本治善陽,建中中,節度使馬燧徙治馬邑,後復故治。土貢:白鵰羽、豹尾、甘草。戶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二萬四千五百三十三。縣二。善陽,馬邑。
蔚州興唐郡,下。本安邊郡。隋鴈門郡之靈丘、上谷郡之飛狐縣地。唐初沒突厥。武德六年置州,幷置靈丘、飛狐二縣,僑治陽曲。七年僑治繁畤。八年僑治秀容故北恆州城。貞觀五年破突厥,復故地,還治靈丘。開元初徙治安邊。至德二載更郡名,復故治。土貢:熊鞹、豹尾、松實。戶五千五十二,口二萬九百五十八。縣三。靈丘,飛狐,興唐。
武州。領縣一。文德。
新州。領縣四。永興,礬山,龍門,懷安。
潞州上黨郡,大都督府。土貢:貲布、人葰、石蜜、墨。戶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萬八千六百六十一。縣十。上黨,壺關,長子,屯留,潞城,襄垣,黎城,涉,銅鞮,武鄉。
澤州高平郡,上。本長平郡,治濩澤,武德八年徙治端氏,貞觀元年徙治晉城,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人葠、石英、野雞。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二,口十五萬七千九十。縣六。晉城,端氏,陵川,陽城,沁水,高平。
右河東採訪使,治蒲州。
河北道,蓋古幽、冀二州之境,漢河內、魏、渤海、清河、平原、常山、上谷、涿、漁陽、右北平、遼西、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廣陽等郡國,又參有東郡、河東、上黨、鉅鹿之地。孟、懷、澶、衞及魏、博、相之南境為娵訾分,邢、洺、惠、貝、冀、深、趙、鎮、定及魏、博、相之北境為大梁分,滄、景、德為玄枵分,瀛、莫、幽、易、涿、平、媯、檀、薊、營、安東為析木津分。為州二十九,都護府一,縣百七十四。其名山:林慮、白鹿、封龍、井陘、碣石、常岳。其大川:漳、淇、呼陀。厥賦:絲、絹、綿。厥貢:羅、綾、紬、紗、鳳翮葦席。
孟州,望。建中二年,以河南府之河陽、河清、濟源、溫租賦入河陽三城使,又以汜水租賦益之。會昌三年遂以五縣為州。土貢:黃魚䱹。縣五。河陽,汜水,河陰,溫,濟源。
懷州河內郡,雄。武德二年沒王世充,僑治濟源之柏崖城。四年,世充平,還舊治。土貢:平紗、平紬、枳殼、茶、牛膝。戶五萬五千三百四十九,口三十一萬八千一百二十六。縣五。河內,武德,獲嘉,武陟,脩武。
魏州魏郡,大都督府,雄。本武陽郡,龍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復曰魏州,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花紬、綿紬、平紬、絁、絹、紫草。戶十五萬一千五百九十六,口百一十萬九千八百七十三。縣十四。貴鄉,元城,魏,館陶,冠氏,莘,朝城,昌樂,臨河,洹水,成安,內黃,永濟。
博州博平郡,上。武德四年以魏州之聊城、武水、堂邑、高唐置。土貢:綾、平紬。戶五萬二千六百三十一,口四十萬八千二百五十二。縣六。聊城,博平,武水,清平,堂邑,高唐。
相州鄴郡,望。本魏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紗、絹、隔布、鳳翮席、花口瓢、知母、胡粉。戶十萬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萬一百九十六。縣六。安陽,鄴,湯陰,堯城,臨漳。
衞州汲郡,望。本治衞,貞觀元年徙治汲。土貢:綾、絹、綿、胡粉。戶四萬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萬四千六百三十。縣五。汲,衞,共城,新鄉,黎陽。
貝州清河郡,望。本治清河,武德六年徙治歷亭,八年復故治。土貢:絹、氈、覆鞌氈。戶十萬一十五,口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五十七。縣八。清河,清陽,武城,經城,臨清,漳南,歷亭,夏津。
澶州,上。武德四年析黎州之澶水,魏州之頓丘、觀城置。貞觀元年州廢,縣還故屬。大曆七年,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頓丘、臨黃復置。土貢:角弓、鳳翮席、胡粉。縣四。頓丘,清豐,觀城,臨黃。
邢州鉅鹿郡,上。本襄國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絲布、磁器、刀、文石。戶七萬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萬二千七百九十八。縣八。龍岡,沙河,南和,鉅鹿,平鄉,任,堯山,內丘。
洺州廣平郡,望。本武安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絁、綿、紬、油衣。戶九萬一千六百六十六,口六十八萬三千二百八十。縣六。永年,平恩,臨洺,雞澤,肥鄉,曲周。
惠州,上,本礠州,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陽、臨水、成安置。貞觀元年州廢,滏陽、成安還隸相州。永泰元年,昭義節度使薛嵩表復以相州之滏陽,洺州之邯鄲、武安置。天祐三年以「礠」「慈」聲一,更名。土貢:紗、礠石。縣四。滏陽,邯鄲,武安,昭義。
鎮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恆州恆山郡,治石邑,義寧元年析隋高陽郡置。武德四年徙治真定。天寶元年更郡名,十五載曰平山,尋復為恆山。元和十五年避穆宗名更。土貢:孔雀羅、瓜子羅、春羅、棃。戶五萬四千六百三十三,口三十四萬二千一百三十四。縣十一。真定,槀城,石邑,九門,行唐,井陘,平山,獲鹿,靈壽,欒城。
冀州信都郡,上。本治信都,武德六年徙治下博,貞觀元年復故治,龍朔二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復故名。土貢:絹、綿。戶十一萬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萬五百二十。縣九。信都,南宮,堂陽,棗彊,武邑,衡水,阜城,蓨,武彊。
深州饒陽郡,上。武德四年以定州之安平、瀛州之饒陽置,尋徙治饒陽。貞觀十七年州廢,縣還故屬。先天二年,以瀛州之饒陽,冀州之鹿城、下博、武彊,定州之安平復置。土貢:絹。戶萬八千八百二十五,口三十四萬六千四百七十二。縣七。陸澤,饒陽,束鹿,安平,博野,樂壽,下博。
趙州趙郡,望。武德初治柏鄉,四年徙治平棘,五年更名欒州,貞觀初復故名。土貢:絹。戶六萬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萬五千二百三十八。縣八。平棘,寧晉,昭慶,柏鄉,高邑,臨城,贊皇,元氏。
滄州景城郡,上。本渤海郡,治清池,武德元年徙治饒安,六年徙治胡蘇,貞觀元年復治清池。土貢:絲布、柳箱、葦簟、糖蟹、鱧鮬。戶十二萬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萬五千七百五。縣七。鹽山,長蘆,樂陵,饒安,無棣,乾符。
景州,上。貞元三年析滄州之弓高、東光、臨津置。長慶元年州廢,縣還滄州,二年復以弓高、東光、臨津、南皮、景城置。大和四年,州又廢,縣還滄州。景福元年復置。土貢:葦簟。縣四。弓高,東光,臨津,南皮。
德州平原郡,上。土貢:絹、綾。戶八萬三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十五萬九千八百五十五。縣六。安德,長河,平原,平昌,將陵,安陵。
定州博陵郡,上。本高陽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羅、紬、細綾、瑞綾、兩窠綾、獨窠綾、二包綾、熟線綾。戶七萬八千九十,口四十九萬六千六百七十六。縣十。安喜,義豐,北平,望都,曲陽,陘邑,唐,新樂,無極,深澤。
易州上谷郡,上。土貢:紬、綿、墨。戶四萬四千二百三十,口二十五萬八千七百七十九。縣六。易,容城,遂城,淶水,滿城,五回。
幽州范陽郡,大都督府。本涿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綾、綿、絹、角弓、人葠、栗。戶六萬七千二百四十三,口三十七萬一千三百一十二。縣九。薊,幽都,廣平,潞,武清,永清,安次,良鄉,昌平。
涿州,上。大曆四年,節度使朱希彩表析幽州之范陽、歸義、固安置。縣五。范陽,歸義,固安,新昌,新城。
瀛州河間郡,上。土貢:絹。戶九萬八千一十八,口六十六萬三千一百七十一。縣五。河間,高陽,平舒,束城,景城。
莫州文安郡,上。本鄚州,景雲二年,以瀛州之鄚、任丘、文安、清苑、唐興,幽州之歸義置。開元十三年以「鄚」「鄭」文相類,更名。土貢:絹、綿。戶五萬三千四百九十三,口三十三萬九千九百七十二。縣六。莫,清苑,文安,任丘,長豐,唐興。
平州北平郡,下。初治臨渝,武德元年徙治盧龍。土貢:熊鞹、蔓荊實、人葠。戶三千一百一十三,口二萬五千八十六。縣三。盧龍,石城,馬城。
媯州媯川郡,上。本北燕州,武德七年平高開道,以幽州之懷戎置。貞觀八年更名。土貢:樺皮、胡祿、甲榆、𩩉矢、麝香。戶二千二百六十三,口萬一千五百八十四。縣一。懷戎。
檀州密雲郡,本安樂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人葠、麝香。戶六千六十四,口三萬二百四十六。縣二。密雲,燕樂。
薊州漁陽郡,下。開元十八年析幽州置。土貢:白膠。戶五千三百一十七,口萬八千五百二十一。縣三。漁陽,三河,玉田。
營州柳城郡,上都督府。本遼西郡,萬歲通天元年為契丹所陷,聖曆二年僑治漁陽,開元五年又還治柳城,天寶元年更名。土貢:人葠、麝香、豹尾、皮骨𩨸。戶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縣一。柳城。
安東,上都護府。總章元年,李勣平高麗國,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縣一百,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城以統之,用其酋渠為都督、刺史、縣令。上元三年徙遼東郡故城,儀鳳二年又徙新城。聖曆元年更名安東都督府,神龍元年復故名。開元二年徙于平州,天寶二年又徙于遼西故郡城。至德後廢。土貢:人葠。
右河北採訪使,治魏州。
校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