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在危八度。「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诸象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则咎害除。是时,世祖初兴,天下贼乱未除。虚、危,齐也。贼张步拥兵据齐,上遣伏隆谕步,许降。旋复叛称王,至五年中乃破。三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蚀之,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世祖在雒阳,赤眉降贼樊崇谋作乱,其七月发觉,皆伏诛。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郡以闻。在尾八度。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蚀之,在毕五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冬,卢芳所置朔方、云中太守各举郡降。
十六年三月辛丑晦,日有蚀之,在昴七度。昂为狱事。时诸郡太守坐度田不实,世祖怒,杀十余人,然后深悔之。十七年二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胃九度。胃为廪仓。时诸郡新坐租之后,天下忧怖,以谷为言,故示象。或曰:胃,供养之官也。其十月,废郭皇后,诏曰「不可以奉供养」。
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柳为上仓,祭祀谷也,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十九年中,有司奏请立近帝四庙以祭之,有诏「庙处所未定,且就高庙袷祭之。」至此三年,遂不立庙。有简堕心,奉祖宗之道有阙,故示象也。二十五年三月戊申晦,日有蚀之,在毕十五度。毕为边兵。其冬十月,以武谿蛮夷为寇害,伏波将军马援将兵击之。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日有蚀之,在东壁五度。东壁为文章,一名娵訾之口。先是皇子诸王各招来文章谈说之士,去年中,有人上奏:「诸王所招待者,或真伪杂,受刑罚者子孙,宜可分别。」于是上怒,诏捕诸王客,皆被以苛法,死者甚多。世祖不早为明设刑禁,一时治之过差,故天示象。世祖于是改悔,遣使悉理侵枉也。
三十一年五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柳五度,京都宿也。自二十一年示象至此十年,后二年,宫车晏驾。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度。斗为庙,主爵禄。儒说十一月甲子,时王日也,又为星纪,主爵禄,其占重。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蚀之,在氐二度。氐为宿宫。是时明帝作北宫。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蚀之,既,在斗十一度。斗,吴也。广陵于天文属吴。后二年,广陵王荆坐谋反自杀。
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七度。十六年五月戊午晦,日有蚀之,在柳十五度。儒说五月戊午,犹十一月甲子也,又宿在京都,其占重。后二岁,宫车晏驾。十八年十一月甲辰晦,日有蚀之,在斗二十一度。是时,明帝既崩,马太后制爵禄,故阳不胜。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东壁八度。例在前建武二十九年。是时,群臣争经,多相非毁者。六年六月辛未晦,日有蚀之,在翼六度。翼主远客。冬,东平王苍等来朝,明年正月,苍薨。
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蚀之。史官不见,佗官以闻。日在氐四度。
和帝永元二年二月壬午,日有蚀之。史官不见,涿郡以闻。日在奎八度。四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主衣裳。又曰行近轩辕,在左角,为太后族。是月十九日,上免太后兄弟窦宪等官,遣就国,选严能相,于国蹙迫自杀。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嘴觿,为葆旅,主收敛。儒说葆旅宫中之象,收敛贪妒之象。是岁邓贵人始人。明年三月,阴皇后立,邓贵人有宠,阴后妒忌之,后遂坐废。一曰是将入参,参、伐为斩刈。明年七月,越骑校尉冯柱捕斩匈奴温禺犊王乌居战。
十二年秋七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翼八度,荆州宿也。明年冬,南郡蛮夷反,为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二度。东井,主酒食之宿也。妇人之职,无非无仪,酒食是议。去年冬,邓皇后立,有丈夫之性,与知外事,故天示象。是年水,雨伤稼。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二日癸酉,日有蚀之,在胃二度。胃主禀仓。是时,邓太后专政,去年大水伤稼,仓禀为虚。五年正月庚辰朔,日有蚀之,在虚八度。正月,王者统事之正日也。虚,空名也。是时邓太后摄政,安帝不得行事,俱不得其正,若王者位虚,故于正月阳不克,示象也。于是阴预乘阳,故夷狄并为寇害,西边诸郡皆至虚空。七年四月丙申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一度。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蚀之,在尾十度。尾为后宫。继嗣之宫也。是时上甚幸阎贵人,将立,故示不善,将为继嗣祸也。明年四月,遂立为后。后遂与江京、耿宝等共谗太子,废之。二年九月壬午晦,日有蚀之,在心四度。心为王者,明久失位也。三年三月二日辛亥,日有蚀之,在娄五度。史官不见,辽东以闻。四年二月乙已朔,日有蚀之,在奎九度。史官不见,七郡以闻。奎主武库兵。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库火,烧兵器也。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在翼十八度。史官不见,张掖以闻。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几尽,地如昏状。在须女十一度,女主恶之。后二岁三月,邓太后崩。
永寧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在张十五度。史官不见,酒泉以闻。
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食之,在氐十五度。氐为宿宫。宫,中宫也。时上听中常侍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废皇太子。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陇西、酒泉、朔方各以状上,史官不觉。
顺帝永建二年七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在翼九度。
陽嘉四年闰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史官不见,零陵以闻。
永和三年十二月戊戌朔,日有蚀之,在须女十一度。史官不见,会稽以闻。明年,中常侍张逵等谋谮皇后父梁商欲作乱,推考,逵等伏诛也。五年五月己丑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三十三度。东井,三辅宿。又近舆鬼,舆鬼为宗庙。其秋,西羌为寇,至三辅陵园。六年九月辛亥晦,日有蚀之,在尾十一度。尾主后宫,继嗣之宫也。以为继嗣不兴之象。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是时梁太后摄政。三年四月丁卯晦,日有蚀之,在东井二十三度。例在永元十五年。东井主法,梁太后又听兄冀枉杀公卿,犯天法也。明年,太后崩。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蚀之,在翼四度。史官不见,广陵以闻。翼主倡乐。时上好乐过。
永興二年九月丁卯朔,日有蚀之,在角五度。角,郑宿也。十一月,泰山盗贼群起,劫杀长吏。泰山于天文属郑。
永壽三年闰月庚辰晦,日有蚀之,在七星二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例在永元四年。后二岁,梁皇后崩,翼兄弟被诛。
延熹元年五月甲戌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八年正月丙甲晦,日有蚀之,在营室十三度。营室之中,女主象也。其二月癸亥,邓皇后坐酗,上送暴室,令自杀,家属被诛。吕太后崩时亦然。九年正月辛卯朔,日有蚀之,在营室三度。史官不见,郡国以闻。谷永以为三朝尊者恶之。其明年,宫车晏驾。
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有蚀之,在舆鬼一度。儒说壬子淳水日,而阳不克,将有水害。其八月,六州大水,勃海海溢。
灵帝建寧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蚀之。冬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二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右扶风以闻。三年三月丙寅晦,日有蚀之。梁相以闻。四年三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熹平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日有蚀之,在虚二度。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专权。六年十月癸丑朔,日有蚀之。赵相以闻。
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十月丙子晦,日有蚀之,在箕四度。箕为后宫口舌。是月,上听谗废宋皇后。二年四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四年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在角六度。
中平三年五月壬辰晦,日有蚀之。六年四月丙午朔,日有蚀之。其月浃辰,宫车晏驾。
献帝初平四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在营室四度。是时,李傕、郭汜专政。
興平元年六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日有蚀之。六年二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十三年十月癸未朔,日有蚀之,在尾十二度。十五年二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十七年六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二十四年二月壬子晦,日有蚀之。
凡汉中兴十二世,百九十六年,日蚀七十二:朔三十二,晦三十七,月二日三。
光武建武七年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在毕八度。毕为边兵。秋,隗嚣反,侵安定。
灵帝时,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其占曰,事天不谨,则日月赤。是时,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数矣。
光和四年二月己巳,黄气抱日,黄白珥在其表。
中平四年三月丙申,黑气大如瓜,在日中。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六年二月乙未,白虹贯日。
献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贯日。
桓帝永壽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蚀非其月。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
赞曰:皇极惟建,五事克端。罚咎入沴,逆乱浸干。火下水腾,木弱金酸。妖岂或妄,气炎以观。
三三五七頁 四行 在危八度 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後漢紀作「十度」。
三三五七頁 七行 虛危齊也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也」一作「地」。
三三五七頁一二行 有兵敵強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開元占經引作「有兵狄強起」。
三三五八頁 三行 或逆枉矢射 按:「矢」原訛「失」,逕改正。
三三五八頁 四行 陰為刑 按:「刑」原訛「則」,逕改正。
三三五八頁 九行 雷不行雪殺草不長姦人入宮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作「雷不行,霜不殺草,長人入宮」。
三三五八頁一0行 四年五月乙卯晦日有蝕之 按:依當時行用之曆, 後簡稱時曆。 建武四年五月庚戌晦,非乙卯。今推是年六月合朔在庚戌晨夜,日蝕不能見。古今注誤。
三三五八頁一二行 丙寅蝕久旱多有徵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作「丙寅日蝕,蟲,久旱,多水徵」。
三三五八頁一三行 本紀都尉詡以聞 按:校補謂此本紀當是續漢書本紀。
三三五九頁 一行 天人崩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大人崩,王者憂之」。
三三五九頁 一行 〔皆月〕行疾也 據集解引惠棟說補。
三三五九頁 二行 九年七月丁酉十一年六月癸丑十二月辛亥並日有蝕之 按:依時曆,建武九年七月辛亥朔,無丁酉。今推是年八月合朔己卯,即時曆七月晦,日蝕可見。十一年六月己亥朔,癸丑非朔日。今推是年七月合朔戊辰,即時曆六月晦晨夜,日蝕不能見。又是年十二月丁酉朔,辛亥亦非朔日。今推是月合朔丙申,時曆十一月晦,日蝕可見。此處古今注皆誤。
三三五九頁 五行 主疑(王)〔臣〕 按:「主疑王」不詞,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主疑臣,三公有免黜者」。今據改。
三三五九頁一五行 地動搖侵兵強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地動搖,宮室摧,侵兵強」。
三三五九頁一五行 主兵弱諸侯(爭)〔強〕 據汲本、殿本改。
三三六0頁 一行 二十六年二月戊子日有蝕之 按:依時曆,建武二十六年二月甲辰朔,無戊子。今推是年二、三月均無日蝕,古今注誤。
三三六0頁 六行 下有敗兵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敗」作「聚」。
三三六0頁 九行 淫雨毀山有兵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毀山」作「數出」。又按:校補謂占經「兵」下有「起」字。
三三六0頁一一行 其占重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此下當有闕文。下永平十六年,日蝕,儒說其占重,後二歲,宮車晏駕。此條下當云「明年,宮車晏駕」。或蒙三十一年之占,不重出也?
三三六0頁一三行 水(滅)〔盛〕陽潰陰欲翔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滅」作「盛」,是。今據改。
三三六0頁一五行 六年六月庚辰晦日有蝕之 按:依時曆,永平六年丁巳朔,丙戌晦,庚辰二十四日。今推是年七月合朔丙戌,即時曆六月晦晨夜,日蝕不能見,古今注誤。
三三六一頁 三行 古今注曰十二月 按:志文作「八年十月壬寅晦」,明帝紀同。今推永平八年十月壬寅晦日蝕,與志、紀合,古今注訛。
三三六一頁 四行 天下苦兵大臣驕橫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作「天下苦兵大起」。
三三六一頁 五行 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蝕之 明帝紀作「十月壬辰晦」,注引古今注作「閏八月」。按:依時曆,是年閏七月,十月甲辰為朔,非晦,亦無壬辰。今推是年八月合朔甲辰,即時曆閏七月晦,日蝕可見。紀、志與古今注皆訛。
三三六一頁 七行 四騎脅大水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無「大水」二字,「脅」作「爵」。
三三六一頁 八行 主后壽命絕 按:「主」原訛「王」,逕改正。
三三六一頁 九行 日有蝕之 「蝕」原作「食」,以前後皆作「蝕」,今改歸一律。
三三六二頁 一行 彗星東至有寇兵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作「彗星東出,有寇兵,旱」。
三三六二頁 五行 辛未蝕大水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大水」下有「湯湯」二字。
三三六二頁 七行 (元)〔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蝕之 校補引錢大昭說,謂「元和」當作「章和」,閩本亦失正。按:推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蝕,章帝紀亦書於章和元年,錢說是,今據改。
三三六二頁一四行 有土殃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無「土」字。
三三六三頁 三行 子為雄 按:王先謙謂占經引「雄」下有「近臣憂」三字。
三三六三頁 五行 無非無儀 殿本「儀」作「議」。按:此與毛詩合。校補引柳從辰說,謂列女傳引詩正作「議」,蓋本魯詩。
三三六三頁一0行 三年三月日有蝕之 按:今推是年三月合朔辛卯,無日蝕,古今注誤。
三三六三頁一五行 丙申蝕諸侯相攻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丙申日蝕,諸侯相攻,夷狄內侵,旱」。案本書注例,日名同者不更注,乃此引「諸侯相攻」句,後元初五年八月丙申朔下引「夷狄內攘」句,同日異占,不可曉。今按:校補謂錢氏以後注引「夷狄內攘」句為即「夷狄內侵」之異文,其說亦誤。蓋注所引潛潭巴丙申占驗,本闕「夷狄內侵旱」五字,說另詳後。
三三六四頁 一行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蝕之 集解引惠棟說,謂本紀三月癸酉朔日蝕。今按:元初元年三月合朔壬戌,無日蝕,紀誤。
三三六四頁 四行 雌必成雄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必成雄,有憂」。
三三六四頁 七行 四年二月乙(亥)〔巳〕朔 集解引洪亮吉說,謂案安紀作「乙巳」,下云乙卯、壬戌,則日辰當以本紀為是。又引周壽昌說,謂下云「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庫火」,與紀同。計乙巳朔至壬戌正十八日,若是乙亥朔,則下不得有壬戌,宜從本紀。今按:推是年二月合朔乙巳,日蝕可見,洪、周說是,今據改。又按:劉注引春秋諱潛潭巴「乙亥」云云,足證所見本原作「乙亥」。
三三六四頁 八行 其〔月〕十(月)八日 據集解引周壽昌說改,與安紀合,說詳上。
三三六四頁 九行 乙亥蝕東國(發)兵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作「乙亥日蝕,陽不明,冬無水,東國兵」。按:張森楷校勘記謂「東國」下無「發」字是,若有「發」字則與乙巳占同,非也。今據張說刪「發」字。
三三六四頁一一行 潛潭巴曰丙申蝕夷狄內攘 按:校補謂案占經作「庚申日蝕,夷狄內攘」,是「丙申蝕」乃「庚申蝕」之誤。而此引「潛潭巴曰」十一字應在後「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蝕之」下,因「庚申」誤為「庚寅」,故注文亦誤移於此。錢大昕氏偶忘「夷狄內攘」四字本為庚申蝕占驗,故雖知前注所引潛潭巴丙申蝕占驗有誤,而仍不免誤說也。
三三六四頁一五行 去〔年〕二月京師地震 據汲本、殿本補。
三三六五頁 三行 法當(坤)〔由〕陽 據汲本、殿本改。按:「法當坤陽」不可解,由有從義,當不誤,今據改。
三三六五頁 七行 建光元年鄧〔太〕后崩 據汲本補。按:「元年」汲本、殿本並訛「二年」。
三三六五頁 七行 辭言地震日蝕任〔在〕中(官)〔宮〕 汲本、殿本作「辭言地震日蝕在中宮」。按:上文言「戊者土主,任在中宮」,足證原本「任」下脫「在」字,「宮」誤「官」,而汲本、殿本則「在」上脫一「任」字也。今據以改正。
三三六五頁 八行 竟有廢〔立〕之謀 據汲本、殿本補。
三三六五頁 九行 永寧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蝕之 安帝紀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乙酉,無日蝕。
三三六五頁一0行 賢人消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引「消」上有「退」字。
三三六五頁一二行 延光三年九月庚(寅)〔申〕晦 集解引洪亮吉說,謂案安紀作「庚申」,上云丁酉、乙巳,則日辰當以本紀為是。今據改。
三三六五頁一六行 案馬融集是時融為許令 按:「馬」原訛「焉」,「時」原訛「蝕」,逕改正。
三三六六頁 三行 (陷)〔昭〕在前志 據張森楷校勘記改。
三三六六頁 三行 茀氣干參 按:「干」原訛「于」,逕改正。
三三六六頁 三行 臣前得敦朴之(人)〔徵〕 校補謂「人」當作「徵」,今據改。按:融於順帝陽嘉二年以敦樸徵。
三三六六頁 四行 殆謂西戎北狄 按:「北」原訛「此」,逕改正。
三三六六頁 五行 驗略效〔矣〕 據汲本、殿本補。
三三六六頁 五行 申誡重(諱)〔譴〕 據汲本、殿本改。
三三六六頁 六行 將吏策勳之名 按:「勳」原訛「動」,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六頁 六行 皆粗圖(身)〔伸〕一時之權 據校補說改。
三三六六頁 七行 則各相(不大)〔美其〕疢病 據校補說改。
三三六六頁一二行 施與孤弱 按:「孤」原訛「不」,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六頁一四行 狐疑無斷 按:「狐」原訛「孤」,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七頁 二行 王命不行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王命」作「主命」。
三三六七頁一一行 日蝕己丑天下唱之 按:錢大昕考異謂占經引作「己丑日蝕,臣伐其主,天下皆亡」。又按:「日蝕己丑」汲本作「己丑蝕」。
三三六八頁 三行 有旱有兵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旱」上無「有」字。
三三六八頁 四行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蝕之 桓帝紀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無日蝕。
三三六八頁 七行 悽愴傷心 按:「悽」原訛「連」,逕改正。
三三六八頁一四行 太史陳援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梁冀傳「援」作「授」。
三三六九頁 三行 九年正月辛卯朔 按:集解引洪亮吉說,謂案桓紀作「辛亥」,下云己酉,則日辰當以續志為是。
三三六九頁 五行 臣代其主 按:殿本「代」作「伐」,與占經合。校補謂桓帝崩,靈帝由外藩入繼而代其位,則作「代」亦自可通。
三三六九頁 七行 勃海(盜賊)〔海溢〕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盜賊」誤,案紀云「勃海海溢」也。今據改。
三三六九頁 八行 壬子蝕妃后專恣女謀主 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