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的人们就住在土坑里,住在郊外,和各种动物和平相处。人们根本没想过要伤害鸟兽鱼虫,鸟兽鱼虫也没想过要伤害人。
到了豨韦氏那个时代,老百姓渐渐变得聪明起来了,有时候一百多人聚在一起,有时候三五十人,有时候就一二十个人,看见那些温顺的动物,就上去又踢又打,合伙把它们打死。动物们害怕人伤害它们,也不敢张牙舞爪地和人打架。但人多少也会被动物抓伤咬伤。人们发现动物很厉害,也开始害怕动物,就捡起树枝,扔石头,跟动物对抗。
要是碰上老虎豹子犀牛大象这些厉害的猛兽,大家根本打不过,只能四处躲藏,吓得脖子缩起来,舌头都吐出来了,简直就像诗里写的:
豹隱南山霧,虎嘯北山隅。獸王時吐燄,狼狽滿長途。見人便欲齧,當道誰敢軀?
麝麂並兔鹿,麌麖與猿狐。若個稍良善,時常被人屠。山禽共水鳥,設計充庖廚。
只有一件事做得太过分了,那就是爬到树上去掏鸟窝,把小鸟都抓走。
话说远古时候,有巢氏看到人们和野兽搏斗,人多的时候野兽害怕人,人少的时候人反而害怕野兽。很多人来不及逃跑,被猛兽咬伤,血淋淋的,惨不忍睹。
有巢氏就召集大家,教大家砍下树枝,从矮树枝架到高树枝,一层一层搭起来,像梯子一样,可以爬到树顶。然后在树上搭建巢穴,上面可以遮风挡雨,下面可以住人,让大家住在里面。他说:“要是遇到猛兽,就爬到树上,它就拿我们没办法了!” 从此以后,即使遇到老虎、豺狼之类的猛兽,大家和它们搏斗,斗得过就罢了,斗不过就一层一层地爬到树顶,果然猛兽拿大家没办法。百姓们都很高兴。
有巢氏又教大家说:“那些鸟兽的皮毛血肉,都有用处。它们的皮,男女都可以剥下来,绑在身上遮挡前后,比树皮结实耐用,也不用再赤身裸体难看了。它们的皮可以吃,它们的肉也可以吃,就像橡栗一样可以食用。” 百姓们听了他的话,都高兴地去捕捉禽兽。这一次,是为了剥皮取肉,不像以前那样不得不和野兽搏斗了。
个个抡起大木,纷纷跳上高峰。鹿兔一拳一棒,虎犀谁肯放松?认着头上掷石,看定腰间一樅。
得胜人人欢喜,拖来朝飧夕饔。若然略有滋味,常常好把应供。
大家好开心啊,打猎抓到了好多动物,都兴冲冲地抬到有巢氏那儿去。有巢氏教大家怎么剥动物的皮,皮一剥开,哗啦啦流出好多血。有巢氏说:“快把血接住,这血可以喝,这肉可以吃!”大家听了他的话,就开始吃鸟兽的毛,喝鸟兽的血,吃鸟兽的肉,味道真是又香又好吃!
从此大家就迷上了这种美味,每天都相约着去打猎,抓鸟兽来填饱肚子。就跟现在的猎人一样,有的躲在山沟里埋伏,有的爬到树上扔石头。小的动物几块石头就死了,大的动物就用棍子打死,打猎的人越来越多,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天天吃肉喝血,大家伙都变得强壮暴躁,开始争强好胜起来。有的为了争夺虎豹的皮,有的为了抢夺牛马的肉,甚至砍树做武器打架。打赢了的人就觉得自己很厉害,让输的人听他的。有的服气,有的不服气,不服气的就都去找那些公正的老人家评理。有的评理之后服气了,有的还是不服气。唉,真是:
太古混沌繇此鑿,黎民那得復歌傞?
有巢非不遵皇化,時勢應變奈若何!
那时候,人死了,就随便扔到深沟或者山崖里。后来,有个孝子路过山崖,看到自己亲人的尸体被狐狸啃咬,苍蝇蚊子也叮在上面,吓得他头上都冒汗了,都不敢直视。他赶紧回去,找来柴草树叶,把亲人的尸体埋了起来。从那以后,人死了,大家都会用柴火把尸体埋起来。那时候还不知道用泥土封起来,种上树,也不知道怎么种植树木,也不知道火葬。后来有巢氏死了,燧人氏出现了,又是一个新的时代了。
话说两头。先说一下不周山顶上,有个地方叫宜城,这宜城啊,太阳月亮都照不到,一年四季没啥区别,白天黑夜也分不清。那时候燧人氏从不周山游玩,走到太阳月亮照不到的地方,到了南边一个地方,看见一棵大树,树上有个鸟,现在叫啄木鸟,用尖尖的嘴,对着树干“当当”地啄。只见它啄的地方,突然冒出火来。燧人氏看见了,心想南方属火。于是抬头观察天象,知道天空中有火,有了火,树木就亮堂了。他又找到五种木头,燧木就是火所在的地方,他就教人们用钻木取火,果然像那鸟啄木头一样,对着燧木一钻,火光就出来了。这五种木头是:榆树、柳树、枣树、杏树、桑树、柘树、柞树、楢树、槐树、檀树之类的木头。榆树和柳树的木头是青色的,所以春天取;枣树和杏树的木头是红色的,所以夏天取;桑树和柘树的木头是黄色的,所以季夏取;柞树和楢树的木头是白色的,所以秋天取;槐树和檀树的木头是黑色的,所以冬天取。这样就顺应了四季。
话说回来,不周山顶上有个地方叫宜城,那地方啊,根本见不着太阳月亮,四季不明,昼夜不分。燧人氏从不周山出来玩,走到一个南边的地方,看到一棵大树,树上有个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啄木鸟,它用尖尖的嘴“当当当”地啄树干。结果,啄的地方居然冒出火来了!燧人氏一看,心想南方属火啊。他就抬头看天,明白了天上有火,有了火,树木才能发光。他又找到了五种木头,燧木就是能生火的木头,他就教大家用钻木取火,就跟那啄木鸟一样,对着燧木一钻,火就出来了!这五种木头分别是:榆木、柳木、枣木、杏木、桑木、柘木、柞木、楢木、槐木、檀木。榆木和柳木是青色的,春天取;枣木和杏木是红色的,夏天取;桑木和柘木是黄色的,季夏取;柞木和楢木是白色的,秋天取;槐木和檀木是黑色的,冬天取。这样一来,就和四季相符了。
燧人氏教会了人们取火,那时候还没学会烧烤,他就教大家用木柴烧火,烤熟鸟兽的肉。 后来又教大家烤黍米和煮猪肉,这些都是用火做的。 火烤过的肉很香,百姓吃了熟肉,比以前吃生肉好吃多了!以前人们吃生肉,腥味重,很多人因此生病甚至死亡,现在熟食解决了这个问题,死的人少了,人口也多了起来。
虽然能吃熟食了,但到了隆冬,还是抵挡不住寒冷。于是燧人氏又教大家夏天多储存柴火,冬天用来取暖。他还教人们用金属铸造工具,比如斧头和凿子,用泥土烧制陶器,像瓦罐和水缸之类的。大家都很高兴!那时候,到处都是水沟和池塘,水很深。燧人氏发现水里有很多鱼鳖、龟、鼍之类的动物,他知道这些都是美味的食物,于是教大家想各种办法捕捉这些水生动物,然后煮熟吃。 人们吃得开心,就经常去捕鱼打猎了。
上古时期还没有文字。人们捕获了禽兽鱼虫,如果邻居或同村的人没捕到,就互相分享;如果谁捕得多,就借一些给别人吃。 有时候因为借东西发生争执,因为没有凭证,就吵个没完没了。燧人氏就教大家说:“你们要是办大事,就打个大结;办小事,就打个小结。还了东西解开绳结,这样就有凭据了,就不会忘记,也就避免了争吵。”他又在民间挑选那些懂道理的人,设立一个讲学的地方,就像现在学校的样子,让他们教那些不懂事的人。百姓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就去请教这些老师。
这样一来,百姓们都懂得了很多事情,也变得聪明起来,大家都很满意,就尊称他为燧皇。
话说有个叫雒的家伙,精挑细选了四个能人,来辅助燧人氏治理天下,担任要职。这四个人分别是:明繇,负责制定等级制度;毕旒,负责区分颜色;成博,负责传承古代典籍;狷芻,负责记录各种娱乐活动。有了这四位辅佐,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山涧里还出现了祥瑞的龙图和龟字。他们制定了历法,规范了时间;计算了天文数据,统一了七政(日月五星);还给各种动植物都起了名字,这样大家就知道每个东西叫什么了。
然后,燧人氏在正午设立了集市,让百姓聚集起来交易。各种物品都有自己的价格,全国的物价都平衡了,百姓的财富也流通起来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富足,社会风气也逐渐淳朴起来。
可是,那时候人们只吃生食,欲望比较淡薄;现在有了熟食,欲望反而更强烈了。男人看见漂亮的女人,就搂抱起来行苟且之事,完全不顾旁人的眼光,跟动物没什么两样,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很多人因此精血亏损,得了重病。燧人氏看到人们沉溺于情欲,不懂得保养元神,就说:“我现在制定规矩,不许你们乱来!男人三十岁才能娶妻,女人二十岁才能嫁人。白天一起吃饭,晚上一起睡觉。这是根据天地之数制定的制度。”从此,民间有了婚姻制度,生了孩子之后,才知道有父亲,父亲也开始疼爱孩子,孩子也开始孝顺父亲。
燧人氏又教导百姓说:“父子之间,每一代都应该取一个不同的名字作为姓氏,这样才能区分彼此。姓氏不能相同,才能有所区别。”于是,有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燧人氏终于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秩序。
那个时候,又出来一个叫庸成氏的人。他在群玉山驻扎。这群玉山啊,地势平坦开阔,四面通行,非常适合当做先王的府邸。传到第八代,出了个史皇氏,名字叫仓颉,姓侯罔。他长得龙眉凤目,眼睛里闪着光芒,特别聪明智慧。他一出生就会写字,住在阳武那个地方。有一天他出去巡视,爬上阳虚山,来到玄邑水边。突然间,一条洛汭灵龟,背着一本书来了。这只龟,背上是红色的甲壳,上面还有青色的花纹,它把书给了仓颉,仓颉于是就明白了天地间的道理,明白了天地间的变化。
他抬头看天上的星星,看到了奎星弯曲的形状;低头看地上的东西,看到了龟纹、鸟羽、山川的形状,心想:“天地间有这么多东西,却没有名字和符号,人们都糊里糊涂的,东指西画,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的名字和符号都没法流传下去。我不如就根据天文地理、山川鸟兽的形状,给它们取个名字,再根据名字配上声音,组成文字。”于是,他就给各种事情取了名字,比如某事就叫某某,某物就叫某某,上面有君王的名字,下面有大臣的名字,数不清的,还有百姓的名字。生我的叫父亲;我生的叫儿子;君父尊贵,臣子卑贱,百姓更卑贱。有了这些尊卑等级,有不识尊卑的,就有了政教法度;教导他们学习,就有了礼乐;不遵守政教法度的,就有了刑罚来约束他们。自从有了政教法度,然后就教百姓做某事,由某官来管理。
那时候,妖魔鬼怪不太常见。人们被告知:“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有时会露出牙齿的,叫做鬼;那些在云中,兴云作雨,头上长着像鬼一样的角的,叫做龙。” 人们还被告知:“那些有灵的鬼,叫做神,封他为介丘,可以向他祈祷保佑国家和百姓。” 所有的事物,都根据形状造出一个字,用字来传承后世。文字流传下来,鬼神就逃脱不了形体,蛟龙也掩盖不住踪迹。于是,天上会下米粒大的雨;夜里鬼哭神嚎;蛟龙潜藏,害怕被人识破叫出名字。仓颉创造了文字,成为了教化的根本,天地间的精华都蕴藏其中,文辞日渐兴盛。他活了一百一十岁,葬在衙的利乡亭南,后人祭祀他。
柏皇氏,姓柏,名芝。他拥有神通,出行时驾着六条龙,在太阳下搏击。他用木头来纪年,制定历法。他把都城建在皇人山,位于正南方。还有中皇氏,住在皇人山以西,名为敖鄗山的地方,他开始在山川中祭祀神灵。大庭氏,居住在鲁地曲阜。大庭氏治理曲阜时,出现了祥瑞,日月星辰都更加明亮,还出现了五只五彩斑斓的凤凰。他用火来纪年,被称为炎帝。后来黄帝挤进了大庭氏的馆舍。鲁地至今还保留着大庭氏的库房遗址。
栗陆氏跟中皇氏、大庭氏不一样,他为人傲慢,使百姓劳苦不堪。臣下劝谏他,他却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百姓受不了他的苛政,都想造反。贤臣东里子见栗陆氏不仁,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暴虐百姓,不要专横跋扈,要与前代明君有所不同。栗陆氏大怒,竟然把东里子杀了。杀害臣下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后人冯犹龙有诗云:
古来君臣若肢体,同心同德有恩施。
怨嗟不生民安泰,杀戮无闻上下毗。
社会风气越来越差,越来越精明算计,也越来越衰败。像淳于髡、庞涓那样的人才,现在还能找到吗?几千年后的百姓,才会真正体会到当时的悲痛啊!
栗陆氏杀了东里子,天下百姓都说:“栗陆不仁,杀了贤臣!”大家一起造反,像蜂拥一样攻打栗陆。栗陆大怒,带兵迎战。可是,栗陆的士兵都怨恨他杀了东里子,谁还愿意为他卖命?援兵没到,栗陆就被百姓杀死了,栗陆就这样灭亡了。
后来,轩辕氏在空桑地方的北边建立了国家。有一天他出去玩,看见大风吹着蓬草的叶子,旋转着飞舞,忽东忽西地滚动。轩辕氏心想:“这叶子,怎么这样旋转,也不见它沿着某个方向走。” 他琢磨着,就制作了两个圆形的木头,作为车轮,上面安置座位,造好了推着它走,果然可以像叶子一样旋转前进。轩辕氏又设置了一根横木做车厢,一根直木做车辕,让人坐在上面,说:“这可不是让老百姓一起乘坐的。” 于是人们就称他为轩辕氏。
轩辕氏又观察四方哪些地方低洼,哪些地方高耸,哪些地方畅通,哪些地方阻塞,权衡利弊,使四方都成为宽阔平坦的大道。他发现某些山上有铜铁矿,就开采铜铁,教百姓用火冶炼,铸造成钱币和兵器,用来交换金玉、丝绸等货物,方便百姓使用,人民都很高兴,天下大治。传到赫苏氏,名叫赫胥,赫胥治理国家,最重视百姓,把民生放在首位。那时人民生活富足,整天在家坐着也没什么事干,出门游玩也不知道去哪里,走到哪算哪。他们:
含哺而嬉晝而動,鼓腹而游夕而恞。飲以止渴,食以療飢。也不知作善與作慝,也不管歡樂及傷悲。
上面没啥名声带来的喜悦,下面也没啥追名逐利的想法。九洛地区自然而然地安定太平,老百姓不费力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简直就是赫胥氏治理天下时的情景,跟远古太初时期好像啊!
赫胥氏去世后,葬在了朝阳,然后葛天氏出现了。他模仿天体的运行制定统治方法,所以叫葛天。葛,就是权衡的意思,意思是说他能够权衡天象。他开始创作音乐,有八个乐师抓着一只介兽,有人踩着它的脚,有人抓住它的尾巴,有人敲打它的角,边演奏边唱歌,一共八段。他还用石头敲打瓦罐,舞者跟着节奏跳舞,这叫做广乐。 接着他又封禅泰山,还让老百姓进行交易,开始使用钱帛金玉之类的货币。各地因为有了货币,处处都能通商做生意,以前闭塞不通的地方,现在也有人来往,生意兴隆了。天下太平,葛天氏的统治,不费吹灰之力,百姓自然而然地安居乐业。
尊庐氏继位后,人们之间没有亲疏之分,天下依然太平。他执政九十多年,把都城建在强台的阳面,死后葬在浮肺山的阴面。然后,祝融氏出现了。
祝融在广寿当官,啥事也不强求,根本不用刑罚,老百姓自己就变好了,万物都自然和谐。
有一天,祝融去弇州玩儿,在树木茂盛的山林里,看到树上有一只斑鸠,那鸟儿在树上悠闲地咕咕叫。祝融侧耳听了会儿,发现鸟叫声还挺有节奏的,心里就觉得挺舒服,心想:“要是有个乐器,能把这天然的音韵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听啊!” 一会儿鸟又叫了,祝融又听,果然很有意思。他就根据鸟叫声的高低轻重,按照节奏编了一首歌,自己觉得挺不错,又唱了好几遍,这时候就有好多鸟飞过来一起叫了。
祝融就根据鸟叫声创作了乐曲,又补充了一些歌词。这乐曲啊,有的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能跟神明沟通,有的能跟人声和谐。果然,人和神明因为这音乐,都感觉特别祥和。老百姓听了,耳朵明亮了,眼睛也亮了,身体也舒服了,那些粗心浮躁的毛病,一下子都没了。社会风气也变好了,人们的寿命也变长了,天下太平。
那时候他用火来教化百姓,被称为赤帝,后世主管火神的官职叫祝融,就是因为他。他做官的地方在会地,就是现在的郑地,那儿还有祝融的遗址呢。他当了100年好官,死后葬在衡山的南面,现在那座山峰就叫祝融峰。
到了昊英氏当政的时候,那时候人还很少,草木鸟兽却很多。他就教老百姓打猎吃肉,但是特别规定,麝香鹿不能杀,鸟蛋不能取。每个官员只管一件事,不许一个人管两件事。人死了,要用很多柴火厚葬。后来又出现了有巢氏,他驾着六条龙,追赶日月,这就是古代的帝王。这个有巢氏可不是之前的那个有巢氏。之前的有巢氏教大家住在树上做巢,树梢风大又干燥,经常有人从树上摔下来受伤。干燥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夭折。这个有巢氏就教大家说:“树枝可以编成房屋,草可以编成门,这样就不用住在树上了,还能躲避风雨,岂不是很好吗?”老百姓就开始编房子做门,不用再爬树上住,生活方便多了,所以也叫他为有巢氏。
这第二位有巢氏,跟之前那个教大家住树上的有巢氏,完全是两个人。他可厉害了,据说还能驾六龙,追赶日月呢!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帝王级别的人物了。 之前的有巢氏,主要贡献是教大家住树上,但树上住着太危险了,风吹日晒的,还容易摔下来。所以,这位新来的有巢氏,就教大家用树枝编房子,用草编门,既安全又舒适,比住在树上强多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自然也把他尊称为有巢氏了。
有巢氏没了,过了好几代,朱襄氏当了家,都城在朱地。那时候天下刮大风,到处都是阴霾,乌云密布,散都散不开。阳气长期被阴气压制,阴气又不能转化,导致万物无法生长。大风把所有东西都吹坏了,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都长不好,春天都快过去了,却像秋天一样枯黄了。到了盛夏,老百姓也见不到太阳,整天在阴沉沉的世界里,风吹雾罩的,大家身体都不舒服,一个个都寒热交替,得了种怪病。以前没这病,突然就冒出来了,老百姓都哭天喊地。
朱襄氏看到老百姓这么苦,心里非常着急,说:“长期阴气重,阳气不足,是因为阴气不能转化,所以老百姓才会寒热不调。以前祝融氏搞音乐,音乐的作用,就是调和阴阳之气,使之和谐。他还能沟通天地万物,协调神与人。我现在也来调和阴阳之声,制作乐器来宣扬这种和谐。”于是命令乐师说:“琴的声音,代表阳气;瑟的声音,代表阴气。现在天下阴气太重,风又大,是因为阴气凝滞,所以阳气也被堵住了。只要引来阴气,阴阳自然就和谐了,万物自然就生长了。”乐师领命,就制作了五弦瑟,演奏起来,只见:
叆叇之雲漸散,湛對之陰漸開。霧不覆旦而成瑞,瞪不獰飈而輕回。
果然红日隐约出现,阴气随着乌云散去。音乐演奏了几遍,阴气逐渐消散。于是把这音乐命名为“来阴”。
话说阴康氏当政的时候,他把都城建在华原。那时候天下各地,沟渠堵塞不通,河道淤积,江河泛滥,水流不归正道。污水积聚在沟渠里,阴冷潮湿,人们憋闷在家里,体内气血郁结,很多人因此得了关节疼痛、脚肿手麻的毛病。大街上到处都是行动不便、面黄肌瘦的人。阴康氏说:“大家的病,都是因为水陆不通畅造成的。”他就教老百姓说:“你们的病,是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动弹,体内郁气淤积不通。我教你们挥拳踢腿,转身跳跃。”他又教大家拿着木棍,“这样格挡,那样挥舞,动作灵活的就好,不灵活的就不行。”百姓们都照着他说的去做,挥拳踢腿,舞动木棍。舞着舞着,谁不汗流浃背?有些人坐在东边休息,喘着粗气;有些人坐在西边歇息,呼呼地喘着气。舞得快的,心里得意;舞得慢的,心里也有些羞愧。每天如此,那些肿胀的病都好了。这种舞蹈,后来就叫“大舞”。
阴康氏去世后,葬在浮肺山的阴面。后来无怀氏继位,治理天下,以道为准则,人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遇到可恶的人,也不表现在脸上;遇到事情的对错,也不放在心上。只见他外表有行动,内心却毫无好恶。乡里邻里相处融洽,人口稠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人们称他为无怀氏。那时,凤凰降落,龟龙出没,风雨有规律,寒暑按时序变化。无怀氏看到天下如此太平,就登上泰山祭祀上天,封禅以回报大地,还刻石铭记此事,天下从此开始重视礼仪和文字记载。余季岳有诗云:
这东西啊,天生就该这么做,舞动的时候,筋骨都跟着动,音乐响起,感情也跟着流淌。
人要是违背了天意,毛病就来了。 希望圣明君主能一直英明神武,保佑我们千秋万代!
“製作從來天作成,舞調筋骨樂調情。” “人天可格病隨起,睿智千古祝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