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伏羲氏去世以后,黄帝和神农氏当政。那时候有个少典氏的君主,娶了有峤氏的女儿,名叫安登。安登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有年,因为感应了神龙的异象才在姜水边上出生。他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于是就以姜为姓。后来他在烈山上建立了根基,号称烈山氏。他最初在伊地建国,后来又在耆地建国,把这两个国家合并起来,称为伊耆氏。他以火德称王,都城在陈,现在的开封府陈州就是那个地方。后来他又把都城迁到山东兖州府曲阜县。那时候老百姓,就只在山野里采摘野果充饥,或者捕捉野兽吃肉,完全不懂得耕种。
神农氏观察天象,明白了四季变化的规律,万物春天生长,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凋零;观察地势,明白了高低、平原和沼泽的区别。春天的时候,他根据高低、平原和沼泽的地势,找到适合种植五谷的地方,教老百姓耕种。土地太硬不能播种,他就教老百姓把树枝削尖,做成耜来翻土。他又弯曲树木做成耜柄,做成耒,老百姓这才学会种植五谷,农业才开始兴盛起来。
世人称他为神农氏,他发布命令教导百姓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百姓的根本。一个人不耕地,天下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天下就会有人受冻。你们当丈夫的,必须亲自下地耕作;你们当妻子的,必须亲自养蚕、纺纱、织布,这样才能有饭吃,有衣穿。”百姓听了他的命令,都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自食其力。神农氏看到百姓务农,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而且风调雨顺,就在十二月举行蜡祭,蜡索的意思,就是聚集万物来祭祀,以感谢一年的丰收。祭祀之后,他用红色的鞭子抽打草木,说:“鞭打它们是为了让它们生长得更好。”
看见好多老百姓都生病了,吃不下东西,我就琢磨:五谷杂粮本来是养人的,怎么一病了就吃不下东西了呢?我想明白了,五谷杂粮的特性是平和的,人要是得了风寒暑湿之类的病,身体就不平和了,所以就不想吃东西。那肯定得有能祛风除寒之类的药,用各种草药来调理五脏六腑。这些草药都是天地生成的,寒凉的程度也不一样。
于是,我每天都去尝各种草药,观察它们寒、温、平、热的特性。在我还没尝药之前,有十二种毒药商量着说:“明天神农氏要来尝百草,他肯定能辨别出我们的毒性,到时候全世界都认识我们了。不如我们一起使坏,明天一起发作,让他自己治不好,岂不是妙哉?”商量好了,我果然开始尝百草。有一天,我遇到了这十二种毒药,肠子翻江倒海,肚子疼得厉害,还好我找到解毒的草药,化解了毒性,然后我就写了一本方书,记录下哪种毒用哪种药解,哪种病用哪种药治。老百姓有病吃了我的药,都马上见效,于是懂医的人就多了起来。
那十二种毒药知道我写了方书,把它们的毒性和名字都写出来了,就商量说:“我们这些毒药,这下坏事做不成了,不如躲到深山里藏起来吧。”所以毒药大多生长在深山里。我还观察了水泉,有的甘甜,有的苦涩。甘甜的水清澈无毒,苦涩的水浑浊有害。我就教老百姓遇到苦水就别喝,甘甜的泉水才能喝。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有病了就吃药治疗,病人都能治好,不会因为生病而夭折了。天下人都很高兴,我就把集市设在城里,让大家一起住,教他们在中午的时候去集市交易。全国各地的货物都运到集市上,摆在摊位上,大家互相交换东西,缺啥补啥,大家都满意而归。
话说那时候,天降祥瑞之火,于是人们就用火来命名官职:春官叫大火,夏官叫鹑火,秋官叫西火,冬官叫北火,中官叫中火。
可是,诸侯夙沙氏却造反了,不服神农氏的命令。大臣箕文劝夙沙氏别造反,说:“神农皇帝当了天子,还自己动手种地,自己做药救百姓,这是圣明的君主啊,哪是那些没德行的人能比的?要是造反,那可是自找罪受!”夙沙氏一听就火了,把箕文给杀了。百官都来报告神农氏,说:“夙沙氏太不像话了,不仅造反该杀,还乱杀劝谏的大臣,请求您出兵讨伐!”
神农氏却一点都不生气,说:“这事儿啊,都是因为我没做好,才导致他造反的。我还是得好好修身养性才行。”
结果,夙沙氏的百姓看到神农氏这么修德行善,又怨恨自己君主的暴虐和叛乱,就商量着一起攻打夙沙氏,说:“神农氏越来越有德行,而我们国君却越来越残暴,我们怎么能帮着坏人,背叛善良呢?” 于是大家伙儿都撸胳膊挽袖子,气冲冲地聚在一起,没几天就聚集了数万大军,争先恐后地去攻打夙沙氏。
夙沙氏一看百姓都反了他,就带兵抵抗,可他的军队还没到跟前呢,就被百姓给杀光了。夙沙氏的百姓,都纷纷投奔神农氏。从此以后,天下万国九州,都听说神农氏有德行,从南边的交趾安南国,到北边的幽都顺天府;从东边的阳谷,到西边的三危山,都归顺了神农氏。神农氏在位一百四十年,死在长沙茶陵县,人们尊称他为炎帝。
话说黄帝传到第八代,到了榆罔。榆罔回到空桑,当上天下之主。这榆罔脾气急躁,一发号施令就火急火燎地要人执行,根本不管能不能办到。每次跟诸侯们一起处理政务,总是要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非要比别人更快更厉害不可,也不管事情能不能成功。就自己夸耀自己的手段,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顾后果。诸侯们见他这么胡作非为,一个个都起了反叛之心。
榆罔手下有个大臣叫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代,这个人特别好战。他对其他诸侯说:“榆罔德行不够,哪配得上当我们的君主?咱们的智慧才干,难道比他差吗?干嘛非要尊他为王?”其他诸侯都点头称是,然后各自散去了。于是蚩尤就造反了,他训练军队,制造威力巨大的弩箭,在荒郊野外操练兵马。你看他训练士兵的样子:
头戴着竹做的头盔,身披犀牛皮和兽皮做的铠甲。刀叫昆吾,锋利如雷电,剑叫纯钩,洁白如雪霜。手弩叫擗张,射箭时能连续射出五支箭;大弩能穿杨柳,射出去的箭能射中一百步外的目标。戈和钺互相配合,剑和戟互相掩护,一个个士兵英勇善战像飞鸟一样敏捷,一个个士兵凶猛强悍像猛兽一样咆哮。投石击中人的肌肤,流矢射穿人的心脏和膈膜。
蚩尤看到自己手下的这些将领,一个个这么厉害,高兴坏了。今天打东边的诸侯,明天偷袭西边的国家。各路诸侯见他这么凶残,都乖乖地认输,不敢跟他打仗。蚩尤见自己威风凛凛,大家都怕他,就越来越嚣张跋扈,无法无天了。炎帝榆罔管不住他,只好封他到少昊那里,让他看着四方。
蚩尤这下更放肆了,说:“炎帝也是怕我,所以才把我封到少昊那里,让我管着西边的诸侯。不如直接杀了炎帝,自己当皇帝,这样天下人都服我,岂不是更好?”于是他就带兵渡过洋水,登上九淖,来到空桑,率兵攻打炎帝榆罔。榆罔自知打不过蚩尤,就偷偷地把都城迁到涿鹿,把空桑让给了蚩尤。
那时候有个诸侯,姓公孙,名轩辕。他是隰国国君的儿子,他的国家现在是河南新郑府。他母亲叫宝附,有一天晚上去郊外,看见一道大闪电绕着北斗星的枢星旋转,受了感应就怀孕了。怀孕二十一个月后,在轩辕丘生下了轩辕氏,所以叫轩辕,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府新郑县一带。轩辕生下来就长得眉清目秀,有祥瑞之兆,从小就能预测吉凶,年纪轻轻就治理国家有方,说明他从小就圣明英武。长大后更是聪明能干,他长在姬水边,所以又以姬为姓。轩辕擅长用兵,凡是有诸侯不来朝拜的,他就带兵去征讨,所以各路诸侯都来朝见他。他看到蚩尤这么嚣张跋扈,就召集各路诸侯的军队,来讨伐蚩尤。当时蚩尤的军队驻扎在涿鹿,跟轩辕的军队在涿鹿野外对阵。蚩尤看到轩辕和诸侯联军,哈哈大笑。你看他:
话说黄帝披头散发,赤身裸体,迈着奇特的步伐,施展着各种法术。他挥舞着宝剑指挥作战,一甩衣袖,四处便弥漫起浓厚的愁云。乌云越来越厚,越来越厚,渐渐遮蔽了山峦,遮住了红日。
形势越来越紧张,又渐渐迷蒙起来,突然,黑色的妖灵像鸟儿一样飞舞起来,发出怪异的叫声,震耳欲聋,千军万马都吓得瑟瑟发抖,士兵们惊慌失措,即使是孤身一人也难以逃脱。白天突然变得像午夜一样黑暗,军队队伍混乱不堪,彼此都失去了联系。
蚩尤兴起大雾,还请来了风伯雨师,刮起了狂风暴雨。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被狂风骤雨卷得团团转,对面的人根本认不出来,衣服都湿透了。黄帝看到蚩尤施展法术,难以进攻,赶紧命令诸侯们收兵。蚩尤得意洋洋地收起了大雾,回营去了。
黄帝心里很不舒服,这夜做了个梦,梦见一阵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吹走了。又梦见一个人,手里拿着巨大的弩,赶着成群的羊。黄帝醒来后想了很久,感叹道:“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之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的人?”他又想:“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的人?”于是四处派人,按照这两个梦境中出现的人物名字去寻找。
当时,风后隐居在海边,他拥有通晓天地万物的手段,机关算尽,神鬼莫测。他正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吟诵着诗句:
世人不幸遇蚩尤,兵将劳苦榆罔忧。
虽有救民神圣出,握机不施怎虔刘。
几个人在路上走着,听到这番对话,其中一人说:“听这口气,莫非就是风后?莫非就是力牧?”另一人回答:“过去问问看吧。” 于是,一个人上前问道:“请问高人,这里有个叫风后的大人物,您知道吗?” 风后说:“你问他做什么?” 访者说:“我家主人做了个梦,说有个聪明贤惠的人叫这个名字,派我们来请他当丞相。” 风后说:“我就是。”这几个人赶紧低头拜倒,问道:“还有一个叫力牧的,想来高人也一定知道。” 风后说:“大家不说我也要请他一起出来,辅佐圣君。这力牧是我的好朋友,他住在泽地,离这里大概二三十里路。” 大家一听,非常高兴,催促风后收拾东西,一起去寻找力牧。风后回到家,收拾好东西,吩咐家人和众人一起去寻找力牧。
没过多久,就到了大泽。大泽边上只有三五户人家。力牧住的是一间茅草屋。风后走到他茅屋边,敲了几下用草编的门,里面走出一个仆人,嘴里唱道:
雨不施兮雲不歸,鼎必薦兮鉉乃逸。
风后问大家:“你们觉得这仆人的气度怎么样?” 大家都说:“很有志向,像个大英雄!” 仆人看见风后,行礼道:“原来大人来了,请进,请进。” 风后和众人进了茅屋,只见力牧穿着便服走了出来,长得方脸圆眼,虎背熊腰,先和风后行礼,然后向众人行礼,礼毕,问风后来此的原因。风后把黄帝征讨蚩尤,因为梦兆来访的事情,详细地讲了一遍。力牧说:“我观测天象,蚩尤注定要失败。” 于是,让风后和众人在茅屋休息。第二天,力牧安排好家务,就跟着风后去见黄帝。
没过几天,就到了有熊国。黄帝听说真的有这两个人,赶紧把他们请来见面。风后献上了握机八门阵法;力牧讲解了行军作战的策略。黄帝非常高兴,就封风后为丞相,力牧为大将,还写了十一卷《占梦经》。第二天就出兵了,风后在涿鹿战场上,指挥军队布阵。你看看他摆的阵,又奇特又变化多端。你看这诗是怎么说的:
八门变化本天设,千古秘密今漏泄。
不是握机奇上奇,刀头难取蚩尤血。
你看这握机阵:天冲八队,天前冲八队,天后冲十六队;风二十四队;地轴十二队,地前冲十二队,地后冲十六队;云四队,还有内游军,右翼还有叠天阵、地阵、风阵、云阵;虎翼、蟠蛇、飞龙、鸟翔这四阵,游军行动不定,右翼兵力雄厚,天上地下都有冲阵和轴阵,前后都有冲阵,风阵依附天阵,云阵依附地阵,总共是八个大阵。其余的奇兵叫做握奇,都根据天文气候、山川形势、有利害关系随时调整,以正兵合击,以奇兵取胜。
风后把握机阵布好后,请黄帝和其他诸侯来看。黄帝本来就聪明绝顶,一看就明白了,对大家说:“这个阵法变化莫测,这样一来,抓住蚩尤肯定没问题!”其他诸侯都说:“真是神奇啊,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法!”于是就命令三军擂鼓,向前推进。
蚩尤听说黄帝请来了什么人,摆出了什么阵型,哈哈大笑,整军迎战,也弄起了大雾,还请来了风伯雨师,刮起了狂风暴雨。黄帝早已经请来了天女魃,风和雨就停了。他又造出了指南车给军队看,这样就能知道东西南北,士兵们就不会被大雾迷路了。蚩尤的军队看见黄帝头顶上出现了五彩祥云,烟雾都靠近不了,都吓了一大跳。
蚩尤一看,黄帝的军队一点儿也不迷茫,黄帝头上还有五彩祥云护体,风也不刮雨也不下了,气得火冒三丈,带兵冲进了黄帝的“握机八门阵”。风后指挥着旗帜,变换着阵型。你看这阵势:
天地前冲为虎翌,风为蟠蛇来围绕,天地后冲作飞龙。云为鸟翔来突击。
天地风云四为正,龙虎鸟蛇四为奇。游军从便以破敌,听音望麾而出之。
这阵势,天地作为虎和龙,前后冲杀;风为蟠蛇,云为飞鸟,环绕突击;天地风云是正兵,龙虎鸟蛇是奇兵;机动部队根据情况灵活出击,听从旗帜的指挥行动。
蚩尤被困在阵里,团团转转,怎么也逃不出去。他左冲右突,拼命杀敌,可还是出不去,急得火冒三丈,胡乱往阵中间冲。结果撞上了一队游军,大将应龙冲上去拦住了他。蚩尤和应龙打了一会儿,就发现龙啊蛇啊鸟啊,一大堆都来帮忙,眼前一片混乱,他大喊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被应龙的游军抓住了。
黄帝一看蚩尤被抓了,就收兵了。他把蚩尤押到中冀宋山杀掉了,并把那地方叫做“绝辔之野”。说起来也奇怪,杀蚩尤的时候,他的颈血喷涌而出,冲天而起,飞到了解州一个大池子里。这个池子周长八十里宽,蚩尤的血落进去后,就把池水变成了卤水。从那以后,每到六月天热的时候,池水上就会结一层盐板,这就是现在的解州盐池。解州之所以叫“解”,就是因为蚩尤在这里被杀,意思是“尸体分解”的“解”。蚩尤被捆绑的那些刑具,扔在了宋山上,后来那些刑具竟然变成了枫树。
从此,各诸侯都归顺了黄帝,黄帝取代神农氏做了天子,这就是黄帝。他还命令虎豹熊羆四位大将,在蒲反之野与炎帝交战,打败了炎帝,把炎帝榆罔贬到了洛阳,神农氏就此灭亡了。
千古阵从风后辟,蛇蟠虎翌奇难敌。
忽然妖雾不迷离,涿鹿於茲金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