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啊,咱们翻翻看两汉的本纪,它啊,既写事实,又记录当时人的话,有点儿像《尚书》和《春秋》那味儿。可到了唐朝的本纪,写法就规矩多了,完全照着《春秋》的风格来的。这次咱们修《元史》,本纪就按照两汉史的模式来写。
历朝历代的史志,写法都不太一样。到了唐朝的史志,全是把事实摆出来,然后组织成篇,考证起来,那可是让学者们都头疼的事儿。不过,近代的《宋史》写史志,就条理清晰多了,一目了然,看着方便。所以这次修《元史》,史志就参考《宋史》的写法。
再看看史表,汉朝和唐朝的史表写得挺详细的,但是《三国志》和《五代史》里就没有史表。辽史和金史,就根据能找到的资料编了史表,没那么讲究详略。这次修《元史》,史表就参考辽金史的模式。
说到史传,一般都是先写皇后妃嫔,这表示尊崇嘛;然后写皇室宗亲,毕竟是亲戚;接着写一代的官员,把他们的功过是非都记录下来;再写那些造反的,看看他们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写四夷,看看王化传播到哪里了。不过,历朝历代对官员传记的分类和名称,都不太一样。这次修《元史》,传记就参考历代史书,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李善长他们这些个朝廷大官——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上奏说:
写史书嘛,历代都是这么个规矩,前朝的制度经验,周朝就借鉴了夏朝和商朝的。总结过去的兴衰成败,就是为了给后世留下教训。元朝建国,是从漠北草原起家的,靠打仗争霸,十代人征服了各个部落;以前他们都是逐水草而居,只在一个地方称王称霸。直到成吉思汗的时候,在斡难河边统一了各部,才有了正式的称号和制度。先征服了乃蛮,又远征回纥,渡过黄河灭了西夏,越过居庸关直逼中原。太宗继位,金朝灭亡;世祖继位,南宋也灭了。元朝确立了典章制度,用中原的文化来改变少数民族的习俗,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到了元成宗和元仁宗的时候,他们都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们都遵守祖训,为子孙后代考虑。从那时起,国家也一直很太平。 “丰亨豫大”这四个字,在元天历年间还被人们高唱;可到了至正年间,国家却走向了分裂和混乱。 只顾着享乐,渐渐忘了长远考虑,奸臣当道,迷惑君主,朝纲败坏,法纪松弛。 所以才导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最终大元王朝被明朝取代。
我等臣子,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叩头。皇上您真是天命所归,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要建立千秋万代的伟业,继承历代帝王的正统。自从大明王朝建立,那些小打小闹的叛乱都平息了,天下都一片光明;皇上的圣旨一下,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皇恩浩荡传遍天下。皇上您时刻记挂着国家兴衰的历史教训,以仁厚之心对待天下苍生。大家都说,国家灭亡了,名声也就跟着消失了,但皇上却认为,国家可以灭亡,但历史不能灭亡。所以皇上特地下令,要征集那些隐居的学者,来撰写一部公正的历史。要求文章不要过于艰深晦涩,史实一定要清晰明白,只要善恶分明,就能起到劝诫后人的作用。这些都是皇上的殷切嘱咐,足以看出皇上的胸襟广大。
于是皇上就命令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负责统筹编辑,儒士汪克宽、胡翰、宋喜、陶凯、陈基、赵埙、曾鲁、赵访、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高启等人分工撰写。这部史书从太祖皇帝开始,一直写到宁宗皇帝,根据十三朝的实录,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百余卷。至于元统年间以后的历史,因为史料缺失,我们已经派人四处搜集,等收集齐全后再上报。我们这些人的才学有限,实在难以胜任这项重任;而且对历史的记述还不够全面,实在没有什么功劳。我善长有幸参与了这部史书的编纂工作,从收集资料到整理成文,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马虎;在书写过程中,我们认真斟酌,反复修改,就像编写《春秋》那样,敢于褒贬善恶。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像夜观天象一样,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们撰写的《元史》,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传九十七卷,目录二卷,共计二百十卷,约一百三十万六千余字,已经缮写装订成一百二十册,现在呈献给皇上。我善长等惶恐不安,万分焦急,再次叩头禀报。
洪武二年八月十一日,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二年,八月十一号那一天,李善长上了一道奏折。 李善长啊,官职可大了,那是妥妥的一把手,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还封了宣国公,厉害吧?
他这奏折呢,写得可正式了,开头就摆明了身份和日期,就好像现在写公文一样,一点儿也不含糊。 想想看,这可是开国元勋李善长,地位显赫,他写的奏折,那分量,绝对是沉甸甸的。 这奏折的内容,咱们后面再细说。
话说啊,在海外那些蛮夷国家里,只有马八儿和俱蓝这两个国家比较重要,能管着其他国家。俱蓝呢,又给马八儿当后盾。从泉州到俱蓝,走水路大概得十万里呢!从俱蓝到阿不合大王所在的城市,要是赶上顺风,十五天左右就能到。俱蓝啊,比其他国家都大。
俱蓝国中,人多财盛,其俗好武,每岁遣使入贡方物,其方物多奇异,非中国所有。又有大象、狮子、麒麟、孔雀诸兽,皆奇伟壮观。其王好中国衣服,其国人亦然,故中国丝织之物,甚为畅销。
俱蓝国的人口众多,又富裕,他们还特别喜欢打仗。每年都会派使者来进贡一些奇珍异宝,这些东西咱们中国可没有。他们那儿还有大象、狮子、麒麟、孔雀这些稀奇古怪的动物,个个都又大又漂亮!他们的国王和老百姓都喜欢穿中国的衣服,所以中国的丝绸制品在那儿特别好卖。
元世祖的时候,中书省左丞唆都等人奉着皇帝的诏书,一共十封,去招降那些外国。没过多久,占城和马八儿国都上表称臣,其他的国家还没投降。行省商量着派十五个人去招降他们。皇帝说:“这事不是唆都他们能擅自决定的,如果没有我的命令,不能私自派人去。”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十二月,派广东招讨司的达鲁花赤杨庭璧去招降俱蓝国。
十七年三月,杨庭璧到了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必纳的,让他弟弟肯那却不剌木写了回回文书,作为降表,交给杨庭璧带回来,说第二年会派使者来进贡。十月,朝廷任命哈撒儿海牙为俱蓝国宣慰使,让他和杨庭璧再次去招降。十八年正月,他们从泉州出海,走了三个月,到了僧伽耶山,船夫郑震等人说因为刮风缺粮,建议去马八儿国,也许可以从陆路到达俱蓝国,于是他们就去了。四月,他们到了马八儿国新村马头,上岸了。马八儿国的宰相马因的,说:“你们来这里真是太好了,我们国家船只到泉州的时候,你们的官员也慰问过我们,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呢。你们这次来是为了什么事?”杨庭璧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马因的,并且提到了借路的事,马因的却推说不通。
他们又去见马八儿国的另一个宰相不阿里,再次请求借路。不阿里也找借口拒绝了。五月,杨庭璧和哈撒儿海牙一大早就去了馆舍,屏退左右,让当地官员转达实情:“请您替我们向朝廷说明,我们一心一意想做皇帝的臣子。我曾经派使者马里丁去朝廷,我们国王大必阇赤(就是国主的意思)却诬告我,没收了我的金银田产和妻儿,还想杀我,我骗过他才逃脱。现在,国王的兄弟五个人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正计划和俱蓝国打仗;听说朝廷派使者来了,就对外宣称本国贫穷落后。这是假话!所有回回国的金银珠宝都出自我们国家,其他的回回人都来这里做生意。这附近的国家都愿意投降,如果马八儿国投降了,我们派人送信去招降其他国家,他们都会投降的。” 因为刮风,哈撒儿海牙和杨庭璧没到俱蓝国,就回去了。哈撒儿海牙回朝汇报情况,约定十一月等北风再出发。等到时候了,朝廷派使者让杨庭璧一个人去。
十九年二月,杨庭璧到达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和宰相马合麻等人迎接他,接受了皇帝的诏书。三月,俱蓝国派臣子祝阿里沙忙里来表示愿意纳贡,并派使者去朝见皇帝。正巧苏木达国也派人通过俱蓝国国王请求投降,杨庭璧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月,杨庭璧到了那旺国,又劝降了那旺国国王忙昂比。到了苏木都剌国,苏木都剌国国王土汉八的迎接使者。杨庭璧向他说明了大意,土汉八的当天就纳贡称臣,并派他的臣子哈散、速里蛮两人去朝见皇帝。
话说二十年前,马八儿国派僧人撮及班来咱们朝廷朝贡。到了二十三年五月,他们快到上京了,皇帝马上派人去迎接,一路护送他们过来。
那一年,海外好些个番邦国家,因为杨庭璧奉了皇帝的诏书去招抚他们,所以都来归顺了。一共十个国家呢: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曈、苏木都剌,他们都派使臣送来了各种各样的贡品。
三屿国,离琉球不远。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的时候,皇上命令选派人员去招诱他们。
当时的平章政事伯颜他们说:“我们跟一些有见识的人商量过了,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两百户,有时候会到泉州来做买卖。去年我们的军舰路过他们国家去琉球,他们还给我们送粮食,还招待我们的军官,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企图。所以请求皇上别派使者去了。”皇上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海外那些蛮夷小国里,只有马八儿国和俱蓝国比较重要,可以领导其他国家,而俱蓝国又是马八儿国的后盾。从泉州到俱蓝国,大概有十万里的路程。从俱蓝国到阿合马大王所在的城市,走水路要是赶上顺风,大概十五天就能到,俱蓝国是那些国家里最大的。
元世祖的时候,中书省左丞唆都他们奉着皇帝的诏书,一共十封,去招降那些外国。没过多久,占城和马八儿国都上表称臣,其他的国家还没降服。行省商量着派十五个人去劝降他们。皇帝说:“这事可不是唆都他们能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有我的命令,不能擅自派人去。”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十二月,派广东招讨司达鲁花赤杨庭璧去招降俱蓝国。
十七年三月,杨庭璧到了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必纳的让他弟弟肯那却不剌木写了回回文的降表,交给杨庭璧带回来,说第二年会派使者来进贡。十月,朝廷任命哈撒儿海牙为俱蓝国宣慰使,和他一起再次去招降。十八年正月,他们从泉州出海,航行了三个月,到了僧伽耶山,船员郑震等人说因为刮风没粮食了,建议去马八儿国,也许可以从陆路到达俱蓝国,杨庭璧他们就同意了。四月,他们到了马八儿国的新村马头,上岸了。马八儿国的宰相马因的 说:“你们来这里太好了,我们国家的船到泉州的时候,你们的官员也慰问过我们,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呢。你们这次来是为了什么事?”杨庭璧他们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马因的,并且请求借路。马因的推说路不通。
他们又去见另一个宰相不阿里,再次请求借路。不阿里也找借口拒绝了。五月,杨庭璧和哈撒儿海牙一大早就去了馆驿,屏退左右,让当地官员转达实情:“请您转告朝廷,我们一心想做大元的臣民。我曾经派使者马里丁去朝见过,我们国王大必阇赤(就是国王的意思)诬告我,想抄没我的金银田地和妻儿,还想杀我,我骗过他才逃脱。现在国王的兄弟五个人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正计划和俱蓝国打仗;听说你们来了,就对外宣称我们国家贫穷落后。这是假话!所有回回国的金银珠宝都出自我们国家,其他的回回人都来这里经商。这附近的国家都想投降,如果马八儿国投降了,我们派人拿着你们的信去招降他们,他们都会投降的。” 这时,哈撒儿海牙和杨庭璧因为刮风没到俱蓝国,就回去了。哈撒儿海牙回朝汇报情况,约定十一月等北风再出发。到了十一月,朝廷派杨庭璧一个人去了。
十九年二月,杨庭璧到达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和他的宰相马合麻等迎接他,并接受了皇帝的诏书。三月,俱蓝国派大臣祝阿里沙忙里来表示愿意进贡,并派使者去朝见。正好苏木达国也派人通过俱蓝国国王请求投降,杨庭璧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月,杨庭璧到了那旺国,又劝降了那旺国国王忙昂比。到了苏木都剌国,苏木都剌国国王土汉八的迎接了使者。杨庭璧向他说明了大元朝的意思,土汉八的当天就进贡称臣,并派他的大臣哈散、速里蛮两人去朝见。
话说二十年前,马八儿国派僧人撮及班来咱们朝廷进贡。到了二十三年五月,他们快到上京了,皇帝立马派人去迎接,一路护送他们过来。 这二十三年里啊,海外好多番邦小国,都因为杨庭璧奉了皇上的诏令去招抚,所以都乖乖来投降了。
一共十个国家呢: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曈、苏木都剌,这些国家都派使臣来进贡各种宝贝。
琉球,在南海的东边。福建的漳州、泉州、兴化、福州四个州的附近,有澎湖列岛,跟琉球遥遥相对,以前也没什么往来。天气晴朗的时候,远远望去,琉球若隐若现,像雾像烟似的,到底有多远,谁也说不准。琉球的西、南、北三面都是水,靠近澎湖的地方地势逐渐低下去,到了靠近琉球的地方,就叫做“落漈”,“漈”就是水流向下不再回头的意思。一般来说,从福建西岸出发的渔船,到了澎湖以南的地方,要是碰上台风,就会被吹到“落漈”,能回来的不到十分之一。琉球,在海外诸国里,算是最小的,但也最险要。从汉朝、唐朝以来,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它,近代那些到海外做贸易的商人,也没听说过有人到过琉球。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万户杨祥建议,派六千兵马去征讨琉球,如果不投降就打它,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后来,有个叫吴志斗的读书人上书朝廷,说他从小在福建长大,很熟悉海上的情况,认为如果要收服琉球,应该先派人从澎湖出发,去琉球晓之以理,了解一下当地的水文地理情况,然后再出兵也不迟。到了十月,朝廷就任命杨祥为宣抚使,给了他金符;任命吴志斗为礼部员外郎,阮鉴为兵部员外郎,都给了他们银符,让他们出使琉球。圣旨上写道:“收复江南已经十七年了,海外的各个部落都归顺了大元。只有琉球靠近福建,却一直没有归附。有人建议直接派兵征讨。朕认为,祖宗的治国方略是,对于不服从的国家,要先派使者去劝说,如果他们愿意归顺,就让他们安居乐业;如果不听劝,那就必须出兵征讨。现在,朕先停止用兵,命令杨祥、阮鉴去劝说你们琉球。如果你们能顺从大义来朝贡,朕会保全你们的国家和百姓;如果你们不听劝,仗着地势险要,那我们的军队很快就会到达,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你们自己好好考虑吧!”
三月二十九号那天,也就是元贞三年三月二十九号,我们从汀州路尾澳出发坐船,一直到当天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在茫茫大海的正东方,终于看到一座又长又矮的山,大概离我们五十里远。杨祥说那是琉球国,而鉴察官则说不知道是不是。杨祥就乘着小船靠近那座山下的地方,因为当地人很多,他没敢贸然上岸,就派了军官刘闰带了两百多人,分乘十一艘小船,带着武器,还带着三屿岛的向导陈辉上岸探路。结果,岸上的人听不懂三屿岛人说的话,把三个三屿岛人给杀了,探路的人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四月二日,我们到了澎湖。杨祥责问鉴察官和志斗,说他们明明已经到了琉球,为什么报告里没写,这两人却死活不承认。第二天,志斗居然不见了踪影,找遍了也没找到。之前,志斗就曾经公开指责杨祥故意制造事端,是为了邀功请赏,想发财,说他满嘴谎话,不可信。现在志斗失踪了,大家都怀疑是杨祥害了他。杨祥却说是因为志斗一开始就说琉球不好去,现在自己去了琉球又回来了,志斗怕承担责任,所以逃跑了。后来,志斗的妻子向官府告状。朝廷下令把杨祥和鉴察官叫回福建接受审问。不过后来遇上大赦,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提议,现在在泉州设立行省,离琉球很近,可以方便地了解琉球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招抚或者征讨,不用调动远处的兵力,就近试试看就行了。同年九月,高兴就派了省都镇抚张浩和福州新军万户张进去琉球,带回来一百三十多个俘虏。
三屿国离琉球很近。世祖至元三十年,朝廷下令挑选人员去招诱三屿国。可是平章政事伯颜等人说:“我们和一些有见识的人商量过了,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两百户,他们有时候会到泉州来做生意。去年我们的军队去琉球,船只经过三屿国的时候,三屿国的人还给我们送粮食,还招待我们的军官,并没有什么恶意。所以请求不要派使者去招诱他们。”皇帝听了他们的建议,就同意了。
在海外的那些蕃国里,只有马八儿国和俱蓝国比较强大,能够领导其他的国家,而俱蓝国又是马八儿国的后盾。从泉州到俱蓝国,大约有十万里的水路。从俱蓝国到阿不合大王城,如果顺风的话,十五天就能到达,俱蓝国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一个。
元世祖的时候,中书省左丞唆都他们奉着皇帝的诏书,一共十封,去招降那些外国。没过多久,占城和马八儿国都上表称臣,其他的国家还没归顺。行省商量着派十五个人去招降他们。皇帝说:“这事儿可不是唆都他们能擅自决定的,如果没有我的命令,不能私自派人去。”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十二月,派广东招讨司的达鲁花赤杨庭璧去招降俱蓝国。
十七年三月,杨庭璧到了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必纳的让他弟弟肯那却不剌木写了回回字的降表,交给杨庭璧带回来,说明年派使者来进贡。十月,朝廷任命哈撒儿海牙为俱蓝国宣慰使,让他和杨庭璧一起再去招降。十八年正月,他们从泉州出海,走了三个月,到了僧伽耶山,船员郑震他们说因为刮风没粮食了,建议去马八儿国,也许可以走陆路到俱蓝国,他们就同意了。四月,到了马八儿国的新村马头,上岸了。马八儿国的宰相马因的 说:“你们来这里真是太好了,我们国家的船到泉州的时候,你们的官员也慰问过我们,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呢。你们这次来是有什么事?”杨庭璧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马因的,顺便提到了借路的事,马因的就推说路不通。
他们又去见马八儿国的另一个宰相不阿里,再次请求借路。不阿里也找借口推脱。五月,杨庭璧和哈撒儿海牙一大早就去了不阿里的住所,屏退左右,让自己的官员向不阿里说明实情:“请您帮忙向朝廷通报,我们真心实意想做大元的臣民。我曾经派使者札马里丁去朝见过,我们国王大必阇赤(就是国主的意思)却诬陷我,没收了我的金银田产和妻儿,还想杀我,我骗过他才逃脱。现在国王的五个兄弟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正打算和俱蓝国打仗;听说大元派使者来了,国王就在众人面前说我们国家很穷。这是假话!所有回回国的金银珠宝都出自我们国家,其他的回回人都来这里经商。这附近的国家都想归顺,如果马八儿国归顺了,我们派人去招降他们,他们都会归顺的。” 这时候,哈撒儿海牙和杨庭璧因为刮风没到俱蓝国,就回去了。哈撒儿海牙回朝汇报情况,约定十一月等北风再出发。等到时候了,朝廷派使者让杨庭璧一个人去。
十九年二月,杨庭璧到达俱蓝国。俱蓝国国王和宰相马合麻他们迎接圣旨。三月,俱蓝国派大臣祝阿里沙忙里来表示愿意进贡,并派使者去朝见。正好苏木达国也派人通过俱蓝国国王请求归顺,杨庭璧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月,杨庭璧到了那旺国,又劝服了那旺国国王忙昂比归顺。到了苏木都剌国,苏木都剌国国王土汉八的迎接使者。杨庭璧向他说明了大元的意图,土汉八的当天就进贡称臣,并派大臣哈散、速里蛮二人去朝见。
话说二十年前,马八儿国派僧人撮及班来咱们朝廷朝拜。到了二十三年五月,他们快要到上京了,皇帝马上派使者去迎接他们,一路护送。 那会儿,好多海外的番邦国家,都因为杨庭璧奉了皇上的旨意去招抚,所以都来投降了。
一共十个国家呢: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曈、苏木都剌,这些国家都派使者进贡各种各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