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和尚拔都,是太原人,大家都叫他小名。小时候被蒙古兵抓走了,在郡王迄忒手下当差,后来成了个翻译高手,骑马射箭也很厉害。成吉思汗派他当使者去宋朝好几次,来回跑,因为他办事靠谱,口才又好。戊子年,他被任命为九原府的主帅,还佩带着金符。庚寅年,他带兵南下打仗,攻占了潼关和陕西的一些地方,立了大功。辛卯年,被封为行军千户。

乙未年,他跟着皇子一起南征,到了襄阳。宋军四十万在汉水上跟我们打。他带着几百个先锋,直接冲进敌阵,宋军被打得大败。丙申年,他又跟着都元帅塔海去征讨蜀地,攻下了兴元。宋将王连带重兵守着剑阁,他就招募了十二个敢死队队员,趁夜色攻破了关口,打进了蜀地,蜀地的城池都投降了。第二年,他又攻下了夔府,打到了长江边,宋军三十万在南岸摆开阵势。郝和尚拔都挑选了九个勇敢的士兵,乘着轻便的小船先登岸,在敌阵中冲杀,一会儿冲出去,一会儿又冲回来,宋军抵挡不住,从此他就以善战闻名了。

庚子年,太宗皇帝在行宫里,亲自数了数他身上的伤疤,一共二十一处,夸奖了他的功劳,升他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还换上了金虎符,给他配了两万兵,又赏赐了他六匹马、金弓箭和铠甲什么的。甲辰年,他在宿瓮都的行宫朝见定宗皇帝,皇帝赏了他一万两银子,他推辞说:“赏赐太多了,我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我这点功劳,都是将校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他又把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个人也推荐给皇帝,皇帝也赏赐了他们金银符。

戊申年,他奉命回到太原,请求朝廷减免那些路途遥远地区的租税,因为负担太重了。那年闹饥荒,他还拿出六十两白银、一千石粮食和几千只羊,支援国家。己酉年,他的万户府升格为河东北路行省,可以自行处理政务,他干了四年,壬子年三月去世了。死后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号忠定。

他家一共十二个儿子,个个都当了大官。老大叫长天益,拿着金牌,是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官儿不小呢!老二叫仲威,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当上了五路万户。老三叫札剌不花,官职更高,是镇蛮都元帅、军民宣慰使,负责镇压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老四天举,在元大都当总管,还兼任府尹,那是管辖一方的大员。老五天祐,在陕西当奥鲁万户。老六天泽,是夔州路的总管。老七天麟,是京兆等路诸军的奥鲁万户,管辖范围也很广。老八天挺,更是厉害,在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当平章政事,那是宰相级别的官儿了!

你看这兄弟几个,个个都是位高权重,在朝廷上呼风唤雨,那真是风光无限啊! 这家族势力,不可谓不强大!

赵瑨,是山西大同蔚州人。他爹赵昆,在金国当官,是帅府评事。他哥赵珪,当了万户,守着飞狐城。庚午年,他爹去世了,他哥把他们妈接到蠡州去安顿,把他自己留在飞狐城。赵瑨从小就特不羁,没事就练练武。癸酉年,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先锋部队到了飞狐城,城里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赵瑨跑去见县令,说:“大军压境,咱们不投降还等啥啊!”大家伙儿都听他的。

丁丑年,太师、国王木华黎把兵扎在桓州,任命赵瑨当百户,跟着去攻打蠡州。金兵紧闭城门死守,国王的副将石抹也先战死了,国王气得要屠城,赵瑨哭着说:“我娘和我哥都在城里,求您让我用自己的命换取全城人的命吧!”他哭得特别伤心,国王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就答应了。后来又去攻打相州,打到城门口的时候,金兵的死士冲了出来,赵瑨冲上去跟他们拼,结果一支箭射中了他的鼻侧,箭镞从后脑勺穿了出来!他拔出箭继续战斗,七天后攻破了相州。

论功行赏,他被封为冀州行军都元帅,还配了金虎符,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官职!赵瑨把这个官位让给了他哥赵珪,朝廷也同意了,然后又任命赵瑨为军民总管,后来又升迁为易州达鲁花赤,还配了金符。后来,太宗皇帝南下河南,赵瑨从易州火速送来二十多万支箭到皇帝行在,皇帝非常高兴,就让他代理中都省的事务。癸巳年,赵扬在兴州造反,赵瑨带兵平定了叛乱,升迁为中山、真定二路达鲁花赤。

中统元年,朝廷设立十道宣慰司,任命赵瑨为顺天宣慰使。至元元年,他又升任淄莱路总管。六年后,改任太原路总管。十二年后,升任燕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四年,又调到河南道任职。十六年,赵瑨退休了。第二年,他去世了,享年八十岁。皇庆元年,朝廷追赠他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谥号襄穆。他有个儿子叫赵秉温。

秉温啊,一开始就在世祖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了,还被派去拜刘秉忠为师学习。后来跟着世祖皇帝一起征讨吐蕃和云南大理。元朝中统年间,他被任命为右三部的负责人。到了至元七年,他创立并实践朝仪制度,考核结果让皇帝很满意,于是被授予尚书礼部侍郎兼侍仪司的职务。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秘书少监,负责搜集天下各地的典籍。至元十九年,他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同时兼任太史院和侍仪司的职务。《授时历》编成后,皇帝赏赐了他二百锭银子,还让他升官为中奉大夫。至元二十九年,他完成了《国朝集礼》的编纂工作,皇帝还特别下令让他的儿子慧继承他的侍仪使职位。皇庆元年,秉温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司徒、云国公,谥号文昭。他儿子慧后来也当上了昭文馆大学士。

石抹明安是桓州人,为人性格宽厚,不太在乎那些小细节。小时候,他经常拿根棍子当马骑,一群孩子在他前面列队,队伍井然有序,没有一个敢大声喧哗的。村里的老人看到后都很惊讶,说:“这孩子长得不一般,举止得体,将来肯定能当大官!”长大后,他常常感叹:“人活在世上,应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怎么能碌碌无为,像草木一样腐烂呢!”壬申年,元太祖率军攻破金朝的抚州,准备继续南下。金朝皇帝派纥石烈九斤前来救援,当时明安就在九斤的军队里。九斤对明安说:“你以前去过北方,很了解蒙古国主,你过去阵前,问问他为什么要兴兵,如果他不听,你就骂他!”明安一开始按照九斤说的去做,结果骑着马投降了。元太祖下令把他绑起来,等打完仗再审问他。打败金兵后,元太祖召见明安,问他:“你为什么骂我之后又投降了?”明安回答说:“我本来就想投降,之前是受九斤的指使,怕他怀疑我,所以才那样做的。不然,我怎么能有机会见到您的尊容呢?”元太祖很欣赏他的回答,就放了他,还让他统领蒙古军队,平定了云中东西两路。

话说皇帝想要跟北方金国停战,明安站出来劝说:“金国的地盘可是有十七个路呢,咱们现在才占了云中东西两路,就这么算了?等他们缓过劲儿来,联合起来进攻,咱们可就不好对付了。再说,山前的老百姓好久没见过打仗了,现在咱们派大军过去,发个命令就能搞定,兵贵神速啊,哪能犹豫呢!” 皇帝听进去了。马上命令明安带兵南下,明安走到哪儿,老百姓都拿着饭菜、水酒出来迎接,最后把河北好几个郡都收复了,凯旋而归。

皇帝又让明安和三合拔都一起,带兵从古北口出发,一路打到景州、蓟州、檀州、顺州这些地方。其他将领都建议把这些地方的人杀光,明安却奏报说:“这些人该死,没错,但如果咱们饶了他们,那些还没投降的人就会闻风而动,自己送上门来了。”皇帝也同意了这个主意。乙亥年春天正月,攻下了通州,金国的右副元帅蒲察七斤带着他的兵马投降了,明安让他继续当官,留在自己手下。然后,大军就驻扎在京南的建春宫。

金国的御史中丞李英和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带着军队和军粮去支援中都。皇帝派右副元帅神撒率领四百骑兵去迎战,明安又派了五百骑兵跟上,两军在永清相遇。战斗打响前,明安命令士兵假装败退,金兵追上来,明安就反击,大获全胜,金兵死伤无数,还有很多被淹死在水里。这一战,还俘虏了李英和他的虎符,缴获了上千辆粮车。接着,明安去招降永清,永清没降,于是就攻破了永清,把城里的人杀光了。

没过多久,金将完颜合住和监军阿兴松哥,又带着一万二千步兵和五百辆粮车来支援中都。明安又带着三千骑兵去迎战,在涿州宣封寨相遇,抓住了松哥,合住逃跑了,明安把他们的所有辎重都抢来了,然后回到建春宫驻扎。四月,明安攻打万宁宫,攻克了。又拿下富昌、丰宜两关,攻破了固安县。

一开始,顺州城破了,士兵们抓住了密云县主簿完颜寿孙,把他献给了明安。明安放了他,还重用了他。没过多久,完颜寿孙又逃跑了,后来又回来了。明安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城里的老父亲,我担心他活不下去,所以想回去照顾他。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所以我又回来了。”明安觉得他很孝顺,就又放了他。

五月,明安准备攻打中都。金朝大臣完颜复兴喝药自杀了。辛酉日,中都城里的官员、百姓、僧侣道士,都打开城门投降了。明安对他们说:“你们死守不降,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这不是你们的错,是守城将领的责任。”然后,他让大家安居乐业,还用粮食救济他们,大家都非常感激。

明安从小就从军,他善于料敌制胜,从没有失算过。不管严寒酷暑,他总是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一起劳作休息。他缴获的金府库里的珠宝、丝绸等财物,都一一登记上报,自己一点儿也没拿。中都攻下后,他被封为太傅、邵国公,还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丙子日,他因病死在燕京,享年五十三岁。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咸得不,继承了他的职位,做了燕京行省;次子叫忽笃华,在太宗时期,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还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

张荣,字世辉,是济南历城人,长得特别高大威猛。他曾经当过兵,被流矢射中了嘴巴,箭拔不出来,只好让人用脚踩着他的额头,才把箭拔出来,他当时面不改色,一点儿也不慌张。

金朝末年,山东各地盗贼四起,张荣带领乡亲们占据了济南的黉堂岭。队伍越来越壮大,后来干脆攻下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以及淄州等地,成了当地的老大。打仗的时候,他就带着大家把田地里的庄稼都烧光,然后躲进山里。到了丙戌年,东平、顺天都归顺了他。张荣这才带着他的军队和地盘,去投降了元朝的按赤台那衍。

他被带去见忽必烈(太祖),忽必烈问他,为什么孤军奋战这么多年,还一直抵抗元军的进攻。张荣回答说:“山东地广人多,都是大元的子民。如果我有什么依仗,也不会投降。”忽必烈对他非常欣赏,拍了拍他的后背说:“真是个了不起的汉子!”然后,就封他做了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还兼任兵马都元帅,让他管理济南府。当时,很多人为了钱,盗墓挖坟,张荣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庚寅年,朝廷召集诸侯商议攻打汴梁,张荣建议先派军队清理一下通往汴梁的道路。忽必烈很高兴,赏了他三套衣服,还让他在诸侯中排名靠前。辛卯年,军队到达黄河边,张荣带领敢死队夜渡黄河,守军溃不成军。第二天早上,敌军列阵而来,张荣率军冲锋陷阵,敌军望风而逃,张荣他们夺取了五十艘战船,顺利到达北岸,接应大军过河。元军乘胜追击,攻破了张山和盘山两个山寨,俘虏了一万多人。大将阿术鲁担心发生变故,想把俘虏全部杀掉,张荣极力阻止了他。

癸巳年,汴梁城破,张荣跟着阿术鲁当先锋攻打睢阳。有人建议把俘虏杀掉,用他们的油来浇城,张荣再次极力阻止。攻下睢阳后,张荣独自一人骑马进城安抚百姓。甲午年,他们攻打沛县,沛县守军抵抗比较顽强,沛县将领唆蛾夜里来偷袭元军营地,张荣发现了,唆蛾仓皇逃窜,张荣带领士兵追杀,乘胜攻城,沛县城破。接着,他们攻打徐州,徐州守将国用安带兵出城反击,结果也被打败,国用安跳河自杀了。乙未年,他们攻下了邳州。丙申年,张荣跟随阔端王子攻破了宋朝的枣阳、仇城等三个县。

当时,很多河南百姓逃难到济南,张荣下令让老百姓把房屋和土地分给他们居住,让他们可以耕种和养家畜,他还考核他们的生产情况,把荒地变成了乐土。那一年,朝廷考核各地的官员政绩,张荣的政绩是全国第一。李璮占据益都,暗中送给他很多金银财宝,张荣说:“我已经效忠朝廷,怎么能私下与邻国交往呢?”于是拒绝了。

张荣六十一岁的时候,请求退休。十九年后,忽必烈(世祖)即位,封他为济南公。张荣退休后,享年八十三岁。

他一共生了七个儿子:老大邦杰,继承了爵位,可惜早早去世了;老二邦直,做到行军万户;老三邦彦,担任过济南行省的要职;老四邦允,当过淄州知州;老五邦孚,在朝廷的大都督府里当郎中;老六邦昌,是奥鲁的总管;老七邦宪,是淮安路的总管。

他还有四十个孙子,其中,他的孙子宏继承了邦杰的爵位,后来又改任真定路总管。

刘亨安的老家是范阳,后来搬到了辽东的川州。一开始,成吉思汗的儿子木华黎在辽东打仗,刘亨安的哥哥刘世英带着族人和乡亲们跟着木华黎打仗,他们一起攻下了燕地、赵地、云州、朔州和河东地区,因为战功,刘世英被任命为行军副总管。

庚辰年,平阳一带的几个郡县被战争摧残得民不聊生,一片荒凉。刘世英对木华黎说:“自古以来,治理国家都要以百姓为根本,现在河东地区都被杀掠一空,以后咱们的军队再来这里,谁来供应粮草运输?现在正是安抚百姓、救济灾民的时候啊!”木华黎同意了他的意见。因为绛州地处边境,当地人比较难管理,所以木华黎就奏请朝廷任命刘世英为绛州节度使,兼任行帅府的事务。后来刘世英在战场上战死了,没有留下儿子,木华黎的弟弟孛鲁就让刘世英的堂兄刘德仁继承了他的职位。

丙戌年,金国的将领移剌副枢攻打绛州,城池失守,刘德仁战死了。木华黎就授权刘亨安接管刘德仁的军队,还赏赐给他金虎符,任命他为镇国上将军、绛州节度使,兼任元帅府的事务,还兼任观察使。庚寅年的冬天,刘亨安跟随蒙古大军渡过黄河,进入中原地区。辛卯年的春天,他们攻克了凤翔,然后一路打到秦州、陇州,最后驻扎在渭阳。秋天,他们从阶州出发,沿着汉水一直打到邓州。壬辰年,刘亨安在钧州和大军会合,在三峰山打败了金兵。甲午年,他们平定了蔡州。

之后,宋朝派二十万大军攻打汴京,眼看就要打到洛阳了,当时的元帅塔察儿就派刘亨安去抵挡宋军。刘亨安在龙门北面和宋军遭遇,他立刻冲锋陷阵,奋勇向前,士兵们也跟着他一起冲杀,宋军溃不成军,刘亨安追击了他们一百多里。塔察儿拍着刘亨安的肩膀说:“你真是个骁勇的将军啊!”然后把刘亨安安排在众将领的右边席位上,赏赐给他很多东西。

丙申年,元帅塔海征讨巴蜀,攻破了散关,打败了剑门关守军,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术,战功卓著。蒙古大军包围了成都,刘亨安担任先锋,在成都城西大败宋军,活捉了宋朝的陈侍郎。有个叫乔长官的和刘亨安争功,没过多久,攻城的时候,乔长官被炮弹击伤了,刘亨安背着他撤出了战场,乔长官为此非常惭愧。刘亨安从军十年,屡立战功,但他把获得的金银财宝都分给了将士们,所以士兵们都很高兴为他效力。癸卯年的十二月,刘亨安去世了,他的儿子刘贞继承了他的职位。刘亨安有三个孙子:刘弘、刘强、刘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