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奂,字焕然,是乾州奉天人。他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向阳光照射到自己身上,旁边还有个神仙用笔给他母亲授予了什么东西。后来杨奂出生了,他父亲认为这是文明的象征,所以给他取名奂。杨奂十一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悲伤过度,就像成年人一样悲痛。

金朝末年,杨奂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于是写了一万字的策论,指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别人不敢说的事情。文章还没来得及上呈朝廷,他就回家乡教书了。癸巳年(公元1213年),金朝元帅崔立率领汴京投降。杨奂乔装打扮,渡过黄河到了北方。冠氏知州赵寿之立刻把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杨奂的一些学生从京城带回书籍,他因此得以阅读。东平知府严实听说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踪,但杨奂始终没有去拜访他。

戊戌年(公元1228年),元太宗下诏,让宣德税课使刘用之主持各路进士考试。杨奂在东平参加考试,赋和论两科都考了第一名。他跟着主考官北上,拜见了中书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奏请朝廷任命他,于是杨奂被任命为河南路征收课税的官员,兼任廉访使。杨奂将要上任时,对耶律楚材说:“我能力有限,蒙受了过分的恩宠,让我这个书生去管理财政税收,本来就不是我的擅长。更何况河南经历了战乱之后,百姓所剩无几,‘杀鸡取卵’的比喻,现在正适用,如果急于扰民,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我希望能够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慢慢抚慰百姓的创伤,为朝廷积攒一些民力,哪怕只有一点点贡献也好。”耶律楚材非常赞同他的想法。

杨奂到任后,招来当时的名士一起商议政事,他主张凡事都力求简便。他亲自到各地巡视,询问盐务的月度税收是多少,执行起来难易程度如何。有人建议增加税额,杨奂责备他说:“你这是欺下瞒上,你想让我这样做吗?”于是他把原先的税额减少了四分之一,既方便了百姓,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不到一个月,政务就有了成效,当时舆论一片赞扬,认为以前的漕运司从未做到过这样。杨奂在河南任职十年后,请求退休,回到燕京的行台。壬子年(公元1242年),元世祖还在潜邸时,就派人召杨奂到京兆宣抚司担任参议,杨奂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最终获准回家。乙卯年(公元1245年),杨奂病重,他像平时一样安排后事,一边饮酒,一边开怀大笑,然后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赐谥号为“文宪”。

王奂啊,那可是个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主儿!写文章特别讲究创新,特别讨厌抄袭古人,觉得那是丢人的事儿。朝廷里那些老前辈们,都放下身段和他交朋友。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济济,但名气能超过王奂的,一个也没有。他本人呢,不怎么经营家业,家里连十两黄金都没有,但是特别乐于助人,即使自己能力有限,也总是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儿好,他就极力夸奖,生怕别人不知道;别人要是犯了小错,他就一定会劝诫,根本不在乎别人会不会记恨他。他写过《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这些书都流传于世。

贾居贞,字仲明,是真定获鹿人。十五岁那年,汴京破了,他就带着母亲住在天平。刚成年,就当上了行台从事。那时候法制还不完善,大家都是靠行贿来拉关系。有人送给他五十两黄金,他直接拒绝了。元太宗听说后,非常赞赏,下令每月给他一百两白银,表彰他的清廉。“世祖在潜邸,知其贤,召用之,俾监筑上都城。” 皇上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听说他很贤能,就召见了他,让他负责监督修建上都城。工程结束后,因为母亲去世,他就回家奔丧了。世祖即位后,中统元年,任命他为中书左右司郎中。跟着皇上北征的时候,他总是讲解《资治通鉴》,即使在军营里,也从不放下书本。有一天,皇上问他:“郎中你的俸禄是多少?”贾居贞就报了个数。皇上觉得太少了,就下令加薪,贾居贞却推辞说:“我的品级就是这样,不能因为我而坏了规矩。”后来,刘秉忠推荐他当参知政事,他又推辞说:“以后肯定会有其他郎官效仿我,要求当执政官,那该怎么办呢?”所以,他没接受这个职位。到了至元元年,他担任了中书省参议,皇上还派他和左丞姚枢去河东、山西,撤销侯爵,改设州县。五年后,他又当上了中书郎中,这时候阿合马权倾朝野,忌妒他的才能,就把他调到给事中。他还和丞相史天泽等人一起修撰国史。

公元1275年,丞相伯颜攻打南宋,耶律楚材担任宣抚使,参与行省事务。军队渡过长江后,攻占了鄂州和汉阳。伯颜率领大军继续东进,留下右丞阿里海涯和耶律楚材分别镇守行省。耶律楚材说:“江陵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南宋朝廷囤积重兵的地方。我听说宋军将领之间不和,迁徙来的百姓挤满了城里,还都得了瘟疫,柴草都缺了,老百姓不敢出门砍柴。我们不趁这个机会先拿下江陵,等到春天江水上涨,恐怕上游会被宋军控制,到时候鄂州就危险了!” 他的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

公元1276年春天,阿里海涯奉命攻打江陵,耶律楚材则留守鄂州,继续处理行省事务。他下令打开粮仓赈济流亡百姓,对流落到这里的宋朝宗室子孙也提供粮食,让他们保持原来的衣着和使用宋朝的纸币。那些因为战乱滞留在东南地区的商人,他也发放路引,让他们安全回家。他还免除了商税和湖荻的禁令,建造了一百多艘船只,配备水军,把患病的百姓送去治疗。一时间,鄂州地区安定下来了。信阳的娄安邦投降,耶律楚材让他进京朝见,结果他的部将陈思聪却屠杀了娄安邦的家属。耶律楚材巧妙地将他召来,指责他的罪行并将他处死了。

宋朝小皇帝投降后,宋朝宰相陈宜中等人带着两位皇子逃往福建和广东,到处煽动叛乱,百姓纷纷响应。蕲州发生了寇司空山的叛乱,鄂州属县的百姓傅高也起兵响应。耶律楚材写信晓谕他们祸福,许多人开始动摇,耶律楚材又派兵镇压,很快平定了叛乱。傅高改名换姓逃跑,最终被抓获并处死了。之前,耶律楚材派郑万户去讨伐叛贼,郑万户说:“鄂州的大姓人家都和傅高有联系,请求先清除他们,以绝后患。”耶律楚材说:“傅高不过是个无知的鼠辈,很快就要被处死了,那些大姓人家有什么关系?我能保证他们不会再有其他举动。”郑万户带兵出征后,耶律楚材留下他信任的部将,告诫他说:“听说我回军,你就立刻在城楼上点燃烽火,里应外合,把城里所有的大姓人家都杀掉。” 结果郑万户战败身亡,这件事才被揭露出来。

公元1278年,耶律楚材被任命为湖北宣慰使,但任命还没正式下达,他就闭门不出,因为那些骄横的将领和士兵合谋扰乱百姓。后来,他又重新出来处理政务,百姓都依靠他,不再害怕。耶律楚材离开鄂州时,老百姓都哭着送他,还为他刻石像,在泮宫为他立庙祭祀。

十五年的时候,他升迁到江西行省担任参知政事,还没到任呢,老百姓就争先恐后地从千里之外赶来告状。当时正抓捕持有宋朝二王(宋宁宗、宋理宗)文书的人抓得很紧,关押了三百多位大户人家的人,他到任后,把这些人全部放了,并且把那些文书都扔进水里烧掉了。有些士兵仗着武力闯进老百姓家里,诬陷他们藏匿东西来抢钱,甚至抢走人家的儿女当奴婢,他都严厉地依法惩处了。后来发大水,好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倒了,他就下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南安有个叫李梓发的造反了,他担心将领带兵去镇压会扰乱老百姓的生活,就主动请缨前往平乱。他只带了一千士兵,在城北安营扎寨,派人去劝降。李梓发那些造反的人听说他来了,都躲起来了,不敢再造反了。李梓发把自己老婆孩子关在一个屋子里,然后自焚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一个也没杀。后来杜万又在都昌造反,他又调兵去抓捕,有人递交了一份名单,上面列举了一百多位大户人家的名字,说这些人跟杜万有勾结,但他却说:“罪魁祸首已经抓到了,牵连其他人干嘛?”然后就把这份名单烧掉了。

十七年,朝廷又要出兵征讨日本,在江南造战舰,他极力劝谏说老百姓已经很苦了,再这样下去一定会引起民变,正准备进京上奏朝廷,把这件事给取消了,结果还没来得及去,就因为生病死在了任上,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推忠辅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并追封为“定国公”。他的次子叫钧。

他儿子钧,字元播,从小就爱读书,为人沉稳内敛,很有涵养。他先担任榷茶提举,后来升任监察御史,又担任佥淮东廉访司事、行台都事,之后入朝担任刑部郎中,后来又改任右司郎中、参议中书省事。仁宗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建议废除尚书省制定的某些法令。之后又升任佥书枢密院,再次担任参知政事,朝廷还赏赐给他锦衣和宝带,对他非常优待。他在做官的时候,为人正直,作风严谨,从不为了名声而虚张声势。皇庆元年,他跟随皇帝前往上都,途中染病,死在了家中。朝廷前后共赏赐给他三万贯钱,用来料理丧事。他的儿子汝立继承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