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咱们来聊聊古代湖北几个地方的行政区域变迁。首先是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这名字听着就挺官僚的,管辖的地方可不少呢。
中兴路,以前是唐朝的荆州,后来又叫江陵府,宋朝的时候是荆南府,元朝的时候改来改去,最后叫中兴路。这地方户口有十七万六千八百二十二户,人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口,管着七个县:江陵、公安、石首、松滋、枝江、潜江、监利。其中监利县,因为宋朝末年兵荒马乱,人口都散了,后来才慢慢恢复过来的。
接下来是峡州路,这地方唐朝的时候叫夷陵郡,后来又叫峡州,宋朝的时候归荆湖北路管,后来又搬到江南去了,元朝的时候才又回来,最后升格为峡州路。户口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户,人口九万三千九百四十七口,管着四个县: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夷陵县在宋朝末年跟着州府搬来搬去,最后才回到江北原来的地方。
然后是安陆府,唐朝的时候叫郢州,后来又改名叫富水郡,再后来又改回郢州,宋朝的时候属于京西南路。元朝的时候,这地方也经历了归附和升格,最后成了安陆府。户口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户,人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口,管着两个县:长寿、京山。京山县因为战乱,政府搬到了汉滨,元朝十三年才搬回原来的地方。
再来说说沔阳府,唐朝的时候叫复州,后来又改名叫竟陵郡,再后来又改回复州,宋朝的时候把州府搬到了沔阳镇。元朝的时候,这地方也经历了归附和升格,最后成了沔阳府。户口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户,人口三万九百五十五口,管着两个县:玉沙、景陵。景陵县也因为战乱,政府搬来搬去,最后才回到原来的地方。
最后是荆门州,唐朝的时候是个县,宋朝的时候升格为军,后来又搬到了当阳县。元朝的时候,这地方先升格为府,后来又降格为州。户口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户,人口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口,管着两个县:长林、当阳。
总而言之,这些地方在不同的朝代,名字和管辖范围变来变去,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 这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德安府,最早叫唐安州,后来改名叫安陆郡,又改回安州。宋朝的时候又改名叫德安府,咸淳年间府治搬到了汉阳。元朝至元十三年又搬回老地方,归湖北道宣慰司管辖。十八年,宣慰司撤销了,德安府直接归鄂州行省管,是个散府,后来划归别的地方管了。德安府一共有一万九千二百二十三户人家,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口人。管辖四个县和一个州,这个州还管辖两个县。
这四个县分别是:安陆县(下等县),孝感县(下等县),应城县(中等县),云梦县(下等县)。 那个州是随州(下等州),它在唐朝初期也叫随州,后来改名叫汉东郡,又改回随州。宋朝的时候,一会儿叫崇信军,一会儿叫枣阳军,因为战争老是搬来搬去,没个固定的地方。元朝至元十二年才归顺朝廷。十三年,把州治设在了黄仙洞。随州一共有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六户人家,五万二千六十四口人。管辖两个县:随县(下等县),应山县(下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