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罗台,是唐兀氏的人。他祖先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名字叫小丑。元太祖灭了西夏之后,把各色工匠都收编起来。小丑因为擅长制作弓箭,被赐名怯延兀兰,还被任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然后搬去了和林,最后在那里去世了。他儿子塔儿忽台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阿里不哥叛乱,塔儿忽台跟着军队在失亩里秃之地打仗,战死了。
朵罗台跟着万户也速答儿、玉哇赤他们打了好多仗,立了不少功劳,被授予前卫亲军百户的职位。后来又升官做了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最后因为生病退了职。
朵罗台的弟弟阔阔出,也擅长做弓箭。有一次,他献上自己做的弓箭,皇帝很欣赏,就问他父亲叫什么名字。阔阔出回答说:“我父亲叫塔儿忽台。”皇帝见他长得高大威猛,又问他会不会射箭,旁边的人说:“会。”于是就让他试射,果然射得很准,皇帝就让他做了近侍。第二年,武备寺的官员又献上了阔阔出做的弓箭,还建议使用。皇帝说:“孔子说过‘三纲五常’的道理,一个人要先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别人;要先能管好家,才能管好国家。你可以用这个道理去教导他们,然后再用这些弓箭。”没过多久,阔阔出就被提升为大同路广胜库达鲁花赤。广胜库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当时总管唐兀海牙把仓库当成自己的办公场所,把兵器放在空仓库里,结果很多兵器都被虫鼠啃坏了。阔阔出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恢复仓库的原状,并且责令唐兀海牙赔偿损坏的兵器。
后来,使者薛绰不花、纳速鲁丁拿着皇帝的命令来取鹰房军的衣甲弓矢等物资,阔阔出要求他们出示文书,然后才让他们领走。当时,宪副速鲁蛮下令不准出示文书,还命令有关部门封锁仓库,准备检查。阔阔出没听他的,这件事上报后,皇帝下令鞭打速鲁蛮,并罢免了他的职务。
大德元年,阔阔出升任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同时兼管本州岛上的各支军队,负责劝导他们务农。他还监理建州、利州的政务,后来改任四川道廉访司佥事,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官至中大夫、大宁路总管,最后在任上去世了。
脱欢,是朵罗台的儿子,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当了御史台的翻译官,之后升任监察御史。 他后来又升迁到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最后当上了断事官。在四川任职期间,他曾经上书皇帝,说:“朝廷内外修建寺庙,虽然是用官府的钱,但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瓦片,都是百姓的血汗,老百姓怨声载道,影响了社会和谐。应该暂时停止修建,并且减少供奉佛祖和僧人的费用,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这样一来,就能顺应天意,符合民心,不用刻意求福,福气自然就会来了。回回人的户口,有很多富商巨贾,应该让他们和军民一样服役,这样赋税徭役就能平均分配了。国家应该以善为宝,那些金银珠宝、玉器、羽毛、皮革、珍禽异兽等等,都是败坏道德、消磨意志的东西。以后回回人等,不许携带这些宝物到中原贩卖,以虚耗国库,违者要处罚并没收财产。这样一来,富商巨贾就没有机会作奸犯科,国家也能积累财富了。”他的奏疏言辞恳切,当时就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也先不花是蒙古怯烈氏的人。他爷爷叫昔剌斡忽勒,有四个兄弟,老大叫脱不花,老二叫怯烈哥,老幺叫哈剌阿忽剌。在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怯烈哥就已经和他结交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四个兄弟都率领部众归顺了太祖。太祖因为旧日的交情,对他们比其他部落的人更加优待,任命怯烈哥为必阇赤长,在朝会和宴会时,让他们坐在上座。昔剌斡忽勒去世得早,他的儿子孛鲁欢从小就侍奉睿宗,后来进了宫里当侍卫。宪宗即位后,孛鲁欢和蒙哥撒儿一起密谋策划,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从此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还被赐予真定府束鹿县作为食邑。到了元朝至元元年,因为和阿里不哥同伙而被判罪处死。他留下了四个儿子:老大叫也先不花;老二叫木八剌,一开始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当上了中丞;老三叫答失蛮,官至银青荣禄大夫;老四叫不花帖木儿,官至荣禄大夫、四川省平章政事。
也先不花一开始可不是什么大官,他只是必阇赤的长官。后来元裕宗封他儿子为燕王,世祖皇帝就让也先不花当燕王的老师,还特意嘱咐他:“也先不花啊,你是我的老臣子孙,为人正直可靠,又熟读典故,你好好教导他,一定不能让他学坏。”
过了几年,公元1323年,他升官了,当上了上柱国、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官职那是相当的高。那时候,阿郎、可马丁这些少数民族又闹事了,他带兵把他们平定了。之后,他还设立了六十多个州县,增加了二十多万户口,把那些少数民族首领都安排上了官职,还制定了他们的贡赋制度,边境地区终于安定下来了。
公元1326年,他又调到湖广行省当平章了。他当官啊,从来不发脾气,却很有威严,办事雷厉风行,又非常精明。遇到大事,大家一起商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总是能一语中的,解决问题,让人不得不佩服。有一次,汴梁行省出了个冤假错案,有人诬陷湖广平章政事刘国杰和右丞燕公楠,朝廷要召他们进京问话。这俩人以前跟也先不花有点小摩擦,但关键时刻,也先不花赶紧派人给朝廷上奏章,说明情况,证明他们俩是清白的,结果两人都平安无事了。八年后,他又升迁到河南行省当平章,黄河决堤,情况危急,他立刻指挥官兵抢险,才避免了汴梁的灾难。九年后,他又升任上柱国、银青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简直是步步高升,月月有赏赐,管辖的地方也一片安宁。公元1331年,他去世了。公元1336年,朝廷追封他为“推忠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贞”。他生了五个儿子:亦怜真、秃鲁、答思、怯烈、按摊。
他的大儿子亦怜真,曾经在裕宗当太子的时候,在他身边当家令。后来也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湖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公元1336年去世。公元1337年,朝廷追封他为“推诚辅治宣化保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昌王,谥号“忠定”。
秃鲁这个人啊,经历了四个朝代,一开始在宗正府当个小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傅、录军国重事这些高位,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怀忠秉义昭宣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还追封他为广阳王。
他儿子答思,做到资德大夫、湖南宣慰使就退休了;另一个儿子怯烈,做到中政使。再来说说他的孙子按摊,他跟着成宗皇帝做事,继承了祖上宿卫的职位。皇上还特批给他七辆车马,让他去湖广侍奉他父亲也先不花。各地的官府都听说按摊孝顺,于是朝廷任命他为中奉大夫、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海康地区跟安南、占城这些外国接壤,海岛上的少数民族时而归顺时而叛乱,按摊威望很高,那些夷人对他都很服帖,甚至连生黎王等二十多个部落首领都愿意纳贡交税。他在那里当了一年官,因为想回家看看父母就辞职了。至大二年,他又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兼任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没过多久,他父亲在武昌去世了,按摊因为过度悲伤而生病,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秉义效忠着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还追封他为特进赵国公、中书左丞相,谥号贞孝。
他的儿子阿荣,也是从宿卫做起的,后来当上湖南道宣慰副使,之后又升任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官位也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