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字仲宽,祖籍是青海西宁。他爷爷阿华,是西夏皇帝的御厨。西夏灭亡后,西宁的人都被迁到了北京(当时的云京)。刘容他爸海川,就是在这次迁徙中来到北京定居的,后来就成了北京人了。
刘容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喜欢读书。他们那边的人通常都崇尚武力,刘容也擅长骑射,但他并不怎么喜欢这些。元世祖中统年间,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他就到东宫侍奉太子,负责管理库藏。每天下了班,他就去拜访国子监祭酒许衡,许衡也很赏识他。元世祖至元七年,世祖皇帝在镇海驻跸,听说刘容精通吏事,就把他召来,让他暂时担任中书省的官员。事情办完后,他又回到原来的岗位,因为他为人忠诚正直,口碑很好。
至元十五年,他奉命出使江西,安抚新归附的百姓。有人劝他收受一些礼物,然后把好处分给权贵,这样就能很快升官发财。但他却说:“剥削百姓来谋取私利,我的良心怎么过得去呢?”出使回来,他只带回了几车书籍,献给了太子。一些嫉妒他的人就从中作梗,诬陷他,因此他渐渐被疏远了,但他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后来设立了詹事院,刘容上书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能有正直的人辅佐他,让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接近他,一定会损害他的品德。”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对。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太子司议,后来又改任秘书监。
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放到广平路担任总管。当地有两个同姓的富人因为财产纠纷打了多年官司,一直没有结果。刘容到任后,查阅了他们的族谱,找到了事情的真相,立刻就判了案,双方都心服口服。后来,皇子云南王来到汴梁,当地一个达鲁花赤想趁机敲诈勒索,想贿赂云南王。刘容主动请缨前往,结果大大减少了云南王的开支。后来,刘容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迦鲁纳答思,畏吾儿人,精通天竺教以及各国语言。翰林学士承旨安藏紥牙答思向世祖皇帝推荐了他,世祖皇帝召他入朝,让他和国师一起讲经说法。这位国师是西番人,语言不通。皇帝就让迦鲁纳答思跟着国师学习他的教义,以及语言和文字,一年后,他就都学会了。他用畏吾儿文字翻译了西天和西番的经论,完成后,进献给皇帝,皇帝下令刻印成书,赐给诸王大臣。后来,西南一些小国,有二十多个星哈剌的使臣来朝贡,迦鲁纳答思在皇帝面前宣读他们的表章,这些国家都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叹。
皇上决定出兵讨伐暹罗、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等国。这时候,迦鲁纳答思站出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些小国,就算打下来,又能怎么样呢?打仗只会白白牺牲老百姓的性命,不如派使者去劝说他们,让他们知道厉害,如果他们不服从再打也不迟啊。”皇上听了他的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派岳剌也奴、帖灭等人出使,结果有二十多个国家都投降了。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丞相桑哥推荐迦鲁纳答思当翰林学士。皇上说:“迦鲁纳答思的官职,可不是你该推荐的。”后来,皇上提升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还派他到潜邸侍奉成宗,并且让他劝诫成宗要节制饮酒。成宗即位后,念及迦鲁纳答思的忠心,就把他提升为荣禄大夫、大司徒;又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允许他乘车进入宫殿。仁宗即位后,朝廷商议裁减冗员,但是唯独迦鲁纳答思仍然担任司徒,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赏赐给他一个玉鞍。同年八月,迦鲁纳答思去世了。
阔里吉思是蒙古按赤歹氏族人。他曾祖八思不花,曾经跟随军队攻打乃蛮、钦察、兀罗思、马紥儿、回回等国,总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太祖皇帝非常赏识他,赐给他虎符。后来,在劝降丰州、云州时,八思不花被提升为宣抚使。他祖父忽押忽辛继承了他的职位,也佩带着虎符。宪宗皇帝曾经对忽押忽辛说:“你佩带的金虎符已经很旧了,怎么能够用来表彰你们的世代功勋呢?”于是下令重新制作虎符,赏赐给他。中统三年,忽押忽辛被任命为河中府达鲁花赤,后来去世了。他父亲药失谋被提拔为襄阳统军司经历,后来又改任宿州达鲁花赤,但他都没有接受这些官职。枢密副使孛罗、御史中丞木八剌向世祖皇帝引荐阔里吉思,说:“他是忽押忽辛的儿子,请求您把他们祖孙三代的虎符赏赐给他。”于是,阔里吉思被提升为中顺大夫、金刚台达鲁花赤,后来又改任光州达鲁花赤。他多次升迁,先后担任安东州、河中府以及温州、潞州达鲁花赤,最后以建康路达鲁花赤的职位退休。
阔里吉思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职位是博儿赤(这词儿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就是个官儿)。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他升官了,当上了朝列大夫、司农少卿,皇上还赏了他条金束带。后来他又升了中议大夫、司农卿,再升资善大夫、司农卿。最后,他被任命为荣禄大夫,去湖广当平章政事,带兵去海南打那些黎族部落。第二年,仗打赢了,凯旋回朝,皇上又赏了他玉束带、金银、布匹、弓箭、盔甲,还有好多宝钞和马鞍马具,然后让他回湖广继续当官。
元成宗当皇帝后,阔里吉思去拜见,皇上赏了他一只海东青和一只白鹘(这俩都是猛禽),还给了他不少衣服。大德二年,他调到福建当行省平章。没多久,福建划归江浙管辖了,他又改任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后来又升官,当上了征东省平章政事。当时高丽的法律制度乱七八糟的,官多民少,阔里吉思就把这些问题都整理好上报朝廷。皇上召见了他,让他详细说说怎么才能方便老百姓。大德五年,他又被任命为湖广平章,一年后调到陕西,因为眼睛有毛病,就回北京了。最后,他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相,六十六岁去世。
他儿子完泽,在湖广当右丞,后来去广西打贼,战死了。
小云石脱忽怜,很怕我们元朝人,后来投降了,在我们元朝当官,叫吾鲁爱兀赤(这名字也够长的),相当于汉语里的“大臣”吧。他跟爸爸一起在元太祖的时候投降的。跟着军队去打回回,后来在睿宗当太子的时候侍奉他。真定(地名)被睿宗分封出去后,他就在真定当了地方长官。
他儿子八丹,在元世祖的时候当宝儿赤(这词儿还是不知道啥意思),鹰房万户。他跟着军队去打哈剌张,立了功,皇上赏了他一个男仆、一个女仆、一块金子、一个银瓮和其他东西。后来又参加了打阿里不哥的战争,在昔门秃(地名)打了三天仗,杀敌无数,皇上又赏了他一块金子。之后,他当鹰房万户,跟着元裕宗去北方打仗,到了镇海你里温(地名),皇上赏了他一把银椅子和一万五千贯钱,让他回真定老家养老。
没过多久,皇帝就派他去扬州担任行省官。八丹推辞说:“我从小就没离开过陛下身边,希望能留在您身边侍奉。” 皇帝就改任命他为隆兴府达鲁花赤,同时遥授他中书右丞的职位,还告诉他:“这是朕以前住过的地方,你去那里住吧。” 八丹再次推辞,皇帝不同意。
他在隆兴府待了三年,海都叛乱了,他奉命跟随甘麻剌太子去征讨。战争结束后,因为立功被赏赐了一铤金子。他死后被追赠为银青荣禄大夫、司徒。
他的儿子阿里,是鹰房千户;石得,在安西王相府做官;德眼,是汝定府达鲁花赤;阿散,是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腊真,从会同馆使做到同知通政院,很有政绩,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还兼任翰林学士承旨、通政院使,后来去世了。腊真的儿子察乃,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察乃有十个儿子:老章,做过枢密院知院事;撒马笃,做过中书省参知政事。
斡罗思,是康里氏。她的曾祖哈失伯要,在元朝建立初期就归顺朝廷,做过庄圣太后的宫牧官。她的祖父海都,跟随宪宗皇帝征讨钓鱼山,战死沙场。她的父亲明里帖木儿,在世祖时期做过必阇赤,后来又做了太府少监。
斡罗思,至元十九年担任内府必阇赤。至元二十一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升迁为云南行省理问,并负责管理云南王府的事务。后来因为触怒桑哥而被诬陷,抄了她的家,只找到一条金玉带、一条玉带和五十两黄金,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有人想因为她用公款养家而加罪于她,皇帝说:“吃喝拉撒的事,就别追究了。” 至元二十六年,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她被提升为嘉议大夫、宣慰使。当时各地的蛮族经常叛乱,斡罗思平定了这些叛乱,并设立了安抚等司来维护当地稳定。至元二十八年,她平定了杨都要等地的叛乱。九月,她被晋升为中奉大夫,并被赐予虎符。第二年,她被任命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并被赐予三珠虎符。
元大德六年,他被任命为通奉大夫、罗罗思宣慰使,还兼管着上万人的军队。后来又升职为正奉大夫。武宗皇帝登基后,把他召回朝廷,授予他资善大夫、中书左丞的官职,同时让他负责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元大都屯田府的事务。没多久,他又升任荣禄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翰林国史承旨,继续负责武卫屯田。朝廷多次下旨赏赐他钱财、田地和房屋,但他都坚决推辞了。最后,他被调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到了至大二年,他又被召回朝廷,结果因为染上瘴气,卧病不起。皇庆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益国公。
他儿子博罗普化,一开始在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官职名)。至大元年,他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因为父亲生病就回家侍奉父亲。延佑四年,他又回到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紥撒孙(官职名)。至治元年,他担任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还兼管皇后的宫宝儿赤(官职名)。第二年,他继承父亲的职位,被任命为河南府同知。另一个儿子察罕不花,继承了他父亲在宿卫的职位。天历元年,他到汴梁见到文宗皇帝,进入宫中侍卫,担任温都赤(官职名)。后来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之后又升任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最后被授予中宪大夫、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官职名)的官职。
朵罗台,是唐兀氏族人。他爷爷小丑,在太祖皇帝平定西夏之后,朝廷征集各色工匠,小丑因为擅长射箭被选中,赐名怯延兀兰,被任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然后迁居和林,最后去世了。他父亲塔儿忽台继承了他爷爷的职位。阿里不哥叛乱的时候,塔儿忽台跟随军队在失亩里秃之地作战,战死了。
朵罗台跟随万户也速答儿、玉哇赤等人多次作战,屡立战功,被授予前卫亲军百户的官职。后来官职升迁到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最后因为生病而退职。
阔阔出是朵罗台的弟弟,也擅长射箭。有一次,他献上自己做的弓箭给皇帝,皇帝夸奖他做得很好,就问他父亲是谁。阔阔出回答说:“我父亲叫塔儿忽台。” 皇帝看他长得高大威猛,就问他箭术怎么样。旁边的人说:“他箭法很好!” 皇帝就让他试射,果然箭法精湛,于是就让他当了近侍。
第二年,武备寺的官员又献上了阔阔出做的弓箭,还建议皇帝使用。皇帝说:“孔子说过‘三纲五常’,一个人要先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别人;要先能管好家,才能管好国家。你应该把这个道理告诉他,然后再用他的弓箭。” 没多久,皇帝就提拔阔阔出做了大同路广胜库的达鲁花赤。广胜库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当时,总管唐兀海牙把仓库当成自己的办公室,把兵器放在空仓库里,结果很多兵器都被虫鼠啃坏了。阔阔出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把兵器重新整理好,并且责令唐兀海牙赔偿损坏的兵器。
后来,使者薛绰不花和纳速鲁丁拿着皇帝的命令来取鹰房军的衣甲弓箭,数量不少。阔阔出要求他们出示文书,然后才让他们把东西领走。当时,宪副速鲁蛮不让出示文书,还命令有关部门封锁仓库,准备清点检查。阔阔出不同意他的做法。这件事上报皇帝后,皇帝下令鞭打速鲁蛮,并且罢免了他的官职。
大德元年,阔阔出升任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还兼管本州岛上的军队和劝农事宜。后来他又监理建州、利州的政务,被改任为四川道廉访司佥事,之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大宁路总管,死在了任上。
脱欢,是朵罗台的儿子。他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当了御史台的翻译官,之后升任监察御史。 接着又升迁到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最后做到断事官这么高的职位。他在四川任职期间,曾经上书皇帝,内容大概是这样说的:“朝廷内外修建寺庙,虽然是用官府的钱,但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瓦片,都是百姓的血汗啊!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会影响到国家的祥和之气。所以应该暂时停止修建寺庙,并且减少供奉佛祖和僧侣的费用,以此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这样一来,上天会满意,百姓也会高兴,不用刻意追求福气,福气自然就会来了。回回人的户口里,有很多富商巨贾,应该让他们和军民一样承担赋役,这样赋税才能公平合理。国家要以善良为宝,那些金银珠宝、绸缎玉帛、羽毛皮革、珍禽异兽等等,都是败坏道德和意志的东西。以后回回人等,不准私下贩卖这些宝物来中饱私囊,损害国家利益,违者要处罚并没收财产。这样一来,那些富商巨贾就没机会耍奸弄鬼了,国家的钱财也能积累起来了。” 脱欢的奏疏写得恳切又直率,当时大家都称赞他。
也先不花是蒙古怯烈氏的人。他的祖先是昔剌斡忽勒,兄弟四人,老大叫脱不花,老二叫怯烈哥,老幺叫哈剌阿忽剌。在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怯烈哥就已经和他结交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四兄弟都带着各自的部属归顺了太祖。太祖念及旧情,对他们比其他部落的人更加优待,任命怯烈哥为必阇赤长,在朝会和宴会时,都让他们坐在上座。昔剌斡忽勒去世得早,他的儿子孛鲁欢从小就侍奉睿宗,后来进了宫里当侍卫。宪宗即位后,孛鲁欢和蒙哥撒儿一起参与朝政,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从此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还被赐予真定府束鹿县作为食邑。到了元朝至元元年,因为和阿里不哥同伙而被判罪处死。他留下了四个儿子:老大叫也先不花;老二叫木八剌,一开始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当上了中丞;老三叫答失蛮,官至银青荣禄大夫;老四叫不花帖木儿,官至荣禄大夫、四川省平章政事。
也先不花一开始可不是什么大官,他只是必阇赤(必阇赤是元朝的一种官职)的长官。后来元裕宗封他儿子为燕王,元世祖就让也先不花当燕王的老师,还特意跟他说:“也先不花啊,你是我的老臣的子孙,为人正直可靠,又熟悉典故,你小子有什么事尽管问他,我保证不会让你做错事!”
过了几年,公元1323年,也先不花升官了,当上了上柱国、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云南省长)。那时候,阿郎、可马丁这些少数民族闹起了叛乱,他带兵把叛乱平定了。之后,他在那里设立了六十多个州县,增加了二十多万户口,还给当地酋长安排了官职,规定了贡税,云南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
公元1326年,他又调到湖广行省(相当于湖北湖南省)当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他当官啊,不用发脾气就很有威严,不怎么多问就能把事情处理得明明白白。遇到大事要开会讨论,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一开口,就能说到点子上,让人不得不服。有一次,汴梁(开封)那边出了个冤假错案,牵连到了湖广的平章政事刘国杰和右丞燕公楠,朝廷要抓他们。这俩人以前跟也先不花有点小摩擦,也先不花赶紧派人给朝廷写信,说明情况,证明他们俩是清白的,结果这俩人就没事了。八年后,他又升迁到河南当平章政事,黄河决堤,情况很危险,他立刻指挥官员和士兵抢险,结果开封城安然无恙。九年后,他又升任上柱国、银青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相当于中书令),每个月都有赏赐,他管辖的地方都太平无事。公元1332年,他去世了。公元1348年,朝廷追封他为“推忠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贞”。他生了五个儿子:亦怜真、秃鲁、答思、怯烈、按摊。
他儿子亦怜真,曾经在东宫侍奉裕宗皇帝,当过家令(相当于管家)。后来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湖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公元1331年去世。公元1347年,朝廷追封他为“推诚辅治宣化保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昌王,谥号“忠定”。
秃鲁这个人啊,经历了四个朝代,一开始在宗正府当个小官,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傅、录军国重事这些高位,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封他为“怀忠秉义昭宣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还追封他为广阳王,规格很高啊!
他儿子答思,做到资德大夫、湖南宣慰使就退休了;另一个儿子怯烈,做到中政使。 还有一个儿子叫按摊,在成宗时期当差,继承了父亲的宿卫职位。有一次,皇上特批给他七辆车,让他去湖广侍奉他父亲也先不花。按摊孝顺的名声传遍各地,朝廷就提拔他做了中奉大夫、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海康地区跟安南、占城这些外国接壤,海岛上的少数民族时不时就造反,但按摊威望很高,那些夷人对他都很服帖,甚至连生黎王等二十多个部落首领都愿意纳贡。他在那儿当了一年官,就回家探亲了。到至大二年,他又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兼任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没多久,他父亲在武昌去世了,按摊因为过度悲伤而生病,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封他为“秉义效忠着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还追封他为特进赵国公、中书左丞相,谥号是“贞孝”,这可是很高的荣誉了。
他孙子阿荣,也是从宿卫做起的,后来做到湖南道宣慰副使,之后又升任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官位也是节节高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