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璧,字仲玉,是镇江人。他爸爸罗大义,是宋朝的将军。罗璧十三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后来跟着朱蜺孙去了四川,一路升官,做到武翼大夫、利州西路马步军副总管。 朱蜺孙调到荆湖地区任职,罗璧跟着他去了江陵。
后来,元朝的右丞阿里海牙带兵打下江陵,罗璧跟着朱蜺孙投降了元朝。元朝封他为宣武将军、管军千户,让他跟着丞相阿术。他招募淮河地区的军队,平定了歙州的盗寇,立下了不少功劳,被任命为本州的安抚使。
至元十五年,他跟着元帅张弘范平定了广南地区,皇上赏赐了他金符,又升官为明威将军、管军总管,让他镇守金山。他在金山待了四年,海盗都被消灭了。 之后,他又被调到上海镇守,负责建造海船六十艘,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公元1275年,开始从江南运送粮食到北方,但是河运很不方便。
1275年以后,到了1282年,丞相伯颜建议开通海运漕运,从海路运粮到直沽,再运到京城。为此,朝廷设立了三个万户府负责海运,并任命张瑄和朱清协助管理。张瑄率领第一批漕船,走海路到达杨村,不到一个月就到达京城。皇上赏赐给他金虎符,并晋升他为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还让他兼管海运漕粮。
1287年,伯颜叛乱,张瑄又率领漕船到达辽阳,然后从海路到达锦州小凌河,一直到达广宁十寨,军队都靠他运送的粮食供应,皇上又晋升他为昭勇大将军。1288年,他督运粮食到直沽仓,结果潞河决堤,洪水泛滥,眼看就要淹没粮仓了,张瑄赶紧让人竖起栅栏,带领士兵们用土筑堤坝,阻止了洪水。皇上又晋升他为昭毅大将军,让他兼任淮西道宣慰司同知。
他请求把两淮地区荒废的土地分给贫民耕种,三年后再收取粮食,皇上同意了。这样每年都能多收几十万斛粮食,于是皇上又晋升他为镇国上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到了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他被任命为饶州路总管,后来又改任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广东的山海地区有很多蛮夷部落不服王化,经常叛乱,张瑄就用计策把这些蛮夷酋长骗来,给他们官职,给他们讲明利害关系,结果这些蛮夷都带着族人归顺了朝廷。
后来,他被任命为都水监,官职也升为正奉大夫。通州经常发生水灾,他就开凿了两条渠道来分流河水;他还疏浚并拓宽了阜通河,每年增加了六十多万石漕粮的运量。后来,他奉命负责两淮地区的屯田工作,结果得了病,回到镇江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他的儿子叫张坤载。
刘恩,字仁甫,是洺州洺水人,后来搬到了威州。他父亲刘辛,在归国效力,担任贝州长官。刘恩从小就喜欢读书,又勇敢有谋略,凭借才能和武艺被编入军队,屡立战功,升到百户,不久又升任管军总管,佩带银符,并在太傅府担任经历。他跟随军队入蜀,多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宋朝将领刘整带兵驻守泸州,中统三年,元朝都元帅纽璘派遣刘恩去劝降刘整,刘恩成功后被赏赐了金符。至元三年,宋军用五百艘战船,运载三万名士兵,沿江而上,先派一万人占据云顶山,企图攻取汉州。刘恩率领一千人渡江作战,杀死了宋军两名将领和三千多名士兵,溺死的更是数不胜数,之后被授予成都路管军副万户的职位。
六年后,刘恩跟随平章赛典赤攻打嘉定,经过九顶山时与宋军遭遇,活捉了宋军十八名将领,押解到京城,受到了丰厚的赏赐。九年,刘恩跟随皇子西平王和行省也速带儿征讨建都,他率领游兵作为先锋。军队到达建都附近,一天之内打了三场胜仗。建都的军队夜间来袭击元军营地,刘恩抵御住了攻击,杀死了宋军一千多人。当时军队驻扎时间长了,粮食快要吃完了,刘恩想出计策招抚沿江各地的蛮族,得到了三万石粮食和两万头牛羊,军队的士气大振。建都依山而建,山上共有七个山峰,刘恩夺取了其中的五个,并切断了他们的水源。建都城被围困得十分窘迫,最终投降了。刘恩回朝后,升任管军万户,驻守眉州。
十二年,昝万寿率领嘉定投降,刘恩被调到嘉定驻守。安西王派使者召刘恩到六盘山,问道:“江南已经平定,四川还没拿下,这该如何是好?”刘恩回答说:“如果派重臣,而且是那种不徇私枉法的人奉旨督促,半年之内就能拿下四川。”安西王立刻派刘恩和府僚术儿赤快马加鞭地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认为刘恩的建议可行,命令丞相不花等人前往西川设立枢密院,并任命刘恩为同佥院事。十五年,重庆投降,守将张万逃到夔府,凭借坚固的城池据守,不花派遣刘恩去招降他,张万最终也投降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刘恩就收复大小州县六十四个。
十六岁那年,他被朝廷召见,受到了优厚的赏赐,被任命为四川西道宣慰使,后来又升任副都元帅。他率领一万蒙古和汉军征讨斡端,之后升任都元帅,宣慰使的职务依旧保留,朝廷还赏赐给他一件貂皮衣、一件锦衣,以及弓箭刀等物品。军队行军到甘州的时候,奉诏留下来屯田,获得了超过两万石的粮食。
十八岁那年,他奉命再次出兵攻打斡端,海都派将领玉论亦撒率领一万兵马迎战。敌人的轻骑兵先到达战场,他设下埋伏等待,结果大获全胜。海都又派八把率领三万大军来侵犯,由于敌众我寡,他率领军队撤退了。
二十二岁那年,他被任命为佥行枢密院事,不久后去世了。他的儿子德禄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成都管军万户。
石高山,德兴府人。他父亲忽鲁虎,曾经跟随太祖皇帝征战,平定中原,太宗皇帝赏赐给他东昌、广平四十多户人家,于是他们就搬到了广平府的洺水居住。中统三年,石高山因为平章塔察儿而得以觐见世祖皇帝,他上奏说:“以前太祖皇帝曾经召集按察儿、孛罗、窟里台、孛罗海拔都、阔阔不花五部探马赤军,金朝灭亡后,他们分散在牧区,很多人已经登记入户籍了。现在国家疆土尚未完全统一,应该把他们招集起来,以备驱使。”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说:“听到你的话,就像睡醒了一样。”立刻下令让他和其他各路官员一起招集这些人。登记完人数后,又命令石高山佩带银符统领他们。
四年后,他被任命为管军总管,镇守息州,他军纪严明,盗寇不敢侵犯。四年后,边境安宁,朝廷赏赐给他金符以示嘉奖。至元八年,他跟随军队攻取光州,攻克枣阳,进攻襄樊,都立下了战功。十年,他跟随阿术在淮河一带作战,拓展疆土。十一年,他跟随军队南下江南,因为战功被提升为显武将军。十二年冬天,丞相伯颜命令他率领部队攻打宁国,并下令不得抢掠。到达城下后,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宁国城开门投降,军队秋毫无犯。他又率领军队到达焦山,与宋将孙虎臣、张世杰激战一百多里,杀敌无数,因为战功被赏赐金虎符,并晋升为信武将军,镇守高邮。
宋平他们上朝的时候,皇帝问大臣们:“有个又瘦又厉害的将军,我一时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了。” 伯颜赶紧说,那是高山将军,然后就开始猛夸高山的战功。
皇帝一听,马上就召见了他。皇帝打算让高山自己挑一个好地方,安享晚年,并且把他的部队交给他的儿子管。 高山一听,连忙推辞说:“我身体还壮实着呢,还能为国家效力,哪能为了自己舒服就退休啊!” 皇帝见他这么忠心,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还给他升了官,封他为显武将军,让他带兵去北方打仗,驻扎在亦脱山。
过了十六年,皇帝又派高山和忽都鲁一起,带着三个卫队的军队去和林戍守,并且让他们开荒种地,解决军队粮食问题。 这样一来,军队每年都不缺粮草了。 后来,乃颜叛乱,高山在战斗中立了大功,皇帝赏了他三颗珠子的虎符,还让他当了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负责守护东宫。 成宗皇帝看他年纪大了,就让他的儿子阔阔不花接替了他的职位,还赏赐了三百锭银子。 大德七年,高山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巩彦晖是易州人,他和哥哥巩彦荣都以勇猛闻名。一开始,巩彦荣当上了百夫长,后来被调到千户何伯祥手下,立了不少战功,后来退休了,就由巩彦晖接替了他的位置。
军队攻打宋朝的时候,巩彦晖跟着军队攻破了枣阳,斩杀了好多敌人。万户张柔驻扎在曹武,巩彦晖和何伯祥率领一支军队攻破了大洪的各个营寨。宋军从荆州、鄂州派了两万兵来救援。巩彦晖和何伯祥迎战,斩杀五百个敌人,活捉了曹路分等十六个人。当天晚上,宋军来攻打,巩彦晖带着三十个士兵,在曹武镇追击敌人,敌人溃败逃跑,巩彦晖还活捉了敌人的主将。
攻打光州的时候,张柔的军队在东北方向,半夜二更,张柔命令巩彦晖率领两百名精兵埋伏在西南方向。五更的时候,东北方向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巩彦晖架起云梯第一个冲上去,其他人跟着一起攻城,攻破了光州的外城,接着又攻破了内城。攻打滁州的时候,巩彦晖带着十个会游泳的人,晚上偷偷渡过池水,翻过城墙,杀了守军的三个营,烧了东南角的营寨,大军随后跟上,天亮之前就攻下了滁州。
大军攻打黄州的时候,各路将领的营垒还没安置好,有一艘船过来侦察,张柔派巩彦晖带着两百名士兵埋伏在赤壁下面。半夜,敌军果然从水路和陆路一起进攻,巩彦晖他们拿着枪等着敌人走到一半的时候发起攻击,敌人大败,死了无数人,活捉了十七个人。军队撤军后,又攻破了张家寨,活捉了守将。攻打寿州的时候,巩彦晖攻破了城门,活捉了三个人才出来。
泗州之战,各路将领从四更开始聚集在城下,但是被护城河挡住了,天亮了也没人敢过河,双方像下雨一样互相射箭。巩彦晖穿着厚重的盔甲直接渡过河,敌军将领来阻拦,巩彦晖刺中了他的胸膛,把他杀了。大家都渡过了河,到下午攻下了外城,接着又攻上了城墙。巩彦晖正要下去,发现何伯祥不见了,就和王进一起回去找他。敌人又追上来袭击,巩彦晖奋力作战,保护着何伯祥突围出来,从此以后,何伯祥和巩彦晖就像亲兄弟一样。
这件事上报后,朝廷赏赐巩彦晖银符牌,让他兼任镇抚。己未年十一月,军队渡过长江,驻扎在武昌。宋军的援兵四面聚集,巩彦晖迎战,有几十艘船过来挑战,巩彦晖把他们追到湖里,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巩彦晖,左右的人都无法靠近。巩彦晖的箭射完了,开始近身肉搏,身受重伤,知道自己活不了了,就跳进水里。敌人把他捞起来,带回江州,宋朝官员审问他,他始终不屈服,问什么都不回答,最后壮烈牺牲,享年五十六岁。
老大叫信,继承了老爸的职位,当上了易州等地的管军总把(相当于军事指挥官)。1266年(中统三年),他跟着部队去征讨李璮。1267年(至元四年),又跟着元帅阿术南征。1272年(至元九年),参加攻打樊城的战斗,他冲在最前面,攻破了敌人的土城,烧掉了西南角楼,杀了十个敌人,抓了五个。宋军将领“矮张”(指的是张贵)带水军来支援,从高头堡打到襄阳城下,打了八十多里地,我们还夺了两艘战船,抓了两个裨将和八个士兵。1274年(至元十一年),跟着丞相伯颜攻打沙阳堡,他带领五十个勇士,放火烧了敌人的营寨,敌人大乱,我们顺利攻破了堡垒。同年,他又参加了渡江作战,和宋军交战,俘虏了十一个俘虏,夺了两艘战船。接着,他又率领军队从陆路进攻,直逼鄂城,杀了数十个宋兵,抓了一个江路分(应该是某种官职)回来。1275年(至元十二年),在丁家洲作战,杀了七十多个宋兵,夺了两艘战船。江南平定后,因为他战功赫赫,被提升为武略将军、管军千户,镇守太平州。1279年(至元十六年),他因为生病辞去了职务。
他的儿子有思明、思温、思恭三个。思明一开始眼睛有毛病,所以由思温继承了他的职位。等思温死了以后,思明的眼睛好了,他又重新接替了职位。思明死后,由思恭继承了怀孟万户府管军下千户的职位,佩带着金符。
蔡珍是彰德安阳人。他父亲叫兴,年轻时就当了兵,跟着宗王口温不花出征,当上了管军百户(相当于军事百户长)。他父亲兴告老还乡后,蔡珍就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蔡珍这个人一向很勇敢。戊午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史料推算),他跟着宪宗攻打宋朝的合州钓鱼山。1264年(中统元年),他跟着世祖征讨阿里不哥。1266年(中统三年),他又参加了征讨李璮的战役。后来,他又参加了镇守襄阳、攻打安庆、攻打五河的战役,每次作战都有功劳。
南方太平了,蔡珍就进京当了皇帝的侍卫。十四年的时候,他升职了,当上了忠显校尉、管军总把,没多久又掌管了千户的权力。那年冬天,皇上驻扎在黑城。蔡珍派兵士去储备草料,修建土屋,军营全靠他打理。路上遇到冻坏的人,他一定会扶他们进屋取暖。他总是精打细算地管理军粮,不至于断粮导致士兵挨饿受冻。十五年,他担任本卫都镇抚。十七年,升职为忠武校尉、中卫亲军总把,不久又调到后卫,还被赐予了银符。当时白海刚建立行营,皇上命令蔡珍负责督办工程,工程完工后,老百姓一点都没受扰,连草木都没受一点损伤。皇上亲临视察,询问原因,大臣们说是蔡珍号令严明,皇上很高兴,赏赐了他不少钱。二十一年,他又被任命为胶东海道都漕运司丁壮万户府都镇抚。二十七年,升为后卫亲军千户,佩带金符。元贞元年,他被晋升为武略将军。不久后他就告老还乡了,他的儿子蔡恕继承了他的职位。
张泰亨是堂邑县人。他父亲张山是管军百户。张泰亨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参加过攻打宋朝钓鱼山和樊城的战役,在征讨女儿阿塔的战争中立下战功。中统二年,他被赐予银符,担任侍卫军总把。三年,他参加了围攻李璮的战役并立功。至元四年,他被赐予金符,升任京东归德等处新军千户。他参加了征讨西川的战役并立功,被任命为元帅府镇抚。六年,他调任省都镇抚。七年,他参加了攻打襄阳的战役,右臂中箭。十年,他参加了攻打樊城的战役。十二年,他被晋升为武略将军、管军总管,不久又升为明威将军。他参加了攻打潭州的战役,鼻子中箭,拔出箭后继续奋勇作战,击退了敌军。十三年,他被赐予虎符,晋升为武德将军。他参加了征讨广西的战役,攻破了静江府。十四年,军队回到潭州,他的旧伤复发,最终去世了。
他的儿子张继祖继承了他的职位,调任鄂州,途中船只经过洞庭湖时,不幸溺水而亡。
子震小时候,他哥哥显祖代替他做事。二十四年的时候,他跟着军队去征讨交趾,结果战死在那里了。子震继承了他哥哥的职位,被授予金符、昭信校尉、管军上千户的官职。延祐二年,皇上恩赐他武略将军的称号,不久又升为武德将军。五年后,他又升为武节将军、颍州万户府副万户。天历二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珽继承了他的职位。
贺祉是益都人。他父亲贺进曾经在平定涟水之战中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元帅左监军,镇守淄州;后来改任千户,镇守胶州。贺祉一开始作为人质在朝廷侍卫,至元六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千户,继续镇守胶州。七年,宋军攻打胶州,贺祉坚守城池,打退了宋军。十年,他率领五百艘战船作为先锋,攻打五河口城。军队撤退时,他殿后。当时宋军用巨大的铁索横拦淮水,叫做“混江龙”,贺祉用大刀砍断了铁索,阻止了宋军的援军,清河城于是投降了。之后,他又攻打高邮、宝应,并在淮安城下作战,战斗激烈到尸体都堆满了壕沟。丞相伯颜把他的功劳上报朝廷,贺祉被授予武节将军的称号。攻打泗州时,他缴获了五百艘战船。他跟随右丞别乞里迷失进京朝见皇帝,皇帝赐给他弓箭、锦衣、马鞍和马勒,并晋升他为宣武将军。他镇守新城,切断了淮安、宝应的粮道,迫使这两座城池投降,又缴获了六百艘战船和大量的军械。皇上让他主管行枢密院的事务,于是任命他负责宝应的军民事务。十四年,皇帝特别赐给他金虎符,并封他为怀远大将军。二十年,建宁路黄华叛乱,贺祉率领军队将其平定,再次立下战功。二十四年,朝廷征讨交趾,他请求前往,湖广行省命令他负责押运军需物资,驻扎在思明州。军队回师后,他在建康去世了。
孟德,济南人。一开始在邹平县当县令,后来做到淄州节度使,最后官至同知济南路事,官职一步步升上去的。 太宗皇帝登基八年后,阔端王爷任命孟德为元帅,给了他金符,让他带着济南的军队去攻打宋朝的徐州和光州,结果把宋军降服了,还占领了这两座城池。
甲辰年,定宗皇帝的母亲——六皇后临朝称制,大王按只台又任命孟德为万户,让他去攻打濠州、蕲州、黄州等地,孟德在那里积累了不少战功。宪宗皇帝登基三年后,让孟德去守睢州。五年后,又调他去守海州。宋朝的安抚使吕文德带兵来骚扰边境,孟德打败了他,还俘虏了宋军的太尉刘海。丁巳年,孟德跟着伯颜去攻打襄樊。己未年,他和儿子孟义一起跟着世祖皇帝攻打鄂州,孟德还第一个冲上了城墙。中统三年,他又跟着去征讨李璮。李璮被平定后,孟德因为年纪大了就告老还乡了。
孟德的儿子孟义继承了父亲的万户职位,领兵守卫沂州和郯州。四年后,朝廷赏赐给他虎符。至元元年,他修筑了郯州的城防。六年后,他跟着山东的统军帖赤去五河作战,宋军在南岸抵抗,孟义率领军队渡过河去攻击他们,打了好多仗,都立了功。九年后,他被授予怀远大将军的称号,并升迁为宿州万户。十一年,宋朝的制置使夏贵攻打正阳,孟义夺取了宋军几艘战舰,最终打败了夏贵。十二年,孟义把战火烧到了安庆等地,攻克了扬子桥,再次立功。十三年三月,他被调去杭州防守。九月,他又跟着军队去平定了福建、温州、台州等地。十四年四月,他被授予昭勇大将军、瑞州路达鲁花赤的官职。十月,他又被调到闽州镇守。十六年,他被授予昭勇大将军、招讨使的官职。二十二年,他又回到了沂州和郯州当万户。元贞元年,因为年纪大了,他就辞官了。
孟义的儿子孟智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被授予三珠虎符和宣武将军的称号,同样是万户。延祐二年,他又被晋升为明威将军,后来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 他的儿子孟安世袭了官位。
郑义,是河北河间人。一开始,他跟着太宗皇帝做事,皇上还赏了他个金符,让他当山东路都元帅,还兼任景州军民人匠长官。后来参加讨伐金国的战争,壬辰年(公元1232年),在归德跟敌人打仗,光荣牺牲了。他弟弟郑德温继承了他的职位。到了甲午年(公元1234年),又参加了攻打徐州的战役,英勇战死。 他儿子郑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
后来郑泽跟着万户史天泽出征,立下了不少战功。年纪大了以后,他的弟弟郑江接替了他的工作。元世祖北征的时候,赏赐郑江金符,任命他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还让他负责武卫军事,同时兼任景州军民人匠长官,这可是个肥差啊!
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李璮在济南造反了。元世祖命令各州县长官的子弟都去当千户,于是郑江的儿子郑郇就当上了千户,带领着景州新招募的一千多士兵,在王马桥打败了李璮的军队,诸王哈必赤还赏了他五十两银子呢!李璮叛乱平定后,郑郇按照规定被免职了。 郑江升任武卫亲军都指挥使,皇上还赏了他虎符,没多久又调到左卫去了。到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他参加了攻打襄阳的战役,壮烈牺牲了,他的儿子郑郇继承了他的职位。
张荣实是河北霸州保定县人。他爹张进,在金朝末年被封为北平公,负责守卫信安城。后来,在壬辰年(公元1232年),张进率领手下兵民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任命他为征行万户。到了甲午年(公元1234年),张进在河南征战,跟金朝将领国用安在徐州打仗,最后战死了。
张荣实一开始是作为人质到蒙古朝廷当侍卫,后来被授予金符,担任征行水军千户。丁酉年(公元1247年),他调任雄州保定新城长官。庚子年(公元1250年),他又被任命统领水军。甲辰年(公元1254年),他跟着大将察罕去淮河一带作战,碰上了宋朝将领吕文德,打了一仗,俘虏了五十多人,皇上赏了他银碗和战马。之后,他又参与了攻打江陵和襄阳的战役。宋军用船队封锁汉水,蒙古军队过不去,张荣实想办法把宋军的船队打退了,俘获了百余人和几十艘战船,察罕把这事儿报给了忽必烈,忽必烈赏了他锦袍和十五斤银子。他还曾在太湖打败宋军,又得到一百两银子的赏赐。
己未年(公元1269年),张荣实跟着忽必烈南征,驻扎在阳罗渡。宋军十万人马,两千艘战船来迎战,封锁了江面。忽必烈知道张荣实擅长水战,让他打头阵。张荣实就带了轻便的船只,率领水军将士在北岸跟宋军激战,打败了宋军,缴获了二十艘大船,俘虏了两百人,淹死的宋军更是数不清,还斩杀了宋将吕文信。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表彰了张荣实的功劳,授予他金虎符和水军万户的职位,还让他的儿子张颜接替他管理霸州七处的民政,也是万户的级别。
三年后,李璮叛乱,张荣实跟着史天泽平定了叛乱,皇上赏了他金碗、二百五十两银子,和一匹马,还让他镇守胶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他跟着丞相阿术攻打襄阳,打败了夏贵,俘虏了张顺;又攻打樊城,俘虏了两个宋将,皇上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和弓箭、马鞍、马勒。十一年(公元1274年),他被增加了新的军队,跟着丞相伯颜南征。张荣实率领的军队最先攻城,其他将领紧随其后,鄂州、汉阳都投降了,皇上论功行赏,封他为昭毅大将军。后来,他又跟着阿里海牙攻打岳州,降服了宋将高世杰,攻破了沙洋、新城,江陵也投降了,因为功劳,他又被加封为昭武大将军。他还和元帅宋都台一起征讨江西隆兴府,俘虏了宋将密佑,抚州也投降了。
十三年(公元1276年),他被任命为同知江西道宣慰使司事,没几天,又升任镇国上将军、福建道宣慰使。他带兵攻打广东,攻破并降服了韶州。十四年(公元1277年),他又改任江东宣慰使、行省参知政事。忽必烈觉得广东还有部分人没投降,就让他和右丞塔出一起前去安抚。十五年(公元1278年),张荣实进京朝见忽必烈,忽必烈赐酒慰劳他,并任命他为湖北道宣慰使、诸路水军万户。同年,张荣实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有张颜、张玉、张珪。
石抹玉他爹是当官的,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怀远大将军,还管着好几路的水军,是个万户级别的官员。十六年的时候,他打仗立了功,平定了吉安的叛乱,朝廷很高兴,赏了他金织文衣、弓箭和佩刀,还升了他的官,让他当辅国上将军、都元帅,继续管着水军,镇守黄州。后来,他又奉命和元帅唐兀台一起,重新设立了蕲黄等路的都元帅府,继续管着那里的军队。二十年的时候,广东闹起了盗贼,他堵住了占城送来的粮食,断了他们的后路。二十一年,石抹玉带兵把盗贼平定了。他跟着参知政事也的迷失一起上朝,朝廷又赏了他金织文衣、马鞍、弓箭和刀。后来元帅被罢免了,石抹玉被任命为保定水军万户。二十二年,番阳湖出了乱子,朝廷下令把水军万户府迁到南康。二十四年,他跟着参知政事乌马儿去征讨交趾,打了好多仗,都立了功。二十五年,军队回师的时候,安南的军队来阻击,打了好多天仗,河水都干了,船都开不动了,石抹玉就在那儿战死了。他儿子石抹辅继承了他的万户职位。石抹辅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石抹道重又继承了万户的职位。
石抹狗狗是契丹人,他祖上叫高奴。辛未年,太祖到了威宁,高奴和刘伯林、夹谷常哥等人一起把城池献给了太祖。当时朝廷设立了三万户和三十六千户的职位来管理全国的军队,高奴被任命为千户,还被遥授为青州防御使,朝廷还给了他金符。己丑年,他跟着太宗去打金国,当了征行千户,结果在战场上战死了。他儿子石抹常山继承了他的千户职位。癸丑年,石抹常山升官了,当了总管,管着兴元地区的军队,负责屯田,还管着宝鸡驿的军队,权当都总管万户,一年多后也死了。他儿子石抹乞儿继承了他的职位,管着本万户的军队,跟着都元帅纽璘去攻打重庆、泸州、叙州等地,打了好多胜仗。后来忽都叛乱,在临洮,石抹乞儿带着蒙古和汉军去讨伐。到了元二年,他跟着都元帅按敦移镇潼川。四年九月,他参加攻打蓬溪寨的战斗,战死了,他的儿子石抹狗狗继承了他的职位。
狗狗这狗子啊,平时不怎么打仗,但要真打起来,那可是相当勇猛!话说八年那年,跟着佥省严忠范一起带兵围困重庆,攻打朝阳寨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第一个爬上城墙。
九年的时候,宋朝将领昝万寿带着人马偷袭成都,狗狗只带了2000蒙古兵就把他打败了!十六年,朝廷看在他之前立下的功劳,赏了他金虎符,还封他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让他去遂宁驻守。十七年,又升官了,成了明威将军、管军副万户。后来,亦奚不薛蛮造反,狗狗跟着招讨使药剌海一起把他们平定了。行省也速带儿带兵去讨伐都掌、乌蒙、蚁子这些蛮族,在鸭楼关打仗,狗狗立了大功。
二十一年,狗狗只带了800蒙古兵就出征去打散猫蛮,在菜园坪和渗水溪都把他们打败了。然后,狗狗坚守石寨,一个月后,散猫蛮投降了,大盘蛮也跟着投降了。二十四年,狗狗升迁为怀远大将军、夔路万户,调到重庆驻守。二十六年,狗狗去世了,他儿子安童继承了他的职位。
楚鼎,老家是安丰蒙城的。他爹王弁,在金朝当过镇国上将军、寿春府防御使,官儿不小。金朝灭亡后,他爹投降了宋朝,被派去守宿州。己亥年,宿州被金朝的阿术鲁给收复了,他爹王弁继续守着。结果宋朝军队来攻打宿州,城破了,他爹战死了。
宋朝人把楚鼎抓到镇江府关了十四年,后来才大赦天下放了他。到了元朝至元十二年,元军渡江,楚鼎跟着太平州知州孟之缙一起投降了。元朝行省派楚鼎去劝降宁国府守将孙世贤,孙世贤投降了。朝廷任命楚鼎为管军总管,后来又升官为怀远大将军,让他带兵镇守宁国。他还平定了建平、南湖、广德等地的盗匪。
楚鼎还和权万户孛罗台一起护送徽州招抚使李铨的儿子李汉英回徽州,并劝说李铨投降。到了至元十三年,李汉英和李世达反叛了,旌德、太平两县也跟着造反。楚鼎和兀忽纳带兵过去平叛,用了徽州人郑安的计策,兵不血刃就平定了叛乱。至元十五年,楚鼎才正式领到官印。
至元十八年,元朝出兵攻打日本,楚鼎带着一千多人跟着左丞范文虎一起出海。结果碰上大风,船给打坏了,楚鼎抱着破船板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漂到一座岛上,正好碰上范文虎的船,这才到了高丽的金州合浦,在海边安营扎寨。散落在海上的士兵也陆续漂过来集合,楚鼎就带着他们回去了。
樊楫是冠州人。一开始他在军队里当个小官,跟着参政阿里海牙在鄂州、江陵打仗,立了功,就被行省任命为都事。宋朝灭亡后,他跟着元朝朝廷进京,官职也升了,改任员外郎。后来又跟着军队平定广西,升了郎中。再后来,又参加了攻打崖山的战役,官职又升了,成了参议行中书省事、同知湖南宣慰司事。
过了二十一年,他又升官了,当上了佥荆湖占城行中书省事。他跟着阿里海牙去征讨交趾,可惜没打胜仗,灰溜溜地回来了。二十四年,元朝再次征讨交趾,樊楫升任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这次出兵有三路大军,皇子镇南王和右丞程鹏飞各率一路,一路攻打永平,一路攻打女儿关。樊楫和参政乌马儿率领水军从海上进攻,在安邦口遭遇了敌军船只。樊楫指挥水军奋勇作战,斩杀敌军四千多人,活捉一百多人,缴获战船一百多艘,还有无数的武器装备。之后,他们到达万劫山,与镇南王的部队会合。十二月,大军进攻交趾,交趾守将陈日烜丢下城池逃跑了,跑到敢喃堡去了。
第二年正月,镇南王攻打敢喃堡,攻破了城池,陈日烜逃到了海里。交趾人都把粮食藏起来逃跑了,负责运送粮草的张文虎也没把粮食送来。二月,天气炎热,粮食都快吃完了,镇南王只好下令撤军。樊楫和乌马儿率领水军撤退,结果在白藤江被敌军拦截。当时正是退潮,樊楫的船搁浅了,敌军的船只蜂拥而至,箭如雨下。他们奋力抵抗,从早上卯时打到晚上酉时,樊楫身负重伤,跳入水中,被敌人用钩子钩住,毒死了。至顺元年,朝廷追赠他“推忠宣力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江浙行省右丞、上党郡公”的称号,谥号为“忠定”。
张均,是济南人。他爹张山,跟着军队去打宋朝,立了功,被封为百户,没多久又升了总把,最后战死了。
张均继承了他爹的百户职位,跟着亲王塔察儿去攻打鄂州,结果脸上中了流矢。中统三年,他又跟着军队去征讨李璮,立了功,被总帅提拔为千户,领兵守卫淄州。
至元六年,他跟着左丞董文炳去攻打宋朝的五河口,在濠州北面跟宋军遭遇,结果撞上了宋军的埋伏,张均带领大家拼死抵抗,最后打败了敌人。至元十年,他又攻打涟州,夺取了孙村堡。至元十二年,皇上赏赐给他金符,授予他忠翊校尉、沂郯翼千户的官职。后来他又参加了攻打芜湖的战役,缴获了宋军的战船,俘虏了四十多人。之后,他又跟着丞相阿塔海打仗,立了功,被加封为武略将军。至元十四年,皇上赏赐给他虎符,又加封他为宣武将军。至元二十二年,他升任松江万户。
至元二十四年,他跟着镇南王去征讨交趾。至元二十六年,他又参加了北方的战役,被提升为明威将军、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至元三十年,世祖皇帝亲自去征讨乃颜,张均跟着皇帝一起去了,因此受到了赏赐。成宗皇帝即位后,命令张均在和林屯田,他规划得井井有条,很有办法。后来诸王药木忽儿北征,军队的粮饷都靠张均负责供应,从没出现过短缺的情况,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对他更加赏赐有加。大德元年,他被改任为和林等处副元帅,后来又历任宣尉司同知,最后升任都元帅,并被加封为镇国上将军。延祐元年,张均去世了。他的儿子张世忠继承了他的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的职位。
信苴日,是个僰人,姓段。他祖上是大理国王,后来被权臣高氏家族给弄下台了。到了癸丑年,那是元宪宗在位的时候,世祖皇帝奉命南征,消灭了高祥这个家伙,然后让段兴智掌管大理国政。
乙卯年,段兴智和他叔叔信苴福一起进京朝见,皇上赏赐了他们金符,让他们回国去了。丙辰年,他们献上了地图,请求朝廷彻底平定各部族,还上奏了一份治理百姓、征收赋税的方案。宪宗皇帝特别高兴,赐名段兴智为“摩诃罗嵯”,让他统领所有白蛮、爨蛮等部族,并让信苴福统领军队。段兴智就把大理国的事务交给了他弟弟信苴日,自己和信苴福带着两万僰族和爨族军队当先锋,跟着大将兀良合台一起平定那些没归顺的郡县,还攻下了交趾。在回朝的路上,段兴智去世了。
中统二年,信苴日进京朝见,世祖皇帝又赏赐了他虎符,让他统领大理、善阐、威楚、统失、会川、建昌、腾越等地的城池,这些地方的万户以下官员都听他指挥。到了至元元年,有个叫舍利畏的家伙联合威楚、统失、善阐等地和三十七个爨蛮部族造反,他们杀了各地的守将。善阐的守军抵挡不住,赶紧派人求救。信苴日带兵前去讨伐,在威楚的宝满裔打败了他们。他又派孛罗去攻打统失城,又取得了大胜,顺利拿下统失。那年秋天,舍利畏又纠集十万大军准备攻打大理,朝廷命令都元帅也先和信苴日一起前去讨伐。军队到了安宁,跟舍利畏遭遇,打败了他,收复了善阐,威楚也投降了,新兴也平定了,石城、肥腻也被攻克,爨蛮部族彻底平定。
三年后,信苴日进京朝见,皇上表彰他的功劳,赏赐了他金银、衣服、马鞍、兵器。十一年,赛典赤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重新规划各地的名称,任命信苴日为大理总管。没过多久,舍利畏又造反了,信苴日派石买等人假扮商人,带着礼物去见舍利畏,然后突然袭击,用长矛刺死了舍利畏和他一个同伙,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示众。云南行省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又赏赐了他一锭金子和一件金织纹的衣服。于是,大理设立了郡县,任命了官员,开始征收赋税,推行各种政策,跟中原地区差不多了。
十三年,缅国带了几万大象兵,抢掠金齿南甸,想攻打大理,云南行省派信苴日和万户忽都带着一千骑兵去抵挡。信苴日因为立功,被任命为大理蒙化等地的宣抚使。十八年,信苴日和他的儿子阿庆再次进京朝见,皇帝非常赞赏他们的忠诚和勤劳,提升信苴日为大理威楚金齿等地的宣慰使兼都元帅,还让阿庆留在东宫当侍卫。等到他们告辞的时候,又任命信苴日为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十九年,朝廷命令他跟右丞拜答儿一起迎接从缅甸回国的军队,走到金齿的时候,因为生病去世了。信苴日治理大理,一共二十三年。
阿庆继承了爵位,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镇国上将军,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还佩戴着金虎符。
王昔剌,保定人。他一开始就跟着世祖忽必烈,因为骁勇善战,被赐名昔剌拔都。他参加了钓鱼山和阿里不哥的战役,屡立战功,被赐予金符,官至武卫亲军千户。中统三年,他跟随军队征讨济南的李璮,多次打胜仗。中统四年春天,元帅阿术驻军河南,派昔剌率领蒙古汉军重新控制了宿州。至元六年,他被赐予虎符,升任海州万户。他率兵攻打盐林山寨,俘获了很多敌人。至元十年,他被任命为东川行枢密院同佥。至元十五年,他在征讨夔府的战役中立下功劳。至元十六年,他调任万州镇守,最终在军中去世。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宏,一个叫宁。宏早些时候就佩戴着金符,担任左卫千户。后来枢密院打算让宁继承他父亲的武职,但宁却把机会让给了哥哥宏。于是,宏被任命为中卫都指挥使,佩戴着他父亲的虎符,而宁则代替宏担任千户,佩戴金符。宁跟随阿剌台、憨合孙北征,在阿纳秃阿之地追击脱脱木儿军队。战争结束后,他又跟随别急里迷失等人一起打击贼寇外剌,斩杀敌军百余人。他还跟随忽鲁忽孙北征,立下战功。后来他升任右卫亲军总管,之后又改任前卫都指挥使司佥事。他的儿子处恭继承了宏的职位,最后做到侍御史。
赵宏伟,字子英,是甘陵人,后来搬到颍川去了。元朝至元十三年,元朝军队攻打南宋,赵宏伟写了一封信给元帅宋都,宋都觉得他很厉害,就让他带兵去临江那边打仗。
到了吉州,南宋主将管忠节和路分邹超带兵出来迎战,赵宏伟把他们打败了,追击了二十多里,逼近了吉州城,跟城里的人讲明利害关系,吉州知州周天骥就投降了。宋都觉得赵宏伟立了大功,赏了他三十两银子,任命他为吉州参佐官。
吉州有一些老百姓造反,赵宏伟在桥下设下埋伏,用火攻,反贼被打退了,埋伏的士兵冲出来,把反贼杀得差不多,赵宏伟乘胜追击,捣毁了他们的老巢,剩下的反贼出来抵抗,赵宏伟又调转兵力从背后袭击,杀了他们的头目,整个吉州就安定下来了。
宋朝的厢禁军总管王昌和勇敢军总管张云,勾结新投降的五营军队造反。事情败露,王昌被抓了;赵宏伟夜袭张云,把张云杀了,献上人头,还俘虏了五百多名叛军。宋都想要把他们全部杀掉,赵宏伟说:“这些人都是被逼无奈才犯错的,现在全部杀掉,怎么才能安定那些动摇的人呢?” 所以那些人就免于一死。因为功劳,赵宏伟被任命为太和县尹。
宋朝丞相文天祥派他的将领罗开礼和叶良臣,集合军队计划收复吉州、赣州和临江,赵宏伟杀了叶良臣,俘虏了罗开礼,放了其他人。
至元十五年,因为功劳,赵宏伟被赏赐了金符,升迁为瓜州河渡提举。至元十七年,他又调任衡州路总管府治中。当时有很多盗贼在衡州活动,赵宏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屯田,百姓有了充足的食物,盗贼也改行务农了,衡州就安定下来了。
1312年,也就是元仁宗延祐三年,我爷爷去世了,享年44岁。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追封为天水郡侯,谥号贞献。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思恭,也被追封为天水郡侯;另一个叫思敬,后来被朝廷征召,当上了教授。还有个堂兄弟叫赵琏,他的事迹另有记载。
话说我爷爷早年,公元1305年,也就是元武宗大德五年,靠着董士恒的推荐,当上了浙江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那年镇江大旱,他减免了九万多石的赋税。可是有些官员害怕担责任,私底下又向老百姓收税,百姓实在没办法了。我爷爷知道后,亲自去调查,最终把那些多收的税款都给免了。后来又碰上大风大浪,润州、常州、江阴等地好多房屋都被冲毁了,老百姓没东西吃。我爷爷想打开粮仓赈灾,可是那些官员说没得到上级的批准,不敢擅自行动。我爷爷说:“百姓都快饿死了,我擅自行动有罪,我先担着!”说完就打开了粮仓,救活了十几万人。后来他升迁为江南行台都事。
1311年,江南又闹大饥荒,我爷爷建议用没收的赃款来救济灾民,这才让老百姓活了下来。公元1314年,他被召回朝廷,担任内台都事。仁宗皇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听说过我爷爷的大名,对他非常器重,经常用字来称呼他。后来我爷爷外放去浙江东道当廉访副使,临行前去皇宫辞行,仁宗皇帝还赏赐了很多钱财和绸缎,让他自己挑选。到了浙江东道后,我爷爷听说当地有个叫许谦的人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就把他请来当老师,于是很多人开始向他学习。没过多久,我爷爷就升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到了公元1322年,他辞官退休。
公元1326年,他又被起用,担任福建道肃政廉访使。没过多久,因为生病就再次辞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