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公楠,字国材,是江西建昌人,是宋朝礼部侍郎燕肃的七世孙。他妈雷氏曾经梦到五彩巨翼飞进帐篷,之后就生下了他。
燕公楠十岁就能写文章了,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墓旁守孝三年。后来他乡试考了两次,都没考中。之后被一位军事长官看中,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赣州通判。
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后,在至元十三年,赣州的军事长官推荐他担任赣州同知。到了至元十四年,因为在平定广南的战役中立了功,他又升迁为吉州路总管府同知。
至元二十二年夏天,他被召到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皇上对他问答很满意。元世祖忽必烈还给他赐名赛因囊加带,让他参与国家大事,但他推辞了,请求外放。
于是,他被任命为江浙行中书省佥事,不久又调到江淮地区。元朝设立尚书省后,他又担任江淮行尚书省佥事。
江淮地区在宋朝的时候是边境地区,所以有很多荒地。燕公楠就建议在两淮地区开垦屯田,他还亲自指导,效果非常好,荒地一天天变少了。
至元二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大司农,同时还负责八道劝农营田司的事务。他到各地巡查,兴修水利,解决问题,政绩显著。他还弹劾了江西营田使沙不丁贪污腐败,最终把沙不丁罢免了。
公元1290年,他被任命为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当时虽然桑哥已经被击败了,但是很多坏毛病还没改掉,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上奏朝廷,详细地说明了情况,请求朝廷进行改革,巩固国家的基础。元世祖很高兴。
正赶上朝廷要更换政府大臣,元世祖就问他有哪些人选合适。他推荐了伯颜、不灰木、阇里、阔里吉思、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个人。元世祖又问谁可以担任丞相,他说:“现在天下人都盼望着安童,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元世祖又问第二人选是谁,他说:“完泽可以。”第二天,完泽就被任命为丞相,而他也被任命为平章政事,但他推辞了。后来,他被改任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朝廷还赏赐给他弓箭和十个卫士护送他上任。
公元1293年,他又担任了大司农,期间查获了藏匿的公私田地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顷,每年还能上缴十五万一千一百斛粮食、二千六百贯钱、一千五百匹布匹和二千七百斤麻丝。元贞元年(1295年),他升任河南行省右丞,整顿盐法,老百姓因此受益。后来他被召回朝廷觐见。成宗皇帝因为他曾是先帝的旧臣,对他慰问关怀备至,并改任他为江浙行省右丞。第二年,他又升任湖广行省右丞。
期间,他处理了转运司判官唐申仗势欺人霸占民田,以及武昌县尹刘权杀害主簿并诬陷其家人的案件,严惩了他们的罪行。公元1298年,他被召回朝廷,不久后去世。皇帝听说后非常伤心,对他加倍赏赐,并特别下令让朝廷大臣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
马绍,字子卿,是济州金乡人,师从上党人张播学习。丞相安童在侍奉元世祖的时候,建议应该找一些儒士来讲解经史,增长见识。平章政事张启元认为马绍很合适,于是奏请朝廷,马绍被任命为左右司都事。后来他出任单州知州,当地百姓还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至元十年(1273年),他被任命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佥事。益都和宁海地区发生饥荒,他拿出粮食赈济灾民。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又被调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还没等他上任,江淮地区刚刚平定,需要官员去安抚治理,他就改任为和州路总管府同知,当地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十九年的时候,皇上把隆兴府划给太子当做东宫的领地,然后呢,任命他当东宫的总管,把他叫到京城,还让他当了刑部尚书。 你知道吗,当时万亿库的个小吏偷了四两绒线,当时的宰相想狠狠地惩罚他,结果吕蒙正说:“这东西不值钱,犯的错也不大,应该从轻发落。” 最后就决定打几板子放了他。 后来,河间有个叫李移住的家伙,到处乱说话,迷惑百姓,还图谋造反,皇上就派吕蒙正去调查审问,结果他救活了好几百人呢!
二十年,他升职了,当上了参议中书省事。 二十二年,又改任兵部尚书。 没过多久,他又回到刑部,继续当刑部尚书。 到了二十四年,朝廷设立了尚书省,吕蒙正被提升为参知政事,皇上还赏了他五千贯中统钞呢! 那会儿正好在更换货币,用新的至元钞代替旧的,这时候,以前信州三务提举,就是那个负责税收、仓储和军事的官员杜……
(此处内容未完,请提供后续内容)
杜璠因为反对元朝的钞法,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桑哥气冲冲地说:“杜璠算什么东西,竟然敢反对我的钞法!” 他想给杜璠定个重罪。马致远赶紧出来打圆场,说:“皇上鼓励大家直言进谏,说的对就采纳,说的不对也不要治罪。现在要重罚他,岂不是违背了皇上的旨意吗?” 多亏马致远从中斡旋,杜璠才免于一死,后来还被提拔做了尚书左丞。
有一次,驻守边疆的亲王部队伙食费超支了,有关部门向皇帝汇报,皇帝想追究责任,严惩不贷。马致远这时又站出来说:“现在边境正在打仗,要是追究责任,会影响将士的士气。超支的粮食,可以从明年的配给中扣除。” 皇帝觉得马致远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后来,宗室海都造反,有七十多万百姓逃到云州、朔州一带。桑哥想把这些人迁到内地安置,马致远坚决反对。桑哥生气地说:“马左丞偏袒汉人,是想让他们饿死吗?” 马致远不慌不忙地说:“南方气候温暖,北方人去了容易生病。如果担心他们饿死,不如按照人口数量发放羊马的饲料,让他们回到家乡,这样那些还没投奔过来的人也会高兴地来投靠了。大家意见不同很正常,丞相何必动怒呢?还是请皇上裁决吧!” 皇帝听后说:“马秀才说的对!”
桑哥召集了三十个各路总管,想让他们比比谁上缴的赋税多,以此来评判他们的功过。皇帝说:“赋税的多少,如果百姓不竭尽全力,是办不到的。再说,我的府库里,也不缺这点钱!”马致远回到衙门后,把皇帝的话记录下来,交给史官存档。
有人提议增加盐税,马致远独自一人坚决反对增加山东的盐税。有人提议增加赋税,马致远说:“如果不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即使增加几倍的税收,也是不够的。” 最终,这些提议都被搁置了。
都城里开辟了种植苜蓿的地,分给了居民,一些权贵趁机霸占土地。给马致远也分了一块地,但他坚决不要。桑哥想向皇帝请求赏赐马致远,马致远推辞说:“我能力不足却身居要职,一直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哪里敢贪图不该有的好处,自找麻烦呢!”
桑哥倒台后,查抄了他收受贿赂的名单,仔细查看,唯独没有马致远的名字。桑哥被罢黜后,感叹道:“如果我早点听从马左丞的建议,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皇帝说:“马左丞忠诚正直,值得学习,恢复他的原职吧!” 后来尚书省被撤销,马致远改任中书左丞,两年后因病辞职回家。元贞元年,他被提升为中书右丞,负责江浙省政务。大德三年,他又调任河南省。第二年去世,留下诗文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