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圭,字伯温,是北京大兴良乡人。一开始他在昭睿顺圣皇后的宫里当差,负责学习宫廷语言,并学习如何向皇帝奏报事情。他十一岁的时候就见过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他当上了中书省左司员外郎,没多久就升了郎中,然后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参议尚书省事。

至元三十一年,一次朝臣们向皇帝汇报工作,皇帝问起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些大臣们却说不清楚。这时梁德圭在旁边帮忙解释,说得条理清晰,非常明白。皇帝非常高兴,就把他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他在尚书省工作了很久,对钱粮的收支制度、官员的选拔任免、对藩王的赏赐等等都非常熟悉。有时候皇帝突然下令,来不及看奏章,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怎么措辞,梁德圭几句话就能把事情说清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他总是能说:“这件事应该按照某某律法处理,某年曾经有过这样的指示。”查阅之后,果然如此。

有一次北京发生地震,皇帝查看各州县的囚犯人数,发现数量太多了,觉得很奇怪。当时梁德圭在右司任职,皇帝就问他怎么回事。梁德圭回答说:“因为朝廷急于征收赋税,所以四处抓人,这才导致囚犯人数这么多。”皇帝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下令大赦天下所有欠税的人,老百姓都因此得到了好处。

到了大德年间,元成宗即位,他沿袭了元世祖的政策,朝廷以安定为治国方针,那些想升官的人都没能实现他们的愿望,于是结党营私,互相怨恨,他们就抓住一些事情来中伤梁德圭。恰逢皇帝生病,那些人就气势汹汹地指责梁德圭。梁德圭因为位高权重,不肯受他们的欺辱,就慷慨地承担责任,请求离开朝廷,被安置到湖广。皇帝病好之后,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召回,让他重新上任。梁德圭回到朝廷后,皇帝问他:“你这段时间去哪儿了?”梁德圭哭着说不出话来。皇帝赏赐给他酒食,让他去拜见母亲,梁德圭借口身体不好,请求退休。大德八年九月,梁德圭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