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是札剌儿氏的人,祖祖辈辈都住在阿难水东边。他爹叫孔温窟哇,因为跟成吉思汗有点亲戚关系,就在成吉思汗手下做事。跟着成吉思汗平定了篾里吉,还参加了征讨乃蛮部的战争,立了不少功。后来乃蛮部又造反了,成吉思汗带着六个骑兵逃跑,半路上没吃的了,他们抓到一只在水边喝水的骆驼,杀了烤了给成吉思汗吃。追兵快追上了,成吉思汗的马还累死了,其他五个骑兵都吓傻了,只有孔温窟哇把自己的马让给成吉思汗骑,自己挡住追兵,最后死了。成吉思汗这才逃过一劫。孔温窟哇有五个儿子,木华黎是老三。
木华黎出生的时候,帐篷里冒出一股白气,当时的神巫觉得很奇怪,说:“这孩子不一般啊!”木华黎长大后,沉稳果敢,很有智慧和计谋,胳膊粗壮有力,箭术高超,能拉开两石重的弓。他和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一起侍奉成吉思汗,都因为忠勇而闻名,人们管他们叫“掇里班曲律”,大概就是汉语里说的“四杰”吧。
话说成吉思汗带兵打仗的时候,有一次吃了败仗,赶上大雪,连营帐都找不着了,晚上只能睡在草地里。木华黎和博尔术就撑着皮袄和毡子,站在雪地里,挡着风雪保护成吉思汗,一直到天亮都没挪动一步。
有一天,成吉思汗带着三十多个人骑马走山沟里,回头问大家:“要是碰上敌人,怎么办?”木华黎说:“我愿意用我的身体挡在您前面!” 结果,敌人果然从树林里冲了出来,箭矢像雨点一样射过来。木华黎拉弓射箭,三箭射中了三个敌人。敌人的头领大喊:“你是谁?”木华黎说:“我是木华黎!”然后不慌不忙地卸下马鞍拿着挡在前面,护送成吉思汗安全撤离,敌人这才退走了。
后来,克烈部可汗跟乃蛮部打仗,向成吉思汗求救。成吉思汗派木华黎和博尔术带兵去支援,结果把乃蛮部的军队全歼在按台山下,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牲口。 可没想到,这个克烈部可汗后来竟然想暗算成吉思汗,他手下有个叫拔台的人知道了这事儿,赶紧偷偷告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刻派木华黎挑选精兵强将,半夜里偷袭了克烈部可汗的大营,可汗仓皇逃跑,最后死在了路上,其他的部落首领听说这事儿后,都纷纷来归顺了。
公元某年(丙寅年),成吉思汗当上了皇帝,第一个就封木华黎和博尔术为左右万户,还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国家能平定下来,你们俩的功劳最大。我与你们的关系,就像车和车辕,就像人和胳膊一样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千万别忘了当初的决心!”
话说金国那边,都说是他们的皇帝完颜璟滥杀宗亲,还特别荒淫无道。咱们皇帝一听,说:“我出兵是有正当理由的!” 辛未年(公元1211年),咱们就出兵打金国了,先打下了宣德府,接着又拿下了德兴府。
壬申年(公元1212年),咱们又攻下了云中、九原等地,然后包围了抚州。金兵号称四十万人,在野狐岭北边摆开阵势。木华黎说:“敌军人多我寡,不拼死一战,很难取胜啊!” 于是他带领敢死队,策马挥戈,大声喊叫着冲进敌阵。皇帝下令全军一起进攻,结果大败金兵,一直追杀到浍河,沿途尸横遍野,绵延百里。
癸酉年(公元1212年),咱们攻打居庸关,结果关城坚固,攻不进去。于是派将领阇别带兵去攻打紫荆口。金国的左监军高琪带兵来抵抗,还没开打就溃败了,咱们顺利拿下了涿州。接着又分兵攻下了益都、滨州、棣州等城池,然后又打到了霸州。史天倪、萧勃先后率领军队投降,都被封为了万户。甲戌年(公元1213年),咱们包围了燕京,金国皇帝请求议和,咱们就北撤了。
皇帝命令我军征讨辽东,到了高州,卢琮、金朴打开城门投降了。乙亥年(公元1213年),将领萧也先用计策平定了东京。接着进攻北京,金国的守将银青率领二十万大军在花道抵抗,结果被咱们打败了,斩首八万多。北京城里粮食吃光了,契丹军队打开城门投降,咱们大军逼近城下,城里的人杀了银青,推举寅答虎当了首领,然后全城投降。木华黎因为他们投降太慢,想把他们全部坑杀,萧也先说:“北京是辽西的重镇,现在投降了又把他们坑杀,以后谁还敢投降呢?”木华黎听了他的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然后奏报朝廷,让寅答虎留守北京,派吾也先担任兵马都元帅镇守北京。
之后,派高德玉、刘蒲速窝儿去招降兴中府,兴中府的同知兀里卜不听劝,还杀了蒲速窝儿,高德玉逃跑了。没过多久,兴中府的百姓杀了兀里卜,推举当地豪强石天应当首领,全城投降,石天应被任命为兴中尹兼兵马都提控。
张鲸这小子,在锦州拉起了一支十多万人的队伍,杀了节度使,自己还封了个临海郡王,后来居然来投降了。朝廷就让木华黎带着张鲸,让他统领北京十个提控的兵马,跟着掇忽阑一起去南方征讨那些还没归顺的州郡。木华黎暗地里觉得张鲸这小子心怀鬼胎,想造反,就让萧也先去监视他的军队。到了平州,张鲸装病拖延时间,又想偷偷跑掉,结果被监军萧也先抓住,押回朝廷处死了。
张鲸的弟弟气不过哥哥被杀,就占据锦州造反,还把平州、滦州、瑞州、利州、义州、懿州、广宁州这些地方都给抢了。木华黎带着蒙古将领不花他们,率领几万大军去讨伐他。很多州郡的长官都被杀了,剩下的都投降了。木华黎他们打到红罗山,守将杜秀也投降了,朝廷还封他做了锦州节度使。丙子日,张鲸攻陷了兴中府。七月,木华黎大军逼近兴中。
之前木华黎派吾也而他们去攻打溜石山,还给他们下命令说:“要是现在猛攻,敌人一定会派兵来救援,咱们就截断他们的归路,这样就能把他们全抓住了!”他还派蒙古将领不花在永德县东边等着。张鲸果然派他儿子东平,带着八千骑兵和三万步兵去救溜石山。蒙古不花带兵迎战,赶紧派人报告木华黎。木华黎半夜就带兵飞速赶来,在神水县东边跟张鲸的军队相遇,两面夹击。木华黎把一半的兵马下马步战,还挑选了几千个箭术好的士兵,命令他们说:“敌人的步兵没穿盔甲,赶紧射!”然后下令骑兵一起冲锋,大获全胜,杀了张鲸的儿子东平,还有将近一万二千八百多敌人。
攻克了开义县,然后包围了锦州。张鲸又派张太平、高益出战,结果又被击败了,斩首三千多人,淹死的更是数不清。围困了一个多月,张鲸因为将领们不卖力,杀了二十多个败将。高益害怕了,把张鲸绑起来投降了,张鲸最终被处死了。广宁的刘琰、懿州的田和尚也投降了,木华黎说:“这些叛贼,留着他们也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除了工匠和优伶,其他的全部杀光了。攻克了苏州、复州、海州三州,还杀了完颜家的奴仆。咸平宣抚薄鲜他们带着十多万兵马,逃到了海岛上。
公元1227年(丁丑年)八月,皇帝下诏封我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还赐给我誓券和黄金印章,上面刻着“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几个字。 皇帝把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个军队,以及吾也而契丹、蕃、汉等军队都交给了我指挥。皇帝还特意嘱咐我说:“太行山以北的地区,朕亲自经略,太行山以南的地区,就靠你努力了!” 他还赐给我九斿大旗,这可是皇帝出行时才用的旗帜,然后又告诉众将士说:“这面木华黎当年用过的九斿大旗,代表着皇帝的号令,就如同朕亲临指挥一样。” 于是,我在云州和燕京设立了行省,准备以此为基地,进军中原。我从燕京南下,攻占了遂城和蠡州等城池。
冬天,我们攻破了大名府,接着又向东攻占了益都、淄州、登州、莱州、潍州、密州等州。到了公元1228年(戊寅年),我从西京出发,翻越太和岭进入河东地区,攻下了太原、忻州、代州、泽州、潞州、汾州、霍州等州,这些地方都投降了我们。之后,我们又攻占了平阳,金朝的守将丢下城池逃跑了。我派先锋将领拓拔按察儿率领蒙古军队驻守在那里,抵御金兵,同时让义州监军李廷植的弟弟李守忠代理河东南路帅府的事务。
公元1229年(己卯年),我派萧特末儿等人从云州、朔州出发,攻打并降服了岢岚、火山等地的军队。我任命谷里夹打为元帅达鲁花赤,攻克了石州、隰州,又攻打绛州,最终将其拿下。公元1230年(庚辰年),我又从燕京出发,南下攻打赵州,到达满城。真定府的武仙主动前来投降。 当时河北西路兵马的负责人史天倪向我进谏说:“现在中原地区大致平定,但是我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仍然纵兵抢掠,这可不是王者安抚百姓的做法啊!” 我听了之后说:“你说得对!” 于是下令禁止军队抢掠,所有俘获的老人和孩子,都送他们回到家乡。军队纪律立即肃然,百姓们也都很高兴。
军队到达滏阳,金朝邢州的节度使武贵前来投降。我们攻打天平寨,将其攻破。我派蒙古将领不花率领一部分军队,平定了河北的卫州、怀州、孟州,并进军济南。严实籍率领所属相州、魏州、磁州、大名府、恩州、博州、滑州、浚州等地的三十万户人家前来投降。
金兵在黄陵冈扎营,号称二十万大军,派两万步兵去袭击济南。木华黎只带五百轻骑兵就把他们打跑了。然后,他汇合大军,逼近黄陵冈。金兵在河岸南边摆开阵势,摆出一副要拼死一战的架势。木华黎说:“这仗不能用长兵器,得用短兵器才能取胜。”他命令骑兵下马,弓箭手拉满弓齐射,他自己也下马督战,结果大败金兵,淹死的人很多。
接下来,他们进攻楚丘。楚丘城虽然小,但地势坚固,四面环水。木华黎命令士兵用草木填平护城河,一直填到城下。严实率领部队率先登城,攻破了楚丘。攻下单州后,又包围了东平府,并设立山东东西路行省,还特意嘱咐说:“东平府的粮食快吃光了,他们一定会弃城逃跑,你等着他们撤兵,再进城安抚百姓,千万别为难当地官吏,以免坏事。”然后留下梭鲁忽秃率领三千蒙古兵驻守东平。
四月辛巳日,东平府粮尽,金朝行省忙古逃往汴京,梭鲁忽秃追击,斩杀七千多金兵,忙古只带着几百骑兵逃跑了。严实进城后,设立行省,安抚百姓。在此之前,郡王带孙攻打洺州没有成功,这时候,就派石天应去攻打,结果攻下了洺州。五月,军队返回野狐岭。宋朝涟水忠义统辖石珪前来投降,被任命为济州、兖州、单州三州的都总管,还赏赐给他绣衣玉带,并鼓励他说:“你毫不畏惧,跋涉千里来投奔我们,我很快就会上奏朝廷,给你更高的爵位,你一定要继续努力啊!” 京东安抚使张琳也投降了,被任命为山东东路益都、沧州、景州、滨州、棣州等州的都元帅府事。郑遵也率领枣乡、莜县投降,枣乡、莜县被升格为元州,郑遵被任命为节度使,兼任元帅府事。
话说秋天八月,我从驻扎在青冢的地方出发。监国公主派使者来慰问军队,还举办了盛大的犒劳将士的宴会。之后,我们渡过东胜河,西夏国的李王主动提出,要派五万兵力协助我们。到了冬天十月,我们又从云中出发,经过太和寨,进入葭州,金国的将领王公佐逃跑了,我任命石天应为行台兵马都元帅。接着我们攻打绥德,攻破了马蹄寨,距离延安只有三十里就停下来驻扎了。
金国的行省完颜合达率领三万大军在延安城东列阵。蒙古将领不花带着三千骑兵去侦察,回来报告说:“敌人看到我们兵力少,轻敌了,明天我们决战,可以先假装败退,然后用埋伏的兵力打败他们。”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半夜,我们大军衔枚疾进,埋伏在城东十五里两座山谷之间。第二天,蒙古不花率军前进,看到金兵就丢下鼓旗逃跑。金兵果然追了上来,我们伏兵四起,鼓声震天动地,万箭齐发,金兵大败,我们斩杀七千人,缴获战马八百匹。完颜合达逃回延安坚守,我们围困了十天,没能攻下,于是转向南边攻打洛川,攻克了鄜州。
北京的权帅石天应抓获并送来了金国的骁将张铁枪。木华黎责问他为什么不投降,张铁枪大声回答说:“我受金朝的恩惠二十多年了,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只有死路一条!”木华黎被他的忠义所感动,想要给他解开绳索,但是其他将领因为张铁枪不肯投降而愤怒,最终将他杀害了。之后,我们攻下了坊州,又举行盛大的犒劳士卒的宴会。听说金国又夺回了隰州,我任命轩成为经略使,于是我们又从丹州渡过黄河,包围隰州,并攻克了它。我留下合丑统领蒙古军队镇守石州和隰州之间,并任命田雄代理元帅府的事务。
壬午年秋天七月,我命令蒙古将领不花率领军队出兵秦陇,以壮声势。我们考察了山川的险要情况,大军经由云中,攻下了孟州的四蹄寨,并将那里的人迁到州城。接着我们攻克了晋阳的义和寨,又攻克了三清岩,攻入了霍邑的山堡,并将那里的人迁到了赵城县。我们逼近青龙堡,金国的平阳公胡天作率兵抵抗,他的裨将薄察定和监军王和开壁都投降了,我们把胡天作迁到了平阳。
八月,天上星星白天都能看见,隐士乔静真说:“现在看天象,不宜出兵征战。”
木华黎说:“皇上命令我平定中原,现在河北虽然平定了,但是河南、陕西秦州、巩州还没拿下,如果因为天象不好就不出兵,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再说,违抗皇上的命令,这能算是忠臣吗?”
十月冬天,军队越过晋州到达绛州,攻克了荣州的胡瓶堡,走到哪里,沿途百姓都望风归顺。河中地区长期被金朝控制,到了这个时候,也重新归顺了大元。木华黎召见石天应,说:“蒲州是河东的军事要地,我挑选守将,非你不可。”于是任命石天应为河东南北路陕右关西行台的负责人,平阳的李守忠、太原的攸哈剌拔都、隰州的田雄都受他节制。
木华黎命令石天应建造浮桥,方便军队渡河,然后渡过黄河,攻克了同州,拿下蒲城,直奔长安。金朝京兆行省的完颜合达率领二十万大军坚守长安,久攻不下。于是木华黎就派兀胡乃、太不花率领六千兵马驻守长安,又派按赤率领三千兵马去攻打潼关,自己则率军西进攻打凤翔。
一个月过去了,凤翔还是没攻下来,木华黎对将领们说:“我奉命征讨,几年时间就拿下了辽西、辽东、山东、河北,并没有费多大劲;以前攻打天平、延安,现在攻打凤翔,都久攻不下,难道是我的将星要陨落了吗?”于是,他把军队驻扎在渭水南岸,派蒙古将领不花南下攻打牛岭关,绕道宋朝的凤州后返回。
话说当时,中条山上的土匪头子侯七,带着十多万人马,眼瞅着朝廷大军西征,就打算趁机偷袭河中府。石天应就派另一个将领吴权府,带五百兵马,晚上从东门悄悄出发,埋伏在两座山谷之间。石天应还特意嘱咐吴权府说:“等贼兵过半的时候,你们立刻发起攻击,我从正面冲锋,你们从后面进攻,这样就能打胜仗了!” 结果吴权府喝醉了酒,错过了时机,石天应自己战死了,城池也被攻破了。 那些土匪烧毁了房屋,杀害抢掠百姓,然后就撤回中条山去了。
朝廷派出的先锋元帅按察儿,立刻追击,打败了土匪,斩杀了数万敌人,侯七又逃跑了。后来,木华黎让石天应的儿子斡可袭继承了他父亲的兵权。癸未年春天,军队回师,浮桥还没造好,木华黎就对众将说:“桥还没修好,难道就能干坐着等吗?” 于是他又攻下了河西的十多个堡寨。 三月份,军队渡过黄河,回到闻喜县,木华黎这时病得很重,他叫来弟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建立大功,披甲执锐已经快四十年了,东征西讨,没有什么遗憾,只是可惜汴京还没攻下啊,你一定要继续努力!”说完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
后来,太祖皇帝亲自攻打凤翔,他对将领们说:“要是木华黎还在,我就不必亲自来这里了。” 至治元年,朝廷下诏追封孔温窟哇为“推忠效节保大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追封木华黎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木华黎的儿子孛鲁继承了他的爵位。
孛鲁,那可是个沉稳英勇、相貌堂堂、心胸宽广、深受爱戴的人,而且还会说好几种外国话,骑射技术更是顶呱呱!二十七岁那年,他就进京到朝廷办事去了。那时候太祖皇帝正在西域,夏国的国王李王偷偷摸摸地勾结外敌,图谋不轨,就秘密下令让孛鲁去讨伐他。
甲申年秋天九月,孛鲁攻打银州,很快就拿下了,斩杀了数万敌军,缴获了数十万俘虏、牲畜,还抓住了监府塔海。然后他命令都元帅蒙古不华率兵镇守重要的关隘,自己就回朝了。乙酉年春天,他又回到了朝廷。
真定府的同知武仙造反了,他杀了都元帅史天倪,还胁迫老百姓逃到双门寨去了。武仙的弟弟当时被扣押在军队里,武仙带着家人逃回家,结果被孛鲁派去的撒寒追到紫荆关给杀了。之后,孛鲁就让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接替他当都元帅。
丙戌年夏天,朝廷下令给那些有功的将士们赏赐土地和粮食,叫做“十投下”,孛鲁排在第一位。
宋将李全占领了益都,还抓了元帅张琳,送去了楚州。秋天九月,郡王带孙率领军队包围了李全在益都。冬天十二月,孛鲁带兵进入齐地,先派李喜孙去劝降李全。李全本来想投降,但是他的部将田世荣等人不同意,结果把李喜孙给杀了。
丁亥年春天三月,李全突围想逃跑,结果被孛鲁军队打了个大败仗,斩杀了七千多敌军,还有无数人自己踩踏淹死,那场面惨不忍睹。夏天四月,益都城里的粮食吃光了,李全投降了。很多将领都说:“李全这是走投无路才投降的,心里根本不服,现在要是不杀了他,以后肯定还会惹事。”孛鲁说:“不对,杀一个人很容易。山东还有很多地方没投降呢,李全平时很得人心,杀了他不仅不能立威,反而会失去民心。”于是他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自己决定怎么处理李全。最后,朝廷任命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的行省,让郑衍德、田世荣当他的副手。各郡县听说后,纷纷归顺,山东全境平定下来了。
当时滕州还在金国的控制下,有些将领觉得天气太热,现在进攻不太合适。孛鲁却说:“皇上亲自率领大军,平定西域好几年了,也没听说过夏天不能打仗,我们怎么能自己偷懒呢!”于是他立刻下令出兵。金兵出来迎战,结果被我们打败了,斩杀了三千多敌人,剩下的老百姓都打开城门投降了,滕州就归石天禄管辖了。然后,让先锋元帅萧乃台率领蒙古军队驻扎在潍州和兖州,又命令课课不花带着三千兵驻扎在潍州、沂州和莒州,以防备南宋。还派千户按札率领大军驻扎在河北,防备金国。
九月,军队回师,到了燕京,在昌平打猎,当地老百姓拿着牛酒来进献,孛鲁拒绝了。回京后,他赏赐了馆驿的工作人员几百两银子。后来听说太祖皇帝去世了,他就赶紧赶往北庭,非常悲痛,结果得了病。戊子年五月,孛鲁去世了,享年三十二岁。至治元年,朝廷追封他为“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定。
他留下了七个儿子:老大叫塔思,老二叫速浑察,老三叫霸都鲁,老四叫伯亦难,老五叫野蔑干,老六叫野不干,老七叫阿里乞失。
塔思,名字叫查剌温,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很有才华,很有战略眼光,完全继承了祖上的优秀基因。他爷爷木华黎经常说:“完成我的愿望,就靠这个孩子了!”塔思长大后,每次说话都先强调忠孝,他说:“大丈夫受到皇帝的厚恩,就应该在战场上拼死效力,报答皇恩,怎么能萎靡不振,贪图眼前的安逸,丢了祖先打下的基业呢!”他十八岁的时候继承了爵位,然后前往云中。
庚寅年秋天九月,叛将武仙包围了潞州,太宗皇帝命令塔思去救援。武仙听到这个消息,就退兵十多里。大部队还没到,塔思就带着十几个骑兵去侦察敌情,武仙害怕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塔思说:“天快黑了,等到明天早上再打。” 当天夜里五更,金将移剌蒲瓦来袭击,我军作战不利,退守沁南。敌人又攻打潞州,城池失守,主将任存战死了。
十月,皇帝亲自带兵征讨,派万户因只吉台和塔思一起收复潞州。武仙夜里逃跑,塔思他们追击,斩首七千多级,然后让任存的侄子统领他的军队。十一月,皇帝攻打凤翔,命令塔思守卫潼关,以防备金兵。河中地区自从石天应战死后,又落入金国手中。辛卯年,皇帝亲自攻打并占领了河中,金元帅完颜火燎逃跑,塔思追上去把他杀了。
壬辰年春天,睿宗皇帝和金兵在汝州、汉州之间对峙,金兵有二十万步骑,皇帝命令塔思和亲王按赤台、口温不花一起带兵先渡过黄河,作为声援。他们到达三峰山,和睿宗的军队会合。金兵列好阵势,准备开战,这时下起了大雪,金兵四散开来,塔思冒着箭雨和石头,首先冲破了敌人的锋线,其他军队随后跟进,大败金兵,俘虏了移剌蒲瓦。完颜合达一个人骑马逃到钧州,塔思追上去把他杀了,然后占领了钧州。
三月,皇帝北还,下令塔思和忽都虎统兵,平定了河南地区,很多郡县都投降了,只有汴京、归德、蔡州还没攻下。塔思派使者请求说:“我的祖上,辅佐皇上建立大业,屡立战功。我继承了世袭爵位,却没有什么功劳,去年又在 上党地区打了败仗,罪该万死,我希望能够分担攻打汴京的任务,来报答皇恩。”皇帝赞赏他的话,命人占卜,结果不吉利,就作罢了。癸巳年秋天九月,塔思跟随定宗皇帝在潜邸,东征,在辽东俘虏了金国的咸平宣抚使颜万奴。颜万奴从乙亥年开始率领军队保卫东海,直到这时才被平定。
甲午年秋天七月,朝廷在行宫办公。当时诸位王爷都在开会,皇帝看着塔思说:“先皇开创的大业,已经持续了四十年。现在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这些国家都归顺了,只有东南地区还没接受我们的教化。我想亲自出征,讨伐他们,你们觉得怎么样?”大臣们都没说话,塔思回答说:“我家世代蒙受皇恩,希望能报答万一,机会就在今天。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愿借着您的威势,扫平淮河、浙江地区,不用您老人家亲自去冒险了!”皇帝很高兴地说:“塔思虽然年轻,但他英勇有为,我很看重他,他最终能成就我们家的伟业。”皇帝赏赐给他黄金铠甲、玻璃腰带和二十张好弓,命令他和王子曲出一起率兵南征。
乙未年冬天,攻下了枣阳。曲出另率兵攻打襄阳、邓州,塔思率兵攻打郢州。郢州靠近汉江,城池坚固,兵力精良,而且有很多战船。塔思命令制造木筏,派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率领五百死士乘木筏进攻。同时,让骑兵沿着岸边射击,大败敌军,溺死的人超过一半,其余都逃回郢州城里。城池坚固,攻不下来,塔思就俘获了数万俘虏、马牛后撤军。
丙申年冬天十月,塔思又从邓州出发,到达了蕲州、黄州。蕲州派使者送来金银财宝、牛酒犒劳军队,请求说:“宋国是小国,多年来一直向大朝进贡。希望王爷能顾念百姓的性命。”于是塔思就放过蕲州了。之后,塔思又攻下了符镇、六安县的焦家寨。
丁酉年秋天九月,塔思从八柳渡过河,进入汴京。守城的官员刘甫在大庆殿设宴庆祝。塔思说:“这是以前金国皇帝住的地方,我们是臣子,不能住在这里。”于是就在刘甫家里设宴。冬天十月,塔思又和口温不花一起攻打光州,主将黄舜卿投降。口温不花另率兵攻打黄州。塔思攻打大苏山,斩杀数千人,俘获了数千俘虏、牛马。
戊戌年春天正月,塔思到达安庆府,官民都逃到江东去了。到了北峡关,宋朝的汪统制率领三千士兵投降,被迁到尉氏。三月,朝廷在行宫办公。秋天九月,皇帝在行宫设宴款待群臣,塔思喝醉了。皇帝对侍臣说:“塔思的神采已经消失了,还能坚持多久呢!”冬天十二月,塔思回到云中。
己亥年春天三月,塔思去世,年仅二十八岁。
子硕笃儿小时候,他弟弟速浑察就聪明懂事,很会察言观色。硕笃儿长大后,朝廷特别赏赐他三千户人家作为他的食邑,允许他竖立国王的旗帜,还给了他一枚五品官印和两枚七品官印,交给他的家臣保管,官署的设置也跟列侯一样。硕笃儿去世后,他的儿子忽都华继承了他的爵位;忽都华去世后,他的儿子忽都帖木儿继承;忽都帖木儿去世后,他的儿子宝哥继承;宝哥去世后,他的儿子道童继承。
速浑察这个人啊,性格非常严厉,赏罚分明,大家都怕他,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他和哥哥塔思一起跟着太宗皇帝打凤翔,立下了大功。后来带兵打到潼关,跟金兵作战,屡战屡胜。金朝灭亡后,皇子阔出攻打南宋的枣阳,一直打到郢州,速浑察都参与其中。己亥年,他哥哥塔思去世了,速浑察继承了他的爵位,然后在北京西边阿儿查秃的地方驻扎军队,负责管理中都行省的蒙古和汉军。其他行省的监察和镇守事务,都必须先向他汇报,他决定可行与否之后,再向上级汇报。皇帝曾经派使者去视察,看到他威风凛凛,气度不凡,手下士兵纪律严明,使者回朝后就把情况禀报了皇帝。皇帝说:“这真是木华黎的后代啊!” 有外国使臣来访,每次见到速浑察都吓得慌慌张张,说不出话来,速浑察都要安慰他们很久,他们才能把想说的话说完。身边的人就劝他说:“诸王百官都不敢越过您的规矩,您再用威严震慑他们,让他们害怕,为什么不稍微宽容一些呢?” 速浑察说:“你们说的对,但是情况不一样,宽严要根据情况而定。天下刚刚平定,民心还不稳定,万一守将自己放纵,突然发生变故,那就后悔莫及了。”没多久,速浑察就去世了。延祐三年,朝廷追赠他为“宣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郡王,谥号忠宣。
他留下四个儿子:忽林池继承了王爵;还有乃燕、相威、撒蛮。相威的事迹另有记载。
话说薛乃燕这个人啊,性格谦逊温和,特别好学,而且能力很强,大家都夸他贤能。他父亲速浑察去世后,宪宗皇帝要在他的几个儿子里选一个继承爵位,就选中了乃燕。乃燕死活不肯,说:“我还有个哥哥忽林池,爵位应该由他继承。” 皇帝说:“我知道,但是他性格比较软弱,恐怕担当不起这个重任。” 忽林池也坚决推辞,乃燕更是跪在地上,哭着死活不肯接受。没办法,最后乃燕说:“那好吧,王爵我不敢接受,但我愿意代替我哥哥处理军国大事。”
就这样,忽林池继承了国王的爵位。 处理任何事情,他都一定会和乃燕商量,乃燕的意见总是非常精辟,处理问题又迅速果断,从不拖泥带水。元世祖在当藩王的时候,就经常和乃燕讨论事情。乃燕总是能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对历史典故也特别熟悉。世祖就对身边的人说:“薛乃燕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 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薛禅”,这在他们的语言里,大概就是“大贤”的意思吧。
虽然乃燕位高权重,但他一直都非常小心谨慎,经常告诫自己的兄弟子侄们说:“咱们祖上跟着太祖皇帝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南征北战,辛辛苦苦奋斗了四十年,才取得了功名成就。所以我们全家都蒙受了皇恩浩荡,这份恩情已经非常大了。你们千万不能骄傲自满,怠惰懈怠,丢了先祖的脸,一定要引以为戒!” 后来,乃燕病死了。世祖皇帝听说后,非常悲痛。至正八年,朝廷追赠他中奉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等官职,还追封他为鲁郡公。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硕德,一个叫伯颜察儿。
老硕德啊,那可是个聪明能干的人才。皇上世祖登基后,他就进了皇宫侍卫,负责管理朝仪,后来还当上了通政院同知。有一次,他跟皇上说,辽东的斡拙和吉烈这两个少数民族老是闹事,应该派个可靠的大臣去跟他们好好谈谈。皇上当时正犯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呢,大臣们都说:“只有硕德将军最合适,他家世显赫,又是老功臣的后代。”皇上也觉得有道理,就问硕德愿不愿意去。硕德回答说:“我父亲当年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不怕吃苦,立下了汗马功劳。皇上您不嫌弃我年纪轻,经验不足,我愿意去!”皇上听了特别高兴,赏了他一件御赐的衣服,还给他准备了丰厚的饯行礼物,让他启程了。
硕德到了辽东后,把各地的万户长都召集起来,摆开阵势,控制住战略要地,然后抓住那些为首的匪徒,把他们杀了。那些跟着起哄的人一看事情闹大了,也都乖乖投降了。皇上听说后非常高兴,赏赐了不少东西给硕德,赏赐的多少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而定。后来,他还跟着皇上一起征讨乃颜,还出使西域,立下了不少功劳。他死后,皇上追封他为“推忠宣惠宁远功臣”,谥号“忠敏”,还追赠他资善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等官职,并追封他为鲁郡公。
老霸突鲁啊,跟着忽必烈打仗,一直当先锋大元帅,立下了不少战功。有一次,忽必烈还是皇子的时候,很轻松地跟霸突鲁说:“现在天下差不多平定了,我想劝皇上驻扎在回鹘,休养生息,你觉得怎么样?”霸突鲁回答说:“幽燕之地,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南边控制着长江淮河,北边连接着沙漠。而且天子必须住在中间,才能接受四面八方的朝拜。大王如果真想治理天下,驻扎的地方,非燕京不可。”忽必烈若有所思地说:“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我差点就犯错了。”
到了己未年的秋天,忽必烈命令霸突鲁率领军队从蔡州出发攻打南宋,还派人给宋朝边境上的将领写信,说明来意。然后,他和忽必烈的军队会合,一起南下。打了五仗,全胜!接着就渡过了长江,到达了鄂州。正巧这时候,元宪宗在蜀地驾崩了,阿里不哥在和林造反,忽必烈不得不北还,留下霸突鲁负责军务,等候他的命令。忽必烈到了开平府,登基称帝,然后把都城迁到了燕京。他曾经说过:“我能在燕京坐稳天下,全靠霸突鲁的功劳!”霸突鲁后来班师回朝,在中统二年病逝军中。大德八年,追封他为“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号武靖。他老婆帖木伦,是昭睿顺圣皇后同母的哥哥。
他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叫长安童,老二叫定童,老三叫霸都虎台;还有一个庶出的儿子叫和童,继承了王位。长安童的事迹另有记载。
塔塔儿台,是孔温窟哇第三个儿子的孙子,郡王的后代。他爸爸叫忙哥,跟着宪宗皇帝打仗,立下了不少功劳。己未年,攻打合州的时候,宪宗皇帝驾崩了,皇上就让塔塔儿台护送灵柩回北方。结果碰上阿里不哥造反,把他扣押了几天,后来他逃回来了,追兵把他抓回北方,要杀了他。这时候,亲王阿速台和玉龙塔思站出来说:“塔塔儿台是太师国王的后代,不能杀他!” 所以塔塔儿台就活下来了。
元朝建立的第一年,塔塔儿台跟着阿速台归顺了朝廷。世祖皇帝很赏识他,封他为怀远大将军,还给了他金虎符,世袭东平达鲁花赤的官职。朝廷还给他配了四十个侍卫,派驿站送他去上任。他在东平当官十年,治理地方很平稳,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稳日子,这都是托他的福。他四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了四个儿子。
他儿子只必,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元朝十四年,他担任东平的官员,官职是少中大夫,做了很多好事,以清廉著称。他还拿出自己家里两千多卷书,放在东平的庙学里,让学生们学习。后来,他又升任嘉议大夫,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之后又调到浙西。大德四年,他进京朝见皇帝,皇帝赏赐了他十匹金段锦缎。第二年春天,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他生了三个儿子,都早早去世了。从只必担任按察使开始,他的弟弟秃不申就继承了他的职位。
秃不申为人淳厚老实,喜怒不形于色,了解百姓的疾苦,又能用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遇到旱灾,他向上天祈祷,马上就下雨了。遇到饥荒,他就向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他和同事相处融洽,还兴办学校。后来,他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还刻了碑文。他五十一岁去世,留下了五个儿子:长子不老赤,次子塔实脱因,三子阿鲁灰,四子完者不花,五子留住马。他们依次继承了东平达鲁花赤的职位。
脱脱,是国王速浑察的孙子,聪明有智慧,很有计谋。他曾经奉命出征,战无不胜。他的父亲撒蛮,从小就聪明过人,还是婴儿的时候,世祖皇帝就把他当亲儿子一样抚养。曾经带他南征,一起坐船渡过长江,担心他会有危险,就把他绑在自己的床上。撒蛮长大后,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皇帝曾经下诏说:“男女有别,这是古时候的规矩,何况是后宫呢?礼仪不能不严肃,你负责管理这些。”
后来,一个叫孛罗的近臣奉命出去办事,行为举止却违反了礼仪。撒蛮因为孛罗违反礼仪,很生气,把他关了起来。皇帝奇怪他怎么这么久没回来,问清楚原因后,就赦免了孛罗的罪过。撒蛮就对皇帝说:“命令是您下的,您自己都违反了,怎么还责备下属呢?”皇帝说:“你说的对。”从此皇帝就打算委以他重任,可惜撒蛮因为生病,英年早逝,年仅十七岁。
脱脱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孛罗海非常用心教导他,勤奋努力,好像永远也教不够似的。脱脱长大一些后,在宫中值宿卫,世祖皇帝又亲自教导他,特别告诫他不要贪杯酗酒。脱脱成年后,仪表堂堂,非常英俊。他喜欢和儒生谈论学问,每次听到好的言论或看到好的行为,都像得到珍宝一样,终生铭记不忘。至元二十四年,他跟随皇帝征讨乃颜。皇帝在山顶驻扎,旌旗遍布原野。还没开始打鼓,侦察兵回报说发现敌人有空隙可以进攻,脱脱立刻披上盔甲,率领几十个家奴,迅速冲上去攻击敌人。敌人都溃不成军,不敢上前。皇帝看见了,非常赞赏,派使者慰劳他,并且召他回来,说:“你不要轻举妄动,这些敌人很容易就能捉住。”这时,脱脱的刀已经断了,马也中箭了。
皇帝看着身边的近臣说:“撒蛮不幸早逝,脱脱年纪还小,朕抚养并教育他,一直担心他成不了气候,现在他能做到这样,撒蛮也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于是皇帝亲自解下佩刀和坐骑赏赐给他。从此皇帝更加器重他,让他参与机密事务。后来哈丹又造反,成宗皇帝还在藩邸的时候,督促军队去征讨他。脱脱带领军队冲锋陷阵,率先跃马攻击敌人,敌军大溃。脱脱的马陷进了泥潭里,哈丹的军队又来挑战,脱脱的弟弟阿老瓦丁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哈丹军。成宗皇帝即位后,对脱脱更加宠信,脱脱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出入非常谨慎,回到家后对家人说:“我以前亲受先帝教诲,告诫我不要贪杯酗酒,现在我还没能做到完全戒酒。怎么能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改正呢!从今以后,家人谁要是把酒拿到我面前,我就严惩他!”
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像脱脱这样的人,在朝中不多,现在他还能严格控制自己不喝酒,真是可以大用的人才啊!”于是皇帝任命脱脱为资德大夫、上都留守、通政院使、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他执政严明,认真地履行职责。三年后,朝廷商议,江浙行省地广人多,如果不是有威望的世家子弟,不足以镇守那里。于是脱脱被提升为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皇帝下令,中书省在都城门外为他饯行。脱脱到达江浙后,立刻严厉告诫左右,不要干预公家的事情,并且告诫属下说:“如果有人私下托你办事,千万不要听。如果军民事务,关系到利害关系的,就一定要报告。应该报告而不报告,是你们的责任;报告了我不听,是我的过错。”听到这些话的人,都感到害怕。
当时朱清、张瑄因为海运的原因,官至参知政事,他们仗着权势,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害怕事情败露,就拿出五十两黄金和三袋珍珠贿赂脱脱,想让他隐瞒他们的罪行。脱脱大怒,把他们关押起来,派使者报告皇帝。皇帝高兴地说:“脱脱是我家老臣的后代,他的志向果然与众不同。”皇帝赏赐内府五十两黄金,并命令使者带回赏赐给脱脱。有一个富豪在白天杀人,脱脱立刻命令有关部门依法处决了他,从此豪强恶霸都收敛了,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皇帝因为浙民安居乐业很久了,还没来得及召回脱脱,大德十一年,脱脱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四岁。他的儿子朵儿只,另有传记。
博尔术,是阿儿剌氏的人。他家祖上孛端察儿,因为才能和武功在朔方地区很有名。他爸爸纳忽阿儿阑,跟成吉思汗(烈祖神元皇帝)是邻居,关系处得很好。博尔术这个人,很有志气,也很有胆量,擅长打仗,懂军事战略。他很早就跟着成吉思汗,一起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每次打仗,他都冲锋陷阵,从没有退缩过。
那时候,各部落还没完全安定下来,每到晚上,博尔术总是警惕地巡逻,保证成吉思汗能睡个安稳觉。他经常在成吉思汗身边值班,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候甚至聊到天亮。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要儿斤部落的士兵偷了蒙古的马,十三岁的博尔术带人去追击。他知道自己人少敌众,就用计策从侧面包抄,成功夺回了被盗的马匹。还有一次,在大赤兀里发生战斗,双方短兵相接,博尔术下令要死战到底,一步都不能后退。他把马拴在腰上,跪在地上拉弓射箭,位置一动不动,成吉思汗非常欣赏他的勇气。
还有一次,在怯列地区,成吉思汗的军队被围困,成吉思汗还丢了马,博尔术护送成吉思汗换乘别的马,一路冲出重围。后来,天下起了大雪,找不到营帐,他们只能睡在草地上。他和木华黎一起用毡子和皮袄给成吉思汗遮风挡雪,两人一晚上都站着没动,直到天亮,雪已经积了好多,这才躲过了一劫。在篾里期之战中,因为大风大雪迷了路,博尔术又冲进了敌阵,找不到成吉思汗,就赶紧跑到辎重那里,结果发现成吉思汗已经回到车里休息了。成吉思汗听到博尔术来了,说:“上天真是保佑我啊!”
公元1206年(丙寅年),成吉思汗登基称帝,他和博尔术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成吉思汗曾经很轻松地对博尔术和木华黎说:“现在国家安定了,多亏了你们。我和你们的关系,就像车和车辕,身体和胳膊一样重要,你们要一直这样辅佐我。”于是,成吉思汗封博尔术和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后来,皇鬃察哈歹被派去西域镇守,成吉思汗下令让她向博尔术学习。博尔术教导她说:“人生就像经历险阻才能到达美好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我对你们的教诲,也不过如此。”没过多久,成吉思汗把广平路户口七千三百多户赏赐给了博尔术作为封地。后来,博尔术因为年老体弱去世了,成吉思汗非常悲痛。大德五年,追封博尔术为“推忠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广平王,谥号武忠。
孛儿只斤·脱欢,他继承了万户的爵位,还被追赠为“推诚宣力保顺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圭平王,谥号忠定。他的孙子叫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在世祖忽必烈时期就受到宠信,还被赐了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称号“月吕鲁那演”,这大概就是某种高级官职的意思吧。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爵位,统领着台部的军队,为人胸怀宽广,能力超群,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底细。世祖听说他很优秀,就派人快马加鞭地把他召到京城。世祖一见他,就被他那伟岸的身姿和不凡的气度所折服,立刻脱下自己穿的貂皮衣服赏赐给他。当时皇宫里的伙食管理非常重要,世祖就专门让他负责这方面的事务。有一次在宫里参加宴会,玉昔帖木儿喝多了酒,皇上竟然下令让所有的王妃都给他敬酒!至元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江南平定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劳,皇上又把全州清湘县的土地赐给他作为封地。他在中书省任职期间,致力于整顿纲纪,从不琐碎小事。
当时有一些想捞钱的官员,想把金库和漕运部门合并,再把宪司(相当于监察部门)也并到漕运府里去;还有一些当权者建议,让郡府的官员轮流到宪司去工作,互相监督检查。玉昔帖木儿却说:“监察部门的作用就是打击贪污腐败,要是这么搞,那还怎么监督?会严重影响监察工作的!” 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了。他处理事情的时候,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说话非常直率,就连脾气很大的世祖忽必烈,也经常被他这种耿直的性格给说服,从而消了气。
公元1287年,宗王乃颜在东部边境造反了,忽必烈皇帝亲自带兵讨伐,命令总指挥先出发。忽必烈皇帝走到半路,玉昔帖木儿就已经打败了敌人,战场上尸横遍野。短短几十天,打了三次胜仗,三次都取得了胜利,还活捉了乃颜献给皇帝。皇帝下令挑选一百匹好马和骆驼犒劳玉昔帖木儿。玉昔帖木儿谢恩说:“皇上威名远播,敌人就像风吹草一样倒下了,我有什么功劳呢?”
忽必烈皇帝回朝后,留下玉昔帖木儿继续剿灭乃颜的余党,玉昔帖木儿抓住了乃颜的部下金家奴献给皇帝,并在军前处死了几个同伙。第二年,乃颜的余孽哈丹秃鲁干又造反了,皇帝再次下令出兵。两次交战都打败了哈丹秃鲁干,追击到黄河两岸,哈丹秃鲁干的军队溃不成军,四处逃窜。当时已经是冬天了,玉昔帖木儿声称等到春天再进攻,但他却日夜兼程,越过黑龙江,直捣哈丹秃鲁干的老巢,几乎杀光了所有叛军。哈丹秃鲁干最后逃到哪里去了,没人知道。玉昔帖木儿夷平了哈丹秃鲁干的城池,安抚了当地的百姓,然后凯旋而归。
皇帝下令赏赐给他内府珍藏的七宝冠带以表彰他的功劳,还晋升他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并让他继续镇守边疆,负责海防。1287年,他又被加封为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所有大臣都听从他的命令。皇帝还特别恩准他乘坐步辇进宫。他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朝中大臣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三十年的时候,成宗皇帝让皇孙去北方带兵,玉昔帖木儿辅助他。玉昔帖木儿请求把皇储的旧印玺交给皇孙,皇帝同意了。
三十一年,世祖皇帝驾崩了,皇孙就从北方回来了。皇室宗亲们在北方上都聚在一起,准备商议立谁为新皇帝。关键时刻,玉昔帖木儿站起来对晋王甘麻剌说:“皇帝驾崩已经三个多月了,皇位不能长期空着,皇统也不能没有继承人。以前皇储的印玺已经交给皇孙了,您是宗室里辈分最高的,为什么还不说话呢?”甘麻剌赶紧说:“我愿意向新皇帝效忠。” 于是,宗亲大臣们一起劝皇孙登基。玉昔帖木儿又坐下说:“大事已经决定了,我死也瞑目了。” 皇孙就这样即位了。
新皇帝提升玉昔帖木儿的官职为太师,赏赐给他上好的玉带和珍贵的衣服,让他回到北方镇守边疆。元贞元年冬天,玉昔帖木儿因为边境事务进京朝见,皇帝和皇太后还设宴款待他,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热。皇帝还赏赐给玉昔帖木儿的妻子秃忽鲁华丽的衣服和许多珍宝。十一月,玉昔帖木儿因病去世了。大德五年,朝廷追封他为“宣忠同德弼亮功臣”,恢复他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的官职,追封他为广平王,谥号贞宪。
他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木剌忽继承了他的爵位,做了万户;老二叫脱怜;老三脱脱哈做了御史大夫。
再说说他另一个亲戚博尔忽,娶了许兀慎氏,曾经在太祖皇帝手下当第一千户,后来战死沙场。他的儿子脱欢继承了他的职位,跟随宪宗皇帝四处征战,立下了拓地开疆的功劳。脱欢的儿子失里门镇守边疆,还参加过征讨六诏等地的战役,也战死了。
话说有个叫月赤察儿的,人特别善良厚道,勤俭持家,孝顺母亲,那是出了名的。他长得又高又帅,看着就像神仙似的。元世祖皇帝听说他很优秀,又同情他父亲去世的遭遇,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召见了他。皇帝一看,这孩子仪表堂堂,说话条理清晰,非常高兴,就说:“失烈门(月赤察儿家族)后继有人啦!” 立刻就让他当了四怯薛太官。
到了至元十七年,月赤察儿升官了,管辖一个怯薛。第二年,皇帝下诏书说:“月赤察儿为人忠诚老实,办事认真谨慎,有什么话都敢直说,而且说得明白透彻,对朝廷的规章制度也十分了解,说话总是合朕的心意。不能因为他年轻就耽误了他的升迁。 让他接替脱欢真担任宣徽使吧!”
至元二十六年,皇帝要去杭海平叛,大家都准备上战场。月赤察儿就上奏说:“丞相安童、伯颜,还有御史大夫月吕禄,都已奉命出征了,这三位大人我都不能落后啊!现在那些叛贼胆敢违抗天命,拿着兵器对抗朝廷,恳请陛下可怜可怜我,让我也去打一仗!” 皇帝说:“你祖上博尔忽,辅佐我太祖皇帝,哪次征战不在,哪次战斗不胜利,功劳非常大啊!你认为安童他们和你们家功劳一样,都各自立下战功,你要是落后了,自己脸上也过不去。但是你毕竟是皇室亲属,日夜守护在朝廷,你的功劳也不小,何必非要亲自上战场,亲手杀敌立功,才能让你痛快呢?”
公元1291年,桑哥当上了尚书省的最高领导,就开始滥杀异己,压制百姓说话,把官职爵位当商品买卖,结果朝政大乱。当时主管财政的官员速答儿,偷偷地把桑哥的罪行告诉了月赤察儿,请求月赤察儿上奏弹劾他。桑哥最终被处死了,皇帝说:“月赤察儿敢于揭露大奸臣,揭开了他们的阴谋诡计。”然后,皇帝把桑哥没收的黄金400两、白银3500两,以及他的田地、水磨坊、别墅赏赐给了月赤察儿,表彰他的正直清廉。
桑哥垮台后,皇帝觉得湖广行省地处偏远,西边连接着番洞等少数民族地区,南边与交趾(越南)接壤,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当地居民彪悍好斗,需要一位贤能的官员去安抚治理。月赤察儿推荐了哈剌哈孙答剌罕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在任八年,威望和恩德都深入人心,连海外都对他赞誉有加;后来他回朝担任丞相,天下人都称赞他贤明。所以后世的人都认为月赤察儿很会识人。
公元1292年,负责水利的官员请求开凿一条渠道,把白浮等河流的水引到京城,再往东流入潞河,这样江淮地区的船只就能通过广济渠直达京城。皇帝非常想完成这个工程,但又不想劳民伤财,于是下令让四怯薛人(蒙古贵族军队)和各府衙门的官兵负责这项工程,测量好深度和宽度,划分区域分派任务,规定完工日期。月赤察儿亲自带领属下,穿着民工的衣服,拿着铁锹和镐头,在分配给自己的区域带头干活。大家纷纷响应,按时完成了工程,这条河被命名为通惠河,给官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皇帝对身边的近臣说:“这条河要是没有月赤察儿带头亲自参与,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工。”
元成宗即位后,下诏书说:“月赤察儿尽心尽力,谋划深远,忠于国家,造福百姓,特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枢密、宣徽使。”公元1308年,月赤察儿被拜为太师。
一开始啊,金山的南北地区,被叛王海都和笃娃给占领了,他们不听从朝廷的号令,足足五十年,经常来骚扰边境。皇上曾经下令让亲王率领左右两部的宗王和将领,驻扎大军,准备跟他们干仗。
过了五年,朝廷觉得北方的军队有点懈怠,纪律也不严明,就派月赤察儿协助晋王去督促军队。这一年,海都和笃娃又来入侵了。大军分成五队,月赤察儿带其中一队。刚一交战,情况不太妙,有点吃亏。月赤察儿一怒之下,穿上盔甲,拿着长矛,第一个冲进敌阵,全军跟着他一起冲,杀到了敌人的背后,五路大军合力攻击,把敌人打了个大败。海都和笃娃逃跑了,月赤察儿也撤兵回驻地。
后来,笃娃派人来请求投降。当时武宗皇帝也在军中,月赤察儿就派人去见武宗皇帝和其他王公将领,说:“笃娃想投降,对我们来说是大好事,当然应该等候皇上旨意。但是一来一回要花好几个月,到时候机会就错过了。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老百姓受苦受累地运送粮草,将士们也疲于奔命地征战,没个完没了。再说,笃娃的老婆是我弟弟马兀合剌的妹妹,应该派人去告诉他,答应笃娃的投降请求。”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建议很好。于是派人去了,才把这事儿报告给皇帝。皇帝说:“月赤察儿真是深谋远虑啊!”后来马兀合剌也传回了消息,从此叛乱的人就陆陆续续地归顺了。
话说元武宗至元十年冬天,叛王灭里铁木儿他们扎堆在金山那边。武宗皇帝一声令下,军队出其不意地翻过了金山。月赤察儿带着大军紧跟其后,一边用武力震慑他们,一边又许以好处,灭里铁木儿就投降了。他手下的人见势不妙,吓得四处逃散。月赤察儿就派秃满铁木儿和察忽带着一万人马深入敌营,结果那些人也都投降了。这察八儿是海都的儿子,海都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兵权。这次,月赤察儿又顺利收编了他的部队,前后加起来,一共收降了十多万人。
到了至大元年,月赤察儿派人向皇帝汇报说:“那些叛王秃苦灭和察八儿,心里根本没安好心,察八儿还带着军队在边境附近晃悠,那些叛乱分子根本没打算悔改。要是他们合伙起来要弄死我们,那之前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就成了国家的祸患了。我觉得,以前笃娃带着大家请求议和,虽然他死了,但咱们应该派使者去安抚他的儿子款彻,别让他跟我们对着干。还有,现在这么多部落都归顺了,咱们的牧场不够用了,应该把这些投降的人安置在金山的南边,咱们军队就在金山的北边屯田,这样粮食充足,又能形成重要的防线,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咱们也能直接打到他们的老巢。”皇帝一看奏章,说:“这主意不错,你去阿答罕三撒海地区驻军吧。”月赤察儿调兵之后,察八儿和秃苦灭果然想投奔款彻,结果没被接纳,进退两难,最后只好一起投降了,这下北方终于安定下来了。
皇帝下诏书褒奖月赤察儿说:“你家祖上几代都辅佐我的祖宗,一直都是大将,攻城略地,战功赫赫。你是国家的元老,一直忠心耿耿,为国家安定立下大功。自从我继位以来,很多好主意都是你出的。现在我设立和林等地的行中书省,任命你为右丞相,仍旧担任太师,负责处理军国大事,特封你为淇阳王,佩带黄金印章。宗室和将领们,都得听你的号令。希望你继续努力,尽心尽力为国效力,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四年后,月赤察儿进京朝见,皇帝在大明殿设宴款待他,对他非常优厚。没多久,月赤察儿就病逝在家中。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号“忠武”。
塔察儿,另一个名字叫奔盏,住在官山。他伯祖父博尔忽,从太祖皇帝开始打仗,就在朔方地区,一直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叫火儿赤。火儿赤啊,就是贴身侍卫的意思。所以,塔察儿家祖祖辈辈都做这个差事。博尔忽跟着太祖皇帝平定了很多国家,立下了很多功劳,当时他和木华黎等人一起被称为“四杰”。塔察儿是博尔忽的曾孙,从小就骁勇善战,在宫里当侍卫。
太祖皇帝平定燕地的时候,睿宗皇帝监国,听说燕京的盗贼到处烧杀抢掠,专门盯上富裕人家,抢走财物,官府根本管不住。于是就派塔察儿和耶律楚材去彻底打击这些盗贼,结果把为首的十六个贼头子都杀了,从此那些大盗都不敢再出来了。太宗皇帝攻打金国的时候,塔察儿跟着一起出征,被任命为行省兵马都元帅,负责统领宿卫部队和各路诸王军队,他率兵攻下河东各州郡,渡过黄河,攻破潼关,占领了陕西和洛阳。
辛卯年,他跟着大军包围河中府,攻占了它。壬辰年,他又跟着大军渡过白坡河。这时候睿宗皇帝已经从西和州进入兴元,从武关出来到达唐州、邓州。太宗皇帝见睿宗皇帝和金兵僵持不下,就派使者约定时间,集合军队一起进攻。于是下令各路军队到钧州集合,结果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雪,睿宗皇帝和金兵在三峰山交战,大获全胜。然后皇上命令塔察儿他们去围攻汴京。金国皇帝就把他的哥哥儿子曹王讹可送来当人质,太宗皇帝和睿宗皇帝就回河北了。塔察儿又和金兵在南薰门打了一仗。
癸巳年,金国皇帝逃到蔡州,塔察儿又率领军队围攻蔡州。甲午年,金国灭亡了,塔察儿就留下来镇守中原,派兵驻扎在大河边上,阻止宋军的进攻。丙申年,他又攻破了宋朝的光州、息州,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就赏给他息州的三千户人家。戊戌年,塔察儿去世了。
他的儿子别里虎继承了他的火儿赤的职位。宪宗皇帝即位,壬子年,别里虎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统领四万户蒙古和汉军,攻打宋朝的两淮地区,彻底平定了边境。戊午年,他参加大军围攻宋朝的襄阳,逼近樊城,在激烈的战斗中战死了。
第二天就到了宋朝的都城。元朝至元七年,皇上赏赐给他金虎符,让他继承蒙古军万户的职位,相当于高级军官。
八年的时候,他带兵再次进攻襄阳,包围了樊城,然后又一路打到鄂州、岳州、汉阳、江陵、归州、峡州这些地方,战战皆捷,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元十二年,他被加封为昭毅大将军,还被皇上任命为隆兴路出征的元帅,和李恒等人一起带兵出征。宋军根本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一路打过去,好多地方望风而降,一口气平定了江西的十一座城池,接着又攻打岭南和广东。
宋朝灭亡后,他班师回朝,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