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海牙,人家挺怕他的。他爷爷叫牙儿八海牙,他爸爸叫吉台海牙,都是因为立了功才世代当朝廷大臣的。布鲁海牙从小没了爹妈,就跟着舅舅家生活学习。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他们国家的文字,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那年,跟着他主子归顺了朝廷,当上了皇帝的侍卫。

太祖皇帝西征的时候,布鲁海牙跟着一起去了,一点都不怕吃苦。皇帝很欣赏他的勤奋,赏了他羊、马、毡帐,还把自己的女儿,就是居里可汗的女儿石抹氏,嫁给了他。太祖皇帝去世后,各路诸王都来参加葬礼,朝廷选他去燕京管理钱财物资。他办完事回来,庄圣太后听说他为人清廉谨慎,就向太宗皇帝要了他。太宗皇帝把燕京和中山的宫中侍卫、百姓、工匠,都交给他管,还赏赐给他中山的店铺、园子和田地,以及二十户人家,并且任命他为真定路的达鲁花赤。

公元1121年,我被任命为燕南地区的廉访使,皇上还赐给我金虎符,以及十户人家作为我的食邑。没过多久,我又被授予断事官的职务,职责和之前一样。那时候断事官拥有生杀大权,很多人仗势欺人,作威作福。但是我,布鲁海牙,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从不滥用刑罚。

有一次,有个老百姓不小心打死了人,官吏想按照最严厉的法律处置他。他儿子哭着喊着要替父亲去死。我拦住了官吏,让人把这儿子抓到集市上,想吓唬吓唬他。如果他害怕了,就杀了他。结果这儿子一点也不害怕。我就说:“不小心打死人,情有可原;你这么孝顺,罪无可赦。”于是我把父子俩都放了,还给了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去安葬死者,并去劝慰死者的家人。死者的家人也欣然接受了。

那时候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奴隶犯了罪,主人可以随意处死。我知道这是不合法的,但又无力改变。我曾经用自己的钱赎回了数十个被判处死刑的奴隶。

有一次征兵,很多士兵害怕服役,就花钱找人代替自己;军队里逃兵也很多。朝廷下令:替人服役的杖责一百,逃兵处死。皇上命令我和断事官卜只儿去顺天等路巡视。到了州县,我们发现有上万户人家花钱找人代替服役,还有十二个逃兵。但是那些花钱找人代替服役的人,听说要处罚,就偷偷地把家人送来顶替。我听说后,感叹道:“那些花钱找人代替服役的人,已经害怕受罚而换了人;那些逃兵是因为孤弱无助才想回家,他们的情况都可以同情,我怎能不伸张正义呢?”于是,我把情况奏报朝廷,最终都得到了减轻处罚。

对于那些家境殷实却让家人逃避服役,或者还没到衙门就逃跑的人,我就说:“这些人不杀,怎么警示后人呢!”还曾经有个偷妓女逃跑的,官吏说应该处死。我说:“败坏社会风气,罪当然该死;但这只是个妓女,怎么能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罚呢!”于是我下令杖责她。我执法公平公正,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世祖皇帝登基后,选拔忠臣去各地安抚百姓,派布鲁海牙去真定府。真定府有钱的百姓放高利贷,利息高的吓人,布鲁海牙就纠正了这种行为,规定放贷的利息只能和本金一样多,不能超过,后来还把这规定了下来。后来,中统钞发行,以金银作为本位币,金银到位了,才发行新钞。当时,庄圣太后已经下令征收真定府的金银,结果真定府的金银都被收走了,新钞也发不下来。布鲁海牙就派幕僚邢泽去见平章王文统,说:“以前奉太后旨意,真定府的金银都送到了上京。真定府是南北要冲,居民和商人很多,现在旧钞已经废除了,新钞又发不下来,这还怎么治理?再说,以金银为本,哪里比得上以民为本?再说太后征收金银帛,是为了赏赐那些拥戴她的人,这才是根本啊!”王文统没办法反驳,就立刻发放了五千锭新钞,老百姓这才得以方便。

没多久,布鲁海牙升迁为顺德等路宣慰使,还被授予了金虎符。他回朝的时候,皇帝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慰劳他,还赏赐了他一只海东青。元至元二年秋天,布鲁海牙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布鲁海牙为人孝顺友爱,他在燕京建了一座大宅子,专门是为了迎接他母亲来居住,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所得俸禄从不私用。他小时候,叔叔阿里普海牙欺骗他,霸占了他的全部家产。布鲁海牙发达后,就在自己家旁边给他叔叔盖了房子,把阿里普海牙接来一起住。他的弟弟益特思海牙因为以前的一些矛盾对他心存芥蒂,布鲁海牙总是安慰开导他,最终兄弟俩和好如初,再无隔阂。皇帝曾经赏赐给他五千匹太府绫绢,以及等量的丝絮,他弟弟请求分出四分之一缴纳国税,布鲁海牙二话不说,全部给了他。

布鲁海牙刚被任命为廉访使的时候,他的儿子希宪正好出生,他高兴地说:“我听说古代有人以官职为姓氏,难道上天要以‘廉’作为我们家族的姓氏吗?”所以他的子孙后代都姓廉。后来有人奏请说廉氏家族当官的人太多了,应该减少一些,世祖皇帝说:“布鲁海牙功劳很大,他的子孙们也是朕了解的人,这事儿不用你操心。”元大德初年,追赠布鲁海牙为仪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国公,谥号孝懿。他的儿子有希闵、希宪、希恕、希尹、希颜、希愿、希鲁、希贡、希中、希括,孙子有五十三人,其中很多人都做了大官,希宪还有单独的传记。

高智耀是河西人,祖上几代都在夏国做官。他曾祖父是夏国大都督府尹,祖父是右丞相。高智耀考中了夏国的进士,后来夏国灭亡了,他就隐居在贺兰山。

后来元太宗要寻找河西地区有才能的旧贵族后代,大家都推荐高智耀。太宗召见了他,想重用他,但高智耀却辞官回家了。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所有的儒生都被当成普通劳役使唤。高智耀去拜见阔端,说儒生们本来就赋税减免已久,现在却和普通百姓一样服劳役,不合适,请求取消这项规定。阔端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想给他官做,他又没接受。

宪宗皇帝即位后,高智耀去拜见他,说:“儒生们学习的是尧、舜、禹、汤、文、武的治国之道,自古以来,国家兴亡都取决于是否重用儒生。培养他们的才能,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利用他们。应该免除他们的徭役,好好教育他们。”皇帝问:“儒生和巫医相比,哪个更重要?”高智耀回答说:“儒生用纲常治天下,哪是那些巫医方技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对朕说过。”于是下令恢复全国儒生的徭役豁免,不再征收他们的赋税。

世祖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听说过高智耀的贤名,即位后召见了他,高智耀再次极力阐述儒学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反复论证,说了上千上万的话。皇帝很欣赏他的观点,特地铸造了印章授予他,命令所有免役的儒户,都由他签发公文证明。当时淮南和蜀地有很多读书人被俘虏,沦为奴隶,高智耀上奏说:“把读书人当做奴隶驱使,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陛下现在正想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来治理国家,应该废除这种做法,以此来激励天下。”皇帝同意了,立刻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并派他巡视各地,甄别这些被俘的读书人,最终解救了数千人。

有些大臣说高智耀滥用职权,皇帝问他,高智耀回答说:“读书人就像金子一样,金子的颜色有深有浅,难道因为颜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吗?读书人的才能也有高低之分,难道因为才能低就说他不是读书人吗?”皇帝很高兴,更加赏赐他。高智耀又说:“国家刚刚建立,各项事务都处于草创阶段,法纪还不完善,应该效仿前朝,设立御史台来监督官员,整顿吏治。”元至元五年,御史台正式设立,采纳了他的建议。

高智耀被提升为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这时西北的藩王派使者来朝廷,问道:“朝廷现在的风俗习惯和汉朝不一样,现在占据汉地,修建都城,沿用汉朝的礼仪制度,这是为什么呢?”皇帝想派回访使者去解释这个问题,高智耀入朝请求前往,皇帝问他怎么回答,高智耀画了一张图,并写了一份说明,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他出发。他在前往上京的途中病逝,皇帝为此非常悲痛。后来追赠他为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号文忠。他的儿子叫睿。

这位睿大人啊,为人正直,聪明过人,年轻时就当上了北方的使臣,皇上还特地让他带着自己的随从出行呢。他去世后,皇帝还问起他儿子在哪儿,大臣们说睿大人的儿子当时才十六岁呢。皇上就让这孩子当了符宝郎,出入皇宫,这孩子做事认真细致,又稳重又优雅。过了一段时间,他被提拔为唐兀卫指挥副使,后来又当了翰林待制、礼部侍郎。

后来,他被任命为嘉兴路总管。那地方有个惯犯,白天就出来抢老百姓的东西,好几拨官兵都抓不住他。睿大人下令一查,没几天就把这贼给抓住了,整个嘉兴府都安定了。接着,他又升任江东道提刑按察使。当时,一群土匪在江东地区闹事,扬言要包围宣城。宣城的官员胆小怕事,连城门都不敢开。睿大人把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敌人正气势汹汹,你们做官的先示弱,老百姓靠谁啊?” 他立刻秘密调兵遣将,然后大大方方地打开城门,让老百姓自由出入做买卖。结果,那些土匪见城里早有准备,不敢进攻,最后被睿大人给平定了。

之后,他升任同佥行枢密院事,又当上了浙西道肃政廉访使。盐官州的老百姓里,有几个家伙拉帮结派,到处挑拨是非,还自称“十老”,官吏们都不敢惹他们。睿大人把他们都依法处理了,当地百姓都拍手称快。 后来,他被任命为江南行台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之后又当上了淮东道肃政廉访使。真州的国库丢了三万贯钱,有关部门大规模搜捕,抓了好多无辜百姓,其实那些官吏是贪污受贿。睿大人亲自调查审理,查明真相后,把那些无辜百姓都放了,没多久就抓到了真正的贼。他又当上了南台御史中丞,做事稳重,很有儒者的风范。延祐元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皇上追封他为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号贞简。

他的儿子纳麟,官做到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铁哥,姓伽乃氏,是迦叶弥儿人。迦叶弥儿,就是西域筑乾国。他爸爸斡脱赤和他叔叔那摩都学习佛教。斡脱赤兄弟俩商量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咱们国家要完蛋了,听说东北有天子之气,咱们不如去投奔他吧!”于是他们一起进京面见皇帝,太宗皇帝很礼待他们。定宗皇帝特别尊重那摩,让斡脱赤拿着金牌去各地体察民情,解决百姓疾苦。宪宗皇帝尊那摩为国师,给了他玉印,让他统管全国的佛教事务。斡脱赤也官至显贵,管辖着迦叶弥儿一万户人家。后来他上奏说:“迦叶弥儿西边的那些小国家还没臣服,我想去劝降他们。”皇帝就派他带着近侍一起去了。结果那个国家国王不听劝,还生气地把他杀了。皇帝为此出兵讨伐了那个国王,在元贞元年封斡脱赤为代国公,死后谥号忠遂。

斡脱赤死的时候,铁哥才四岁,但他天资聪颖,一点也不贪玩。有一次跟着那摩进宫见皇帝,皇帝问他是谁家的孩子,铁哥回答说:“我哥哥斡脱赤的儿子。”当时皇帝正在吃鸡,就停下来赏给铁哥。铁哥拿着鸡却不吃,皇帝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留着给妈妈。”皇帝觉得他很奇特,又赏了他一只鸡。后来世祖皇帝登基,去香山永安寺,看见墙上写着“畏吾”两个字,就问是谁写的,和尚回答说:“是国师的侄子铁哥写的。”皇帝就召见了他,非常喜欢铁哥长得漂亮,声音也好听,就让丞相孛罗安排人保护他的安全。之前,世祖皇帝和宪宗皇帝关系非常好,后来因为有人从中作梗,关系有点疏远了。国师就劝世祖皇帝要更加尊敬孝顺宪宗皇帝,后来他们的关系又像以前一样亲密了。等到这个时候,皇帝想重用铁哥,说:“这是为了报答国师的恩情啊!” 于是,铁哥十七岁的时候,皇帝下令要给他选个名门闺秀做妻子,铁哥推辞说:“我母亲是汉人,一直想让我娶个汉族女子为妻,我不敢违背母亲的心意。”最后,他娶了一个冉姓女子。过了很久,皇帝让他负责管理饮食和汤药,两人关系日益亲密。

公元1279年,铁哥上奏说:“武将佩带符节,这是古代的制度。现在老百姓也佩带符节,请求取消老百姓佩带符节的制度,以此来彰显武将的职权。”皇上就同意了。

到了公元1280年,铁哥升任正议大夫、尚膳监。皇帝曾经开导他说:“我听说,父亲喝药,儿子要先尝尝;君主喝药,臣子要先尝尝。你现在主管我的饮食,所有吃喝的汤药,都应该先尝尝。”皇帝又说:“我把宿卫的士兵都交给你了,哪些人可以委以重任,你把他们的才能仔细考察一下,朕以后要用他们。”皇上还下令在太明宫左边赐给他一所宅邸。

主管留守的段圭说:“那地方紧挨着木局(皇宫的木工房),不太方便。”皇帝说:“让他住在靠近宫门的禁地附近,方便随时召见他办事。木工房地方稍微狭窄一点,又有什么妨碍呢?”

高州的老百姓说,咱们这儿野兽太多了,糟蹋庄稼,想抓来进贡给朝廷。铁哥说:“抓野兽进贡,这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私欲,而且还会扰民,不行!”皇上就听他的了。

十九年的时候,铁哥升迁了,当上了同知宣徽院事,还管着尚膳监(负责皇家的饮食)。有一天,有人偷吃了御膳房剩下的饼子,皇上知道了,很生气。铁哥说:“饼子丢了,责任在我,吃饼的人有什么错呢?” 皇宫里用的是圆米,铁哥上奏说:“一石粳米,只能磨出四斗圆米,以后如果不是御用,就用普通的米吧。”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之后铁哥又升职了,当上了中奉大夫、司农寺达鲁花赤(主管农业的官员)。

有一次皇上出猎,到了百杳儿的地方,猎人们没射到金雕兔子,却误伤了皇上的名贵骆驼,骆驼死了,皇上大怒,要杀掉那些猎人。铁哥说:“人命抵畜牲,这处罚太重了。”皇上吃了一惊说:“是误伤啊,史官一定会记录下来。”赶紧把猎人放了。 仓库里管粮食的人偷挖了粳米,按律当处死。铁哥劝皇上说:“我审问过这个人,他母亲生病了,他偷米是想给他母亲吃,请皇上开恩吧。” 还有个牧人偷割了骆驼的驼峰,也要被杀头。铁哥说:“活生生割驼峰,确实残忍。但是杀了他,恐怕有违陛下的仁慈之心。”皇上听了,都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二十二年,铁哥升为正奉大夫,他上奏说:“司农寺应该升格为大司农司,级别定为二品,这样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重视农业。”皇上批准了。铁哥又升任资善大夫、司农。当时司农寺负责皇家的饮食供应,很多官员都因此扰民。铁哥又上奏说:“如果屯田(开垦田地),就能自己准备各种物资,设立一个专门的供膳司就方便多了。”皇上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桓州闹饥荒,百姓们都把自己的儿女卖掉来换粮食,铁哥奏请皇上用国库的钱把这些孩子赎回来。

话说公元1224年,也就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咱们皇帝跟着大军到了撒儿都(今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结果碰上了叛王塔不台带兵杀过来了。当时情况很危急啊!铁哥这哥们儿挺机灵,他赶紧跟皇帝建议说:“想当年李广将军,就凭着装装样子,就能把敌人吓退,更何况咱们皇帝您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呢!现在敌强我弱,咱们又没占地利,不如也来个虚张声势,把他们唬走得了!” 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立马就让人支起遮阳伞,摆上胡床,自己稳稳当当地坐着,铁哥还悠闲地给他斟酒。塔不台那伙人呢,远远地观望着,心里直犯嘀咕,怕是中了埋伏,最后灰溜溜地撤兵了。皇帝高兴坏了,赏了铁哥金章宗和玉带。

公元1229年,铁哥又升官了,当上了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这可是高官显爵啊!后来,他因为腿脚不好,连上朝都坐轿子进宫门。皇帝有时候会想起当年北征的事儿,但记不太清了,铁哥这脑袋瓜子记性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皇帝细细地讲了一遍,皇帝龙颜大悦,又赏了他金束带。早些年,朝廷下令让那些新归顺的宋朝百姓在野马川晃火儿不剌(地名)种葡萄,葡萄成熟后进贡了。铁哥考虑到北方天气冷,就建议每年给那些百姓赏赐些御寒的衣物,皇帝也同意了。

成宗皇帝登基后,因为铁哥是先帝的老臣,赏赐了他一千两银子,十万贯钱。过些日子,又赏赐给他一个玛瑙碗,对铁哥说:“这碗是先皇用过的,朕现在赏赐给你,是因为你长期侍奉先皇的缘故。”大德元年,铁哥被提升为光禄大夫。三年后,他请求辞去职务,皇帝准了他的请求。但随后又任命他为平章政事,参与中书省的事务。当时朝中大臣,没几个懂先帝遗诏的,皇帝说:“只有铁哥懂,让他专门负责这件事。凡是关于粮饷、钱财的数目,都按照太祖皇帝的遗诏执行。以后诸王的一切礼仪事务,都由铁哥负责。”七年后,铁哥再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

平滦地区发生大水灾,铁哥上奏说:“散财救济百姓,这是古时候的治国之道。现在平滦发了大水,如果不进行赈灾救济,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十年后,铁哥的母亲去世,按理说应该守孝,但皇帝下诏让他继续为朝廷效力。辽王脱脱进京,随从竟然带着武器进入大明宫,铁哥立即弹劾制止,辽王吓得连忙道歉。有一次皇帝出行到缙山,路上遇到很多饥民,铁哥立即命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事后,他又上奏自劾,皇帝连连称赞。

武宗皇帝即位后,赏赐铁哥一百两黄金,并提升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还遥授他中书右丞相的职位。有人告发宁远王阔阔图谋不轨,要求处死他。铁哥知道这是诬告,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最终使宁远王免于一死,只是被流放到高丽去了。两年后,铁哥担任度支院的官员。不久,又赏赐给他江州五千亩稻田。仁宗皇帝皇庆元年,铁哥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等要职。然后,他上奏说:太祖皇帝的儿子,只有宁远王还活着,应该把他接回来。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两年后,铁哥奉命前往万安寺祭祀太祖皇帝,祭祀途中染病回京。皇太后派内臣前去探望他的病情,铁哥趁机上奏说:“臣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只希望太后辅佐陛下实行革新政治,这才是社稷之福啊!”同年,铁哥去世,朝廷厚赐丧葬礼仪,并下令有关部门操办丧事,追赠他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职务,追封秦国公,谥号忠穆。后来又追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的称号,追封延安王,并改谥号为忠献。

我老了,膝下有六个儿子,个个都有不错的官职。老大忽察,是淮东宣慰使;老二平安奴,在太平路当达鲁花赤;老三也识哥,是山东宣慰司的同知;老四虎里台,是真定总管府的同知;老五亦可麻,是都护府的同知;最小的儿子重喜,在隆禧院当副使。

孙子也有八个,其中最出息的是伯颜,他当上了中书平章政事,那是相当高的官职了!其他的孙子们大多在宫里侍奉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