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枢,是西域人。他曾祖父达不台,祖父阿达台,父亲质理花台,祖上都是被追赠过功臣,还追封了王爵。曲枢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长大后,他为人沉稳、冷静、专心,在徽仁裕圣皇太后身边当差。仁宗皇帝小时候,大家都觉得曲枢可以胜任保护和教育他的重任,让他在身边辅佐。曲枢在宫里就帮着照看饮食起居,出宫就抱着仁宗玩耍散步,尽心尽力,日夜操劳,从不懈怠。
大德三年,武宗皇帝去北方打仗。九年的时候,奸臣弄权,搞得国家乌烟瘴气。仁宗皇帝跟着皇太后一起流亡在外,没过多久,又回到了云中,几年时间都在奔波,根本停不下来。曲枢跟着他们风吹日晒,走遍艰险的路途,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成宗皇帝去世后,仁宗皇帝带着皇太后回朝,铲除了奸党,拥立武宗皇帝登基,仁宗皇帝被立为太子,天下终于安定下来了。朝廷封曲枢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让他兼任大司农。没多久,他又升任光禄大夫,掌管詹事院,还加官特进,封为应国公。
至大元年,他又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上柱国,仍然兼任大司农和应国公。后来又升任太子太保,掌管典医监。四年后,他又被授予太保、录军国重事、集贤大学士,继续兼任大司农,还掌管崇祥院和司天台,官职和爵位都保持不变。后来,他因为生病,在任上去世了。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都,大德十一年被特授为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后来升任中奉大夫、典宝监卿,又加官资德大夫、治书侍御史。至大元年,升任荣禄大夫,被遥授中书平章政事,后来改任侍御史。第二年,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升任右丞,三十二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叫咬住。
话说这位次伯帖木儿,在大德十一年的时候,皇上特地授予他正议大夫的官职,同时担任怀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还兼管着管辖范围内所有军队的农事,并且提升了他的府正职务。 这达鲁花赤啊,说白了就是管辖地方事务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嗯,怎么说呢,有点像地委书记,又有点像军分区司令员,总之权力不小。
到了至大二年,他又升官了,当上了中奉大夫,还兼任陕西等地的行尚书省参知政事。这参知政事,那可是个实权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管着陕西一带的大事小情。 一年后,他被调到京城,做了太子家令,官职也升到了正奉大夫。 再过一年,他又升任资德大夫,还兼任大都留守和少府监。这大都留守,那可是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少府监呢,掌管着皇家的财产。 眼看着就要升任侍御史了,结果他又被调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这翰林学士,那可是文官中的顶尖人物,相当于现在的……嗯,怎么说呢,有点像国务院的智囊团成员。
没过多久,他又回到了大都,继续担任大都留守和少府监,还额外兼任了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并且佩带着金虎符。这金虎符啊,那可是象征着最高军事指挥权的信物! 到了皇庆元年,他的官职又升了一级,加封为荣禄大夫。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桓泽都,另一个叫蛮子。
阿礼海牙,畏吾氏,是集贤大学士脱列的儿子。他哥哥叫野讷,曾经在仁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侍奉。
元大德九年,仁宗奉着兴圣太后搬到怀州去住。跟着去的人手少,力量弱,很多人心里都想着逃跑。只有野讷一个人丝毫不畏惧困难。成宗皇帝驾崩后,那些权臣巴结皇后,都不派人去告诉在藩地的仁宗。仁宗听说后,想从怀州进京,宫里的官员有的反对。野讷偷偷地把其他人支开,然后秘密地对仁宗说:“皇上驾崩了,皇太子又早早去世了,天下没有主子,坏主意正要兴起。怀宁王和殿下都是世祖、裕宗皇帝的孙子,是大家公认的继承人。应该赶紧带着太皇太后进京商量大计,那些坏主意自然就消停了。迎立怀宁王来稳定天下,就看这次行动了。”
仁宗立刻告诉了太后,二月就到了京城,结果诛杀了两个把持朝政的大臣,还派人迎接武宗皇帝。武宗即位后,召见野讷,赏赐给他玉带,授予他嘉议大夫、秘书监的官职。仁宗在东宫的时候,兼任太子右庶子,后来又升迁为侍御史、崇祥院使,还兼任将作院使。福建有个绣坊,官府把民间很多女孩集中起来,在作坊里严加督促,官吏们从中渔利,野讷上奏弹劾,罢免了那些官吏,福建百姓都很感激他。不久,他又兼任了太医院使。
仁宗登基后,野讷建议召见朝廷里德高望重的文武官员,向他们咨询朝政大事。他还建议把中都的苑囿还给老百姓。仁宗任命他为枢密院副使,后来又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之后又想让他担任中书平章政事,但他推辞了。野讷在担任侍御史和侍卫期间,只要发现国家政务上有不妥的地方,就一定会直言进谏,而且他的建议都会被采纳。但他为人低调谨慎,从不张扬。延祐四年,野讷去世,年仅四十岁。朝廷追赠他推诚保节翊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赵国公的爵位,谥号忠靖。
阿礼海牙啊,很早就跟着武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做事了,当他们的侍卫。因为他为人清廉谨慎,又聪明机敏,所以武宗和仁宗皇帝,还有他的兄弟们都很信任他。十几年里,他经历了各种大小事务,在皇帝身边侍奉,出外巡视地方,朝中都没人说他坏话。
到了至治年间,他被提升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后来又先后到镇江、浙江、湖广、河南、陕西四个省任职,政绩都很好,老百姓都记着他的好,特别是汴梁(开封)的人,对他特别怀念。 他后来回到朝廷,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他父亲去世后,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了。
天历元年秋天,文宗皇帝登基。阿礼海牙立刻换上便服,南下迎接皇帝,在汴京郊外见到了文宗。皇帝命令他继续镇守汴梁。
那时候正是艰难时期,阿礼海牙高价收购粮食,储备军粮;命令附近州郡分别管理武器装备,检阅士兵,向民间征集战马,以防万一。早些时候,文宗即位的诏书已经传遍天下,但是陕西的官府却联合靖安王等人起兵,向东进攻潼关。阿礼海牙打开府库,拿出二十五万贯钱,交给河南、淮北行省参政蒙古军都万户朵列图和廉访副使万家闾,让他们犒赏河南军队,抵御叛军。他还命令都镇抚卜伯率领军队巡视南阳、高门、武关、荆子等关隘,南到襄阳、四川两江交汇处,督促他们严加防备。万户博罗镇守潼关,却没能有效阻止叛军。
这个月二十五日,只儿哈率领小汪总帅、脱帖木儿万户等人的军队,突破潼关,向东抢掠阌乡,攻打灵宝,洗劫陕州、新安等州郡,四处抢掠,一路前进。河南告急的使者接连不断地来到汴梁,而朵列图也因为兵力不足而上报。十月一日,阿礼海牙召集省里的官员,询问应对之策,却没有人能提出办法。阿礼海牙说:“汴梁位于南北交界处,如果让西边的叛军攻到这里,那么江南三省就无法与京师联系,军队要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战斗呢?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现在最重要的是充足的兵力,最紧急的是充足的粮食。我征调湖广的平阳、保定两翼军队,以及我省的邓州、新州两翼军、庐州、沂州、郯州的炮弩手等军队,以防备虎牢关;调遣裕州哈剌鲁、邓州孙万户两支军队,以防备武关、荆子口。调动各属郡的军队以及蒙古两都万户、左右两卫、各部青壮年男子中能参军的,给他们配备马匹、钱粮和装备,编成队伍,依次守卫各关隘。芍陂等地的屯兵本来就是从襄阳、邓州等地军队中抽调出来耕田的,现在让他们回到军队,再补充一些民间的青壮年,让他们守卫襄阳、白土、峡州等关隘。另外派塔海防备从蜀地来的叛军,用汴梁、汝州、荆州、襄阳、淮河两岸的马匹供给他,府库的钱粮不够,就命令各郡县向富裕人家借贷。安丰等郡的粮食,沿着黄河运到陕西,在汴梁、汝州等地收购粮食,靠近的州郡,就运到荥阳,再送到虎牢关。我和各位将士都要尽忠报国,效力朝廷,一定能够成功。”大家说:“遵命!”命令他们立即开始行动。
从伯颜不花王以下,到省里的都事李元德等,所有省里的属吏和在家办公的官员,都各自分配任务,然后出去执行。廉访使董守中、佥事沙沙在南阳,右丞脱帖木儿、廉访使卜颜在虎牢关,分别调遣军队,听候他们的指挥。运送军粮的队伍,成千上万辆车,绵延不绝,阿礼海牙亲自检查,确保粮食充足优质,并按时到达。从虎牢关以南到襄阳、汉中,所有地方都得到了充分的供应。总共准备了二十万石粮食,豆子也一样多,兵甲五十五万套,草料无数。当时,朝廷设立行枢密院,负责处理西线战事。襄阳、汉中、荆湖、河南等地的州郡都缺少官员,阿礼海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才任命,朝廷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个月,西边的军队逼近河南,行省院的使者来报告说:“西边的敌人,一部分人从河中渡过黄河,打算进攻怀庆府、孟州和磁州;另一部分人,帖木哥率领的军队,过了武关,洗劫了邓州,然后直奔襄阳。他们攻破了三十多个州县,横行数千里,所到之处,杀死官吏,烧毁房屋,抢掠百姓、妇女和财物,罪恶滔天,简直是灭绝人性!西边还跟纳哈出勾结,蜀地的军队也快到了!” 阿礼海牙加紧督促运送军需物资到西线,派行省院官员塔海率领军队去攻打帖木哥,同时又在长江、黄河沿岸做准备,在峡口设置铁索,建造战船等待作战。
十九号,我们的军队在巩县的石渡与西兵遭遇,其中湖广征调的太原兵战斗力最强。他们刚到,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催促着加倍速度前进,一直战斗到傍晚。双方军队阵亡和跌落山谷而死的士兵数量差不多,结果虎牢关就被敌人占领了!之前准备的巨额军资和民力,一下子全都没了。行省院和各路军队只好收兵撤退。二十二日到达开封,老百姓都吓坏了。阿礼海牙之前几次派使者向朝廷报告情况,都被也先扣留,已经二十天没有收到朝廷的任何消息了。阿礼海牙也很着急,亲自出来安抚百姓。他下令修缮城墙,加固城防,设置四个城门方便通行,并且告诫士兵们加强警戒。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但是阿礼海牙每天照常出入,脸色平静,一点也不慌张,大家心里都安定多了。
十一月六号,西边的敌人逼近城池,距离只有百里了。阿礼海牙把行院的将帅、宪司和所有在职官员都召集起来,跟大家说:“我承蒙国家的大恩,唯有死来报答朝廷了。行院出兵,目标就应该是敌人,如果退守城池,岂不是太胆小了吗?再说,敌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凭什么敢来侵犯我们呢?况且我们的武器装备一点也不差,粮草供应也很充足,之所以打不赢,是因为太平日子过得太久了,将领们不懂军事,士兵们也没经过训练,所以敌人才能嚣张到这个地步。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圣上天子下的命令,就会灰心丧气,自己溃散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现在要派使者去朝廷报告情况,请求朝廷下诏大赦胁从和误犯的人。等圣旨下来之前,先招募士兵,把圣旨和朝廷招抚的文书带到敌军中去,给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然后我率领大军西进征讨他们,再另外派遣骁勇的将领率领几千精锐骑兵从龙门绕到敌军后方,让他们进退两难,最后在巩县、洛阳之间把他们全部俘虏,这肯定能成功。至于我们军队俘获的陕西官员,就交给有关部门看管起来,好吃好喝地供着,一个也不杀。” 大家齐声回答说:“是,遵命!”当天,阿礼海牙就和行院一起在南薰门外整顿兵马,准备出发。
第二天,阿礼海牙率领大军出城,一路向西进发。
哎,有使者从京城回来了,说齐王已经攻克了上都,带着天子的宝玺回来啦,明天就到京城了!阿礼海牙一听,赶紧在省堂摆酒设宴庆祝,还给各郡发了信,通知江南三省,顺便派人去把兰住那小子接回来。可西边那些人还在折磨兰住呢,逼问他事情的真相。朝廷也派了都护月鲁帖木儿带着十多个人,奉旨去放了关在虎牢关的西军。结果西边那些人把都护的随从杀了一半,还把都护给绑了,送去荆王那儿了。荆王当时在河南的白马寺,这下西边的人虽然还没散,但都吓傻了,听说行省院带兵来了,犹豫着不敢再往前冲了。朝廷又派参政冯不花亲自去给他们解释,这才让他们相信。靖安王派了四批使者跟兰住一起来请求朝廷开恩,结果磨磨唧唧的又走了,这事儿真让人闹心。阿礼海牙这才宣布解除戒严,报捷了!他还把剩下的钱财都还给了老百姓,从陕西把被俘虏的老百姓都送回了家,好几千人呢!那些被抓的陕西官员,也都放回去了。阿礼海牙从一开始驻扎汴京,到最后报捷,在汴京省里待了几个月。后来因为立了功,升迁为陕西行御史大夫,又当上了中书省平章政事。
奕赫抵雅尔丁,字太初,是回族人。他爸爸亦速马因,做到大都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这么大的官儿。奕赫抵雅尔丁从小就聪明好学,看书过目不忘,尤其擅长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一开始当了个中书掾的小官,因为工作出色,年纪轻轻就升了江西行省员外郎。后来调到京城当吏部主事,没干多久就辞职了。接着又升了刑部员外郎。各地送来的案子,他都认真仔细地审查,翻来覆去地看,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 之后,他被提拔为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佥事,但他没去上任。后来改任中书右司员外郎,没多久又升了郎中。
有一天,他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案子,有人和他意见不合。奕赫抵雅尔丁说:“各位,你们读法律条文,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只死板地套用,那就像医生一样,虽然熟悉各种药方,却不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开药,对治病有什么用呢?”虽然有些同事心里不服气,但明白事理的人都觉得他说得对,认为这是句名言。大德八年朝廷大赦天下,有人提议说,只有因为受贿而被判刑的官员不能赦免。奕赫抵雅尔丁说:“不行!恩泽像雨露一样,应该普降万物,贪官污吏当然可恨,但和强盗小贼比起来还是有区别的。赦免了小偷却不能赦免官员,这是什么道理?”
有一次刑部审理了一个案子,已经判决了,结果丞相发现判错了,要处罚负责的右司官员。奕赫抵雅尔丁其实没参与这个案子,但他看到判决书后,偷偷地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有人奇怪地问他:“这个案子判错,你根本没参与,丞相正生气呢,你干嘛还要签字呢?”奕赫抵雅尔丁说:“我恰好没签这个案子而已,难道我和大家一起工作,却能独善其身,独免其责吗?”丞相听说后很欣赏他,那些原本要受罚的同事也因此免于处罚。
我被调任左司郎中了。那时候左司缺一个都事,宰相梁暗都剌对我说:“人的才能和本事,其实不少见,但难得的是为人诚实可靠,你应该推荐你认为合适的人。” 我就推荐了王毅和李迪。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我的推荐很合适。
我还曾经谈论过王仁卿、贾元播、高彦敬、敬威卿、李清臣这些人,说他们可以委以重任。当时他们都在比较低的职位上,后来都像我说的那样,得到了重用。 后来我升迁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还兼修国史,又升任中奉大夫、集贤大学士。没过多久,我又被任命为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
我刚到任,就看到庭院里摆满了各种刑具,非常齐全。我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是前任官员设立的,用来对付犯人的。我皱着眉头说:“凡是被抓到我们这里来的,都是官员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要认真查明情况,他们就会认罪,根本没必要摆这些刑具。” 于是,我立刻让人把这些刑具都撤掉了。我在那里监察了一年,贪污受贿的官员都销声匿迹了。
到了至大初元年,朝廷设立了尚书省,任命我为参议尚书省事,让我进京赴任。我推辞了,没去。后来又改立了中书省,再次任命我为参议中书省事,我也因为生病推辞了。延祐元年,我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
脱烈海牙,他家祖上就挺厉害的,世代居住在别失拔里。他曾祖父阔华八撒术,当年太祖西征的时候,带着他家领主投降了朝廷。皇帝看重他识时务,想给他官做,但他推辞说自己能力不行。他爷爷八剌术,开始搬到真定府居住,做到帅府镇抚的职位。他很有钱,但是特别乐善好施,有时候借钱给别人,人家还不上,他就把借据烧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
他爸爸阇里赤,为人正直,喜欢读书。脱烈海牙从小就特别爱学习,聪明过人,性格沉稳,即使情况紧急,也从不慌张。他喜欢和文人交往,对那些狗啊马啊,声色犬马的享乐,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先是从中书省宣使做起,后来被派去宁晋当主簿。之后又调到隆平县当达鲁花赤,他任上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调解纠纷,修桥铺路,防洪抗旱,各种政务都抓得很好。他离开的时候,老百姓还刻石碑来纪念他的政绩呢。
后来他升任监察御史。当时江西的胡参政杀了他的弟弟,官司打了很久都没结果,脱烈海牙只审讯了一次,就让凶手认罪了。之后他被派去燕南道肃政廉访司当佥事,他做事注重大局,不搞那些苛刻的审查。他在那里干了六年,罢免了一百四十多个贪官污吏。接着被召回朝廷,当了户部郎中,然后升任右司员外郎,最后做到右司郎中。朝廷很多重要的决策都听取了他的意见。仁宗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他爱学习,还把宫里的珍藏书籍和圣贤画像送给他,当时的人都非常羡慕他。
他母亲霍氏去世的时候,他悲痛欲绝,朝廷知道了,还赏赐他五万贯钱,并且帮助他操办丧事。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他考核官员非常公正,大家都说他公平。后来又改任礼部尚书,兼管会同馆。之后又升任中奉大夫、荆湖北道宣慰使。当时荆湖北地区闹饥荒,脱烈海牙立刻就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然后再向朝廷汇报。朝廷对他这种做法非常赞赏。至治三年,他升任淮东宣慰使。七月,他在扬州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并追封他为恒山郡公。他的弟弟观音奴,也同样清廉正直,很有才能,官也做到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