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是保定曲阳人。小时候就当了兵,一开始跟着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县的三叉口。当时荆山以西九十里有个地方叫龙冈,那是宋朝的地盘。庚戌年春天,张柔带兵在龙冈上修建堡垒。正好赶上淮河水涨,宋军水师也到了,主帅察罕率军迎战。李进带着十五个士兵乘一艘船,在水上跟敌人激战十多里,夺下一艘大船,因此立功升了百户。

戊午年,宪宗皇帝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是河南经略大使,挑选各路军队里勇敢的士兵跟随,就让李进当了总把。那年秋天九月,军队从陈仓进入兴元,要翻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偏僻,道路不通。李进带人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多里的道路。十一月冬天,到了定远七星关,关上关下都修建了连绵的堡垒,宋军派了五百人守卫,巴渠江水环绕着东边流过。史天泽命令李进到关下劝降,宋军不答应。李进暗中观察地形,找到了一条小路,回来对史天泽说:“这个地方可以拿下!”当天晚上二更天,史天泽派李进率领七十个勇士,趁宋军不备发起进攻,有二十个人从门枢那里冲了进去。守门的宋军发现了,拔刀抵抗,李进受了伤,但他没当回事。很快大门就被关上了,其他的士兵进不去,李进和那二十个人奋力拼杀,杀伤了三十个敌人。后来,其他的士兵从堡垒上面冲了进去,李进毁掉大门,让大军进入,追杀到堡垒上面,杀伤的敌人更多了,宋军抵挡不住,逃跑了。天快亮的时候,李进拿下了堡垒,守住了那里,关路才打通,大军全部通过。李进因为这次立功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己未年二月春天,史天泽的军队到达行在所,包围了合州钓鱼山寨。五月夏天,宋军从嘉陵江派水师来救援,双方在三槽山西爆发了大战。六月,又在山东面作战,李进再次立功。七月秋天,宋军三百多艘战船停在黑石峡东面,派了五十艘轻舟当先锋。北军的七十多艘船停在峡西,两边相距大约一里。皇帝在东山上督战,带了两万兵马,在江的两边列阵。史天泽就向大家下令说:“听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帜,不要有丝毫懈怠!”一会儿,鼓声响起,看到旗帜指向东面,大军就呐喊着冲了进去。双方一交战,宋军的先锋就溃败逃跑了,战船也乱成一团,北军乘胜追击,顺流而下,杀死的宋军不计其数。皇帝指着李进问众将:“白旗下面穿红色半臂冲在最前面的是谁?”史天泽回答说是李进,皇帝赏赐了他锦衣和名马。八月,又在浮图关作战,前后一共打了五仗,每次都因为立功而受到皇帝的赏赐。

世祖皇帝登基后,他进了宫,当上了侍卫亲军。

中统二年,皇上给他升了官,做了总把,还赏赐给他银符,那可是个好兆头!三年后,他跟着大军去征讨李璮,立了功。

至元八年,他带兵去了襄阳。十二年,又跟着军队去攻打湖北湖南。宋朝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兵马使,带着部队驻扎在鄂州。

十三年,他带着两千兵去河西中兴府屯田。十四年,皇上给他升了官,叫他做武略将军,还升了千户。十五年,他又调到六盘山屯田,官又升了,成了武毅将军,还赏赐了金符。十七年,继续升官,成了明威将军、管军总管。十九年,皇上赏赐给他虎符,又升为怀远大将军,让他去西域别石八里屯田。

二十三年秋天,海都和笃娃他们带兵打到了洪水山,他带兵跟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可惜敌众我寡,打输了,他还被抓了。他从掺八里逃了出来,一路打一路走,回到和州,收拢了三百多溃散的士兵。 一路打着回到了京城,皇上赏了他两件金织纹的衣服和一千五百贯钱。

二十五年,他被任命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第二年,又改任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天,他去世了。

他的儿子雯继承了他的爵位,做了武德将军、左翼屯田万户,还佩带着虎符。皇庆二年,又升为宣武将军。延祐六年,仁宗皇帝考虑到他父亲当年北征时被敌人俘虏过,特地赏赐给他五百锭中统钞,表示慰问。泰定元年春天,他因为生病辞官了。 然后,他的儿子朵耳只继承了他的爵位。

石抹按只,是个契丹人,祖祖辈辈都住在太原。他爹是位高级奴隶,带着五百汉兵投降了太祖。戊午年,按只接替他爹领兵,跟着都元帅纽璘去攻打成都。当时宋军集中在灵泉,按只带着他的部队跟他们打了一仗,大获全胜,还杀了宋军的韩都统。后来又跟着都元帅按敦去攻打泸州,按只带着七十艘战船到了马湖江。宋军一开始用五百艘船堵住江面,不让渡河,结果被按只打败了。

宋军沿江撤掉桥梁据守,按只观察了地形,就造了浮桥,部队过去一点没耽误。宋军想破坏他的浮桥,派兵出来打,结果每次都被打败。从马湖到合江、涪江、清江,一共造了二十多座浮桥。四川平定后,按只造浮桥的功劳最大。己未年,宋军用巨型战船载着几万士兵,在清江浮桥附近扎营,对峙了七十天。后来河水暴涨,浮桥被冲坏了,西岸的很多宋军都被冲死了。按只的军队在东岸,赶紧拆了浮桥,把船都集中到岸边,士兵们才没死,他还救出了其他部队的五百多人。

先锋马上向忽必烈汇报,忽必烈派人来慰问,赏赐非常丰厚。叙州守将堵住了江面,军队过不去,按只就收集军队里的牛皮,做成简易的船只,带着士兵作战,打败了守军,夺回了渡口,又重新造了浮桥让大军过去。中统三年,按只被授予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还被赐予金符,这是因为他造浮桥的功劳。至元四年,他跟着行省也速带儿攻打泸州,在马湖江和宋将陈都统、张总制打仗,按只身受两处伤,但仍然奋勇作战,最终打败了宋军。

至元六年正月,也速带儿带兵攻打泸州,派按只用船运送武器和粮食,走水路前进。宋军再次堵住马湖江,按只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四十个人,缴获了五艘船。他还带领一千水军,把粮食运到眉州和简州,军队全靠他运送的粮食。至元九年,他参加了征讨建都蛮的战役,打了年余还没拿下,按只第一个登上城墙,奋勇作战,最终建都蛮投降了。军队回师途中,按只病死了。行省承制让他儿子石抹不老接替他统领军队。

不老一开始就参加了攻打嘉定的战役,他带着七十艘大船,上面载着几千个士兵,占据了嘉定上游,在府江红崖滩造了浮桥过河。十二年的时候,嘉定城投降了,宋朝的将领鲜于都统带着人马逃跑了,不老追到他们到大佛滩,把他们全给消灭了。 汪田哥攻下了紫云、泸州、叙州等地,但要说功劳最大,还得是不老。

后来大军包围了重庆,不老首先用三百艘战船在观滩摆开阵势,切断了宋军的退路。 十三年,他带着五百随翼军,和招讨使药剌海一起,在白水江岸上搭起栅栏防备敌人。 不老趁着夜里偷袭宋军,一直打到重庆城下,攻打千斯门。宋军吓坏了,溃不成军,好多人掉进水里淹死了,不老还活捉了三十多人,缴获了他们的旗帜和武器装备,献给了朝廷。宋朝涪州的守将带兵来救援,结果被不老在广阳坝打败了,活捉了六十多人,还抢了他们十艘船。

十四年,攻打泸州的时候,不老率领自己的部队攻打神臂门,士兵像蚂蚁一样蜂拥而上,攻上了城墙,砍了五十个敌人的脑袋。第二天继续作战,最终攻破了泸州。十五年,再次攻打重庆的太平门,不老第一个冲上去,杀了十几名守城的士兵,宋朝的都统赵安于是投降了,总管黄亮乘船逃跑,不老追上把他抓住了,还抓到了他五十个士兵,缴获了五十艘战船。十六年,不老被任命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做了怀远大将军、船桥军马总管,还被赐予金虎符,兼任夔路镇守副万户。

十八年,大小盘等地的峒蛮叛乱,朝廷命令不老率领三千多蒙古和汉军去施州镇守。后来蛮酋向贵誓等人都投降了,其他不服从的峒蛮也被平定了,不老因此被封为保宁等处万户。

谒只里,是女真人。他爷爷以前在金朝当官,考中了进士。金朝灭亡后,他爷爷投靠了元太宗。谒只里从小就聪明,记忆力特别好,长大后以孝顺和友善出名。他还在元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当侍卫。

元朝中统年间,元朝皇帝任命他去陕西行枢密院当参议,协助商挺。临行前,谒只里上奏说:“关陕地区非常重要,军事任务很重,阿脱仰剌是元朝的重臣,陛下现在委以重任给他,我担心他临时处理事情时意见不一致,可能会耽误大事,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请允许我向陛下汇报。”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还设宴款待他,然后才让他去。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行省当断事官,后来又回到皇帝身边当侍卫。

李璮叛乱平定后,朝廷要选拔侍卫中的精兵去监视汉军,谒只里拿着虎符,在毗阳监军。元至元七年,他被任命为监战将军,带领军队包围襄阳,还修筑了一字长蛇阵来增强军队的声势,当时的名将唆都、刘国杰、李庭等等都在他的指挥下。攻打樊城的时候,他率领军队第一个冲上去,攻破了樊城,他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将士们。

至元十一年,他跟随丞相伯颜到达郢州,带了少量骑兵外出,遇到了宋军的埋伏,有个士兵掉下马被宋军抓走了。谒只里一个人骑着马,拿着兵器,直接冲进宋军阵营,把那个士兵救了回来,还杀了四个宋军士兵。当时军队的粮食供应跟不上了,很多将领都为此担心,谒只里就带兵西攻江陵龙湾堡,夺取了一万石粮食,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元军南下,宋将夏贵在阳逻洑迎战,伯颜还没到,大家想等伯颜来了再打,谒只里说:“打仗要讲究速度,机会稍纵即逝,应该趁他们还没准备好就进攻。”于是他直接率军冲向夏贵的军队,缴获了百余艘战船,夏贵战败逃跑。伯颜把他的战功上报给皇帝,封他为定远大将军。至元十二年,攻打常州,谒只里制造了云梯和绳桥攻城,最终攻克了常州。奉命去安吉等州宣示朝廷的命令,这些州都投降了。

至元十三年,宋朝投降,伯颜命令谒只里看守宋朝皇宫,他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回朝后,朝廷为他记功,提升他为昭勇大将军。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镇国上将军、浙东宣慰使,镇守绍兴。至元十九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郑温,老家是真定府灵寿县人。一开始他跟着中书粘合南征,立下了战功,被封为合必赤千户。后来又跟着丞相史天泽,当上了新军万户镇抚。皇上征讨西川的时候,郑温连续四个月没脱下盔甲,史天泽向皇上推荐了他,详细地说了他的功劳,皇上说:“朕亲眼所见啊!” 还给他赐名“也速拔都”,赏赐给他马鞍和马勒。回到阆州后,奉旨率兵防守青居山、钓鱼山等地,史天泽让他统领四千人,负责钓鱼山的警戒巡逻。中统元年,他佩带着金虎符,担任总管。

中统三年,李璮叛乱,朝廷下令郑温率军回师讨伐。到达济南后,大军包围了李璮的城池,叛贼将领杨拔都等人趁夜色袭击营地,郑温奋力抵抗直到天亮,才击退了敌人,诸王哈必赤、丞相史天泽都重重赏赐了他。七月,李璮的城池被攻破,皇上命令郑温率领三千兵马前往定州益都。因为立功再次受到皇上赏赐,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总管。至元六年,他升任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九年,皇上命令郑温统领蒙古、汉、女真、高丽各族一万士兵,渡海征讨耽罗,并成功平定。

至元十二年,他升任右卫亲军都指挥使,率领三卫一万士兵,参与攻打岳州、江陵、沙市、潭州,战功赫赫,平章阿里海涯赏赐了他十锭银子。至元十四年,他入朝,升任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至元十八年,改任辅国上将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当时杭州百姓闹饥荒,他拿出二十万石粮食赈济百姓。不久,皇上又赏赐给他常州三十顷官田。至元二十二年,他被召回朝廷。至元二十三年,他升任江浙左丞,奉命率领一万五千新附汉军,在淮安云山白水塘屯田。至元二十八年,郑温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他的儿子们,钦,担任利用监丞;釭,担任榷茶都运使;铨,担任右卫亲军千户;镛,担任袁州路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