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兴衰,几百年来都取决于皇帝的喜好。你看佛教在晋、宋、梁、陈这些朝代很兴盛,道教在汉、魏、唐、宋这些朝代也一样,效果都看得见。元朝初期,特别推崇佛教,皇帝的老师地位之高,更是前所未有的。那些道家方士,靠着祈祷祭祀之类的说法,趁机兴风作浪,跟佛教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宋朝的旧史书里记载了佛教和道教的情况,很有见地。我根据这些史料,写了这本《释老传》。

元朝的帝师八思巴,是西藏萨迦人,姓八思巴。据说他祖上朵栗赤,用佛法辅佐西海地区的统治者,延续了十多代。八思巴七岁就能背诵几十万字的经文,还能理解其中的大义,老百姓都叫他神童,所以就叫他八思巴。他长大后,精通佛教的五明学,所以又叫班弥怛。癸丑年,他十五岁的时候,去见忽必烈(世祖)的府邸,忽必烈和他谈得很开心,对他越来越亲近。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尊八思巴为国师,给了他玉印。还让他创造蒙古新文字,文字创造完成后,呈给了忽必烈。这套文字只有千余字,母音有四十一。有些字是几个音节组合起来的,有韵律的规律;有些字是两个、三个、四个音节组合起来的,有语音的规律;总的来说,是根据谐音来创造的。至元六年,这套文字在全国颁布施行。圣旨上说:“朕认为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来记录事情的,这是古今通用的方法。我大元王朝发源于北方,民风淳朴,以前没来得及创造文字,一直用汉字和畏吾字来处理政务。看看辽、金,还有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现在文治兴盛,而文字却有缺憾,对一个朝代的制度来说,这是不完善的。所以特命国师八思巴创造蒙古新文字,翻译各种文字,目的是为了方便沟通。从现在开始,所有官方文书都用蒙古新字,再用各个国家的文字附在旁边。”然后,忽必烈提升八思巴的称号为大宝法王,又赐给他玉印。

十一年前,他请求回西域,皇上想留住他,但留不住,就让他弟弟亦怜真嗣继承他的位置。十六年,八思巴去世了,消息传来后,朝廷加倍厚赏,赐给他“皇天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的称号。到了至治年间,皇上还特别下令在各郡县修建庙宇,供奉他。泰定元年,又下令绘制他的画像十一幅,分发到各个行省,还让人给他塑像。

亦怜真嗣继承了帝师的职位,他才六岁,就去世了,那是在至元十九年。然后是答儿麻八剌剌吉塔继任,他在二十三年去世。接着是亦摄思连真嗣,他在三十一年去世。再然后是乞剌斯八斡节儿继任,成宗皇帝还特地为他打造了一顶宝玉五方佛冠赏赐给他。元贞元年,又赐给他一枚双龙盘纽白玉印,印文是“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他在大德七年去世了。第二年,由辇真监藏继任,结果第二年也去世了。接下来是相家班嗣,他在皇庆二年去世。然后是相儿加思巴嗣,他在延祐元年去世。延祐二年,由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继任,他在至治三年去世。之后是旺出儿监藏继任,他在泰定二年去世。最后是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继任,朝廷赐给他玉印,还下诏书告诉天下,结果他在那一年就去世了。天历二年,由辇真吃剌失思继任。

话说在八思巴当国师的时候,还有一个国师叫胆巴,他的另一个名字叫功嘉葛剌思,是西番突甘斯旦麻人。他从小就跟着西天竺的古达麻失利学习梵文秘法,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元世祖中统年间,帝师八思巴推荐了他。当时怀孟地区闹大旱,世祖皇帝就让他祈祷求雨,结果立刻就下雨了。

还有一次,他念咒语往龙湫里扔食物,不一会儿,水面就涌现出奇花异果,拿上来献给世祖皇帝,世祖皇帝非常高兴。到了元至元末年,因为跟当时的权臣桑哥处不来,胆巴就强烈要求回西番。后来他又被召回,结果被贬到潮州。当时枢密副使月迷失镇守潮州,他的妻子得了怪病,胆巴就用他手里的念珠给她加持,病就好了。他还曾经跟月迷失讲过他做的奇怪的梦,以及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朝,后来都应验了。

元贞年间,海都入侵西番边境,成宗皇帝就让他去摩诃葛剌神那里祈祷,不久之后就传来捷报。他还曾经为成宗皇帝祈祷治病,成宗皇帝很快就病好了,赏赐给他很多东西,还下令给他配备十个御前校尉作为护卫。成宗皇帝北巡的时候,让胆巴骑着大象在前面开路。走到云州的时候,胆巴对他的弟子们说:“这个地方有灵怪,恐怕会惊扰到皇帝的车驾,你们要暗中念诵神咒来压制它。”没过多久,就下起了暴风雨,大家都非常害怕,只有皇帝的帐篷安然无恙,皇帝又赏赐给他一个碧绿的银杯。大德七年夏天,胆巴去世了。皇庆年间,追封他为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

话说,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本来叫只剌瓦弥的理,是北庭感木鲁国人。从小就熟练掌握畏兀儿语和西域文字,长大后更是精通佛经和各国语言。元世祖忽必烈大德六年的时候,他奉旨跟随帝师在广寒殿受戒,代替皇帝出家,皇上还赐给他现在的名字——必兰纳识理。

元仁宗皇庆年间,皇上让他翻译各种梵文经典。到了元英宗延祐年间,皇上又特别赐给他银印,授予他光禄大夫的官职。那时候,很多外国来朝贡,那些表文和信件,都没人认识,都得让必兰纳识理来翻译。有一次,有人用金子刻字做成表文来进贡,皇上让必兰纳识理看看。当时朝堂上的人都愣住了,大家都在等着他翻译。结果必兰纳识理拿起案上的墨汁,涂在金箔上,仔细辨认了上面的字,然后让侍卫拿笔,他口述表文的内容,包括使者的姓名、贡品的数量等等,写好后就呈给皇上。第二天,有关部门清点贡品,发现和必兰纳识理翻译的内容完全一致,一点儿差错都没有!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但又猜不透他是怎么学到这么多知识的,有人甚至觉得他是神人转世呢。

后来,皇上又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还赐给他三块银印,让他兼管功德使司的事务,并且给他丰厚的俸禄,好让他能供养母亲。到了元武宗至治三年,皇上又赐给他金印,特授他为沙津爱护持,还让他担任各国引进使。元顺帝至顺二年,皇上又赐给他玉印,加封他为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可惜的是,至顺三年,他跟安西王子月鲁帖木儿等人密谋造反,最终被处死了。他翻译的佛经很多,汉文的有《楞严经》,西域文字的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西番文字的有《不思议禅观经》,总共翻译了好多卷。

元朝从一开始就在朔方地区就非常推崇佛教。等到元世祖统一西域后,觉得那地方地广人稀,而且民风彪悍好战,就想找个办法慢慢地改变他们的习俗,使他们变得温和顺从。于是就在西域设立郡县,管理当地的土著居民,并且把这些地方都交给帝师管辖。

还专门设立了宣政院,这个宣政院的二把手必须是和尚,而且必须由帝师推荐。宣政院负责管理西域的内外事务,从地方长官到普通百姓,都要受到宣政院僧俗官员的共同管辖。所以说,帝师的命令在西域跟朝廷的诏令一样有效。一百多年里,朝廷对帝师的尊重和信任到了极致,简直是百依百顺。就连皇后妃嫔们都要受戒,并且对帝师顶礼膜拜。

朝会的时候,百官列队站好,帝师也常常坐在专门为他准备的座位上。而且每当皇帝即位,都会下诏书褒奖帝师,并且赐予带有珍珠装饰的帽子和衣服,可见对帝师有多么重视。

帝师来京城之前,朝廷就会派中书省的大臣带着几百骑兵去迎接,沿途各地都要提供吃住行等一切供给。等到帝师快到京城了,朝廷就派人用皇帝仪仗的一半来迎接,还命令所有六部九卿以及其他官员都穿上银鼠皮袍迎接。每年二月初八迎佛的时候,更是排场巨大,朝廷还专门指派礼部尚书和郎中负责迎接。

帝师去世后,朝廷还要派百官出城为他送葬。大德九年,朝廷专门派平章政事铁木儿护送帝师的舍利,并且赐予五百两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匹布帛、三千锭钞票。到了皇庆二年,赏赐更是翻了十倍,达到五千两黄金、一万五千两白银、一万七千匹锦缎等。

就连帝师的弟子们往来,朝廷也都会提供一切所需。到了泰定年间,因为帝师的弟弟公哥亦思监要来京城,朝廷还派中书省大臣带着酒肉去郊外迎接;而帝师的哥哥琐南藏卜还娶了公主,被封为白兰王,还赐予金印和免死金牌。帝师的弟子们,很多都当上了司空、司徒、国公等高官,佩带着金玉印章,前后相继不断。

帝师的弟子们仗势欺人,越来越嚣张跋扈,他们的势力遍布各地,造成的危害难以言喻。比如杨琏真加,他被元世祖任命为江南佛教的总负责人,竟然掘开了宋朝赵氏皇陵以及一百多位大臣的墓葬,还杀害了四个平民,收受了无数美女和宝物,盗取了大量金银财物,具体数目有:一千七百两黄金、六千八百两白银、九条玉带、一百一十一件玉器、一百五十二件其他宝物、五十两珍珠、十一万六千二百锭钞票、二万三千亩土地;他还庇护了两万三千户不交税的百姓。他私藏的财物更是数不胜数。

到了至大元年,上都开元寺的和尚强抢百姓的柴火,百姓向留守李璧告状。李璧正要询问情况,和尚就带着同伙拿着棍棒闯入官府,把李璧的头发揪下来,在地上拳打脚踢,然后把他拖走关起来,很久之后李璧才逃出来,上告朝廷,后来因为大赦才免于处罚。

至大二年,又发生了一件事,十八个和尚跟诸王合儿八剌妃忽秃赤的斤争道,把妃子从车上拉下来殴打,还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这件事传到朝廷,朝廷竟然下令不追究。但宣政院却上奏朝廷,建议凡是殴打西域和尚的,就砍掉手;辱骂西域和尚的,就割掉舌头。当时仁宗还在东宫,听说这件事后,赶紧奏请皇帝撤销这个命令。

公元1325年,御史李昌言上奏说:“我曾经走过平凉府、静州、会州、定西州等地,看到很多西番僧,都戴着金字圆符,成群结队地赶路,骑马的足有几百人,驿站都住不下了,就借住老百姓的房子,甚至还强迫男人搬走,奸污妇女。奉元路这一条路上,从正月到七月,来来往往跑了185次,用了840多匹马,比那些王爷、行省的使者多出好几倍呢!驿站的官员不敢管,我们御史台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再说,国家规定只有边防紧急情况才能用圆符,这些和尚凭什么随便佩戴?我请求修改一下和尚使用驿站的制度,并且让御史台有权查处他们。” 但是,他的奏章没有得到回复。

后来,有人查抄了必兰纳识里(一个西番僧的名字)的家,查获了他的家产,包括土地房屋、金银财宝、钱币、住宅、字画古玩,以及妇女的各种首饰,价值连城,数都数不清。

每年过年过节,大家都会去庙里祈祷祭祀,那些自称是虔诚信徒的人,祈祷的内容可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镇雷阿蓝纳四”,意思是庆祝赞扬;有的说“亦思满蓝”,意思是药师坛;有的说“搠思串卜”,意思是护城;有的说“朵儿禅”,意思是做大规模的施食;有的说“朵儿只列朵四”,意思是美妙的金刚回遮施食;有的说“察儿哥朵四”,意思是回遮;有的说“笼哥儿”,意思是风轮;有的说“喒朵四”,意思是做施食;有的说“月曰出朵儿”,意思是出水救济六道众生;有的说“党剌朵四”,意思是回遮施食;有的说“典朵儿”,意思是经常做施食;有的说“坐静”,有的说“鲁朝”,意思是狮子吼道场;有的说“黑牙蛮答哥”,意思是黑狱帝主;有的说“搠思江朵儿麻”,意思是护法神施食;有的说“赤思古林搠”,意思是自己受持戒律;有的说“镇雷坐静”,有的说“吃剌察坐静”,意思是秘密的坐禅;有的说“斟惹”,意思是文殊菩萨;有的说“古林朵四”,意思是至尊大黑神回遮施食;有的说“歇白咱剌”,意思是极大的快乐;有的说“必思禅”,意思是无量寿;有的说“睹思哥儿”,意思是白伞盖咒;有的说“收札沙剌”,意思是《五护陀罗尼经》;有的说“阿昔答撒哈昔里”,意思是《八千颂般若经》;有的说“撒思纳屯”,意思是《大理天神咒》;有的说“阔儿鲁弗卜屯”,意思是《大轮金刚咒》;有的说“且八迷屯”,意思是《无量寿经》;有的说“亦思罗八”,意思是《最胜王经》;有的说“撒思纳屯”,意思是《护神咒》;有的说“南占屯”,意思是《怀相金刚》;有的说“卜鲁八”,意思是咒法。

还有人做擦擦,用泥土做成小佛塔;还有人做答儿刚。做答儿刚的,有的做一个,有的做两个,最多做到七个;做擦擦的,有的做十万个,二十万个,甚至三十万个。曾经还建造了二百一十六座佛塔,用七宝珠玉装饰,一半放在海边,一半放在水里,用来镇压海灾。

元朝延祐四年,皇宫里每年举行佛事活动,光是一些用量以斤计算的物资,就要耗费:面粉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酥油二万一千八百七十斤,蜂蜜二万七千三百斤。从至元三十年算起,当时佛事活动项目才一百零二项。到了大德七年,又重新设立了功德司,结果佛事项目一下子就增加到五百多项。那些和尚贪得无厌,四处结交宫内近侍,欺骗皇上,申请各种名目的布施和斋饭,所需费用数不胜数,一年就要花掉上千万,比大德年间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而且每年都要借着做善事的名义,奏请皇上赦免轻重不同的罪犯,以此来显示他们的功德。即使是像阿里、别沙儿这样的大臣和地方军政长官,也常常利用这种方式来逃避惩罚。宣政院参议李良弼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竟然还拿皇帝老师的话来为他开脱。其他杀人越货的强盗,作奸犯科的坏蛋,也多亏这种关系网而侥幸逃脱。甚至有些人只是虚报名义,用皇帝的命令来做做样子,说是布施,实际上却把钱财据为己有,真是太乱来了!这些事情都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所以我把它们都详细记录下来了。

至于全国各地的寺庙,都归内外宣政院管辖,有禅宗、教宗、律宗等等,他们各司其职,但是像白云宗、白莲宗这些,也有一些参与到这些贪污受贿的事情中来。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他小时候,有个算命先生说他将来会成为神仙界的首领。十九岁的时候,他在宁海昆嵛山拜全真教重阳王真人为师,和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人是同门师兄弟。重阳真人一见到丘处机,就觉得他是个非常有出息的人。金朝和南宋时期,两边都派使者来邀请他,他都没去。

话说在己卯年(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从乃蛮那里派了近臣札八儿和刘仲禄,带着他的命令去请邱处机。有一天,邱处机突然跟他的弟子们说,赶紧收拾行李,说:“天使来召我了,我得去。”第二天,札八儿和刘仲禄就到了,邱处机就带着他十八个弟子一起去了。

第二年,他们住在山北,邱处机先派人送去奏章表示感谢,并且再三劝说成吉思汗不要滥杀无辜。又过了一年,成吉思汗又派人催促他们快来,于是邱处机就从抚州出发了,途径几十个国家,行程超过一万多里。他们经历了战场上的血腥厮杀,躲避了叛乱地区的匪寇,在沙漠里还遭遇了断粮的困境,从昆嵛山出发,历经四年才到达雪山。记得有一次,马走在深雪里,邱处机在马上用杖子试探雪的深度,杖子还没探到雪的一半。

见到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赏赐他们食物,还给他们安排了非常舒适的帐篷。当时成吉思汗正在西征,每天都在打仗,邱处机每次见到他都劝说:想要统一天下,关键在于不要嗜杀成性。成吉思汗问他治理天下的方法,邱处机回答说:以敬天爱民为根本。成吉思汗又问他长生不老的秘诀,邱处机说: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非常认同他的话,说:“上天赐予我一位神仙,来启迪我的志向。”还命令左右的人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并且用来教育他的儿子们。于是,成吉思汗赐予邱处机虎符,以及一封御书,书中没有写他的名字,只称他为“神仙”。

有一天打雷了,成吉思汗问邱处机是怎么回事,邱处机回答说:“雷是天威啊。人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孝,不孝顺就会违背天意,所以天威震动来警示人们。我听说境内不孝的人很多,陛下应该彰显天威,来引导百姓。”成吉思汗听从了他的建议。癸未年(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马突然摔倒了,邱处机劝他说:“天道好生,陛下年纪大了,经常打猎不太合适。”成吉思汗因此很久没有打猎了。当时,蒙古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尤其严重,百姓被俘虏杀害,无处可逃。邱处机回到燕京后,让他的弟子拿着文书,在战争结束后四处寻找被俘虏的人,因此很多沦为奴隶的人恢复了自由身,还有很多濒临死亡的人得以重生,大概有两三万人。中原的人们至今还在称赞他呢。

公元1205年(乙酉年),火星犯了尾宿星,这预兆对燕京不利。丘处机就为此祈祷,结果火星果然移位了。1207年(丁亥年),他又为旱灾祈祷,说三天后就会下雨,并称之为祥瑞之兆,结果也应验了。皇上因此下旨,把他的宫殿改名为“长春宫”,还派使者慰问他,并御制诏书说:“朕常常想着神仙,神仙们可千万别忘了朕啊!”

六月,丘处机在东溪沐浴,两天后,突然下起了大雷雨,太液池北岸的水都流进了东湖,声音传出去好几里远,池里的鱼鳖都被冲走了,池子也干涸了,北岸的高堤也崩塌了。丘处机感叹道:“山要崩塌了,池子要干涸了,我是不是也要和它们一起去了!”说完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他的弟子尹志平等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弘扬他的教义,元朝时期还被赐予金印。

丘处机的第四代弟子,有个叫祁志诚的,住在云州的金阁山,名声非常好。丞相安童曾经去拜访他,祁志诚就告诉他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安童很受感动,所以他在辅佐世祖忽必烈的时候,就以清静忠厚为原则。后来他辞官回家,就好像与世无争一样,人们都觉得他受到了祁志诚教诲的益处。

后来安童又被召回担任丞相,他推辞不去,于是去请教祁志诚。祁志诚问他:“你以前当丞相时,同僚都是些什么人?现在呢?”安童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去见忽必烈,说:“我以前当丞相的时候,年纪还轻,能不辜负您的信任,全靠那些辅佐我的同僚都是我的老师和朋友。现在辅佐我的人,都是和我一起升迁的,那我治理国家的能力,能比以前更好吗?”忽必烈问:“是谁告诉你的这些?”安童回答说:“祁真人。”忽必烈听了很久,感慨万分。

话说张道陵创立正一天师道,之后传承到第四代的时候,就定居在了江西龙虎山。据说到了三十六代天师宗演的时候,那是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之后的事儿了,元世祖派人把他请到京城。到了京城,元世祖还专门让朝廷大臣出城迎接,对他特别客气。见面之后,元世祖就对宗演说:“想当年,我在己未年(公元1269年)驻扎在鄂州附近的时候,曾经派王义清去拜访你的父亲,你父亲当时就跟我说,二十年后天下将会统一。现在看来,神仙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啊!”说完,就让宗演坐下,摆宴款待,还特地赏赐给他玉芙蓉冠和金丝无缝的衣服,任命他为江南道教的领袖,并且给了他一枚银印。

公元1278年和1285年,宗演又两次进京朝见元世祖。有一次,元世祖还让他把祖上传下来的玉印和宝剑拿来给他看看,然后对身边的臣子说:“朝代更迭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天师的剑印却一直传到今天,这难道不是有神灵庇佑吗?”说完,就感慨了好一阵子。公元1290年,宗演去世了,他的儿子宗与棣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三十七代天师,继续掌管江南道教。公元1292年,宗与棣进京朝见,结果在京城去世了。到了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宗演的弟弟宗与材继承了天师之位,成为三十八代天师,继续掌管道教。

那时候,海潮侵蚀盐官、海盐两州,造成了很大的灾害。宗与材就用他的法术来治理。有一天晚上,突然电闪雷鸣,第二天人们发现,海边出现了一只长着鱼头龟身的怪物的尸体,海潮的灾害也就此平息了。公元1299年,元世祖在元上都的御帐中召见了宗与材。公元1302年,元世祖封他为正一教主,掌管三山符箓。元武宗继位后,宗与材进京朝见,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并被封为留国公,还赏赐给他金印。元仁宗继位后,又特地赏赐给他宝冠和精美的金丝织锦衣服。公元1316年,宗与材去世了。

公元1317年,他的儿子宗嗣成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三十九代天师,继续掌管江南道教,并像他父亲一样,掌管三山符箓。

张留孙,字师汉,江西贵溪人。年轻的时候,他去了龙虎山当道士。有个道士给他算命,说他将来会是神仙级别的宰相。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他跟着天师张宗演进京。世祖皇帝和他聊得很投机,就留他在宫里当差。

有一次,世祖皇帝在宫里祭祀,太子也在旁边侍奉。突然狂风暴雨袭来,大家都吓坏了。张留孙赶紧祈祷,风雨就立刻停了。还有一次,皇帝一行人路过日月山,昭睿顺圣皇后病得很重,情况危急,赶紧把张留孙找来祈祷。皇后后来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留着长胡子的神仙,带着士兵,乘坐红色的车辇,由白色的神兽拉着,在草地上行走。皇后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问张留孙这是什么意思。张留孙说:“那些士兵和车辇、神兽,是我的法箓里的将士;穿着红衣服留着长胡子的,是汉朝的天师张道陵;在草地上行走,指的是春天。皇后的病,会在春天就好了!”后来,皇后命人把张留孙当时做法的画像拿来,一看,果然和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皇帝皇后非常高兴,马上封张留孙为天师。张留孙坚决推辞,不肯接受这个称号,最后被封为上卿,还赏赐了他尚方宝剑,并在两京都修建了崇真宫,让他居住,专门负责祭祀之事。

至元十五年,张留孙被授予玄教宗师的称号,还赐给了银印。皇帝还特意提拔了他的父亲为信州路治中,后来又升任江东道同知宣慰司事。那时候天下太平,世祖皇帝想让百姓休养生息,张留孙在尚方等待诏令,就向皇帝阐述了黄老之道的治国理念,认为要以清静为贵,圣人要宽容天下。这正合了皇帝的心意。后来,皇帝想让完泽当宰相,就让张留孙占卜。张留孙卜得《同人》之《豫》卦,就进言说:“《同人》卦象征着柔顺得到位子,并响应于乾卦,这是君臣和谐的象征;《豫》卦象征着有利于建立侯爵,这是指宰相之事。这卦象多么吉利啊,希望陛下不要犹豫。”完泽后来果然被任命为宰相,大家都认为皇帝选了个贤相。

大德年间,张留孙被加封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并且追封他的祖上三代为魏国公,官阶品级都是最高的。武宗皇帝即位后,召见了他,赐给他座位,升他为大真人,让他担任集贤院院长,官位相当于大学士。不久又加封他为特进,让他讲解老子推崇的谦让之道。仁宗皇帝即位后,还经常诵读张留孙的言论,并且告诉近臣说:“历代积累的旧德,只剩下张上卿了。”后来,张留孙又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为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皇帝还特地刻玉为他制作了玄教大宗师印。至治元年十二月,张留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天历元年,追赠他为道祖神德真君。他的弟子吴全节继承了他的衣钵。

全节,字成季,是江西饶州安仁人。他十三岁就开始在龙虎山学道。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他去了北京,拜见了留孙,然后又见到了元世祖。元成宗至元三十一年,成宗皇帝从北方回来,召见了他,还赏赐给他一个古色古香的玉蟠螭环,并且下令每年都让他跟随皇帝出行,朝廷还负责提供他的住所、车辆、衣服和伙食。

大德十一年,他被授予玄教嗣师的职位,还得到了一个银印,地位相当于朝廷的二品官员。至大元年,皇帝又赏赐给他七宝金冠和织金的衣服。三年后,皇帝追封他的祖上为昭文馆大学士,封他的父亲为司徒、饶国公,母亲为饶国太夫人,并且把全节家乡的名字改成了“荣禄乡”,乡里的名字改成了“具庆里”。至治元年,留孙去世了。两年后,朝廷又授予全节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等一系列头衔,还让他总摄江淮荆襄等地的道教事务,并负责集贤院的道教事宜,同时授予他一枚玉印和两枚银印。

全节曾经代替皇帝祭祀山川河岳回来后,成宗皇帝问他:“你沿途经过的郡县,有没有哪个地方官治理得很好?”全节回答说:“我在洛阳的时候,洛阳太守卢挚为人平易近人,不追求虚名,百姓都安居乐业。”成宗皇帝说:“我记得这个人。”当天就召见卢挚,任命他为集贤学士。后来成宗皇帝去世了,仁宗皇帝从怀孟回来,有个狂妄的人用危言耸听的话诬陷翰林学士阎复,这事儿很棘手。全节竭力为阎复在李孟面前说好话,李孟把这件事禀报给了仁宗皇帝,仁宗皇帝这才消了气,阎复也得以告老还乡。当时的人都认为,朝廷能够尊重大臣,不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就伤害贤良之士,全节在这件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全节为人非常喜欢结交士大夫,对谁都掏心掏肺,尤其对长辈更是恭敬有加,他总是尽力推荐那些有才能的人,生怕自己做得不够。至于帮助穷人解决困难,他也从不因为个人恩怨而有所区别对待,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很有侠义之风。全节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二岁,他的弟子夏文泳继承了他的衣钵。

话说啊,真正的“真大道教”呢,最早是从金朝末年开始的,是一位叫刘德仁的道士创立的。这教派啊,特别强调苦行和危险的修行,关键是他们从不随便占人便宜,也不过分追求享受。

这真大道教传了五代,到了郦希成手里。郦希成住在燕京的天宝宫,得到了皇帝宪宗的赏识,这才正式把这教派命名为“真大道”,还封他为“太玄真人”,让他主管教务,还赏赐他官服和三十套紫色的衣服,连他手下的弟子也都有赏赐。到了元朝至元五年,忽必烈皇帝又让郦希成的徒孙德福统领全国的真大道教,还给了他铜印。到了至元二十年,又把铜印换成了银印,一共两块。

后来真大道教又传了三代,到了张清志手里,这教派就更兴盛了。张清志被封为“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这张清志啊,特别孝顺父母,而且吃苦耐劳,为人非常正直。据说东海珠山和牢山以前老虎很多,张清志去那里结草屋住,老虎都跑走了。可后来有人害他,张清志说:“这是我抢了它们的地盘啊!”于是就离开了。后来他住在临汾,那地方发生了大地震,城墙房屋都塌了,死的人数不清,就只有张清志住的地方裂成两半,一点都没坏。他就在瓦砾堆里四处寻找,听着呻吟声救人,救活了不少人。朝廷很重视他,派人请他来当掌教。张清志就步行去京城,平时深居简出,好多人都没见过他。

那些达官贵人想见他,他都推说生病,躺在床上不见客。但是那些品德高尚的士大夫来求见,他就很乐意接待。当时的人都敬佩他的高风亮节,还给他画了画像流传下来。

话说啊,这个太一教,最早是金朝天眷年间一位道士叫萧抱珍创立的。他传授的是“太一三元法箓”这种道法,所以就叫这个教派“太一教”了。 这教派传到第四代,传到了萧辅道手里。

后来,元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听说过萧辅道的名号。于是,他派史天泽去把萧辅道请到和林来,皇上跟萧辅道聊了聊,觉得他不错,就让他留在宫里。萧辅道年纪大了,就请求把教务交给他的弟子李居寿。

到了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在两京都建起了太一宫,让李居寿住进去,负责祭祀的事务,还让他祭祀六丁,继承太保刘秉忠以前做的事。 至元十三年,皇上还赏赐了李居寿“太一掌教宗师”的印章。

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日,那天正好是月直元辰(天象吉兆),皇上就下令让李居寿举行祭祀法事,向天奏报,一连五天五夜。法事做完了,李居寿趁机跟皇上说:“太子现在正值壮年,应该让他参与国家政务了。”他还通过典瑞董文忠给皇上递话。世祖一听,高兴地说:“这事儿,马上就办!”

后来,皇上就下诏让太子参与处理朝政,凡事都先跟太子商量后再做决定。这啊,可都是李居寿在背后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