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鲁帖木儿,他家祖上是卜领勤多礼伯台氏。他曾祖父贵裕,在元太祖时期当过管领怯怜口怯薛官。他祖父合剌,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在元世祖时期任职。他父亲普兰奚,从宿卫做到中书右司员外郎,还跟丞相哈剌哈孙一起建议迎立武宗,后来官职一直做到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使。
月鲁帖木儿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抱负。十二岁的时候,成宗皇帝就让他和哈剌哈孙的儿子脱欢一起进国子监读书。到了仁宗时期,他进了宫里当宿卫。有一天,皇帝问身边的侍卫:“这个人长得不一般,是谁的儿子啊?”侍卫们一时想不起他父亲的名字,月鲁帖木儿马上回答说:“臣父普兰奚。”皇帝说:“你父亲为国家安定出力不少,朕一直没忘记。”于是,就让脱忽台传旨给四怯薛紥撒火孙,让他常侍奉在宫里,不准阻止他进宫。
哈剌哈孙想让他当个中书蒙古必阇赤,但他拒绝了。哈剌哈孙问他:“你还小,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当御史。”大家都夸他志向远大。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当上了监察御史,巡按上都,弹劾了太师、右丞相帖木迭儿受张弼贿赂六万贯钱,结果让帖木迭儿被赐死。皇帝很生气,把太师印砸了,赏给月鲁帖木儿一万贯钱,提拔他当兵部郎中,又升任殿中侍御史。后来又升任给事中、左侍仪、同修起居注,接着又当了右司郎中,皇帝还让他坐在便殿,对身边的侍卫说:“月鲁帖木儿见识广博,能力很强,可以委以重任啊!”
有一天,皇帝跟近臣说:“我听说以前朝代都有太上皇的称号,现在太子也长大了,可以让他继承大位了,我想当太上皇,跟你们一起游览西山,安度晚年。”御史中丞蛮子、翰林学士明里董阿都表示赞同。只有月鲁帖木儿站起来拜道:“臣听说以前那些当太上皇的,像唐玄宗、宋徽宗,都是因为国家出了乱子,不得已才当的。希望陛下您能好好治理国家,保住江山万代,那些前朝的虚名,有什么好羡慕的呢!”皇帝很欣赏他的话。
仁宗皇帝驾崩了,帖木迭儿又回到了中书省,当上了宰相。有个叫乞失监的参议,因为收受贿赂被关进了监狱。帖木迭儿就让乞失监去告发月鲁帖木儿,说他当御史的时候诬告丞相受贿。皇太后下令让丞相哈散他们到徽政院去调查,结果发现是假的,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然后帖木迭儿就提拔月鲁帖木儿当了山东盐运司的副使,还降了他的官职,从亚中大夫降到了承事郎。没想到,才一个月的时间,盐税就增加了上万贯。后来,月鲁帖木儿因为家里有丧事,就回老家奔丧去了。 之后,他又被提升为山南江北道的肃政廉访副使。
泰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调到汴梁路当总管,后来又被调到武昌当总管,但他因为要照顾父母,就没去上任。到了致和元年,河南行省的平章伯颜假传圣旨,想让月鲁帖木儿当本省的参知政事,一起商量着起兵造反。月鲁帖木儿坚决拒绝,说:“皇子要是问起,参知政事是受谁的命令,我该怎么回答呢?”伯颜一听,可生气了。
正巧,明里董阿护送皇子经过河南,而月鲁帖木儿以前当御史的时候,曾经弹劾过明里董阿娶了个妓女冒领封号。明里董阿就趁机跟伯颜说,把月鲁帖木儿抓起来。丞相别不花也跟月鲁帖木儿有矛盾,所以就一起把他贬到乾宁安抚司去安置。到了至顺四年,他又被流放到雷州。
公元1340年,元顺帝把他召回京城。到了公元1342年,他又去朝见皇帝。皇帝想留他在身边做事,但他以母亲刚去世还没下葬为由,婉拒了。
公元1344年,他终于被任命为将作院同知。没多久,又升任大宗正府也可札鲁花赤。公元1349年,他从太医院使升迁为翰林学士承旨,还负责给皇帝讲课。他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经史典故,主张王道政治,皇帝很欣赏他。
公元1352年,江南很多郡县都闹起了盗贼,朝廷任命月鲁帖木儿为平章政事,让他去江浙行省平叛。他跟丞相脱脱说:“现在江南的防卫工作已经太迟了,如果能让他临机决断,或许还有办法。”但是,脱脱没采纳他的建议。临走前,皇帝赏赐给他美酒、御赐衣物、弓箭、盔甲、十个侍卫,以及一万五千贯钱。
到了江浙后,他召集官员和当地父老乡亲,一起商量防卫策略,还招募了几千名民兵,军纪严明。军队驻扎在建德,他抓住了土匪头子何福,并在集市上将他斩首示众。接着,他收复了淳安等县,俘虏了一万多人,帮助三万多户人家恢复了家园。
同年七月,军队到达徽州,他因病死在了军中。
卜颜铁木儿,字珍卿,是唐兀吾密氏的人。他性格聪明锐利,洒脱不羁,很早就担任了皇帝的侍卫,先后侍奉过武宗、仁宗、英宗三位皇帝。天历年间初期,他从太常寺丞升任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任殿中侍御史,之后又升任大都路达鲁花赤、都转运盐使、肃政廉访使等职务,从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升任左右丞,再升任行御史台中丞,最终官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可谓是步步高升。
至正十二年春天,蕲州、黄州的贼寇徐寿辉派兵攻陷了湖广地区,又侵犯了江东、江西,朝廷下令让卜颜铁木儿率军讨伐。卜颜铁木儿积极招募强壮的士兵,招募到了三千名骁勇善战的士兵和三百艘战舰。当时,湖广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江西平章政事星吉、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都带着军队驻扎在太平,却迟迟不肯出兵。卜颜铁木儿到达后,就和他们一起出兵。
贼寇正聚集在丁家洲,官军突然与他们遭遇,奋勇作战,打败了贼寇,收复了铜陵县,还抓获了贼寇的将领,又收复了池州。随后,卜颜铁木儿又分别派遣万户普贤奴驻守阳陵,王建中驻守白面渡,闾儿讨伐无为州,而他自己则率领镇抚不花、万户明安驻守池口,以防范上游,并负责指挥作战。可是没过多久,江州又失守了,星吉也在战斗中战死了。蛮子海牙和威顺王宽彻也率领普化军的军队溃败逃往东方。安庆城被围困得越来越紧,派使者来请求支援。
其他将领都想坚守自己的地盘,不肯出兵救援。卜颜铁木儿却说:“怎么能说这是不忠呢!安庆和池州只隔着一条河,现在安庆坚守,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救援安庆的道理,我怎么能迟疑呢?况且上游的官军虽然溃败了,但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老兵,只是缺少钱粮和器械而已,我奉命统领军队,怎么能看着他们不管不顾呢!”于是,他立即拿出国库的钱粮来接济他们,溃败的军队都重新聚集起来,两军的士气都恢复了,安庆之围最终解除了。
十三年的三月,那些反贼又来攻打池州,人多得吓人,差不多十万人,周围的县城都跟着响应了。卜颜帖木儿跟众将领商量说:“这些反贼里应外合,要是等他们筑好营垒,我们再坐吃各县的粮食,想打败他们可就难了。现在他们刚到,人困马乏,咱们趁他们骄傲懈怠,集中兵力狠狠地打他们一下,就能很快取得胜利!” 大家都同意了。于是他们轮番出战,结果大获全胜,抓住了他们的假首领,俘虏斩杀的更是数不清,周围的县城也都恢复平静了。接着,卜颜帖木儿乘胜追击,率领水军继续前进。
五月,在望江跟他们打了一仗,又在小孤山和彭泽打仗,还在龙开河打仗,都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然后收复了江州,留下军队驻守。七月,进兵攻打蕲州,抓住了他们的假首领邹普泰,顺利攻克了城池。接着又打到道士洑,烧了他们的营寨,一直打到兰溪口。反贼的老巢叫黄连寨,也被攻克,彻底消灭了。又分兵平定了两巴河,这样长江水路才算打通了。十一月,跟蛮子海牙、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桑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的军队会合,湖广左丞伯颜不花的军队也都来了。十二月,分兵进攻蕲水县,攻破了他们的伪都城,抓获了他们的伪将相以下四百多人,徐寿辉只身逃跑了。因为立下大功,朝廷下旨赏赐他上尊和金腰带。
那时候丞相脱脱正在南边总领大军征讨,听说这些反贼都被打败了,就下令让伯颜不花去征讨淮东,蛮子海牙守卫裕溪口,威顺王回到武昌,而卜颜帖木儿独自控制着长江。十六年六月,他又率军驻守池州。十一月,去世了。
卜颜帖木儿为人清廉正直,别人都不敢跟他拉关系谋私利,他带兵打仗,所到之处从不受礼品、宴请和犒赏,老百姓都不知道有军队的存在。他非常孝顺,从小就养在叔父阿术身边,侍奉叔父如同亲生父亲一样。他经常骑着匹漂亮的马,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花马儿平章”。
星吉,字吉甫,是河西人。他曾祖是朵吉,祖父是搠思吉朵而只,父亲是搠思吉,他们世世代代都侍奉过元太祖、宪宗、世祖三位皇帝,是皇家的近臣。星吉年轻的时候就在仁宗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做事,因为做事认真又聪明而受到赏识。元至治年间初期,他被任命为中尚监,后来又改任右侍仪,同时还兼任修撰起居注的官职。之后升任监察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而名声在外。从那时起,他一路升迁,十五次升官,最终做到宣政院使,然后外放担任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
那时候正是太平盛世,朝中上下都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来处理政事,只有星吉一个人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每当御史出巡地方,他都会下达严厉的命令,督促他们认真办事。湖东佥事三宝住,是个儒生,为人清廉正直,到哪里都打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有些御史为了私利向他求情,被他拒绝后,就反过来诬陷他。事情上报后,星吉勃然大怒,说道:“这个人贪污的事实,谁不知道?他居然敢这样诬陷我!”他立刻上奏朝廷,请求惩处诬陷他的御史,并揭露了这起诬陷案。执政者对他怀恨在心,把他调到湖广行省担任平章政事。
湖广地区紧邻江北,威顺王经常在那里打猎,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威顺王还在那里修建了广乐园,聚集了很多名妓和富商,用来敛财,当地官员都不敢得罪他。星吉到任后,去拜见威顺王。威顺王只打开宫门左侧的小门让他进去。星吉却坚持坐在宫门西侧的绳床上,说道:“我奉天子之命来这里做官,不是你的私人臣子,怎么能走不正当的途径进入你的府邸呢!”守门人害怕了,赶紧进去报告威顺王,威顺王只好下令打开正门。星吉进去后,责备威顺王说:“王爷是皇室宗亲,是古代所说的伯父叔父那样的人物。如今您却沉迷于享乐,不顾百姓疾苦,恐怕这不是积德行善之道啊!”威顺王赶紧握住星吉的手向他道歉,并下令停止了所有那些荒唐的行为。
当时有个名叫小住持的胡僧,穿着三品官员的官服,仗着权势,横行霸道,经常欺压官府。星吉下令逮捕了他,搜出了他的妻妾、歌女等十八个女人。案件审理完毕,小住持被判罪并抄家,从此那些豪强们都收敛了,老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公元1351年,汝州、颍州闹起了农民起义,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有人说:“有个郑万户,是位老将,应该启用他!” 星吉就下令招募士兵,加固城池,修理兵器,加强巡逻,把这些事情都交给郑万户负责。
起义军听说后,派了两千人来假意投降。星吉和郑万户商量说:“这是个骗局,但直接拒绝他们也不合适,应该先接受他们,再仔细查问清楚。”果然查出了他们的阴谋,于是歼灭了他们,把几十个首领捆起来等候发落。
正巧这时朝廷有旨意召星吉去当大司农。一些同僚收了起义军的贿赂,又嫉妒星吉的功劳,就诬陷郑万户有罪,把那些被捆绑的首领都放了。第二天,起义军大举进攻,内外里应外合,城池失守了。武昌的老百姓哭着喊着说:“大人您要是不走,我们岂能成为俘虏!”
星吉进京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向皇帝汇报清楚了。皇帝非常高兴,赐给他食物。但是朝中的一些大臣很不高兴,奏请把星吉调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实际上是把他外放了。
星吉到了江东,朝廷又命令他去守江州。当时江州已经被起义军攻占,起义军占据了池阳。太平的官军只有三百人,而起义军号称百万,大家都想逃跑。星吉说:“害怕敌人逃跑,不是勇敢;坐等敌人进攻,也不是聪明。你们都有妻儿老小和家产,就算逃跑了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他向富人借钱,招募士兵。
之前,行台招募士兵,每人给一百五十千钱,都没有人响应。而现在星吉招募士兵,每人只给五十千钱,大家却争先恐后地报名,一天就招募到了三千人。他准备好船只,直接攻打铜陵,攻克了铜陵。又打败了起义军在白马湾的部队。
起义军溃败逃窜,星吉分兵追击,追到了白湄。起义军走投无路,回过头来抵抗官军,官军乘胜追击,起义军全部被消灭,擒获了他们的首领周驴,缴获了六百艘船,军威大振,于是收复了池州。
星吉命令各路将领分头讨伐起义军,收复了石埭等县。起义军又来进攻,星吉命令王惟恭列阵抵挡,战斗一开始,星吉就派小船从侧面攻击,大败起义军,并占领了清水湾。
有人报告说起义军的船队从上游开来,顺风扬帆,数量是我们的几十倍,众将士都变了脸色。星吉说:“没事,风势这么大,他们仓促之间肯定无法停泊,我们只要躲在横港里,放下旗帜等待,等他们过去后再攻击,一定能打胜仗!”
风怒号,水急流,起义军的船队呼啸而过,星吉下令升起旗帜,张开船帆,擂鼓呐喊,追击起义军。官军奋勇作战,风竟然帮了我们,又一次大败起义军。这时起义军已经包围安庆很久了,听到这个捷报,赶紧烧毁营寨逃跑。星吉又收复了湖口县,攻克了江州,留下军队驻守。他命令王惟恭驻守小孤山,自己则驻守番阳口,扼守长江要冲,准备逐步收复失地。
湖北、江西都失守了,浙江、淮南也乱成一团,根本没有援军,时间久了,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们都苦不堪言。有人建议说:“东南地区还算富裕,为什么不运送粮食,再组织一次反击呢?” 星吉却说:“我奉命守卫江西,一定要死在这里。” 大家都不敢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敌军开着好多大船,四面围攻我们,他们还用芦苇编成大筏子,堵住河上下游,放火烧船。我们拼死抵抗,几乎全军覆没。星吉的侄子伯不华和几十个亲兵都战死了,星吉却依然稳坐不动。敌人放箭射星吉,他昏倒了。敌人早就听说过星吉的大名,不忍心杀他,把他抬到密室里,等到天亮才醒过来。敌人纷纷下跪,争着给他送吃的,星吉斥责他们,就没再吃东西。过了七天,他才自己挣扎着坐起来,朝北拜了两拜说:“我尽力了。”然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星吉为人正直清廉,果断坚决,在军中,他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以忠义感召人心,所以才能以少胜多,让士兵们为他卖命。
福寿,是元朝人。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尤其擅长应对。长大后,他进入宫廷侍卫,凭借多年的功劳被授予长宁寺少卿,之后又改任引进使,升任知侍仪使,最后升任正使。他被外派到饶州路担任达鲁花赤,之后升任淮西廉访副使。回朝后,他担任工部侍郎,兼任太常礼仪院事,之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改任户部侍郎,升任尚书,之后出任燕南廉访使,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一年,颍州发生叛乱,当时皇帝在北方上都,朝廷里的人都不敢做决定,想等皇帝下旨再行动。只有福寿认为:“等到请示皇帝再回话,那就来不及了!” 于是他果断决定调兵五百,派卫官哈剌章、忻都、怯来前去平叛,然后再向皇帝汇报。顺帝很欣赏他处事果断妥当,第二年,就提拔他担任也可札鲁忽赤。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派担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当时濠州、泗州都已经被攻陷,军队长期没有战果。福寿到达后,督促军队作战非常紧迫,但上游敌军势力非常强大,福寿就计划在石头城筑城,切断江面,严密防守,士兵们都依靠他,觉得很安全。
十五年的时候,他调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之前,集庆府曾经发生过紧急情况,阿鲁灰带着湖广平章政事的身份,率领苗兵来救援,事情平息后,他的军队就驻扎在扬州。可是阿鲁灰带兵没啥纪律,苗蛮士兵本来就凶悍,每天都杀戮抢掠,根本管不住。没多久,苗兵就杀了阿鲁灰叛变了,集庆府的援军也彻底断了。高邮、庐州、和州等地接连失守,集庆府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人心惶惶,而且仓库里一点存粮都没有,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老百姓都愿意拿起武器自卫。
福寿就下令,让有钱的人家都捐献粮食和军饷,鼓励士气,想办法坚守城池。朝廷知道他的辛苦,多次赏赐他东西。十六年三月,大明军队包围了集庆府,福寿多次督促士兵出战,他下令关闭所有城门,只打开东门方便进出。可是城里的情况已经撑不住了,城破了。百官都逃跑了,福寿却独自坐在胡床上,坐在凤凰台下指挥左右。有人劝他离开,他呵斥道:“我身为国家的重臣,城池还在,我就活着;城池破了,我就死,还能去哪儿呢!”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看到他独自一人坐着,好像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过去问他决定怎么办,然后留下来没走。
很快,乱兵涌来,福寿最终遇害,尸体不知所踪,达尼达思也死在那里。同时遇难的还有治书侍御史贺方。达尼达思字思明;贺方字伯京,是晋宁人,以文学闻名。
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福寿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忠肃。
这道童啊,是高昌人,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石岩。性格沉稳,话不多。因为他家世好,所以当上了官,先是在直省当舍人,后来官越做越大,名声也很好。调到信州当路总管,又调到平江,在哪儿都干得很出色,政绩斐然。到至正元年,他升了大都路达鲁花赤,后来又当了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没多久又被召回朝廷当参政中书,过了一阵子,又出任江浙行省右丞,最后升到了本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一年,朝廷又派他当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那一年,蕲州、黄州那边起义军造反了,平章政事秃坚理不花带兵去守江州。结果各地土匪也跟着造反,这道童平时根本不懂军事,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手下的左右司郎中普颜不花说:“现在贼兵来势汹汹,城里一点准备都没有,万一城破了,那可怎么办?有个叫章伯颜的左丞,现在退休住在抚州,他很懂军事,咱们应该用隆重的礼节请他来,让他暂时代理本省左丞,专门负责指挥军队,这样说不定还能有点办法。”道童听了他的话,就照办了,章伯颜也痛快地答应了,说:“这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他到了之后,就和普颜不花一起商量怎么打仗,计划得非常周全。
第二年正月,湖广失守了,秃坚里不花从江州逃跑了。二月,普颜不花带兵去江州,结果在石头渡和贼兵打仗,被打败了。道童听说后吓坏了,赶紧带着省印逃跑了。普颜不花回来后,和章伯颜一起商量怎么守城。过了几天,道童才从南昌老百姓家里回来。于是他们商量着分兵把守各个城门,准备迎敌。三月,贼兵来围城了。城里设立了各个厢的官员和各个巷子的巷长,日夜坚守,大家齐心协力。道童平时很体恤百姓,也很会用人,有功劳的一定要赏,没功劳的也不轻易惩罚,所以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贼兵围城两个月,老百姓都没想着逃跑。
道童秘密召集了几千名死士,脸上涂上青颜色,额头上绑黄布,穿黄衣服,作为先锋部队;又另外挑选了几千精兵作为中军;还招募了一些人马殿后,由万户章妥因卜鲁哈歹指挥。半夜,他们打开城门,埋伏在栅栏下面。天一亮,锣鼓齐鸣,突然向贼兵发起进攻,贼兵吓坏了,以为碰上了神仙,纷纷溃逃。于是乘胜追击,捣毁了他们的营寨,又分兵扫荡残余势力。这次胜利,章伯颜、普颜不花功劳最大。章伯颜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朝廷因为道童守城有功,升他为大司徒、开府,还赏赐了龙袍和御酒。
秋天到了,朝廷任命亦怜真班担任江西行省左丞相,火你赤当左丞,两人一起带兵来到江西。没过多久,亦怜真班就死了,剩下的事情就由火你赤负责平定富州、瑞州,分别驻守这两地。
正赶上那年大旱,官府和百姓都缺粮食,火你赤就给江浙行省写信,借了几十万石粮食和几十万引盐。规定每家每户三天内可以到官府买一斗米,交两贯钱;再过三天可以买十斤官盐,也交两贯钱。老百姓都觉得方便得很。因此,江西地区依然安定,土匪也不敢来犯。
十八年夏天四月,陈友谅又来攻打江西城。这时候火你赤已经升官到平章政事,还被封为营国公,可以自行决定事情,掌握兵权。但他平时和火你赤关系不好,而且为人贪婪残暴,不得将士之心。眼看着城池就要失守了,他竟然趁着夜色偷偷跑了。火你赤也放弃了江西城,退守抚州路,想集合各县的义兵反攻,但形势已经回天乏术了。
他叹息说:“我身为元朝的大臣,官位做到最高,现在城池失守,我没有守住,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人呢!” 正巧敌人的追兵赶到了,火你赤想迎敌,渡过河,还没上岸,敌人就乘机追了上来,结果被杀害了。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忠烈”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