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林,济南人,是个爱打抱不平、武艺高强的家伙,擅长骑马射箭。金朝末年,他当上了威宁防城的千户(相当于县长)。
壬申年,元太祖围攻威宁,刘伯林知道自己打不过,就偷偷从城墙上溜下去,到元军大营投降。元太祖答应了他的投降请求,还派秃鲁花等人和他一起进城接收。就这样,威宁城易主了。元太祖问刘伯林在金国是什么官职,刘伯林回答说:“都提控。” 元太祖就让他继续担任这个官职,还让他挑选士兵组成一支军队,和太傅耶律秃怀一起征讨山后的各个州县,招降纳叛。
元太祖北返后,留下刘伯林驻守天成,阻止金兵南下。前后打了好多仗,不下几十次。后来攻打西京,因为战功卓著,元太祖赏赐给他金虎符,让他继续担任西京留守,还兼任兵马副元帅。癸酉年,他又跟随大军征讨山东,攻克了梁门和遂城。乙亥年,他和国王木华黎一起攻破了燕京。丁丑年,他又跟着大军攻下了山东的许多州县。木华黎向元太祖汇报了他的功劳,元太祖赏赐给他二十匹好马和一件锦衣。
戊寅年,他又参与攻克了太原和平阳。己卯年,又攻破了潞州、绛州以及火山、闻喜等州县。当时有人建议把闻喜的老百姓迁到天成去,刘伯林认为北方战乱不断,老百姓本来就吃不饱穿不暖,极力反对,最终阻止了这个计划。他手下抓到的俘虏有上万,但他全部都放了。
刘伯林在威宁待了十多年,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积攒粮食,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周围地区都穷困潦倒,只有威宁成了富庶之地。他曾经说过:“我听说救活一千人的人将来一定会被封官,我救活的人何止万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吧!” 辛巳年,刘伯林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后来追赠他为太师,封为秦国公,谥号忠顺。他的儿子叫黑马。
话说有个猛将,名叫黑马嶷,字孟方。他刚出生的时候,家里养的白马生下了一匹黑马驹,所以给他起了个小名“黑马”,后来干脆就用小名称呼他了。这黑马啊,从小就骁勇善战,很有计谋。年纪轻轻,还没到二十岁呢,就跟着他爹上战场打仗,大小战役打了数百场,在敌阵中进进出出,一点都不害怕。有一次,他一个人在路上走,碰见金兵把他们部队的十三个人围住了,他二话不说,直接冲进包围圈,手起刀落,砍死了好几个金兵,硬是把那十三个人救出来了。
壬午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当上了万户,还佩带着虎符,兼任都元帅,那可是个高级军官啊!癸未年,他跟着国王木华黎去攻打凤翔府,可惜没打下来,就撤兵回绛州驻扎了。后来他又跟着孛罗去攻打西夏的唐兀部。甲申年,他又跟着按真那延一起攻破了东平府和大名府。乙酉年,金朝降将武仙占据真定府叛乱,他又跟着孛罗去讨伐,结果攻破了真定府,武仙逃跑了。
后来,金将忽察虎带着四十万大军又夺回了山后的几个州,黑马将军迎战在隘胡岭,结果大获全胜,还把忽察虎给杀了。
公元1149年,金太宗皇帝登基,成立了三万户的军队,黑马被任命为首领,重喜和史天泽紧随其后。皇帝授予他金虎符,让他统领平阳、宣德等地的军队,同时兼任太傅府的职务,总管汉军。他跟随军队征讨回回、河西等地,并攻破了凤翔、西和、沔州等地的城堡。
公元1150年,睿宗皇帝从大散关入关,借道宋朝去攻打金国,命令黑马率军先行,从兴元、金州、房州等地南下。在三峰山,黑马遭遇了金军大将合达,双方展开激战,黑马大获全胜,俘虏了合达,斩杀了数万金兵。乘胜追击,攻破了香山寨和钧州。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赏赐给他西域锦缎、良马和貂鼠皮衣。后来,军队又增加了七万户,黑马依然是首领,重喜、史天泽、严实等位列其后。
公元1153年,黑马参与了攻破南京的战役,皇帝赏赐给他绣衣和玉带。公元1154年,他又参与了攻破蔡州的战役,最终灭掉了金国。公元1155年,他和都元帅答海绀卜一起征讨西川。公元1161年,黑马被提升为都总管万户,统领西京、河东、陕西等地的军队,夹谷忙古歹、田雄等将领都听从他的指挥。他入朝觐见皇帝,皇帝慰劳了他,并赏赐给他三百张银鼠皮,让他做一件给孙子穿的衣服。
不久,皇帝又命令他巡视全国,考察民情,了解百姓的疾苦。在应州,郭志全发动叛乱,胁迫了五百多名百姓参与。有关部门建议将所有参与者全部处死,但是黑马认为应该从轻处罚,只处死了几个首犯,其余的人都受到了较轻的处罚。
公元1213年,我跟着宪宗皇帝去了六盘山。商州跟宋朝接壤,经常被宋军侵犯,皇上就派黑马将军去守卫那里。宋军看到黑马将军,吓得不敢轻举妄动,乖乖收兵了。
公元1217年,黑马将军进京朝见皇帝,建议在成都设立行省,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个四川地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成都行省设立后,皇帝马上任命黑马将军负责管理成都新旧军民的一切事务,还赐给他“也速秃立”这个称号,听着还挺威风的。
到了中统元年(1260年),廉希宪和商挺奉命在川陕地区安抚军民。当时有个叫密力火的人,手握重兵,驻扎在成都,廉希宪和商挺担心他会造反。因为黑马将军胆识过人,足智多谋,他们就派黑马将军骑着快马,拿着皇帝的假诏书,把密力火给杀了。密力火的儿子跑到朝廷告状,忽必烈皇帝说:“这是朕下的命令,别再说了!”
三年后,黑马将军又兼任了成都路军民经略使。泸州城被围困了,黑马将军那时已经病得很重了,但他仍然亲自督促运送军需物资,一刻不停。身边的人劝他休息一下,但他却说:“国家大事紧急,就这样为国捐躯,我死而无憾!”说完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后来,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位,封他为秦国公,谥号忠惠。他留下了十二个儿子,其中元振和元礼比较出名。
元振,字仲举,是黑马将军的长子。他跟着父亲去了四川,驻扎在成都。后来商州、邓州那边出了点事,他爹黑马将军被派去镇压,就让二十岁的元振代理万户的职务。元振上任后,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手下的老将都对他服服帖帖的。
宪宗皇帝打宋朝的时候,驻扎在钓鱼山,让元振和纽邻当先锋。中统元年,世祖皇帝登基,廉希宪、商挺推荐元振当成都经略使,兼管万户。宋朝泸州的守将刘整偷偷送来钱财请求投降,黑马将军就派元振去接收。手下将领都说:“刘整无缘无故就投降,不可靠啊!”元振却说:“宋朝当权的那些人,赏罚不明,有功的人经常被算计掉,所以将士们都离心离德;再说刘整本来就不是南方人,却占据着泸州这么重要的位置,情况跟李全差不多,他投降没什么可怀疑的。”于是他就去了。黑马将军嘱咐他:“刘整是宋朝的名将,泸州是蜀地的要冲,现在他突然投降,真假难辨,你不用只顾自己,事情成功了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不成的话,战死沙场也是你的职责所在!”
元振到了泸州,刘整打开城门出来迎接。元振下马迎接,表示自己完全信任他。第二天,元振请求进城,他脱下盔甲,只带了几个骑兵,和刘整并辔而入,两人一起喝酒,喝到醉醺醺的,刘整彻底服了他。刘整献上六千两黄金和五百名男女,元振把黄金分给将士们,而把男女都还给了刘整。宋朝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包围了泸州,昼夜猛攻,从正月攻到五月,城池都快守不住了,周围的人都劝元振:“现在这情况,应该想办法变通一下,刘整本来就不是咱们的人,跟他一起死,没啥好处啊!”元振说:“人家是真心投降的,既然已经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们呢?再说泸州的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我只有战死了!”眼看粮食要吃完了,他就杀了自己的坐骑犒劳将士,又派擅长游泳的人送蜡书到成都求援,还自己铸造金银牌子赏赐有功人员。没过多久,援兵就到了,元振和刘整一起出城迎战俞兴的军队,大获全胜,斩杀敌军都统一人,俞兴逃跑了。捷报送达朝廷后,元振还主动承认自己擅自铸造金银牌子的罪过。皇帝很欣赏他随机应变的能力,赏赐他锦衣一件,白银五百两。等他回朝后,又赏赐他黄金五十两、弓箭、马鞍和马缰。
黑马卒,元振他老人家办完丧事后,就被任命为成都军民经略使,这官儿可不小啊!
到了元朝至元七年,朝廷里有人觉得那些有功勋的家族掌握的权力太大了,应该稍微削弱一下,于是元振就被降职了,变成了成都副万户。这官职虽然也挺高,但比起之前还是差了一截。 过了几年,到至元十一年,他又被委任兼任潼川路副招讨使,算是又升了一级。可惜的是,在至元十二年,他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
他儿子元纬,从小就跟着他爸爸四处征战,也算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元振死后,元纬继承了他老爸的职位,佩戴着虎符,当上了万户。他守卫潼川,还建立了遂宁好几个山寨,加强了当地的防御。后来参与围攻钓鱼山,几次战斗都立了大功。攻打合州的时候,他又被授予潼川路副招讨,然后又升迁为副都元帅,接着又当上了管军万户,最后还升任同知四川西道宣慰司事。 后来进京朝见皇帝,官职又升了,成了四川西道宣慰使,之后还被任命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官至如此,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可惜的是,最后他也去世了。
元礼是黑马第五个儿子。他性格沉稳,很有谋略,经常跟着父亲在军中。甲寅年,他被授予金符,担任京兆路奥鲁万户。
中统四年,他升迁为兴元、成都等路兵马左副元帅。至元元年,他又升任潼川路汉军都元帅。第二年九月,宋朝的制置使夏贵率领五万大军进攻潼川,而元礼手下的兵只有几千人,兵力悬殊,将士们登上城墙望见夏贵的军队,都露出了害怕的神色。元礼说:“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智慧,不在于兵力多寡。”于是他主动出击,多次击败了夏贵军。
后来在蓬溪又进行了一场大战,从早上寅时打到下午未时,胜负仍然未分。元礼激励将士们说:“蓬溪离城一百里,如果让敌人占领了蓬溪,我们就回不去城里了,潼川也就保不住了!大丈夫应该用死战来建功立业,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说完,他拿着长刀,大声呼喊着冲入敌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敌百,最终大败夏贵军,斩首一万多级,生擒一千多人。
战报送达朝廷后,元礼被赏赐了二袭锦衣、三锭白金、一匹名马、金鞍辔和弓矢,并被召进朝中。之后,朝廷又命令他返回潼川,并在蓬溪修建营寨。
元礼又上奏朝廷说:“嘉定离成都三百六十里,中间有个旧城眉州,可以修复它,驻兵在那里,可以扼守嘉定往来的道路。”元世祖同意了他的建议。四年后,朝廷派平章政事赵宝臣去查看眉州修复的可行性,有人认为眉州荒废已久,修建它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浪费钱财。元礼极力争辩,赵宝臣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开始修建,七天就完成了,宋军都惊叹于其速度之快。
元礼在眉州镇守了五年,之后请求朝廷让他解职回家奉养母亲,朝廷准了他的请求。九年后,他又被起用,担任怀远大将军、延安路总管,最终病逝。
郭宝玉,字玉臣,是华州郑县人,是唐朝中书令郭子仪的后代。他懂天文、兵法,还擅长骑马射箭。金朝末年,他被封为汾阳郡公,兼任猛安,带领军队驻扎在定州。
庚午年,民间流传着童谣:“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 后来,哈雷彗星划过天空,郭宝玉感叹道:“北方的军队南下,汴梁很快就会投降,天下要改朝换代了!” 当时金朝派独吉思忠和仆散揆负责中书省,带兵修建乌沙堡。结果,太师木华黎的军队突然杀到,打败了金军三十多万,独吉思忠等人逃跑了,郭宝玉率领全军投降了。
木华黎把郭宝玉带去见成吉思汗,问他如何攻取中原的策略。郭宝玉回答说:“中原地势险要,兵力强大,不能轻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各个骁勇善战,可以利用他们,先攻取西南,以此来削弱金朝,一定能成功。” 他又说:“建国初期,应该颁布新的法令。” 成吉思汗听从了他的建议。
于是,成吉思汗颁布了五条法令,这些法令都是郭宝玉提出来的:比如,出兵打仗不能随意杀害百姓;刑法上,只有重罪才处死,其他轻罪根据情况轻重处罚;关于兵役,蒙古人和色目人每户出一名士兵,汉人拥有四顷田地、三丁壮劳力的家庭出一名士兵;十五岁以上算成年人,六十岁以上算老年人,站户和军户的规定一样;民间工匠的土地限制在一顷;对国家没有益处、对百姓有害的僧道全部禁止等等,这些都是郭宝玉提出的建议。
皇帝要打西夏,可是西夏的城池大多依山傍险,不好攻打。皇帝就问木华黎(宝玉)有什么好办法。木华黎说:“要是他们的城池在天上,那当然攻不下来;要是不在天上,那打下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皇帝一听这话,觉得特别有道理,就让木华黎当了抄马都镇抚。
癸酉年(公元1213年),木华黎跟着木华黎(此处原文重复,应为其他将领)攻下了永清,打败了高州,北京和龙山都投降了。然后,他又率领部队从锦州出发,南下攻破了太原、平阳等州县。
甲戌年(公元1214年),木华黎跟着皇帝去讨伐契丹的残余势力,一路攻克了古徐、鬼国、讹夷、朵等城池,打败了三十多万敌军。战斗中,木华黎中了一箭,皇帝下令剖开牛肚子,把木华黎放进去,过了一会儿,木华黎就醒过来了。 接着又继续战斗,收复了别失八里、别失兰等城池。
到了忽章河,西夏人摆开了两路阵势阻挡,双方打得正激烈呢,木华黎突然指着西边的敌军大喊:“西边的军队要逃跑了!” 西夏军队果然溃逃,木华黎率军追杀,几乎全歼了他们。然后,军队攻下了挦思干城。
到了暗木河,敌人修筑了十多座营垒,还在河里摆满了船只。突然,狂风暴雨袭来,木华黎下令用火箭射敌船,船只立刻燃起大火,木华黎乘胜追击,打败了五万守卫河岸的士兵,斩杀了敌军大将佐里,摧毁了所有营垒,收复了马里四座城池。
辛巳年(公元1221年),可弗叉国(可能为错字,应为其他地名)和算端罕(地名)都被攻破,木华黎率军占据了挦思干。听说皇帝要来了,他们就放弃了城池,往南逃跑了,进了铁门关,驻扎在大雪山。木华黎追击他们,一直追到了印度。皇帝到达大雪山脚下,当时山谷里的积雪深达两丈。木华黎建议皇帝祭祀山川神灵。
壬午年三月(公元1222年三月),皇帝下令封昆仑山为玄极王,大盐池为惠济王。木华黎跟着柘柏、速不台两位先锋将领,收复了契丹、渤海等多个国家,立下了大功,多次升迁,最后官至断事官,死在了贺兰山。他的儿子叫德海,又称德山。德山率领一万士兵攻破了陕州,攻打潼关,最后战死了。
德海,字大洋,长得高大威猛,还懂天文和兵法。金朝灭亡的时候,他当上了谋克(相当于军事将领),在山东打败了宋朝将领彭义斌。后来听说他爹宝玉投降了金朝,他就逃到太行山里去了。金兵大军压境,没办法,他只好投降,当了个抄马弹压(负责管理马匹的军官)。
跟着先锋部队西征,渡过了乞则里八海,攻打铁山。当时我军和敌军穿着一样的衣服,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德海就下令烧蒿草做信号,浓烟滚滚,漫山遍野,敌军一有动静,我们就立刻冲上去,结果斩杀了三万敌军。他们又翻越雪山,向西北走了上万里的路,打到了答里国,把那里也平定了。
乙酉年(公元1235年),他们回到峥山,吐蕃首领尼伦和回纥首领阿必丁造反,德海又把他们打败了,杀了他们。戊子年(公元1238年)春天,德海跟着元帅阔阔出带兵进入关中,金兵紧闭城门抵抗。德海就带着五百名精锐骑兵,砍断城门冲了进去,杀了三百个守城的金兵,直捣风陵渡的营寨。可惜后续部队没跟上来,他只好撤兵。己丑年(公元1239年)秋天,他又攻破了南山八十三座寨子,陕西地区终于平定了。
德海带领大将魁欲那拔都,从汉中走,经过荆州、襄阳,一路向东,在白河跟金朝大将武仙的十万大军遭遇。德海率领着孤军奋战,打败了武仙,斩杀了二万多敌军。他还打败了金朝将领移剌粘哥的军队,在邓州取得了胜利。十一月份,他们到了钧州。
辛卯年(公元1241年)正月,睿宗的军队从洛阳赶来,在三峰山跟德海会合。金兵挖壕沟设下埋伏,包围了我们的军队。睿宗下令全军祈祷下雪,还烧羊胛骨占卜,结果得到了吉兆。晚上真的下起了大雪,积雪有三尺深,金兵在壕沟里冻僵了,刀枪都举不起来。我们军队乘机冲出包围圈,金兵死了三十多万人,他们的将领完颜哈达、移剌蒲兀逃到佛塔上躲藏。德海下令挖掉佛塔的地基,把塔柱烧掉,完颜斜烈一个人骑马逃回了洛阳。德海又打败了金将合喜的军队。完颜斜烈又带十万大军来抵抗,双方在郑州交战,德海率军率先冲破敌阵,杀了金军的都尉左崇。因为战功卓著,德海被提升为右监军。
壬辰年(公元1242年)正月,德海在黄龙冈打败了金朝的主帅。癸巳年(公元1243年),他攻下了申州和唐州。甲午年(公元1244年),河南又发生了叛乱,德海前去平叛,结果被炮弹打伤了脚,因为伤势过重,最后去世了。
首先,唐太宗皇帝下令让大臣忽都虎他们去全国范围内考察僧人、尼姑和道士,从中挑选出一千个精通经文的。那些有特殊工艺技能的,就交给小通事合住他们去管理;其余的,都让他们还俗,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之后,皇帝又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和提供助学金,培养人才。他还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入仕为官。这些都是采纳了德海的建议啊。 子侃。
侃字仲和,从小就被丞相史天泽看重,留在家里培养教育。 年轻的时候当上了百户,为人骁勇,很有谋略。
壬辰年,金将伯撒再次攻打卫州,侃率军抵抗,在新卫州打败了四万金兵。接着渡过黄河,袭击金军主力,到达归德,在阏伯台打败了金军。然后迅速跟随速不台攻打汴京西门,金元帅崔立投降了。因为立下大功,侃被授予总把的职位。后来跟随史天泽驻扎在太康,又因为在德安的功劳升任千户。
壬子年,侃护送军械到和林,改任抄马那颜。之后跟随宗王旭烈兀西征。癸丑年,到达木乃国。木乃国在道路上挖壕沟,并在水中投毒,侃率军击溃了他们的五万大军,攻下了128座城池,斩杀了他们的将领忽都答和兀朱算滩。“算滩”是当地语言里“王”的意思。
丙辰年,到达乞都卜。这座城池位于担寒山上,城上城下都用梯子通行,守卫森严,都是精兵强将。侃就修筑夹城包围它,但久攻不下。于是架起炮攻城,守将火者纳失儿打开城门投降。旭烈兀派侃去劝说兀鲁兀乃算滩投降。兀鲁兀乃的父亲阿力占据西城,侃攻破西城后,阿力又逃到东城,结果又被攻破,最终被杀。
丁巳年正月,到达兀里儿城,侃设下埋伏,命令听到锣声就发起进攻。敌军果然来攻,埋伏的军队一起冲出来,全部歼灭了敌军,海牙算滩投降。之后继续西进到达阿剌汀,打败了三万敌军游兵,祃拶答而算滩投降。到达乞石迷部,忽里算滩也投降了。这是一个西戎大国,地广八千里,父子相传四十二代,拥有几十万精兵。侃的军队到达后,又打败了七万敌军,攻破了西城,接着又攻破了东城。东城的宫殿都是用沉香檀木建造的,侃下令放火焚烧,香味飘散百里,还缴获了七十二弦琵琶和五尺高的珊瑚灯台。
两城之间有一条大河,侃事先就造好了浮桥,以防敌人逃跑。城破后,合里法算滩想乘船逃跑,看到河上有浮桥阻拦,只好自己捆绑起来投降。敌将纣答儿逃跑了,侃率军追击,天快黑了,将士们想休息,侃不同意,又走了十多里才停下来。夜里下起了暴雨,他们之前想休息的地方,水深都达数尺。第二天,抓住了纣答儿,将其斩首,并攻克了三百多座城池。
再往西走了三千多里,到了天房,那里的将领住石写信求降。我军将领觉得住石求降是真的,就没怎么防备。张弘范说:“欺骗敌人的人最终会失败,军事行动中充满了欺诈,要是中了他们的计策,那可太丢人了!”于是他下令严加戒备。果然,住石带兵来挑战,张弘范和他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巴儿算滩投降了,一百八十五座城池也落入了我们手中。
接着又往西走了四十里,到了密昔儿。天快黑了,部队准备休息,张弘范又命令军队出发,只留下几个生病的士兵,继续往西走了十多里扎营。他命令全军咬紧牙关,把箭矢藏起来。敌人不知道我们的行踪,夜里偷偷摸摸地来袭击,结果杀死了那些生病的士兵。巴儿算滩大吃一惊,说:“东天将军真是神仙啊!”于是也投降了。戊午日,旭烈兀命令张弘范渡海去收复富浪。张弘范晓之以利害,兀都算滩说:“我昨天梦到神仙了,那就是将军您啊!”于是也投降了。军队返回,往西南方向到了石罗子,敌人来阻拦,张弘范直接冲出去冲阵,一鼓作气打败了他们,换斯干阿答毕算滩投降了。到了宾铁,张弘范用奇兵偷袭,大获全胜,加叶算滩投降了。己未日,打败了兀林的四万游兵,阿必丁算滩非常害怕,也来投降了,我们又得到了一百二十座城池。往西南方向到了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也来投降了。西域彻底平定了。张弘范把胜利的消息报告到钓鱼山,正赶上宪宗皇帝驾崩,于是他就回到邓州,开垦屯田,建立保障设施。
世祖皇帝即位后,张弘范上书提出建国号、修建都城、设立省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建议,以及平定宋朝的策略。他的策略概要是:“宋朝占据东南地区,把吴越当作自己的根据地,重要的战略要地只有荆襄地区。现在的策略,应该先拿下襄阳。拿下襄阳后,扬州、庐州等地就成了弹丸之地,不用管它们,直接攻打临安,就像迅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地区不用打就会自己平定。”后来,这些策略都得到了实施。
1275年,他被提升为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第二年二月,益都的李璮和徐州总管李杲哥同时造反,宋朝的夏贵又来侵犯边境。史天泽推荐了他,皇上召见了他,皇上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这些叛军就像笼子里的老虎,虽然凶猛,但只要内部缺乏粮草,外部得不到支援,我们只要筑城包围他们,等着他们自己困乏,就能很快抓住他们。”皇上觉得他的主意不错,还赏赐了他御用的弓箭。他迅速赶到徐州,杀了李杲哥。夏贵烧毁房屋,带着百姓往南逃窜,他追击夏贵,到了宿迁县,夺回了上万军民。皇上赏赐给他金符,让他担任徐州和邳州的总管。李杲哥的弟弟李驴马,又和夏贵带着三万兵马来骚扰边境,他出战,斩杀了一千多敌人,缴获战船二百艘。
1278年,有人说应该解除史天泽的兵权,史天泽就被调到别的官职去了,他也跟着被调到滕州做同知。1279年,他上书皇上说:“宋朝扣留了我们的使者,应该出兵讨伐。淮北可以设立三百六十个屯田,每个屯田配备三百六十头牛,这样,一个屯田就能满足军队一天的需要。”1280年,他被调到高唐做县令,还兼管夏津、武城等五个县。1281年,高唐的吴乞儿和济南的道士胡王造反,被他平定了。1283年,他调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和彰德的赵当驴造反,他又平定了。皇上因为他熟悉军事,就提升他为万户,让他参加攻打襄阳的战争,从阳逻上游渡江。江南平定后,他被调任宁海州知州,一年后去世。
他带兵很有纪律,风餐露宿,即使刮风下雨也不住进老百姓家里,他到哪里都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百姓都很敬畏他。他的儿子叫秉仁、秉义。
石天应,字瑞之,是兴中永德人。他骑马射箭都很厉害,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还读了不少书,乡里人都很敬重他。
元太祖时期,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下,石天应带领大家去军营迎接他。木华黎当场就授予他兴中府尹、兵马都提控的官职,让他一起南征。石天应设计制造攻城器械,临场应变能力极强,打仗像神仙一样神速,凭借战功被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驻守燕地。他的军旗是黑色的,人们都叫他“黑军”。他多次跟随木华黎征战,大小战役打了二百多次,总是冲在士兵前面,屡立战功,最后升迁为右副元帅。
辛巳年秋天八月,他跟随木华黎征讨陕西地区,路过西夏,从东胜渡过黄河,南下攻打葭州,并攻克了它。石天应就对木华黎说:“西夏人虽然投降了,但实际上不可靠。葭州地处金国和西夏的交界处,当地人强悍勇猛,仓库里物资也很丰富,再加上黄河天险作为屏障,万一被敌人占领,对我们来说很不利,应该派兵驻守,多造船只,以防万一,这是关系到长远大计的事情啊!”木华黎听从了他的建议,上奏朝廷,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的官职,并留下五千精兵让他驻守葭芦。
于是,他开始造船,修建浮桥。很多将领都说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担心费力不讨好,石天应下令说:“谁要是阻挠我的事情,就割了他的舌头!”桥建成后,众将领都心悦诚服。之前,葭州守将王公佐正在收拾残兵败将,准备攻打函谷关,企图收复失地,看到浮桥建成后,就灰溜溜地逃跑了。于是,石天应就分兵四出,平定了葭州和绥州一带。
有一天,天应去拜见木华黎,地点在汾河东岸。木华黎给他出了个进军收复失地的主意。天应回到驻地,召集将领们开会,说:“我让你们辛苦驻扎在这里这么久,现在听说河中地区东西都是平原,适合驻军,可以以此为基地去夺取关陕地区,大家觉得怎么样?”有人反对说:“河中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南方有潼关,西方有京兆,都是金军的驻地;而且老百姓刚归附不久,人心还不稳定,贸然驻守,恐怕会后悔莫及。”
天应说:“葭州正好连接鄜州和延州,现在鄜州已经平定了,延州也不会孤立无援。如果我们给西夏国写信,让他们攻打延州,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再说,国家最紧急的形势在河南,而葭州地处险要偏僻,运输补给非常困难。河中虽然靠近潼关和京兆两地,但却是可以建立军功的好地方,北边连接汾州、晋州,西边连接同州、华州,方圆五千多里,户口几十万。如果我们开通漕运,解决后勤补给问题,那么关内就能在短期内拿下。关内拿下后,黄河以南地区,也就唾手可得啦!我年纪都快六十了,马上就要老了,万一哪天卧床不起,听到后辈们建立功勋,我死都不瞑目啊!男儿就应该在战场上拼死为国效力,这是我的志向!”九月,天应就率军移驻河中。
没过多久,金军果然偷偷潜入中条山,袭击河中。天应事先知道了这个消息,派骁将吴泽在要道埋伏。吴泽虽然勇猛,但却嗜酒如命。那天晚上,他正醉醺醺地躺在林子里睡觉,金兵已经抄小路直逼城下。当时城里刚刚经历战火,防御设施还没修好,新归附的百姓争先恐后地逃走,金兵乘虚而入。天应看到火光冲天,知道敌人已经攻进城里了,立刻冲上去奋勇作战,他身边只有四十多个骑兵,大家都埋怨说:“吴泽害了我们!”有人劝他渡过黄河逃走,天应说:“当初有人劝我不要南迁,我却违背众人的意见来到这里,现在情况紧急却逃跑,这太不仗义了!就算太师不惩罚我,我又怎么有脸面去见同僚呢!今天我只有战死这条路了,你们也都要努力!”
不一会儿,敌兵四面合围,天应浴血奋战,直到中午,壮烈牺牲。木华黎听说后,非常痛惜。
他的儿子:子焕,担任兴中府知府;执中,担任行军千户;受中,担任兴中府副官。
一开始,天应死的时候,安琬的弟弟天禹子佐中正在军队里。他瞅准敌人稍微松懈的时机,猛地拔出斧头,反手就砍,然后冲出城去,跑到木华黎的大营,请求得到几千蒙古兵。回来之后跟敌人作战,把敌人打败了。木华黎很欣赏他的勇敢,上奏朝廷授予他金符,让他当元帅;不久之后,朝廷下诏令各将官回到自己的城池,授予安琬兴中府千户的职位。
安琬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佩戴着金符,跟随军队征讨大理,平定李璮的叛乱,都立下了功劳。十三年的时候,隆兴府的分宁发生了叛乱,行省下令让安琬去讨伐。叛军依山列阵,安琬带领军队绕到叛军阵地的后面,叛军吓得溃散,退回去据守。安琬挥兵直逼敌营的营门,叛军喊话道:“我们希望稍微容许我们军队列队作战,死了也无怨无悔!”安琬答应了他们。叛军果然列队出阵,安琬冲进敌阵,大声喊叫:“我只诛杀叛军首领,普通士兵不是我的对手!”他亲手砍死了叛军首领,活捉了叛军首领。
因为屡立战功,安琬升任右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晋升为怀远大将军,朝廷赐给他金虎符,后来又授予他大同等处的万户职位,让他统领一万江左新归附的士兵,在红城屯田。大德三年,李万户应该驻守和宁,但是他年老多病,安琬请求代替他去。回来之后,安琬因为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安居谦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又改任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移剌捏儿,是个契丹人。从小就很有志气,力气特别大,为人沉稳,而且很有计谋。金朝灭亡后,金朝想让他当参议、留守之类的官,但他都拒绝了。听说成吉思汗起兵了,他就悄悄地跟自己亲近的人说:“为国家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然后带着一百多个人投奔成吉思汗,献上了十条计策。
成吉思汗召见了他,和他聊得很投机,觉得他很厉害,就赐给他名字叫赛因必阇赤。又问他:“你老家是哪儿的?”他回答说:“霸州。”于是成吉思汗就给他封了个霸州元帅的称号。乙亥年,他被任命为兵马都元帅,协助太师木华黎攻打北京,攻下了高州、利州、兴州、松州、义州、锦州等二十六座城池,打败了五十四个寨子,平定了利州贼刘四禄的叛乱。
后来锦州的贼寇张致势力越来越大,还冒充成吉思汗的名号,木华黎就命令捏儿跟大将乌也儿、椆斡儿一起合兵讨伐他。张致抵抗,捏儿用奇兵偷袭,结果斩杀了张致。木华黎把捏儿的功劳向成吉思汗汇报,于是捏儿被提升为龙虎卫上将军、兵马都提控元帅。接着又攻下了辽东的广宁、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等十五座城池。兴州监州重儿叛乱,他又跟乌也儿一起平定了叛乱。成吉思汗派使者给他下诏书说:“自从你归顺以来,战功累累,现在我赐你金虎符,平时负责治理百姓,有战事就带兵打仗,你可千万别辜负我的期望!”
戊寅年,他跟随成吉思汗攻打东平。辛巳年,跟随成吉思汗攻打延安。壬午年,跟随成吉思汗围攻凤翔,他第一个冲上城墙,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左臂中了一箭,伤得很重,但他包扎好伤口后继续攻打丹州和延州。木华黎劝他休息,他说:“伤还没到致命的地步,我哪敢心疼自己!”木华黎被他这种精神感动了,把自己的白马送给了他。第二天,木华黎让人给他马披上了红色的缨子,挑选了七百名精锐士兵,让他去跟金兵作战。木华黎站在高处,看到他冲杀在万军之中,说:“这就是霸州元帅啊!”其他军队也跟着冲上去,金兵溃败,丹州、延州十多座城池都投降了。于是他被提升为军民都达鲁花赤、都提控元帅,兼任兴胜府尹。
癸未年,他跟随成吉思汗征讨河西,攻下了甘州、合州、辛州、蛇州等州。战争结束后,他又跟随木华黎攻打益都,攻下了莱州、胶州、淄州等三十二座城池。戊子年,他生病了,回到高州,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兴国公,谥号武毅。他的儿子叫买奴。
我爹从小就带我练兵打仗,第一次见太祖皇帝,他问我:“你年纪这么小,能继承你爹的爵位吗?” 我回答说:“虽然我年纪小,但国家的法律可没大小之分。” 皇帝觉得我的回答很不错,转头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真像他爹!” 然后就让我当了高州等地的达鲁花赤,还兼任征行万户。
庚寅年,皇帝下令攻打高丽的花凉城,监军张翼和刘霸都战死了。我一听,火冒三丈,大喊:“两位将军战死沙场,我不能独自苟活!” 立刻冲出去作战,打败了敌人,杀了敌军主将,还安抚了当地百姓。接着攻打开州,开州守将金沙密顽强抵抗,结果被我活捉了。城里的人把小孩、女人还有金银财宝都拿出来献给我,但我都没要。后来,我一口气拿下龙州、宣州、云州、泰州等十四座城池。癸巳年,我又跟着诸位王爷和赤台一起征讨女真万奴部,立下了不少功劳,没过多久就被召回朝中了。
兴州的赵祚造反了,土豪杨买驴等人也跟着起事。皇帝命令我跟着亲王察合台一起带兵去讨伐。我们杀了叛军将领董蛮等人,把杨买驴围困在一个险峻的山寨里,三个月都没拿下。 我让一个很厉害的士兵刘五儿,从山寨北边的小路爬上一棵大树,用绳子偷偷地把一百个人拉上山寨,直接冲进去把山寨抢了。杨买驴跳崖自杀了,剩下的叛军也都平定了。
太宗皇帝继位后,表彰我的功劳,赏赐了我金鞍良马。乙未年,我跟着出征高丽,打进了高丽的王京,还拿下了他们的西京,然后才回来。皇帝又赏赐了我金锁甲,还封我为镇国上将军、征东大元帅,让我佩带金符。 后来我又一次奉命出征高丽,正准备出发,就因为生病去世了,那年我四十岁。 死后,皇帝追封我为推诚效义功臣、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兴国公,谥号显懿。我的儿子叫元臣。
元臣,小名叫哈剌哈孙,十六岁就进了宫里当侍卫,举止言行都很得体。世祖皇帝对丞相和鲁火孙说:“这小子是将门之后,不是一般人啊!” 于是就让他当了怯薛必阇赤,还继承了他父亲的千户职位,带兵打仗。
他跟着皇帝去打宋朝,攻打淮西,驻守清口,攻下瓜洲、通州和泰州,立下了不少功劳。元朝十二年,跟着丞相伯颜平定了宋朝,升官为武义将军、中卫亲军总管,还被赐予了金虎符,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象征!十四年,只儿瓦台造反,包围了应昌府,当时皇女鲁国公主也在城里。元臣带着他的军队火速赶去救援,打败了只儿瓦台,一直追到鱼儿泺才把他抓住。公主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还请求皇帝让他暂时留在应昌镇守,稳定那里的局势。他在应昌待了一年,就被召回京城,升官为明威将军、后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之后又回到应昌镇守。三年后,他又被召回京城,官职又升了一级,成了昭勇大将军。
元朝十九年,皇帝想把一个权臣家里的女人赏赐给他,元臣拒绝了,说:“我家世代清白,不敢玷污自己。”皇帝听了非常赞赏。二十二年,他升为昭毅大将军,还担任了江淮行枢密院同佥。行院撤销后,他就回高州去了。后来皇帝亲征乃颜,元臣带着五十个家丁赶到行在,主动请缨,要冲锋陷阵。八年后,他又被调到湖广行枢密院任同佥。当时溪洞的施州、容州等地蛮族作乱,元臣亲自进入他们的地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贼首鲁万丑投降了。元朝三十年,他死在了任上。死后被追封为安远功臣、龙虎卫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追封兴国公,谥号忠靖。他的儿子迪,官至中奉大夫、湖广宣慰使都元帅。
耶律秃花,是契丹人,祖祖辈辈都住在桓州。辽太祖的时候,他带着大家投降了辽朝。
后来,辽军打进金国的地界,耶律秃花就当起了向导,帮着抓了不少金国的战马。 他还跟着太祖皇帝一起在班术河喝过水呢! 参加过对金国的战争,在忽察虎军那场战役中打了个大胜仗。 之后又跟着木华黎将军收复了山东和河北,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太傅,还担任了总领也可那延这个要职,被封为濮国公,皇帝还赏赐了他虎符和银印,每年给他三百六十匹锦缎。 后来,他统领着万户紥剌儿、刘黑马、史天泽一起攻打金国,最后死在了西河州。
他儿子耶律朱哥继承了他的爵位,继续统领着刘黑马等七万户,和都元帅塔海绀卜一起征讨四川,结果也在军中去世了。 他儿子耶律宝童因为生病,干不了活,于是耶律朱哥的弟弟耶律买住继承了他的爵位,耶律宝童则被任命为随路新军总管。
耶律买住对宪宗皇帝说:“现在想要攻下四川下游的那些城池,必须先拿下成都,把它作为根据地,我请求去看看成都的地形。”皇帝同意了,于是耶律买住就率领军队去攻打成都,进攻嘉定,还没攻下来就死了。 他儿子耶律忽林带继承了他的爵位,统领大军,在成都建立了府衙,结果也在军中去世了。 最后,他的哥哥耶律百家奴继承了他的爵位。 从耶律朱哥到耶律百家奴,都继承了太傅和总领也可那延的职位。
秃满答儿,是百家奴的弟弟,忽林带的哥哥,平时就留在朝廷当侍卫。后来百家奴辞去了军职,做了其他官,就让秃满答儿接替他,当上了成都的管军万户,统领他的军队。
元至元十一年,他跟着忽敦攻打嘉定,修建了平康寨来防守。十二年,又跟着汪田哥攻打九顶山,打赢了,还杀了敌人的一个都统,嘉定城也投降了。之后,他又跟着忽敦攻下了泸州、叙州等地,包围了重庆,还守卫着合江口,并且用船队堵住了龙门濠,切断了重庆的援军。
元至元十三年,泸州叛乱,他跟着汪田哥去攻打。重庆派兵来救援泸州,结果被他们打败了,抓了七十个俘虏。泸州还是死守着不肯投降,秃满答儿就带兵趁夜偷袭,夺取了水城,然后继续进攻。天一亮,他就冲在最前面,攻入了泸州城,攻下了泸州,还杀了敌将王世昌和李都统。之后,他又跟着不花包围重庆,重庆守将张珏跟他们拼死抵抗,结果在城下被打败了,重庆也投降了。
皇上赏了他虎符,任命他为夔路招讨使,后来又升迁为四川东道宣慰使,还兼任夔路招讨使,之后又改任同佥四川等处行枢密院事,最后升任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等尚书省成立后,他又改任行尚书省左丞,后来又升任右丞,最后去世了。
忙古带,是宝童的儿子。元世祖的时候,皇帝赏赐给他金符,让他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上了随路新军总管,统领山西的两路新军。
跟着行省也速带儿去征讨蜀地以及思州、播州、建昌府等地的蛮夷,立下了不少功劳,升官做了万户。后来又跟着军队攻打罗必甸,一直打到云南,皇上还下令让他带兵进入缅甸,迎接云南王回国。金齿、白衣、答奔等地的蛮族,经常在险要的地方设下埋伏,忙古带奋勇作战,打败了他们,前后打了十多次胜仗,一直打到缅甸边境,开辟了金齿道,护送云南王回国,之后被提升为副都元帅。
他还跟着诸王阿台去征讨交趾,打到白鹤江的时候,和交趾的伪昭文王交战,夺取了他们的战船八十七艘。后来又跟着云南王攻打罗必甸,把罗必甸攻破了。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他进京朝见皇帝。元成宗即位后,任命他为乌撒乌蒙等地的宣慰使,兼管一万户的军队,后来又升迁为大理金齿等地的宣慰使都元帅。
大德六年,乌撒和罗罗斯叛乱,云南行省命令他率领军队去平叛,成功平定了叛乱。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后,赏赐给他三千贯钱、五十两银子、金鞍马具和弓箭,来表彰他的功劳。大德九年,他又去讨伐普安罗雄州的叛贼阿填,把阿填抓获并杀死了。之后,他被提升为骠骑卫上将军,还被遥授为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继续担任大理金齿等地的宣慰使都元帅,最终死在了军中。至大四年,朝廷追赠他为龙虎卫上将军、平章政事,追封为濮国公,谥号威愍。他的儿子火你赤继承了他的万户职位。
王珣,字君宝,本来姓耶律,他们家是辽国的大族。金朝正隆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契丹人窝斡叛乱了,他爷爷带着他妈妈逃难到辽西,改姓王,于是就成了义州开义县的人。他爸爸叫王伯俊。他伯父王伯亨没有儿子,就把王珣当作自己的儿子来养。王珣武功高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尤其擅长打马球。
三十多岁的时候,他遇到一个道士,道士对他说:“你的相貌很奇特,将来会因为一匹青色的马而发达。”王珣当时并不相信。一年多以后,有人拿一匹青马来卖,王珣心里暗自高兴,心想:“难道道士的话要应验了吗?”于是他出高价买下了这匹马。后来他骑着这匹马打仗,进退自如,非常顺利。
他还曾在凌水边上捡到一把古刀,刀背上刻着:“举无不克,劝必成功。”他一直把这把刀带在身边,每次遇到危险,刀都会提前发出响声,所以他每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举无不克,劝必成功”这八个字,一直伴随着他,也预示着他未来征战的顺利。
一开始,河朔地区战乱不断,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各自拉帮结派,占据地盘。 王珣很感慨地说:“这世道就是这样,大丈夫应该自强自立,不然就会被别人控制。”于是他就召集了家乡的乡亲们,跟大家商量怎么保护自己的亲人和家族。大家都听他的,推举王珣当领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聚集了十几万流民。
乙亥年,太师木华黎攻打奚霫地区,王珣带领着百姓们去迎接木华黎。木华黎就临时任命王珣为元帅,同时兼管义州和川州的政务。丙子年春天,张致在锦州称帝,暗中勾结开义军的杨伯杰等人来袭击义州。王珣带兵出战,杨伯杰见势不妙就逃跑了。这时,张致的侄子带着一千骑兵来冲击王珣的军队,王珣挑选了十八名骑兵冲到敌军前面,又命令左右两翼的军队夹击敌人。 有个士兵用枪刺伤了王珣,王珣挥刀把那个士兵砍死了,敌人的军队就溃败逃跑了,王珣几乎缴获了他们的所有战马。
那时候兴中也叛乱了,木华黎正围困兴中,就召集王珣率领全部军队前来支援。张致趁机窥探虚实,晚上偷袭了王珣的营地,王珣的家人都被杀害了。兴中叛乱平定后,王珣无家可归,木华黎就把王珣留在兴中,并派他的儿子荣祖快马加鞭向皇帝汇报此事。皇帝下旨说:“你父子为我家效力,没想到却被张致袭击了。回去告诉你父亲,好好安抚军队,从现在开始,要忍辱负重,积蓄力量,等到叛乱平定后,张致的亲属、城池、百姓,都交给你,朕不会吝啬的。并且免除你们五年的徭役赋税,让你们父子世世代代做大官。”
王珣凭借木华黎的军队重新收复了义州,抓住了杨伯杰等人,并将他们处死。然后攻打锦州,张致的部将高益捆绑了张致的妻子儿女以及其他一千多人投降,木华黎把这些人全部交给王珣。王珣只杀了张致一家,其他人全部释放了,这才回到义州。
公元丁丑年,我进京朝见皇帝。皇上很赏识我的功劳,赐给我金虎符,还升我为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让我镇守辽东,拥有便宜行事权,同时兼任义州、川州等地的节度使。我长得比较黑,大家都叫我“哈剌元帅”,“哈剌”在汉语里就是“黑”的意思。
后来,我跟着木华黎去山东打仗,打到满城的时候,皇上命令我回辽东镇守,还特意嘱咐我:“那些新投降的人,仗着山海险要的地形,反复无常,不把他们全部杀掉,迟早会出乱子。”我回答说:“咱们大金朝在中原地区实行战略,应该用恩信来团结百姓,如果投降的人都被杀了,以后还有谁敢投降呢?” 所以我回辽东了,让我的儿子荣祖代替我统领军队。
公元甲申年正月,我死了,享年四十八岁。我在任上,做事简明扼要,赏罚分明,严惩强暴,安抚弱小,从不徇私枉法。我有四个儿子,长子荣祖继承了我的爵位。
荣祖,字敬先,是完颜珣的长子。他性格沉稳厚重,说话声音洪亮,像铜钟一样,而且武力超群,厉害得很。他爹完颜珣一开始投靠了木华黎,拿荣祖当人质,后来才逐渐得到重用。他爹死了以后,荣祖继承了荣禄大夫、崇义军节度使、义州管内观察使这些官职。
后来,他跟着嗣国王孛鲁进京朝见皇帝。皇帝听说他很勇猛,就挑选了三个大力士轮流和他摔跤,结果这三个大力士都被他一下子就撂倒了!皇帝想留他在身边当侍卫。正巧这时候,金国的平章政事葛不哥在辽东巡视,咸平路宣抚使蒲鲜万奴在开元称帝造反了,所以皇帝就派荣祖回去,让他协助撒里台去讨伐蒲鲜万奴。
他们攻下了盖州、宣城等十多座城池,葛不哥逃跑后死了。金国的将领郭琛、完颜曳鲁马、赵遵、李高奴等人还占据着石城,荣祖他们又攻打下来,完颜曳鲁马战死了,赵遵和李高奴投降了。他们抓了上千个俘虏,撒里台想把这些俘虏分给自己的士兵,但是荣祖多次请求,把他们都放了,让他们回家当老百姓。
有一次攻打方城的时候,还没攻下来呢,荣祖派手下的士兵贾实去挖地道,结果城墙塌了,贾实被埋在下面了。大家都觉得他死了,就不管他了。荣祖说:“当兵的应该不怕死,为了国家牺牲是应该的,怎么能把他扔下不管呢?”于是他让人搬开石头把贾实救出来,贾实还活着!全军将士都很感动,都愿意为他效死。
后来有人告发义州有人要造反,撒里台想把他们全杀了,荣祖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地向皇帝报告,解释清楚情况,这才阻止了这场杀戮。 己丑年,荣祖被任命为北京等路征行万户,还换了金虎符,这可是个高官厚禄啊!
他参与了征讨高丽的战争,包围了高丽王京,高丽国王抵挡不住,派他哥哥淮安公进贡求和。之后,他又去讨伐蒲鲜万奴,把万奴抓住了。赵祁在兴州造反,荣祖跟着诸王按只台平定了叛乱。赵祁的余党还在景州、蓟州一带抢劫,荣祖又跟着大将唐兀台去讨伐他们。出发前,荣祖说:“我们奉命讨伐叛逆,怎么能滥杀无辜呢?应该只杀那些反抗我们的人。”大将唐兀台同意了他的意见,因此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他又一次参加了征讨高丽的战争,攻破了十多座城池,高丽派王子綧来当人质。皇帝赏赐给他锦衣,表彰他的功劳。他还跟着诸王一起攻打三韩,攻下了天龙等地的许多城堡,他们秋毫无犯,老百姓都很高兴。他们攻破了五里山城,荣祖请求主将饶了城里的百姓,然后又攻下了瓮子城、竹林寨、苦苫等几个岛屿。皇帝很高兴,赏赐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还把他的儿子提升为千户,并且赏赐了他的部下。
后来,荣祖被调到高丽平壤驻守。皇帝派使者告诉他:“高丽这个小国家,依仗险要的地势自保,就像釜底之鱼,迟早会自己灭亡,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在紧急关头该如何应对。”荣祖就招募百姓屯田戍守,开垦了千里土地,控制了所有的岛屿和城池。高丽派他们的世子倎来投降,倎后来还被带到京城朝见皇帝。
中统元年夏天,皇帝下诏书让荣祖进京。皇上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你父子俩为国家辛辛苦苦,忠心耿耿,一直没变过。” 然后,皇帝提升荣祖为沿边招讨使,还兼任北京等路征行万户,并且赏赐给他宝鞍和弓箭。荣祖回到驻地后,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他留下了十三个儿子,其中七个都很出色:老大叫通,当上了兴中府尹;老二叫泰,担任权知义、锦、川等州总管;老三叫兴,是征东千户;老四叫遇,是襄阳路管军万户;老五叫达,是东京五处征行万户;老六叫廷,官拜镇国上将军、中卫亲军都指挥使;老七叫璲,担任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