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儿赤,字道明,是西夏宁州人。他爸爸斡紥箦,世代掌管西夏的国史。一开始朵儿赤在西凉守城,带着父老乡亲一起投降了元太祖,然后被任命为中兴路管民官,协助撒都忽。西夏军队西征的时候,他负责运输军需物资,一点私心都没有,当时大家都说他清正廉洁,堪称“满朝清”。后来世祖皇帝即位,朵儿赤的父亲斡紥箦病死了,临终前留下奏章,托人交给高智耀,请求皇帝不要过分追封爵位,节俭用度。皇帝很欣赏他这种做法,就同意了。

朵儿赤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并理解了《论语》、《孟子》和《尚书》的注解。元世祖皇帝觉得西夏人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想试试他们的能力,就召见朵儿赤到香阁。皇帝说:“我听说读书人有很多好的建议。”朵儿赤回答说:“陛下您圣明仁慈,英明神武,统一天下,您应该亲近君子,远离小人。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是因为小人而亡国的呢?希望陛下您能仔细考虑。”皇帝说:“我对大臣们正直的忠言,从来都是高兴地接受;即使是那些违背我意思的,我也没有惩罚他们。我的目的是想培养忠直的人,摒弃阿谀奉承的人。你的话非常合我的心意。”然后皇帝问他想做什么官,朵儿赤说:“西夏的营田,实际上都占用了正规军队的土地,如果需要用地,就会影响耕作。西夏土地贫瘠,荒地很多,十块地还没开垦一块。自从南军驻扎以来,人口逐渐增多,如果把那些成年男子编入户籍,充实军队力量,那么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兵力也充足了。请让我担任总管,让我来好好规划一下。”皇帝同意了,就授予他中兴路新民总管的职位。

朵儿赤上任后,就带领壮丁开垦荒地,堵塞了黄河的九个河口,又开辟了三个河道。三年后,赋税增加了不止一倍,他就被提升为营田使。任期满了回朝觐见,皇帝非常高兴,就把他提升为潼川府尹。当时潼川府没有俸禄田地,朵儿赤就用官府的空地分给百姓耕种,按照官职等级分配土地,并降低了赋税。从此以后,潼川的官员都有了俸禄田。

没过多久,朝廷官员奏请任命他为云南廉访副使。当时云南各地的蛮族叛乱,其他官员都借故离开,只有朵儿赤独自留守。又过了八月,省里的官员都非常害怕,上交印信想要逃跑,朵儿赤于是向梁王禀报,得到命令后才离开云南。后来他升任山南廉访副使,没过多久,又调回云南担任廉访使。

正赶上行省丞相帖木迭儿贪赃枉法,滥杀无辜,还诬陷安抚使法花鲁丁,打算处以极刑。朵儿赤对他说:“生杀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你身为地方官员就擅自杀人,想干什么?老百姓犯法,尚且要经过审理核实,更何况是夷族和蛮族互相仇杀,而当时的省里官员受贿,帮助他们报仇,这不是欺骗朝廷吗?”法花鲁丁最终免于一死,不久后恢复了官职。后来法花鲁丁又上奏说蛮族叛乱,起兵杀害百姓。朵儿赤奏章弹劾他,最终导致法花鲁丁被罢免。朵儿赤六十二岁时,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仁通,担任云南省理问。天历二年三月,云南的诸王和万户伯忽等人叛乱,仁通率领官兵抵抗,战死沙场。

再说和尚,玉耳别里伯牙吾台氏。他的祖先哈剌察儿率领部下归顺太祖。他的父亲忽都思,力气非常大。壬辰年,跟随睿宗在钧州三峰山击败金朝大将合达的军队,因功被赐号拔都鲁。甲午年,金朝灭亡。乙未年,被授予管军百户的职位,跟随军队攻打宋朝的唐州、邓州、颍州、蔡州、襄阳、郢州、复州、信阳、光州等地,屡立战功。辛亥年,朝廷赏赐他战马、精美丝织品、白银、盔甲、弓箭。乙卯年,跟随军队攻打汉水上铁城寨,战死沙场,追赠竭忠宣力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沇国公,谥号武愍。

和尚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己未年,跟随世祖攻打鄂州。中统三年,李璮叛乱,他跟随朝廷军队讨伐,在老僧口作战,斩获很多敌人,升任阿剌罕万户府经历。至元五年,攻打襄阳,军务繁忙,他出谋划策非常得当,元帅阿术推荐说他的才能可以大用。

话说十一年的时候,跟着丞相伯颜渡过长江,跟宋军在柳子、鲁洑、新滩、沌口这些地方打了仗。伯颜把和尚的功劳报了上去,元世祖皇帝那是相当高兴,不停地夸奖他。

十二年,又跟着平章阿里海牙攻打岳州,拿下沙市。到了江陵,宋朝的安抚使高达死守城池,坚决抵抗。和尚直接打到城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高达讲明利害关系,高达这才打开城门投降了。因为这次立功,和尚被升为行省郎中。后来又跟着大军包围潭州,潭州守将李芾死守不出,打了三个月都没拿下。

十三年,潭州城终于破了,李芾也战死了。其他的将领都想着要大肆抢掠,甚至想屠城。和尚站出来说:“抵抗咱们大军的,只是宋朝的将领而已,老百姓有什么罪呢?他们既然投降了,那就是咱们的人民了,杀他们,我于心何忍啊!再说,现在还有很多城池没投降,如果投降了就杀,那只会让其他人更拼命地抵抗!” 左丞崔斌说:“郎中说得对!” 平章阿里海牙也赞同和尚的意见,于是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全城百姓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因为这件事,湖南其他的郡县听说后,也都纷纷投降了。元世祖听说后,赏赐更加丰厚,还把和尚升为了行省断事官。

接着,和尚又去广西平叛,带领前军攻破了静江,之后兼任宣抚使。广西平定后,他被授予太中大夫、常德路达鲁花赤的官职,因为政绩显著而闻名,后来又升任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使。那时候,阿里海牙因为功劳很大,变得非常骄傲自大,和尚就毫不留情地弹劾了他。 之后,和尚又升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浙西是宋朝的旧都,百姓众多,事情也很多,和尚在任期间,一心致力于稳定局面,大家都佩服他顾全大局。最后,和尚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宣忠守正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司徒、上柱国,追封沇国公,谥号庄肃。他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千奴。

千奴,因为御史大夫月鲁那延的推荐,被召见到了大安阁。元世祖考虑到他是功臣之后,就授予他父亲的官职,任命他为武德将军、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当时,江浙行中书省和行御史台都在杭州办公。千奴就上奏说:“行省负责管理江浙地区,设在杭州很合适。但是行御史台负责监督江南地区,没必要也设在杭州。况且两个这么重要的衙门一起办公,要是关系紧张,事情就办不成;要是关系太好,就会影响威信,不如把行御史台迁到其他更合适的地方去。”几年后,行御史台果然搬到了江东。之后,他又升迁为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

二十六年,千奴被加封为明威将军,并升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那时桑哥专权,权势很大,大家都不敢说话。千奴抓住机会进京,在柳林见到了皇帝,详细地揭露了桑哥的罪行,皇帝听了之后脸色都变了。没过多久,桑哥就被处死了。千奴又上奏说桑哥的党羽还在朝中和各地,应该尽快处理。于是朝廷设立了肃政廉访司,千奴被晋升为广威将军,并被任命为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

三十一年,千奴升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但他祖母去世,他便回家守孝。服丧期满后,他发现东平、大名等地,有很多王爷的牧马草场和百姓的田地混杂在一起,经常互相侵占。官府只看谁势力大就偏向谁,多年来官司不断,始终没有解决。于是朝廷就派千奴去处理这件事,结果这些官司很快就平息了。

大德二年,千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建康路总管,还没等他上任,就奉命到淮东、淮西地区调查民情,考察官吏的政绩。千奴认真地调查了解情况,兴利除弊,回来后上奏了三十条有利于军民的建议,很多都被采纳了。后来,他又历任江西湖东、江南湖北两道廉访使。当时中书平章政事伯颜等人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他们任用的人,都徇私枉法,朝政日益败坏。千奴收集了他们的罪证,向朝廷举报,结果伯颜等人都被罢免了。千奴前后七次担任监察官,刚正不阿,只要发现朝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一定会上奏章极力陈述,从不因为害怕得罪人而有所顾忌。

七年的时间里,他升任嘉议大夫、大都路总管,还兼任大兴府尹。他治理百姓、管理官员都有一套,有空的时候还亲自整修街道巷道,大力兴办国子监,真是费尽了心思。没多久,他又升任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事。他上书皇帝说:“驻扎在山东和河南的蒙古军队,被派去甘肃戍守,路途遥远,跋涉万里,所有装备和马匹的费用,都要他们自己承担,每次出发都要卖掉田地,严重的甚至要卖掉妻儿。戍守的士兵还没回来,接替的人就要出发,这样前后接替,他们的苦日子一天比一天多。现在边境太平无事,却白白耗费兵力,实在是不划算,建议用靠近甘肃的军队去戍守,而山东和河南之前戍守的士兵,朝廷出钱,帮他们赎回田地和妻儿,这样他们才能稍微好过一些。”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

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参议中书省事,参与朝廷决策,办事干练精明。凡是走后门升官的人,他一概不用,当时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成宗皇帝驾崩后,他迎接仁宗皇帝从藩邸来到京城,又拥立武宗皇帝即位,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他做了很多弥补和匡救的功劳。他被封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左翼万户府达鲁花赤,还负责主管屯田事,皇上还赏赐了他玉带。

延佑五年,他请求退休,皇帝考虑到他的年纪大了,就准了他的请求,还给他发放半额俸禄直到去世。退休后,他在濮阳定居,在历山脚下修建了先圣宴居祠堂,收集了一万多卷书,还请来名师教导当地子弟,拿出自己一百亩田地来供养他们。这件事被上报朝廷后,皇帝赐名“历山书院”。他在家住了七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他推忠辅治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等诸多头衔,追封卫国公,谥号景宪。

他的儿子龙宝是监察御史;寿童是洪泽屯万户,早年去世了;不兰奚是南台御史;观音保继承了洪泽屯万户的职位;孛颜忽都考中进士,担任郑州知州,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入翰林国史院担任经历。

刘容,字仲宽,他的祖先是西宁青海人。他的高祖阿华是西夏国王的御厨。西夏灭亡后,西宁的百姓被迁徙到中都(今北京)。刘容的父亲海川,就是在迁徙途中,后来就成了中都人。

容哥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特别喜欢读书。他们那边的人普遍崇尚武力,容哥虽然骑射技术也不错,但他并不热衷于此。元世祖中统年间,有人推荐他去东宫侍奉皇太子,负责管理库藏。每天下了班,他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很欣赏他。元至元七年,世祖皇帝在镇海驻跸,听说容哥很懂吏事,就把他召来,让他暂时担任中书省的官员。事情办完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职位,因为他为人忠直而闻名。

十五年,他奉旨出使江西,去安抚新归附的人民。有人劝他收受一些礼物,然后把钱财孝敬权贵,这样就能迅速升官发财。但是容哥说:“剥削百姓来为自己谋利,我的良心怎么过得去呢?”出使回来,他只带了几车书籍,献给了皇太子。一些嫉妒他的人就从中作梗,诬陷他,因此他渐渐被疏远了,但他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后来设立詹事院,容哥上书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能让他身边有正直的人辅佐,而让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接近他,一定会损害他的品德。”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太子司议,后来又改任秘书监。

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派到广平路担任总管。当地有两个同姓富人因为财产发生争执,官司打了多年都没结果。容哥到了之后,查阅了他们的族谱,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当场就做出了判决,双方都心服口服。后来,皇子云南王来到汴京,当地达鲁花赤想趁机敲诈勒索,想贿赂云南王。容哥主动请缨前往,结果大大减少了云南王的开支。后来,容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迦鲁纳答思,他很敬畏我们的人民,精通天竺教以及各国语言。翰林学士承旨安藏紥牙答思向世祖皇帝推荐了他,皇帝召他入朝,让他和国师一起讲经说法。这位国师是西番人,和迦鲁纳答思语言不通。皇帝就让迦鲁纳答思跟着国师学习他的教法,以及语言和文字,一年后他就都掌握了。他用畏吾文字翻译了西天和西番的经论,完成后进献给皇帝,皇帝下令刻印成书,并分赐给诸王大臣。西南一些小国,比如星哈剌的威等二十多个国家来朝贡,迦鲁纳答思在皇帝面前宣读了他们的表章,这些国家都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叹。

话说朝廷要出兵打暹罗、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这些国家。这时候,迦鲁纳答思站出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些小国,就算打下来了,又能怎么样呢?打仗只会白白糟蹋老百姓的性命,不如派使者去劝劝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厉害,如果他们不服再打也不迟啊!”皇帝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派岳剌也奴、帖灭等人出使,结果还真劝降了二十多个国家。

元朝二十四年,丞相桑哥上奏要提拔迦鲁纳答思当翰林学士。皇帝说:“迦鲁纳答思的官职,可不是你该管的!”后来,皇帝还是把迦鲁纳答思提拔为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还让他去侍奉当时还是皇子的成宗,并且嘱咐他要注意节制饮酒,告诫他为人处世要谨慎。成宗当了皇帝以后,记得迦鲁纳答思的忠心耿耿,就把他升为荣禄大夫、大司徒;又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特许他坐车进宫上朝。后来仁宗皇帝即位,朝廷要裁减冗员,可是迦鲁纳答思的大司徒职位却没动,还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赏赐给他一个玉鞍。同年八月,迦鲁纳答思去世了。

阔里吉思是蒙古按赤歹氏的人。他曾祖八思不花,当年跟着军队攻打乃蛮、钦察、兀罗思、马紥儿、回回等国家,一直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太祖皇帝非常欣赏他,还赏赐给他虎符。后来,八思不花又成功劝降了丰州和云州,被提升为宣抚使。他父亲忽押忽辛继承了他的职位,也佩带着虎符。宪宗皇帝曾经对忽押忽辛说:“你佩带的这块虎符太旧了,得换个新的,好表彰你们家族的功劳!”于是下令重新打造了一块虎符赏赐给他。中统三年,忽押忽辛被任命为河中府达鲁花赤,后来去世了。阔里吉思的父亲药失谋,曾经被提拔为襄阳统军司经历,后来又改任宿州达鲁花赤,但他都没接受这些官职。后来,枢密副使孛罗和御史中丞木八剌向世祖皇帝引荐阔里吉思,说:“他是忽押忽辛的儿子,请求您把他们祖上留下的虎符赏赐给他。”于是,阔里吉思被提拔为中顺大夫、金刚台达鲁花赤,后来又调任光州。他后来又多次升迁,先后担任安东州、河中府、温州、潞州的达鲁花赤,最后以建康路达鲁花赤的职位退休。

阔里吉思一开始是做皇帝的侍卫,当个博儿赤(相当于侍卫长之类的职位)。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他升职了,当上了朝列大夫、司农少卿,皇上还赏赐了他金束带。后来他又升任中议大夫、司农卿,再后来又升任资善大夫、司农卿。最后,他被任命为荣禄大夫,兼任湖广平章政事,带兵去讨伐海南岛上的黎族各个寨子。第二年,他就平定了叛乱。凯旋回朝后,皇上召见了他,赏赐了他玉束带、金银、布匹、弓箭、盔甲,还有宝钞、马鞍和马具,然后让他回湖广继续镇守。

元成宗即位后,阔里吉思去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他一只海东青和一只白鹘,还给了他一些衣服。大德二年,他被调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没过多久,因为福建改隶属于江浙行省,他又改任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之后,他又升任征东省平章政事。当时高丽的法律法规执行不严谨,官员太多百姓太少,阔里吉思就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整改,然后上奏朝廷。皇上召见了他,让他详细说明方便百姓的措施。大德五年,他又被任命为湖广平章政事,一年多后,他又被调到陕西任职。后来因为眼睛有病,他就回到京城。最后,他的官职升到了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相,享年六十六岁。

他的儿子完泽,曾担任湖广右丞,后来去征讨广西的土匪,结果战死沙场。

小云石脱忽怜,他很敬畏我们国家,在我们国家做官,担任吾鲁爱兀赤(相当于大臣),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大臣。元太祖的时候,他和父亲一起归顺了元朝。他跟随军队征讨回回国回来后,在元睿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侍奉他。元睿宗在真定分封土地的时候,任命他为真定路的断事官(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他的儿子八丹,在元世祖时期担任宝儿赤(侍卫),鹰房万户(掌管鹰坊的官员)。他跟随军队征讨哈剌张,立下了功劳,皇上赏赐了他男女各一人、一块金铤,以及银瓮等物品。在征讨阿里不哥的时候,他在昔门秃作战,一天打了三次仗,杀敌无数,皇上又赏赐了他一块金铤。后来,他作为鹰房万户跟随元裕宗北征,到达镇海你里温,皇上赏赐给他一把银椅子和一万五千贯的钞票,然后让他回真定继续镇守。

没过多久,皇帝就派八丹去扬州担任行省官。八丹推辞说:“我从小就没离开过陛下身边,希望能留在您身边侍奉。” 皇帝就改任命他为隆兴府达鲁花赤,还遥授他中书右丞的职位,并对他说:“这是朕以前住过的地方,你去那里住吧。” 八丹再次推辞,皇帝没答应。 他在隆兴府待了三年,海都叛乱了,奉旨跟随甘麻剌太子去征讨,战事结束后,因为立功被赏赐了一铤金子。 后来去世,追赠为银青荣禄大夫、司徒。

他的儿子阿里,当上了鹰房千户;石得,在安西王相府做官;德眼,是汝定府达鲁花赤;阿散,担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腊真,从会同馆使做到通政院同知,政绩显著,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还兼任翰林学士承旨、通政院使,最后去世了。腊真的儿子察乃,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察乃有十个儿子:老章,担任知枢密院事;撒马笃,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斡罗思,是康里氏。她的曾祖父哈失伯要,在元朝初期就归顺朝廷,做过庄圣太后的宫牧官。她的祖父海都,跟随宪宗皇帝征讨钓鱼山,战死沙场。她的父亲明里帖木儿,世祖时期做过必阇赤,后来又当上了太府少监。

斡罗思,至元十九年担任内府必阇赤。至元二十一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升迁为云南行省理问,兼管云南王府的事务。 后来因为触怒桑哥而遭到诬陷,家产被抄没,只留下了一条金玉带、一条玉带和五十两黄金,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 有人想因为她用公款养家而加罪于她,皇帝说:“吃喝拉撒的事,就别管了。” 至元二十六年,设立了八番罗甸宣慰司,她被提升为嘉议大夫、宣慰使。当时,各地的蛮族经常叛乱和归顺不定,斡罗思平定了这些叛乱,并设立了安抚等机构来维护当地稳定。至元二十八年,她平定了杨都要等地的叛乱。九月,她被晋升为中奉大夫,并被赐予虎符。第二年,她被任命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并被赐予三珠虎符。

元朝大德六年,他被任命为通奉大夫、罗罗思宣慰使,还兼管着上万人的军队。后来又升职为正奉大夫。武宗皇帝登基后,把他召回朝廷,授予他资善大夫、中书左丞的官职,同时让他负责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元大都屯田府的事务。没多久,他又升任荣禄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翰林国史承旨,继续负责武卫和屯田。朝廷多次下旨赏赐他钱财、田地和住宅,但他都坚决推辞了。最后,他被调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到了至大二年,他又被召回朝廷,结果因为染上了瘴气,一病不起。皇庆二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死后,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益国公的爵位。

他的儿子博罗普化,一开始在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官职名)。至大元年,他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因为父亲生病,他就回家侍奉父亲。延佑四年,他又回到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紥撒孙(官职名)。至治元年,他成为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还兼任皇后的宫宝儿赤(官职名)。第二年,他继承父亲的职位,被任命为河南府同知。另一个儿子察罕不花,继承了他父亲负责的宿卫工作。天历元年,他曾在汴梁见到文宗皇帝,之后进入宫中侍卫,担任温都赤(官职名)。后来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接着又升任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最后,他被授予中宪大夫、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的官职。

朵罗台,是唐兀氏族人。他的祖父小丑,在太祖皇帝统一西夏之后,朝廷征集各色工匠,小丑凭借精湛的弓箭制作技艺被朝廷赏识,赐名怯延兀兰,并被任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迁居和林,最终在那里去世。他的父亲塔儿忽台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阿里不哥叛乱时,塔儿忽台跟随军队在失亩里秃之地作战,战死沙场。

朵罗台跟随万户也速答儿、玉哇赤等人多次参加战斗,屡立战功,被授予前卫亲军百户的官职。后来官至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之后因为生病而退役。

阔阔出是朵罗台的弟弟,也擅长射箭。有一次,他献上自己做的弓箭给皇帝,皇帝夸奖他做得很好,就问他父亲叫什么名字。阔阔出回答说:“我父亲叫塔儿忽台。” 皇帝看他长得又高又壮,就问他箭术怎么样。旁边的人说:“他箭法很准!” 皇帝就让他试射,果然射得很准,于是就让他当了近侍。

第二年,武备寺的官员又献上了阔阔出做的弓箭,还建议朝廷使用。皇帝说:“孔子说过‘三纲五常’,一个人要先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别人;要先能管好家,才能管好国家。你用这个道理去劝劝他,然后再用他的弓箭。” 没多久,阔阔出就被提升为大同路广胜库的达鲁花赤。广胜库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当时,总管唐兀海牙把仓库当成自己的办公室,把盔甲武器放在空仓库里,结果很多都被虫子老鼠糟蹋了。阔阔出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恢复仓库的正常用途,并且责令唐兀海牙赔偿损坏的兵器。

后来,使者薛绰不花和纳速鲁丁拿着公文来取鹰房军的衣甲弓箭,阔阔出要求他们出示公文,然后才让他们把东西领走。当时,宪副速鲁蛮不让出示公文,还命令有关部门封锁仓库,准备清点检查。阔阔出不同意他的做法。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下令打了速鲁蛮一顿板子,并且把他撤职了。

大德元年,阔阔出升任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还兼管本州岛上的军队和劝农的事务。后来他又监理建州、利州的政务,被改任为四川道廉访司佥事,之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大宁路总管,死在了任上。

脱欢,是朵罗台的儿子,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当了御史台的翻译官,接着升任监察御史。之后又升迁到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最后做到断事官这么高的职位。他在四川任职期间,曾经上书皇帝,说:“修建寺庙,虽然是用官府的钱,但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瓦片,都是百姓的血汗啊!老百姓怨声载道,影响了国家的祥和之气。应该暂时停止修建寺庙,同时减少供奉佛祖和僧侣的费用,以此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这样一来,上天会满意,老百姓也会高兴,不用刻意追求福祉,福祉自然会到来。回回人的户口,有很多富商巨贾,应该让他们和普通军民一样承担赋役,这样赋役就公平了。国家要以善良为宝,那些金银财宝、珍禽异兽之类的奢侈品,都是败坏道德和意志的东西。以后回回人等,不许私下贩卖这些宝物,以致损害国库,违者要处罚并没收财产。这样一来,富商巨贾就没有机会作奸犯科了,国库也会有积蓄了。”他的奏疏言辞恳切,当时大家都称赞他。

也先不花是蒙古怯烈氏的人。他的祖父叫昔剌斡忽勒,有四个兄弟,老大叫脱不花,老二叫怯烈哥,老幺叫哈剌阿忽剌。在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怯烈哥就已经和他结交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四个兄弟都率领部属归顺了太祖。太祖念着旧情,对他们比其他部落的人优待得多,任命昔剌斡忽勒为必阇赤长,在朝会和宴会时,都让他们坐在上座。昔剌斡忽勒去世得早,他的儿子孛鲁欢从小就侍奉睿宗,后来在宫里当侍卫。宪宗即位后,孛鲁欢和蒙哥撒儿一起参与朝政,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还被赐予真定府束鹿县作为食邑。到了元朝至元元年,因为和阿里不哥同伙,被判罪处死。他留下四个儿子:老大叫也先不花;老二叫木八剌,一开始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当上了中丞;老三叫答失蛮,官做到银青荣禄大夫;老四叫不花帖木儿,官至荣禄大夫、四川省平章政事。

也先不花一开始可不是什么大官,他只是必阇赤(必阇赤是元朝的一种官职,类似于侍卫长)的儿子。后来元裕宗封他爹为燕王,元世祖就让也先不花当燕王的老师,还专门嘱咐说:“也先不花啊,你可是我老臣的子孙,为人正直可靠,又熟读史书典故,以后燕王有什么事都问你,保证不会让他走歪路。”

二十三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上了上柱国、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云南省长)。那时候,阿郎、可马丁这些少数民族闹起了叛乱,他带兵把叛乱平定了。之后,他在那边设立了六十多个州县,增加了二十多万户口,还任命了当地的首领当官,规定了他们的贡赋,云南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

大德二年,他又升官了,调到湖广行省当平章(相当于湖广省长)。他当官啊,不用发脾气就很有威严,不用多问就能把事情处理得明明白白。遇到大事要开会讨论,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一开口就能说到点子上,让人不得不服。有一次,汴梁那边出了个冤假错案,谣言满天飞,还牵扯到了湖广的平章政事刘国杰和右丞燕公楠,朝廷赶紧把他们俩叫去问话。这俩人以前跟也先不花有点小摩擦,也先不花赶紧派人给朝廷写信解释,证明他们俩没问题,结果两人都平安无事了。八年后,他又调到河南当平章,黄河决堤,情况危急,他赶紧督促官员和士兵抢险,结果汴梁城安然无恙。九年后,他升任上柱国、银青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相当于湖广省最高长官),每个月都有赏赐,管辖的地方都太平无事。最后,在大德二年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封他为“推忠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贞”。他生了五个儿子:亦怜真、秃鲁、答思、怯烈、按摊。

他儿子亦怜真,曾经在裕宗当太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当差,是太子家里的管家。后来官也做得很高,做到银青荣禄大夫、湖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延佑元年去世了。天历元年,朝廷追封他为“推诚辅治宣化保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昌王,谥号“忠定”。

秃鲁这个人啊,经历了四个朝代的变迁,一开始在宗正府当个小小的花赤(官员),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傅、录军国重事这些高级职位,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怀忠秉义昭宣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还追封他为广阳王,风光得很呢!

他儿子答思,做到资德大夫、湖南宣慰使就退休了;另一个儿子怯烈,做到中政使就结束了仕途。他们兄弟俩的官位虽然没秃鲁那么高,但也算不错了。再来说说他的孙子按摊,他跟着成宗皇帝做事,一开始是宿卫,后来皇帝特地给他配了七辆车,让他去湖广侍奉他父亲也先不花。按摊因为孝顺闻名天下,朝廷就给他升官,做到中奉大夫、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海康地区跟安南、占城这些蛮夷国家接壤,海岛上的那些土著老是叛乱,不太安分。但是按摊威望很高,那些蛮夷都对他服服帖帖的,甚至连生黎王等二十多个部落首领都愿意纳贡。他在海康当了一年的官,就因为想回家看看父母亲,辞官回去了。到了至大二年,他又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没过多久,他父亲在武昌去世了,按摊悲痛过度,得了重病,就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秉义效忠着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还追封他为特进赵国公、中书左丞相,谥号贞孝,也是很荣耀的。

他的儿子阿荣,也是从宿卫做起的,后来做到湖南道宣慰副使,之后又升任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官位也是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