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重山,是个金国贵族。一开始他被当作人质送去金国,后来看金国要完蛋了,就投降了大元。成吉思汗赏了他四百匹马,让他当了个叫“必阇赤”的侍卫官。他跟着打仗,立了不少功劳。有一次围攻凉州,他拿着大旗指挥军队,箭矢射在他身上,他都没动一下。后来,他当了侍从官,经常能参加宫里的宴会。有一次,他劝成吉思汗说:“我听说天子要为天下操心,操心了才能治理好天下,不操心就治理不好。您现在喝酒享乐,这是忘忧的方法啊。”成吉思汗很欣赏他,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元朝设立了中书省,因为粘合重山有功,就让他当了左丞相。当时耶律楚材是右丞相,国家很多大事,比如设置官职、制定法律、任用人才、划分郡县、确定赋税、疏通漕运,这些事大部分都是耶律楚材做的,粘合重山帮他一起完成。元太宗七年,元朝攻打南宋,朝廷让粘合重山在军中处理中书省的事务,还给了他很大的权力。军队进入宋朝境内后,江淮地区的州县纷纷投降,粘合重山接收了三十多万百姓,占领了定城和天长两座城池,一个也没杀。战争结束后,他又回到中书省工作,朝廷赏了他十匹马和一件珍珠袍子。他死后,被追封为太尉,魏国公,谥号忠武。
过了十年,朝廷任命他的儿子粘合南合为江淮安抚使,让他接替父亲在军中处理中书省的事务。当时大将察罕围攻寿春城,打了七天才攻下来,察罕想屠城,粘合南合说:“不肯投降的,只有守城的将领,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就这样,城里百姓免于一死。早些时候,元世祖攻打南宋,在汴梁的时候,粘合南合进言说:“李璮这个人虽然受了朝廷大恩,管辖一方,但他这个人很狡诈,迟早会叛变。”元世祖也担心李璮。中统元年,粘合南合升了两级,当了宣抚使。第二年,他又升任中书右丞,兼任中兴等路行中书省的事务。第三年,他又升任秦蜀五路四川行中书省的事务。那一年李璮在益都叛乱,元世祖派人告诉粘合南合说:“你以前说的话还记得吧,李璮果然叛变了。你应该小心守卫西边。”粘合南合回答说:“我一定遵从圣旨,不敢让西边成为陛下的忧虑。”第二年,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四年后,他病死了,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宣昭。他的儿子粘合博温察儿,后来做了河中府知府。
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金朝末年,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跟着金太宗了,太宗发现他读书厉害,而且胆识过人,很器重他。
二十岁那年,他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大金的国威,推广朝廷的政策,让那些国家都登记户口,纳入大金的管辖。回来之后,皇帝对他另有重用。后来,金朝皇子完颜阔攻打南宋,就让杨惟中在军中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他们攻下了南宋的枣阳、光化等军,光州、随州、郢州、复州等州,还有襄阳、德安府,一共俘获了几十个南宋的名士。杨惟中把从伊洛地区搜集到的书籍送到了燕京,还建立了南宋大儒周敦颐的祠堂,修建了太极书院,邀请赵复、王粹等儒士在那里讲学。 就这样,杨惟中博览群书,通晓了圣贤的学问,心里想着要以儒家之道来治理天下。
后来他被任命为中书令。金太宗去世后,太后临朝称制,杨惟中作为宰相,承担起了治理天下的重任。
定宗皇帝登基后,平阳道上的官吏们个个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皇帝就下令让史天泽去查办,史天泽把这些违法乱纪的官员都抓起来杀了。金国灭亡后,金国的将领武仙在邓州兵败,剩下的那些金兵散落在太原、真定一带,占据了大明川,还用金国的开兴年号,人数多达几万人,到处烧杀抢掠,祸害了好几千里地。朝廷组织各路军队去讨伐,但都没成功。史天泽亲自带兵出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降了他们的首领,剩下的那些喽啰也都被平定了。
宪宗皇帝即位后,世祖忽必烈以太子的身份镇守金莲川,还让他可以自己设立府邸,可以自行任免官员。 后来,在汴梁设立了河南道经略司,皇上任命史天泽担任经略使,让他负责在唐州、邓州、申州、裕州、嵩州、汝州、蔡州、息州、亳州、颍州这些地方屯田。当初金国灭亡的时候,朝廷任命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这刘福贪婪、吝啬又残暴,压榨百姓,祸害老百姓二十多年。史天泽到了河南后,就召见刘福,想让他听从自己的指挥,可刘福装病不肯来。史天泽一怒之下,把大木棒放在座位上,再次召见刘福,并派人告诉刘福:“你要是再不来,我就按军法处置你!”刘福没办法,只好带着几千人马护卫着来见史天泽。史天泽二话不说,直接拿起大木棒把刘福打倒在地。几天后,刘福就死了,河南地区从此安定下来了。
后来,史天泽升迁为陕右四川宣抚使。当时很多将领都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其中一个叫郭千户的尤其过分,他竟然杀害别人的丈夫霸占人家的妻子。史天泽把他杀了,并把他的尸体示众,关中地区才安静下来。史天泽对别人说:“我不是喜欢杀人,而是国家的法纪不严,导致这些坏人害死老百姓,老百姓又没地方申诉,就算我不想杀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己未年,世祖忽必烈统领大军东征,奏请任命史天泽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先去建立行台,宣扬朝廷的恩德,蒙古和汉军的将领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大军班师回朝后,史天泽在蔡州去世,享年五十五岁。中统二年,追谥为忠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