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连,是乃蛮人,住在绛州。他祖伯父不花,是宗王拔都王的老师。铁连长得高大魁梧,话不多,但是很有谋略,年轻的时候就在王府里当侍卫。后来拔都分封到平阳,就让铁连去隰州当官。元世祖中统年间,铁连被调到平阳马步站当达鲁花赤(相当于军事长官)。

元世祖至元年间,宗王海都叛乱了,朝廷商议要讨伐他。元世祖说:“我念及宗室亲情,应该先用恩德感化他,要选派谨慎可靠、能担当大事的人去劝说他。”大臣们推荐了铁连,于是皇帝召见了他,和他谈论这件事,铁连的回答让皇帝很满意。皇帝夸奖他聪明能干,说:“这件事非你不可,但是你必须先去见拔都蒙哥铁木王,和他一起商量后再行动。”皇帝又派了两个人协助铁连。铁连领命后,想直接去海都的地盘,先看看海都的虚实,然后再和诸王商量。可是那两个助手不同意,说:“皇上让我们先和诸王商量,现在直接去敌人的地盘,这不行啊!”铁连说:“我直接接受了皇上的密旨,你们要是违抗命令,就要被杀头!”那两个助手害怕了,只好跟着他走。

到了海都那里,海都每天都召集宗亲们喝酒设宴,想找个机会暗害铁连。铁连就大声呵斥他们说:“都给我吃东西,别说话!万一你们说话不小心,被我抓住把柄,你们可就麻烦了!”过了很久,海都说:“你真是个正直的人!”酒喝到一半,铁连请求海都送他一件衣服作为纪念。海都欣赏他的雄辩,正想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他的王妃拦住了,给了铁连两件皮衣。然后对自己的手下说:“接待使者就应该这样!”海都还送了铁连很多礼物,让他带回去。到了拔都蒙哥铁木王那里,铁连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他。拔都蒙哥铁木王说:“我们祖上有训诫,叛乱者人人可以诛杀。如果劝降不成,就举兵讨伐,执行天罚,我到时候在外围掩护袭击,消灭他们很容易。”铁连回到朝廷,把事情的经过都向皇帝汇报了,并且建议皇帝说:“海都兵强马壮,不宜速战,如果他来进攻,我们就坚守阵地等待,如果他撤退了,我们就不要追击,只要我们自己防守稳固,就不会有危险了。”皇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皇帝下令把从海都那里得到的皮衣用金子装饰起来,凡是上朝的时候,铁连都要穿着它,以示表彰。皇帝赏赐给铁连的东西数不胜数。

铁连好几次去拔都王那里,路上碰上了海都的游兵。他的副手先走,结果没认出来,被杀了。铁连后来到了,说:“我是皇帝派来的使者,你们能用不符合礼仪的方式来对待我吗?”那些游兵理亏,就说:“前面那个是假使者,这位才是真正的使者。”于是放了他,铁连就一个人平安回来了。皇帝曾经对大臣们说:“有了铁连,我的宗族就不会失和了。”海都探查到拔都王已经严加防备,心里也就放心了。铁连前后一共去了四次,一共十四年。皇帝对铁连说:“朝廷里重要的官职,你随便挑一个吧。”铁连回答说:“我的心愿在于王室,事情还没办完,不敢领命。现在我母亲在绛州,年纪大了又生病,我能侍奉她左右,就很幸运了。”皇帝准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绛州达鲁花赤。

元至元十五年,平阳的李二造反,铁连负责抓捕审问,把事情的经过都查清楚了。中书省上奏要提升他的官职,皇帝说:“铁连难道只会做这些事吗!”于是提升他为宣武将军。至元十八年,铁连在任上病死了,享年六十四岁。他的儿子答剌带继承了他的职位,官至信武将军、同知大同路总管府事。

爱薛是西域弗林人,他会说西域各部族的话,擅长天文历法和医药。他一开始侍奉定宗皇帝,说话直率,敢于劝谏。当时世祖皇帝还在藩邸,就看重他了。中统四年,世祖皇帝任命他掌管西域天文历法和医药两个部门的事务,后来改名为广惠司,仍然让他负责。世祖皇帝曾经下令在都城大规模举行佛事活动,集合教坊的妓女和乐队,以及仪仗来迎接高僧。爱薛上奏说:“高丽刚刚归附,山东刚刚平定,江南还没拿下,天下疲惫不堪,这些都是没用的花费,太不应该了!”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至元五年,皇帝在保定打猎,时间长了,爱薛就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地说:“别耽误老百姓耕种啊!”皇帝于是停止了打猎。

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平定江南回来,一些奸臣用谣言中伤他,爱薛跪下劝谏,才得以解救伯颜。不久,他奉命出使西北的宗王阿鲁浑那里。回来以后,被任命为平章政事,但他坚决推辞了。于是被提升为秘书监,兼领崇福使,后来又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并参与修撰国史。

元大德元年,阔阔他被任命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八年的时候,京城发生了地震,皇帝很担心。皇后问他:“这次地震是不是老百姓惹的祸啊?”阔阔回答说:“这是上天示警,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成宗皇帝驾崩了,宫里的人想找星历的秘密文件,但阔阔坚决拒绝,态度非常坚决。到了仁宗时期,阔阔被封为秦国公。去世后,又追封他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拂林忠献王,这可是很高的荣誉了。

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也里牙,做了秦国公和崇福使;腆合,当上了翰林学士承旨;黑冢,做了光禄卿;阔里吉思,做了同知泉府院事;鲁合,做了广惠司提举。他们个个都在朝廷里担任要职。

阔阔,字子清,原本是蔑里吉氏部族的人,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不里罕哈里敦这个地方。这个部族的人都很骁勇善战,骑射技术高超,其他部族都很忌惮他们。元朝建立初期,他们举族归顺了朝廷。世祖皇帝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看中了阔阔的能力,把他选为自己的近侍。

甲辰年,世祖皇帝听说王鹗这个人很贤明,因为躲避战乱住在保州,就派人把他请来,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还让阔阔和廉希宪都跟着王鹗学习。后来阔阔出使在外,等他回来的时候,王鹗已经走了。阔阔非常思念他,哭着喊着,好几天都不吃饭,世祖皇帝听说后,觉得他很特别。庚戌年,宪宗皇帝又把王鹗召到和林,还让阔阔继续跟着他学习。每天早上,阔阔都打扮得整整齐齐的,王鹗劝他说:“皇上爱惜人才,广招天下贤士,让你来学习,可不是让你炫耀衣着,增加骄贵之气。这样只会堵塞你的心胸,让正道无法进入你的内心。我可不欣赏这样。”阔阔听了之后,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第二天,他们都穿得很朴素地去见王鹗,王鹗这才满意。

壬子年,阔阔奉命负责各地军队的人员登记,他按照丁壮人口数量来补充兵员,办事公正,没有一点儿刁难,大家都感激他。任务完成后,皇帝很高兴,就让他负责燕京的匠局。世祖皇帝即位后,特别任命他为中书左丞。没过多久,他又被提升为大名路宣抚使,可惜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年仅四十岁。

子坚童,字永叔,从小没了爹娘,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王鹗学习。长大后,被朝廷任命到国子监学习,又拜许衡为师。 年纪轻轻就进了宫里当差,先是被封为中顺大夫、侍仪奉御。后来又升职为中议大夫、同修起居注。 有一次奉命出使济南,见到了杨桓,觉得他是个贤才,就极力推荐他。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他被提升为嘉议大夫、礼部尚书。 接着又升任吏部尚书,任期还没满,就又破格提升为通议大夫、御史台侍御史。

至元二十四年,他跟着皇上东征,屡立战功,升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正议大夫、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之后又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朝廷派人快马加鞭地把他召回京城,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三十九岁。

秃忽鲁,字亲臣,是康里亦纳的孙子亚礼达石的第九个儿子。他从小就侍奉元世祖忽必烈,和也先铁木儿、不忽木一起跟着许衡学习。 有一天,皇上问他们学到了什么,秃忽鲁和不忽木一起回答说:“是三代帝王治国平天下的方法。”皇上很高兴地说:“康秀才,朕当初让你去学习,没想到你竟然能懂得这些。” 于是,他被任命为蒙古学士、奉议大夫、客省使,后来升任兵部郎中,之后又升迁到佥太史院。 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元世祖的宴会,多次在宴会上谈论古今治国兴衰的道理,给了皇上很多有益的建议。

至元二十年,他升任中书右司郎中。没过多久,大宗正薛彻干推荐他掌管宗正府,负责审理各种案件。 有一次他晚上回家,愁眉苦脸的,好像有什么心事没解决似的。家人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审理的案子是死刑案,我心里对这个案子有疑问,想办法救他一命,但是还没找到办法。” 第二天回家,他高兴地说:“我想到了办法了,按照法律应该把他流放到边疆。” 后来,他又升任了吏部尚书。

哈剌哈孙当上湖广平章的时候,曾经跟秃忽鲁在宗正府共事过,早就知道秃忽鲁是个贤才,就把他举荐来给自己当助手。于是,秃忽鲁被任命为资德大夫、湖广右丞。那时候湖南、湖北的盗贼乘船到处劫掠,哈剌哈孙很头疼这事儿。秃忽鲁说:“树木茂盛,鸟就多;树木砍伐了,鸟就散了,杀掉一个首领就够了。” 盗贼的首领叫乔大使,住在九江,九江的郡守曳剌马丹收了乔大使的贿赂,故意包庇他。哈剌哈孙派人把乔大使抓来,审理完毕后,把他杀了,并在闹市里示众,其他的盗贼顿时就消停了。

湖南宣慰使张国纪强行征收夏税,老百姓受不了了。秃忽鲁多次请求取消这项税收。

元至元二十九年,辰州的蛮族叛乱了,副枢密使刘国杰和佥院唆木兰去讨伐,结果没打赢,就发文向辰州、澧州、沅州三地索要三千名会使用弩的民兵。哈剌哈孙认为老百姓没经过训练,强征他们只会造成更多伤亡,所以不同意。秃忽鲁说:“打仗的关键在于训练,训练好了才能用。汉军不擅长用弩,可以用蛮族去对付蛮族,这是古时候就有的策略。” 于是哈剌哈孙就同意了,结果还真靠这个策略取得了胜利。

元成宗皇帝即位后,秃忽鲁升任江浙右丞。正赶上那年旱灾,他刚到任就下雨了,老百姓都很高兴。没过多久,平章政事不忽木去世了,皇帝很怀念他,就问身边的近侍:“大臣里谁像不忽木?”贺伯颜回答说:“秃忽鲁就是那样的人,而且也是先帝看重的人。”于是皇帝立刻派人把他召回,赏赐给他雕鞍和弓箭,不久就升任枢密副使。大德七年,秃忽鲁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推忠翊亮佐理功臣、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大司徒、赵国公,谥号文肃。

他的儿子秃山僧,后来做到晋宁路总管。

唐仁祖,字寿卿,是畏兀族人。他爷爷叫唐古直,他家后代就都姓唐了。一开始,畏兀全族都归顺了朝廷。唐古直十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太祖皇帝做事,后来太祖皇帝把他推荐给睿宗皇帝,说:“唐古直这小子能成大事!” 睿宗皇帝还没来得及用他,结果庄圣皇后就提拔他当了札鲁火赤。他爸爸唐骥,为人豪爽,特别喜欢打猎。世祖皇帝登基后,任命他爸爸为裕宗皇帝(当时还是皇子)的贴身侍卫,后来又升官做了达鲁花赤。

仁祖从小就聪明伶俐,他爸爸去世后,他妈妈就让他好好读书。他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元世祖中统年间,朝廷下令让一些贵族子弟到宫里当人质,皇帝亲自面试。看到仁祖,皇帝说:“这是唐古直的孙子吧?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然后就让他学习汉字。到了至元六年,中书省选拔他当了蒙古掾。至元十六年,他去平阳府审理案件,平反冤假错案,救活了十七个差点被冤枉处死的人。至元十八年,他被任命为翰林直学士。当时中书省上奏说真定、保定两路欠税很多年都没解决,就派仁祖去查阅相关的文件。仁祖一看,都是中统年间的旧案子,他马上奏报皇帝,把这些旧案子给撤销了。后来他又升任工部侍郎,接着又当了中书省右司郎中,最后还当上了参议尚书省事。

那时丞相桑哥权倾朝野,威风凛凛,仁祖多次顶撞他,意见相左,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但仁祖却泰然自若。后来,他被调到工部当尚书,桑哥故意给他安排很多繁琐的工作,想难为他,可仁祖依然处之泰然。

没过多久,仁祖被派去云中出差。桑哥发现工部织造进度有点慢,勃然大怒,说:“耽误了国家的财政支出!”立刻派人把他追回来,直接带到桑哥的府上,下令把仁祖关起来,督促他赶工,还威胁说:“要是完不成任务,就按律法处置你!”周围的人都吓得不轻。仁祖出来后,平静地跟手下们说:“丞相生气冲的是我,不是你们。你们不用害怕,一定要加倍努力!”大家都很感动,日夜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任务。后来桑哥被关进监狱,皇上还派仁祖去抄没他的家产。第二天,桑哥靠着一些人的帮忙被放出来了,大家都吓坏了,看着仁祖说:“老虎的威风,还能再惹吗?”许多人都吓得翻墙逃跑,只有仁祖不动声色。最终,桑哥还是倒台了。

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辽阳闹饥荒,皇上派他跟速哥、忻都一起去赈灾。忻都打算按照户籍上的人口多少来发放救济粮,仁祖说:“不行,以前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少,现在都变多了,应该按照现在的人口数来发放。”忻都急了:“这样你虽然得了好名声,却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了!”仁祖笑着说:“我们俩的好坏,大家心里都有数,还用得着现在才去争名声吗?我只想为国家做事,体恤百姓,管你那些说什么呢!”最后还是按照现在的人口数发了救济粮。不久,他又升任通奉大夫、将作院使。

成宗皇帝即位后,尊他的祖母为皇太后,因为仁祖擅长书法,皇帝特地让他书写册文。他又奉命督造丝织的世祖皇帝画像,三年后才完成。大德五年,他再次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后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朝廷追赠他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号文贞。

他的儿子恕,最初被任命为奉训大夫、寿武库提点。至大中时期,升任翰林待制,后来又多次升迁,做到亚中大夫、侍仪使。

朵儿赤,字道明,是西夏宁州人。他爸爸斡紥箦,祖祖辈辈都负责管理西夏的史书。一开始朵儿赤在西凉当官,后来带着当地父老乡亲一起投降了元太祖,皇上就让他跟着撒都忽一起做中兴路管民官。西夏军队西征打仗的时候,他负责运输军粮,一点儿私心都没有,大家都说他清廉正直,堪称满朝清流。后来世祖皇帝即位,朵儿赤的爸爸斡紥箦病死了,临终前留下一份奏折,托人交给高智耀,让他转交给皇帝,请求皇帝不要追究他的爵位和财产,皇帝很感动,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朵儿赤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读懂并讲解《论语》、《孟子》、《尚书》这些经典著作了。皇帝听说西夏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想试试他们的能力,就召见朵儿赤到香阁。皇帝说:“我听说读书人有很多好的建议。”朵儿赤回答说:“陛下您圣明仁慈,英明神武,统一天下,您应该亲近正直的人,远离奸邪的小人。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是因为被小人蒙蔽而亡国的呢?希望陛下您能仔细考虑这一点。”皇帝说:“我对大臣们的正直忠言,从来都是高兴地接受;即使是那些违背我意思的,我也没有惩罚过他们。我的目的是想培养忠正的人才,而摒弃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你的话很合我的心意。”然后皇帝问他想做什么官,朵儿赤回答说:“西夏的农田,实际上被军队占据着,如果需要用地,就会影响耕作。西夏土地贫瘠,荒地很多,十块地里才有一块耕地。自从南边的军队驻扎在这里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如果把那些成年男子编入军队,增加兵力,那么土地利用率就会提高,军队也会壮大。请让我担任总管,让我来好好规划一下。”皇帝同意了,就让他做了中兴路新民总管。

朵儿赤上任后,就组织那些壮丁开垦荒地,堵塞了黄河的九个河口,又开辟了三个河道引水灌溉。三年时间,赋税就翻了一倍,他因此升迁为营田使。任期满了回京朝见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就把他提拔为潼川府尹。当时潼川府的官府没有自己的田地,朵儿赤就拿出官府的闲置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按照官职高低分配土地面积,并减轻了赋税。从那以后,潼川府的官员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没过多久,朵儿赤就被朝廷任命为云南廉访副使。那时候云南的各部蛮族叛乱,其他的官员都找借口逃跑了,只有朵儿赤独自留守。到了八月,省里的官员都非常害怕,想把印信交出来逃跑,朵儿赤就向梁王禀报了情况,得到命令后才离开云南。后来他升任山南廉访副使,不久又调回云南担任廉访使。

正赶上行省丞相帖木迭儿贪婪暴虐,滥杀无辜,他诬陷安抚使法花鲁丁,想要处死他。朵儿赤就对帖木迭儿说:“生杀大权掌握在皇帝手里,你身为地方官员就擅自杀人,想干什么?老百姓犯法,尚且要经过审理核实,何况是夷族和蛮族互相仇杀,而省里的官员还受贿赂,帮助他们报仇,这不是欺骗朝廷吗?”法花鲁丁最终免于一死,不久后官复原职。后来法花鲁丁又上奏说蛮族叛乱,起兵杀害百姓,朵儿赤奏章弹劾了他,最终导致法花鲁丁被罢免。朵儿赤六十二岁时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仁通,担任云南省理问。天历二年三月,云南的各部诸王和万户伯忽等人叛乱,仁通率领官军抵抗,战死沙场。

和尚,名叫玉耳别里伯牙吾台氏。他的祖先哈剌察儿,率领部众归顺太祖。他的父亲忽都思,力气非常大。壬辰年,跟随睿宗在钧州三峰山打败金朝大将合达的军队,因为战功被赐予拔都鲁的称号。甲午年,金朝灭亡。乙未年,被授予管军百户的职位,跟随军队攻打宋朝的唐州、邓州、颍州、蔡州、襄阳、郢州、复州、信阳、光州等地,多次立下战功。辛亥年,朝廷赏赐他战马、精美丝织品、白银、盔甲、弓箭。乙卯年,跟随军队攻打汉水上铁城寨,战死沙场,被追赠为竭忠宣力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沇国公,谥号武愍。

和尚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己未年,跟随世祖攻打鄂州。中统三年,李璮叛乱,和尚跟随朝廷军队讨伐,在老僧口作战,斩获很多敌人,升任阿剌罕万户府经历。至元五年,攻打襄阳,军务繁忙,和尚在军事谋划方面很有才能,元帅阿术推荐他,说他的才能可以大用。

公元1272年,跟着丞相伯颜渡过长江,跟宋军在柳子、鲁洑、新滩、沌口这些地方打仗。伯颜把他的战功上报朝廷,元世祖皇帝对他赞赏有加,那是相当高兴啊!

第二年,公元1273年,又跟着平章阿里海牙攻打岳州,拿下了沙市。到了江陵,宋朝的安抚使高达成死守城池,坚决抵抗。和尚(指文中主人公)直接打到城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高达成讲清楚利害关系。高达成没办法,只好打开城门投降了。因为立了功,和尚升职当了行省郎中了。后来又跟着军队围攻潭州,潭州的守将李芾死守不出,打了三个月都没拿下。

公元1274年,潭州城终于破了,李芾战死了。其他将领都想着要杀光城里的人,抢掠一番,发一笔战争财。和尚赶紧站出来说:“抵抗咱们的是宋朝的将领,老百姓有什么罪呢?他们既然投降了,那就是咱们的人民了,杀他们,我于心何忍啊!再说,现在还有很多城池没投降,要是把投降的人杀了,那只会让其他人更顽强地抵抗到底!” 左丞崔斌也说和尚说得对。平章阿里海牙也同意和尚的意见,于是就听从了和尚的建议。 全城百姓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真是万幸啊! 因为这件事,湖南其他的郡县听说后,都纷纷投降了。元世祖皇帝听说后,赏赐更加丰厚,还提升和尚做了行省断事官。

后来,他又去广西平叛,带领前锋部队攻破了静江府,还兼任了宣抚使。广西平定后,他被授予太中大夫、常德路达鲁花赤的官职,因为政绩突出,名声远扬,后来又升任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使。 那时候阿里海牙仗着功劳大,有点骄傲自满,蛮横霸道。和尚秉公执法,毫不留情地弹劾了他。之后,和尚又升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浙西是宋朝的旧都,事情特别多,但他始终保持冷静,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大家都佩服他顾全大局。最后,他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宣忠守正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司徒、上柱国,追封沇国公,谥号庄肃。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千奴。

千奴,因为御史大夫月鲁那延的推荐,被召见到了大安阁。元世祖考虑到他是功臣之后,就让他继承他父亲的官职,任命他为武德将军,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当时,江浙行中书省和行御史台都在杭州办公。千奴就上奏说:“行省负责管理江浙地区,设在杭州比较合适。但是行御史台负责监察江南地区,没必要也设在杭州。再说,两个这么重要的衙门挤在一起,要是关系紧张,工作就难开展;要是关系太好,御史的威信就容易受损。不如把行御史台搬到其他更方便的地方去。”几年后,行御史台果然搬到了江东。之后,他又升任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

二十六年,千奴被加封为明威将军,又升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当时桑哥专权,权势很大,谁也不敢吭声。千奴抓住机会进京,在柳林见到了皇帝,详细地揭露了桑哥的罪行,皇帝听了之后脸色都变了。没过多久,桑哥就被处死了。千奴又上奏说桑哥的党羽还在朝中和各地,应该尽快处理。于是朝廷设立了肃政廉访司,千奴被晋升为广威将军,担任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

三十一年,千奴升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后来因为祖母去世,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朝廷发现东平、大名等地,一些王爷的牧马场和百姓的田地混杂在一起,经常发生侵占纠纷。官府只看谁势力大就偏袒谁,几年来一直没解决。于是朝廷就派千奴去处理这件事,结果这些纠纷很快就平息了。

大德二年,千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建康路总管,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奉命前往淮东、淮西地区调查民情,考察官吏的政绩。千奴认真地调查了解情况,兴利除弊,回来后向朝廷奏报了三十条利国利民的建议,很多都被采纳了。后来,他又先后担任了江西湖东道和江南湖北道廉访使。当时中书平章政事伯颜等人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他们任用的人徇私枉法,朝政日益败坏。千奴收集了他们的罪证,向朝廷举报,结果伯颜等人都被罢免了。千奴前后七次担任监察官,刚正不阿,只要发现朝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一定会上奏章极力陈述,从不因为顾忌个人关系而有所隐瞒。

七年的时间里,他升任嘉议大夫、大都路总管,还兼任大兴府尹。他治理百姓,管理官员都有一套,有空的时候还亲自整修街道巷弄,特别是在国子监的修建工程上,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没多久,他又升任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事。他上书皇帝说:“驻扎在山东、河南的蒙古军队,被派去甘肃戍守,路途遥远,跋涉万里,所有的装备、马匹等等,都需要他们自己准备,每次出发都要卖掉田地,严重的甚至要卖掉妻儿。戍守的士兵还没回来,新的士兵就要出发,这样前赴后继,他们的苦难越来越深。现在边境太平无事,却白白耗费兵力,实在不是个好办法,建议用靠近甘肃的军队去戍守。而山东、河南之前戍守的士兵,可以由朝廷出钱,赎回他们的田产和妻儿,这样他们才能稍微好过一些。”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参议中书省事,参与处理政务,办事精明干练。凡是走后门升官的人,他一概不用,当时的人们都对他赞赏有加。

成宗皇帝驾崩后,他迎接仁宗皇帝从藩邸来到京城,又辅佐武宗皇帝即位,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他做了很多弥补和修补的工作。后来他被封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枢密院事、左翼万户府达鲁花赤,还负责屯田事务,并被赐予玉带。

延佑五年,他请求退休,皇帝考虑到他的年老体衰,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仍然给他发放一半的俸禄直到去世。退休后,他在濮阳附近居住,在历山脚下修建了先圣宴居祠堂,收集了上万卷书籍,聘请名师教导家乡的子弟,还拿出自己一百亩田地的收入来供养他们。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帝赐名为“历山书院”。他在家中住了七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推忠辅治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景宪。

他的儿子龙宝是监察御史;寿童是洪泽屯万户,早年去世;不兰奚是南台御史;观音保继承了洪泽屯万户的职位;孛颜忽都通过进士考试做了郑州知州,因为政绩突出,后来进入翰林国史院做经历。

刘容,字仲宽,他的祖先是西宁青海人。他的高祖阿华是西夏国王的御厨。西夏灭亡后,西宁的百姓被迁徙到中都(今北京)。刘容的父亲海川,就是在迁徙途中来到中都的,后来就成了中都人。

容哥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大后喜欢读书。他们那边风俗习惯崇尚武力,容哥也擅长骑射,但他并不喜欢这些。元世祖中统年间,有人推荐他,他就到东宫侍奉皇太子,负责管理库藏。每天值班结束,他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很赏识他。至元七年,世祖皇帝在镇海驻跸,听说容哥精通吏事,就把他召来,让他担任中书省的临时官员。事情办完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职位,因为他为人忠直而闻名。

十五年,他奉旨出使江西,安抚新归附的人民。有人劝他收受贿赂,巴结权贵,这样可以迅速升官发财,但他却说:“剥削百姓来为自己谋利,我的良心怎么安呢?”出使回来,他只带回了几车书籍,献给了皇太子。一些嫉妒他的人就从中作梗,诽谤他,因此他渐渐被疏远了,但他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后来设立詹事院,容哥上奏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能让正直的人辅佐他,而让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接近他,一定会损害他的品德。”大家听了都赞同他的意见。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太子司议,后来又改任秘书监。

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派到广平路担任总管。当地有两个同姓富人争夺财产,官司打了多年都没结果,容哥到了之后,查阅了他们的族谱,找到了事情的真相,立刻做出了判决,双方都心服口服。后来,皇子云南王来到汴梁,当地达鲁花赤想敲诈勒索,贿赂云南王,容哥请求亲自去处理这件事,结果减少了大量的费用。后来,他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迦鲁纳答思,他很敬畏我们中国人,精通天竺教和许多国家的语言。翰林学士承旨安藏紥牙答思向世祖皇帝推荐了他,皇帝召他入朝,让他和国师一起讲经说法。国师是西番人,语言不通。皇帝就让迦鲁纳答思跟着国师学习他的教法,以及语言和文字,一年后,他就都学会了。他用畏吾文字翻译了西天和西番的经论,完成后,他把书献给了皇帝,皇帝下令刻印成书,赏赐给诸王大臣。西南一些小国,星哈剌的威等二十多个国家来朝贡,迦鲁纳答思在皇帝面前宣读他们的表章,这些国家都非常敬佩他。

皇上决定出兵讨伐暹罗、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等国。这时,迦鲁纳答思站出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些小国,就算打下来,又能怎么样呢?兴兵打仗只会白白残害百姓,不如派使者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他们不服从再出兵也不迟啊!”皇上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派岳剌也奴、帖灭等人出使这些国家,结果有二十多个国家都投降了。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丞相桑哥推荐迦鲁纳答思担任翰林学士。皇上说:“迦鲁纳答思的官职,可不是你能随便推荐的!”后来,皇上还是提升迦鲁纳答思为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还让他去侍奉当时还是皇子的成宗,并且嘱咐他劝诫成宗要节俭,不要贪图享乐。成宗即位后,因为记得迦鲁纳答思的忠心耿耿,就把他提升为荣禄大夫、大司徒;又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特许他乘车进入宫殿上朝。后来仁宗即位,朝廷讨论裁减冗员,但唯独迦鲁纳答思的司徒职位保留了下来,还额外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赏赐给他一个玉鞍。同年八月,迦鲁纳答思去世了。

阔里吉思是蒙古按赤歹氏族人。他曾祖八思不花,曾经跟随军队攻打乃蛮、钦察、兀罗思、马紥儿、回回等国,总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太祖皇帝非常赏识他,还赐给他虎符。后来,在招降丰州、云州的时候,八思不花被提升为宣抚使。他父亲忽押忽辛继承了他的职位,也佩带着虎符。宪宗皇帝曾经对忽押忽辛说:“你佩戴的金虎符已经很旧了,应该换一个,以表彰你家族的功勋。”于是下令重新制作了一枚虎符赐给了他。中统三年,忽押忽辛被任命为河中府达鲁花赤,后来去世了。阔里吉思的父亲药失谋被提升为襄阳统军司经历,后来又被任命为宿州达鲁花赤,但他都没有接受任命。枢密副使孛罗和御史中丞木八剌向世祖皇帝引荐阔里吉思,说:“他是忽押忽辛的儿子,请求皇上把他们家族世代相传的虎符赐给他。”于是,阔里吉思被提升为中顺大夫、金刚台达鲁花赤,后来又调任光州。他多次升迁,先后担任安东州、河中府以及温州、潞州的达鲁花赤,最后以建康路达鲁花赤的职位退休。

阔里吉思一开始是当侍卫,做个小小的博儿赤(官职名)。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他升迁到朝列大夫、司农少卿的职位,皇上还赏赐了他金束带。后来又升任中议大夫、司农卿,再升为资善大夫、司农卿。最后被任命为荣禄大夫,兼任湖广平章,带兵去讨伐海南岛上那些黎族部落的山寨。第二年,他就平定了叛乱。凯旋回朝后,皇上召见了他,赏赐了他玉束带、金银、布匹、弓箭、盔甲,还有宝钞、马鞍和马具,并让他回湖广继续镇守。

元成宗即位后,阔里吉思去朝见皇上,皇上赏赐了他一只海东青和一只白鹘,还给了他一些衣服。大德二年,他被调任福建行省平章。没过多久,因为福建划归江浙行省管辖,他又改任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之后又升迁为征东省平章政事。当时高丽的法律制度很混乱,官员太多百姓太少,阔里吉思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改,并上奏朝廷。皇上召见了他,让他详细说明方便百姓的措施。大德五年,他又被任命为湖广平章,一年后调任陕西,因为眼睛有病就回到京城。最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相,六十六岁去世。

他的儿子完泽,当过湖广右丞,后来去广西征讨叛贼,死在了战场上。

小云石脱忽怜,他很敬畏我们大元,在高丽国做官,当的是吾鲁爱兀赤(官职名),相当于我们汉语里的大臣。元太祖时期,他和父亲一起归顺了大元。他跟着军队去征讨回回国回来后,在潜邸侍奉过元睿宗。元真定时期,睿宗分封土地,让他做了真定路的断事官。

他的儿子八丹,在世祖时期当过宝儿赤(官职名),鹰房万户(官职名)。他跟随军队征讨哈剌张,立下了战功,皇上赏赐了他一男一女、一块金铤,还有银瓮等东西。在征讨阿里不哥的战争中,他在昔门秃作战,一天打了三场仗,杀敌无数,皇上又赏赐了他一块金铤。后来,他作为鹰房万户跟随元裕宗北征,到达镇海你里温,皇上赏赐给他一把银椅子和一万五千贯的钞票,让他回真定继续镇守。

没过多久,皇帝就派八丹去扬州担任行省官员。八丹推辞说:“我从小就没离开过陛下身边,希望能留在您身边侍奉。” 皇帝就改任命他为隆兴府达鲁花赤,同时遥授他中书右丞的职位,并对他说:“这是朕以前住过的地方,你去那里住吧。” 八丹再次推辞,皇帝没答应。 八丹在隆兴府待了三年,海都叛乱,奉旨跟随甘麻剌太子去征讨。战争结束后,因为立功被赏赐了一铤金子。死后,追赠银青荣禄大夫、司徒的官职。

他的儿子阿里,当上了鹰房千户;石得,在安西王相府做官;德眼,担任汝定府达鲁花赤;阿散,做了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腊真,从会同馆使做到同知通政院,很有政绩,最后官至荣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还兼任翰林学士承旨、通政院使,死后留下丰功伟绩。腊真的儿子察乃,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中书省平章政事。察乃有十个儿子:老章,担任知枢密院事;撒马笃,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斡罗思,是康里氏。她的曾祖父哈失伯要,在元朝初期归顺朝廷,担任庄圣太后的宫牧官。她的祖父海都,跟随宪宗皇帝征讨钓鱼山,战死沙场。她的父亲明里帖木儿,世祖时期担任必阇赤,后来升任太府少监。

斡罗思,至元十九年担任内府必阇赤。至元二十一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升迁为云南行省理问,并负责云南王府的事务。之后因为得罪了桑哥而遭到诬陷,家产被抄没,只留下了一条金玉带、一条玉带和五十两黄金,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有人想因为她用公款养家而加罪于她,皇帝说:“吃喝用度的事,就别再追究了。” 至元二十六年,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斡罗思被提拔为嘉议大夫、宣慰使。当时各地的蛮族经常叛乱,斡罗思平定了叛乱,并设立安抚等司来维护当地稳定。至元二十八年,平定了杨都要等地的叛乱。九月,升为中奉大夫,并被赐予虎符。第二年,被任命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并被赐予三珠虎符。

元朝大德六年,他被任命为通奉大夫、罗罗思宣慰使,还兼管着上万人的军队。后来又升官为正奉大夫。等到武宗皇帝登基,把他召回朝廷,授予他资善大夫、中书左丞的官职,同时让他负责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京师屯田府的事务。没多久,他又升任荣禄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翰林国史承旨,继续负责武卫和屯田。朝廷多次下旨赏赐他钱财、田地和宅子,但他都坚决推辞了。最后,他被调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到了至大二年,他又被召回朝廷,结果因为染上瘴气,卧病不起。皇庆二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死后,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益国公的爵位。

他儿子博罗普化,一开始在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官职名)。至大元年,他当上了翰林侍讲学士,因为父亲生病,就回家侍奉父亲。延佑四年,他又回到宫中侍卫,担任速古儿赤紥撒孙(官职名)。至治元年,他成为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还兼管皇后的宫宝儿赤(官职名)。第二年,他继承父亲的职位,被任命为河南府同知。他的另一个儿子察罕不花,继承了他父亲在宿卫的职位。天历元年,他曾在汴梁见到文宗皇帝,进入宫中侍卫,担任温都赤(官职名)。后来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之后又升任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最后,他被授予中宪大夫、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的官职。

朵罗台,是唐兀氏族人。他爷爷小丑,在太祖皇帝统一西夏之后,朝廷征召各色工匠,小丑因为擅长射箭被选中,赐名怯延兀兰,被任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迁居和林,后来去世了。他父亲塔儿忽台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阿里不哥叛乱的时候,塔儿忽台跟随军队在失亩里秃之地作战,战死了。

朵罗台跟随万户也速答儿、玉哇赤等人多次参加战斗,屡立战功,被授予前卫亲军百户的官职。后来又升任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最后因为生病而退休。

阔阔出是朵罗台的弟弟,也擅长射箭。有一次,他献上自己做的弓箭给皇帝,皇帝夸奖他做得很好,就问他父亲叫什么名字。阔阔出回答说:“我父亲叫塔儿忽台。” 皇帝见他长得高大威猛,又问他箭术如何。旁边的人说:“他箭法很准!” 皇帝就让他试射,果然射得很准,于是就让他当了近侍。

第二年,武备寺的官员又献上了阔阔出做的弓箭,并且建议朝廷采用。皇帝说:“孔子说过‘三纲五常’,一个人要先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要先能管好家,才能管好国家。你用这个道理去跟他们讲清楚,然后再用他的弓箭。” 没多久,阔阔出就被提升为大同路广胜库的达鲁花赤。广胜库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当时,总管唐兀海牙把库房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把兵器随便堆放在空仓库里,结果很多兵器都被虫鼠啃坏了。阔阔出把这事儿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把兵器都搬回去,并且责令唐兀海牙赔偿损坏的兵器。

后来,使者薛绰不花和纳速鲁丁拿着皇帝的命令来取鹰房的军衣、甲胄、弓箭等等。阔阔出要求他们出示文书,然后才让他们领走。当时,宪副速鲁蛮不让看文书,还命令有关部门封锁仓库,准备清点检查。阔阔出不同意他的做法。这件事禀报给皇帝后,皇帝下令鞭打速鲁蛮,并且罢免了他的职务。

大德元年,阔阔出升任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同时负责管理本州岛上的军队和劝导百姓务农。他还先后监理建州、利州的政务,被改任为四川道廉访司佥事,后来又升任监察御史,官至中大夫、大宁路总管,最终在任上去世。

脱欢,是朵罗台的儿子,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当了御史台的翻译官,之后又升任监察御史。 他一路升迁,做过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最后做到断事官这么高的职位。在四川任职期间,他曾经上书皇帝,内容大概是这样:“朝廷内外修建寺庙,虽然是用官府的钱,但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瓦片,都是百姓的血汗,老百姓怨声载道,影响了国家的祥和之气。应该暂时停止修建寺庙,并且减少供奉佛祖和僧侣的费用,以此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这样一来,上天会满意,百姓也会拥护,不用刻意求福,福气自然会来。回回人的户籍里,有很多富商巨贾,应该让他们和普通军民一样服役纳税,这样赋税才能公平合理。国家应该把‘为善’作为珍宝,那些金银珠宝、丝绸锦缎、羽毛皮革、珍禽异兽等等,都是败坏道德、消磨意志的东西。以后回回人等,不许私下贩卖这些宝物,以致损害国库,违者要处罚并没收财产。这样一来,富商巨贾就无法作奸犯科,国库也能充实了。” 脱欢的奏疏言辞恳切,直言不讳,当时大家都称赞他。

也先不花是蒙古怯烈氏的人。他的祖父叫昔剌斡忽勒,有四个兄弟,老大叫脱不花,老二叫怯烈哥,老幺叫哈剌阿忽剌。在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怯烈哥就已经和他结交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四个兄弟都带着自己的部下归顺了太祖。太祖因为早年的交情,对他们比其他部落的人要优待得多,任命怯烈哥为必阇赤长,在朝会和宴会的时候,都让他们坐在上座。昔剌斡忽勒去世得早,他的儿子孛鲁欢从小就侍奉睿宗,后来当了侍卫。宪宗即位后,孛鲁欢和蒙哥撒儿一起参与朝政,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从此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还被赐封真定府束鹿县为食邑。到了元朝至元元年,因为和阿里不哥同伙,被判罪处死。孛鲁欢有四个儿子:老大叫也先不花;老二叫木八剌,一开始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当上了中丞;老三叫答失蛮,官做到银青荣禄大夫;老四叫不花帖木儿,官至荣禄大夫、四川省平章政事。

一开始,也先不花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官职,只是给必阇赤当个助手。后来,元裕宗封燕王,元世祖就让也先不花当燕王的老师,还特意跟他说:“也先不花啊,你是我的老臣之后,为人正直可靠,又熟悉典故,以后燕王有什么事都问你,保证不会让他走上歪路。”

过了几年,也就是元朝至元二十三年,也先不花升官了,当上了上柱国、光禄大夫,还兼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那时候,阿郎、可马丁等少数民族造反了,他带兵把叛乱平定了。之后,他在那里设立了六十多个州县府,增加了二十多万户口,还给当地的首领安排了官职,规定了贡税,边境地区终于安定下来了。

元大德二年,他又调到湖广行省当平章政事。他做官很有威信,不发脾气就能让人服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事情处理得明明白白。遇到大事要开会讨论,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只要轻轻一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服气。有一次,汴梁行省出了件冤假错案,谣言四起,还牵连到了湖广行省的平章政事刘国杰和右丞燕公楠,朝廷要召他们进京问话。这两人之前跟也先不花有点口角,也先不花赶紧派人上奏朝廷,说明情况,证明他们俩是清白的,结果两人都平安无事了。过了八年,他又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决堤,黎堤告急,情况非常危险,他立刻指挥官员和士兵抢险,最终避免了汴梁的灾难。又过了一年,他被封为上柱国、银青荣禄大夫,还当上了湖广行省左丞相,朝廷每个月都赏赐他东西,他管辖的地区一片安定。元至大二年,他去世了。元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推忠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的称号,谥号为文贞。他生了五个儿子:亦怜真、秃鲁、答思、怯烈、按摊。

他的儿子亦怜真,曾经在裕宗当太子的时候,在东宫侍奉他,担任家令。后来也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湖南行省左丞相。元延佑元年去世。元天历元年,朝廷追赠他“推诚辅治宣化保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追封为武昌王,谥号忠定。

秃鲁这个人啊,经历了四个朝代,一开始在宗正府当个小官儿,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傅、录军国重事这些高位,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怀忠秉义昭宣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这些荣誉称号,还追封他为广阳王。

他儿子答思,做到资德大夫、湖南宣慰使就退休了;另一个儿子怯烈,做到中政使。 还有一个儿子叫按摊,在成宗皇帝时期当差,继承了祖上宿卫的职位。有一次,皇上特地给他七辆车让他去湖广侍奉他父亲也先不花。各地的官府都听说按摊孝顺,于是朝廷就提拔他做了中奉大夫、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海康地区跟安南、占城这些外国接壤,海岛上的那些少数民族时而归顺时而叛乱,按摊的名声很好,那些夷人都很服他,甚至连生黎王等二十多个部落首领都愿意纳贡。他在那边当了一年官,就因为想回家看看父母而辞官了。到了至大二年,他又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兼任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没过多久,他父亲在武昌去世了,他因为过度悲伤而生病,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秉义效忠着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这些荣誉称号,还追封他为特进赵国公、中书左丞相,谥号贞孝。

他的儿子阿荣,也是从宿卫做起的,后来当上湖南道宣慰副使,之后又升官做了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