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罗思,康里氏。他祖上是康里氏家族的人。他曾祖父哈失伯要,在元朝刚建立的时候就归顺了朝廷,当过庄圣太后的宫廷官员。他祖父海都,跟着宪宗皇帝去打钓鱼山,战死了。他父亲明里帖木儿,在世祖皇帝当政的时候做过必阇赤(相当于高级官员),后来又当上了太府少监(管仓库的官员)。

斡罗思,在至元十九年的时候当上了内府必阇赤(掌管宫廷事务的官员)。二十一年,升官当了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官员)。后来又升迁到云南行省当理问(相当于行政长官),还负责管理云南王府的事务。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臣桑哥,被诬陷,抄了他的家,结果只找到金玉带各一条,黄金五十两,这些都是皇上赏赐的。因为有人说他用公款养家,所以又加重了他的罪名,皇上说:“这些都是吃喝用度的事儿,就算了吧。”至元二十六年,朝廷设立了八番罗甸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他被提升为嘉议大夫,担任宣慰使(相当于地方长官)。当时那些少数民族部落经常叛乱,斡罗思把他们平定了,然后设立了安抚等机构来管理这些地方。至元二十八年,他又平定了杨都要等地的叛乱。九月,他升任中奉大夫,还被赐予了虎符(古代兵符)。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兼都元帅,还被赐予了三珠虎符(级别更高的兵符)。

大德六年,他被授予通奉大夫、罗罗思宣慰使,还兼管一万户的军队。后来又升任正奉大夫。武宗皇帝即位后,把他召回朝廷,授予他资善大夫、中书左丞的官职,还让他担任武卫亲军都指挥使,负责大都的屯田事务。不久他又升任荣禄大夫、中书右丞,还兼任翰林国史承旨,仍然负责武卫和屯田。朝廷多次下旨赏赐他钱财和房屋,但他都坚决推辞了。后来他又被调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四川省长)。至大二年,朝廷把他召回,结果因为得了瘴气病,一直卧床不起。皇庆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益国公。

老张家祖上,祖辈博罗普化,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职位是速古儿赤(这词儿咱也不懂,反正就是个官)。元至大元年,他当上了翰林侍讲学士,后来因为父亲生病,就回家照顾老人家去了。到了延佑四年,他又回宫里当差,这次的职位是速古儿赤紥撒孙(这名字也够长的)。元至治元年,他当上了速古儿赤五十人之长,还兼管皇后的宫宝儿赤(管皇后的东西)。第二年,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河南府同知。他儿子察罕不花,继承了他原来在宫里侍卫的差事。元天历元年,他去汴梁见文宗皇帝,又回到宫里当侍卫,这次的职位是温都赤。之后,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了官,当上了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最后,他官至中宪大夫,还当上了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这官职听着就厉害)。

朵罗台,是唐兀氏的人。他爷爷叫小丑,当年成吉思汗打败西夏后,把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收拢起来。他爷爷小丑因为擅长射箭,被赐名怯延兀兰,还被封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后来搬到和林居住,最后去世了。他爸爸塔儿忽台继承了他爷爷的职位。阿里不哥叛乱的时候,他爸爸塔儿忽台参加了在失亩里秃之地(这地方名儿也够拗口的)的战斗,最后战死了。

朵罗台跟着万户也速答儿、玉哇赤他们一起打仗,立了不少功劳,后来被封为前卫亲军百户。他一步步升迁,做到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最后因为生病就退下来了。

阔阔出是朵罗台的弟弟,也擅长射箭。有一次,他献上自己做的弓箭给皇帝,皇帝夸奖他做得很好,就问他父亲叫什么名字。阔阔出回答说:“我父亲叫塔儿忽台。” 皇帝看他长得高大威猛,又问他会不会射箭。旁边的人回答说:“会。” 于是就让他试射,果然箭法精湛。皇帝很高兴,就让他当了近侍。

第二年,武备寺的官员又献上了阔阔出做的弓箭,并且建议采用。皇帝说:“孔子说过‘三纲五常’,一个人要先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别人;要先能管好家,才能管好国家。你可以用这个道理去劝说他们,然后再用这些弓箭。” 没多久,阔阔出就被提升为大同路广胜库的达鲁花赤。广胜库是存放兵器的仓库。当时总管唐兀海牙把仓库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把盔甲武器放在空仓库里,结果很多都被虫鼠啃坏了。阔阔出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恢复仓库的用途,并且责令唐兀海牙赔偿损坏的兵器。

后来,使者薛绰不花和纳速鲁丁拿着公文来取鹰房军的衣甲弓箭等物资。阔阔出要求他们出示公文,然后才让他们把东西领走。当时,宪副速鲁蛮命令不准出示公文,还让官吏封锁仓库,准备清点检查。阔阔出没有听他的。这件事上报后,皇帝下令鞭打速鲁蛮,并且罢免了他的职务。

大德元年,阔阔出升任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同时负责本州岛上各军队的劝农工作。他还先后监理建州、利州的政务,被改任为四川道廉访司佥事,之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官至中大夫、大宁路总管,最终在任上去世。

脱欢,是朵罗台的儿子,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做过御史台的翻译官,最后升任监察御史。之后他又升迁到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四川廉访司佥事、枢密院都事,最后做到断事官这么高的职位。他在四川任职期间,曾经上书皇帝,内容大致如下:“朝廷内外修建寺庙,虽然是用官府的钱,但每一根椽子、每一块瓦片,都是百姓的血汗,老百姓怨声载道,影响了国家的祥和之气。应该暂时停止修建寺庙,并且减少供奉佛祖和僧人的费用,以此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这样一来,上天会高兴,百姓也会拥护,不用刻意求福,福气自然会来。回回人的户口,有很多富商巨贾,应该让他们和军民一样承担徭役,这样赋税才能公平合理。国家应该以善为宝,那些金银珠宝、绸缎玉帛、羽毛皮革、珍禽异兽等等,都是败坏道德、消磨意志的东西。以后回回人等,不许携带这些宝物到京城买卖,以虚耗国库,违者要处以极刑,没收财产。这样一来,那些富商巨贾就无法再耍奸弄巧,国库也能充实起来了。”脱欢的奏疏言辞恳切,当时大家都称赞他。

也先不花是蒙古怯烈氏的人。他的祖父叫昔剌斡忽勒,兄弟四人,老大叫脱不花,老二叫怯烈哥,老幺叫哈剌阿忽剌。在太祖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怯烈哥就已经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四兄弟都率领自己的部属归顺了太祖。太祖念及旧情,对他们比其他部落的人更加优待,任命怯烈哥为必阇赤长,在朝会和宴会时,都让他们坐在上座。昔剌斡忽勒去世得早,他的儿子孛鲁欢从小就侍奉睿宗,后来进入宫中当侍卫。宪宗即位后,孛鲁欢和蒙哥撒儿密谋策划,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从此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还被赐予真定府束鹿县作为食邑。到了元至元元年,因为和阿里不哥同伙,被判罪处死。他留下四个儿子:老大叫也先不花;老二叫木八剌,最初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当上了中丞;老三叫答失蛮,官位做到银青荣禄大夫;老四叫不花帖木儿,官至荣禄大夫、四川省平章政事。

一开始,也先不花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官职,只是给必阇赤当个助手。后来,元裕宗封他儿子为燕王,元世祖就让也先不花当燕王的老师,还特意嘱咐他:“也先不花啊,你是朕的老臣子孙,为人正直,办事可靠,又熟悉典故,你好好教导他,一定不能让他学坏。”

过了好几年,公元1323年,也先不花升职了,当上了上柱国、光禄大夫,还当了云南地区的平章政事。那时候,阿郎、可马丁等少数民族闹起了叛乱,他带兵把叛乱平定了。之后,他在那里设立了六十多个府州县,增加了二十多万户口,还给当地的首领安排了官职,规定了贡税,边境地区终于安定下来了。

公元1326年,他又调到湖广当平章政事。他当官啊,不发脾气却很有威严,不怎么说话却很明智。遇到大事要开会讨论,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慢慢地说一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总能让人意想不到。有一次,汴梁那边出了个冤假错案,牵连到了湖广的平章政事刘国杰和右丞燕公楠,朝廷要抓他们。这俩人以前跟也先不花有点口角,也先不花赶紧派人去朝廷解释,说明他们俩没问题,结果两人都平安无事了。过了八年,他又升迁到河南当平章政事,黄河决堤,情况很危险,他督促官员和士兵抢险,结果汴梁城没受什么损失。又过了一年,他升任上柱国、银青荣禄大夫、湖广行中书省左丞相,每个月都有赏赐,他管辖的地方都安定得很。公元1328年,他去世了。公元1329年,朝廷追封他为“推忠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贞。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亦怜真、秃鲁、答思、怯烈、按摊。

他儿子亦怜真,曾经在裕宗当太子的时候,在东宫当差,是太子的家令。后来也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湖南行省左丞相。公元1330年去世。公元1338年,朝廷追封他为“推诚辅治宣化保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昌王,谥号忠定。

秃鲁这个人啊,经历了四个朝代,一开始在宗正府当个小小的花赤(官职名),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傅、录军国重事,最后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怀忠秉义昭宣弼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这些头衔,还追封他为广阳王。

他弟弟答思,做到资德大夫、湖南宣慰使就退休了;另一个弟弟怯烈,做到中政使。 他们的弟弟按摊,在成宗皇帝时期当差,继承了父亲的宿卫官职。有一次,皇上特地给他七辆车让他去湖广侍奉他父亲也先不花。各地的官府都上报了按摊的孝行,皇上就提拔他当了中奉大夫、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海康地区跟安南、占城这些外国接壤,海岛上的土著时而归顺时而叛乱,按摊的名声很好,那些夷人对他都很服帖,连生黎王等二十多个部落首领都愿意纳贡交税。他在那里当了一年官,就回家探亲去了。至大二年,他又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兼任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没过多久,他父亲在武昌去世,他奔丧回去,因为过度悲伤而生病去世了。天历二年,朝廷追赠他秉义效忠着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这些头衔,还追封他为特进赵国公、中书左丞相,谥号贞孝。

他的儿子阿荣,也是从宿卫做起的,后来做到湖南道宣慰副使,之后又升任奎章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太禧宗禋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