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贤,字才叔,是辽宁义州人。他爷爷小名叫放军,曾经跟着金国的将军攻打南宋的淮南地区,结果被飞石打伤了大腿,因为立了功,赏赐了他七十个俘虏。当时主将命令将校把抓来的俘虏都杀了,如果有人逃跑了,就按军法处死。他爷爷放军当时要杀五百个人,但他把他们全都放走了。
金朝大安年间,李守贤和他哥哥李庭植,弟弟李守正、李守忠,堂兄李伯通、李伯温,一起投降了太师、国王木华黎,然后到行在所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刻任命李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崇义军节度使,李守贤被任命为锦州临海军节度观察使,弟弟李守忠做了都元帅,镇守河东。朝廷觉得全晋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人心还不稳定,只有李守贤才能镇住局面,所以把他从锦州调到河东路担任兵马都总管。李守贤一到河东,老百姓都说:“我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戊子年,李守贤去和林朝见皇帝,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担任平阳府知府,同时兼任本路兵马都总管。庚寅年,太宗南征,路过平阳,看到田地荒芜,就问李守贤是怎么回事。李守贤回答说:“百姓太穷了,没有耕具,所以地都荒着。”皇帝就下令赏赐一万头牛,并且把关中地区的俘虏迁徙到河东开垦荒地。辛卯年,平阳要运送一万石粮食到云中,李守贤上奏说:“百姓太疲惫了,承担不了运输任务。”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河中府还没有攻下,李守贤建议说,因为将士们长时间滞留,士气低落,损失很大,请求从北面凿城攻城。结果正如他所说,城池果然被攻破了,然后又修建了浮桥。第二年,军队渡过蒲津关,南下攻克潼关。二月,在芮城大败赵雄的军队。
当时正赶上大军会师包围汴京,守将韩世忠驻扎在嵩山和汝州。金兵十多万人马,占据少室山太平寨,韩世忠只带着三千人马就夹在中间。他估计金军主帅完颜延寿没什么军事才能,就在癸巳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完颜延寿正打着球玩呢,韩世忠就偷偷派了几十个轻便灵活的士兵,像蚂蚁一样攀着山崖爬上去,杀死了金军的守卫,然后就率领大军冲了进去,打败了他们。韩世忠还下令禁止抢掠,把俘虏都带了回来。不到二十天,天险寨、交牙寨、兰若寨、香炉寨这些据点,都纷纷望风而降。韩世忠打仗从不滥杀无辜。
后来攻打河南的时候,金军的头目强元帅带着他的军队逃跑了,韩世忠追上了他们,把他们降服了。秦蓝帅王祐,聚集了几万兵马,占据着虢州南山,韩世忠派人去责问他。王祐本来就害怕韩世忠的威名和才能,于是就带着他的部队投降了。这样一来,关东和洛西地区就平定了。甲午年冬天十月,韩世忠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李彀,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丁酉年(公元1267年),他跟着太师塔海去四川打仗,立下了功劳。第二年,攻打碉门。又一年,拿下万州,在瞿塘峡与敌人大战,缴获敌人的战船一千多艘。辛丑年(公元1271年),朝廷在行在所(皇帝临时驻跸的地方)任命他为河东道行军万户,还兼任总管。己巳年(公元1279年),他率兵攻打成都,从广元出发,经过葭萌关,翻越木瓜坡。当时蜀地的残余势力聚集在一起,成为很大的障碍。他们听说李彀来了,就偷偷地设下埋伏等着他。李彀探知了敌人的埋伏,命令士兵们咬紧牙关快速前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兵溃不成军,李彀率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成都。壬子年(公元1282年),他又攻下了嘉定。戊午年(公元1288年)秋天,宪宗皇帝南下讨伐。己未年(公元1289年),李彀进入梁州,军队驻扎在江边,建造浮桥以方便援军的到来,同时切断宋军的交通路线。结果江水暴涨,浮桥被冲断,宋军将领率领一万多艘战船逆流而上进攻,李彀率领一支军队率先冲锋陷阵,其他军队随后跟进,最终打败了宋军。
第二天,皇帝召见众将,说:“你们平时都自夸勇猛,可是到了战场上,却不能为朕立下一点功劳。只有李彀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把敌人根本不放在眼里。说勇敢的人,像李彀这样才算得上!”皇帝赏赐给他白金二百五十两。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李彀被任命为河东路总管,佩带金虎符,后来调任京兆路,加封昭勇大将军,没过多久,又调任洺磁路。至元七年正月(公元1270年正月)去世,享年四十九岁,留下了十一个儿子。他的长子伯温,事迹记载在《忠义传》里。
耶律阿海是辽国的后裔,他爷爷是金国的桓州尹撒八儿,他爹是金国的尚书奏事官脱迭儿。阿海从小就特别厉害,胆子大,能力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还会说好多国家的语言。金国快要完蛋的时候,他被派去给成吉思汗当使者。成吉思汗一看阿海,觉得这小子不一般,就问他:“金国现在不重视军事,老百姓都穷奢极欲,很快就要完蛋了,你愿意投降我吗?拿什么来证明你的诚意?”阿海说:“我愿意用我的弟弟当人质。”
第二年,阿海又去当使者,这次他带着弟弟秃花一起去了。成吉思汗对他们兄弟俩非常好,最后就留下了秃花当人质,让他在身边当侍卫。阿海从此就参与了成吉思汗的很多军事计划,经常跟着他一起上战场,一直待在他身边。壬戌年,王可汗背叛了盟约,想要偷袭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亲戚大臣们在屯河边举行仪式,大家一起喝河水盟誓,阿海兄弟俩也参加了。王可汗被击败后,金国人见阿海当使者这么久还没回去,就把他的家人关在了瀛州。阿海一点也不担心,反而更加卖力地打仗。成吉思汗听说后,就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阿海,还给他分了很多田地,让他收租子过好日子。
癸亥年的冬天,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等国家,阿海立下了很多战功。丙寅年,成吉思汗正式称帝,他命令左帅阇别去攻打汉南地区,阿海当先锋。辛未年,阿海攻破了乌沙堡,在宣平大获全胜,又在浍河打了个大胜仗,接着又打到了居庸关,把军队开到了燕京附近耀武扬威。癸酉年,阿海又攻下了宣德和德兴两座城,乘胜追击到了北口,这时阇别也攻下了紫荆关。阿海向成吉思汗建议说:“爱护百姓是圣人的重要品德,现在我们刚刚建立国家,我希望能够减少杀戮,顺应天意。”成吉思汗很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成吉思汗就分兵攻打燕南和山东的一些郡县,然后军队驻扎在燕京附近。金国害怕了,就请求和谈,并对使者说:“阿海的家人为什么还关着不放?”于是金国就把阿海的家人送了回来。
军队撤兵后,阿海就离开了塞外。甲戌年,金国人逃到了汴京,阿海因为立下大功被封为太师,主管中书省的事务;他的弟弟秃花被封为太傅、濮国公,每次参加宴会,成吉思汗都会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成吉思汗还让秃花跟着木华黎去攻打中原。阿海跟着成吉思汗攻打西域,俘虏了西域酋长只阑秃,攻下了蒲华、寻斯干等城,然后留下来管理寻斯干,主要负责安抚当地百姓。没过多久,阿海就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至元十年,追封他为忠武公。
他家三个儿子:老大叫忙古台,老二叫绵思哥,老三叫捏儿哥。忙古台在太祖时期,当过御史大夫,佩带虎符,还做过监战左副元帅、金紫光禄大夫,负责统领契丹和汉军,守卫中都,还负责招安水泊一带的起义军。后来去世了,没留下儿子。捏儿哥在太祖时期,也佩带虎符,当过右丞,出任辽东行省官员。后来万奴叛乱,他全家都遇害了。绵思哥继承了太师的爵位,负责监察寻斯干城,过了很久,他请求回到内地任职,担任中都路达鲁花赤,也佩带虎符,后来去世了。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买哥,精通各国语言,在太祖时期当过奉御,还被赐予了只孙服(一种特殊的服饰),继承了他父亲在中都的官职。当时朝廷的供奉支出非常庞大,经常向百姓借贷,买哥就用自己的私房钱来偿还,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赏赐了他一万两银子。戊午年,他跟随军队攻打蜀地,行军到钓鱼山的时候,战死了。他的妻子移剌氏因为过度悲伤而死,皇帝追赠她为贞静夫人。他们有七个儿子:老大叫老哥,官至提刑按察使,后来进入朝廷担任中书左丞;老二叫驴马,在宿卫部队服役,担任必阇亦(一种官职),后来官至右卫亲军都指挥使。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在柳林设宴,让驴马坐在他父亲的座位旁边,还赐给他只孙服。至元二十五年,驴马戍守哈丹秃地区,立下战功,后来请求退休。
驴马有六个儿子:老大叫五台奴,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老二叫拔都儿,当过中书右丞;老三叫文谦,担任兴国路总管;老四叫卜花,早逝;老五叫蒙古不花,担任荆湖北道宣慰使;老六叫虎都不花,又名文炳,担任湖州同知;还有一个叫万奴,担任匠副总管。
何实,字诚卿,祖籍北京,他的曾祖父叫抟霄,很有钱,喜欢做好事,乡里人都称赞他是个好人。他祖父叫鼎敬,父亲叫道忠,在金朝做官,担任北京留守。何实从小就成了孤儿,跟着叔父生活,但他很有气节,为人非常不同寻常。家人经常进他房间,发现一条青蛇盘踞在他的衣被里,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何实。何实长大后,精通各国语言,擅长骑马射箭,性格豪爽不羁,远近的百姓都很敬佩他的才能,都归顺于他。
公元1215年,中原地区盗匪四起。锦州的张鲸,自己称王,号称临海郡王,还派人向成吉思汗献上礼物表示臣服。后来张鲸又反叛,结果被杀掉了。张鲸的弟弟张致,一开始也参与了叛乱的计划,但是成吉思汗厉声呵斥他说:“天命在北方,你们这些胡作非为的人,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张致这才吓醒了,他招募了一万户人家,又征集了三千士兵,在1216年春天归顺了成吉思汗。
大将木华黎和张致讨论军事策略,张致的计策层出不穷,木华黎拍着大腿高兴地跳起来,对他大加赞赏,然后把张致带去见成吉思汗,张致也汇报了军队和百姓的人数。成吉思汗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一把宝剑,并让他加入木华黎的队伍,担任先锋。那时候张致又重新占据了锦州,他和盗匪在神水县遭遇,他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杀死了三百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战马和武器装备。木华黎向成吉思汗汇报了张致的战功,成吉思汗赏赐给他马匹、弓箭等装备以鼓励他。因为战功卓著,张致被任命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成吉思汗下令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让他率军东下,攻取了齐国的几座郡城。成吉思汗又派张致率领四千士兵,去攻打燕南和齐西地区,张致首先攻克了邢州,然后攻下了赵郡、魏县、邺城、博关,接着又攻下了曹州、濮州、恩州、德州、泰安、济宁,势不可挡,一路势如破竹。军队逼近潍州,和木华黎的军队会合。张致被提升为兵马都镇抚,随后又参与攻打大同、雁门、石州、隰州等地,全部平定。之后,张致又率军攻掠太原、平阳、河中、京兆等地的城池,所到之处,都纷纷归顺。木华黎记录了张致的功劳,上奏成吉思汗,推荐张致担任元帅左监军。
1213年(癸未年),木华黎死了,他儿子孛鲁继承了他的位置。武仙又造反了,占据了邢州。孛鲁亲自带了五千兵马去围困他,架起云梯,让士兵们第一个冲上城墙,他拿着长矛冲锋陷阵,城破了,武仙逃跑了,孛鲁追击了四十里,大大的打败了他,砍了二百多颗人头。当天晚上,武仙的那些同伙都逃跑了。孛鲁下令,谁敢私自抢掠就砍头,军队里立刻就安静下来了,老百姓也都很安心。孛鲁被派去驻守邢州,他做了很多好事,邢州的老百姓都把他当神仙一样敬重。
1214年(甲申年),孛鲁去征讨西夏,让耶律阿海分兵攻打汴州、陈州、蔡州、唐州、邓州、许州、钧州、睢州、郑州、亳州、颍州这些地方。耶律阿海到哪儿都打胜仗,一共砍了1500多颗人头,抓了700多个工匠。孛鲁又回到邢州驻军,把500户织工安置下来,设立机构让他们织布。1216年(丁亥年),朝廷赐给他金虎符,让他可以自行处理元帅府的事务。因为武仙造反的事,邢州好几年都闹饥荒,请求把织布的机构搬到博州去,孛鲁同意了。他体恤百姓的辛苦,让他们不用再参加战争,又派人去东平府通知耶律阿海,让他和耶律阿海一起管理军民事务。博州因为战争刚结束,物资不通畅,耶律阿海就用丝绸印制了会子,作为货币在当地流通,老百姓都因此得到了方便。
1218年(庚寅年),朝廷下令收缴各将领的金虎符。1221年(乙未年),孛鲁把耶律阿海的儿子耶律仲泽送去当人质。
公元丁酉年,皇上好几次召见我,还赏赐了我三箱金银丝绸。后来,我在陵州的时候,碰上了土匪,我和随从一起跟他们对射,结果打死了二十多个,活捉了十几个。
到了皇上的行宫,皇上非常高兴,问我当时遇盗的情况,还下令不要杀那些被俘的土匪,把他们都赏赐给我了。那天,皇上还让我坐在他旁边,跟我聊起了军中的事情,聊了很久,最后说:“想你这么多年为朝廷效力,朕想授你征行元帅的职位,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你。” 我赶紧叩头谢恩说:“皇上,我披坚执锐,在战场上拼杀二十多年了,身上中了十多枪,右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我已经是个废人了!我不敢接受您的重任。我想辞去监军的职务,只要能让我拿着金符,负责督促工匠们工作,每年进贡织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这就足够了。”皇上当时脸色不太好看,没说话,就让我射箭看看我的臂力如何,结果我果然射不出去。皇上让我留在宫里当侍卫,暗地里派人观察我,证实我的胳膊确实抬不起来了。我推辞了十几次,皇上才答应我的请求。
然后皇上设宴款待我,亲自把金符赏赐给我,还用汉字写了任命书,任命我为御用局工匠的达鲁花赤,并且这个官职可以世袭。皇上还赏赐我貂皮帽子、免除铁制的腰带、一件貂皮衣服、一把弓和一百支箭,然后让我回家了。丁巳年,我在博州去世了。
我生了九个儿子,十七个孙子。我的儿子崇礼,后来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从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的职务。
郝和尚拔都,太原人,从小就用小名儿行走江湖。小时候被蒙古兵抓走了,在郡王迄忒手下当差,后来成了个翻译高手,骑马射箭也一把好手。成吉思汗派他当使者去宋朝,来来回回好几次,每次都完成任务,靠着这口才和办事能力,他混得风生水起。戊子年,他被任命为九原府的主帅,还佩带着金符,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官儿!
庚寅年,他带兵南下打仗,一路攻占了潼关和陕西,立下了大功。辛卯年,被封为行军千户。到了乙未年,他又跟着皇子南征,打到了襄阳。当时宋军四十万在汉水上摆开阵势,准备跟咱们死磕。他带着几百个先锋,直接冲进宋军的阵营,打得宋军溃不成军。丙申年,他又跟着都元帅塔海去征讨蜀地,攻下了兴元。宋将王连在剑阁摆下重兵,守得跟铁桶似的,郝和尚拔都就挑选了十二个敢死队员,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攻破了剑阁,直捣黄龙,蜀地的城池很快就都落入咱们手里了。
第二年,他又拿下夔府,打到了长江边上。宋军三十万在南岸严阵以待。郝和尚拔都挑选了九个身手矫健的士兵,乘着轻便的小船率先登岸,在敌阵中来回冲杀,进进出出,宋军根本招架不住,从此他“善战”的名号就传开了。庚子年,太宗皇帝在行宫里,亲自数了数他身上的伤疤,足足有二十一处!皇帝非常欣赏他的功劳,晋升他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还换上了金虎符,给他配备了两万兵马,又赏赐了他六匹好马、金弓金箭和盔甲等等。
甲辰年,他在宿瓮都的行宫朝见定宗皇帝,皇帝赏赐给他一万两白银。但他谦虚地说:“赏赐太丰厚了,我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我这点功劳,都是将校们齐心协力一起完成的。”于是,他又把功劳记在了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身上,请求皇帝也赏赐他们金银符。戊申年,他奉旨回到太原,发现很多地方的赋税徭役太重,他就上奏请求皇帝减免,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后来,碰上灾荒年景,他又拿出六十铤白银、一千石粮食和几千只羊,支援国家度过难关。己酉年,他的万户府升格为河东北路行省,可以便宜行事,拥有更大的权力。他干了四年,壬子年三月去世了。死后,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谥号忠定。
他家一共十二个儿子,个个都是厉害角色!老大叫长天益,拿着金牌令箭,是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官儿不小啊!老二叫仲威,继承了父亲五路万户的爵位,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老三紥剌不花,那可是镇蛮都元帅、军民宣慰使,专门负责镇压南方少数民族的,地位非常高。老四天举,是大都路总管,还兼任着府尹,管着大都的行政和军事。老五天祐,在陕西奥鲁万户任职,奥鲁万户也是个重要的军事职位。老六天泽,是夔州路总管,掌管着夔州地区的行政事务。老七天麟,是京兆等路诸军奥鲁万户,负责京兆等地的军事防卫。老八天挺,那可是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了,位高权重。
这十二个儿子,个个都是朝廷重臣,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族势力之庞大,可见一斑。 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最好诠释啊!
赵瑨,是山西蔚州人。他爹赵昆,在金国当官,是帅府评事。他哥赵珪,在飞狐城当万户,负责守城。庚午年,他爹死了,他哥把他们妈接到蠡州去安顿,把他自己留在飞狐城。赵瑨从小就性格比较放荡不羁,没事就喜欢练练武。
癸酉年,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先锋部队到了飞狐城,城里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赵瑨就跑去跟县官说:“敌人的大军压境,咱们不投降还等什么!”大家一听,都同意了。丁丑年,太师、国王木华黎带兵驻扎在桓州,任命赵瑨当百户,跟着一起攻打蠡州。金兵死守城池,国王的副将石抹也先战死了,国王很生气,打算屠城。赵瑨哭着求他:“我母亲和哥哥都在城里,请您让我用自己的命换取全城人的性命!”他说的情真意切,国王被感动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攻打相州的时候,打到城门口,金国的死士冲了出来,赵瑨冲上去跟他们拼杀,结果一支箭射中了他的鼻子旁边,箭镞从后脑勺穿了出来。他拔出箭继续战斗,七天后攻破了相州城。因为立了大功,他被封为冀州行军都元帅,还佩带着金虎符。赵瑨把这个官职让给了他哥哥赵珪,朝廷同意了,改封赵瑨为军民总管,后来又升迁为易州达鲁花赤,也佩带着金符。
太宗皇帝南下河南的时候,赵瑨从易州快马加鞭地送来了二十多万支箭到皇帝行在所在地,皇帝非常高兴,任命他代理中都省事。癸巳年,赵扬在兴州造反,赵瑨带兵平定了叛乱,升迁为中山、真定二路达鲁花赤。中统元年,朝廷设立十道宣慰司,任命赵瑨为顺天宣慰使。至元元年,他调任淄莱路总管。六年后,又调任太原路总管。十二年,升任燕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四年,调任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六年,退休。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庆元年,追赠他为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谥号襄穆。他有个儿子叫赵秉温。
秉温啊,一开始在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跟着他了,还被派去拜刘秉忠为师学习。后来跟着世祖出征吐蕃和云南大理。元朝中统年间,他被任命负责处理右三部的政务。到了至元七年,他负责制定朝廷的礼仪,考试成绩也让皇帝很满意,于是被任命为尚书礼部侍郎,还兼管侍仪司的事务。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秘书少监,负责搜集天下各地的典籍。至元十九年,他升迁为昭文馆大学士,还兼管太史院和侍仪司的事务。《授时历》编成后,皇帝赏赐了他二百锭银子,还让他升官为中奉大夫。至元二十九年,《国朝集礼》编纂完成,皇帝还特别下令让他的儿子慧继承他的侍仪使职位。到了皇庆元年,秉温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司徒、云国公,谥号文昭。他儿子慧后来也当上了昭文馆大学士。
石抹明安是桓州人,性格宽厚,不太在乎那些小细节。小时候,他经常拿根棍子当马骑,带一群孩子排队玩,队伍排得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个孩子敢大声喧哗。村里的老人看见了都很惊讶,说:“这孩子长得不一般,举止得体,将来肯定能当大官!”长大后,他常常感叹:“人活在世上,应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怎么能碌碌无为,像草木一样腐烂呢!”壬申年,元太祖率领军队攻破了金国的抚州,准备继续南下。金国皇帝派纥石烈九斤来求援,当时明安就在九斤的军队里。九斤对明安说:“你以前去过北方,认识蒙古国主,你去阵前问问他为什么要起兵,如果他不听,你就骂他!”明安一开始照着九斤说的做了,结果骑着马投降了。元太祖下令把他绑起来,等打完仗再审问他。金兵被打败后,元太祖召见明安,问他:“你为什么先骂我,然后又投降?”明安回答说:“我本来就想投降,只是受了九斤的指使,怕他怀疑我,所以才那样做的。不然,我怎么能有机会见到您的面呢?”元太祖很欣赏他的回答,就放了他,还让他带领蒙古军队,平定了云中东西两路。
话说皇上想要跟北方金国停战,明安站出来劝谏说:“金国的地盘可是有十七路之多呢,咱们现在才占了云中东西两路,要是就这么放任不管,等他们缓过劲儿来,联合起来进攻,咱们可就不好对付了。再说,山前的老百姓,好久没见过打仗了,现在咱们大军压境,只要发个命令,他们就都归顺了,打仗讲究个出其不意,迅速取胜,哪能犹豫呢!”皇上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皇上就命令明安带兵南下。明安走到哪儿,老百姓就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最后他带着河北好几个郡的土地凯旋而归。皇上又命令明安和三合拔都一起,带兵从古北口出发,去攻打景州、蓟州、檀州、顺州等地。其他将领都建议把这些地方的人杀光,明安却上奏说:“这些人虽然该死,但如果咱们饶了他们,那些还没投降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也会主动来投降的。”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乙亥年春天正月,明安攻下了通州,金国的右副元帅蒲察七斤带着他的军队投降了,明安就让他继续当他的官,留在自己手下。然后明安把军队驻扎在京南的建春宫。金国的御史中丞李英和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带着军队和军粮,去救援中都。皇上派右副元帅神撒带着四百骑兵去迎战,明安又带着五百骑兵随后跟上,两军在永清相遇。 战斗打响前,明安命令士兵假装败退,金兵追上来,明安就立刻反击,大败金军,死伤和溺水而亡的金兵很多,还抓住了李英和他身上的虎符,缴获了上千辆军粮车。接着明安招降永清,永清不肯投降,于是明安就攻破了永清,把城里的人杀光了。
没过多久,金国的将领完颜合住和监军阿兴松哥,又带着一万二千步兵和五百辆粮车来救援中都。明安又带着三千骑兵去迎战,两军在涿州宣封寨相遇,明安抓住了松哥,合住逃跑了,明安把他们的全部辎重都抢了过来,然后回到建春宫驻扎。四月,明安攻打万宁宫,攻克了它;又夺取了富昌、丰宜两关,攻破了固安县。
一开始,顺州城破了,士兵们抓住了密云县主簿完颜寿孙,把他献给了明安。明安放了他,还重用了他。没过多久,完颜寿孙又逃跑了,后来又回来了。明安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城里的老父亲,我怕他活不下去,所以想回家照顾他。现在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所以我又回来了。”明安觉得他很孝顺,就又放了他。
五月,明安准备攻打中都。金朝宰相完颜复兴喝药自杀了。辛酉日,中都城里的官员、百姓,不分老幼,都打开城门投降了。明安跟他们说:“你们死守不降,才落到这个地步,这可不是你们的错,是守城将领的责任啊!”然后他就让大家安心生活,还用粮食救济他们,大家都非常感激。
明安从小就跟着军队打仗,他很会打仗,料敌制胜,从没失算过。不管天气多冷多热,他都和士兵们一起吃苦受累,同甘共苦。他攻下金朝的府库,得到了很多珠宝、丝绸等珍宝,但他都如实登记上报,一点儿私藏都没有。中都城攻下后,他被封为太傅、邵国公,还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丙子日,他因为生病死在了燕京,享年五十三岁。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咸得不,继承了他的职位,做了燕京行省;次子叫忽笃华,在太宗时期,官拜金紫光禄大夫、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还兼任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
张荣,字世辉,是济南历城人,长得特别高大威猛。他曾经当过兵,被流矢射中下巴,箭拔不出来,只好让人用脚踩着他额头才把箭拔出来,他表情都没变一下,真是厉害。金朝末年,山东到处都是起义军,张荣带领乡亲们占据了济南的黉堂岭,队伍越来越壮大,后来干脆把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和淄州这些地方都给占领了。打仗的时候,他们就烧光田地,躲进山里。
公元1268年(丙戌年),东平、顺天都归顺了他。张荣就带着他的军队和地盘去投降了元朝的丞相阿术鲁,然后被带去见忽必烈。忽必烈问他,你孤军作战好几年,为什么一直抵抗元军?张荣回答说:“山东地广人多,都是大元的土地,要是我真有什么依仗,也不会投降。”忽必烈很欣赏他,拍了拍他的后背说:“你真是个好汉!”然后就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兼兵马都元帅,还让他管济南府的事。当时很多人为了钱,去盗墓挖银子,张荣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公元1270年(庚寅年),朝廷召集诸侯商议攻打汴梁,张荣建议先派军队清理好通往汴梁的道路。忽必烈很高兴,赏了他三套衣服,还让他在诸侯面前领赏。公元1271年(辛卯年),军队到达黄河边,张荣带领敢死队夜渡黄河,守军被打败了。第二天早上,敌军列阵前来,张荣冲上去打,敌军吓得四处逃窜,张荣夺取了五十艘战船,把军队渡到北岸,大军随后跟进,乘胜攻破了张山、盘山两个寨子,俘虏了一万多人。元朝大将阿术鲁担心发生变故,想把俘虏全部杀掉,张荣极力阻止了他。
公元1273年(癸巳年),汴梁城破,张荣跟着阿术鲁当先锋攻打睢阳,有人建议把俘虏杀掉,用他们的油脂浇城,张荣再次极力阻止。攻下睢阳后,张荣独自一人骑马进城安抚百姓。公元1274年(甲午年),攻打沛县,沛县抵抗比较激烈,沛县将领唆蛾夜里来偷袭营地,张荣发现了,唆蛾逃跑了,张荣带领士兵追杀他,乘胜攻城,沛县城破。接着又攻打徐州,徐州守将国用安带兵出城反击,结果也被张荣打败,国用安跳河自杀了。公元1275年(乙未年),攻下邳州。公元1276年(丙申年),跟随阔端王爷攻破宋朝的枣阳、仇城等三个县。
当时河南的百姓大量迁徙到济南,张荣命令老百姓把房屋和土地分给这些难民,让他们可以安家落户,还考核他们的生产情况,把荒地变成了乐土。这一年,朝廷考核官员政绩,张荣被评为全国第一。李璮占据益都,私下送给他很多金银财宝,张荣说:“我已经效忠朝廷了,怎么能私下跟邻近的势力交往呢?”于是拒绝了他。张荣61岁的时候请求退休。19年后,元世祖忽必烈即位,追封他为济南公。张荣退休后,享年83岁。
他一共生了七个儿子:老大叫邦杰,继承了爵位,可惜英年早逝;老二邦直,做到行军万户的职位;老三邦彦,曾经代理济南行省的政务;老四邦允,担任过淄州知州;老五邦孚,在朝廷的大都督府里当郎中;老六邦昌,是奥鲁的总管;老七邦宪,是淮安路的总管。
他还有四十个孙子,其中一个叫宏,继承了邦杰的爵位,后来又改任真定路总管。
刘亨安,他祖上是范阳人,后来搬到了辽东川州。一开始,国王木华黎在辽东打仗,刘亨安的哥哥刘世英带着家族和乡亲们跟着木华黎,一起攻打燕地、赵地、云州、朔州和河东地区,因为战功被封为行军副总管。庚辰年,平阳一带的郡县被战争摧残得民不聊生,啥都没了,刘世英就对国王说:“古话说得好,治国要以百姓为本,现在河东地区都被杀光抢光了,以后咱们军队再来这里,谁来给我们运送粮草?现在正是安抚百姓、救济灾民的时候啊!”国王觉得他说得对。因为绛州地处边境,当地人不好管理,于是国王就让刘世英担任绛州节度使,还兼任行帅府的事务。后来刘世英在战场上战死了,没有儿子,国王孛鲁就让他的族兄刘德仁继承了他的职位。丙戌年,金国的将领移剌副枢攻打绛州,城池失守,刘德仁战死了。木华黎就授权刘亨安统领刘德仁的军队,还赏赐给他金虎符,任命他为镇国上将军、绛州节度使,兼任元帅府的事务,还兼任观察使。
庚寅年的冬天,刘亨安跟随蒙古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关内。辛卯年的春天,攻克了凤翔,然后一路打到秦地、陇地,驻扎在渭阳。秋天,军队从阶州出发,沿着汉水到达邓州。壬辰年,在钧州和大军会合,在三峰山打败了金兵。甲午年,平定了蔡州。后来,宋军二十万大军攻打汴京,眼看着就要打到洛阳了,大元帅塔察儿就派刘亨安去抵挡。刘亨安在龙门北和宋军遭遇,他直接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士兵们都跟着他一起冲,宋军溃不成军,刘亨安追击了上百里的路程。塔察儿拍着他的肩膀说:“真是个骁勇的将军啊!” 还把他安排在众将领的右边座位上,赏赐非常丰厚。
丙申年,大元帅塔海征讨巴蜀,攻破了散关,攻破了剑门关,用出奇制胜的战术,战功赫赫。围攻成都的时候,刘亨安担任先锋,在成都城西大败宋军,活捉了宋军的陈侍郎。有个乔长官跟刘亨安争功,没过多久,攻城的时候,乔长官被炮弹打伤了,刘亨安背着他撤出了战场,乔长官非常惭愧。刘亨安从军十年,立下了很多战功,他获得的金银财宝都分给了将士们,所以将士们都很高兴为他效力。癸卯年的冬天,十二月,刘亨安去世了。他的儿子刘贞继承了他的职位。刘亨安有三个孙子:刘弘、刘强、刘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