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源的祖先是中国人,唐朝的时候,曾经派八位才子去高丽教书,他家就是其中一位才子的后代。他的祖辈在高丽的地位很高,他们居住的地方被叫做唐城。他父亲大宣担任麟州都领,洪福源则做了神骑都领,所以他们一家就定居在了那里。

丙子年,金国和契丹联军九万多人入侵高丽。到了丁丑年九月,他们攻占了江东的城池。戊寅年十二月,金太祖派哈赤吉和紥剌率兵追讨,洪福源的父亲大宣投降了金军,并和哈赤吉等人一起攻打入侵的联军,最终俘虏了他们的元帅赵冲。

壬午年十月,金军又派着古等人十二人去高丽探查虚实,并试图劝降,结果这些人回程时遭遇不测,全部遇害了。辛卯年九月,金太宗派将领撒里答率兵征讨高丽,洪福源带头带领附属于金国的州县百姓,和撒里答一起攻打那些还没有投降的地区。他和阿儿秃等人一起,一直打到了高丽的王京。高丽王高丽王皞没办法,只好派弟弟怀安公前来求和。金军于是就在王京和各州县设置了七十二名达鲁花赤进行统治,然后撤兵回国。

壬辰年六月,高丽再次叛乱,杀死了金军设置的达鲁花赤,并且把全国百姓都迁到了江华岛上。洪福源招集了高丽北部边境四十多个城池的遗民,等待金军的命令。八月,金太宗再次派撒里答率兵讨伐高丽,洪福源率领所有部下全力进攻,一直打到了王京附近的处仁城。战斗中,撒里答被流矢射中而死,他的副将帖哥率军撤退,只有洪福源留下来驻守。

癸巳年十月,高丽倾尽所有兵力攻打西京,屠杀百姓,劫掠了从洪福源父亲大宣管辖的地区往东的所有地方。洪福源于是率领他招集的所有北部边境百姓归顺金朝,驻扎在辽阳和沈阳之间。金帝非常欣赏他的忠诚。甲午年五月,金帝特地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管领归附金国的军民的长官,并让他继续招讨本国尚未归顺的人民。金帝还下旨告谕高丽百姓:凡是抓住高丽国王和参与谋反的人,来金朝投降的,都可以和洪福源一起居住在东京,并且会得到优厚的待遇和提拔。如果金军大举进攻,抵抗者死,投降者生,而这些投降的百姓,都由洪福源统领。

1345年(乙未年),皇帝下令让唐古拔都儿和福源一起带兵出征,攻下了龙冈、咸从两县,还有凤州、海州、洞州这三个州的山城以及慈州,还攻克了金山、归州、信州、昌州、朔州。1349年(己亥年)春天二月,福源回朝,皇上赏赐了他盔甲弓箭,还有金线织成的锦缎、金银器皿、金鞍马勒等等贵重物品。1355年(乙巳年),定宗皇帝命令阿母罕将军和福源一起攻打威州的平虏城。1358年(辛亥年),宪宗皇帝登基,重新授予福源虎符,仍然让他担任前后归附高丽军民的长官。1361年(癸丑年),福源跟随诸王耶虎一起攻打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杨根、天龙等城池,全部攻克。1362年(甲寅年),福源又和札剌台一起带兵攻打光州、安城、忠州、玄凤、珍原、甲向、玉果等城,也都攻克了。1366年(戊午年),福源派他儿子茶丘去札剌台的军队里帮忙。

正巧这时候,高丽国王王禑来当人质,他心里暗想,想趁机把全国人民都统一起来归顺元朝,于是就诬陷福源,结果福源被杀害了,享年五十三岁。后来,朝廷追赠他嘉议大夫、沈阳侯的爵位,谥号忠宪。他留下了七个儿子,其中俊奇、君祥最为有名。

俊奇,小名茶丘,是福源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就当兵,因为骁勇善战得到赏识,元世祖皇帝有时还用他的小名称呼他。中统二年秋天,茶丘的父亲蒙冤受屈,世祖皇帝很同情他,就下诏书说:“你父亲本来要被重用,却因为不小心触犯了法律,所以才在已经废除的处罚中,施以新的恩泽。你可以继承你父亲的职位,担任管领归附高丽军民的总管,并接受元朝的虎符。”

中统六年,高丽权臣林衍叛乱。十一月份,皇帝下令让茶丘率领三千兵马,跟随高丽国王忠烈王(头辇哥)一起平定叛乱,把江华岛上所有百姓迁回王京。十二月份,皇帝命令茶丘率兵前往凤州等地,设立屯田总管府。八年二月,茶丘回朝,皇帝赏赐他一百贯钱。林衍的余党裴仲孙等人,拥立高丽王康宗的亲属承化侯为王,率领三别抄军队占据珍岛叛乱。五月,茶丘奉命,和经略使欣都一起出兵讨伐,打败了叛军,杀了承化侯,叛军首领金通精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耽罗岛。

皇帝派侍卫亲军千户王岑和茶丘商量征讨耽罗的策略,茶丘上奏说:“金通精的同党很多都在王京,可以先招降他们,如果他们不投降,再打也不迟。”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茶丘奉命前往罗州,监督建造战船,同时招降耽罗岛。茶丘抓到了金通精的侄子金永等七个人,让他们去招降金通精。金通精不肯投降,茶丘留下金永,其余的人都杀了。十年,皇帝下令茶丘和欣都率领军队渡海,攻破耽罗岛,抓获并杀死了金通精,赦免了所有被胁迫的百姓,高丽才最终平定。

十一年前,皇上又让我负责建造战船,忙着处理日本国的事务。三月,我被任命为昭勇大将军、安抚使,继续担任高丽军民总管。己卯年(具体年份),皇上派我到茶丘,负责督促高丽的农业生产。八月,我被任命为东征右副都元帅,和都元帅忽敦一起率领两万水军,渡海征讨日本,攻占了对马、壹岐、壹岐等岛屿。

十四年正月,我被授予镇国上将军、东征都元帅的称号,镇守高丽。二月,我率领蒙古、高丽、女真、汉军,跟随丞相伯颜北上征讨叛臣只鲁瓦歹等人。四月,到达脱剌河,突然遭遇敌人,我奋勇冲锋陷阵,丞相伯颜很欣赏我的勇气,赏赐我白金五十两、金鞍辔头和弓箭。十七年,我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征东行省右丞。

十八年,我和右丞欣都率领四万水军,从高丽的金州合浦出发,当时右丞范文虎等将领率领十万大军,从庆元、定海等地渡海,计划在日本壹岐、平户等岛会合,然后一起登陆作战。可是军队还没交战,到了秋天八月,强风摧毁了船只,我们只好返回。十九年十月,皇上命令我在平滦黑埚儿监造七百艘战船,为以后的行动做准备。二十一年十一月,我又被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二十三年,皇上命令我前往江浙等地,安置汉人,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

话说二十四年的时候,乃颜造反了,皇帝亲自带兵去征讨。皇帝赏赐了茶丘翎根甲和宝刀,让他率领高丽、女真和汉军一起护驾。结果突然遭遇了乃颜的一万多骑兵,当时茶丘的兵只有不到三千人,大家都害怕了。茶丘当晚就命令士兵们把衣服撕碎做成旗帜,把马尾巴剪断做成军旗,利用树林掩护,摆出许多疑兵的阵势。乃颜的军队吓坏了,以为官兵大部队来了,结果就投降了。皇帝听说后,重重地赏赐了茶丘。茶丘凯旋回朝后,被任命为辽阳等地的行尚书省右丞。二十七年,茶丘因为生病辞官了。

后来,叛王哈丹等人逃窜到高丽,侵扰高丽国的西京,离辽阳两千里的地方都乱糟糟的。中书省特意让茶丘镇守辽西。皇帝还派阇里台孛罗儿送给他金字圆符,让他便宜行事。二十八年,茶丘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八岁。他留下了四个儿子,长子名叫万。

茶丘的弟弟君祥,小名叫双叔,是福源的第五个儿子。十四岁的时候,他跟着哥哥茶丘去上京见世祖皇帝。皇帝很高兴,就让刘秉忠给他相面。刘秉忠说:“这孩子眼神不一般,将来一定能凭借功名显赫,但一定要努力学习。”于是就让君祥拜师学习。到了至元三年,朝廷征调了三百个高丽百姓当兵,让君祥统领他们。君祥后来又跟着秃花秃烈、伯颜等将领一起修建万寿山,还参与了开通州运河的工程。皇帝亲自对他说:“你忠诚勤勉,朕是知道的。”有一次,皇帝在便殿看江南和海东的舆图,想找懂地理的人问问那些地方的地形险要程度。左丞相伯颜和枢密副使合达推荐了君祥。君祥的回答详细周到,皇帝很高兴,就给他敬了一大杯酒,然后对伯颜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六年的时候,林衍造反了,我跟着皇上从上都出发去征讨他。八年,我在河南戍守。九年,我们去淮西抢掠,攻破了他们的重要城池大凹城。十年,跟着元帅孛鲁罕袭击淮东的射阳湖,俘虏了他们的男女老少和牲畜。十一年,我回朝了。

皇上命令伯颜去攻打南宋,朝中大臣们讨论说,南宋的兵力大多集中在淮河两岸,他们听说我们要渡江,肯定会调兵来抵抗。于是,皇上命令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领两万轻骑兵去攻打淮安,用来牵制南宋军队。我作为蒙古汉军都镇抚跟着一起去。后来伯颜渡江以后,皇上又命令秃满歹回军萧县。那时候我奉命在伯颜军中当使者,宋朝黄州的制置使陈奕投降了,他儿子是涟水军的知军,伯颜派了三十个骑兵去招降他,然后让我回朝奏报。皇上说:“你赶紧回去,陈知府投降了,就和他一起回来吧。”我和陈奕一起回朝,皇上宴请慰劳我们,非常隆重。

接着,我跟着元帅孛鲁罕攻打清河,攻克了那里。海州安抚使丁顺也答应投降,孛鲁罕让我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上。当时伯颜正在上京朝见皇上,伯颜见到我,非常高兴,于是就跟着一起南征。伯颜攻克了淮安,到达扬州,又分兵攻打淮西。宋朝的制置使夏贵派牛都统带着书信给伯颜说:“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希望你不要耗费国力攻打边城。如果朝廷投降,边城自然也就归顺了。”伯颜让我带着牛都统去见他,留了三天,然后我回到军中。皇上还传旨给伯颜说:“事情很难从远处就判断出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仔细考虑。”

伯颜的军队驻扎在镇江,探子报告说有个宋朝的洪都统,是都督府的将领,伯颜对我说:“你们同姓,你可以去招降他。”洪都统很高兴地来投降了,我还好好款待了他。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临平山,距离临安五十里,洪都统来报告说:“宋朝的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都逃跑了,只有皇宫里的人还没走,应该赶紧想办法,拯救百姓。”伯颜就让洪都统保护宋朝的三宫,让我跟着一起去。南宋投降后,我被提升为武略将军、中卫亲军千户。

十五年,皇上命令我招募江南的民兵。回来后,我被提升为明威将军、中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十七年,我升为昭勇大将军。十九年,我被授予枢密院判官。二十三年,我升为昭武大将军、同佥枢密院事。

话说,元世祖二十四年,乃颜造反了,皇帝亲自带兵去征讨。每次皇上驻扎下来,张君祥都用兵车在外面围成营地保护皇上,安排得非常周密,皇上对他很赏识。打完仗回来,皇上就提升他做了辅国上将军。他还负责记录皇上的起居出行,写了一本叫《东征录》的书。

到了元世祖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右丞,同时还在枢密院兼职,继续干原来的活儿。没多久,他又被加封为集贤大学士,仍然兼任枢密院同佥。当时有人提议,想从东南沿海的辛桥开条河,跟滦河连起来,这样就能把粮食运到上都去了。皇上就让他和中书右丞阿里一起研究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张君祥回来后,极力说明这个方案不方便,结果这个计划就取消了。后来他又奉命出使高丽,回来后,升任为枢密院佥书。

元成宗当皇帝后,下令要裁减那些在位时间太长的官员。枢密院的官员暗伯等人就说:“张君祥在枢密院待了十六年,算是时间最长的了。”皇上说:“张君祥一直忠心耿耿,不用调动他了。”大德二年,皇上又派他出使高丽,结果朝中大臣弹劾他其他事情,半路把他给召回来了,后来那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三年,他又奉命出使江浙,去了解一下老百姓的疾苦。出使回来后,他就退隐到昌平的皇华山,五年里闭口不谈朝政。

大德九年,他被提拔为司农,很快又升任中书右丞。十年春天,他又改任江浙行省右丞。秋天,又改任辽阳右丞。他在朝廷上建议:应该修建新的省治,增加巡逻兵力,设立儒学提举官、都镇抚等官员,发展文化,加强武备。这事儿还没办完,武宗就登基了,皇上把他召来,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事,又晋升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让他参与商议辽阳等地的行中书省事务,后来又改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没多久,又改任商议行省事。至大二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张迈,官至奉训大夫、同知开元总管府事。

万小字重喜,这名字听着就厉害。元朝至元十三年,他进了宿卫,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十八年,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怀远大将军、安抚使,还管着高丽的军队和百姓,而且还戴着老爸留下的虎符,那可是权力象征啊!

二十四年,有个叫乃颜的造反了,重喜带兵去讨伐。六月,到了撒里秃鲁,跟都万户阇里铁木儿一起跟乃颜的军队在黄河附近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接着又跟着世祖皇帝和塔不台打仗,又赢了!这个月,他们到了乃颜的地盘,皇上命令重喜留下蒙古、女真、汉军驻守哈剌河。后来他又被选拔出来,带着精锐骑兵护送皇上到失剌斡耳朵,跟着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继续追击乃颜。七月,到了紥剌麻秃,跟金家奴打仗,又赢了!一路追击到蒙可山、那兀江,彻底平定了金家奴和塔不台的叛乱。九月,军队凯旋而归。

哈丹和八剌哈赤又反了,十月,重喜跟着诸王爱牙哈赤、平章塔出、都万户阇里铁木儿一起去讨伐。十二月,到了木骨不剌。当时诸王脱欢、监司脱台带着四千多人跟叛军作战,有点吃力,重喜就率领骑兵增援,冲锋陷阵,大败叛军。他还跟着诸王乃蛮带、爱牙哈赤、平章薛阇干,跟叛军在兀术站、黑龙江、贴满哈等地打了好多仗,都赢了!

二十五年,重喜又跟着玉速帖木儿出征,五月,到了贴列可,跟哈丹秃鲁干打了一仗,立了功。到了木骨儿抄剌,又打了一仗。八月,到了贵列河,重喜带兵第一个过河作战,取得胜利。十月,他又跟着玉速帖木儿去征讨木八兰。十二月,跟古土秃鲁干作战,打赢了!二十七年六月,皇上赏了他五十两白银和一套盔甲。九月,到了禅春,又跟哈丹秃鲁干打了一仗。二十八年二月,他跟着平章薛阇干去了高丽的青州。五月,跟哈丹打了八天仗,又打了一仗,大败哈丹。六月,军队回师,重喜被授予昭勇大将军的称号,还佩带三珠虎符,职位不变。十月,薛阇干把重喜的功劳奏报给皇帝,皇帝很高兴,赏了他玉带一条、白金五十两,还任命他为龙虎卫上将军、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二十九年,他继续佩带元朝赏赐的虎符,统领高丽、女真、汉军的万户,兼任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六月,他又升官了,当上了资德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大德十年,他叔父君祥接替了他的职位。十一年,武宗皇帝即位,重喜去上都朝见皇帝。七月,他又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右丞。至大二年,他被贬到漳州,走到杭州的时候,遇上大赦,就停了下来。第二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滋继承了他的爵位。

郑鼎,山西阳城人。从小父母双亡,但他很独立,读书学习,懂得大义,为人稳重,不随便开玩笑。长大后,他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一开始,他在泽州、潞州、辽州、沁州当千户。甲午年,他跟随塔海绀征讨蜀地,攻打二里散关,屡立战功,之后驻扎在关中。没过多久,宋朝将领余侍郎烧毁了栈道,用兵包围了兴元府。郑鼎带领军队修复栈道,打败了宋军,解除了兴元府之围。乙巳年,他升任阳城县军民长官。庚戌年,他跟随宪宗皇帝征讨大理国,从六盘山出发,经过临洮,攻下西蕃的许多城池,到达雪山。山路崎岖难行,他弃马步行,还曾经背着宪宗皇帝走。敌人占据险要地势,郑鼎奋勇作战,敌人大败,皇帝非常赞赏他,赏赐给他三匹马。到了金沙江,江水奔腾汹涌,皇帝在江边危险的石头上骑马观看。郑鼎劝谏说:“这地方不适合皇上您来。”然后亲自扶皇帝下马,皇帝很高兴。很快他们包围了大理城,日夜猛攻,城池被攻破,大理国王被俘,大理国平定。军队回师,皇帝让郑鼎殿后,途中经过吐蕃,全军安全返回。辛亥年,郑鼎入朝,皇帝询问他时政,郑鼎回答得详尽明了,皇帝很高兴,采纳了他的意见,还赐给他名字叫“也可拔都”。己未年,皇帝赏赐给他一千两白金。

后来,他跟随世祖皇帝南征,攻打大胜关,攻破了它。接着又攻破了台山寨,俘虏了守将胡知县。他乘胜追击,独自深入敌营,结果陷入了泥潭,遭遇了从芦苇丛中杀出的伏兵。郑鼎奋力反击,连续杀死三人,其余敌人逃跑了。皇帝紧急召回郑鼎,使者把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说:“打仗要谨慎,不能依靠勇气轻率冒进。”于是,皇帝分给他三百名卫士,以防不测,并且告诫他说:“从今以后,如果不是奉我的命令,不准轻率与敌人交战。”秋九月,皇帝驻扎在江边,命令诸将渡江,先到达对岸的,就点燃烽火作为信号。郑鼎第一个抢占了南岸,全军顺利渡江。然后进兵包围了鄂州,战斗更加激烈。另外一支军队攻打兴国军,遭遇了五千宋军,经过激烈的战斗,打败了宋军,俘虏了宋将桑太尉。皇帝因为桑太尉懦弱胆怯,不忠于朝廷,将他斩首。

1274年,因为立功,他升职了,管辖平阳、太原两地,成了个大官。后来阿蓝答儿、浑都海造反了,他就带兵去平叛。第二年,皇上又派他统领西征的军队,驻守雁门关,之后又升任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第三年,职位又变了,改任平阳太原宣慰使。1276年,他又升职了,当上了平阳路总管。那一年大旱,他一到任,就下雨了,真是老天爷都帮忙!平阳地小,人多,经常缺粮,他就想办法引汾河的水灌溉田地,一千多顷地都受益了。他还开通了潞河到鹏黄岭的路,方便从上党运粮食过来。他还修学校,整顿风俗,修了横涧桥方便大家出行,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1280年,他又调到四川,当了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带兵巡视东川。在嘉定,碰上了蜀军的伏击,就在江里打了一仗,还抓住了他们的将领李越,战船也全都被缴获了。1281年五月,他又升任军前行尚书省事。1284年,他参加了攻打南宋的战争。1285年,他驻守黄州。1286年四月,他又升任淮西宣慰使。1287年,皇上封他为昭毅大将军,还赏赐了他五百两白银。1288年,他又调任湖北道宣慰使,驻守鄂州。1288年五月,蕲州、黄州造反了,他又带兵去平叛,在樊口打仗的时候,船翻了,不幸战死,享年63岁。

1290年,董文忠等人上奏说:“郑可、拔都被害,他们的家属和财产,应该都给他们的儿子纳怀。”皇上同意了。朝廷追赠他中书右丞的职位,谥号忠毅。后来又追赠他宣忠保节功臣、平章政事、柱国等诸多荣誉称号,追封他为潞国公,谥号忠肃。他的儿子叫制宜。

小家伙从小就聪明伶俐,稳重有担当,还精通国语。元十四年,他继承他父亲的职位,担任太原、平阳万户,驻守鄂州。当时鄂州缺守将,就让他代理府事。元十九年,朝廷要出兵征讨日本,在何家洲造楼船。何家洲地小,很多人想把附近居民搬走,但他不同意,而是另找了块宽敞的地方安置他们,大家都感激他。

鄂州城里接连发生灾难,有人跟他说:“恐怕有坏人趁乱作乱,应该抓捕可疑的人严加惩治!”但他回答说:“我只管加强防备就行了,怎么能滥杀无辜呢!”他一个也没打,灾难也就平息了。后来,郊外出现了一伙盗贼,天天晚上出来抢劫,谣言说他们要进城。这时,几个男人从城外进来,眼神闪烁,神情可疑,他下令把他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审问也没问出什么来。行省觉得他们可能不是坏人,想放了他们,但他不同意。

第二天,那伙人又出现在城东,这次还带了一个骑白马的人,穿着打扮很奇怪,他立刻把那人叫下来盘问,这才发现他跟前几个被抓的人是一伙的,于是就依法处置了他们,整个州郡都安定下来了。

元二十四年,朝廷出兵讨伐乃颜,他请求亲自上阵杀敌。皇帝问左右大臣说:“他父亲为国捐躯,就剩下他一个儿子了,别让他上战场了。”但他坚持请求,皇帝就让他和月儿吕那颜一起带一支军队,因为战功被封为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

第二年,皇帝到上都巡幸。以前的规矩是:枢密院官员要跟着去,每年留一个人在院里办事,汉人不能留。这次,皇上想让留他。他推辞,皇上说:“你哪能跟普通的汉人相比!”最后还是让他留下了。元二十八年,他升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去京城辞行时,皇上说:“你父亲为国捐躯,赏赐还没到你。最近,查抄了他贪污受贿的财产,人畜都充公了,你可以挑些好的拿去。” 他回答说:“他因为贪污受贿被处死,我还拿他的东西,岂不是太不光彩了吗!”皇上很欣赏他的操守,赏赐给他五千两白金。

没过多久,他又被征召为内台侍御史。安西地区以前有牧场,看管牧场的人仗势欺人,侵占百姓土地十多万顷,百姓告到官府,好几年都没解决。他奉命前往调查,根据图籍查实,这才平息了这场纠纷。

三十年的时候,他升任湖广行枢密副使。湖南地广人稀,而且路途遥远,加上很多土匪依仗险要的地形,到处出没作乱,邵州、贺州和庐陵一带,老百姓经常受到他们的侵害。他决定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去平定邵州和贺州的匪患,路过庐陵永新的时候,抓住了匪首及其同伙,全部处死了。后来,茶乡有个叫谭计龙的家伙,纠集了一帮不良少年,偷偷藏匿武器,干尽坏事。抓到他之后,他家里人贿赂官员想拖延审判,但他把这些贿赂款全部用来犒劳军队,然后把谭计龙在集市上斩首示众。从此以后,湖南以南地区再也没有盗贼了。

元贞元年,朝廷下令:枢密院增设一名副使,与他一起署理政务。但他认为这个职位是临时设置的,按照规矩,先前担任的人应该被罢免。没过多久,他就入朝了,皇上特地任命他为大都留守,兼任少府监、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和屯田事。

大德八年,山西地区发生大地震,平阳府受灾尤其严重,被压死的人很多。他奉命前去赈灾救济,担心救援速度慢了会耽误事情,所以日夜兼程,加紧赶路。到了灾区后,他亲自深入到街巷里,慰问受伤的百姓,发放粮食和布匹,幸存的灾民都靠他活了下来。成宗皇帝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对他非常器重。每次在宫里参加宴会,他都敬酒不敢多喝,一天到晚都保持着严肃认真的样子。皇帝看出了他的忠诚和勤劳,多次赏赐他宫里的好酒,但他都拿回去孝敬母亲。皇帝听说后,特地封他的母亲苏氏为潞国太夫人。十年后,他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朝廷追赠他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等官职,追封为泽国公,谥号忠宣。他的儿子阿儿思兰继承了他的爵位。

李进,是保定曲阳人。小时候就当了兵,一开始跟着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县的三叉口。当时荆山以西九十里有个地方叫龙冈,那是宋朝的地盘。庚戌年春天,张柔带兵在龙冈上修建堡垒。正好赶上淮河水涨,宋军的水师部队来了,主帅察罕率军迎战。李进带着十五个士兵乘坐一条船,在水上和敌人激战十多里,夺了一艘大船,因此立功升了百户。

戊午年,宪宗皇帝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是河南经略大使,挑选各路军队里勇敢的士兵跟随,于是任命李进当总把。那年秋天九月,军队从陈仓进入兴元,要通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偏僻,道路不通。李进带人砍伐树木开辟道路,足足七百多里。十一月冬天,到达定远七星关,关口上下都修筑了连绵的堡垒,宋军派了五百人守卫,巴渠江的水环绕着东面的堡垒流淌。史天泽命令李进到关下劝降,但宋军不肯投降。李进暗中观察地形,找到了一条小路,回去对史天泽说:“这个地方可以拿下!”当天夜里二更天,史天泽派李进带领七十个勇士,趁敌人不备发起攻击,有二十个人从门枢脱落的地方冲了进去。守门的宋军发现了,拔刀抵抗,李进受伤了,但他没当回事儿。很快门被关上了,其他士兵进不去,李进和那二十个人奋力拼杀,杀伤了三十个敌人。后来,其他士兵冲上了堡垒,李进毁掉了关着的门,让其他士兵进去,追击到堡垒上面,杀伤的敌人更多了,宋军抵挡不住,逃跑了。天快亮的时候,李进拿下了堡垒,守住了它,关隘的道路才算打通,大军全部通过。李进因为这次立功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己未年二月春天,史天泽的军队到达行在所,包围了合州钓鱼山寨。五月夏天,宋军从嘉陵江派水师来救援,双方在三槽山西爆发了大战。六月,又在山东面作战,李进又立了功。七月秋天,宋军三百多艘战舰停在黑石峡东面,派五十艘轻舟当先锋。北军的七十多艘船停在峡西,两边相距大约一里。皇帝在东山上骑马督战,两万大军夹着江河列阵,史天泽向大家下令说:“听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帜,不要有丝毫懈怠!”一会儿,鼓声响起,看见旗帜指向东面,大军就呐喊着冲了进去。双方一交战,宋军先锋就溃败了,战舰也跟着混乱起来,北军乘胜追击,顺流而下,杀死的宋军不计其数。皇帝指着李进问身边的将领:“白旗下面穿红色半臂冲在最前面的是谁?”史天泽回答说是李进,皇帝赏了他锦衣和名马。八月,又在浮图关作战,前后一共打了五仗,每次都因为立功而受到赏赐。

皇上世祖登基后,他进了宫,当上了侍卫亲军。中统二年,皇上给他升职,当上了总把,还赏赐给他银符。三年后,他跟着军队去征讨李璮,立了功。至元八年,他带兵去了襄阳。十二年,他又跟着军队去攻打湖北湖南。宋朝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兵马使,带领军队驻扎在鄂州。

十三年,他带着两千兵,去河西中兴府屯田。十四年,皇上给他升职,封他为武略将军,还升了他当千户。十五年,他又调到六盘山屯田,皇上又给他升职,封他为武毅将军,还赏赐给他金符。十七年,他又升职了,当上了明威将军、管军总管。十九年,皇上赏赐给他虎符,再次升职,封他为怀远大将军,让他去西域别石八里屯田。

二十三年秋天,海都和笃娃他们带兵打到了洪水山,他跟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但是敌众我寡,结果军队溃败了,他还被抓了。他被带到了掺八里,后来逃跑了。到了和州,他又收拢了三百多溃散的士兵,一边打仗一边往回走。回到京城后,皇上赏赐给他两件金织纹衣服和一千五百贯钱。二十五年,他被任命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第二年,他又改任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天,他去世了。

他的儿子雯继承了他的爵位,被封为武德将军、左翼屯田万户,还佩带着虎符。皇庆二年,他又被封为宣武将军。延祐六年,仁宗皇帝考虑到他父亲以前在北方征战时被敌人俘虏过,就特别赏赐给他五百锭中统钞,表示慰问。泰定元年春天,他因为生病辞官了。后来,他的儿子朵耳只继承了他的爵位。

石抹按只,是个契丹人,祖祖辈辈都住在太原。他爹是位高级奴隶,带着五百汉军投降了太祖。戊午年,按只接替他爹统领这支军队,跟着都元帅纽璘去攻打成都。当时宋军集中在灵泉,按只率领部队跟他们打了一仗,大获全胜,还杀了他们的韩都统。

后来,他又跟着都元帅按敦去攻打泸州。按只带着七十艘战船到达马湖江,宋军用五百艘船堵住江面,想阻止他们过江,结果被按只打败了。宋军沿江撤掉桥梁,据守江岸。按只观察了一下地形,就造了浮桥,部队过去的时候一点儿都没耽误。宋军想破坏他的浮桥,派兵出来攻击,结果每次都被打败。从马湖到合江、涪江、清江,他一共造了二十多座浮桥。四川平定后,他的浮桥功劳最大。

己未年,宋军用巨型战船运载几万名士兵,在清江浮桥附近扎营,对峙了七十天。后来河水暴涨,浮桥被冲垮了,西岸的很多宋军士兵被淹死了。按只的军队在东岸,赶紧拆掉浮桥,把船都集中到岸边,士兵们才没死。他还救出了其他部队的五百多人。先锋赶紧把情况报告给忽必烈,忽必烈派人来慰问,赏赐非常丰厚。

叙州守将堵住了江面,军队过不去。按只就收集军队里的牛皮,做成简易的船只,带着士兵作战,打败了守军,夺取了渡口,又造了浮桥让大军通过。中统三年,因为造浮桥的功劳,他被任命为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还被赐予金符。

至元四年,他跟着行省也速带儿攻打泸州,在马湖江与宋将陈都统、张总制作战,按只身受两处重伤,但仍然奋勇作战,最终打败了敌人。六年正月,也速带儿率军攻打泸州,派按只用船运送器械和粮食,走水路前进。宋军再次堵住马湖江,又被按只打败,还活捉了四十个人,缴获了五艘船。他又率领一千水军,把粮食运送到眉州和简州,军队全靠他供应。

九年,他参加了征讨建都蛮的战役,一年多都没拿下,按只第一个登上城墙,奋勇作战,最终建都蛮投降了。回军途中,他因病去世。行省承制任命他的儿子石抹不老接替他统领军队。

老不老,一开始就参加了攻打嘉定的战役。他带了七十艘大船,上面载着几千个士兵,占据了嘉定上游,还在府江红崖滩造了浮桥过河。十二年的时候,嘉定城投降了,宋朝的将领鲜于都统带着兵逃跑了,老不老追到他们到大佛滩,把他们全歼了。

汪田哥攻下了紫云、泸州、叙州等地,但老不老的功劳最大。后来大军包围了重庆,老不老首先用三百艘战船在观滩摆开阵势,切断了宋军的补给路线。十三年,他带着五百随翼军,和招讨使药剌海一起,在白水江岸上修筑了防御工事。老不老趁着夜里偷袭宋军,一直打到重庆城下,攻打千斯门。宋军吓坏了,溃不成军,好多人掉河里淹死了,老不老还活捉了三十多人,缴获了他们的旗帜、武器装备,献给了朝廷。宋朝涪州的守将带兵来救援,结果被老不老在广阳坝打败了,活捉了六十多人,还抢了十艘船。

十四年,攻打泸州的时候,老不老带领他的部队攻打神臂门,像蚂蚁一样往上爬,砍了五十个敌人的脑袋。第二天继续战斗,最终攻破了神臂门。十五年,再次攻打重庆的太平门,老不老第一个冲上去,杀死了几十个守城的士兵,宋朝的都统赵安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总管黄亮乘船逃跑,结果被老不老追上抓住了,还抓了他的五十个士兵,缴获了五十艘战船。

十六年,老不老被任命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做了怀远大将军、船桥军马总管,还被赐予金虎符,同时担任夔路镇守副万户。十八年,大小盘等地的蛮族叛乱,朝廷命令老不老率领三千多蒙古和汉军去施州镇守。后来蛮酋向贵誓用等人投降了,其他不服从的蛮族也被平定了,于是老不老被任命为保宁等处万户。

谒只里,是女真人。他爷爷以前在金朝当官,考中了进士,金朝灭亡后,就归顺了元太宗。谒只里从小就聪明,记忆力特别好,长大后,因为孝顺和友善而出了名。他还在元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当侍卫。

元朝中统年间,他被任命为陕西行枢密院参议,和商挺一起工作。临行前,他给皇帝上奏说:“关陕地区非常重要,军事任务一点也不轻松,阿脱仰剌是元朝的重臣,陛下现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我担心他们之间万一意见不合,会耽误大事,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请允许我向您汇报。”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还设宴款待了他才放他走。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行省断事官,后来又回到皇帝身边当侍卫。

李璮叛乱平定后,朝廷要选拔侍卫中的精兵去监视汉军,谒只里拿着虎符,去毗阳监军。元至元七年,他被任命为监战将军,率领军队包围襄阳,还修筑了一字堡来增强军队的声势,当时有名的将领唆都、刘国杰、李庭等等,都在他的指挥下作战。攻打樊城的时候,他率领军队第一个冲上去,攻破了樊城,他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将士们。

至元十一年,他跟着丞相伯颜到了郢州,有一天他带着几匹马出去,遇到了宋军的埋伏,有个士兵掉下马被宋军抓走了,谒只里就一个人骑着马,拿着武器,直接冲进宋军阵营,把那个士兵救了回来,还杀了四个宋军士兵。当时军队粮草供应不上,大家都担心,谒只里就带兵西攻江陵龙湾堡,夺取了一万石粮食,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元军南下,宋将夏贵在阳逻洑迎战,伯颜还没到,大家想等等伯颜再打,谒只里说:“打仗要讲究速度,机会稍纵即逝,应该趁他们还没准备好就进攻。”于是他带兵直接冲向夏贵的军队,缴获了百余艘战船,夏贵被打败逃跑。伯颜把他的战功上报朝廷,封他为定远大将军。

至元十二年,攻打常州,谒只里制造了云梯和绳桥攻城,攻克了常州。然后奉命率军攻打安吉等州,都顺利拿下。至元十三年,宋朝投降,伯颜让谒只里看守宋朝皇宫,他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回朝后,朝廷为他记功,提升他为昭勇大将军。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镇国上将军、浙东宣慰使,镇守绍兴。至元十九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郑温老先生,一开始担任万户,后来一路升迁,做到江东廉访使的高位。他儿子脱脱,则官至淮东宣慰使。 郑温是真定府灵寿县人。最初,他跟着中书省去南方征战,立下战功,被封为合必赤千户。后来又跟随丞相史天泽,担任新军万户镇抚。宪宗皇帝西征四川的时候,郑温连续四个月没脱下盔甲,史天泽向皇帝推荐了他,详细地汇报了他的功劳,皇帝说:“朕亲眼所见啊!” 还赐给他名字叫也速不花,赏赐给他马鞍和马勒。回到阆州后,奉旨率军防守青居山、钓鱼山等地,史天泽让他统领四千人,负责钓鱼山的警戒巡逻。

中统元年,郑温佩带金虎符,担任总管。三年,李璮叛乱,朝廷诏令郑温率军回师讨伐。到达济南后,大军包围了李璮的城池,叛军将领杨拔都等人趁夜色袭击营地,郑温奋力抵抗直到天亮,敌军才退去,诸王哈必赤、丞相史天泽都对他重重赏赐。七月,李璮的城池被攻破,朝廷命令郑温率领三千兵马前往定州益都。因为战功再次受到皇帝的赏赐,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总管。至元六年,他升任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九年,朝廷诏令郑温统领蒙古、汉、女真、高丽各部一万士兵,渡海征讨耽罗,并成功平定。十二年,升任右卫亲军都指挥使,率领三卫一万士兵,参与攻打岳州、江陵、沙市、潭州,战功赫赫,平章阿里海涯赏赐他十锭银子。

十四年,郑温入朝,升迁为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十八年,改任辅国上将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当时杭州百姓饥饿,他拿出二十万石粮食赈济百姓。不久,又赏赐给他常州官田三十顷。二十二年,郑温被召回朝廷。二十三年,升任江浙左丞,朝廷命令他率领新归附的汉军一万五千人,在淮安云山白水塘屯田。二十八年,郑温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的儿子们,钦,担任利用监丞;釭,担任榷茶都运使;铨,担任右卫亲军千户;镛,担任袁州路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