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赡思丁,人称乌马儿,是回回人,是别庵伯尔的后代。他们那边的语言里,“赛典赤”的意思,就像咱们汉语里说的“贵族”一样。当年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赡思丁带着一千骑兵,带着文豹白鹘(一种珍贵的猎鹰)前来投降。成吉思汗让他留在身边当侍卫,还带他一起征战,并且直接称呼他为“赛典赤”,连名带姓都不叫了。

等到窝阔台汗即位后,就封他为丰州、净州、云内三州的达鲁花赤(相当于地方长官);后来又改任太原、平阳二路的达鲁花赤;最后调到燕京当断事官(相当于高级法官)。到了贵由汗当皇帝的时候,又让他和塔剌浑一起处理六部的事务,之后升任燕京路总管,因为他做了很多好事,百姓都夸他,所以后来又升任采访使(相当于巡视官员)。 皇上攻打蜀地的时候,赛典赤负责后勤保障,供应物资,从来没出过问题。

忽必烈当上皇帝后,设立了十路宣抚司,任命赛典赤为燕京宣抚使。中统二年,他被提升为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皇上还专门下诏书表彰他。到了至元元年,设立了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他又被任命为平章政事。他在那里当了三年官,增加了户口九千五百六十五户,军队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人,增加了六千二百二十五锭钞(一种货币),屯田粮食增加了九万七千二十一石,并且还节省开支,节约了三百三十一锭钞。中书省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皇上,皇上赏了他五千两银子,还命令陕西五路、四川行省的大小官员都听他的调遣。

七年后,他被派去四川镇守。当时宋将昝万寿率领强大的军队驻守嘉定,和赛典赤的军队对峙。赛典赤用诚意对待昝万寿,没有进行任何侵扰,昝万寿最终被他的诚意打动。没过多久,赛典赤被召回,昝万寿特意设宴饯行,表示友好。赛典赤的部下都劝他别去,担心有诈,但赛典赤毫不犹豫地去了。酒宴上,部下又劝他别喝酒,赛典赤笑着说:“你们怎么这么胆小?如果昝将军想毒死我,他能毒死我大元朝所有的人吗?”昝万寿听了,更加敬佩他。

八年后,朝廷下令:大军被围困在襄阳,各路军队应该出兵牵制敌人。于是赛典赤和郑鼎一起,率领水陆大军进攻,到达嘉定后,抓获了两个宋将,顺流而下,放火烧毁了宋军的浮桥,还缴获了二十八艘战舰。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兴元行省事,专门负责粮草供应。

十一年前,皇帝对赛典赤说:“云南我曾经亲自去过,因为之前委派的人不合适,导致边远地区的人民不安定,我想选个谨慎可靠的人去治理,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 赛典赤接旨谢恩,退朝后,立刻寻找了解云南地理的人,让他们绘制了云南的山川、城池、驿站、军营、险要地势和远近距离的地图呈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于是任命赛典赤为平章政事,前往云南行省,还赏赐给他五十万贯钱和无数的金银财宝。

当时,宗王脱忽鲁正在云南镇守,他听信了身边人的谗言,认为赛典赤来了肯定会夺走他的权力,于是就准备了军队以防万一。赛典赤听说后,就派自己的儿子纳速剌丁先去宗王那里,说:“皇上认为云南的守将不称职,导致很多国家背叛朝廷,所以派我来安抚他们,并且告诫我,一到云南就要安抚当地百姓。我现在还不敢擅自行动,希望王爷派个人来一起商量商量。” 脱忽鲁一听,立刻骂手下说:“我差点儿被你们给害了!”

第二天,脱忽鲁派他的亲信撒满、位哈乃等人前往赛典赤处。赛典赤问他们应该用什么礼节接待,他们回答说:“我们和纳速剌丁一起来的,就像兄弟一样,请您用对待儿子的礼节来接待我们吧。”他们都献上了名马作为礼物,并且跪拜行礼,非常恭敬,看得旁人都吓了一跳。赛典赤设宴款待他们,拿出皇上赏赐的金银财宝和酒器,酒宴结束后,他还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他们。撒满和位哈乃两个人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他们来感谢赛典赤,赛典赤对他们说:“两位虽然是宗王的亲信,但还没有正式的官职,不能参与国家大事,我想授予你们行省断事官的职位,但是因为还没见过王爷,所以不敢擅自任命。” 他让其中一人回去先向脱忽鲁禀报。脱忽鲁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云南的政令都由赛典赤说了算。

十二年的时候,(赛典赤)上奏说:“云南很多少数民族还没归附朝廷,我现在打算让宣慰司同时兼管元帅府的事务,并且听从行省的节制。” 他又上奏说:“哈剌章和云南的土地面积差不多大,但是云南的州县却都由万户、千户来管理,应该改成设置县令县长。” 朝廷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三年,他把云南改置的郡县情况上报朝廷。 云南当地风俗习惯很粗陋,没有礼仪可言,男女之间经常私自结为夫妻,父母去世了就火化了事,也不举行丧葬仪式。 那里不种水稻、桑树和麻,孩子们也不识字读书。 赛典赤到了之后,开始教他们拜跪的礼仪,也推广婚姻要通过媒婆,并且为死者制作棺椁,举行祭奠仪式。他还教百姓耕种,修建水利设施以应对旱涝灾害, 还创建了孔庙和明伦堂,购买经史书籍,设立学田,教授学生。 因此,云南的文化风气逐渐有所好转。

云南人用贝壳代替货币,当时朝廷刚开始实行钞法,老百姓很不适应。赛典赤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就允许云南继续沿用原来的贝壳货币。 此外,云南山路崎岖险峻,盗贼横行,给出行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赛典赤就根据地形设置了一些关卡,每个关卡都安排一个当地土酋做官吏,再安排一个百夫长。 如果有人在路上遭到抢劫,关卡的官吏和百夫长就要承担责任。

话说,有几个土吏,一直对赛典赤怀恨在心,跑到京城去诬告他专权跋扈,干了不少坏事。皇帝一听,立马说:“赛典赤忧国爱民,朕心里清楚得很,这些人胆敢诬告!” 然后就下令把那些诬告的人抓起来,交给赛典赤处理。

到了赛典赤那儿,他不仅把那些人放了,还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你们是不知道朝廷是出于无奈才委派我到这里来的,所以才冤枉我专权。我现在不追究你们的责任,还给你们官做,你们能不能好好干,将功赎罪呢?”那些土吏一听,赶紧磕头谢罪:“我们罪该万死,平章大人不仅饶了我们的命,还给我们官做,我们一定誓死报答!”

交趾国时叛时降,老是不安分,湖广省几次派兵征讨都没成功。赛典赤就派人去跟交趾国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跟他们说咱们应该像兄弟一样相处。交趾王一听,高兴坏了,亲自跑到云南来,赛典赤还出城迎接,礼数周到,最后交趾王干脆请求永远做大元的藩属。

后来,萝槃甸又造反了,赛典赤带兵去征讨。路上,他一脸忧愁,手下的人问他怎么了,赛典赤说:“我担心的是你们冒着枪林弹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白白牺牲了;我还担心你们会抢劫百姓,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到时候百姓造反了,我们还得再去征讨。”

大军到了萝槃城下,三天了,城里还不投降。将领们都请赛典赤下令攻城,赛典赤不同意,派人去跟萝槃的统治者讲道理。萝槃主说:“知道了,我听从朝廷的命令。”可是过了三天,城还是没降。将士们都摩拳擦掌,请求进攻,赛典赤还是不同意。结果,有些士兵耐不住性子,擅自爬上城墙进攻。赛典赤大怒,立刻鸣金收兵,把那个带头的万户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天子派我来安抚云南,可不是让我来杀人的!没有我的命令就擅自进攻,按军法当斩!” 然后下令把那个万户绑起来。其他将领都跪地求情,说等攻下城池后再处置他。萝槃主听说赛典赤这么宽厚仁慈,心想自己对抗朝廷真是不吉利,于是举国投降。赛典赤也最终没有杀那些擅自进攻的士兵。

就这样,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归顺。那些少数民族的首领每次来见赛典赤,都会献上礼物,赛典赤都会把这些礼物分给手下,或者分给穷苦百姓,自己一点儿也不私藏;他还经常设宴款待这些首领,给他们做新衣服、鞋子和袜子,换掉他们原来穿的粗布衣服和草鞋。那些首领们都很感动。

赛典赤在云南住了六年,元朝十六年(公元1279年)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老百姓都哭着送他,把他葬在鄯阐城的北门外面。当时,交趾国的国王还特地派了十二个使者,穿着丧服,来给他写祭文致祭,祭文中写着“生我育我,慈父慈母”这样的话,使者们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哭声震动了整个旷野。

皇帝很念及赛典赤的功劳,就下令让云南的官员们都要严格遵守赛典赤制定的规章制度,一点都不能改动。到了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皇帝又追赠他“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的爵位,并谥号为“忠惠”。

赛典赤有五个儿子:老大叫纳速剌丁;老二叫哈散,是广东道的宣慰使兼都元帅;老三叫忽辛;老四叫苫速丁兀默里,是建昌路的总管;老五叫马速忽,是云南各路行中书省的平章政事。

纳速剌丁,一路升官,做到中奉大夫、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这么高的职位。元朝十六年,他又被调到云南大理当元帅,带兵去了金齿、蒲、骠、曲蜡、缅国那些地方,成功招安了三百多个部落,登记了十二万两千户的人口,还制定了赋税制度,设立了邮政和交通系统,组建了卫队,最后还收到了十二头驯象作为贡品。朝廷赏了他五十两黄金、两套衣服,手下的士兵也根据功劳分别得到了赏赐。

后来他父亲赡思丁去世了,云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不太安分,皇帝世祖很担心,大臣们就向皇帝推荐了纳速剌丁。十七年,纳速剌丁被任命为资德大夫、云南行中书省左丞,没多久又升任右丞。他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云南省政府自己制作的金簿用于贸易,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应该取消;第二,云南既有行省,又有宣慰司和都元帅府,宣慰司已经撤销了,但元帅府还在,既然行省已经兼管了军政事务,那元帅府也应该撤掉;第三,云南官员的子弟都要到朝廷当人质,达官贵人的子弟可以留下,其他的应该取消。这三条建议都被采纳了。

二十一年,纳速剌丁升任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他又建议精简合剌章的冗余官员,每年节省了九百多两银子;他还专门设立了机构负责屯田,每年能增加五千两的收入。二十三年,他率领合剌章的千名蒙古士兵,跟随皇太子脱欢征讨交趾,因为立功受赏,获得了二千两银子。二十八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九年,他因病去世了。死后,朝廷追赠他推诚佐理协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等一系列高官,并追封他为延安王。

纳速剌丁有十二个儿子:老大伯颜,官至中书平章政事;老二乌马儿,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老三紥法儿,官至荆湖宣慰使;老四忽先,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老五沙的,官至云南行省左丞;老六阿容,官至太常礼仪院使;老七伯颜察儿,官至中书平章政事,还佩带金虎符,死后也追赠了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等一系列高官,并追封为奉元王,谥号忠宪。

话说忽辛这个人,元世祖时期就当差,在宫里当侍卫,皇上挺喜欢他,觉得他说话办事都挺机灵的。元世祖十四年,他升官了,当上了兵部郎中。第二年,他又外派到河南一带当宣慰司同知,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河南当时治安很差,到处是强盗,成群结队躲在山里,拦路抢劫,杀人越货,官兵抓捕了好几次都没什么效果。忽辛主动请缨,决定试试招安这招。他派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去山里,拿着官府的文书去劝那些强盗。没过多久,还真有两个强盗自己跑来投降了。忽辛不仅没为难他们,还给他们赏了帽子和衣服,还跟他们说:“你们以前是强盗,现在既然投降了,那就是老百姓了!” 他把这两个人留在身边当侍卫,出入自己的房间一点也不避讳,后来干脆把他们放回去了,还让他们去跟其他的强盗说,鼓励他们也来投降。

过了几天,十几个强盗头子,个个长得高大威猛,都超过七尺,居然主动来投降了!他们跪在忽辛面前,一个个眼神凶狠,把其他人吓得够呛。忽辛让人登记了他们的姓名,把他们也编入了户籍,让他们也当自己的侍卫。晚上还让他们睡在门外,经常叫他们过来吃饭,对他们特别好,让这些强盗心里都很高兴。 这事儿一传开,其他的强盗也纷纷跑来投降了。

二十一岁那年,他被任命为云南各路转运使。第二年,又调到陕西任职。再过一年,他被任命为燕南河北道宣慰司同知,没多久就升任南京总管。三十岁的时候,他当上了两浙盐运使。元大德九年,他升任江东道宣慰使,之后又改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最后又调到云南行省当右丞。

到了云南之后,他把当地各种不便的事情都一一列举出来,向云南王建议进行改革。云南王不同意,结果他跟左丞刘正一起火速赶回京城,皇上就下令让云南王必须配合执行改革措施。于是,所有那些坑害百姓的政策,都被彻底废除了,换上了新的制度。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为了逃避徭役,经常跑到王府里当侍卫,官府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支。他根据朝廷的编制,把那些超额的侍卫全部遣散回老百姓队伍里,一下子就减少了三分之二的王府侍卫。

马龙州的土司首领密谋叛乱,还偷偷跟外来的敌人勾结,甚至拿着朝廷的诏书给叛贼看,以表示自己的诚意。事情败露后,云南王因为受到身边人的蒙蔽,想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但是他和刘正反复调查审问,最终查清了全部的叛乱事实,把那个土司首领给杀了。当时军队粮草的供应,因为各地距离远近不同,官吏们从中作梗,贪污受贿。他把所有军户的姓名和粮仓的位置都登记造册,实行轮流供应的制度,这才把官吏的贪污行为给杜绝了。

之前,赡思丁担任云南平章的时候,曾经修建了孔庙和学校,还拨了五顷田地用来祭祀和教育。赡思丁死后,这块地被大德寺霸占了。他根据庙学旧有的记录,把这块地要了回来。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在各郡县都修建孔庙和学校,并且挑选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官,一时间,云南的文化氛围空前兴盛。

王府养了很多马,都放养在郊外,糟蹋了老百姓的庄稼,而且养马的人还住在老百姓家里吃住,老百姓根本没法安宁。他划出一块地作为牧场,又盖了几十间房子作为马厩,这样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广南有个酋长叫沙奴,特别厉害,以前宋朝还给他赏赐过金印呢!云南其他部落都臣服了,就他这儿一直闹腾。忽必烈后来派人去把他哄骗来,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好几个月都不让他走。沙奴想回家了,忽必烈说:“你想回去可以,把金印交出来!”沙奴没办法,只好把金印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摆酒席款待他,又暗示他带着金印去见皇帝。皇帝非常高兴。

大德五年,缅甸国王死活不臣服,忽必烈派人去跟他说:“我是老赛典赤平章政事忽必烈,我做事一向遵循祖训,凡是你们国家觉得不方便的事,我们都会给你们改掉。”缅甸国王一听这话,立马带着使者来了,还献上了一头白象,说:“这头象是古来都没有的,都是托了您的福气,我特地献来表示敬意。”皇帝接见了他,还封他为世子。

以前乌蛮那些部落,每年都要派兵去征收赋税才能收齐。忽必烈就用告示贴出来,说明利害关系,结果连一个兵都没派,赋税就都收上来了。后来有人造谣说些飞语和符谶,想迷惑皇上。忽必烈就让刘正密赶紧上奏章报告这事儿,朝廷派人来调查,造谣的人都被杀了,忽必烈还陪着使者一起回朝见皇帝。

大德八年,忽必烈被调到四川行省当左丞,后来又调到江浙行省。至大元年,他被封为荣禄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他就辞官回家侍奉母亲。又过了一年,正月里他就去世了。天历元年,追赠他为“守德宣惠敏政功臣、上柱国、雍国公”,谥号“忠简”。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杭,是中庆路达鲁花赤;小儿子曲列,是湖南道宣慰使。

布鲁海牙,人家挺怕他的。他爷爷叫牙儿八海牙,他爸爸叫吉台海牙,都是凭借功劳世代为国效力的臣子。布鲁海牙从小就没了爹妈,寄住在舅舅家读书,没多久,就掌握了本国的文字,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那年,跟着他主子归顺了朝廷,当上了侍卫。

太祖皇帝西征的时候,布鲁海牙跟着一起去了,一点也不怕辛苦。皇帝很欣赏他的勤劳,赏了他羊、马、毡帐,还把居里可汗的女儿石抹氏嫁给了他。太祖皇帝去世后,各路诸王都来参加葬礼,朝廷选他去燕京负责管理钱粮物资。他办完事回来,庄圣太后听说他为人廉洁谨慎,就向太宗皇帝要了他。太宗皇帝把燕京和中山的宫中军队、百姓、工匠,都交给他管,还赏赐了他中山的店铺、园地和二十户人家,任命他为真定路的达鲁花赤。

公元1121年(辛卯年),我被任命为燕南地区的廉访使,皇上还赐给我金虎符,以及十户人家作为我的食邑。没过多久,我又被授予断事官的职务,职责和廉访使一样。那时候断事官有生杀大权,很多人仗势欺人,滥用职权。可我布鲁海牙做事小心谨慎,非常注意用刑的轻重。

有一次,有个老百姓不小心打死人了,官吏想按照最重的法律处罚他。他儿子哭着喊着要替父亲死。我赶紧制止官吏,让他们把这儿子抓到集市上,如果他害怕了,就杀了他。结果这儿子一点都不害怕,我就说:“不小心打死人,情有可原,你又这么孝顺,不应该被杀。”于是我把父子俩都放了,还给了他们一些钱安葬死者,并且去死者家劝慰他们,死者家属都很感激。

那时候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奴隶犯了罪,主人可以随便杀掉。我知道这是不合法的,但又没办法阻止,所以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去赎那些被杀的奴隶,一共赎了几十个人。

有一次征讨叛军,很多士兵害怕服役,就花钱找人代替自己去,军队里逃兵也很多。朝廷下令:花钱找人代替服役的杖打一百下,逃兵处死。皇上派我和断事官卜只儿去顺天等路巡查。到了州县,我们发现有一万户人家花钱找人代替服役,还有十二个逃兵。但是那些花钱找人代替服役的人,听说要处罚,就偷偷地让家人顶替自己。

我听说后,感叹道:“花钱找人代替服役的人,是因为害怕处罚才找人顶替的;逃兵是因为孤弱无依才想回家,他们的情况都可以同情,我怎能不为他们伸张正义呢?”于是,我把情况上奏朝廷,最终大家都得到了减刑。

还有一些人,家里有钱有地,但家人就是不去服役,还没到衙门就逃跑了。对于这些人,我说:“如果不杀他们,怎么警示其他人呢!” 还曾经有个偷了妓女逃跑的,官吏说应该处死,我说:“这虽然败坏了社会风气,罪该万死,但这可是妓女啊,怎么能按照一样的罪名处罚呢!” 最后我判他杖打。我执法公正,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忽必烈当了皇帝以后,选拔忠臣去各地安抚百姓,派布鲁海牙去真定府。真定府有钱的百姓放高利贷,利息高得吓人,布鲁海牙就纠正了这种行为,规定放贷的利息只能和本金一样多,不能再高了,后来还把这个规定写进了法律。

后来实行中统钞,规定以金银为本位币,金银到位了,才发行新钞。可当时庄圣太后已经下令把真定府的金银都运到上京去了,所以真定府没有金银作为基础,新钞也发不下来。布鲁海牙就派幕僚邢泽去见平章王文统,说:“以前奉太后旨意,把金银都送去了上京。真定府是南北交通要道,居民和商人很多,现在旧钞已经废除了,新钞又发不下来,这还怎么治理地方?再说,以金银为本,哪有以民为本重要啊!再说太后取金银,是为了赏赐那些拥戴她的人,这才是根本啊!”文统没办法反驳,就马上发放了五千锭新钞,老百姓这才方便起来。

没多久,布鲁海牙就被提升为顺德等路宣慰使,还被授予了金虎符。他上朝的时候,皇帝命令他坐在座位上,还慰劳了他,并且赏赐给他一只海东青。元世祖至元二年秋天,布鲁海牙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

布鲁海牙为人孝顺友爱,在燕京建了一座大宅子,专门为了迎接他母亲来居住,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所得俸禄从不私用。他小时候,叔叔阿里普海牙欺骗他,霸占了他的全部家产。布鲁海牙后来官至显贵,就在自己家旁边建了一座房子,把阿里普海牙接来住。他的弟弟益特思海牙因为以前的一些矛盾对他有些意见,布鲁海牙总是安慰开导他,最终兄弟俩和好如初,再无隔阂。皇帝曾经赏赐给他五千匹绫罗绸缎和等量的丝棉,他弟弟请求拿其中四分之一去缴纳赋税,布鲁海牙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一点也不吝啬。

布鲁海牙刚被任命为廉访使的时候,他的儿子希宪正好出生,他高兴地说:“我听说古代有以官职为姓氏的,难道上天要以‘廉’作为我们家族的姓氏吗?”所以他的子孙都姓廉。后来有人奏请说廉氏家族当官的人太多了,应该减少一些,世祖说:“布鲁海牙功劳很大,他的子孙也是朕了解的,不用你来操心。”大德年间,追赠他为仪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国公,谥号孝懿。

他的儿子有希闵、希宪、希恕、希尹、希颜、希愿、希鲁、希贡、希中、希括十个,孙子有五十三人,其中有很多人都做了大官,希宪还有单独的传记。

高智耀,是河西人,祖上世代在夏国做官。他曾祖父是夏国大都督府尹,祖父是右丞相。高智耀考中了夏国的进士,后来夏国灭亡了,他就隐居在贺兰山。

后来蒙古太宗四处寻找河西地区有才华的旧贵族后代,大家都推荐高智耀,太宗召见了他,想重用他,但他拒绝了,回家去了。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所有的儒生都被当成普通劳役使唤。高智耀去拜见阔端,说儒生们免除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却和普通仆役一样干活,不合适,请求免除他们的徭役。皇子听从了他的建议。阔端想给他官做,但他没接受。

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去拜见他,说:“儒生们学习的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历朝历代有国家,用了儒生治国就能兴盛,不用就会衰败。培养他们的才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利用他们。应该免除他们的徭役,好好培养他们。” 皇帝问:“儒生和巫医相比,哪个更重要?” 高智耀回答说:“儒生用纲常来治理天下,怎么能和那些巫医、方技相比呢?” 皇帝说:“好!以前没有人这样告诉我。”于是下令恢复全国儒生的徭役豁免,不再征收他们的赋税。

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听说过高智耀的贤名,登基后召见了他,高智耀再次强调儒学对治理国家有益,反复论证,说了很多很多。皇帝很欣赏他的观点,特地为他铸造了印章授予他,命令所有免役的儒生,都拿着他的印信作为凭证。当时淮南、蜀地有很多读书人被俘虏,沦为奴隶,高智耀上奏说:“把读书人当牲口使唤,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陛下您正想用古代的治国之道来治理国家,应该取消这种做法,以此来激励天下人。” 皇帝同意了,立刻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到各地去查核,结果救出了几千人。

有些大臣说他滥用职权,皇帝问他,高智耀回答说:“读书人就像金子一样,金子的颜色有深有浅,难道因为颜色浅就不能说是金子吗?读书人的才能也有高低之分,难道才能低就不能说是读书人吗?” 皇帝很高兴,更加赏赐他。高智耀又说:“国家刚刚建立,很多事情都还在草创阶段,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应该效仿前朝,设立御史台来监督官员,维护国家法纪。” 至元五年,御史台正式设立,采纳了他的建议。

高智耀被提升为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这时西北的藩王派使者来朝廷,说:“你们朝廷的旧俗和汉朝的法制不一样,现在你们占据汉地,修建都城,沿用汉朝的礼仪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想派个使者去解释这个问题,高智耀主动请缨,皇帝问他准备怎么回答,高智耀画了一张图,写了一份对答,皇帝很满意,当天就让他上路。他到达上京后病死了,皇帝为此非常悲痛。后来,皇帝追赠他为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号文忠。他的儿子叫睿。

这位睿啊,为人正直又聪明,当年被派去北方当使臣,一路都带着他。他去世后,皇帝问他的儿子在哪儿,身边的大臣说睿的儿子当时才十六岁呢。皇帝就让他当了符宝郎,出入皇宫,这孩子做事认真细致,又稳重又优雅。过了一段时间,他升了官,当上了唐兀卫指挥副使,后来又当了翰林待制、礼部侍郎。

后来他被任命为嘉兴路总管。那地方有个惯犯,白天就出来抢老百姓的东西,好几拨官兵都抓不住他。睿下令抓捕,没几天工夫,就把这贼给抓住了,整个嘉兴府都安定了。接着,他又升任江东道提刑按察使。当时,一群土匪在闹事,扬言要包围宣城。当地官员胆小怕事,连城门都不敢开。睿把他们叫来训斥说:“敌人正气势汹汹,做官的却先示弱,老百姓靠谁啊?” 他立刻秘密整顿军队,然后大大方方地打开城门,让老百姓自由出入做买卖。结果,土匪见城里早有准备,不敢进攻,最后被彻底平定了。

他又升任同佥行枢密院事,后来又当了浙西道肃政廉访使。盐官州有些老百姓勾结成党,到处挑拨是非,自称“十老”,官吏都不敢管他们。睿把他们都依法惩治了,当地百姓都高兴坏了。之后,他被任命为江南行台侍御史,后来又升任御史中丞,还当过淮东道肃政廉访使。有一次,真州的库房丢了三万贯钱,有关部门大规模搜捕,抓了好多无辜百姓,其实是一些官吏从中作梗贪污受贿。睿亲自审理案件,查明真相,把那些无辜的人放了。没过多久,真凶就被抓住了。

他又当上了南台御史中丞,他做事公正,很有儒者的风范。延祐元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他许多荣誉称号, “推忠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宁国公,谥号贞简。他的儿子纳麟,官至太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大夫。

铁哥,姓伽乃氏,是迦叶弥儿人。迦叶弥儿,就是西域筑乾国。他爸爸斡脱赤和叔叔那摩都学习佛教。斡脱赤兄弟俩商量说:“现在天下乱糟糟的,咱们国家要完蛋了,听说东北有个天子之气,咱们不如去投奔他吧!”于是他们一起进京面见皇帝,太宗皇帝很礼待他们。定宗皇帝特别尊重那摩,让斡脱赤拿着金牌,去各地体察民情,解决百姓疾苦。宪宗皇帝尊那摩为国师,给了他玉印,让他统管全国的佛教事务。斡脱赤也得到重用,管辖着迦叶弥儿一万户人家。后来他上奏说:“迦叶弥儿西边的那些小国家,还没臣服咱们,我想去劝劝他们。”皇帝就派他带着侍卫去了。结果那个国家的主子不听劝,还生气地杀了他。皇帝为此出兵,杀了那个国家的主子,在元贞元年封斡脱赤为代国公,谥号忠遂。

斡脱赤死的时候,铁哥才四岁,但他天资聪颖,一点也不贪玩。他跟着那摩进宫面见皇帝,皇帝问他是谁的孩子,铁哥回答说:“是我哥哥斡脱赤的孩子。”当时皇帝正在吃鸡,就停下来赏赐给铁哥。铁哥拿着鸡却不吃,皇帝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留着给妈妈。”皇帝很惊讶,又赏赐给他一只鸡。世祖皇帝登基后,一次去香山永安寺,看到墙上写着“畏吾”两个字,就问是谁写的,和尚回答说:“是国师的侄子铁哥写的。”皇帝就召见了他,很喜欢铁哥长得漂亮,声音也好听,就让丞相孛罗安排人保护他的安全。之前,世祖皇帝和宪宗皇帝关系非常好,后来因为有人从中作梗,关系有点疏远了。国师那摩就劝世祖皇帝要更加尊敬宪宗皇帝,结果他们又像以前一样亲密了。这时候,皇帝想重用铁哥,说:“这是为了报答国师的恩情啊!” 所以铁哥十七岁的时候,皇帝下令要给他选个名门闺秀做妻子,可铁哥拒绝了,说:“我母亲是汉人,一直想让我娶个汉人女子为妻,我不能辜负母亲的心意。” 最后,他娶了一个冉姓女子。过了很久,皇帝让铁哥负责饮食起居,照顾他的饮食和汤药,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

公元1279年,铁哥上奏说:“武将佩带符节,是古代的制度。现在老百姓也佩带符节,请求取消老百姓佩带符节的制度,以此来彰显武将的职权。”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

公元1280年,铁哥升任正议大夫、尚膳监。皇上曾经开导他说:“我听说父亲喝药,儿子要先尝尝;君王喝药,臣子要先尝尝。你现在负责我的饮食,所有吃喝的汤药,都应该先尝尝。”皇上又说:“我把一些宿卫士兵交给你,你看看哪些人能胜任差事,把他们的才能详细地告诉我,我打算重用他们。”皇上还下令在皇宫大明宫的左边赐给他一套宅邸。

留守段圭说:“那地方紧挨着木局(皇宫的工房),不太方便。”皇上说:“让他住在靠近宫门的禁地附近,方便我随时召见他。木局地方稍微狭窄一点,又有什么妨碍呢?”

高州的老百姓说,咱们这儿野兽太多了,糟蹋庄稼,想抓来进贡给皇上。铁哥说:“抓野兽进贡,不过是为了个人捞好处罢了,而且还会扰民,这事儿不能答应。”皇上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九年的时候,铁哥升职了,当上了宣徽院同知,还管着尚膳监(负责皇家的饮食)。有一天,有人偷吃了御膳房剩下的饼子,皇上知道了,非常生气。铁哥说:“饼子丢了,责任在我,吃饼的人有什么错呢?” 皇宫里吃的是圆米,铁哥上奏说:“一石粳米,只能磨出四斗圆米,以后如果不是御用的,就用普通米吧。”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之后,铁哥又升了中奉大夫,当上了司农寺达鲁花赤(主管农业的官员)。

有一次皇上出猎,到了百杳儿的地方,猎人们没射中鹿也没射中兔子,反而误伤了皇上的骆驼,骆驼死了,皇上大怒,要杀了那些猎人。铁哥说:“人命关天,拿人命抵一条骆驼的命,这处罚太重了。”皇上很惊讶,说:“是误伤啊,史官一定会记录下来。” 于是赶紧把猎人放了。 还有次,粮仓里有人偷挖粳米,按律当斩。铁哥求情说:“我审问过那个偷米的人了,他母亲生病了,他偷米是想给他母亲吃的,请皇上饶了他吧。” 有个牧人偷割了骆驼的驼峰,也要被处死。铁哥说:“活生生割下驼峰,确实残忍。但是杀了这个人,恐怕有违皇上的仁慈之心。”皇上听了,就下令赦免了他们。

二十二年,铁哥升了正奉大夫,他上奏说:“司农寺应该升格为大司农司,级别定为正二品,这样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重视农业。”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章。铁哥后来又升了资善大夫,继续担任司农。当时司农负责皇家的饮食供应,很多部门都扰民,铁哥就建议说:“咱们可以屯田,自己种地,然后设立专门的供膳机构,这样就方便多了。”皇上也采纳了他的建议。桓州闹饥荒,老百姓把自己的儿女卖掉换粮食吃,铁哥奏请皇上用国库的钱把这些孩子赎回来。

话说公元1224年,咱们皇帝带兵去打乃颜,到了撒儿都那地方,叛王塔不台带着军队突然杀到。铁哥就建议皇上说:“想当年李广将军,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将领,都能用计策把敌人吓退,更何况咱们皇上您是拥有万乘之威的皇帝呢!现在敌军人多势众,咱们人少地又不占优势,应该设个疑兵之计把他们吓跑。” 皇上听了,就撑起遮阳伞,坐在胡床上,铁哥还悠闲地给他敬酒。塔不台那边呢,带兵观望,害怕有埋伏,就赶紧撤兵了。皇上高兴坏了,赏了他金章和玉带。

公元1229年,铁哥升官了,当上了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级别的大官。他脚有毛病,走路不方便,皇上就特批他坐轿子直接进宫殿大门。皇上有时候想起当年北征的事,记不太清了,铁哥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跟皇上汇报了一遍。皇上听得龙颜大悦,又赏了他金束带。 早些时候,皇上曾下令让那些新归顺的大宋百姓在野马川晃火儿不剌的地方种葡萄。葡萄成熟后进贡了,铁哥考虑到北方天气寒冷,就建议皇上每年都赏赐他们一些御寒的衣物,皇上也同意了。

成宗皇帝登基后,因为铁哥是先朝的老臣,赏赐了他一千两银子,十万贯钱。过些日子,又赏赐给他一个玛瑙碗,对铁哥说:“这个碗是先皇用过的,我现在赏赐给你,是因为你长期侍奉先皇的缘故。”大德元年,铁哥被提升为光禄大夫。三年后,他请求辞去职务,皇帝准许了。但随后又任命他为平章政事,参与中书省的政务。当时朝中大臣们,没有谁懂先朝的典章制度,皇帝说:“只有铁哥懂这些,就让他专管这事吧!凡是关于粮饷、钱帛数量的事,都要按照世祖皇帝的制度和诏令执行,以后诸王的礼仪,也全部交给铁哥负责。”七年后,铁哥再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

平滦地区发生大水灾,铁哥上奏说:“散财救民,这是古时候的治国之道啊!现在平滦水灾严重,如果不及时赈济,百姓就没法活了!”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十年后,铁哥的母亲去世,按理说应该守孝,但皇帝下诏让他继续为朝廷效力。辽王脱脱进京,随从竟然带着兵器进入大明宫,铁哥立即弹劾制止,辽王吓得赶紧道歉。有一次皇帝去缙山,路上遇到很多饥民,铁哥马上命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之后还主动上奏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皇帝对他赞赏不已。

武宗皇帝即位后,赏赐铁哥一百两黄金,并提升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还遥授他中书右丞相的职位。有人告发宁远王阔阔图谋不轨,要求处死他。铁哥知道这是诬告,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最终使宁远王免于一死,但被流放到了高丽。两年后,铁哥担任度支院的官员。不久后,又赏赐给他江州五千亩稻田。仁宗皇帝皇庆元年,铁哥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等要职。

然后,他上奏说:世祖皇帝的儿子只有宁远王还在世,应该把他接回来。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第二年,铁哥奉命前往万安寺祭祀世祖皇帝,祭祀途中染病回京。皇太后派内臣前去探望他的病情,铁哥趁机上奏说:“我死期将至,只希望太后辅佐陛下实行革新政治,造福社稷!”同年,铁哥去世,朝廷厚葬了他,并追赠他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官职,追封为秦国公,谥号忠穆。后来又追加“推诚守正佐理翊戴功臣”的称号,封为延安王,并改谥号为忠献。

他家有六个儿子,个个都当了大官:忽察是淮东宣慰使;平安奴是太平路达鲁花赤;也识哥是山东宣慰司同知;虎里台是真定总管府同知;亦可麻是都护府同知;重喜是隆禧院副使。

还有八个孙子,其中伯颜官至中书平章政事,那是相当高的职位了!其他的孙子大多都在宫里当差,侍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