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老爹,北庭人,名叫忽都,那可是个武勇过人的人物。他起初在宫里当侍卫,后来升任南宿州的镇将,负责守卫蕲县。后来跟着世祖南征,那时候他已经快七十岁了,每次冲锋陷阵都走在最前面,冒着箭雨和石头,身上中了数十处伤,立下了不少战功。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大名路清丰县,我爹在那里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广平路总管的官职,还封他为渔阳郡侯。
我爹去世的时候,我才刚出生几个月。我娘,徐氏,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教育我非常严格。她经常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你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了,可不能不懂得学习。” 可是,我们住的地方偏僻,没有好老师和朋友,我娘就让我去大名城里读书。郡守大人每天早上都会到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看到我仪容举止,讲解学问,都觉得我比其他孩子优秀很多,特别喜欢我,还经常奖励我。我到了弱冠之年,长了一脸漂亮的胡子,长得也高大威猛。
丞相阿术南下攻打襄阳、江陵等地,我跟着他当个小兵。军队行军到安阳滩的时候,跟宋军遭遇了。宋军的骑兵直接冲过来突袭,我们的阵型差点被冲散。我赶紧骑马冲到阵前,拉弓射箭,一下子射死了好几个人,宋军的骑兵才稍微退却。我又率领大家继续战斗了很久,最后宋军大败。至元五年,我们围攻襄樊,我又立下了战功。至元十一年,我跟着阿术渡江,在水陆上都遭遇了敌军,我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勇猛程度在全军都数一数二。宋朝灭亡后,因为我的功劳,我被任命为江浙省的理问官。那时候朝廷刚建立,很多事情都需要省里的官员上报朝廷,或者有些事情需要请示朝廷才能决定。因为我擅长写奏章,经常被派去快马加鞭地向朝廷请示。有一次我去朝廷面见皇帝,世祖皇帝远远地就认出了我,高兴地说:“黑胡子的使臣又来了!”可见皇帝对我的器重。
至元二十七年,我升任江西行尚书省都镇抚。正好碰上徭、獠族扰乱边境,我就跟着丞相忙兀台去平定叛乱。至元二十九年,我又升任庆元路治中。那一年闹大饥荒,我多次向行省上报情况,可是没有得到回应。我想:“老百姓都饿成这样了,还不赶紧赈灾,这哪里是为百姓着想啊!” 于是,我亲自跑到行省去请求赈灾,最后终于争取到了四万石粮食,百姓们因此得以活命。
元贞年间,有个叫范某的浙江盐运司同知,特别坏,是个阴险狡诈的家伙,跟那些州县官勾结在一起,收受贿赂,那些官吏都听他使唤。他仗着权势,没少欺负老百姓。老百姓要是有点好东西,比如值钱的宝贝或者肥沃的田地,他都得抢过来,要是你不给他,他就找些无赖混混,诬告你,用各种手段整你,搞得家破人亡的,多的是。他太嚣张了,大家都对他又怕又恨。当地老百姓曾想杀了他,但没成功,反而被反咬一口,被诬告抓起来关进监狱的,少说也有几十个,最后都在监狱里死了。
兰溪县的叶一和王十四,他们家有很好的田地和房子,范某想抢,他们不同意,范某就诬陷他们,把他们关了十年,案子都没判。后来这事儿惊动了省里,省里派人调查,查清楚了,叶一和王十四终于洗清了冤屈。范某受到了惩罚,但可怜那七个人,早就被折磨死了,只有叶一和王十四被放了出来,这事儿当时可是议论纷纷。大德元年,他升迁为浙江东道廉访副使,他做事雷厉风行,那些地头蛇都老实了。他同僚里要是有人贪污腐败,他就上奏朝廷弹劾,结果那些人被免职了。后来他又升任工部侍郎,皇上还赏赐了他一套侍从的衣服,之后又升任工部尚书,名声特别好。
至大二年,仁宗皇帝带着皇太后去五台山避暑,他负责沿途的供给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点儿差错都没有,皇上对他特别赏识。到了京城,他又被任命为资国院使。他母亲徐氏去世了,他就回杭州奔丧。当时正值禁酒,皇上破例赏赐了他十瓮酒,还派官吏护送这些酒到墓地,用来祭奠他母亲。他母亲徐氏年轻守寡,教育孩子非常严格,等他当上大官后,在朝廷上为官清正,皇上还特地表彰了他家。他母亲年纪大了,看到他官做得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高兴地说:“有你这样的儿子,我死也瞑目了!”他为母亲守丧尽了孝道,还没来得及复职,延祐二年,他就去世了,朝廷追赠他资政大夫、江浙左丞的官职,谥号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