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塔剌海,是燕地人,特别勇敢,很有抱负。甲戌年,太祖皇帝带兵到了北边边境,塔剌海就率领他手下的三百多人投降了。皇帝就让他佩带金符,当炮兵元帅,他屡立战功,后来升官到金紫光禄大夫,还佩带着虎符,当上了炮兵军民所有工匠的总指挥,可以自行决定事情。

他跟着皇帝去征讨回回、河西、钦察、畏吾儿、康里、乃蛮、阿鲁虎、忽缠、帖里麻、赛兰等国家,都在战争中凭借火炮取得了胜利。

太宗三年,睿宗皇帝带兵从洛阳渡过黄河,塔剌海从陇右绕道金州、商州,然后在钧州的三峰山和主力军队会合,打败了金兵。四年,又攻破了金国的南京以及唐州、邓州、钧州、许州等地,还占领了鄢陵、扶沟。四月,薛塔剌海去世了。

老子的老爹子夺失剌,继承了都元帅的职位,南下攻打江淮地区,立下了不少功劳。庚戌年(公元1270年),他去世了。

他弟弟军胜袭,在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跟着忽必烈攻打钓鱼山、苦竹崖、大良平、青居山这些地方,还打下了重庆、马湖、天水,皇上赏了他不少东西,比如白银、战马什么的。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李璮在济南造反,他又用火炮攻破了济南城。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他又跟着大军去围攻襄阳。可惜,在三月的时候,他就去世了。

当时丞相阿术想让千户刘添喜暂时代理帅府的事务,但是军胜袭的儿子四家奴,那时候才十六岁,主动请缨要上战场,皇上觉得这孩子挺有志气,就答应了。八年后,四家奴才正式继承了他爹的爵位。

十年冬十二月,襄阳和樊城还没攻下来呢,四家奴就用火炮猛攻。到了第二年正月,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了。之后,他又跟着丞相伯颜南下征讨,十月到了郢州,他第一个冲上城头。大军过江后,四家奴从郑州出发,一路沿海攻打各个城堡,最后到了建康(南京)。

到了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他被封为武节将军。六月,他和宋朝将领夏贵在峪溪口打了一仗,缴获了敌人的二百多艘船。十一月,他攻陷了常州;十二月,又拿下了苏州。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他攻打镇巢,七月围攻扬州,扬州守将李庭芝见势不妙,弃城逃跑,结果被四家奴抓住了。九月,他升官了,成了怀远将军,继续带兵平定了浙江东部的几个郡县。

后来,他又参加了攻打福建滦江的战役,和宋军激战,大获全胜,缴获了上千艘战舰。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他又升官了,成了镇国将军,镇守扬州。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他的官职又升了,成了万户。

高闹儿,是个女真人,他跟着成吉思汗打仗,去过西域呢。后来又跟着阔出太子和察罕那演将军,连续好几年都在打仗,立了不少功劳。皇上赏了他金符,让他当总管,管着山前十路匠军。到了己未年,宪宗皇帝看他年纪大了,就让他儿子元长继承他的职位。元长跟着世祖皇帝渡江攻打鄂州,打完仗后驻守随州。

元至元二年,调到季阳驻守。五年的时候,跟着元帅阿术一起在白河口、新城、鹿门山那些地方修建城堡,围攻襄樊。七年,当上了季阳军马总管。十年,攻打樊城的时候,他第一个冲上去。十一年,渡江打仗,他跑到战舰最前面擂鼓呐喊,跟宋军打仗,杀了三百多个人,还抢了他们的船和盔甲,因为这个功劳,皇上赏了他虎符,升官为宣武将军。后来又去丁家洲跟宋朝的孙虎臣他们打了一场大仗,杀了五百多人,抢了无数的船和盔甲;还在焦湖打败了夏贵。后来又参加了攻打常州的战役,还是第一个冲上去的,接着又去攻打杭州。宋朝投降后,他还护送宋朝太后回北京。因为这些功劳,他又升官了,成了怀远大将军、万户。

二十一年的时候,他带着两千兵马,跟着太子脱欢去征讨交趾,在南海口追击交趾的世子,还抢回了他们的战舰。第二年,又升官了,成了安远大将军、季阳万户府万户。那年夏天,他又带兵去南海的三叉口追击交趾世子,跟敌人打了一仗,结果中了毒箭,死了。

他儿子叫灭里干,一开始在宫里当侍卫,后来继承了他爹的职位,带兵镇守广东,后来又调到惠州驻守,平定了谭大獠、朱珍等人的叛乱。元贞元年,又调到袁州驻守,那里的陀头带着人造反,被他全部剿灭了。后来广南恩州又有人造反,他又带兵去平定了叛乱。最后,死在了袁州。死后,朝廷追封他为怀远大将军、季阳万户府万户、轻车都尉、渤海郡侯。

王义,字宜之,是河北宁晋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这个人胆识过人,话不多,但读书读懂了大道理。金兵南下攻占汴京后,河北地区盗贼四起,宁晋县的老百姓聚在一起商量说:“现在这情况,咱们要想保住家人,得有个领头的人才行啊!”于是大家推举王义当领头,让他负责管理县里的事情,后来干脆就叫他都统了。

金朝太师、国王木华黎带兵打到宁晋城下,王义带领大家把宁晋献给了金朝。他去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赏了他两匹好马,任命他为宁晋县令,还兼任赵州以南地区的招抚使。那时候战乱不断,老百姓荒废了农田,到处都是人吃人的惨剧。宁晋东边有个很大的沼泽地,方圆一百多里,里面有个小堡垒叫沥城。王义说:“沥城虽然小,但城墙完整,而且还有鱼、藕、菱角、芡实这些水产,不能丢了!”于是他留下偏将李直守卫宁晋,自己带兵去保卫沥城,因此救活了很多百姓。

乙亥年,金将李伯祥占据了赵州,木华黎派王义去攻打赵州。正好赶上暴风骤雨,王义带领勇士们,扛着长梯,快速前进。夜里四更天的时候,四面同时攻城,杀死了守城的士兵。城里大乱,李伯祥拔腿就跑,逃到天坛寨去了,整个赵州就这样被拿下了。木华黎就授予王义赵州太守和赵州、冀州招抚使的职位。

丁丑年,金军南下攻打钜鹿、洺州两座城池,回军到唐阳西九门的时候,碰上了金朝监军纳兰和冀州节度使柴茂等人,他们带着一万多兵往北走。王义在桑树林里埋伏好了兵,先派一百骑兵去试探。纳兰带兵迎战,王义故意后退,把他们引诱到桑树林附近,然后伏兵一起冲出来,金兵大乱,四处逃窜,结果被俘获了纳兰的两个弟弟和万户李虎。

戊寅年,王义攻克了束鹿,又进攻深州,深州守将投降了。顺天都元帅张柔把王义的战功上报朝廷,于是王义被提升为深州节度使,兼任深州、冀州、赵州三州的招抚使。

话说金国的将领武仙,带着四万大军来攻打束鹿。武仙跟他的士兵们说:“束鹿守军人少粮缺,城里也没什么像样的防御工事,一天就能拿下!” 他倾尽全力进攻,可是张义率领的守军顽强抵抗,打了三十天也没能攻下来,大小战斗打了数十次,张义都打赢了。

一天晚上,张义把将领们叫到一起说:“现在城池虽然还能守住,但外面没有援军,粮食也快吃光了,总不能坐等被人家灭掉吧!” 于是他宰牛犒劳士兵,带领三千精锐,悄悄地摸黑出城,直奔武仙的大营。武仙的军队乱成一锅粥,张义趁着夜色发动攻击,杀死了几千人。武仙带着剩下的兵逃回了真定,所有军资器械都被张义缴获了。

木华黎听说这事后,派人送来十面银牌,让张义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庚辰日,张义攻克了冀州,抓住了柴茂,押解到军前。木华黎和张柔又向朝廷上报了张义的战功,朝廷任命他为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兼任深州、冀州元帅府事,还赐给他金虎符。

过了几天,武仙又派他的将领卢秀和李伯祥,率兵偷袭赵州,并想拿下沥城,还带了几百艘战船沿江而下。张义在纪家庄准备好船只,在河流下游设伏,截击敌人。张义的士兵大多是水乡人,擅长水战,他们灵活作战,来回穿梭,像风雨一样迅猛。两船一接触,就跳到敌船上,挥舞兵器猛攻,敌人根本抵挡不住,一千多人被杀,卢秀也被俘虏了。李伯祥退守沥城,张义又带兵攻克了沥城,李伯祥往西逃窜,他的两个儿子战死了。

邢州有个土匪头子,自称“赵大王”,聚集了几千人,占据任县的城池和水寨,真定知府史天泽集合各路军队攻打,却久攻不下。甲午日,张义率兵逼近城下,一鼓作气就攻破了城池,抓住了“赵大王”、侯县令等几个人,把他们杀了,其余的匪徒也都平定了。 张义随后发布安民告示,招集流散的百姓,鼓励他们耕种,深州、冀州地区,从此就成了安乐的土地。

王玉,是河北赵州宁晋人。个子高挑,身材魁梧,力气很大。金朝末年,他当上了万户,镇守赵州。元朝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下中原的时候,王玉带着手下的人投降了元朝,继续带领自己的军队,参与攻打邢州、洺州、磁州,还有济南等地,被封为长汉万户。

后来又参加了攻打泽州、潞州等地的战役。只有潞州死守城池不肯投降,王玉亲自带兵猛攻,结果被流矢射中了左眼,但他还是最终攻下了潞州城。之后,他又攻破了平阳,拿下太原、汾州、代州等地。战争结束后,他被任命为元帅府监军,管理着赵州的四十个寨子。

在此之前,金朝将领武仙投降元朝后又反叛,还杀了元帅史天倪。宋朝将领彭义斌当时驻扎在大名府,暗中和武仙勾结。王玉就和笑乃带、史天泽一起,打败了武仙,活捉了彭义斌,然后驻军在宁晋的东里寨。武仙派人拿着朝廷的诏书去诱惑王玉的妻子,想让她劝说王玉投降。但王玉的妻子坚决拒绝了,她说:“我怎么可能让自己的丈夫对国家二心呢!”武仙恼羞成怒,多次包围王玉的家,还杀死了王玉的儿子宁寿。王玉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带了几个骑兵就冲出重围,杀敌数百人后才回来。武仙派人追赶,但追兵都不敢上前,都说:“王将军胆量过人,武艺高强,我们不是他的对手!”于是武仙迁怒于王玉的祖先,掘开了王玉祖先二十七座坟墓,把尸骨丢得到处都是。

王玉和史天泽等将领一起在赵州与武仙决战,武仙粮草断绝,逃到双门寨,被围困起来。这时刮起了大风,武仙趁乱逃跑了,王玉他们斩杀了武仙的将领四十三人,真定府最终被平定。王玉被加封为定远将军,代理真定五路万户,还被授予赵州庆源军节度副使的职务。

王玉为人仗义,曾有一位百姓替西域商人保管银子,却因为贪污了部分银子,无法偿还剩余的银子给商人。王玉就拿出五千两银子替他偿还了欠款。他还把家里的二百多奴仆都放为自由民。中统元年二月,王玉去世,享年七十岁,留下儿子王忱。

允中从小就读书,聪明伶俐,很有才华。后来,平章赵璧把他引荐给了裕宗皇帝(当时还是皇子),裕宗很赏识他,让他留在身边当侍卫,负责管理钱粮账目。之后,他被任命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当时,驸马伯忽里经常出去打猎,还糟蹋老百姓的田地,允中就依法处罚了他。

有个叫耿熙的官员说,北京宣慰司积压多年的欠款,可以追回二十万锭银子。皇帝派人去查实,耿熙害怕事情败露,就擅自修改了奏章,多加了“并打算大小一切诸衙门等事”十二个字,结果牵连逮捕了几百个官员。允中仔细调查,发现耿熙造假,耿熙这才认罪伏法。

裕宗皇子在潜邸去世后,允中向皇帝进言说:“陛下年纪大了,应该早点立个继承人。”平章不忽木把这件事禀报了皇帝,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允中被调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副使。他发现江南人把孩子卖到北方,说是收养,其实就是当奴隶,于是请求皇帝下令禁止这种行为。他还看到军队剩余的田地被随意调拨,就建议要好好优待那些为国征战的士兵,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采纳了。

颍州有个叫朱喜的人,曾经被抓去做俘虏,后来赎了身。但他的东家看中了他的钱财,还想把他当奴隶使唤。另外还有一起案件,有人诬陷息州汪清为奴隶,还杀了他,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家产。这两起案子拖了很久都没解决,允中都一一为他们伸冤平反。他还弹劾罢免了镇南帅唐兀台。唐兀台和朝中大臣有勾结,就诬告允中,把他关押到京城。允中当面向世祖皇帝陈述了事情的真相,世祖皇帝这才明白过来,惩罚了唐兀台。

按察司改名为廉访司后,允中被提升为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副使,后来又升任岭南广西、河东山西两道肃政廉访使,以及江陵、汴梁两路总管。至大元年,他被任命为中奉大夫、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去世了。

赵迪,是河北正定藁城人。从小父母双亡,他很孝顺母亲,力气很大,还擅长骑马射箭。金朝的时候,他当过义军的万户。

后来,正定郡的太守拿出六石的强弓硬弩,公开悬赏征募能拉动弓弦的人。赵迪拉动了,于是被任命为正定尉,后来又升迁为藁城尉,最后当上了丞。朱元璋的军队打到藁城,赵迪率领大家投降了。

壬午年(公元1368年),藁城改名为永安州,赵迪被任命为同知节度使。他曾经跟随朱元璋西征,其他将领都蛮横霸道,到处抢掠俘虏,只有赵迪军纪严明,所到之处没有扰民的事情发生。

之前,真定城被攻破后,赵迪赶紧进去把藁城被困在城里的老百姓找出来,找到了上千男女。其他将领都想把这些人分了,赵迪说:“这些人都是我救出来的,应该归还给我。”其他将领答应了。赵迪就召集这些人说:“我担心你们会被其他将领抓去,当作奴隶分掉,所以才把你们找回来。现在放你们走,你们应该各自努力生活,做个好老百姓。”大家感动得哭着离开了。

那时候战乱刚结束,到处都是白骨,遍地都是尸骸。赵迪让人修建了大型坟墓,把这些尸骨都埋葬了。壬子年(公元1372年)赵迪去世,享年七十岁。他留下了七个儿子,个个都长大成人,其中一个儿子赵椿,还当上了真定路的转运使。

邸顺,保定行唐人,在曲阳县落户。金朝末年,盗贼四起,邸顺联合族人,聚集了几百个乡里壮丁,和弟弟一起在石城、玄保两地修筑了两个寨子,分别驻守。甲戌年(公元1214年),他率领众人归顺成吉思汗,被授予行唐县令的职务。

丙子年(公元1216年),真定地区发生饥荒,很多盗贼趁机占据城池叛乱,老百姓都躲在地底下避难,那些盗贼甚至挖地把人挖出来吃掉!邸顺抓获并杀死了几百个盗贼。朝廷把曲阳升格为恒州,任命邸顺为安抚使。金朝将领武仙占据真定,率兵来攻打,邸顺与其交战,大获全胜,朝廷赏赐给他金虎符,并加封为镇国上将军、恒州等处都元帅。

庚辰年(公元1220年),武仙把军队驻扎在黄山和尧山,邸顺和弟弟邸常再次击败了他。这时,西京的郝道章暗中勾结武仙,四处抢掠州县,邸顺抓获并杀死了郝道章,武仙也因此退回真定自保。后来,邸顺跟随木华黎攻打武仙,在王柳口打败了他,武仙最终放弃真定,向南逃跑了。因为这些战功,朝廷赐予邸顺“察纳合儿”这个名字,并升他为骠骑卫上将军,担任山前都元帅;他的弟弟邸常,则被赐名“金那合儿”。

辛卯年(公元1221年)春天,邸顺跟随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攻打河南各郡,招降了十多万百姓,之后被任命为中山府知府。己亥年(公元1229年),他佩带金符,被任命为行军万户,统领来自各地的元朝军队五千人。跟随大军攻破归德府后,邸顺被留下来驻守那里。丁未年(公元1237年),驻军在五河口时,宋军夜袭营地,邸顺率军反击,杀死了很多宋军,还活捉了十五个人。

癸丑年(公元1243年),攻打涟水。甲寅年(公元1244年),邸顺将部下肖撤八、耨邻的战功上报朝廷,皇上赏赐肖撤八、耨邻金银符,并让他们继续留在邸顺麾下。丙辰年(公元1246年)春天,邸顺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子浃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己未年,他跟着世祖皇帝渡过长江,围攻鄂州,立下了战功。

中统元年,世祖皇帝登基,子浃把手下张宣等十二个人立功的事奏报朝廷,于是皇上赏赐了他们金银符节。三年后,他又参与了围攻李璮的战役,之后回驻守息州。

至元十一年,皇上赐给他虎符,任命他为金州招讨副使,后来又升迁为怀远大将军、金州万户。十三年,他又调任襄阳管军万户。三月,根据枢密院的奏报,他被任命为淮西总管万户府事,负责守卫庐州。

十四年,他调任龙兴,仍然管辖原来的部队。十五年,他又被任命为管军万户,攻打赣州的崖石寨和太平岩的贼寇,取得了战功。十七年,他升任镇国上将军、都元帅,镇守龙兴等地,同时兼管原来的万户府事,皇上还赐给他银印。

吉州和赣州的盗贼作乱,行省把元帅府迁过去镇压。二十一年,元帅府撤销了,他又恢复了万户的职位。二十三年,他佩带着元朝皇帝颁发的虎符,被任命为归德万户,镇守吉安。没过多久,他就统领江西各地的万户,率领七千兵士驻守广东,一共两年时间。

大德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赠他辅国上将军、北庭元帅府都元帅、护军等职务,追封为高阳郡公,谥号襄敏。

他的儿子荣仁继承了他的虎符,担任宣武将军、归德万户,镇守广东惠州,后来因为感染瘴气,无法胜任职务。 之后他的儿子贯继承了官职。贯去世后,他的儿子士忠继承。士忠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继承。

我跟大家说说我族弟琮的故事。琮啊,当年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跟着他族兄,也就是常来元帅,一起投降了元朝。乙酉年,金朝降将武仙又反了,占了真定府,结果琮在黄台把他打败了。癸巳年,琮跟着元帅脱欢,在蔡州把金朝彻底灭了,立了大功,被真定五路万户府选拔为总管府的推官。没多久,皇上就下旨,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管军总押,统领七路兵马,镇守徐州。后来宋军入侵,琮带兵把他们打退了。

己亥年,琮跟着大将察罕攻打滁州,打仗特别卖力,结果被流矢射中了肚子,第二年就去世了。他儿子泽继承了他的职位,调任颍州镇守。宋军攻打颍州,泽打败了他们。至元四年,泽跟着元帅阿术,攻克了平塞寨和老鸦山。至元十一年,他又参与了沙洋之战,缴获了六艘战船,这些战功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至元十二年,他被授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的职位,参与了攻打潭州和静江的战役,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郴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至元二十二年,他又被调任庐州蒙古汉军万户,不久又升迁到颍州翼。

这期间,徽州绩溪县发生了盗匪作乱,泽带兵平定了叛乱。至元二十八年,泽被调到杭州镇守,后来去世了。他的儿子元谦继承了他的颍州万户的职位。元谦去世后,他的儿子祺继承了万户的职位;祺去世后,他的儿子忠又继承了万户的职位。

王善,字子善,是河北藁城人。他爹王增,在藁城管酒务,是个出了名的孝子。王善长得高大威猛,声音洪亮,像铜钟一样,而且聪明有计谋,尤其擅长骑马射箭。金国贞祐年间,金兵南下,老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都没吃的,王善四处找吃的供养他母亲。后来,乙亥年(公元1235年)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盗匪,大家推举王善当他们的首领。王善管理严格,防御有方,那些盗匪根本不敢造次,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藁城县主簿。

戊寅年(公元1238年),王善被任命为中山府治中。当时武仙镇守真定,心里早就想反,忌惮王善的名声,就偷偷地让中山府知府李济和府判郭安想办法除掉他。己卯年(公元1240年)秋天,李济和郭安设宴埋伏,想把王善骗过去杀掉。王善察觉了他们的阴谋,立刻回去集合人马,仓促间也集结了八十个人,慷慨激昂地和大家约定誓死相拼,大家士气高涨,结果把李济和郭安都杀了。然后王善告诉大家:“这都是李济和郭安搞的鬼,其他人我都不追究。”

晚上,王善睡在北城墙上,告诫手下说:“别因为我连累你们的家人,如果我死了,就把我的脑袋献给帅府。”手下们都说:“将军您说什么呢?我们只管为您效死!”于是,王善率领大家投降了朝廷,朝廷给了他金符,任命他为中山府同知。那年冬天,王善率领三百兵马攻打武仙,武仙派了两千精锐部队抵抗,结果被王善打得大败,斩杀了敌将。武仙逃到获鹿,留下他的部下段琛守城,王善又攻下获鹿,占领了城池,军威大振,从中山府以南,很多州郡都投降了,一共四十二个。

庚辰年(公元1241年),王善被提升为中山真定等路招讨使,不久又升任右副元帅、骠骑大将军,驻扎在藁城。壬午年(公元1243年),藁城被升为匡国军,王善负责军务。癸未年(公元1244年),王善又升任金吾卫大将军、左副元帅。武仙被逼无奈请求投降,朝廷下令让他恢复原来的职位。王善上奏说:“武仙这个人狼子野心,迟早会反叛,请求修缮城防以防万一。”没过多久,武仙果然反叛,率兵来攻打真定。大火烧到了西门,王善出战,击退了敌人。武仙派他的部下宋元带着四千老百姓往南逃窜,王善追了上去,把他们都救了回来。从此以后,武仙再也不敢进犯真定,他的部下很多都投降了。

丙戌年(公元1246年),王善因为功劳被赐予金虎符,继续负责军务。壬辰年(公元1252年),王善跟随军队征讨河南,到达郑州。郑州的将领马伯坚早就听说过王善的大名,登上城墙大声喊:“藁城王元帅在军中吗?我愿意投降!”王善立刻上前,摘下头盔和他说话,马伯坚果然率领全城百姓投降。王善命令士兵秋毫无犯,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愿意跟随王善北渡黄河的有上万人,王善给他们分发了土地,安顿他们下来。丙申年(公元1256年),王善兼任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辛丑年(公元1261年),王善被任命为中山府知府。

新乐县地处要冲,往来官员的吃住行都要从老百姓那里征收,比其他县多得多。王善把这些劳务平均分配,如果征收的赋税还没到位,他就拿出家里的钱来补上,老百姓都很感激他。他还放了五百个家奴为民,大家都记着他的恩情。癸卯年(公元1263年),王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朝廷追赠他银青荣禄大夫、司徒的官职,追封为冀国公,谥号武靖。他的儿子王庆渊,当过行军千户,在征讨淮南时战死了;另一个儿子叫王庆端。

庆端,字正甫,一开始在地方当个管仓库的小官,后来升迁到水军提领,负责训练士兵,他总是像面对敌人一样认真严格。他曾在老僧口打败了李璮,因为战功获得了金符,被封为千户。他还参与了大都城的修建工作。

后来调到清口戍守,宋军来攻打,守城的将领战死了,城池眼看就要失守了,庆端拔出刀来激励士气,带伤奋勇作战,最终保住了城池。后来,各地盗贼四起,他又率兵将其击溃。之后,他升任武节将军、管军总管,统领左右中卫的军队。

他跟随世祖皇帝北征,凯旋后,升任右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又升任侍卫军都指挥使,他还建立了威武营,安置卫兵,并规划田地房屋,让士兵们都能安居乐业。他还另外组建了神锋军,亲自教他们使用蹶张弩,还修建了整暇堂、犀利局,疏浚沟渠,建造房屋,就像管理自己的家务一样细致。至元十九年,他被任命为詹事丞。

当时,有人想从威武营借几万石粮食救济灾民,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裕宗向庆端询问此事,庆端回答说:“士兵和百姓都是一样的,有什么区别呢!”于是裕宗就下令把粮食借给他们。皇上曾经派近侍夜里出去暗中观察,结果被巡逻的士兵抓住了,近侍如实禀报,士兵说:“军营里只听将军的命令,不知道其他的事。”近侍把这事报告给皇上,皇上赏赐给他一件黑貂皮大衣。

皇上亲征乃颜的时候,命令庆端率领部队跟随。当时庆端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白天穿着盔甲,拿着兵器迎敌,晚上睡觉也不脱衣服,有空的时候就让士兵们去军营的市场上买卖东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东征的战役中,庆端在战略规划方面贡献很大。

成宗皇帝即位后,考虑到庆端在辅助他登基方面做出的贡献,就封他为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右丞,兼任徽政副使,还兼任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并晋升为资德大夫。大德二年,他又被加封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佥书枢密院事,其他职务不变。后来,他因病去世了。

杜丰,字唐臣,是山西汾州西河人。他爹杜珪,是个出了名的做好事、乐于助人的好人,在当地口碑极好。杜丰从小就有大志向,性格洒脱,不落俗套,而且精通兵法。他一开始在金国当兵,当上了平遥义军的谋克,还佩带着银质的指挥符。后来,太祖攻打太原,杜丰就带着他的部队投降了。皇舅按赤那延任命他为兵马都提控。

跟着国王按察儿攻打平阳,杜丰总是冲在最前面。攻克了绛州、解州的很多据点,还招降了三万多户流民。因为战功卓著,他被赏赐了金虎符,官职也升到了征行元帅左监军。金兵南逃之后,朝廷就让他镇守河北。庚辰年,上党公张开带着一万多人来攻打汾州,杜丰率领五千精兵打败了他。

后来,他又跟着国王阿察儿去攻打怀孟,攻破了温谷、木涧等多个寨子,每次都是他第一个冲上去。攻打洪洞西山,斩首六百多级;攻打松平山,也将其攻破,敌人坠崖而死,数以万计,还抓获了大量的俘虏。当时金国的将领武仙等人经常在平阳、太原之间抢掠,严重影响了交通。壬午年,杜丰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南北路兵马都元帅,拥有便宜行事权。于是他又攻破了玉女、割渠等寨子,俘获了一千多人。

丙戌年,他跟随按赤那延攻打益都,金国的守将突围而出,杜丰率军阻击,斩首一千级,俘虏二十人,益都城破。接着,他又攻占了登州、莱州,招降了上万岛民。己丑年,他率领部队攻取了沁州,因此铜鞮、武乡、襄垣、绵上、沁源等县都归顺了。辛卯年,朝廷命令杜丰平定平阳、太原、真定以及辽州、沁州境内未投降的山寨,他都一一平定了。乙未年,他被提升为沁州长官,这在当时可是个很高的官职。

他在沁州待了十多年,减轻徭役,降低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结果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丁未年,他请求退休。丙辰年,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沁州的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每年都祭祀他。

他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思明、思忠和思敬。思敬呢,早年就在世祖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做事,从平阳路同知这个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治书侍御史。后来阿合马倒台了,朝中一大批官员都被免职,可思敬因为皇帝很器重他,所以就留了下来。

之后,他被外派到安西路当总管,又兼任陕西行省的事务,后来又当了汴梁总管,再次回到中枢,当上了侍御史。那时候桑哥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了,朝中的风气因为这件事也为之一振。没过多久,他就升任参知政事,接着又升任四川行省左丞,但他没去上任,直接又升了中书左丞。最后他退休了,享年八十六岁,死后被追谥为“文定”。

石抹孛迭儿,是个契丹人。他爹叫桃叶儿,后来搬到霸州去了。孛迭儿在金朝当官,是霸州平曲水寨的管民官。后来,金朝太师、国王木华黎带兵到了霸州,孛迭儿就投降了。木华黎发现这小子又聪明又勇敢,觉得挺稀罕的,就提拔他当了千户。

甲戌年,他跟着木华黎去雄州朝见成吉思汗,还被授予了银符,当上了汉军都统。在牛阑山的时候,成吉思汗想把汉军全杀了,木华黎说孛迭儿这小子能用,就求情把他给保了下来,还请求把孛迭儿调到自己手下,一起攻打高州。

乙亥年,孛迭儿被授予左监军,佩带金符,和北京都元帅吾也儿一起,分别统领驻扎在锦州红罗山和北京东路的两万汉军。之后,他又跟着木华黎攻打忽阑阇里必,一路打到了山东和大名府。到了洺州,城防非常坚固,军队一时攻不进去,孛迭儿不怕箭石,带头冲锋,第一个登上城墙,最终攻下了洺州。

丁丑年,他又跟着打了益都、沂州、密州、莱州、淄州。戊寅年,又跟着打了太原、忻州、代州、平阳、吉州、隰州、岢岚州、汾州、石州、绛州、河中府、潞州、泽州、辽州、沁州这些地方。辛巳年,木华黎奉命提升孛迭儿为龙虎卫上将军、霸州等路元帅,给了他金虎符,让他带着黑军驻守固安水寨。到了固安之后,他命令士兵屯田,一边种地一边打仗,开垦荒地,盖房子,几年时间,就把城池修缮好了,成了燕京的屏障。

庚寅年,他去行在朝见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太宗),还得到了金符。辛卯年,他又跟着国王塔思去河南征战。癸巳年,他又跟着去辽东平定了万奴叛乱。从一开始参加征战,到后来自己带兵,孛迭儿大小打了上百仗,战战功勋,直到七十岁,因病去世。他有两个儿子,叫糺查剌和查茶剌。

贾塔剌浑是冀州人。当年太祖打中原的时候,招募会用火炮的人当兵,就让贾塔剌浑当了四路军的总指挥,还给了他金符让他带兵。攻打益都城的时候,他把城攻下来了,于是被升为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左监军,可以便宜行事,自己做主。军队撤回驻扎在谦州,谦州就是古代的乌孙国。己丑年,他率领自己手下的部队,还有契丹、女真、唐兀和汉兵,去攻打斡脱剌儿城。贾塔剌浑亲自督促各路军队,挖地道攻城,第一个冲进城里,攻破了斡脱剌儿城。就在军中被封为元帅,还改任银青荣禄大夫。

后来,他跟着睿宗皇帝进了散关,攻下了关外四州,又经过兴元,渡过汉江,攻下了唐州、邓州、申州、裕州等州,一路打着鼓,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军,河南地区都平定了。他又被升为金紫光禄大夫、总领都元帅。之后,他又跟着大帅太赤攻打徐州、邳州,把这两座城也攻下来了。在元朝十六年,贾塔剌浑去世了。他的儿子抄儿赤袭继承了他的职位,也跟着诸王也孙哥、塔察儿一起南征。在戊午年,抄儿赤袭在军中去世了。他的儿子冀驴袭继承了他的职位,后来也去世了。然后,贾塔剌浑的弟弟六十八袭继承了爵位。

元朝五年,各路军队围攻襄樊。九年的时候,六十八袭率领自己手下的部队驻守在骆驼岭的一字城,把火炮架设在樊城南面,却故意不发射,以此来麻痹敌人的警惕。然后,他率领精锐部队突然杀出,攻打樊城的西面,成功攻破了樊城。因为这次战功,他被赏赐了银币、马匹、鞍具和弓箭。元朝十一年,各路军队南征,渡过长江。第二年,六十八袭被加封为宣武将军。宋朝的常州守将姚坚守不出,六十八袭就用火炮轰击城墙,打开缺口让大军进入。宋朝的援军突然杀到,双方激战,六十八袭最终击退了援军。常州城被攻克后,六十八袭被元帅府任命为新附炮手军的统领。临安城投降后,他又被加封为怀远大将军,跟随大军追击宋朝的二王,一直追到海边,攻下了三十多座城池。十四年,他又被加封为昭勇大将军。十五年,他率领南军精锐部队入京护卫,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十八年,根据战功被授予奉国上将军,并担任炮手军都元帅。二十年,他被免去都元帅的职务,改任炮手军匠万户,佩带三珠虎符。二十六年,六十八袭去世了。

奥敦世英,是个女真人。他祖上在金朝当官,做到淄州刺史。癸酉年,朱元璋的军队打到山东,淄州的老百姓拥护世英和他的弟弟保和投降,他们俩都被封为万户。世英这个人啊,长得挺帅,而且很有军事才能,从万户升到了德兴府尹。那时候,金朝的经略使苗道润带兵想收复山西,世英跟他打了一仗,打赢了,想把俘虏全杀了。他妈拦着他,说:“你是汉人啊,因为害怕死才投降的,这些士兵也是普通人,逼着他们拼命打仗,你怎么忍心杀他们呢!”世英听了妈妈的话,就停手了。后来,世英带着几个骑兵巡视定襄地区,最后死在了军中。

保和呢,从万户升到了昭勇大将军、德兴府元帅,还被赐予了虎符,后来又改任雄州总管。接着,他又被任命为元帅,负责真定、保定、顺德等地的农业生产,一共开垦了二十多万亩田地。后来,他又改任真定路的劝农官,兼管好几个部门,朝廷还给他赏赐了房子、武器、皮衣和马匹,还给他分了田地,让他吃租子。五十六岁的时候,他退休了。保和有四个儿子:希恺、希元、希鲁、希尹。

希恺劝老百姓好好种地,皇太后赏了他一件锦缎衣服,还说:“别丢了你们家的祖传手艺啊!” 地方上要是闹水灾旱灾,他总是拼命地请求免除赋税,老百姓都靠他活命呢。

南征的时候,他在汴州和卫州设立军粮仓库,每年从河北各路运送粮食来填满仓库。他规定冬天三个期限必须完成,要是完不成,就杀头!那些官吏为了完成任务,想方设法地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希恺看出了这个弊端,就简化了那些繁琐苛刻的规定,老百姓也就不受罪了。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劝农使,同时兼任冀州知州。希恺到任后,就加强了管理,那些爱打官司的风气也逐渐改掉了。蒙古军队霸占了老百姓的田地和牲畜,很久都不还,希恺把这些都给要了回来,军队里也没人抱怨。元贞二年,他升迁为顺天府治中。三个月后,又调到顺德府。一个月后,他又升任河中府知府,任期满了就回去了。

那时候阿合马独揽大权,当官全靠送礼,希恺压根儿不去见他,结果被降职为武德将军,做了景州知州,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他哥哥希元,当过彰德漕运使;弟弟希鲁,当过澧州路总管。

再说他弟弟希尹,中统三年,李璮在济南造反,世祖皇帝命令丞相史天泽去讨伐。希尹去见史天泽,详细分析了利害关系,表示愿意亲自带兵打仗,为朝廷效力。史天泽试了试他的骑射技术,觉得他很厉害,就让他当了真定路行军千户。跟叛军作战时,他箭箭命中,打得叛军溃不成军,逃进了城里。诸王哈必赤赏了他五十两银子。希尹建议修筑外城包围济南,挖深沟高筑墙,等叛军粮草断绝,不用打仗就能把他们困死。史天泽采纳了他的建议。李璮最终被擒获。至元十一年,朝廷正式记录了他的功劳,他从右卫经历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同知广东道宣慰司事,后来去世了。

田雄,字毅英,是北京人。从小没了爹娘,但他从小就特别能干,而且骑射技术一流,特别勇猛,金朝末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军都统。

公元某年(辛未年),成吉思汗的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田雄就带着手下的人投降了。成吉思汗把他安排到太师、国王木华黎手下做事,跟着木华黎去攻打兴中、广宁等地,一共平定了二十九个州县,还平定了锦州张鲸兄弟的叛乱,后来又参与了攻打柏乡、邢州、相州的战役。

公元某年(辛巳年),他又跟着木华黎攻打鄜州、坊州、绥州、葭州,立下了不少功劳。木华黎就自作主张,给他封了隰州、吉州刺史,还让他当镇戎军节度使,兼任行都元帅府的事务,并且让他平定了汾西霍山等地的叛乱。公元某年(壬午年),木华黎又让他当了河中帅,听从石天应的指挥。

到了窝阔台汗时期,他又参加了攻打西和州、兴元州的战役;还参加了攻打夔州、万州的战役。因为战功卓著,皇上赏了他金符,封他为行军千户,还召他进宫当御前先锋。没过多久,他又奉命攻破了桢州的雷家堡。

后来,他奉命招降河南地区,结果招来了十三万七千多户人家投降,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可是,其他将领却纵兵抢掠,老百姓害怕极了,后悔投降了。田雄拼尽全力保护他们,甚至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他们,老百姓这才免遭了灾难。

公元某年(癸巳年),他被任命为镇抚陕西总管,负责京兆等路的事务。当时关中地区因为战乱,一片荒凉,田雄就披荆斩棘,重建官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招降了四山堡寨里那些还没投降的人,安抚好他们,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投降他。然后,他就教老百姓努力耕种,结果京兆地区很快就恢复了繁荣。这件事上报朝廷后,皇上又赏了他金符。

到了贵由汗时期,他去和林朝见皇帝。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被追封为西秦王。他生了八个儿子,他最大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京兆等路都总管府的事务。

张拔都,是昌平人。那年是辛未年,太祖皇帝南征,张拔都带着人马前来投靠,主动请缨当先锋,于是就被留下负责宿卫工作。后来跟着近臣汉都虎西征回纥和河西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一路从陇山、蜀地进入洛阳,打了好多仗,脸上还被流矢射中了,但他一点都不退缩。皇上听说后很欣赏他,就赐给他名字叫张拔都,从此汉都虎也特别信任他。甲午年,金朝灭亡了,汉都虎被任命为炮手等各色军民人匠的元帅,镇守真定。汉都虎去世了,没有儿子,就由张拔都接替了他的职位。等到汉都虎的侄子赡阇长大成人后,张拔都向朝廷请求,把权力交还给赡阇,然后就退休安享晚年了。

张拔都的儿子叫忙古台,跟着宪宗皇帝攻打蜀地的钓鱼山和苦竹两个据点,冒着飞石箭矢的危险,多次受挫却毫不气馁,因此以勇敢闻名。中统元年,皇上赐给他银质的符节,让他参与炮手军府的事务。不久又换成了金质的符节,升任行军千户,跟随军队征讨襄樊,立下了战功,后来去世了。他的儿子世泽继承了他的职位,跟随丞相伯颜南征,大小打了十几次仗,次次都有功劳。他还参与了平定广西的战役。第二年,收复了琼州、万州等地,被封为宣武将军、行军总管。没过多久,又升任副万户,加封明威将军。后来跟随镇南王脱欢征讨交趾,回来后,朝廷再次出兵,那些曾经一起出征的将校们,朝廷都允许他们留下休养生息。这时候,轮到脱欢出征了,他正好生病,起不来床,世泽说:“我的祖辈都是凭借武勇出名的,我享受着祖辈留下的余荫,承蒙朝廷的厚恩,理应忠于王室,为祖辈增光,怎么能贪图安逸呢!”他坚决请求代替脱欢出征。凯旋归来后,大家都佩服他的义气。

张荣,是清州人,后来搬到鄢陵去了。甲戌年,他跟着太保明安投降了朱元璋(明太祖),皇上赏了他虎符,还任命他当怀远大将军、元帅左都监,官儿不小啊!

乙亥年正月,他奉命去攻打东平、益都等地。戊寅年,他又跟着皇上带兵去征讨西域的那些国家,当起了领军匠,负责后勤保障。庚辰年八月,大军到了西域的莫兰河,这河过不去啊!皇上就问他怎么过河,张荣说造船过河。皇上又问:“造船得花不少时间啊,军队啥时候才能渡河?”张荣说一个月就能搞定。于是他赶紧督促工匠们造船,一口气造了百艘船,顺利渡过了莫兰河。皇上很高兴,夸他厉害,还赏了他,给他赐了个名字叫兀速赤。

癸未年七月,张荣升官了,当上了镇国上将军、炮水手元帅。甲申年七月,他又跟着皇上出征河西。乙酉年,又跟着皇上出征关西,分了五路大军一起行动。十月,攻打凤翔的时候,他大腿受伤了,皇上赏了他三十锭银子,让他去云内州养伤。庚寅年七月,张荣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我爷爷,小时候是个奴婢,后来当上了佩带虎符、掌管火炮兵的元帅,领导着各种军工匠人。 他跟着成吉思汗打仗,被派去关西边境的小路,去攻打金昌州等地。金国灭亡那年,他升官了。后来又升了好多次官,最后被派去钧州驻守。宋军来打钧州,爷爷带兵打败了他们。 可惜后来又跟宋军打仗,被流矢射中了右臂。他七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

我爸爸继承了他老人家留下的虎符和元帅的职位,去蔡州驻守。后来,元朝的大元帅阿术带兵攻打襄阳,我爸爸也参加了。他守卫襄阳的城墙和山岭,攻破了敌人的堡垒,还亲自用火炮攻破了樊城的角楼,最终攻破了樊城。襄阳城投降后,朝廷召见很多将领,我爸爸因为立功受赏,然后继续回地方驻守。 他跟着军队到了汉江边上的沙洋,丞相伯颜命令他用火炮攻打沙洋的北面,火炮烧毁了很多民房,沙洋城破。 朝廷赏了他好马、金鞍和金布。他还用火炮攻破了阳逻堡。

后来,他又参加了很多次战斗,比如在丁家洲跟宋将孙虎臣打仗,又跟着阿术大元帅攻打扬州和常州。 他升官了,还是火炮兵元帅。 他驻守在真州和扬州之间,切断了宋军的粮道。宋军的将领李庭芝和姜才逃跑了,扬州城被攻破。我爸爸被任命为安庆府的达鲁花赤(相当于地方长官)。安庆城被附近的土匪攻击,城里兵力很少,我爸爸想了个办法,让土匪以为城里兵力很多,不敢进攻,最后土匪去攻打黄州了。 朝廷派我爸爸去收复黄州,他又当上了黄州的达鲁花赤。 他又升官了,继续掌管火炮兵。

后来,他带了一万新投降的汉军去修建胶西的闸坝,方便漕运。他还负责海运粮草的事务。 最后,他去世了。

赵天锡,字受之,是冠氏人。正赶上金朝末年兵荒马乱,他家祖上因为有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金哀宗贞祐年间的兵变中,他父亲林保在冠氏立了功,被任命为冠氏丞,不久又升了官,当上了县令。到了金哀宗大安年间,赵天锡捐献粮食支援军队,被授予修武校尉的官职,负责监察洺水县的酒税。

元太祖派兵南下,防御使苏政被任命为冠氏县令,于是带着县里的人躲到桃源、天平等山里避难。到了至元辛巳年春天,他们回到了行台东平,投奔严实。严实早就听说过赵天锡的名声,于是提拔他到自己帐下做事,跟着去征讨上党,因为立功被任命为冠氏县令,不久又升任元帅左都监,兼任县令。

到了至元甲申年,宋将彭义斌占领了大名府,冠氏的元帅李全投降了彭义斌,人心惶惶,有点动摇了。赵天锡命令大家暂时避其锋芒,伺机再行动,于是带着将领们去投奔大将孛里海军。没过多久,他们就在真定打败了彭义斌,赵天锡被授予左副元帅、同知大名路兵马都总管事的官职。

李全在大名府,和他的上司苏椿勾结在一起,收了河南人郑倜的贿赂,天天想着要攻打冠氏。赵天锡每次作战都打胜仗。有一天,郑倜亲自带了一万人来攻打冠氏,赵天锡率领敢死队坚守城池,激战了三天三夜,郑倜见攻不下来,趁着风沙大的时候逃跑了。至元己丑年,朝廷在行在所(临时都城)时,皇上体恤百姓疾苦,特别下诏优待百姓,赵天锡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至元戊戌年,元朝征讨宋朝,赵天锡驻军在蕲州、黄州一带,结果染病回乡,最终在冠氏去世,享年五十岁。他留下了六个儿子,长子贲亨继承了他的家业。

贲亨,字文甫,继承了父亲行军千户的职位。元世祖至元己未年(1269年),他跟随军队渡江攻打鄂州,立下了战功。至元五年(1268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各路军队的总管,参与征讨南宋,攻打襄樊。贲亨率兵袭击蕲州和黄州,率领五百人攻克了野人原上的山寨,并且修建了白河新城。

至元七年(1270年),他跟元帅刘整一起到京城朝见皇帝,被任命为征行千户,还得到了皇帝赏赐的金符、衣服、马匹和鞍具。在攻打樊城的时候,他冒着飞石箭矢,手持盾牌冲锋在前,最终攻破了樊城。至元十一年(1274年),他负责修建东、西正阳城。三月,他在淮河击败了夏贵,并增加了济南、汴梁两路新招募的军队。

至元十二年正月(1275年1月),他参与了攻打镇江的战役,在焦山与宋将孙虎臣、张世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杀死了很多敌人。至元十三年(1276年),江南平定,他因为战功被提升为宣武将军。至元十四年(1277年),他被授予虎符,被任命为怀远大将军、处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还没等他上任,澉浦就发生了盗贼作乱,行省紧急任命他为招讨使,率兵平定了叛乱。没过多久,处州青田县的季文龙、章焱杀死了知府赵某而叛乱,贲亨抓获了他们的同伙,这才知道七个县都反了,季文龙自称两浙安抚使,占据了处州天庆观。贲亨率领军队包围了他们,派三百名骑兵在城下河门布阵。叛军出城作战,贲亨用精锐骑兵冲击他们,叛军丢下城池突围逃跑,贲亨斩杀了三个叛军首级。贲亨进入城内,安抚流散的百姓,重新设立官府。

章焱又纠集两万多人来攻打,在恶溪南扎营。贲亨分兵防守,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击敌阵,这时万户忽都台率领援军赶到。从巳时到亥时(上午10点到晚上8点),叛军才撤退,季文龙溺水而死。忽都台因为处州地处山区,没有城墙可以依靠,而且人心不稳,想屠杀百姓,贲亨说:“我奉命来管理这个州,叛贼固然可以杀,但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不同意他的做法。将士们抢掠百姓的子女和金银财宝,贲亨抓住带头的那些人狠狠地惩罚他们,并且让他们把抢夺的东西都还回去,州里的百姓都很高兴,对他很服气。

至元十五年(1278年),龙泉县的张三八纠集两万人,杀死了庆元县的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还屠杀了他的全家。贲亨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去讨伐,在浮云乡与贼将郑先锋、陈寿山三千多人作战,斩杀了三百多颗人头。张三八的军队在县城西面,和贲亨军交战三次,都战败了。军队返回途中,贼军在水陆两边设下埋伏,贲亨挑选了强壮勇敢的步兵走在前面,贼军不敢靠近。后来,衢州的贼寇陈千二聚集了两万人,遂昌的叶丙六也聚集了三千人来支援他,贲亨前后斩杀了三千多颗人头,彻底平定了叛乱。至元十七年(1280年),贲亨被改任为处州路管军万户。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他回到冠县,去世,享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