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们老祖宗,从黄帝、尧、舜那会儿起,就讲究衣裳制度,天下太平,这都是从天地自然里学来的道理啊;还有用牛拉车,骑马远行,也是从《易经》里“大壮”卦的道理来的。 帝王的冕服车驾制度,历史悠久着呢!

《虞书》里记载,舜帝制定了十二章的制度,用五种等级的服饰来表彰有德之人,用车马赏赐有功之臣。《礼记》里又说,虞朝用鸾车,夏朝用钩车,商朝用大辂车。到了周朝,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弁师负责管理皇帝的五种冕冠,巾车负责管理皇帝的五辆大车,这才算把仪制文饰完善起来了。孔子评价治理天下的重要法度,认为殷朝的车驾注重实用,恰到好处;周朝的冕服注重礼仪,也恰到好处。

秦朝统一全国后,把六国各种车旗服饰都收罗过来,追求奢华到了极点,什么大驾、法驾,还有浩浩荡荡的卤簿仪仗,应有尽有。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沿用下来。到了唐宋,也还是效仿秦朝的制度,当成盛大的典礼。至于文质兼美的道理,历代君子们也常常议论纷纷。

元朝刚建立的时候,百事待兴,冠服车驾都沿用旧俗。到了世祖皇帝统一全国后,既借鉴金朝、宋朝的制度,也学习汉朝、唐朝的制度。到了英宗皇帝祭祀太庙的时候,又恢复了卤簿仪仗。咱们现在仔细考究当时的制度,从皇帝的冕服、皇太子的冠服、皇帝的子孙的服饰,到皇帝的五辆大车、腰舆、象轿以及仪仗队,再到百官的祭服、朝服、百官子孙的服饰,甚至到普通百姓的衣着颜色,都井然有序,各有等级。

总的来说,元朝的制度是参考古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既保留了本朝的制度,又完善了仪制文饰。因此,朝廷的盛大场面,宗庙的庄严景象,百官的富丽堂皇,都成就了一代的盛世景象! 所以才有了这本《舆服志》,仪仗的记载就附在后面了。

皇帝的衣服可讲究了!他的帽子叫衮冕,是用漆纱做的,外面罩着一层叫綖的东西,外面是青色的,里面是红色的。这綖的四周,绣满了云纹和龙纹。帽子的边缘,还用珍珠串起来。綖的前后各垂下十二条旒,也是用珍珠做的。綖的左右两侧,各系着两条黄色的丝带,用黑色的丝线系着,下面坠着玉瑱,丝带是黄色的,还用珍珠装饰着。帽子的周围,珍珠、云纹、龙纹,还有翠绿色的柳条和珍珠编织在一起,非常漂亮。綖上面还横着一条天河带,左右两边垂到地上。还有用珠子、翠绿柳条和红色丝线编织成的饰物,挂在帽子上,做成缨络,同样也用翠绿柳条和珍珠装饰。帽子上还插着一支玉簪,横贯帽子。

接下来是衮龙袍,是用青色的罗缎做的,上面绣着金色的帝星一颗,太阳一颗,月亮一颗,升龙四条,盘龙四条,还有三十八座山,四十八个火纹,四十八个华虫纹(一种鸟),四十八个虎纹。

下半身穿的是裳,是用红色的罗缎做的,像裙子一样,上面绣着十六行纹饰,每行都有两种藻纹、一种粉米纹、两种黼纹(斧头形纹饰)和两种黻纹(两个反向的“X”形纹饰)。

里面穿的中单,是用白色的纱做的,边缘是红色的,用黄色的丝带系着。

腰间围着蔽膝,也是红色的罗缎做的,形状像围裙,里面是红色的绢,穿在袍子外面,上面绣着盘龙。

腰间佩带的玉器,包括珩、琚、瑀、冲牙各一件,璜两件。冲牙用来系璜,珩下面有银质的兽面,涂上黄金,两块璜夹在中间。再往下还有衡,下面是冲牙。旁边还有两块玉制的鸣佩,可以发出声音。

腰带是用红白两色的罗缎做的,缝合在一起。

玉环绶,是用金锦做的,上面有三只小玉环,下面是青色的丝网。

脚上穿的是红罗靴,用红色的罗缎做的,靴筒很高。

鞋子是用金锦做的,有两个耳环和带钩,还装饰着珍珠。

袜子是用红色的绫做的。

根据《太常集礼》记载,元朝至元十二年十一月,专家们讨论设计了冕服的具体规格:冕冠的天版,长一尺六寸,宽八寸,前面高八寸五分,后面高九寸五分,周长一尺八寸三分。天版是用青色罗缎做外层,红色罗缎做里层,四周镶嵌黄金。天版下四面垂挂着珠网和坠饰,前后共有二十四旒,都是用珍珠串成的。还有青碧色的丝线织成的天河带,两端各有三节珍珠金翠饰和玉滴子。此外还有两条红色的丝带,上面缀着珍珠金翠饰和玉滴子,下面挂着两个金铎。还有一条梅红色的绣花幔带,以及两块衬垫,用珍珠垂挂装饰,上面还有两个金萼子。还有两个簪窠款幔组带和钿窠,里面有四个组带窠,都是用玉镂空雕刻而成。玉簪一根,顶端雕刻着云龙图案。

衮衣是用青色罗缎夹层制作的,用五种颜色的丝线和金线绣制,图案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正面绣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四条升龙,十二座山,衣襟上下各六对华虫和火焰纹,以及几对虎蜼纹(具体数量缺失)。背面绣一个星星,四条升龙,十二座山,十二对华虫和火焰纹,以及六对虎蜼纹。中单是用白色罗缎制作的,领口和袖口都用罗缎镶边。下裳也是用红色罗缎八幅夹层制作的,上面绣着藻、粉米、黼、黻纹,藻纹三十二个,粉米纹十六个,黼纹三十二个,黻纹三十二个。蔽膝也是用红色罗缎八幅夹层制作的,上面绣着两条升龙。绶带一幅,用六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红色罗缎做里衬。还有三条小绶带,颜色与大绶带相同,绶带头是销金黄罗缎的,上面各有两个玉环,玉环上雕刻着云龙纹。

还有一条绯白色的大带,带头是销金黄色的,有二十四枚钿窠。此外还有红色罗缎勒帛一条,青色罗缎抹带一条。佩饰有两件,每件都有一块上、中、下三块玉璜,两块半月形玉佩,上面都雕刻着云龙纹。每件佩饰还有两颗玉滴子,用珍珠串起来。金篦钩是兽面形状的,带有水叶环钉。凉带一条,红色罗缎里衬,镂空金饰,上面有七只玉鹅,以及一根尾部束带,金色的攀龙口,玳瑁衬钉。鞋子一双,双层底,红色罗缎鞋面,白色绫里衬,如意头形状,销金黄罗缎包边,玉鼻,并用珍珠装饰。最后还有一双金绯色罗锦袜子。

大德十一年九月,博士们讨论说:按照唐朝的制度,皇帝的衮冕,垂着十二排白色的珠子,用丝带做缨子,颜色和绶带一样,用丝棉填充耳部,用玉簪子固定。衣服是玄色的上衣和赤色的下裳,一共十二章纹饰。上衣八章,分别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下裳四章,分别是藻、粉米、黼、黻。衣领是升龙纹,都是织上去的。龙纹以下,每章一行,每行十二个。白色的纱质中单,衣领是黼纹,青色的衣襟,下摆是黻纹,并加上龙、山、火三种纹饰。毳冕以上,只有火、山两种纹饰;絺冕,只有山一种纹饰;玄冕则没有纹饰。革带、大带、玉佩、绶带、袜子,都和上面说的衮冕一样。鞋子则加金饰。祭祀庙宇、朝见皇帝、派遣上将出征、将士凯旋饮宴、皇帝登基加元服、迎娶皇后、元旦朝会以及在殿前册封王公时都要穿戴。

宋朝的制度呢,皇帝的衮冕,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前后十二排珠子,两层丝棉,都串着珍珠。另外还有十二排翠色的珠子,碧色的凤凰衔着它们,在珍珠的外面。冕冠的板子,用龙鳞锦做外表,上面镶嵌七颗玉,旁边装饰着二十四颗琥珀瓶和犀角瓶,周围镶嵌着金丝网和钿,用珍珠、宝石和玉装饰,内衬紫云白鹤锦。冠冕的四个柱子用七宝装饰,内衬红绫。金饰的玉簪固定,用红色的丝带系着。这也被称为平天冠。衮服是青色的,有日、月、星、山、龙、雉、鸡、虎七章纹饰。红裙,有藻、火、粉米、黼、黻五章纹饰。红色的蔽膝,绣着两个升龙纹,都是织上去的,中间点缀着云彩,装饰着金钑花钿窠,镶嵌着珍珠、琥珀和各种宝石。红色的罗襦裙,绣着五章纹饰,青色的衣襟下摆。一条六采绶带,三条小绶带,系成三个结,三个玉环。白色的宽腰带,内衬红色。两条青色的罗带,绣着四神图案并打结。(绶带的装饰和衮服相同。)白色的纱质中单,青色的抹胸,红色的勒帛,鹿卢玉制的剑,玉镖首,镂空的白玉双佩,金饰,串着珍珠。金龙凤革带,红色的袜子,红色的鞋子,金钑花纹,四神玉鼻饰。祭祀天地宗庙、接受册封尊号、元旦朝会、册立太子时都要穿戴。但这些事情最终并没有实行。

公元1320年七月,英宗皇帝让礼仪院官员八思吉斯传达命令,让各部门和太常寺、礼仪院赶紧制作皇帝的法服。

八月,中书省把翰林院、集贤院和太常寺、礼仪院的官员都召集起来开会讨论,参考秘书监收藏的历代帝王衮冕法服图样,命令相关部门按照图样制作。

镇圭是用玉做的,长一尺二寸,还有一个配套的袋子。

皇太子的衣服帽子是这样的:衮冕(皇帝的礼服),黑色的上衣,红色的下裳,里面穿白色中单,系着蔽膝,佩戴玉佩,系着大绶(宽大的丝带),穿朱红色的袜子,红色的鞋子。

根据《太常集礼》记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博士们拟定衮冕的样式,用白色珍珠做成九条垂旒(冕冠上垂下的饰物),用红色的丝线编织成缨子,用青色的丝棉塞住耳朵,用犀牛角做的簪子。上衣是青色的,下裳是红色的,共有九章纹饰。五章在衣上,分别是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下裳上,分别是藻、粉米、黼、黻。里面穿白色纱的中单,青色的襈裾(一种衣饰)。用皮革做的腰带,带钩上涂着金银。蔽膝的颜色与下裳相同,上面绣着火、山两种纹饰。佩戴两块瑜玉(一种美玉)做的佩玉,用四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的大绶,中间间隔着三个玉环。穿白色袜子,红色的鞋子,鞋子上涂着金,并镶嵌着银扣。

元朝大德十一年九月,咱们照着以前朝代的规矩,设计了皇太子的礼服。

按照唐朝的制度,皇太子穿的衮冕,上面垂着九串白色的珠子,用红色的丝线编织成缨子,耳朵上戴着青色的纩(一种丝织品),用犀牛角做的簪子插着头发。衣服是玄色的上衣,赤红色的下裳,上面绣着九章纹饰。上衣绣五章,分别是山、龙、华虫、火、宗彝;下裳绣四章,分别是藻、粉米、黼、黻。这九章纹饰每行一章,黼和黻纹饰还重复出现,显得更庄重,每行九个。里面穿白色纱的中单,衣领是黑色的,衣襟是青色的。腰间系着皮革腰带,用金钩子系着,还有大带。蔽膝的颜色跟下裳一样,上面绣着火、山二章。佩剑用玉做装饰,宝剑的柄上用金子装饰,还戴着两块玉佩。大绶带是红色的,用赤、白、缥、绀四种颜色织成,纯红色,长一丈八尺,宽九寸。小绶带长二尺六寸,颜色跟大绶带一样,但是宽度只有一半,中间穿插着三个玉环。袜子是红色的,鞋子也是红色的,上面还加了金饰。皇太子祭祀、去庙里祭拜、加元服(成年礼)、迎娶妃子的时候都穿这身衣服。

宋朝的制度呢,皇太子衮冕,垂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簪导。上衣是青色的,下裳是朱红色的,也是九章纹饰。上衣绣五章,分别是山、龙、华虫、火、宗彝;下裳绣四章,分别是藻、粉米、黼、黻。里面穿白色纱的中单,衣襟是青色的。腰带是皮革的,用金银涂饰的钩子系着。蔽膝的颜色跟下裳一样,上面绣着火、山二章。戴着两块玉佩,大绶带是用四种颜色织成的,中间也穿插着三个玉环。袜子是白色的,鞋子是红色的,鞋子上也加了金银饰品。加元服、参加祭祀、接受册封、去庙里祭拜、上朝的时候都穿这身衣服。我们已经设计好了样式,但还没来得及制作。

接下来是负责三献祭祀的官员,还有司徒、大礼使的祭服:戴着五顶笼巾貂蝉冠,穿五件青色罗衣(领子、袖子、襕都用黑色绫子),穿五条红色罗裙(用黑色绫子做襕),系五条红色罗蔽膝(上面的罗纹图案都是牡丹花),里面穿五件白色纱中单(系着黄色绫带),系五条红色丝线金织绶带(因为记录材料损毁,具体细节不清楚,每条带子上都佩着两个玉环),拿着五块象牙笏板,系着五条银质束带,佩戴五块玉佩,穿五件白色罗衣(方领、曲领),穿五双红色皮革鞋子,穿五双白色绫袜。

好家伙,这得准备多少衣服啊!先说给那些官员准备的:貂蝉冠、獬豸冠、七梁冠、六梁冠、五梁冠、四梁冠、三梁冠、二梁冠,一共两百顶;青色罗缎衣服两百套,领子、袖子和襕都用黑色绫子;红色绫子裙子两百条,襕用黑色绫子;红色罗缎蔽膝两百条;紫色罗缎公服两百套,用梅花罗缎做的;白色纱的中单两百件,配黄绫带;织金的绶绅两百条,其中一百九十八条是红色的,两条是青色的,每条都配两个铜环;铜质束带两百条;白色罗缎方心曲领衣两百件;铜质佩饰两百个;展角幞头两百顶;涂金荔枝带三十条;乌角带一百七十条;皂靴两百双;红色皮革鞋子两百双;白色绫袜两百双;象牙笏板三十块;银杏木笏板一百七十块。

这帮官员参加祭祀活动,都得穿规定的衣服。只有监察御史,戴獬豸冠,穿青色绶带的衣服。要是遇上阴雨天,不管迎香、读祝还是祭祀,都得穿紫色罗缎公服。六品以下的官员,都可以借用紫色的公服。

都监库、祠祭局、仪鸾局、神厨局的头头脑脑和办事人员,这些人的装备也少不了:交角幞头五十顶,窄袖紫色罗缎衣服五十套,涂金束带五十条,皂靴五十双。

话说,最早在宪宗壬子年(公元1272年)秋天八月,在日月山祭天的时候,才开始用冕服。到了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春天三月,在丽正门外丙地祭天,规定献官以下的官员都得穿公服参加仪式。那时候,大都还没有郊坛,所以大规模祭祀活动用公服,是从那时开始的。到了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冬至祭祀,又开始用冠服了,样式跟宗庙祭祀时用的差不多。后来,随着祭祀次数的增加,有时候还要合祀天地,增加配位从祀,献祭和执事的官员也多了,冠服也跟着添置,都放在法服库里保管。法服一共两百九十九套,公服两百八十套,窄袖紫袍二百九十五套。

到了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太常博士李之绍和王天祐上书说,皇帝祭祀时戴的冕冠不用旒,穿大裘加衮服,裘用黑色羔皮做的。而臣下参加祭祀的冠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按照宗庙祭祀时用的冠服制度来执行。

好家伙,这得多少衣服啊!先说社稷祭服吧,青色的罗袍有123件,白色的纱中单也有133件,红色的梅花罗裙是123件,蓝色的织锦带子,带铜环的,有两条,红色的织锦带子,带铜环的,有117条,带玉环的红色织锦带子有4条,红色的梅花罗蔽膝123件,皮革做的鞋子123双,白色的绫袜123双,白色的罗制方心曲领123件,黄色的绫带123条,佩饰123套,铜质的珩璜(一种玉器)119套,玉质的珩璜4套,蓝色的素色纻丝带123条,银带4条,铜带119条,帽子123顶,带水角簪子的金梁冠17顶,纱帽10顶,獬豸冠2顶,笼巾纱冠4顶,木质的笏板123块,紫色的罗制公服123件,黑色的漆幞头123个,带角的全二色罗插领123件,镀金的铜荔枝带10条,角带113条,象牙笏板13枝,木质笏板110枝,黄色的绢单包复(一种衣物)123件,紫色的纻丝抹口青毡袜113双,黑色的靴子123双。 等等,还没完呢!还有呢,窄袖的紫色罗衫30件,黑色的漆幞头30个,铜质的束带30条,黄色的绢单包复30件,黑色的靴子30双,紫色的纻丝抹口青毡袜30双。

宣圣庙祭服就简单多了。献官的法服,七梁冠3顶,簪子若干(原文:簪全)。鸦青色的袍子3件,绒锦带子3条,每条带子都配有青绒网和两个铜环。方心曲领3件,蓝色的结带3条,铜质佩饰3套,红色的罗裙3件,白色的绢中单3件,红色的罗蔽膝3件,皮革鞋子3双,白绢袜子若干(原文:白绢袜全)。

执事人员的儒服,软角唐巾,白色的襕领插领,黄色的靴子和角带,黑色的靴子,每样都有98件。

真是……规模宏大啊!这得多少人才能穿完啊!

曲阜的祭祀服装,哎呀,那数量可真不少!蝉冠就有43顶,七梁冠3顶,五梁冠36顶,三梁冠4顶,还有36双皂色丝绸鞋子,两双革面鞋,两顶舒角幞头,40条软角唐巾,43个角簪,43副冠缨,一共86条。象牙笏板7块,木质笏板38块,玉佩7件,一共14套。铜佩36件,一共72套。腰带85条,蓝色革带7条,红色鞋带36条,乌角带2条,黄色革带和乌角偏带40条,大红金绶结带7条,这些金绶带上面还用着14个玉环呢!还有7件青色罗缎大袖夹衣,2件紫色罗缎公服,36件褐色罗缎大袖衣,40件白色罗缎衫,36件白色绢中单,7件白色纱中单,7条大红色罗缎夹蔽膝,36套大红夹裳和绯红色罗缎夹蔽膝,4套绯红色夹裳,36套黄色罗缎夹裳,7条黄色罗缎大带,7件白色罗缎方心曲领衫,7条红色罗缎绶带,36条黄色绢大带,42双皂色靴子和42双白色羊毛袜子,7双大红色罗缎鞋(两双革面鞋),43双白色绢夹袜(两双革面袜)。

这“质孙”啊,说白了就是一套统一的服装,汉朝的时候就这么叫的。皇宫里的大宴会上,大家都要穿这个。冬天夏天的衣服不一样,但也没个硬性规定。从有功勋的亲戚大臣到近侍,只要皇上赏赐了,就可以穿。下到乐工、卫士,都有他们各自的服装。虽然这些衣服的材质和做工,等级都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叫“质孙”。

皇帝的孙子冬天穿的衣服有十一种,要是穿石青色锦缎(就是金锦)和剪绒里子(就是剪绒),就戴金锦暖帽;要是穿大红、桃红、紫蓝、绿宝色里子(宝色里子,衣服上有襕的),就戴七宝重顶冠;要是穿红黄粉色的皮子,就戴红金答子暖帽;要是穿白粉色的皮子,就戴白金褡子暖帽;要是穿银鼠皮,就戴银鼠暖帽,上面还要加上银鼠做的肩饰(俗称襻子答忽)。夏天穿的衣服有十五种,要是穿缀有大珠子的金锦,就戴宝顶金凤钹笠;要是穿缀有小珠子的金锦,就戴珠子卷云冠;要是穿石青色锦缎,帽子也一样;要是穿大红珠宝里子和红毛子答纳,就戴珠缘边钹笠;要是穿白毛子金丝宝色里子,就戴白藤宝贝帽;要是穿驼褐色毛子,帽子也一样;要是穿大红、绿、蓝、银褐、枣褐、金绣龙五色罗,就戴金凤顶笠,帽子的颜色和衣服颜色搭配;要是穿金龙青罗,就戴金凤顶漆纱冠;要是穿珠子褐色七宝珠龙褡子,就戴黄牙忽宝贝珠子带后檐帽;要是穿青色回回毛布精制品(速夫就是回回毛布的精制品)襕子,就戴七宝漆纱带后檐帽。

百官的孙子冬天穿的衣服有九种:大红石青锦缎一件,大红剪绒一件,大红官服一件,桃红、蓝、绿官服各一件,紫、黄、鸦青各一件。夏天穿的衣服有十四种:素色石青锦缎一件,聚线宝色里子石青锦缎一件,枣褐色浑金间丝蛤珠一件,大红官服带宝色里子一件,大红明珠答子一件,桃红、蓝、绿、银褐各一件,高丽鸦青云袖罗一件,驼褐、茜红、白毛子各一件,鸦青官服带宝色里子一件。

百官公服:……(此处省略百官公服的描述,因为原文未提供。)

官员的衣服,是用罗纱做的,袖子很大,领子是盘领,衣襟都向右边掩。一品官的衣服是紫色的,上面是大独科花纹,花径五寸。二品官的是小独科花纹,花径三寸。三品官的是散答花纹,花径二寸,没有枝叶。四品、五品官的是小杂花纹,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官的是绯红色的罗纱,上面是小杂花纹,花径一寸。八品、九品官的是绿色罗纱,没有花纹。

幞头是用漆纱做的,把角展开。笏板是用象牙做的,上面圆下面方,也可以用银杏木做。腰带,一品官用玉,或者带花纹,或者素色的;二品官用犀牛角做的;三品、四品官用黄金做的荔枝形状的带扣;五品以下的用乌犀牛角做的。腰带都有八个带胯,带扣用红色的皮革。靴子是用黑色的皮子做的。

仪仗队的服装颜色是这样的:交角幞头,它的样式是巾子的后面把角交叉折叠起来。凤翅幞头,样式像唐巾,两个角向上弯曲,做成云头的形状,两边覆着两个金凤翅。学士帽,样式像唐巾,两个角像汤匙头一样垂下来。唐巾,样式像幞头,但是把角卷起来,两个角向上弯曲做成云头的形状。控鹤幞头,样式像交角幞头,额头上用金子镂空雕刻。花角幞头,样式像控鹤幞头,两个角和额头上面都簇拥着栩栩如生的各种花朵。锦帽,是用漆纱做的,后面的帽檐两边垂下,前面拱起很高,中间向下,后面画着连钱锦,前面额头上做着聚文图案。平巾帻,是用黑色的漆皮做的,形状像进贤冠的笼巾,也有青色的,也有白色的。

武弁,是用皮做的,涂上漆。甲骑冠,是用皮做的,涂上黑漆,用雌黄做边缘。抹额,是用红色的罗纱做的,绣着宝相花。巾子,是用絁做的,五种颜色,画着宝相花。兜鍪,是用皮做的,涂上金色的五种颜色,各种盔甲的颜色都各不相同。衬甲,样式像云肩,青色的锦缎做的,边缘用白色的锦缎,里面填充毡子,里衬用白色的绢。云肩,样式像四个垂下来的云,青色的边缘,黄色的罗纱,五种颜色,镶嵌着金子做的。裲裆,样式像衫子。衬袍,是用红色的锦缎做的,武士用来替换裲裆穿的。士卒的袍子,是用绢和絁做的,画着宝相花。窄袖袍,是用罗纱或者絁做的。辫线袄,样式像窄袖衫,腰部做成辫线细细的褶皱。

这件控鹤袄,是用青色和红色的锦缎做的,上面绣着圆形的宝相花。

窄袖袄是长行舆士穿的,颜色是深蓝色和紫红色。乐工的袄是用红色的锦缎做的,袖子窄窄的,上面绣着明珠琵琶,还有细细的辫线装饰。

盔甲呢,包括护肩、护心、护背和护腿,是用皮革做的,有的上面刻着虎纹或狮纹,有的则装饰着金色的铠甲纹样。

护臂是用锦缎做的,里面衬着绿色的绢,还有两条带子。锦制的螣蛇,长一丈一尺,用麻绳捆着,外面裹着红色的锦缎。

腰带是红色的皮革做的,带子上装饰着双獭尾,铜质的带扣上镀着黄金,其他的和普通的腰带差不多,就是比较窄小。

绦环是用铜做的,表面镀着黄金。汗胯是用青色的锦缎做的,边缘用银灰色的锦缎镶边,有的上面绣着猛兽图案,点缀着云气纹样。

行縢是用绢做的。鞋子是用麻做的。

革翁鞋是用皮革做的,鞋帮很长,系在行縢里面。云头靴也是皮革做的,鞋帮上镶嵌着云朵图案,鞋头做成云的形状,革翁鞋则束在小腿上。

元仁宗延祐元年冬天十二月,朝廷规定了服装的等级制度,圣旨是这样说的:“近年来,各地士民都追求华丽的服饰,尊卑不分,僭越礼制,浪费钱财,朕非常不满。贵贱有别,才能彰显国制,俭朴适度,才能富裕民生。”于是命令中书省制定了服装等级制度,具体如下:

第一,蒙古人和怯薛等人员不受限制,只是不允许穿龙凤纹的衣服。(龙指的是五爪二角的龙。)

第二,官员除了不能穿龙凤纹外,一品、二品官员穿纯金装饰的衣服,三品官员穿金答子,四品、五品官员穿云袖带襕的衣服,六品、七品官员穿六花纹的衣服,八品、九品官员穿四花纹的衣服。(散官从一品以上。)五品以下官员的腰带可以使用银子,并且减少铁器的使用。

第三,命妇的衣服,一品到三品官员穿纯金装饰的衣服,四品、五品官员穿金褡子的衣服,六品以下官员只准穿销金的衣服,以及金纱褡子的衣服。首饰方面,一品到三品官员可以使用金银珠宝玉器,四品、五品官员可以使用金玉珍珠,六品以下官员可以使用金子,只有耳环可以使用珠玉。(同籍不论亲疏,即使是亲戚但籍贯不同,出嫁的也一样。)

首先,说一下茶酒器具的事儿。除了不能用雕刻龙凤图案的铜器外,一品到三品官员可以用金玉做的,四品五品官员只有茶盏可以用金子做的,六品以下官员茶盏只能用镀金的,其他的都用银子做的。

接下来是帐篷。除了不能用赭黄色和龙凤图案外,一品到三品官员可以用金线绣花的纱罗做的,四品五品官员可以用绣花的纱罗做的,六品以下官员只能用素色的纱罗做的。

然后是车马。除了不能用龙凤图案外,一品到三品官员可以用镶金的装饰,银质的螭首(一种龙形的装饰)和绣花带子,青色的车幔;四品五品官员用素色的狮头、绣花带子和青色的车幔;六品到九品官员用素色的云纹装饰、素色的带子和青色的车幔。

马鞍和马具方面,一品官员可以用金玉装饰,二三品官员可以用金子装饰,四五品官员可以用银子装饰,六品以下官员就只能用鍮石、铜铁来装饰了。

那些通过考试入仕,正在服役的人员,他们的穿着打扮跟九品官员一样。

那些负责传达圣旨和命令的人员,有印信的,他们的穿着打扮也跟九品官员一样。

老百姓,不能穿赭黄色的衣服,只能穿暗花纹的纻丝、绫罗、绸缎、毛皮等材质的衣服,帽子不能用金玉装饰,鞋子不能有花纹。首饰方面,可以戴翠玉花饰,金钗和金簪各一件,耳环可以用金珠碧玉,其他的就只能用银子做的了。酒器方面,可以用银质的壶、瓶、盏、盂等,其他的都不允许。帐篷可以用纱和绢,但不能是赭黄色的,车马用黑色油漆,车顶平齐,车幔是黑色的。

各种少数民族的人,除了军营里的帐篷外,其他的穿着打扮都跟老百姓一样。

退休的官员,穿着打扮跟在职的一样。降职的官员,按照应得的品级穿着,没有被叙任的官员,穿着打扮跟老百姓一样。

如果祖上当过官,即使已经过世很久了,只要没有犯过被除名的事情,其家眷和子孙的穿着打扮跟在职官员一样。

乐师等艺人的穿着打扮跟老百姓一样,但是那些用于演出和装扮的东西,不在此例。

衙役和公务人员,只能穿粗布衣服。

妓女出入只能穿黑色的褙子,不能坐车马,其他的都跟之前的规定一样。

今后汉人、高丽人和南蛮人等投充怯薛(一种禁军)的,都在限制范围之内。

第一段:

衣服颜色和等级得讲究啊,上级能穿下级的衣服,下级可不能穿超过自己等级的衣服!要是违反了,官员得免职,一年后降一级,其他人就打五十七下板子。违禁的东西,告发抓到的人有赏钱。主管部门要是管理不严,就由监察御史和廉访司来查办。皇上赏赐的东西,不在这个限制范围内。

第二段:

这御驾(玉辂)啊,车身是青色的,金色的装饰,车厢顶是青绿色的藻井,轮子是栲栳形的轮盖。外面贴着金色的雕刻着云龙的木头,里面盘着碾压成玉的福海圆龙一个,车顶上围着八十一个金涂鍮石耀叶(一种装饰物)。上面一圈九个,中间一圈九个,下面一圈九个。车轮的套子有三层,上面两层是青色的绣着云龙和瑞草,下面一层没图案。套子里面有个黄色的屋顶,用黄色的丝线沥水,四周垂着红色的丝线网,还有四十八条青色丝线绣的小带子,带头上缀着金涂的小铜铃,还有两条青色丝线绣的络带。车轮顶部的平面上用青色丝线包裹。车盖四周垂着八个流苏,装饰着五色茸线结成的网五层,还有五个金涂的铜钹,二十五个金涂的木珠。还系着八个玉佩,珩璜冲瑀(玉器)样样齐全,金涂……

(此处省略号表示原文未给出金涂之后的内容,翻译无法继续。)

这辆车啊,十六个鍮石钩子挂着车盖,车顶上是黄色的茸毛,正中间垂下来两根十字绳,每根都三丈长。车盖底下立着四根朱红色的漆柱子,柱子底下是平的托盘,托盘上是个空柜子,柜子里面有三十个格子,外面有两块挡板。柜子上漆着犀牛、大象、鹦鹉、锦鸡、孔雀,每个格子都镶嵌着精美的花板。柜子周围是朱红色的漆栏杆,上面雕刻着179个云纹和霞叶图案,栏杆下面垂着牙形的护板和朱红色的漆板,上面画着瑞草。栏杆上还有十个玉龙,十个碾玉蹲龙,九个孔雀羽台,七个水晶火珠,八个金圈铜灯。

车子的四周垂着朱红色的丝网,上面装饰着三百个金涂鍮石铎,彩绘的鍮石梅花嵌在网眼中。车辕有三根,连接车辕的勾心也有三对,车辕两端各是六个龙头。前面车辕的把手是三个玉螭头,并系着蹲龙。后面车辕的方罨头有三个,桄头有十六个,也系着三个蹲龙。车辕上横着一根衡木,两端是玉龙头,上面排列着十二个金涂铜凤,凤嘴里衔着金涂铜铃。车子的车轴一根,车轮两轮。车轴上有两个挲罗,明辖蹲龙系着,都涂着青漆。每个车轮有二十四根辐条,轮毂上贴着八十一片金涂铜毂叶,还有四个金涂鍮石擎耳恋攀。

柜子前面,有个朱红色金装的云龙辂牌,牌子上的字是用玉镶嵌的。车厢的四壁雕刻着漆画,每个格子都填着龟纹花板。上层左边画着青龙,右边画着白虎,前面画着朱雀,后面画着玄武。车厢前面额头上,有两个玉行龙,捧着一个水晶珠,后面额头上也是一样。前面两根柱子上挂着五条青茸铃索,贴着金鸾和十个大响铜铃,还有五个金涂鍮石双鱼。下面是个朱红色的漆柜子,柜子上放着一个金香球、一个金香宝、一个金香合、一个银灰盘,都系着黄丝绶带。车厢后面,有个朱红色的后轛,金涂曲戌,还有一个黄丝销金云龙门帘,两条绯色丝绣云龙带。车厢里面,有一把金涂鍮石铰碾玉龙椅,靠背上镶嵌着一颗金涂圈焰玉明珠。

右边竖着太常旗,十二面,青罗上绣着日月、五星、升龙。右边竖着阘戟,九面,青罗上绣着云龙。中间是两面黄罗绣着青黑黼文的旗帜,绸杠是青色的,旗首是两个金涂鍮石龙头,两个金涂铜铃,十二重金涂鍮石钹青缨緌,十二重金涂木珠流苏。龙椅上,铺着一方坐垫和一块绿色的褥子,都是锦缎做的。还有一块销金黄罗夹帕,车厢的地褥两块,栏杆里的褥子八块,都是用各种锦缎织成的。还有一条青漆金涂鍮石铰叶踏道,五重小褥子。还有一匹青漆雕木涂金龙头行马,一个小青漆梯子,两个青漆柄金涂长托叉,两个短托叉,一个金涂首青漆推竿,两根青茸引辂索,每根都六丈多长,两个金涂铜环,一根黄茸绥。拉车的马和诞马都是青色的。马鞍、马辔、鞦勒、缨拂、靷都是青色的皮革,金饰。诞马有四副青色织金纻丝屉。还有六个青罗销金绢里笼鞍。车盖上有一块黄绢大蒙帕,一块黄油绢帕。驾车的武士戴着平巾,穿着大袖衣袍,都是青色绘纻丝做的。

公元1341年,皇帝英宗亲自去太庙祭祀祖先。他下令中书省、太常礼仪院和礼部一起,设计制作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伍和五辆车辂(古代帝王出行所乘的车辆)。 当时负责这事儿的官员有:平章政事张珪、留守王伯胜、将作院使明里董阿和侍仪使乙剌徒满。

这一年,最主要的玉辂(皇帝乘坐的那辆车)终于做好了。第二年,英宗就乘坐这辆玉辂去祭祀了。后来他又下令再造另外四辆车辂,结果工程还没完工就停了。

这辆金辂,车身是红色的,装饰着金色的图案,车顶藻井青绿,车轮是栲栳形状的轮盖。外面雕刻着金色的云龙图案,里面镶嵌着真金打造的福海圆龙,车顶上还装饰着八十一片金涂鍮石耀叶。车顶周围分三层,上层九个,中层九个,下层九个。车轮的衣(车轮外罩)有三层,上面两层是大红色,绣着云龙和瑞草,最下面一层是素色的。轮衣里面是一个黄色的屋顶形状的装饰,用黄色的丝绸做成,垂下朱红色的丝线网,还有四十八条大红色的丝带,带头缀着三百个金涂的小铜铃,另外还有两条大红色的丝带。车顶平面的部分用红色丝绸包裹。

车盖四周垂着八条流苏,装饰着五色茸线结成的网,有八个金涂鍮石的装饰物,还有珩璜冲瑀(古代玉器)等饰品,金涂鍮石的钩挂有十六个,黄色的绒线从车顶中心垂下,形成十字形的绳子两根。车盖下面立着四根朱红色的漆柱,柱子下面是平盘,里面是空的柜子,有三十个棂子(窗格),柜子外面有两层木板,漆绘着犀牛、大象、鹦鹉、锦鸡、孔雀,每个格子里都嵌着彩绘的木板。柜子四周是朱红色的漆栏杆,上面雕刻着一百七十九个云纹和霞纹图案,下面垂着牙状的护泥板,上面也画着瑞草。栏杆上装饰着十二条金涂鍮石的行龙,十条金涂鍮石的蹲龙,九个孔雀羽毛做的台座,七颗水精面火珠,八个金圈焰铜灯。车厢下面垂着朱红色的丝网,装饰着三百个金涂鍮石的铎子(铃铛),彩绘的鍮石梅萼嵌在网眼中。

车辕有三根,连接车辕的勾心各三,车辕两端各有龙头六个。前辕上有三个金涂鍮石的螭首(龙形装饰),并系着蹲龙。后辕有三个方型的辕头,十六个桄头(车辕上的部件),并系着三个蹲龙。车辕横梁两端各有一个金涂鍮石的龙头,上面排列着十二个金涂铜凤,凤嘴里衔着金涂铜铃。车子的轴一根,轮子两轮。轴上有两个挲罗(轴承),明辖蹲龙形状的装饰,都漆成红色的。车轮辐条各有二十四根,轮毂上贴着八十一片金涂铜毂叶,还有四个金涂鍮石的擎耳恋攀(装饰)。车厢前面有一个朱红色金饰的云龙辂牌,还有金涂铁曲戌(一种金属部件)。车厢的四壁雕刻着漆画填心的龟纹花板,上层分别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厢前额有两条金色的行龙,托着一颗水精珠,后额也一样。前两根柱子上挂着五条绯红色的绒线铃索,贴着金鸾和十个大响铜铃,还有五个金涂鍮石的双鱼。下面是朱红色的轼柜(扶手柜),柜子上放着一个金香球,一个金香宝,一个金香合,一个银灰盘,并用黄色的丝带系着。

车厢后面是朱红色的后轛(车厢后部装饰),金涂曲戌,黄色的丝绸绣着金色的云龙图案的门帘,两条绯红色的丝绸绣着云龙图案的带子。车厢里面,有一把黄金装饰的铰龙椅(带有铰链的龙形椅子),靠背上镶嵌着一颗金涂圈焰玉明珠。左边竖立着十二面太常斿(古代仪仗旗),绯红色的罗绸上绣着日月五星和升龙。右边竖立着一面阘戟(古代兵器),九面旗帜,绯红色的罗绸上绣着云龙。中央是两面黄色的罗绸绣着青黑色黼纹的旗帜,用绸缎做的旗杆,都是大红色的罗绸。旗首是金涂鍮石的龙头两个,金涂铜铃两个,金涂鍮石的钹(一种乐器)和朱红色的缨子十二层,金涂木珠流苏十二层。龙椅上,铺着金锦的坐垫,绿色的锦褥,销金黄罗的夹帕,地上铺着金锦的褥子,绿色的锦褥。栏杆里面,有四条可贴的条褥,四条蓝色的丝绸条褥,朱红色的漆木涂金龙头的踏板,五层小可贴条褥。朱红色的漆木涂金龙头的行马(一种装饰),一个小朱红色的梯子,朱红色的柄金涂的长托叉两个,短托叉两个,金涂首朱红色的推竿,两条红色的绒线引辂索,两个金涂铜环,一个黄色的绒线执绥(车辕上的装饰)。拉车的马和诞马(仪仗马)都是红色的。马鞍、马辔、鞦勒、缨拂、套项,都是红色的皮革,金色的装饰。诞马有四副红色的织金丝绸屉(马鞍上的装饰),六个红色的罗绸销金红绢里笼鞍(马鞍)。车盖上有黄色的绢蒙帕一块,黄色的油绢帕一块。驾车的车夫戴着平巾,穿着大袖,都是绯红色的绣丝做的。

这辆车啊,真是金碧辉煌!车厢是黄色的,金光闪闪,藻井是青绿色的,车轮的盖子像个大蒸笼。外面雕刻着金色的云龙,里面镶嵌着描金象牙雕刻的福海圆龙,车顶上还有八十一个金色的鍮石耀叶。车顶有三层轮衣,上面两层绣着黄色的云龙和瑞草,下面一层是素色的。轮衣里面还有一个黄色的屋顶,用黄色的丝绸沥水,下面垂着红色的丝线网,还有四十八条黄丝带,带头上缀着三百个金色的铜铃,还有两条黄丝带。车顶平面的部分也用黄丝绸包裹。四周垂着八条流苏,饰以五彩丝线结成的五层网,还有五个金色的铜钹,二十五个金色的木珠。此外还有八个金色的鍮石佩饰,珩璜冲瑀都齐全,十六个金色的鍮石挂钩,还有两根黄绒绳从车顶贯穿到底。车盖下面立着四根朱红色的柱子,柱子下面是平盘,里面是空的柜子,有三十个棂子,外面有两层栏板,漆绘着犀牛、大象、鹦鹉、锦鸡、孔雀,每个格子都镶嵌着彩绘的木板。柜子四周是朱红色的栏杆,上面有179个云纹和霞纹图案,下面垂着牙雕的护泥板,上面也画着瑞草。栏杆上还雕刻着十个金色的行龙,十个蹲龙,九个孔雀羽毛装饰的台座,七颗水晶火珠,八个金圈铜灯。车厢下面垂着红色的丝线网,镶嵌着三百个金色的鍮石铎子,网眼处还嵌着彩绘的鍮石梅花。车厢有三根长辕,每个辕头上都有三个勾心,两头各三个龙头,一共六个。前面辕头的把手雕刻着三个金色的螭龙,还系着蹲龙。后面辕头的方罨头有三个,桄头有十六个,也系着三个蹲龙。辕头的衡上,两端雕刻着两个金色的龙头,上面排列着十二个金色的铜凤,凤嘴里衔着金色的铜铃。车厢只有一个轴,两个轮子。轴上有两个挲罗,明辖上雕刻着蹲龙,都漆成黄色的。每个轮子上都有二十四根辐条,毂首上贴着八十一个金色的铜毂叶,还有四个金色的鍮石擎耳。车厢前面有一个朱红色的金饰云龙牌匾,还有金色的铁曲戌。车厢的四壁雕刻着漆绘的龟纹图案,上层分别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厢前面额头上雕刻着两个金色的行龙,奉着一颗水晶珠,后面也一样。前面两根柱子上挂着五条黄绒铃索,贴着十个金色的鸾鸟和铜铃,还有五个金色的鍮石双鱼。下面是一个朱红色的轼柜,柜子上放着一个金香球,一个金香宝,一个金香合,一个银灰盘,以及黄丝绸绶带。车厢后面有一个朱红色的后轛,金色的曲戌,黄丝绸销金云龙门帘,两条绯色丝绸绣着云龙的带子。车厢里面有一张黄金装饰,描金象牙雕刻的龙椅,靠背上镶嵌着一颗金色的圈焰玉明珠。左边竖立着一面太常旗,十二面旗帜,黄色的罗绸上绣着日月星辰和升龙。右边竖立着一面阘戟,九面旗帜,黄色的罗绸上绣着云龙。中央是两面黄色的罗绸绣着青黑色黼文的旗帜,绸杠也是黄色的罗绸。旗首是两个金色的鍮石龙头,两个金色的铜铃,十二层金色的鍮石钹黄缨緌,十二层金色的木珠流苏。龙椅上铺着金锦坐垫和绿色的褥子。栏杆里面有四个可贴条褥,四个蓝色的丝绸条褥,一个黄漆金饰鍮石铰叶踏道,五层小可贴条褥。还有一个黄漆金饰龙头的行马,一个小黄漆梯子,两个黄漆柄金饰的长托叉,两个短托叉,一个金饰首黄漆推竿,两根黄绒引辂索,两个金色的铜环,一根黄绒执绥。拉车的马和诞马都是黄色的,鞍辔鞦勒缨拂套项都是金色的,用黄色的韦革制作。诞马有四副银褐织金丝绸屉,六个黄罗销金黄绢里笼鞍。车盖上有一块黄绢大蒙帕和一块黄油绢帕。驾车的士卒戴着平巾,穿着大袖,都用黄色的丝绸制作。

这辆车啊,简直是奢华至极!车厢主体是白色的,外面镀金,车顶是青绿色的藻井,轮子上的盖子像个大竹筐。车厢外壁雕刻着金色的云龙,车厢内壁则用描金的白檀木雕刻着福海和圆形的龙纹,车顶上镶嵌着81片金涂鍮石耀叶。车轮周围有装饰,上层9个,中层9个,下层9个。车轮的装饰有三重,上面两层是白色丝绸绣着云龙和瑞草,最下面一层没图案。车轮内侧是黄色的车厢,用黄色的丝绸防水,垂下朱红色的丝网,还有48条白色丝绸绣的小带,每条带子上都缀着300个金涂的小铜铃,还有两条白色丝绸绣的络带。车轮顶部的平面部分用白色丝绸包裹。车盖四周垂着8条流苏,用五色绒线编织成五层网状,还有5个金涂铜钹,25个金涂木珠。此外还有8个金涂鍮石杂佩,珩璜冲瑀都齐全,16个金涂鍮石钩挂,两条黄绒绳从车盖顶端的天心一直垂到下面。

车盖下面立着四根朱红色的漆柱,柱子下面是平盘,里面是空的柜子,柜子上有30个棂子,外面有两层木板,漆绘着犀牛、大象、鹦鹉、锦鸡、孔雀,每个格子里都镶嵌着装饰花板。柜子周围是朱红色的漆栏杆,上面有179个云纹和霞叶图案,下面垂着牙质的护泥虚板,上面也画着瑞草。栏杆上描着金色的白檀木行龙10条,还有10条白色的蹲龙,9个孔雀羽台,7颗水晶火珠,8个金圈焰铜照。车厢下面也垂着朱红色的丝网,镶嵌着300个金涂鍮石铎子,彩绘鍮石梅萼嵌在网眼中。车厢有三个长辕,每个辕都有三个勾心,车辕两端各有三条龙头。前辕的扶手是白色的螭龙头,还系着蹲龙。后辕有三个方罨头,16个桄头,也系着三条蹲龙。车辕衡的两端是白色的龙头,上面排列着12个金涂铜凤,凤嘴里含着金涂铜铃。车厢有一个轴,两个轮子。轴上有两个挲罗,明辖蹲龙絟,都漆成白色。每个轮子的辐条有24根,轮毂上贴着81片金涂铜毂叶,还有4个金涂鍮石擎耳恋攀。

车厢前面,有一个朱红色镀金的云龙辂牌,还有金涂铁曲戌。车厢的四壁,雕刻着漆画填心,每个格子里都镶嵌着龟纹花板,上层分别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厢前额,有两条白檀木行龙,中间托着一颗水晶珠,后额也一样。前面两根柱子上挂着5条白色绒铃索,10个贴金鸾和大响铜铃,5个金涂鍮石双鱼。下面是朱红色的漆制轼柜,柜子上放着一个金香球,一个金香宝,一个金香合,一个银灰盘,都用黄色的丝绸绶带系着。车厢后面,是朱红色的漆制后轛,也有金涂曲戌,还有一帘黄色的丝绸销金云龙门帘,两条绯红色的丝绸绣云龙带。车厢里面,有一把金饰的白檀木雕龙椅,靠背上镶嵌着一颗金涂圈焰玉明珠。右边立着一面太常旗,有12面小旗,白罗上绣着日月五星和升龙。右边还立着一面阘戟,有9面小旗,素白罗上绣着云龙。中央是两面黄罗绣着青黑黼文的旗帜,绸杠,都是素白罗,旗首是金涂鍮石龙头,金涂铜铃,金涂鍮石钹,素白缨緌两层,金涂木珠流苏两层。龙椅上,铺着金锦方座,绿色的可贴褥,销金黄罗夹帕,方舆地金锦褥,绿色的可贴褥。栏杆内,有五层可贴条褥。还有一匹白色漆雕木涂金龙头行马,一把小白漆梯,两把白漆柄金涂长托叉,两把短托叉,一根金涂首白漆推竿,两根白绒引辂索,两个金涂铜环,一根黄绒执绥。拉车的马和诞马都是白色的,鞍辔鞦勒缨拂套项,都是白色的,镀金。诞马有四副白色织金丝绸屉,六个白罗销金白绢里笼鞍。车盖上有一块黄色绢大蒙帕,一块黄油绢帕。驾车的武士戴着平巾,穿着大袖,都是用白色绣丝绸做的。

这辆木头车啊,车身是黑色的,上面装饰着金色的图案,车顶是青绿色的藻井,轮子用的是栲栳形状的轮盖。车身外面雕刻着金色的云龙图案,车内用紫檀木雕刻着福海圆龙,车顶上装饰着八十一个金色的鍮石耀叶。车顶周围有三层装饰,上层九个,中层九个,下层九个。车顶的轮衣有三层,上面两层是黑色丝绸绣着云龙和瑞草,下面一层是素色的。轮衣里面是黄色的屋顶,用黄色的丝绸沥水,下面垂着红色的丝线网,还有四十八条黑色丝绸绣着的小带,带头上缀着三百个金色的铜铃,还有两条黑色丝绸绣的络带。车顶平面的内层用檀木和褐色丝绸装饰。车盖四周垂着八条流苏,装饰着五色绒线结成的五层网,五个金色的铜钹,二十五个金色的木珠。还系着八个金色的鍮石杂佩,珩璜冲瑀都齐全,十六个金色的鍮石钩挂,两条黄绒绳从车顶的天心一直垂到下面。车盖下面立着四根朱红色的漆柱,柱子下面是平盘,下面是空的柜子,柜子中间有三十根棂子,外面有两层桄子,上面漆绘着犀牛、大象、鹦鹉、锦鸡、孔雀,隔着格子嵌着彩绘的木板。柜子周围是朱红色的漆栏杆,上面有179个云纹和霞叶图案,下面垂着牙制的护泥虚板,上面都漆着朱红色的瑞草图案。栏杆上嵌着十条金色的镔铁行龙,十条蹲龙,九个孔雀羽台,七颗水晶火珠,八个金圈焰铜照。车厢下面垂着红色的丝线网,装饰着三百个金色的鍮石铎子,彩绘的鍮石梅萼嵌在网眼中。车辕有三根,界辕和勾心各三根,车辕两端的龙头一共有六个。前辕的引手是金色的镔铁螭头,每个螭头上都缠绕着蹲龙。后辕有三个方罨头,十六个桄头,上面都系着蹲龙。辕头上有一根衡,两端是金嵌镔铁的龙头,上面排列着十二个金色的铜凤,凤嘴里衔着金色的铜铃。车子的轴一根,轮子两对。轴上的挲罗两个,明辖上缠绕着蹲龙,都漆成黑色。轮子的辐条各有二十四根,毂首压贴着八十一个金色的铜毂叶,四个金色的鍮石擎耳恋攀。

车厢前面,有一个朱红色的金饰云龙辂牌,还有金色的铁曲戌。车厢的四面雕刻着漆画,隔着格子是龟纹的木板,上层左边画着青龙,右边画着白虎,前面画着朱雀,后面画着玄武。车厢前额嵌着两条金色的镔铁行龙,奉着一颗水晶珠,后额也一样。前面两根柱子上挂着五条黑色的绒线铃索,贴着十个金色的鸾和大的铜铃,还有五个金色的鍮石双鱼。下面是一个朱红色的漆轼柜,柜子上放着一个金色的香球,一个金色的香宝,一个金色的香合,一个银灰色的盘子,都用黄色的丝绸绶带系着。车厢后面,有一个朱红色的后轛,金色的曲戌,黄色的丝绸销金云龙门帘,两条红色的丝绸绣着云龙的带子。车厢里面,有一把金色的乌木雕龙椅,靠背上镶嵌着一颗金色的圈焰玉明珠。左边竖立着一面太常旗,十二面斿,黑色丝绸绣着日月、五星、升龙。右边竖立着一面阘戟,九面斿,黑色丝绸绣着云龙。中央是两面黄色的丝绸绣着青黑色黼文的旗帜,绸杠和黑色丝绸,旗首是金色的鍮石钹紫缨緌,两层,金色的流苏也是两层。龙椅上,铺着金锦的方座,绿色的可贴褥,销金黄色的罢夹帕,方舆地金锦褥,绿色的可贴褥。栏杆里面,有四条可贴条褥,四条蓝色的丝绸条褥,黑色漆金色的鍮石铰叶踏道,五层小的可贴条褥。黑色漆雕木涂金龙头的行马一辆,小黑漆梯子一个,黑色漆柄金色的长托叉两个,短托叉两个,金色的头黑色漆的推竿一个,黑色绒线的引辂索两条,金色的铜环两个,黄色的绒线执绥一个。拉车的马和诞马都是黑色的。鞍辔鞦勒缨拂套项,都是浅黑色的皮革,上面装饰着金色的图案。诞马用紫色的织金丝绸屉四副,紫色的丝绸销金紫绢里笼鞍六个。车盖用黄色的绢做的大蒙帕一个,黄色的油绢帕一个。驾车的武士戴着平巾,穿着大袖衫,都是紫色的绣丝做的。

哎,这玩意儿是个轿子,用香木做的,后背做成山字形的,镶嵌着七宝,上面还有云龙图案的屏风,屏风上还点缀着金圈和闪亮的明珠,两边还有扶手。屏风下面是雕刻着云龙的坐垫。轿子前面还有个踏脚的地方,可以铺上锦褥。 轿子里坐的垫子是用貂鼠毛和金线织成的锦缎,绿色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大小。

这另一个呢,是象轿,用大象拉的,皇上出巡的时候就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