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里麻,是高昌人。他爷爷撒吉斯,给辽王当老师,世祖皇帝都夸他贤能。他跟着军队去讨伐李璮,因为立了功,被授予山东行省大都督的职位。答里麻年纪轻轻就进了宫里当侍卫。元大德十一年,他被任命为御药院达鲁花赤,后来又调到回回药物院,没多久就被外派到湖北、山南两道廉访司当差,之后又被召回朝廷,当上了监察御史。

那时候丞相帖木迭儿专权,贪得无厌,答里麻和同事亦怜真、马祖常一起弹劾他的罪行。有个高昌和尚仗着丞相的势,违法娶了南城的一个女子为妻,答里麻就严厉地质问他,一点也不顾忌后果,当时的风气因此大为好转。后来,他被提升为河东道廉访副使。

隰州有个村子,村民们在赛神的时候喝醉了酒,打死了一个人叫姚甲,打死人的带头大哥趁乱跑了,官府就把参加赛神的人抓起来关进监狱,好几年都没判决。答里麻说:“杀人的人跑了,死活都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误会的,没罪,却要被关起来吗?”于是就把他们都放了。到了至治元年,帖木迭儿又当了丞相,想要报复答里麻,答里麻就辞官了。

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燕南道廉访副使。开州的达鲁花赤石不花歹,工作做得挺好,但是他的同事嫉妒他,就唆使老百姓诬陷他说他跟一个叫俞氏的女人喝酒。答里麻查清楚了,俞氏是个八十岁的老太太,石不花歹根本没和她喝酒,于是就治了诬告者的罪,石不花歹也恢复了职务。

行唐县有人砍树枝修路,有人借了斧头削木棍,晚上却拿着这根木棍去抢劫,事情败露后,官府把借斧头的人和强盗一起抓了起来。答里麻认为借斧头的人并不知道他要抢劫,就把他也放了。深州有个老太太,因为生气打死了儿媳妇,儿媳妇正抱着孩子,孩子也被不小心打死了。老太太七十岁了,同事们建议免除她的刑罚,但是答里麻不同意,他说:“国家的法律规定,七十岁的人犯了罪可以免刑,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身体弱,承受不了刑罚。但是老太太能打死两个人,怎么能说她身体弱呢?”最后,老太太死在了监狱里。

至治元年,答里麻被任命为济宁路总管,他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把很多荒废的事情都治理好了,府里没有一件事情耽搁。济阳县有个牧童,拿着铁链子打野雀,不小心打死了和他一起放牧的孩子,被关了好几年。答里麻说:“小孩子不小心打死了同伴,其实并没有杀人的意思,难以定罪。”于是就罚了他一些铜钱,把他放了。泰定元年,他升迁为福建廉访使。

朝廷派宦官伯颜催促交纳绣段,横征暴敛,宣政院判官术邻也收受了富和尚的贿赂,答里麻都弹劾了他们。后来,他升任浙西廉访使。正赶上文宗皇帝从江陵出发,阿儿哈秃来传达圣旨,向他索要贿赂,没得到就回去在朝廷上诬陷他,把他召到京城,要重罚他。等他到了京城,皇帝的怒气消了,就把他调到上都当同知留守。

公元1322年8月,明宗皇帝驾崩,文宗皇帝继位,朝廷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答里麻大人日夜操劳,处理政务一丝不苟,皇上非常高兴,特地赏赐了他一件锦衣。1323年,他升任淮东廉访使。第二年,又升任刑部尚书。按照国家规定,新皇帝登基要赏赐诸王、驸马、妃嫔以及侍卫官员金银财宝。答里麻说:“一定要点名发放,不能虚报冒领。”这样一来,国家节省了不少开支,皇上又赏赐了他一条金腰带,表彰他的才能。

1324年,他升任辽阳行省参知政事。高丽国的使臣到京城朝拜,路过辽阳,拜访了行省官员,每人都献上了四匹布和一幅字画,还用征东省的印章封了起来。答里麻问使臣:“国家规定,印章是用来盖公文的,防止作假,你为什么用它封私人的书信?何况你出使高丽的时候,我还留在京城,还没担任辽阳省的官员,为什么会有书信送给我?你们君臣之间,怎么如此欺诈?”使臣理亏词穷,只好把书信和布匹都还了回去。1326年,他升任山东廉访使。当时山东盗贼四起,陈马骡和新李白天明目张胆地抢劫杀戮。答里麻认为这是因为官吏贪污腐败造成的,于是先弹劾罢免了这些贪官污吏,然后才制定了抓捕盗贼的策略。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兵抓获了盗贼,山东得以安定。

之后,他被任命为大都路留守。皇上在延春阁宴请大臣,特地赏赐给他一只白鹰,以表彰他的清正廉洁。“有心哉,留守也!”皇上曾经命令答里麻修缮七星堂。以前修缮宫殿都要用赤金绿玉、金银来装饰,而答里麻却主张朴素,只让画工画些山林景色,当时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年秋天,皇上从上京回来,参观了七星堂,非常高兴,用手抚摸着墙壁感叹道:“有心哉,留守也!”并赏赐了他五十两白金和一件锦衣。1336年,他升任河南行省右丞,后改任翰林学士承旨。1337年,他升任陕西行台中丞,这时他已经六十九岁了。退休后,朝廷召他商议担任中书平章政事,但他没有接受,朝廷给他全额俸禄,让他安享晚年。

月鲁帖木儿,他家祖上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呢,祖上几代都在朝廷里当差。他曾祖父贵裕,给太祖皇帝当差,是管领怯怜口怯薛官;他祖父合剌,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给世祖皇帝当差;他父亲普兰奚,一开始是皇帝身边的侍卫,后来升到中书省右司员外郎,还跟丞相哈剌哈孙一起建议拥立武宗皇帝,后来官越做越大,做到山北辽东道的肃政廉访使。

月鲁帖木儿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抱负。十二岁的时候,成宗皇帝就让他和哈剌哈孙的儿子脱欢一起进国子监读书。到了仁宗皇帝当政的时候,他进了宫里当侍卫。有一天,皇帝问身边的侍卫说:“这个人长得真不一般,他是谁的儿子啊?”那些侍卫一时想不起他父亲的名字,月鲁帖木儿马上回答说:“回皇上,我父亲是普兰奚。”皇帝说:“你父亲为国家安定出力不少,朕一直没忘记。”于是,皇帝就让脱忽台传旨给四怯薛的领导,让月鲁帖木儿随时可以进宫,不用通报。

哈剌哈孙想让他去中书省当蒙古必阇赤,但他拒绝了。哈剌哈孙问他:“你还这么年轻,你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当御史!”大家都夸他志向远大。过了一段时间,他就真的当上了监察御史,去上都巡查,弹劾了太师、右丞相帖木迭儿受张弼贿赂六万贯钱,还让帖木迭儿免于一死。皇帝很生气,把太师的印信砸了,赏给月鲁帖木儿一万贯钱,还提拔他当兵部郎中,后来又升任殿中侍御史。之后,他又升任给事中、左侍仪、同修起居注,后来又当了右司郎中,皇帝还让他坐在便殿里,皇帝对身边的侍卫说:“月鲁帖木儿见识广阔,能力很强,可以委以重任啊!”

有一天,皇帝跟近臣们说:“我听说以前朝代都有太上皇的称号,现在太子也长大了,可以让他继承皇位了,我想当太上皇,跟你们一起游览西山,安享晚年。”御史中丞蛮子和翰林学士明里董阿都表示赞同。只有月鲁帖木儿站起来拜道:“臣听说以前那些当太上皇的,像唐玄宗、宋徽宗,都是因为国家发生动乱,不得已才退位的。希望陛下您能稳坐皇位,保住江山社稷,那些前朝的虚名,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皇帝很欣赏他的话。

仁宗皇帝驾崩了,帖木迭儿又重新当上了中书省的丞相,掌握了权力。有个叫乞失监的参议,因为收受贿赂被关进了监狱。帖木迭儿就让乞失监去告发月鲁帖木儿,说他当御史的时候诬告丞相受贿。皇太后下令让丞相哈散他们到徽政院去调查,查明乞失监说的是不是真的,结果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然后帖木迭儿就上奏朝廷,把月鲁帖木儿调到山东盐运司当副使,还降了他的官职,从亚中大夫降到了承事郎。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山东的盐税就增加了上万贯。后来,月鲁帖木儿因为家里有人去世,就回老家奔丧去了。 之后,他又被提升为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副使。

泰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升迁到了汴梁路总管,后来又被调到武昌当总管。因为要照顾父母,他就没去武昌赴任。到了致和元年,河南行省的平章伯颜假传圣旨,要提拔月鲁帖木儿当河南行省的参知政事,一起商量起兵的事。月鲁帖木儿坚决拒绝了,说:“皇子要回来,要是问起参知政事是受谁的命令,我该怎么回答呢?”伯颜一听,很生气。

正巧,明里董阿护送皇子经过河南,而月鲁帖木儿以前当御史的时候,曾经弹劾过明里董阿娶妓女为妻,还冒领了官爵。明里董阿就趁机跟伯颜说,把月鲁帖木儿抓起来。 丞相别不花也跟月鲁帖木儿有矛盾,所以就一起把他贬到乾宁安抚司去安置。到了至顺四年,他又被流放到雷州。

公元1340年,元顺帝把他召回京城。到了公元1342年,他又去朝见皇帝。皇帝想留他在宫里做事,但他以母亲刚去世还没下葬为由,婉拒了。

公元1344年,他才重新出来工作,担任将作院同知。没多久,又升任大宗正府也可札鲁花赤。公元1349年,他从太医院使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管经筵讲学。在给皇帝讲课的时候,他引经据典,都以王道为本,皇帝很欣赏他。

公元1352年,江南好几个郡县盗贼横行,朝廷任命月鲁帖木儿为平章政事,让他去江浙行省平乱。他跟丞相脱脱说:“现在江南的防御措施已经太晚了,如果能让我灵活处理,说不定还有办法。”但脱脱没同意。临走的时候,皇帝赏赐了他好酒、御用衣服、弓箭、盔甲、十个侍卫,还有15000贯钱。

他到镇上后,就召集官员和当地父老乡亲,一起商量防御策略,还招募了几千名民兵,军纪严明。军队到了建德,他抓住了匪首何福,并在集市上将他斩首示众。接着,他又收复了淳安等县,抓获了一万多名贼寇,让三万多户人家重新安居乐业。

同年七月,军队到达徽州,他因为生病,在军中去世了。

卜颜铁木儿,字珍卿,是唐兀吾密氏的人。他性格聪明锐利,洒脱不羁,很早就担任了皇帝的侍卫,先后侍奉过武宗、仁宗、英宗三位皇帝。天历年间初期,他从太常寺丞升任监察御史,后来又升任殿中侍御史,接着又升任大都路达鲁花赤、都转运盐使、肃政廉访使,从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升任左右丞,之后又升任行御史台中丞,最终官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位高权重。

至正十二年春天,蕲州、黄州的贼寇徐寿辉派兵攻陷了湖广地区,又侵犯了江东、江西,朝廷下令让卜颜铁木儿率兵讨伐。卜颜铁木儿积极招募强壮的士兵,招募到了三千名骁勇善战的士兵和三百艘战舰。当时,湖广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江西平章政事星吉、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都带着军队驻扎在太平,却迟迟不肯出兵。卜颜铁木儿到达后,就和他们一起出兵。

贼寇正聚集在丁家洲,官军突然与他们遭遇,奋力击败了贼寇,随后收复了铜陵县,俘获了贼寇的将领,又收复了池州。接着,卜颜铁木儿又分别派遣万户普贤奴驻守阳陵,王建中驻守白面渡,闾儿讨伐无为州,而他自己则率领镇抚不花、万户明安驻守池口,以防范上游,并对军队进行节度。不久之后,江州再次被攻陷,星吉战死。蛮子海牙和威顺王宽彻普化军都溃败逃往东边。安庆城被围困得越来越紧,派使者来请求支援。

其他的将领都想固守自己的地盘,卜颜铁木儿却说:“怎么能说这是不忠呢!安庆和池州只隔着一条河,现在安庆坚守,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救援安庆的责任,我怎能推迟呢?况且,上游的官军虽然溃败,但他们都是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缺少的只是钱粮和器械而已,我受命统领军队,怎么能看到他们而不去关心呢!”于是,他立刻拿出国库的钱财来接济他们,溃败的军队都重新聚集起来,两军的士气都重新振作起来,安庆之围终于解除了。

十三年的三月,那些贼寇又来攻打池州,足足有十万人,周围的县城都响应了他们。卜颜帖木儿召集众将商量说:“这些贼寇里应外合,如果等到他们筑好营垒,我们再坐吃各县的粮食,想打败他们可就难了。现在他们刚到,人困马乏,正是乘他们骄傲轻敌的时候,咱们集中兵力全力进攻,顷刻之间就能取得胜利!”大家伙儿都答应了。于是就轮番出战,果然大获全胜,活捉了他们的伪首领,俘虏斩杀的贼寇更是数不清,周围的县城也都恢复了平静。然后乘胜追击,率领水军继续前进。

五月,在望江跟他们打了一仗,又在小孤山和彭泽打仗,还在龙开河打仗,都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接着又收复了江州,留下军队驻守。七月,大军进攻蕲州,活捉了他们的伪首领邹普泰,顺利攻克了城池。接着又进兵到道士洑,烧毁了他们的营寨,一直打到兰溪口。贼寇的老巢叫黄连寨,也被我们攻克并消灭了。又分兵平定了两巴河,至此长江水路才算打通了。十一月,跟蛮子海牙、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桑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的军队会合,湖广左丞伯颜不花等军队也都赶来了。十二月,我们分兵进攻蕲水县,攻破了他们的伪都城,抓获了他们的伪将相以及其他四百多人,徐寿辉只身逃脱。因为这次大胜,朝廷下诏赐予我上尊、黄金带。那时候丞相脱脱正在总领南征大军,听说各路贼寇都被平定了,就下令伯颜不花去征讨淮东,蛮子海牙守卫裕溪口,威顺王回武昌,而卜颜帖木儿则独自掌控长江防线。

十六年六月,他又率军驻守池州。十一月,去世了。卜颜帖木儿为人清廉正直,别人不敢跟他谈私事,他带兵打仗,所到之处从不受礼品、宴请和犒赏,老百姓都不知道有军队的存在。他非常孝顺,从小由叔父阿术抚养长大,侍奉叔父如同亲生父亲一样。他经常骑着花马,所以人们称他为“花马儿平章”。

星吉,字吉甫,是河西人。他曾祖是朵吉,祖父是搠思吉朵而只,父亲是搠思吉,他们世世代代都为元太祖、宪宗、世祖当过怯里马赤(元朝的一种官职)。星吉年轻的时候就在仁宗的府邸做事,因为聪明能干而闻名。元至治年间初期,他被任命为中尚监,后来又改任右侍仪,同时兼任修起居注的官职。升任监察御史后,以正直敢言而著称。之后十五次升迁,最终做到宣政院使,然后外放去江南行御史台担任御史大夫。

那时候正是太平盛世,朝廷内外都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来处理政务,只有星吉一个人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他每次派御史出巡,都会严厉地嘱咐他们认真履职。湖东佥事三宝住,是个儒生,为人清廉正直,到哪里都打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有些御史为了私利请求他帮忙,被他坚决拒绝,那些御史就反过来诬陷他。事情上报后,星吉愤怒地说:“这个人廉洁奉公,谁不知道?他居然敢这样污蔑我!”于是他奏请皇帝杖责诬告他的御史,并揭露了他们的谎言。执政官员讨厌他,就把他调到湖广行省担任平章政事。

湖广地区与江北相邻,威顺王经常在那里打猎,老百姓苦不堪言。他还兴建广乐园,聚集了很多名妓和富商,从中牟取暴利,当地官员都不敢违抗。星吉到任后,去拜见威顺王。威顺王只打开宫门的一扇侧门让他进去。星吉坚持坐在王宫大门西侧的绳床上,说:“我奉天子之命来这里做官,不是你的私人臣子,怎么能走不正当的途径进入你的宫殿呢!”守门人害怕了,赶紧进去报告威顺王,威顺王只好下令打开宫门。星吉进去后,责备威顺王说:“王爷是皇室宗亲,是古代所说的伯父叔父辈的人物。如今您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不顾百姓疾苦,恐怕不是积德行善之道啊!”威顺王赶紧握着星吉的手向他道歉,并下令取消了他之前的所有行为。

当时有个名叫小住持的胡僧,身穿三品官服,仗着权势非常嚣张跋扈,多次欺压官府。星吉下令逮捕了他,搜出他的妻妾、歌女等妇女十八人。案情查清后,对小住持处以重罚,并抄没其家产。从此以后,豪强们都收敛了,老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公元1351年,汝州、颍州闹起了农民起义,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有人说:“有个叫郑万户的老将,经验丰富,应该启用他。” 星吉就下令招募士兵,加固城墙,修补武器装备,加强巡逻,把这些事都交给郑万户负责。

起义军听说后,派了两千人来假意投降。星吉和郑万户商量说:“这是个骗局,但直接拒绝他们也不合适,不如先接受他们,再仔细查清楚。”果然查出了他们的阴谋,于是就把他们消灭了,把几十个首领抓起来等候发落。 这时候,朝廷正好下旨召星吉去当大司农。

一些同僚收了起义军的贿赂,又嫉妒星吉的功劳,就诬陷郑万户有罪,把那些被抓起来的首领都放了。第二天,起义军大举进攻,内外响应,城池失守了。武昌的老百姓哭喊着说:“大人您要是不走,我们都要被俘虏了!”

星吉进京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汇报给了皇帝。皇帝很高兴,赏赐了他食物。 但是朝中的一些大臣不高兴,奏请皇帝把星吉调到江西行省当平章政事,实际上是把他外放了。

星吉到了江东,朝廷又命令他守卫江州。 可是江州已经被起义军占领了,起义军占据了池阳。太平府的官军只有三百人,而起义军号称百万,大家都想逃跑。星吉说:“害怕敌人逃跑,不是勇敢;坐等敌人进攻,也不是聪明。你们都有老婆孩子和家产,就算逃跑了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于是,星吉向富人借钱,招募士兵。 之前,行省招募士兵,每人给一百五十千钱,都没有人愿意来。 但这次星吉招募士兵,每人只给五十千钱,大家却争先恐后地来报名,一天就招募到了三千人。

星吉带领军队乘船直奔铜陵,攻克了铜陵。 接着又打败了起义军在白马湾的部队。起义军溃败逃跑,星吉分兵追击,追到了白湄。起义军走投无路,回过头来抵抗官军,官军乘胜追击,全歼了起义军,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周驴,缴获了六百艘船只,军威大振,于是收复了池州。

星吉命令各路将领分头讨伐起义军,收复了石埭等县。起义军又来进攻,星吉命令王惟恭列阵迎敌。战斗一开始,星吉就派出小船从侧面攻击,大败敌人,进而占据了清水湾。

有人报告说,敌人的船队从上游开来,顺风扬帆,数量是我们的几十倍,众将士都变了脸色。星吉说:“没事,风势这么大,他们一时半会儿肯定停不了船,我们只要躲在横港里,放下旗帜等着,等他们过去再攻击,一定能打胜仗!”

果然,狂风怒号,波涛汹涌,敌人的船队呼啸而过。星吉命令官兵升起旗帜,张开船帆,擂鼓呐喊,冲上去攻击敌人。官兵们殊死搏斗,风竟然帮了我们,又一次大败敌人。

这时,起义军已经包围安庆很久了,捷报传来,起义军赶紧烧毁营寨逃跑。星吉又收复了湖口县,攻克了江州,留下军队驻守。星吉命令王惟恭把守小孤山,自己则驻守番阳口,扼守长江要塞,准备收复失地。

湖北、江西都失守了,浙江、江苏也乱糟糟的,完全没有援军,时间久了,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们都苦不堪言。有人提议说:“东南地区还算富裕,为什么不从那里运送粮食,重新组织军队再战呢?” 星吉却说:“我奉命守卫江西,一定要死在这里!” 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过了一会儿,敌军开着好多大船,四面合围过来进攻我们军队,他们用芦苇编成巨大的浮桥,堵住江河上下游,还放火烧。我们的军队拼死抵抗,几乎全军覆没。星吉的侄子伯不华和几十个亲兵都战死了。星吉却依然稳稳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敌人射箭射中了星吉,他昏倒了。敌人早就听说过星吉的大名,不忍心杀他,把他抬到一个隐蔽的房间里。到天亮的时候,星吉才醒过来。敌兵都跪下来,争着给他送吃的。星吉呵斥他们,于是就不再吃东西了。过了七天,他才自己站起来,朝北磕了两个头说:“我的力量已经耗尽了。”说完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星吉为人正直清廉,果断决绝,在军中,他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用忠义打动人心,所以才能以少胜多,让士兵们为他卖命。

福寿,是蒙古人。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尤其擅长应对。长大后,他进入宫廷侍卫,凭借多年的功劳被授予长宁寺少卿,后来改任引进使,升任知侍仪使,又升任正使。之后外放担任饶州路达鲁花赤,接着升任淮西廉访副使。回到朝廷后,他担任工部侍郎,兼任太常礼仪院事,之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又改任户部侍郎,升任尚书,然后外放担任燕南廉访使,又升迁五次,最终担任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一年,颍州发生叛乱,当时皇帝在元上都,朝廷上的人都不敢轻易做决定,想派人快马加鞭报告皇帝,等候旨意。只有福寿一个人认为:“等到请示皇帝再回话,那就来不及了!”于是他果断决定调兵五百,派卫官哈剌章、忻都、怯来前去讨伐,然后再向皇帝汇报。顺帝很欣赏他处理事情恰当得体,第二年,就提升他为也可札鲁忽赤。没过多久,他又外放担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那时濠州、泗州都已经被攻陷,军队长期没有战功。福寿到了之后,督促作战非常紧迫,而上游敌人的势力非常强大,福寿就计划在石头城筑城,切断江面,防守有方,大家都依靠他,觉得很安全。

十五年的时候,他调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之前,集庆府曾经发生过紧急情况,阿鲁灰带着湖广平章政事的身份,率领苗族军队来支援,事情平息后,他的军队就驻扎在扬州。可是阿鲁灰带兵一点儿规矩都没有,苗蛮士兵本来就凶悍,每天都在杀人抢掠,根本没人管得住他们。没过多久,苗兵就把阿鲁灰杀了,然后叛变了,集庆府的援军也就断了。高邮、庐州、和州等地接连失守,集庆府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人心惶惶,而且仓库里一点存粮都没有了,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老百姓都愿意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福寿就下令,让那些家底殷实的人家都捐献粮食和钱财,鼓舞士气,想办法坚守城池。朝廷知道他的辛苦,多次赏赐他东西。十六年三月,大明军队包围了集庆府,福寿多次督促士兵出战,他下令关闭所有城门,只打开东门方便出入。但是城里的形势已经支撑不住了,城池最终被攻破了。所有官员都四处逃窜,只有福寿一个人坐在胡床上,坐在凤凰台下,指挥着身边的人。有人劝他离开,他大声呵斥道:“我身为国家的重臣,城池保住了我就活着,城池破了我就死,我还能去哪儿呢!”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看到他独自一人坐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就过去问他打算怎么办,然后留下来没走。

很快,叛乱的士兵蜂拥而至,福寿最终遇害,尸体不知去向,达尼达思也死在那里。同时遇害的还有治书侍御史贺方。达尼达思字思明;贺方字伯京,是晋宁人,以文学闻名。

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福寿为金紫光禄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忠肃。

这位道童,是高昌人,自己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叫石岩。他性格沉稳,话很少。因为家里是世家大族,所以很顺利地当了官,先是在直省当了个舍人,后来官越做越大,一直都很有口碑。他被调到信州当总管,后来又去了平江,在哪儿都干得很出色,政绩斐然。

元至正元年,他升迁到元大都当达鲁花赤,之后又外放江浙行省当参知政事,没多久就被召回朝廷当参政中书省的官员,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外放到江浙行省当右丞,最后升任平章政事。至正十一年,朝廷又任命他为平章政事,负责江西行省的事务。这一年,蕲州和黄州出了乱子,土匪造反了,当时平章政事秃坚理不花带兵去保卫江州。可是后来土匪越来越多,道童根本不懂军事,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左右司郎中普颜不花说:“现在土匪来势汹汹,城里又没做好准备,万一城破了,那可怎么办啊?有个叫章伯颜的左丞,他退休后住在抚州,这个人非常懂军事,咱们应该用隆重的礼仪请他来,让他暂时代理本省左丞的职务,专门负责指挥军队,这样说不定还能有点办法。”道童听从了他的建议,章伯颜也欣然答应,说:“这正是我报效国家的好机会!”他到了之后,就和普颜不花一起商量怎么打仗,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第二年正月,湖广失守了,秃坚理不花从江州逃了回来。二月,普颜不花带兵去江州,结果在石头渡和土匪打仗,被打败了。道童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要死,立刻带着省里的印信逃跑了。普颜不花回来后,和章伯颜一起商量怎么守城。过了几天,道童才从南昌老百姓家里回来。于是他们商量好,分头防守,以应对敌人的进攻。三月,土匪包围了城池。城里设置了各厢的官员和各条巷子的负责人,日夜坚守,大家齐心协力。

道童平时很关心老百姓,而且很会用人,有功劳的一定要赏,没功劳的也不会轻易惩罚,所以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土匪围城两个月,老百姓都没有离开的念头。道童秘密召集了几千名死士,把他们的脸涂成青色,额头绑上黄布,穿着黄衣服,作为先锋部队;又另外挑选了几千精锐士兵作为中军;还招募了一些人作为后卫部队。他命令万户章妥因卜鲁哈歹统领这些军队。半夜,他们打开城门,埋伏在栅栏下,天亮后,号角和战鼓一起震响,然后猛烈攻击敌人。敌人以为遇到了神兵天将,吓得四处逃窜。于是,他们乘胜追击,捣毁了敌人的营地,又分兵消灭了其他的残余势力。

这次能够守住城池,章伯颜和普颜不花居功至伟。章伯颜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朝廷因为道童保卫城池有功,升他的官职为大司徒,让他开府,还赏赐了他龙袍和御酒。

到了秋天,朝廷任命亦怜真班担任江西行省左丞相,火你赤当左丞,两人一起带兵来到江西。没过多久,亦怜真班就死了,道童(指火你赤)负责平定富州和瑞州,分别驻守在那里。

正赶上那年大旱,公私都缺粮少盐,道童就给江浙行省写信求援,借了几十万石粮食和几十万引盐。规定每家每户三天内可以到官府买一斗米,交两贯钱;三天内可以买十斤官盐,也交两贯钱。老百姓都觉得方便,所以社会秩序井然,盗贼也不敢来犯。

十八年夏天四月,陈友谅又来攻打江西城。这时候火你赤已经升官到平章政事,还被封为营国公,可以便宜行事,掌握军权。但他平时和道童关系不好,而且为人贪婪残暴,不得将士拥戴。眼看着城池就要失守了,他竟然夜里偷偷逃跑了。道童也放弃了江西城,退守抚州路,想集合各县的义兵反攻,但形势已经无力回天了。

他叹息说:“我身为元朝的大臣,官位做到最高,如今城池失守,自己却没能坚守,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人呢!” 正巧追兵赶到了,道童想要迎敌,渡河的时候,还没上岸,就被陈友谅的军队包围了,最终被杀害。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忠烈”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