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抟霄,字孟起,是磁州人。他先是从国子生做起,后来被任命为陕西行台的官员。那时候老天爷不下雨,大旱啊!他跟着侍御史郭贞去华阴县审案子。有个叫李谋儿的,连续杀了好多商人,当了十五年的土匪,作案一百多起。事情败露了,证据确凿,可这李谋儿贿赂了官府,说他的同伙还没抓到,拖了五年都没判决,大家都觉得很窝火。董抟霄知道了这事儿,就跟郭贞说了,郭贞立刻把李谋儿拉出去斩了,当天就下大雨了。

后来,董抟霄被任命为四川肃政廉访司的官员,又当了泾阳县的县令,之后进入户部当主事,升了员外郎,最后当上了监察御史。他又被派去辽东肃政廉访司做事,做过江西行省左右司的郎中,最后升任浙东宣慰副使。他当官的地方,总是能处理冤假错案,革除弊政,所以名声越来越大,大家都夸他。

至正十一年,董抟霄被任命为济宁路总管,奉命跟着江浙平章去安丰打仗,平定叛乱。军队到了合肥定林站的时候,遇到了土匪,打了个大胜仗。当时朱皋和固始的土匪又开始猖狂,军队兵力不够,没办法同时对付他们。董抟霄就鼓励那些大山里的民兵和芍陂屯田的士兵,并且约束他们,这样就挡住了朱皋的军队。我们的军队驻扎在朱家寺,土匪来了,我们就追杀他们。董抟霄还派进士程明仲去劝降土匪,结果有一千二百户人家投降了,这样就摸清了土匪的虚实。

晚上,他们在淝水偷偷地架起浮桥,渡过河去,土匪才发现。好几万土匪占据着淝水南岸,我们军队过河的时候,总是被他们打败。董抟霄就指挥骑兵,从浅滩偷偷渡河,袭击土匪的后方。土匪往东南方向跑,和骑兵对战,董抟霄突然骑马渡过淝水,大声对大家说:“土匪已经败了!” 所有士兵都渡河,一起冲上去打,土匪大败,我们一路追杀,尸体堆积了二十五里地,最终收复了安丰。

十二年前,朝廷命令我攻打濠州,后来又调兵去支援江南。 我带兵过了长江,到了湖州的德清县,结果发现徽州、饶州的贼寇已经攻陷了杭州。 领导问我怎么办,我说:“这些贼寇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匪,看到杭州城里那些漂亮姑娘和金银财宝,都是他们平时没见过的,肯定要先放纵享乐,顾不上防备,咱们应该赶紧打过去。要是现在退兵回湖州,万一贼寇乘胜追击直奔京口(镇江),那江南就彻底完了!” 领导有点犹豫,手下的将领们也觉得这事儿风险太大,不好办。

我严肃地说:“江浙地区都已经被敌人占领了,现在咱们有机会收复却不去收复,这责任谁来承担?” 我又拔出剑指着众将领说:“各位都领着朝廷的厚恩,关键时刻却想逃避责任,现在咱们的领导就在这儿,谁要是敢拖延命令,我就斩了他!” 这下大家都没话说,主意也就定下来了。 于是我们立刻进兵攻打杭州城。 贼寇出来迎战,在盐桥相遇,我指挥精锐部队冲锋陷阵,斩杀了几个敌军将领,其他部队也跟着一起夹击,一共打了七仗,把贼寇一直追杀到清河坊。 贼寇逃到接待寺,把寺门堵上放火自焚,全部被烧死了,杭州城就这样收复了。 后来,余杭、武康、德清这些地方也相继平定,之后我就被调走了。

徽州和饶州的贼寇又从昱岭关攻打于潜县,朝廷就让抟霄担任参知政事,让他带兵去讨伐。抟霄说:“如果一定要消灭残暴的贼寇,我不敢推辞。但如果要给我加官进爵,我不敢接受。” 当天他就带兵到了临安的新溪,这是进杭州的必经之路,他先派兵把守住新溪,然后才继续前进,到了叫口和虎槛,跟贼寇遭遇,都大获全胜,追杀到于潜,收复了县城。接着又收复了昌化县和昱岭关,降服了贼将潘大渊的两千兵马。

贼寇又攻打千秋关,抟霄就回兵驻守于潜。贼兵大举进攻,烧毁了城外的房屋。抟霄却命令军队不动,手下将领请求出兵,抟霄说:“时机还没到。”他派人拿着白旗登上山去观察敌情,跟贼寇约定:“你们以为我胆小,一定会松懈;等你们有所松懈的时候,我就挥动旗子。”他又在城外埋伏了军队,都给他们配备了火炮,又约定:“看到旗子动了,就立刻开炮。”一会儿,旗子动了,火炮齐发,军队就一起冲出去,斩杀了许多贼寇首领,收复了千秋关。

没过多久,贼寇又攻打独松、百丈、幽岭三关,抟霄就先派兵守住多溪。多溪是三关的必经之路。他又把军队分成三路:一路去独松,一路去百丈,一路去幽岭。然后集中兵力去打击贼寇的老巢,乘胜收复了安吉县,打了七仗才攻克,几百个贼寇将领带着手下投降。过了几天,贼寇又来窥探独松。抟霄就派兵守住苦岭和黄沙岭。贼帅梅元来投降,并且说还有十一个将领想投降,抟霄就派偏将余思忠到贼营去劝降。贼寇都躲进暗室密谋,余思忠就拿着火把扔进屋里,拔出剑来对大家说:“元帅让我来救你们,你们还在密谋什么!” 然后火就烧起来了,烧了他们的营寨,他命令贼寇散去,然后把贼帅带过来投降。

第二天,进兵攻打广德,攻克了。这时,蕲州的贼寇和饶州、池州的贼寇又攻打徽州。贼寇中有个道士,会变出十二里长的雾。抟霄带兵去打他们,一会儿妖雾散开了,埋伏的军队都起来了,袭击贼寇的后方,贼寇大溃败,斩杀了数万个贼寇,俘虏了上千人。抓住了那个道士,烧了他的妖书,然后把他杀了。于是平定了徽州。

十四年,他升任水军都万户。没多久就升了枢密院判官,跟着丞相脱脱去征讨高邮,负责盐城、兴化的防务。当时贼寇的老巢在大小纵湖、德胜湖一带,一共有十二个,都被他剿灭了。他在那里修建了芙蓉寨,贼寇要是敢来,就会迷失方向,然后被全歼,从此再也不敢来犯了。

后来,贼寇仗着水性好,渡过淮河北上,占据了安东州。他招募了五百个擅长水战的士兵,和贼寇在安东的大湖里展开激战,大获全胜,收复了安东州。十六年,他又平定了北沙、庙湾、沙浦等地的贼寨。接着,他率军进攻泗州,结果战事不利。贼寇乘胜东下,切断了我们的军粮供应线,他只好回军驻守北沙,粮食都快吃光了,他和贼寇进行了七天七夜的殊死搏斗。最后贼寇溃败逃窜,他缴获了七十多艘贼船,这才得以渡过淮河,保住了泗州。

当时正值盛夏雨季,湖水暴涨,其他营地都撤走了,只有他孤身一人坚守孤城,贼寇在城外数十里范围内围攻。他坐在城楼上,派偏将率领骑兵从四个城门杀出,绕到贼寇背后,约定好:“旗帜一挥就回来。”等到旗帜挥动,骑兵就回来,步兵也从城里冲出来,前后夹击,贼寇大败。但是贼寇的营寨还阻挡着西行的道路,于是他摆开阵势前进,用奇兵配合,打了数十个回合,军队才到达海宁。朝廷表彰了他的功劳,升他为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

他向朝廷提出了建议:淮安是南北的咽喉要道,江淮的战略要地,如果淮安失守,整个江淮地区都很难收复。所以,救援淮安刻不容缓。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黄河上下,淮海沿岸地区,以及南到沭阳,北到沂州、莒州、赣榆等州县,设置连环营寨,每隔三十里设一个大寨,在大寨之间再设一个小寨,让烽火台互相瞭望,巡逻队互相接应,遇到贼寇就一起野战,没事就屯田种地自给自足。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这就是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做到立于不败之地,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哎,海宁那个地方,水路不通,军粮只能走陆路运。而且淮河、黄海沿岸的人民,经常被盗贼骚扰,得好好安抚他们一下,干脆让士兵帮忙运粮吧。

这陆路运输的办法是这样的:一个人走十步,三十六个人就能走一里路,三百六十个人能走十里路,三千六百个人就能走一百里路。每人背四十斤米,用布袋装好,盖上印章封起来,人不能停下来休息,米也不能落地,排成一队,一天走五百趟,一共二十八里路,轻装走十四里,重装也走十四里,一天就能运送两百石米。运送一升米,就能供两万人吃。这就是一百里路一天运粮的办法。

再说说那些从江淮流域逃难来的百姓,安东、海宁、沭阳、赣榆这些州县都荒废了,壮年男子都当兵去了,老弱病残的无家可归,应该设立个军民防御司,选些有能力、能管事的军官来负责,把这些百姓登记造册,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地方居住。这样一来,就能训练军队、储备粮食,一边耕田一边打仗,既能保全山东这块稳固的土地,又能抵御淮海地区那些来去无踪的敌人,到那时,收复失地才有希望。

十七年前,毛贵这伙人攻占了益都、般阳等地,朝廷下令让枢密院知事卜兰奚和抟霄一起去讨伐他们。结果济南又告急了,抟霄就带兵去救援济南。

敌人从南山杀来攻打济南,远远望去,两座山都被映红了,全是敌人。抟霄在城里按兵不动,先派几十个骑兵去试探一下敌人。敌人全部冲上来跟骑兵打,骑兵人少就撤退,退到山沟上,埋伏的兵马就突然杀出来,然后双方就打起来了,城里的兵也一起出城夹击,结果大获全胜,把敌人打得大败。

可是,般阳的贼寇又和泰安的匪徒勾结起来,翻过南山来袭击济南。抟霄把军队列阵在城墙上,就是不动手。敌人晚上偷袭南门,抟霄就只用弓箭和石头抵抗。等到天亮了,他悄悄打开东门,放兵出去袭击敌人的后方。天亮以后,城墙上的士兵都下来了,然后大开南门,里应外合,跟敌人展开决战,敌人被打败逃跑。 接着又追杀过去,一个敌人也没放过。 这下济南才算安定下来了。

朝廷就升抟霄为淮南行枢密院副使,兼任山东宣慰使都元帅,还赏赐给他上等酒、金腰带、纸币和好马,以表彰他的功劳。

可是,有些人嫉妒他的功劳,就在总兵太尉纽的该那里说他的坏话。朝廷就让抟霄按照之前的命令,继续和卜兰奚一起征讨益都。抟霄刚离开济南城,就说自己年纪大了,又生病了,请求让他的弟弟昂霄代替他统领军队,朝廷同意了。 朝廷任命昂霄为淮南行枢密院判官。没过多久,朝廷又下令让抟霄去守卫河间府的长芦。

十八年前,董抟霄带兵北上,还说:“我这一去,济南城肯定保不住了。”结果济南真的失守了。 那时候董抟霄的军队驻扎在南皮县的魏家庄,正巧有使者奉皇帝的旨意来任命他为河南行省右丞。他刚接受任命,毛贵(毛贵军)的军队就杀到了,营垒还没建好呢。 手下将领问董抟霄:“敌人打来了,怎么办?”董抟霄说:“我既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就应该为国捐躯!” 说完就拔出剑来督促士兵作战。

结果敌军突然冲到董抟霄面前,一把抓住他问:“你是什么人?”董抟霄大声回答:“我是董某!” 敌人一拥而上刺杀了他,奇怪的是,董抟霄身上没有流血,只见一股白气冲天而起。 同一天,他的弟弟董昂霄也战死了。 事后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追赠董抟霄为“宣忠守正保节功臣、荣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他为魏国公,谥号忠定;追赠董昂霄为“推诚孝节功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他为陇西郡侯,谥号忠毅。

董抟霄最初是靠读书做官起家的,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又凭借武力建功立业,他的才略远超常人,可惜当时朝廷没有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真是令人惋惜啊!

刘哈剌不花,祖上是江西人。他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完全一副古代侠客的样子。在燕赵地区住了好些年,后来当上了探马赤军户。

公元1352年,颍州和亳州闹起了农民起义,朝廷派泰不花担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大军去平叛。哈剌不花就写信给泰不花,提出了十条建议,里面详细地讲了军事策略和攻守方法。泰不花一看,高兴坏了,立刻把哈剌不花招到自己身边当幕僚。没多久,就把他提拔成左右司都事。

泰不花知道哈剌不花以前是探马赤,力气大,骑射技术好,就让他统领前八翼军,当先锋大将。哈剌不花执行命令严格,赏罚分明,士兵们都很愿意为他卖命,而且他打仗很厉害,每次都能取得胜利。

那时候,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在长葛被打败了,他收拾残兵败将,又驻扎在中牟。哈剌不花的大军在汴梁南面的彭子冈。这时,有个从长葛来的士兵说,总兵官答失八都鲁已经被起义军打败了,现在在中牟。哈剌不花说:“贼军既然取得了胜利,肯定还会再来进攻,我不能不去救援。”于是,他立刻整顿军队,准备出发。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飞马报信:四更天的时候,起义军从洧川渡过黄河,不知道要去哪里。哈剌不花说:“他们肯定要去袭击答失八都鲁的营地。我现在出发已经晚了,赶不及了,不如派精锐部队去截断贼军的归路,把他们全歼!”于是,他带领精兵慢行,天还没亮,就埋伏在贼军归来的路上。

果然,起义军袭击了答失八都鲁的营地,抢掠了很多辎重就往回撤。哈剌不花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起义军大败,全都被俘虏了。

当时,虽然答失八都鲁是平章政事,统领大军,但是哈剌不花的功劳和他不相上下。

十七年的时候,山东一个叫毛贵的土匪头子,带着他的喽啰们,从河间一路打到直沽,接着又攻打潡州,最后到了枣林。没过多久,他们又抢了柳林,眼瞅着就要打到京城附近了。当时主管军事的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了,北京城里的人民都吓坏了。朝里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建议皇帝带着皇宫的人往北边跑,躲避战乱;有的建议把首都迁到关中地区去。大家意见都不统一,只有左丞相太平坚决反对。

哈剌不花当时是枢密院的副院长,奉皇帝的命令带兵去抵抗毛贵,在柳林跟毛贵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毛贵的军队全都被打垮了,逃回济南去了,北京城这才安全下来。哈剌不花在这场战役里立了大功。后来,哈剌不花升官了,当上了河南行省的平章政事,最后在那里去世了。

一开始,哈剌不花和信州人倪晦(字孟晰)一起在泰不花手下当小官。倪晦知识渊博,擅长写文章,而且头脑灵活,反应快。泰不花非常信任他,对倪晦的话言听计从;而哈剌不花跟泰不花提建议的时候,很多都被泰不花否决了,所以哈剌不花心里一直对泰不花有怨气。后来泰不花出了事,逃到哈剌不花那里求救,但是哈剌不花并没有帮他,反而把泰不花绑起来送到了京城,害死了他。因此,很多人觉得哈剌不花这个人不太仗义。

王英,字邦杰,是山东益都人。他性格刚强果断,很有原则,力气大得惊人,而且擅长骑马射箭。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莒州翼千户。他和父亲都擅长使用双刀,人们都称他们为“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令他率领军队到南雄,讨伐丘大老的叛贼。当时六百多名叛贼突然袭击,王英与他们作战,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刘把东,俘虏了九十多人。

元贞元年,他跟随左丞董士选讨伐大山里的贼寇刘贵,并将其擒获。第二年,他又讨伐了永新、安福两州的贼寇,余下的叛贼也都停止了反抗。延祐二年,宁都发生了叛乱,行省命令王英率领各万户的军队前去讨伐。叛贼势力非常强大,但王英屡战屡胜,斩杀和俘获的叛贼不计其数,尸横遍野,河水都被堵塞了。行省平章李世安派遣王英到福建迎接江浙平章张闾率领的军队,在木麻坑擒获了叛贼蔡五九。他又追击叛贼到上虎嶂,遭遇了三千多名叛贼,将他们全部歼灭。至治元年,由于大臣的推荐,他被授予忠武校尉、益都淄莱万户府副千户的职位。天历元年,他又被授予宣武将军的称号。

至顺二年,行省命令王英招捕桂阳州的叛贼张思进等人,他们共有两千多人。王英到达后,凭借自己的威望,那些叛贼都纷纷请求投降。元统元年,他被授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的职位。至元三年,万安军的叛贼吴汝期等人作乱,聚集了三千多人。王英到达后,叛贼们都束手就擒。没过多久,李志甫在漳州起兵造反,刘虎仔在潮州也起兵造反,朝廷命令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前去讨伐。 当时叛乱刚发生时,王英已经退休了,平章政事伯撒里对他的僚属说:“这些虽然是小规模的叛乱,但如果不是刀王出马,恐怕不行。虽然他年纪大了,但一定可以用大义激励他。”于是派人去迎接他。王英说:“国家有难,我虽然老了,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他立刻上马,精神抖擞,迅速赶往战场。等到叛乱平定后,王英的功劳最大。

元朝至正年间,毛贵攻陷了益都。当时英时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他对儿子英弘说:“我们家世代蒙受皇恩,享受着优厚的官职和俸禄,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现在我年纪大了,就算不能再上战场为天子效力,也不能吃敌人的粮食苟活于世啊!” 他好几天滴水未进,最终饿死了。

毛贵听说后,派人准备棺材和寿衣为他下葬。 准备下葬的时候,发现英时的尸体怎么也抬不动。 英弘就焚香祈祷说:“公子弘请求父亲您回到祖坟安葬。” 祈祷完毕,英时的尸体竟然自己坐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和当地官府向朝廷请求给予英时抚恤,有人说:“他不吃敌人的粮食,饿死在芹泉,有伯夷、叔齐的高尚气节,是做臣子的清廉典范啊!”芹泉是地名,也是英时居住的地方。

石抹宜孙,字申之。他的祖先是辽国迪烈部的族人。他的五世祖叫也先,曾侍奉太祖皇帝做御史大夫,他的事迹已经记载在史书上了。也先的曾孙叫石抹继祖,字伯善,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做了沿海副万户。 一开始,他带领沿海军队驻守台州,到了皇庆元年,又调到婺州和处州驻守。他管教军队很严格,平定了宁都的盗寇,立下了战功;而且他很精明,善于治理政务,尤其对盐务政策很有研究,很多措施都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他的学问基础是经学,但同时也通晓法家、纵横家、天文、地理、算术、方技、佛教和道教的学说,在士大夫阶层中享有盛名。石抹宜孙就是他的儿子。

宜孙这孩子聪明伶俐,特别喜欢学习,读书非常广泛,尤其擅长写诗。他曾经靠他哥哥厚孙的荫庇,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沿海的副万户,在处州当官。等他哥哥长大了,他就把官职让给了哥哥,自己退回台州老家。到了至正十一年,方国珍在海上起兵造反,浙江行省就派宜孙去温州担任守将,宜孙立刻就去了。那一年,闽地的海盗又攻打处州,行省又派宜孙带兵去平叛。因为立了功,他升任了浙江东部宣慰副使,在台州办公。没过多久,处州所属的各县山贼又都造反了,行省又派宜孙去讨伐。宜孙到了之后,就赶紧修筑处州城,做好了防御敌人的准备。

至正十七年,浙江行省左丞相达识铁睦迩奉旨提升宜孙为行枢密院判官,让他总管处州军务,并在处州设立分院办公。他还任命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基当他的经历,萧山县尹苏友龙当照磨,宜孙自己又聘请了当地人胡深、叶琛、章溢做军事参谋。处州地处山区,山谷纵横交错,盗贼依托险要地势,经常出来作乱,很难治理。宜孙采纳了刘基等人的计策,有的用兵力强攻,有的用计谋诱降,没多久,就把盗贼全部消灭干净了。后来,他又升任了同佥行枢密院事。

那时候,天下大乱,各地守将都各自为政,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盘。所以在浙江东部,就数宜孙在处州和迈里古思在绍兴最有名望了。

十二月,明朝军队攻下了兰溪,眼瞅着就要打到婺州了,而石抹宜孙的母亲当时就在婺州城里。石抹宜孙哭着说:“忠义没有比君臣和父子亲情更重要的了!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去尽职,那就是没有君主;母亲有难却不去救援,那就是没有亲情。没有君主,没有亲情,我还怎么在这个世上立足呢!” 于是,他立刻派胡深等人带着几万民兵去增援,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殿后。军队到了婺州,刚和明军交战就打败了,只好退回来。 这时候,经略使李国凤到了浙江东部,皇上特批任命石抹宜孙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官阶是中奉大夫。

第二年,明军攻入了处州,石抹宜孙带着几十个骑兵逃到了福建境内,想图谋报复,但到了地方一看,人心涣散,根本没法再干了。他叹息道:“处州,是我一直守护的地方啊!现在我的力量已经耗尽了,无处可去,不如回到处州境内,死了也做个处州的鬼吧!” 于是他返回处州,到了庆元县,结果被叛军杀害了。 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推诚宣力效节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上柱国,追封越国公,谥号忠愍。

迈里古思,是宁夏人,字善卿。至正十四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当时苗军主将杨完者在杭州,他放纵军队抢劫,谁也不敢管,老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一些苗军士兵跑到绍兴城里强行抢夺人马,迈里古思抓住了几个,当场斩杀了他们。苗军这才害怕了,不敢再到绍兴地界来作乱。迈里古思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 江南行台迁到绍兴后,命令迈里古思担任行台镇抚,他就大力招募民兵,加强防御。

处州的山贼烧杀抢掠,把婺州的永康、东阳都给祸害了。迈里古思带兵去讨伐,还跟石抹宜孙约定好时间,前后夹击山贼的老巢,最终把山贼平定了。 后来,他被提升为江东廉访司经历,仍然留在绍兴,用军队保护行台。当时浙江东部和西部的很多州县都破败不堪,只有迈里古思守护的绍兴安然无恙,百姓都把他当作父母一样爱戴。江浙行省的官员就奉旨任命他为行枢密院判官,在绍兴设立分院办公。

方国珍派兵攻打绍兴附近的县城,迈里古思说:“国珍本来就是海盗,现在投降了,当了大官,又来祸害咱们老百姓,这成什么话!”他打算带兵去讨伐。先派部将黄中去攻打上虞,黄中回来后,请求增兵。

那时候朝廷正依赖方国珍,用他的船运送粮食,而且御史大夫拜住哥跟方国珍私下里收受贿赂,关系非常好,他很生气迈里古思擅自起兵,担心会出乱子,就派人把迈里古思叫到自己家里,商量事情。迈里古思去了之后,拜住哥就命令手下用铁锤把他打死了,砍下头扔进厕所里。城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管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

黄中于是率领他的军队报仇,把拜住哥全家老小和台府的官员、幕僚都杀光了,唯独留下拜住哥没杀,去告诉张士诚。张士诚就派他的将领带兵驻守绍兴。拜住哥后来升迁为行宣政院使,监察御史真童上奏说:“拜住哥暗中害死朝廷大将,差点酿成大乱,不守法也不忠诚,罪大恶极!应该按照法律处置,严惩不贷!”于是朝廷下令削去拜住哥的官职,把他发配到潮州,迈里古思的冤屈才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