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这哥们儿叫忙哥撒儿,是察哈札剌儿氏的。他曾祖父叫赤老温恺赤,祖父叫搠阿,父亲叫那海,这三代人都跟着成吉思汗立过功。
等到成吉思汗当上皇帝,年纪还小,手下很多人都叛变了,跑了。可搠阿老爷子愣是没走。成吉思汗的弟弟槊只哈撒儿还偷偷地想把搠阿老爷子也拉走,搠阿老爷子还是没答应。搠阿老爷子骑马射箭那叫一个厉害,成吉思汗特别喜欢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默尔杰”,翻译过来就是“特别会射箭的人”。
有一次,成吉思汗跟敌人遭遇了,正要打仗呢,突然飞来两只野鸭子。成吉思汗让搠阿老爷子射下来。还问他:“射公的还是母的?”成吉思汗说:“射公的。”搠阿老爷子一箭就把公鸭子射下来了。敌人一看这情况,吓坏了,说:“这射箭技术这么高超,连飞鸟都逃不掉,何况是我们呢!”吓得扭头就跑了,连仗都没打。
有一次打乃蛮,敌人带着精锐部队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搠阿老爷子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敌人就停下了。过了一会儿,敌人又冲过来,搠阿老爷子还是不动,敌人开始怀疑,害怕了,不敢再上前了。
再后来,成吉思汗去打蔑里吉,结果军队被打败了,溃不成军。搠阿老爷子和他弟弟拼死保护成吉思汗。这时,兀良罕哲里马赶来支援,敌人这才撤退。那海跟着成吉思汗,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从来不说一句怨言。成吉思汗很欣赏他的忠诚,又考虑到他家的功劳,就下令封他为怀州、洛阳的官员,赏赐田地一百七十五户。
忙哥撒儿这哥们儿,特别尊敬睿宗皇帝,做事也特别认真。有一回跟着睿宗去攻打凤翔,第一个立了大功。后来定宗皇帝给他升了官,当了个断事官,他办事公正,能力也很强。宪宗皇帝还在藩邸的时候,就非常了解他。
后来跟着宪宗去征讨斡罗思、阿速、钦察这些部族,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打胜仗后,分发缴获来的宝贝给将士们,他自己却什么也不要。宪宗皇帝因此更加器重他,让他管理藩邸的百姓。有时候出去打猎,他都能管好军队,纪律井然有序。即使是太后和妃嫔们犯了一点小错,他也敢直言不讳,所以藩邸里的人都非常敬重他,也怕他。
后来,宪宗把他提拔成断事官的头儿,这个官职比三公还要高,就像汉朝的大将军一样。忙哥撒儿正式上任那天,出了帐篷,坐在熊皮坐垫上,斜靠着,他的下属,四五十个人就坐在他旁边。忙哥撒儿问大家:“皇上让我当这个大官,各位说说,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这个官?” 大家都沉默不语。他又问了一遍,这时有个叫夏人和斡的,坐在比较低的位置,站出来说:“这个断事官的道理,就像杀羊一样,割肩膀的时候不能伤到脊椎骨,关键在于公平公正。”
忙哥撒儿一听,立刻起身走进了帐篷。大家都不明白他这是干嘛,都觉得夏人和斡说错话了。结果忙哥撒儿进去后,却跟皇帝说夏人和斡说得对。皇帝就叫来夏人和斡,让他走几步,说:“这是个可用之才啊!” 夏人和斡因此出了名。
定宗皇帝驾崩了,宗王八都罕召集所有宗亲开会,商议立谁为新皇帝。畏兀八剌说:“失烈门是皇孙,应该立他为帝。再说,先帝曾经说过,他可以治理天下。”其他的大臣谁也不敢说话。只有忙哥撒儿站出来说:“你说的确实没错,但是当初先皇后立定宗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八都罕也是遵照先帝遗言行事啊!要是还有谁有不同意见,我这就把他杀了!”大家一听这话,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八都罕就拥立宪宗为帝。
宪宗小时候,太宗皇帝就非常看重他。有一次出巡,刮起了大风,进了帐篷后,太宗让宪宗坐在自己膝盖上,抚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将来可以治理天下。”另一次,太宗用小牛犊去试探豹子的反应,当时还是孩子的失烈门(宪宗)说:“用小牛犊去试探豹子,那小牛犊以后怎么养活呢?”太宗觉得他很有仁慈之心,又说:“这孩子将来可以治理天下。”后来太宗驾崩,六皇后摄政,最终立了定宗。所以现在,畏兀八剌和忙哥撒儿都拿以前太宗皇帝说过的话来说事。
宪宗登基后,察哈台的儿子和按赤台等人密谋造反,他们把武器藏在挖空的马车车辕里想偷偷运进宫,结果车辕坏了,武器露了出来,薛杰发现了这件事,赶紧向皇帝禀报。忙哥撒儿立刻带兵去迎战。按赤台没想到事情败露得这么快,仓促应战,结果全军覆没,都被抓住了。宪宗亲自审查犯人,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审理。忙哥撒儿把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杀掉了。皇帝因为忙哥撒儿执法严明,毫不徇私,对他更加信任,权力也越来越大。有人该受处罚了,忙哥撒儿就依法处置,然后才向皇帝禀报,皇帝总是准奏。有时皇帝还没起床,忙哥撒儿就来奏事,到了帐篷前,就敲击箭筒,皇帝问他什么事,他就直接奏报,皇帝还会赏赐他帐篷里的大扇子。可见皇帝对他的宠信到了何种地步。
癸丑年冬天,忙哥撒儿因喝酒过度而死。皇帝觉得忙哥撒儿当权时杀的人太多了,于是谣言四起,皇帝就下诏书给他的儿子,诏书的大概意思是:
话说你家祖上,你高祖赤老温恺赤和你祖搠阿,都为我成吉思汗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我皇祖可是重重褒奖过的。你父亲忙哥撒儿,从小就侍奉我太宗皇帝,日夜忠诚勤勉,从没犯过错。从我皇考时期,他就四处奔波,一直到侍奉皇妣和我兄弟,也都从没犯过错。在我讨伐斡罗思、阿速、稳儿别里钦察这些地方的时候,他更是立下了大功:渡大河,造方舟,开山修路,攻城野战,功劳比其他将领都多。我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赏赐给各位将领,可他却退却了,一点都不贪图私利。我听从了他的建议,修订国家法令,治理田地,安定国家,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忠心耿耿,即使是他自己的亲戚,或者我的嫔妃,只要稍有差错,他都会毫不留情地禀报,从没有徇私舞弊。所以,我皇妣,还有我的兄弟姐妹,都非常依赖他。朝中的老臣、宿卫的老人,也都对他敬畏有加。我鉴于他的勤劳,封他为札鲁忽赤,让他管理我皇考留下的百姓,秉公执法,明辨是非,审理案件,谨慎对待百姓,成为了我的左右手,大家都服服帖帖的,我很安心。
后来,察哈台阿哈的孙子,太宗的子孙定宗、阔出的儿子,以及他们的百姓,起了异心。幸好老天保佑,当时有个叫克薛杰的人向我报告了此事。你父亲率领大军,平息叛乱,赤台等人阴谋被挫败,都被抓了起来。我将有罪的人抓起来审问,你父亲秉公执法,该判刑的判刑,该赦免的赦免,都依法办事。他又负责审理也速、不里这两个案子,也都依法办事,处理得非常公正。
哎,脱欢啊,脱儿赤啊,从朕用上你们父亲开始,朕就秉公执法,从不偏袒,你们兄弟亲戚,也都受到了法律的约束。现在很多人都在背后抱怨,说“你们也要完蛋吗?”,好像对你们心存不满。但人即使死了,朕也会像对待活着的人一样优待他们。所以朕好好教导你们,你们一定要明白朕的话,这样才能有好福气,不明白的话,就会有祸患。只有上天和君主,才能决定人的祸福;只有上天和君主,才值得敬畏。你们要立身端正,行为正直,这是你们的福气;反之,就别想了。如果能按照朕说的去做,就能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别人也就不敢算计你们了;如果不听朕的,别人就会仇恨你们、监视你们、算计你们。那些怨恨你父亲的人,一定会说“你们父子俩都是一样的”,到那时,你们就危险了。你们要认真琢磨朕说的话,仔细领会,不然,你们会有麻烦;如果能认真领会,别人就会敬畏你们,没人敢算计、监视、怠慢或怨恨你们了。还有,你们的母亲和妻子,如果说了什么挑拨离间、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话,千万别听,这样就完美了。
至顺四年,追封忙哥撒儿为兖国公。他生了四个儿子:老大脱欢,老二脱儿赤,老三也先帖木尔,老四帖木儿不花。脱欢当上了万户,可惜没有儿子。脱儿赤的儿子明礼帖木儿,官做到翰林学士承旨,还因为在征讨乃颜的战役中立了功。明礼帖木儿的儿子叫咬住,咬住的儿子叫也先,官至延徽寺卿。也先帖木儿的儿子叫哈剌合孙。帖木儿不花的儿子有三个:塔术纳、哈里哈孙、伯答沙。
伯答沙小时候就进宫当侍卫了,那时候还是个小娃娃。他先后侍奉过成宗皇帝和武宗皇帝,从光禄少卿一路升迁,做到同知宣徽院事,后来又升任银青光禄大夫、宣徽院使,还被遥授左丞相的高位。武宗皇帝驾崩后,他护送着皇上的梓宫到北方安葬,并在山陵守孝三年才回朝。
仁宗皇帝登基后,对他更加器重。延祐二年,伯答沙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那时候正是太平盛世,朝廷清明,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上安安稳稳地处理政务,老百姓也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那真是一个非常太平的时代,大家都说这是盛世。仁宗皇帝去世后,帖木迭儿掌权,伯答沙被改任集贤大学士,还兼任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没过多久,大宗正札鲁忽赤被派去北方镇守边疆,他也以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管理地方,边境百姓都安居乐业。泰定年间,伯答沙回到朝廷,官职又升为太保。后来倒剌沙在 上都起兵造反,军队溃败,伯答沙带着皇帝的印玺和玉带赶回朝中报告,文宗皇帝非常赏识他。于是,伯答沙被封为太傅,继续辅佐札鲁忽赤。至顺三年,伯答沙去世了。
伯答沙为人清廉谨慎,待人宽厚,大家都称他为长者。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丧葬费用都拿不出来,大家都感叹他的清廉。朝廷下旨追赠他为“推忠佐理正德秉义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并追封他为威平王。
他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马马的斤,老二叫泼皮,老三叫八郎。八郎很小就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咬契氏二十岁就守寡了,一直没有改嫁,坚守贞节。八郎后来也做了大宗正府札鲁忽赤,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他能够取得成就,都是他母亲良好的教养的结果。
孟速思,是畏兀族人,世代居住在别失八里,那是古代北庭都护府的辖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本民族的所有文字。元太祖听说后,把他召到京城,一见面就非常高兴,说:“这孩子眼睛里闪着光芒,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然后就把孟速思交给元睿宗,让他负责管理显懿庄圣皇后封地的赋税。后来,他又在世祖还是藩王的时候侍奉他,每天都受到世祖的重用。
宪宗皇帝去世后,孟速思对世祖说:“皇位不能空置太久,太祖的嫡孙里,您最年长也最贤明,应该立刻登基称帝。”其他的诸王塔察儿、也孙哥、合丹等等,都赞同他的说法。世祖登基后,对他更加器重。南征的时候,他和近臣不只儿一起担任断事官。等到阿里不哥诸王叛乱,双方在漠北对峙时,不只儿起了二心,孟速思察觉到了,就上奏朝廷,把不只儿调到中都,并且亲自押送他过去,皇帝认为他很忠诚。
皇上多次命令他招揽人才,凡是他推荐的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皇上还下诏书,要他和安童一起拜相,但他坚决推辞了。皇帝对安童以及丞相伯颜、御史大夫月鲁那演等人说:“孟速思真是个贤才啊,在他们那个民族里,这样的人真是少见!”孟速思为人刚正严厉,为人谨慎诚实。他长期在皇帝身边参与谋划,他的计策很少有人知道。至元四年,孟速思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皇帝非常悲伤,特地追谥他为“敏惠”。到了武宗时期,又追赠他为“推忠同德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都王,并将谥号改为“智敏”。他留下了九个儿子,很多都当上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