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位宽彻普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镇南王脱欢的儿子。泰定三年的时候,他被封为威顺王,镇守武昌,皇上还赏赐给他金印,拨给他五百名怯薛(元朝的侍卫),他自己又招募了一千名。他手下还设有王传官属,妥妥一个王公贵族配置。湖广行省每年都要供给他大量的钱粮衣物,具体来说,每年有三万石米,三万二千锭钱,每天还有专人负责王室成员的饮食起居,那叫一个享受!
文宗天历年间,皇上又赏赐宽彻普化金银各五十两,布匹三十匹,让他继续镇守湖广。可问题来了,这宽彻普化仗着自己是皇室宗亲,纵容手下那些怯薛和官员们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到了至元五年,太师伯颜假传圣旨,把他召到京城,然后直接把他贬官了。后来,脱脱当了宰相,查明宽彻普化其实是被冤枉的,就下令让他复职,继续去武昌镇守。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至正二年,湖北廉访司又上奏章告状,说宽彻普化仗着自己是皇室宗亲,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这次,皇上压根儿就没理他。
公元11年,徐寿辉造反,在蕲州和黄州起兵。宽彻普化带着他儿子别帖木儿和答帖木儿带兵到了金刚台,结果被寿辉的将领倪文俊打败了,别帖木儿还被抓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年,寿辉手下的将领邹普胜攻陷了武昌。宽彻普化和湖广行省平章和尚丢下城池跑了。朝廷下令收回宽彻普化的印信,并且处死了和尚。
到了公元13年,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收复了武昌和汉阳。宽彻普化又带着他的王子和本部兵马,多次出兵讨伐叛贼,立下了不少功劳。
公元14年,朝廷下令让宽彻普化重新镇守武昌,还给了他印信。公元16年,朝廷命令宽彻普化和宣让王帖木儿不花一起带兵去镇压怀庆那边的叛乱,还赏赐他们每人一块金锭、五块银锭、九匹布和二十锭钞票。没过多久,宽彻普化又回到了武昌。他命令他的儿子报恩奴、接待奴和佛家奴,带着四十多艘大船,水陆并进,去沔阳攻打徐寿辉的将领倪文俊,还把妃妾都带上了船。
军队到了汉川县的鸡鸣汊,水太浅,船搁浅了,走不动了。倪文俊用火船把他们的船都烧了,接待奴和佛家奴都死了,报恩奴也自杀了,妃妾都被俘虏了,宽彻普化只好逃到了陕西。
公元25年,侯伯颜答失护送着宽彻普化从云南出发,一路经过蜀地,边打边撤,到了成州。宽彻普化想进京,但是李思齐以收复蜀地为名义,拦住了他不让他走,让他在成州屯田,就这样把他给困住了。
他儿子,法号和尚,被封为义王,经常在顺帝身边侍奉,立下了不少功劳,皇帝出行都带着他。到了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带兵造反,攻打京城。后来和尚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但他却滥用职权,非常残暴。和尚心里很生气,觉得孛罗帖木儿根本没有君臣之礼,多次向皇帝告发他的罪行。
皇帝暗中授意和尚,让他和儒士徐士本一起密谋,联系了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帖古思不花、火你忽都、洪宝宝、黄哈剌八秃、龙从云等勇士,秘密计划刺杀孛罗帖木儿。皇帝约定事情成功后,放出系着铃铛的鸽子作为信号,而徐士本负责保管这只鸽子。第二年七月,孛罗帖木儿进宫奏事,走到延春阁李树下的时候,伯颜达儿从人群中冲出来,砍中了孛罗帖木儿的脑袋,上都马等人也一起冲上去,把他砍死了。详细情况可以参考《孛罗帖木儿传》。
到了至正二十八年,顺帝要逃往北方,下诏书让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让和尚辅佐他。等到京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和尚就先逃跑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帖木儿不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镇南王脱欢的第四个儿子。一开始,世祖的第九个儿子脱欢因为征讨安南没成功,一辈子都不被允许进宫见皇上,所以被封为镇南王,派驻扬州。脱欢死了以后,他儿子老章继承了镇南王的爵位。老章死了,弟弟脱不花又继承了镇南王。脱不花死后,他的儿子孛罗不花年纪还小,所以帖木儿不花就继承了镇南王的爵位。
元文宗天历年间,皇上赏赐帖木儿不花黄金五十两、白银五十两、布匹三十匹。过了两年,孛罗不花长大了,帖木儿不花主动请求把自己的爵位还给孛罗不花。朝廷觉得他很谦让,就改封他为宣让王,给了他金印,把他调到庐州。元顺帝至元元年,朝廷拨给庐州、饶州一百顷的牧场给他。两年后,又赏赐他四千锭的买房钱,还命令他王府的官员在所有官员的排序中排在靠前的位置。五年后,伯彦专权,假传圣旨贬了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直到脱脱当了宰相,才跟皇上说明这两个人都是无辜的,皇上才下令恢复他们的爵位。
至正十二年,庐州境内发生了叛乱,淮西廉访使陈思谦对帖木儿不花说:“王爷您是皇室宗亲,镇守淮河地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而且您府里官兵和士兵很多,肯定有能冲锋陷阵的人,您得想想办法啊!”帖木儿不花听了这话,恍然大悟,说:“这是我的责任!”马上就命令自己手下的军队和诸王乞塔歹等人分头去打贼,抓住了贼首,庐州境内就平定了。皇上听说后,赏赐了他金带、银票,奖励他的功劳。
十六年,皇上命令帖木儿不花和宽彻普化带兵去镇压怀庆路的叛乱,又赏赐他们金银各一锭、布匹九匹、钞票二十锭。后来汝州、颍州的贼寇渡过淮河南下,帖木儿不花又根据情况,调动芍陂的军队抵抗。等庐州失守后,他就带着家人北上,留在京城。二十七年,他被晋封为淮王,赐予金印,还设立了王傅等官职。二十八年,明朝军队逼近京城,顺帝北逃,皇上诏令帖木儿不花监国,并任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辅佐他。没过多久,城破了,帖木儿不花战死了,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