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挺,字继先,是朵鲁别族人,他家祖上从曾祖父开始就住在安肃州。他父亲和上拔都鲁,在元太宗、元宪宗时期立下不少战功,官至河东行省五路军民万户。郝天挺为人英俊爽朗,刚正不阿,很有才干,曾经师从元好问学习。因为他父亲是功臣,元世祖皇帝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仪表谈吐,下旨说:应该让他参与政事,让他负责文书工作,并在东宫侍卫。元裕宗皇帝对他也很器重。
后来,朝廷在云南建省,需要选拔官员,郝天挺就被任命为云南行尚书省参议,不久升任参知政事,之后又升任陕西汉中道廉访使。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吏部尚书,接着又任命他为陕西行御史台中丞,之后又升迁为四川行省参政和江浙行省左丞,但他都没有赴任。后来他被任命为中书左丞,在与宰相议事时,如果意见不合,他就直接当面批评。有一次,他上奏朝廷的事务,陈述得清晰明白,皇帝特赐他黄金百两,但他没有接受。皇帝说:“我不是为了赏赐你,只是表彰你敢于直言。”
元成宗皇帝驾崩后,元仁宗皇帝奉太后之命,平定了这场大乱。等到元武宗皇帝从朔方回来,重新掌握了大权,在制定国策的关键时刻,郝天挺也出了不少力。元仁宗皇帝即位后,召集了郝天挺、少保张闾等十位老臣,共同商议国家大事,改革尚书省的弊政,最终成就了皇庆年间的盛世。之后,他又被外放为江西、河南二省右丞,后来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御史中丞。他上任后,首先向皇帝陈述了整顿吏治的重要性,他用打猎作比喻说:“御史的职责在于打击奸邪,就像鹰一样,抓捕猎物,弱小的猎物容易捕捉,但强壮的猎物,就必须借助人力。否则,不仅会失去之前抓到的猎物,还可能会有伤到鹰的危险。”皇帝很欣赏他的话,他出来后,朝廷官员都向他表示祝贺,社会风气为之一振。他又上书朝廷陈述了七件事:珍惜名声爵位、抑制浮夸浪费、停止摊派田赋、延长官员任期、表彰好事、奖励农业生产、培养人才,皇帝下令中书省执行这些措施。不久,他又被外放,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当时河南王卜怜吉歹担任丞相,对郝天挺非常尊重,把他当成老师一样看待,因此河南的政务得以顺利推行。
天挺在皇庆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柱国等官职,追封为冀国公,谥号文定。他生前曾经编写过《云南实录》五卷,还注释过唐人的《鼓吹集》十卷,这些著作都流传于世。
他的儿子叫佑,字君辅,小名朵鲁别台。他最初是担任宿卫的官职,后来在仁宗时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因为为人廉洁正直而闻名,深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之后,他又升迁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后来又担任陕西行御史台侍御史。
张孔孙,字梦符,他的祖先来自辽国的乌若部,后来被金人征服,于是迁居到隆安。他父亲叫之纯,是东平万户府的参议,曾经梦见自己去孔庙祭拜,得到孔子赐予的嘉果,不久之后张孔孙就出生了。因此,他的父亲就向衍圣公请求赐名,于是有了现在的名字。张孔孙长大后,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而闻名,被聘为万户府的议事官。万户严忠范的哥哥是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也曾聘请他,但是因为张孔孙的母亲年老,所以他没去。
汴梁城破之后,很多太常乐师流落到东平。原来的乐章大多丢失了,只剩下登歌一章。元世祖在还是藩王的时候,曾经召集乐师到日月山观看这支乐舞。后来,徐世隆向皇帝奏请,应该增加宫县和文武两支舞蹈,以备重大典礼之用。于是,皇帝任命徐世隆为太常卿,而张孔孙则以奉礼郎的身份担任他的副手,负责管理乐师,训练乐舞,最终将完善后的乐舞献给朝廷。
廉希宪执政时,聘请张孔孙担任幕僚。安童担任宰相后,更加器重他,授予他户部员外郎的官职,之后又外放担任南京总管府判官。当时朝廷正准备攻打襄樊,急需兵力,张孔孙认为:“现在因为越境私贩而被判罪的人,动辄成千上万,应该开设自新的途径,让他们能够通过参战来赎罪。”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被任命为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佥事,不久又升迁为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他在巴陵巡视时,发现有三百多名囚犯,因为愤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就掘开了他的坟墓并烧了他的家,导致三人被烧死。当地官府以图财杀人罪名来定罪,张孔孙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为他们减轻了罪责。之后,他又升迁为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任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不久被任命为侍御史,代理御史台事务。
公元1285年,安童又当上了宰相,他跟皇帝说:“阿合马专权十年,那些巴结他的人,都升官发财,占据要职;只有刘宣和张孔孙两个人,一直安分守己,始终如一。”于是,安童就提拔刘宣做了吏部尚书,张孔孙做了礼部侍郎。没多久,张孔孙又升任礼部尚书,接着又升任燕南提刑按察使。
公元1290年,提刑按察司改名叫肃政廉访司,张孔孙仍然担任使职,到任大名府后,他把没收的赃款买了五千斛粮食赈济饥民。后来,他被任命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佥事。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大名路总管,兼任府尹,并且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有人把三百多里的旧河堤献给了太后,张孔孙马上上奏章,说应该把河堤全部还给老百姓,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接着,张孔孙被提升为淮东道肃政廉访司使,他在审理盐场案件时,发现民尹执中的兄弟被诬陷成强盗,于是为他们平反昭雪。后来,张孔孙被召回朝廷,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参与商议中书省的事务。丞相完泽去世后,张孔孙和陈天祥一起上书推荐和礼、霍孙担任宰相。
话说,有一天地震了,皇帝就问大臣们怎么才能避免灾难。孔子的后代,孔某人,就提出了八个建议,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别老是跟蛮夷小国打仗;那些滥竽充数的官员,别再重用他们了;赏罚要分明,不能老是赦免;那些贿赂和买卖珍宝的事,必须严厉禁止;供奉佛像没啥用,别再浪费钱了;上上下下都得节俭,不能铺张浪费;官吏太多,得精简机构;太庙里的神主牌位,祭祀不能马虎。皇帝觉得他说的都对,很高兴,赏了他五千贯钱。
孔某人又上书建议:那些七十岁退休的官员,应该再给他们安排个官职;那些因为父母去世而守孝的官员,守孝期满后应该马上复职;那些滥竽充数的禁卫军,必须清除;州郡官员必须精挑细选;那些长期担任达鲁花赤的官员,应该考虑提拔;还要增加官员的俸禄;修缮京城的庙宇和学校,招收国子监学生,拨款给曲阜孔庙安排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宰相的职位应该让儒生参与,不能只用文官;以前那些丞相安童、伯颜、和礼霍孙和廉希宪等等,都应该追赠谥号。过了一段时间,孔某人请求退休回家,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让他退休,集贤大学士的职位依旧保留。大德十一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孔某人本来就以文学著称,而且擅长弹琴,还会画山水竹石,骑射技术更是精湛。他当官后,那些正直的言论和好的建议,都让人印象深刻,大家都很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