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年间和仁寿年间的时候,王劭写了一部八十卷的《隋书》,按照类别整理,划分了章节。但是,像正史里常见的纪传体(也就是按时间和人物列传的形式)却没写。
唐朝武德五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建议修撰《五代史》(五代指的是梁、陈、齐、周、隋五个朝代)。当年十二月,皇帝下令让中书令封德彝和舍人颜师古修撰《隋史》,干了好几年,没完成就停了。
贞观三年,皇帝又下令让秘书监魏徵修撰《隋史》,左仆射房乔负责监督。魏徵又建议在中书省设立一个秘书内省,让前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著作郎许敬宗一起写《隋史》。魏徵总负责,修改了不少地方,力求简洁准确。书里的序言和论述都是魏徵写的。最后写成了五本帝王本纪和五十篇列传。贞观十年正月壬子日,魏徵他们把书呈献给皇帝。
贞观十五年,皇帝又下令让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一起修撰《五代史志》,一共十志三十卷。显庆元年五月己卯日,太尉长孙无忌他们把书呈献给皇帝,皇帝下令把书收藏在秘阁。后来又把这本书编入《隋书》里,但实际上是分开存放的,也叫它《五代史志》。
(这里有些说法不一致:魏徵的传记里说,贞观七年他当了侍中,贞观十年《五代史》完成,他被加封为光禄大夫,晋封郑国公。后来他请求退休,被封为特进。现在很多版本都说是特进。但是《经籍志》里只说他是侍中、郑国公魏徵写的。长孙无忌的传记里说,永徽三年才受命监修,这让人怀疑是不是在之前就已经修好了,长孙无忌只是把成书上交。现在纪传体版本署名魏徵,志书版本署名长孙无忌,这是根据大多数版本来的。纪传体版本也有人说是太子少师许敬宗写的。但是《许敬宗传》里说,贞观八年他当了著作郎,参与修撰国史,后来升任中书舍人。贞观十年,他被外放洪州当司马。龙朔三年才当上太子少师。这和书里记载的年月和官职对不上,可能是后人改的。房乔、于志宁一开始都受命参与修撰。李延寿的传记里说,他奉命和著作佐郎敬播一起修撰《五代史志》。李延寿贞观三年和颜师古一起被命令修撰《隋史》,当年因为家里有丧事就辞职了。现在很多版本里都没有房乔等人的名字。《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这三志都是李淳风一个人写的。《五行志》的序言,很多版本说是褚遂良写的,但是他的传记里没记载这事儿,估计只是写了个序言,所以这里就不写他的名字了。)
宋朝天圣二年五月十一日,御药供奉蓝元用奉旨,拿着宫里的一部《隋书》交给崇文院。六月五日,皇帝下令派官员校对(当时命令臣绶、臣烨负责督办,右正言、直史馆张观等人负责校对。张观后来当了度支判官,就换黄鉴代替他),然后刻印出版。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爹是周朝的朔州刺史。段达在周朝的时候,才三岁,就继承了襄垣县公的爵位。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须,骑射都很厉害。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让段达当大都督,带着亲信部队,经常跟在高祖身边。高祖当皇帝后,段达被任命为左直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他们造反的时候,段达率领一万兵马,打下了定方、滁州两地,皇帝赏了他一千匹绢,还把他升为仪同。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被加封为开府,赏赐了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当上了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期,因为以前在皇宫当差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
他参加过征讨吐谷浑的战争,后来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皇帝征讨辽东的时候,百姓被征发劳役,苦不堪言,平原的祁孝德、清河的张金称等人就聚集起很多人当了土匪,攻破了不少城池,地方官根本抵抗不住。皇帝就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损失惨重。那些土匪都看不起他,叫他“段姥”。后来,他用了鄃县令杨善会的计策,再次跟土匪作战,才取得了胜利。回到京城后,因为公事被免职了。
第二年,皇帝又去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高阳的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人,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烧杀抢掠。段达率领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们。当时盗贼很多,官兵作战也很激烈,段达不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谨慎地防守,囤积粮草,很少取得战功,当时的人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皇帝去了江都宫,让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了洛口,派兵攻打洛阳城下,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领禁军出城抵抗,还立了一些功劳,被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击败后,李密又进兵占据了北芒,打到了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带兵抵抗。段达看到贼兵就逃跑,被李密抓住机会,军队大败,韦津战死。从此贼兵势力越来越大。
等到皇帝在江都去世后,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想杀王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充,还暗中帮助他。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充处置,王充很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尊重。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说越王杨侗给王充加九锡,准备禅让。王充称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这件事被处死,妻儿家产都被抄没。
史官说啊,那些本来资质平庸的人,却因为蒙受皇恩,世代得利,而王充这种见识短浅、器量狭小的人,却因为赶上了好时候,都得到了提拔重用,享受的待遇甚至超过了老臣。等到国家快要崩溃的时候,他们却不能尽心尽力报效国家,反而趁火打劫,图谋不轨,带头造反,成为乱臣贼子的阶梯,彻底破坏了国家的根本,甚至还毁掉了自己的官帽和朝服。
有些人亲自带兵造反,有些人则暗中下毒,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简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乱臣贼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掉,那些卑鄙丑恶的家伙,也接二连三地被诛灭,这才平息了忠义之士的怒火,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哎,做臣子的啊,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王充,字行满,本来是西域人。他爷爷叫支颓(此处保留原文),后来搬到新丰住。爷爷死后,他奶奶守寡,跟仪同王粲私通,生下了王充的父亲王琼,王粲后来就把王琼的母亲娶回家做小老婆。王充他爹小时候是个孤儿,跟着他妈嫁给了王粲,王粲很疼爱他,还让他跟着自己姓王,后来官做到怀州和汴州的长史。
王充这个人啊,长得头发卷曲,声音像豺狼一样粗犷,为人阴险狡诈,多算计。他私下里读了不少书,尤其喜欢兵法,还懂一些占卜算命之类的玩意儿,不过他从来不跟别人说。隋文帝开皇年间,他当上了左翊卫,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又做了兵部员外郎。他很擅长写奏章,对法律也很熟悉,但其实他这个人啊,文墨方面,心里头总盘算着高低得失。要是有人反驳他,他就巧舌如簧地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气势汹汹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理亏,却也没办法把他驳倒,大家都说他口才好,辩论厉害。
隋炀帝当政的时候,王充一路升迁,做到江都郡丞。当时隋炀帝经常去江都,王充特别会察言观色,拍马屁,逢迎皇帝,每次进宫汇报工作,皇帝都很高兴。后来他又兼任江都宫监,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池台,还偷偷地把远方进贡的珍宝献给皇帝,以此讨好皇帝,所以跟皇帝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公元612年,隋朝开始乱套了,杨玄感这个人啊,特别会来事儿,对宫里的人特别殷勤,对那些有本事的人也特别客气,暗地里拉拢了一大批人才,收买了不少人心。江淮地区的人本来就比较彪悍,加上当时盗贼四起,很多人犯了法,关进监狱等着受罚。可杨玄感呢,他都用不正当的手段把他们放了,以此来结交私人恩情。
后来杨玄感造反了,江南的朱燮和管崇也跟着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手下竟然有十多万人!皇上派了吐万绪和鱼俱罗去讨伐,结果都没成功。杨玄感就招募了江都一万多人,几次战斗都打赢了。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归于手下,战利品也全部赏给士兵,自己一点儿好处也不拿。所以大家都很愿意为他卖命,他也就立下了不少战功。
到了公元614年,齐郡有个贼头子叫孟让,从长白山带兵到处抢劫,打到了盱眙,手下也有十多万人。杨玄感带兵去抵抗,故意装出一副弱势的样子,在都梁山设了五个营垒,跟孟让僵持着,故意不打。等孟让放松警惕了,他就突然出兵猛攻,打了个大胜仗,乘胜追击,把孟让的队伍全歼了,孟让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这一仗,斩首一万人,缴获的牲畜、军资更是数不胜数。皇上看到杨玄感有将帅的才能和谋略,这才开始让他带兵,去剿灭那些小股盗贼,他到哪儿,哪儿就太平了。不过,他这个人啊,性格虚伪,装出一副做好人的样子,总是很努力很辛苦,就是为了博个好名声。
公元615年,突厥人包围了皇上在雁门的行宫。杨玄感把江都所有能用的兵都派去救援了。到了军营,他故意弄得又脏又臭,还哭个不停,日夜不脱盔甲,就睡在草地上。皇上听说后,觉得他很忠心,对他更加信任了。
十二年后,他升迁到江都当了地方长官。那时候,有个叫厌次的人,假装谦虚,其实是个盗匪,手下有十多万兵马,盘踞在豆子(地名)一带。他带兵去打,把厌次给杀了,吓得其他盗匪都老实了。后来他又去打卢明月,在南阳打败了他,斩首几万人,俘虏更是数不胜数。 回到江都后,皇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酒杯赏赐他。
他知道皇帝喜欢美女,就说江淮地区有很多漂亮姑娘,还主动表示愿意帮皇帝充实后宫,只是这些姑娘没机会进宫。皇帝一听更高兴了,就偷偷地让他去挑选美女,只要长得漂亮符合标准的,就用国库的钱和本来要进京的贡品当聘礼把她们娶进宫。这花费的钱财多得数不清,账面上就写着“奉旨另行支出”,根本不写具体数目。要是皇帝看中的,就重重赏赐他;即使皇帝没看中的,他也赏赐一些东西。后来,他用船把这些女子送往东京,结果路上土匪四起,负责押送的使者们受尽苦头,甚至有十几个船队在淮河泗水一带沉船,人也都溺死了。有人想把这事捅出来,但他都给压下去了,又赶紧找人补充,继续进贡。从此以后,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后来李密攻破了兴洛仓,兵临东都城下,朝廷军队几次交战都败退了。光禄大夫裴仁基竟然在武牢投降了李密,皇帝非常生气,下令出兵讨伐李密。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为将军,在洛口抵挡李密。前后打了上百仗,胜负参半。后来他带兵渡过洛水,逼近兴洛仓。和李密打了一仗,结果大败,有上万士兵葬身河水。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士兵们渡过河水后,衣服都湿透了,在路上冻死的也有好几万人。等到了河阳,军队只剩下几千人了。他把自己关进监狱请罪,越王侗派人赦免了他,召他回都城。他重新招募散兵游勇,又聚集了一万多人,驻扎在含嘉城里,再也不敢出去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皇帝,窦建德就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一起拥立杨侗当皇帝。杨侗封窦建德当了吏部尚书,还封他为郑国公。后来杨侗采纳了元文都和卢楚的计策,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于是向杨侗称臣,又带兵去黎阳抵抗宇文化及,还派人来报捷。大家都挺高兴的,就窦建德一个人跟手下将领说:“元文都那帮人,都是些只会写写算算的文官。我看这情况,他们肯定会被李密抓住的。再说咱们军队跟李密打仗,杀了他不少父兄子弟,以前就杀了不少了,要是现在投降他,咱们这些人可就都没好果子吃了!”他这么说,就是想激怒手下的将领。
元文都知道了这事儿,吓得不轻,就跟卢楚他们商量,打算趁窦建德进宫的时候,埋伏兵士把他杀了。他们已经约好了日子,结果将军段达把这事儿告诉了窦建德,说是他的女婿张志告诉他的。窦建德当夜就带兵包围了皇宫,将军费曜、田世阇他们在东太阳门外跟窦建德的军队打了起来。费曜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就攻破城门冲进去了,皇甫无逸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窦建德抓住了卢楚,把他杀了。当时宫门还没打开,窦建德就让人敲门告诉杨侗说:“元文都他们想抓住皇帝投降李密,段达知道了这事儿告诉我。我不是想造反,我只是在杀那些造反的人!”
元文都听到变故后就进宫了,他带着杨侗去了乾阳殿,安排兵士保护他。他还让将领们登上城墙抵抗,结果军队打败了,元文都也被抓住了,然后被杀了。杨侗就下令打开城门让窦建德进来,窦建德就让人替换了原来的守卫,然后进去拜见杨侗,他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元文都他们太不像话了,互相勾结要杀害对方,事情紧急,所以才这样,我不敢背叛国家。”杨侗就跟他结盟了。后来窦建德又派韦节等人去劝说杨侗,让杨侗封他当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他还把自己的哥哥窦恽安排做了内史令,住进了皇宫。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凯旋而归。但是他的精兵强将和战马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王世充想趁李密虚弱的时候攻击他,但是怕大家不听他的,于是就装神弄鬼。他说自己梦见周公了,然后就在洛水边上建了个祭祀周公的祠堂,还派巫师到处宣扬说周公要仆射(指王世充)赶紧讨伐李密,这样就能立大功,不然军队都会得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很多楚地人,他们迷信得很,所以王世充才用这种方法来迷惑他们。结果大家都请求出战。
王世充挑选了精兵强将,一共两万多人,一千多匹马,把营地迁到了洛水南边。李密的军队在偃师北面的山上。当时李密刚刚在化及之战中取得胜利,有点轻敌,没设防。王世充趁夜色派了两百多骑兵偷偷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喂饱马匹,自己也吃点东西休息一下。然后趁着夜色渡过洛水,人马飞奔,天亮的时候就攻击到了李密军营。李密派兵迎战,还没来得及列好阵势,两军就交战了。王世充的伏兵从山上冲下来,偷偷登上北面的高地,居高临下,猛攻李密的大营。李密军营顿时大乱,没人能抵挡住,王世充的军队冲进营地放火。李密军队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将领张童儿、陈智略都投降了,王世充接着攻下了偃师。
一开始,王世充的哥哥王伟和儿子王玄应跟着王世充去东郡,后来被李密俘虏,关在城里。现在,王世充把他们都救出来了。他还抓住了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和他的妻子,司马郑虔象的母亲以及其他将领的家人,王世充都好好安抚他们,让他们暗中去叫他们的父亲或兄弟来投降。王世充的军队到了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李密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王世充把李密的全部军队都收编了。从东海到长江以南,都纷纷来投降他。王世充又让韦节去劝说侗(指杨侗),并拜韦节为太尉,给他设置官属,把尚书省当成他的府邸。不久,王世充自称郑王。他派将领高略率领军队攻打寿安,但没成功就撤兵了。他又率领军队包围谷州,三天后就退兵了。第二年,他自称相国,接受了九锡的各种赏赐,从此以后就不再朝拜杨侗了。
有个道士叫桓法嗣,自称能解读预言图谶,跟王世充走得很近,很受宠信。法嗣拿出一本《孔子闭房记》,指着画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根棍子赶羊的图说:“‘羊’是隋朝的谐音,‘干’加一横就是‘王’字,王字在羊后面,这说明相国您要代替隋朝当皇帝啊!”
他又拿出庄子的《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文章,解释说:“上篇说‘世’,下篇说‘充’,这就是相国您的名字啊!这预示着您将得到天下的拥戴,应天命成为天子!”王世充一听,高兴坏了,说:“这是天命啊!” 他立刻给法嗣磕了两个响头表示感谢,然后就封法嗣当了谏议大夫。
王世充还抓来各种各样的鸟,在布条上写字系在鸟脖子上,自称这是天命,然后把鸟放飞了。有人射到这些鸟,把鸟献给他,他也给这些人官爵。后来,王世充把隋炀帝杨侗软禁在偏殿,自己僭越称帝,年号开明,国号郑。大唐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围攻他。王世充多次出兵反击,每次都打败仗,城外的各个城池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
王世充被逼得走投无路,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带精兵来救援,大军到了武牢,却被秦王打败了,窦建德也被俘虏,押到王世充的城下。王世充想带着人冲出包围圈逃跑,但是手下的将领都没人响应他,他自己也知道逃到哪里都没地方藏身,于是就投降了。到了长安后,被仇人独孤修德给杀了。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父亲段严,曾做过北周朔州刺史。段达小时候,才三岁,就在北周继承爵位,当上了襄垣县公。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须,骑射都很厉害。隋文帝当丞相的时候,就让段达当大都督,统领自己信任的军队,经常带着他左右。文帝当皇帝后,段达被任命为左直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
高智惠、李积等人造反的时候,段达率领一万士兵,平定了定方、滁州两地,皇帝赏赐他一千匹绢,还把他升为仪同三司。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被加封为开府,赏赐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担任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年,因为和皇帝关系好,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后来出征吐谷浑,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皇帝征讨辽东,百姓被征调得苦不堪言,平原人祁孝德、清河人张金称等人就聚集起很多人当了土匪,攻陷了很多城池,地方官根本抵挡不住。皇帝就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损失惨重。那些土匪看不起他,都叫他“段姥”。后来,段达用了鄃县县令杨善会的计策,再次跟土匪作战,才取得了胜利。回京后,因为这件事被免职。
第二年,皇帝又去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高阳人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人,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抢劫。段达率领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当时盗贼很多,官兵作战也很激烈,段达没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稳扎稳打,注重后勤补给,很少取得战果,当时的人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皇帝去了江都宫,让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了洛口,派兵来攻打东都城下,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领禁军出城抵抗。他立了一些功劳,被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击败后,李密又进兵占据北芒,来到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抵抗。段达看到贼兵,没摆开阵势就跑了,被李密抓住机会,军队大溃败,韦津战死。从此贼势越来越强。
等到皇帝在江都去世后,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计划诛杀王世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世充,并在暗中帮助他。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世充,王世充非常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尊重。
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说越王杨侗给王世充加九锡,准备禅让。王世充篡夺了帝位,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这件事被杀,妻子儿女都被没收财产。
史官说啊,那些本来资质平庸的人,竟然蒙受了皇恩,世代受惠;而像王充那样才能低下的人,却因为赶上了好时候,也都被提拔重用,享受的待遇超过了老臣们。等到国家衰败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反而乘机作乱,图谋篡权夺位。他们带领着那些不法之徒,成为动乱的根源,彻底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有的亲自带兵造反,有的则暗中下毒害人,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简直是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所以那些凶恶残暴的首领,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掉;那些恶贯满盈的家伙,也接二连三地被诛灭。这既告慰了那些忠义之士,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唉,做臣子的啊,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裴虔通,是河东人。一开始,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就重用他,让他当差,慢慢地升官,做到监门校尉。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提拔以前跟着他的旧部下,裴虔通被任命为宣惠尉,后来又升迁到监门直阁。他跟着隋炀帝多次参加军事行动,官位做到通议大夫。后来他和司马德戡一起密谋造反,先把宫门打开,骑马冲到成象殿,杀了将军独孤盛,把皇帝抓到了西阁。宇文化及因此封裴虔通为光禄大夫、莒国公。宇文化及带兵北上时,让他镇守徐州。宇文化及失败后,裴虔通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徐州总管,后来又升任辰州刺史,封为长蛇男。不久,因为参与隋朝的谋反被除名,流放到岭南地区,最后死在那里。
王充,字行满,本来是西域人。他爷爷支颓(此处保留原文),搬到新丰居住。支颓死后,他奶奶年轻守寡,和仪同王粲私通,生下了王充。王粲后来把王充的母亲娶为小妾。王充的父亲去世后,王充跟着母亲嫁给了王粲。王粲很疼爱他,让他跟自己姓王,官做到怀州和汴州的长史。王充这个人啊,长得凶神恶煞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虽然也读过一些书,尤其喜欢兵法,还懂点占卜算命那一套,但他从来不跟别人说。隋文帝开皇年间,他当上了左翊卫,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又担任兵部员外郎。他很擅长写奏章,对法律也很熟悉,但同时又喜欢玩弄文字游戏,心里盘算着各种高低手段。要是有人反驳他,他就巧舌如簧地为自己辩解,说得一套一套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理亏,却没人能驳倒他,大家都说他口才好,辩论能力强。到了隋炀帝时期,他官升到江都郡丞。当时隋炀帝经常去江都,王充很会察言观色,拍马屁,逢迎皇帝,每次向皇帝汇报工作,皇帝都很满意。他还兼任江都宫监,负责修建宫殿池塘,暗地里又进贡一些稀奇古怪的宝贝讨好皇帝,因此更加得到皇帝的宠信。
隋炀帝大业八年,就开始乱套了,杨玄感暗地里拉拢那些有本事的人,巴结奉承,收买人心。江淮地区的人本来就比较彪悍,加上当时盗贼四起,很多人犯法被抓进监狱。杨玄感把那些被关起来的人,都用不正当的手段放了,以此来结交私人恩情。
后来杨玄感造反了,江南的朱燮和管崇也跟着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手下竟然有十多万人。皇帝派吐万绪和鱼俱罗去讨伐,结果没打赢。杨玄感就招募了江都一万多人,连续几次打败了叛军。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归于手下,缴获的战利品也全部赏赐给士兵,自己一点也不拿。所以大家都很愿意为他卖命,他也就立下了很多功劳。
大业十年,齐郡的贼帅孟让带着十多万人马,从长白山一路烧杀抢掠,打到了盱眙。杨玄感用兵去抵抗,故意装出军队很弱的样子,在都梁山设了五个营寨,和孟让僵持着,故意不打。等孟让放松警惕了,杨玄感突然出兵猛攻,大获全胜,彻底消灭了孟让的军队。孟让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杨玄感斩首一万人,缴获了大量的牲畜和军资。皇帝觉得杨玄感很有将帅才能,就开始派他带兵去讨伐那些小股盗贼,他到哪都能打胜仗。不过,他这个人很虚伪,装出一副做好人的样子,其实很会装苦卖乖,以此来博取好名声。
大业十一年,突厥包围了皇帝在雁门,杨玄感把江都所有的人都派去救援。到了军营里,他故意弄得又脏又臭,还哭个不停,日夜不脱盔甲,睡在地上。皇帝听说后,觉得他很忠心,对他更加信任了。
十二年后,他升迁到江都当太守。那时候,有个叫厌次的人,特别谦虚,其实暗地里当了好几年的土匪,手下有十多万兵马,躲在豆子(地名)一带。他带兵去打,把厌次给杀了,吓得其他土匪都老实了。后来他又去打卢明月,在南阳打败了他,斩首几万人,俘虏更是无数。回到江都后,皇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酒杯赏赐他。
这时候,他知道皇帝喜欢美女,就说江淮地区有很多漂亮姑娘,还主动说愿意帮皇帝充实后宫,只是这些姑娘没机会进宫。皇帝一听更高兴了,就偷偷地派人去挑选那些长得漂亮、符合条件的女子,然后用国库的钱和本来要进京的物资当聘礼把她们娶进宫。这花费的钱,多得数不清,账面上写着是皇帝特批的,具体花了多少,根本没写清楚。要是皇帝看中的,就重重赏赐他;即使皇帝没看中的,他也赏赐她们一些东西。后来,他又派船把这些女子送往东京,结果路上土匪作乱,那些送女的使者又累又苦,甚至还有十几个在淮河泗水之间船沉人亡的。有人把这事捅出来,但他却替他们隐瞒,又赶紧找人补充送进宫。从此以后,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李密攻陷了兴洛仓,又逼近东都,朝廷的军队几次交战都失败了,连光禄大夫裴仁基都在武牢投降了李密。皇帝很生气,大发雷霆,要讨伐李密。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为将军,在洛口抵挡李密。前后打了上百仗,双方各有胜负。后来,他带兵渡过洛水,逼近兴洛仓城。跟李密打了一仗,结果他战败了,有上万士兵跳河淹死了。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士兵们渡过河后,衣服都湿透了,在路上冻死的又有几万人,等到了河阳,只剩下几千人了。他把自己关进监狱请罪,越王侗派人赦免了他,召他回都城。他把散失的士兵重新集合起来,又聚集了一万多人,驻扎在含嘉城里,再也不敢出去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皇帝,窦建德就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一起拥立杨侗当皇帝。杨侗任命窦建德当吏部尚书,封他为郑国公。后来杨侗采纳了元文都和卢楚的计策,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于是向杨侗称臣,又带兵去黎阳抵抗宇文化及,还派人来报捷。大家都挺高兴的,就窦建德一个人跟他的手下将领们说:“元文都那些人,都是些只会舞文弄墨的书吏。我看这情况,他们肯定会被李密抓到的。再说,咱们的军队每次跟李密打仗,都杀了他不少父兄子弟,这前后加起来已经很多了,要是有一天被他打败了,咱们这些人可就都没好果子吃了!”他就是想用这话激怒手下。
元文都知道了这事儿,吓得不轻,就和卢楚他们商量,打算趁窦建德进宫的时候,埋伏兵士把他杀了。他们已经约定好了日子,结果将军段达把这事儿告诉了窦建德,说是他的女婿张志告诉他的。窦建德当晚就带兵包围了皇宫,将军费曜、田世阇他们在东太阳门外跟窦建德的军队打了起来。费曜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就攻破城门冲进去了,皇甫无逸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窦建德抓住了卢楚,把他杀了。当时宫门还关着,窦建德让人敲门告诉杨侗说:“元文都他们想抓住皇帝投降李密,段达知道了这事儿告诉我。我不是要造反,我只是在杀那些造反的人!”
元文都听到变故后就进宫了,他带着杨侗去了乾阳殿,安排兵士保护杨侗。他还命令将领们登上城墙抵抗,结果军队被打败了,元文都也被抓住了,然后被杀了。杨侗就下令打开城门让窦建德进来,窦建德就派人替换了原来的守卫,然后才进去拜见杨侗,他咚咚地磕头,哭着说:“元文都他们太不像话了,竟然密谋互相残杀,事情紧急,所以才这样,我不敢背叛国家。”杨侗就跟他盟誓。窦建德不久就派韦节他们去劝说杨侗,让他当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军事。他还把自己的哥哥窦恽安排做了内史令,住进了皇宫。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凯旋而归。但是,他的精兵强将和战马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王世充想趁着李密虚弱的时候攻击他,但他担心手下士兵们不听指挥,于是就装神弄鬼,说自己梦见周公了。然后,他在洛水边上建了一座祭祀周公的祠堂,派巫师到处宣扬说周公显灵,要仆射(指王世充自己)赶紧讨伐李密,这样就能获得巨大的功劳,否则军队都会得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很多楚地人,他们迷信鬼神,所以王世充才用这种方法来迷惑他们。士兵们一听,都请求出战。
王世充挑选了精兵强将,一共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把营地迁到了洛水南边。李密的军队则驻扎在偃师北面的山上。当时李密刚刚在化及之战中取得胜利,有点轻敌,没设防。王世充趁夜色派了两百多骑兵偷偷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喂饱战马,自己也吃饱喝足。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渡过洛水,人马飞奔,天快亮的时候就到达了李密的营地附近。李密派兵迎战,还没来得及列好阵势,两军就交战了。王世充的伏兵从山上冲下来,悄悄地登上北原,居高临下,猛攻李密的营地。李密的营地顿时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挡,王世充的军队冲进营地放火。李密的军队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将领张童儿、陈智略都投降了。王世充攻下偃师。
一开始,王世充的哥哥王伟和儿子王玄应跟着王世充去东郡,后来被李密俘虏,关在城里。现在,王世充把他们都救出来了。他还抓到了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和妻子、司马郑虔象的母亲以及其他将领的子弟,王世充对他们都很好,并让他们偷偷地去叫他们的父亲或兄弟来投降。王世充的军队到达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李密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王世充收编了他的所有军队。从东海到长江以南的地区,都纷纷来归附他。王世充又让韦节去劝说侗(指隋炀帝杨侗),让杨侗封他为太尉,并给他设置官属,把尚书省作为他的府邸。不久,王世充自称郑王。他派将领高略率领军队攻打寿安,结果没成功就撤兵了。他又率领军队包围谷州,三天后就退兵了。第二年,他又自称相国,接受了九锡的赏赐,从此以后就不再向杨侗朝拜了。
有个道士叫桓法嗣,自己说能解读预言图谶,就跟王世充混得很熟。法嗣就拿出一本《孔子闭房记》,指着画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根棍子赶羊的图说:“‘羊’是隋朝的姓,‘干’通‘一’,‘一’是‘王’字的一部分。这个男人在羊后面赶着羊,说明相国要代替隋朝当皇帝啊!”
他又拿来《庄子》里的《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文章,法嗣解释说:“上面一篇说‘世’,下面一篇说‘充’,这就是相国你的名字啊!这说明你将得到人间的拥戴,应验天命成为天子!”王世充一听,高兴坏了,说:“这是天命啊!” 他连连磕头感谢,立刻就封法嗣当了谏议大夫。
王世充还抓来各种各样的鸟,在布帛上写字系在鸟脖子上,说是应验天命,然后放飞。有人射到这些鸟拿来献给他,他也给这些人官爵。后来,王世充把隋炀帝杨侗软禁在偏宫,自己篡夺了皇位,改元开明,国号郑。大唐派秦王李世民带兵围攻他,王世充多次出兵抵抗,每次都打败仗,城外的很多城池都投降了。
王世充被逼得走投无路,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带精兵来救援,军队到了武牢,却被秦王打败了,窦建德也被俘虏押到王世充的城下。王世充想趁乱突围逃跑,但是手下的将领都没人响应他,他知道自己没地方躲藏了,就投降了。到了长安,却被仇人独孤修德给杀了。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父亲段严,曾做过北周朔州刺史。段达还在北周的时候,才三岁,就继承了襄垣县公的爵位。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须,骑射都很厉害。隋文帝当丞相的时候,就让段达当大都督,统领自己信任的军队,经常带在身边。文帝当皇帝后,段达被任命为左直长,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
高智惠、李积等人造反的时候,段达率领一万士兵,平定了定方、滁州两地,皇帝赏赐他一千匹绢,并提升他的官职为仪同三司。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被加封为开府,赏赐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担任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年间,因为跟皇帝的关系不错,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隋炀帝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段达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后来隋炀帝征讨辽东,百姓被征调得苦不堪言,平原人祁孝德、清河人张金称等人就聚集起队伍当了土匪,攻破了不少城池,地方官吏根本抵挡不住。皇帝就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损失惨重。那些土匪看不起他,都叫他“段姥”。后来,段达采用了鄃县县令杨善会的计策,再次与土匪作战,这才取得了胜利。回到京城后,因为战事失利,他被免职了。
第二年,隋炀帝又去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这时,高阳人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兵马,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到处抢劫。段达率领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们。当时盗贼很多,官兵作战也很激烈,段达没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谨慎地防守,屯兵运粮,很少取得战果,当时大家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去了江都宫,命令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洛口,派兵攻打洛阳城,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领禁军出城抵抗,取得了一些战功,被提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李密打败后,李密又进兵占据北芒,打到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带兵抵抗。段达看到贼兵就逃跑,被李密乘机追击,军队大败,韦津战死。从此,李密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等到隋炀帝死在江都,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想杀王世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世充,并在暗中帮助他。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世充,王世充非常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器重。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说越王杨侗给王世充加九锡,暗示他篡位。王世充称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参与王世充的谋反被处死,家产被抄没。
史官说:那些本来资质平庸的人,却因为蒙受了皇恩,世代受惠;而像王充那样见识短浅的人,因为赶上了好时候,也都被提拔重用,礼遇超过了老臣。等到国家衰败的时候,他们却不能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反而乘机作乱,带头违抗法纪。他们当中有些人亲自带兵造反,有些人则暗中下毒,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贼头贼脑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掉,那些恶贯满盈的家伙们,也接二连三地被诛灭,这才解了忠义之士的怨气,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唉,做臣子的,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那些本来能力平平的人,因为沾了皇家的光,几代都享福;而像王充那样目光短浅的人,碰上了好运气,也都被提拔重用,待遇比老臣还好。国家要完蛋的时候,他们却没想着拼命为国家出力,反而利用机会谋私利,带头违反法律法规,造反作乱。有些人自己当了反贼的头头,有些人则暗地里下毒害人,罪恶滔天,简直无法形容,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神仙也跟着生气。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家伙,一个接一个被杀,那些坏透顶的家伙,也接二连三被杀,这才让那些忠心耿耿的人出了口气,也给后代子孙留下警示。哎,做臣子的,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司马德戡,是扶风雍州人。他爹司马元谦,在北周当过都督。司马德戡从小就没了爹,靠杀猪养活自己。后来,有个叫粲的和尚,跟司马德戡他妈和氏关系不错,就帮忙照顾他,还教他读书识字,算账什么的。隋文帝开皇年间,司马德戡当上了个小官,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大都督。
他跟着杨素去打汉王谅,在内营当差,办事效率高,说话又利索,还特别会耍心眼,杨素很喜欢他。因为立功,他被封为仪同三司。大业三年,他当了鹰扬郎将,去辽东打仗,升了正议大夫,又当了武贲郎将。隋炀帝对他特别亲近。后来跟着隋炀帝到了江都,管着一万多精兵,驻扎在城里。
隋朝快完蛋的时候,司马德戡就带着他的兵打算造反,这事儿记载在《化及事中》。他们抓了隋炀帝,他和孟秉等人拥立宇文化及当丞相。宇文化及一开始封司马德戡为温国公,给他三千户的食邑,还让他当光禄大夫,继续统领他的军队。可宇文化及心里其实很忌惮他。
过了几天,宇文化及开始安排将领,分配士兵,表面上把司马德戡升为礼部尚书,实际上是把他手里的兵权给夺了。司马德戡心里很生气,把赏赐的东西都送给了智及,让智及帮他说话。到了徐州,他们下船上岸,宇文化及让司马德戡殿后。司马德戡就和赵行枢、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人密谋袭击宇文化及,还派人去联系孟海公,想让他从外面帮忙。
他们磨磨蹭蹭没动手,等着联络人的消息。结果许弘仁、张恺把这事儿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就派他弟弟宇文化及派他弟弟宇文士及假装打猎,去司马德戡的后军探查情况。司马德戡还不知道事情败露了,出营去拜见宇文化及,结果被抓了,他的同伙也被抓了。
宇文化及责备他说:“咱们一起出生入死,才平定了天下,现在事情成功了,我想和你一起享福,你为什么要造反呢?”司马德戡说:“我本来是想杀了昏君,结束他的暴政,拥立你,没想到你比他还过分,形势所迫,我实在没办法。”宇文化及没理他,让人把他带到营帐里,勒死了他,那年他三十九岁。
裴虔通,是河东人。一开始,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就重用他,后来一点点升官,做到监门校尉。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提拔以前身边的亲信,裴虔通被授予宣惠尉,之后又升迁为监门直阁。他多次跟随皇帝出征,最后官至通议大夫。他和司马德戡一起密谋造反,先打开了宫门,骑马冲到成象殿,杀了将军独孤盛,把皇帝抓到了西阁。宇文化及后来就封裴虔通为光禄大夫、莒国公。宇文化及带兵北上时,让他镇守徐州。宇文化及失败后,裴虔通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徐州总管,后来又升迁为辰州刺史,封长蛇男。没多久,因为参与隋朝的谋反被除名,流放到岭南地区,最后死在那里。
王充,字行满,本来是西域人。他祖上叫支颓(此处保留原文),后来搬到新丰居住。支颓死后,他的妻子年轻守寡,和仪同王粲私通,生下了王充。王粲后来把王充的母亲娶为小妾。王充的父亲收养了年幼的王充,王充跟着母亲嫁给了王粲。王粲很疼爱王充,就让他跟自己姓王,王充后来官至怀州和汴州的长史。王充这个人,长得凶神恶煞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虽然读过一些书,尤其喜欢兵法,还懂一些占卜算命之类的,但他从来不跟别人说。隋文帝开皇年间,他当上了左翊卫,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又担任兵部员外郎。他很擅长写奏章,对法律也很熟悉,但同时又很会玩弄文字,心里盘算着各种利害关系。如果有人反驳他,他就巧舌如簧地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理亏,却没有人能驳倒他,人们称他口才好,辩论能力强。到了隋炀帝时期,他升迁到江都郡丞。当时隋炀帝经常去江都,王充很会察言观色,拍马屁,逢迎皇帝,每次进宫汇报工作,皇帝都很满意。他还兼任江都宫监,负责修建宫殿池台,暗中进献各地珍奇宝物讨好皇帝,因此更加受到皇帝的宠信。
公元612年,隋朝已经开始乱套了,杨玄感这小子,表面上对皇帝很恭敬,实际上暗地里拉拢那些有本事的人,收买人心。江淮地区的人本来就比较强悍,加上当时盗贼四起,很多人犯了法,被抓起来关进监狱等着受罚。可这杨玄感呢,他却滥用职权把那些人给放了,以此来笼络人心,结交私人恩情。
后来杨玄感造反了,江南的朱燮和管崇也跟着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手下竟然有十多万人!皇帝派大将吐万绪和鱼俱罗去讨伐,结果都没能拿下他们。这时杨玄感招募了江都一万多人,连续几次打败了叛军。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归于手下士兵,缴获的物资也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点儿好处都不拿。所以大家都很愿意为他卖命,他手下也积累了大量的战功。
到了公元614年,齐郡有个贼头子叫孟让,从长白山带兵到处抢劫,打到了盱眙,手下也有十多万人。杨玄感用兵去抵抗,故意装出军队很弱的样子,在都梁山上设了五个营寨,跟孟让对峙,故意不打。等孟让放松警惕了,杨玄感突然出兵猛攻,狠狠地打败了孟让,乘胜追击,把孟让的军队全歼了,孟让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这一仗,杨玄感斩首一万人,缴获了大量的牛羊牲畜和军资。皇帝一看杨玄感这小子有当将领的才能,就开始派他带兵去讨伐那些小股盗贼,杨玄感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
但是,杨玄感这个人啊,其实很虚伪,装出一副很善良的样子,他很会装苦,很会做样子,就是为了博得好名声。公元615年,突厥人包围了皇帝在雁门关,杨玄感把江都所有的人都调集起来,准备去救援。到了军营里,他竟然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蓬头垢面,还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不脱盔甲,睡在地上。皇帝听说后,以为他是真心爱戴自己,更加信任他了。
十二年后,他升迁到江都当太守。那时候,有个叫厌次的人,假装谦虚,其实偷偷当了好几年的土匪,手下有十几万兵马,躲在豆子(地名)一带。他带兵去打,把厌次给抓了杀了,吓得其他土匪都老实了。后来他又去打卢明月,在南阳打败了他,斩首几万人,俘虏更是数不胜数。回到江都后,皇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酒杯敬他。
他知道皇帝喜欢美女,就说江淮地区有很多漂亮姑娘,还主动说愿意帮皇帝充实后宫,只是这些姑娘没机会进宫。皇帝一听更高兴了,就偷偷地派人去挑选那些长得漂亮、符合条件的姑娘,然后用国库的钱和本来要进京的物资当彩礼把她们娶进宫。这花的钱可多了去了,账面上就写着“圣旨另行支出”,具体花了多少根本没写。要是皇帝看中的姑娘,他就重重赏赐他;即使皇帝没看中的,他也给赏赐一些东西。后来,他用船把这些姑娘送到东京,结果路上土匪又出来抢劫,那些送姑娘的使者累死累活的,甚至还有十几个在淮河泗水一带船沉人亡的。有人想把这事捅出来,但他都给压下去了,还赶紧再找人送去。从那以后,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李密攻破了兴洛仓,眼看就要打到东都来了,朝廷的军队几次都打败了。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武牢投降了李密,皇帝非常生气,就派大兵去讨伐李密。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为将军,在洛口抵挡李密。前后打了上百仗,双方各有胜负。后来,他带兵渡过洛水,逼近兴洛仓。李密和他交战,他打败了,掉进水里淹死的士兵有一万多人。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士兵们过了河,衣服都湿透了,在路上冻死的又有几万人,等到了河阳,只剩下几千人了。他把自己关进监狱请罪,越王侗派人赦免了他,召他回都城。他把散失的士兵重新集合起来,又聚集了一万多人,驻扎在含嘉城里,不敢再出去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皇帝,窦建德就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一起拥立杨侗当皇帝。杨侗封窦建德当了吏部尚书,还封他为郑国公。后来杨侗采纳了元文都和卢楚的建议,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就向杨侗称臣了,然后又带兵去黎阳抵抗宇文化及,还派人来报捷。大家都挺高兴的,就窦建德一个人跟手下将领说:“元文都那些人,都是些只会写写算算的文官。我看啊,他们迟早得被李密抓住。再说,咱们军队跟李密打仗,杀了他不少父兄子弟,已经结下深仇大恨了,要是现在投降他,咱们这些人可就都没好日子过了!”他这么一说,就是想激怒大家。
元文都知道了这事儿,吓得不轻,就跟卢楚他们商量着,想找个机会接近窦建德,然后埋伏兵士把他杀了。他们计划好日子了,结果将军段达把这事儿告诉了窦建德,说是他的女婿张志告诉他的。窦建德当天晚上就带兵包围了皇宫,将军费曜、田世阇带兵在东太阳门外跟窦建德的军队打了起来。费曜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就攻破城门冲进去了,皇甫无逸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卢楚被抓住了,然后被杀了。当时宫门还没打开,窦建德就让人敲门告诉杨侗说:“元文都他们想抓住皇帝投降李密,段达知道了这事儿告诉我。我可不是造反,我只是在杀那些造反的人!”
元文都听到变故后就进宫了,把杨侗护送到乾阳殿,带兵保护他。他还命令将领们登上城墙抵抗,结果军队打败了,元文都也被抓住了,然后也被杀了。杨侗就下令打开城门让窦建德进来,窦建德把守卫都换成了自己的人,然后才进去拜见杨侗,他跪下哭着说:“元文都他们太不像话了,竟然密谋要杀害我,事情紧急,所以我才这么做的,我绝对没有背叛国家!”杨侗就跟他盟誓。窦建德后来又派韦节他们去劝说杨侗,让杨侗封他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他还把自己的哥哥窦恽安排做了内史令,住进了皇宫。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凯旋而归。但是,他的精兵强将和战马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王世充想趁李密虚弱的时候攻击他,但担心手下人不同意,于是就编造了一个鬼神的故事。他说自己梦见周公,然后在洛水边上建了一座祠堂,派巫师到处宣扬说周公要仆射(指王世充自己)赶紧讨伐李密,这样就能获得巨大功劳,否则军队都会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很多楚地人,他们迷信鬼神,所以王世充就用这种说法来迷惑他们。结果,大家都请求出战。
王世充挑选了精兵强将,一共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把营地迁到了洛水南边。李密的军队在偃师北面的山上。当时李密刚刚在化及之战中取得胜利,有点轻敌,没有设防。王世充趁夜色派了两百多骑兵悄悄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喂饱马匹,自己也吃点东西休息一下。然后,他们趁夜渡过洛水,人马飞奔,天亮时就到达了李密军营附近。李密派兵迎战,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两军就交战了。王世充的伏兵从山上冲下来,偷偷地登上北原,居高临下,猛攻李密营地。李密营中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抗,王世充的军队冲进营地放火。李密军队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将领张童儿、陈智略都投降了。王世充攻下偃师。
一开始,王世充的哥哥王伟和儿子王玄应跟着王世充去东郡,后来被李密俘虏,关在城里。现在,王世充把他们都救出来了。他还抓到了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和妻子、司马郑虔象的母亲以及其他将领的子弟,王世充都善待他们,让他们偷偷地去叫他们的父亲或兄弟来投降。王世充的军队到达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打开城门投降。李密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王世充收编了他的所有军队。从东海到长江以南的地区,都纷纷来归顺他。王世充又让韦节去劝说侗(指隋炀帝杨侗),让他拜王世充为太尉,并设置官署,以尚书省作为他的府邸。不久,王世充自称郑王。他派将领高略率领军队攻打寿安,结果没有成功就撤兵了。他又率领军队包围谷州,三天后就撤退了。第二年,他自称相国,接受了九锡的全部物品,从此以后就不再朝拜杨侗了。
有个道士叫桓法嗣,自己说能解读预言图谶,跟王世充走得很近,很受宠信。法嗣就拿出一本《孔子闭房记》,指着画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根棍子赶羊的图说:“‘羊’是隋朝的姓,‘干’加一笔就是‘王’字,这个男人在羊后面赶羊,这说明相国(王世充)要代替隋朝当皇帝啊!”
他又拿来庄子的《人间世》和《德充符》这两篇文章,法嗣解释说:“上篇讲‘世’,下篇讲‘充’,这正好就是相国的名字啊!这说明相国将得到天下的拥戴,应天命成为天子!”王世充一听,高兴坏了,说:“这是天命啊!” 他立刻给法嗣磕了两个响头表示感谢,然后就封法嗣当了谏议大夫。
王世充还抓来各种各样的鸟,在布条上写字系在鸟脖子上,说是奉天命,然后把这些鸟放飞。有人射到这些鸟拿来献给他,王世充也给这些人官爵。后来,王世充把隋炀帝杨侗软禁在别的宫殿里,自己篡夺了皇位,改年号为开明,国号郑。大唐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包围了他。王世充多次出兵抵抗,每次都打败仗,城外的各个城池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
王世充被逼到了绝境,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带精兵来救援,军队到了武牢,却被秦王打败了,窦建德也被俘虏押到王世充的城下。王世充想带着军队突围逃跑,但是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响应他的,他自己也知道逃到哪里都没地方躲藏,于是就投降了。到了长安以后,被他的仇人独孤修德杀死了。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爹是周朝的朔州刺史。段达小时候,才三岁就在周朝继承了襄垣县公的爵位。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须,骑射都很厉害。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让段达当大都督,带着自己最信任的兵,经常带着他左右。高祖当皇帝后,段达做了左直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他们造反的时候,段达带了一万兵马,打下了定方、滁州两地,皇上赏了他一千匹绢,还把他升为仪同。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升任开府,赏赐了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当了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年间,因为以前在皇宫当差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后来去打吐谷浑,又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皇上征讨辽东,老百姓被累坏了,平原的祁孝德、清河的张金称等人就聚集起人马当了土匪,攻破了不少城池,地方官根本挡不住。皇上就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了,损失惨重。那些土匪都看不起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段姥”。后来他用了鄃县县令杨善会的计策,才终于打赢了。回到京城后,因为公事被免职了。
第二年,皇上又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高阳的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人马,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烧杀抢掠。段达带着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当时盗贼很多,官兵打仗也打得很惨烈,段达没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稳扎稳打,囤积粮草,没怎么打胜仗,当时大家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皇上去了江都宫,让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了洛口,派兵来攻打东都城下,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带兵出城抵抗,还立了一些功劳,升任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李密打败后,李密又进兵北芒,打到了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带兵抵抗。段达看到贼兵就跑了,李密乘机追击,军队大溃,韦津战死。从此贼势越来越强。
皇上在江都死了以后,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想杀王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充,还给他当内应。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充,王充很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尊重。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越王给王充九锡,暗示他称帝。王充称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这件事被杀,妻儿家产都被抄没。
史官说啊,那些本来资质平庸、能力低下的人,竟然忘恩负义,世代累积罪过。而像王充那样见识短浅、器量狭小的人,却因为赶上了好时候,都受到了重用提拔,待遇甚至超过了老臣。等到国家快要崩溃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反而乘机作乱,图谋篡权夺位。他们带领着一帮不务正业的家伙,成为动乱的根源,彻底破坏了国家的根本,甚至撕毁官服,砸碎冠冕。有的亲自带兵造反,有的直接下毒暗害,罪行之深重如同指鹿为马,行为之恶劣如同吃人脚趾,天地都容不下他们,人神都共同愤慨。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贼头贼脑一个接一个地被杀,那些阴险狡诈的坏蛋也接二连三地被诛灭,这才平息了忠义之士的怒火,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哎,做臣子的,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这段史官的记载啊,说的是那些没啥本事,却靠着运气得到重用的人,结果忘恩负义,还祸害了好几代人。王充那种格局小的人,也因为赶上好时候,被提拔得比老臣还高。国家要完蛋的时候,这些人不仅不拼命救国,反而抓住机会搞事,想篡权夺位。他们带着一群坏蛋,成了乱世的罪魁祸首,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甚至还撕官服砸帽子。有的直接带兵造反,有的直接下毒,坏事做绝,简直是无法无天,人神共愤!所以,这些坏蛋一个接一个被杀,大快人心,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唉,做臣子的,真的要引以为戒啊!真的要引以为戒啊!